CN208494768U - 涂布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涂布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494768U
CN208494768U CN201820579597.3U CN201820579597U CN208494768U CN 208494768 U CN208494768 U CN 208494768U CN 201820579597 U CN201820579597 U CN 201820579597U CN 208494768 U CN208494768 U CN 2084947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ating
negative pressure
cavity
vacuum
stabil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57959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建林
刘宗辉
王精华
诸葛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ans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ans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ans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ans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57959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4947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4947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4947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ating Apparatus (AREA)
  • Application Of Or Painting With Flu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网孔膜涂布工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涂布装置。该涂布装置用于涂布网孔膜,其包括涂布模头、第一真空负压组件、第二真空负压组件以及涂布背辊,所述第一真空负压组件和第二真空负压组件设置在所述涂布模头的两侧;所述第一真空负压组件包括第一负压壳体,所述第一负压壳体内设有第一稳流板以将其内部形成的第一真空腔分隔成第一腔体及第二腔体;所述第二真空负压组件包括第二负压壳体,所述第二负压壳体内设有第二稳流板以将其内部形成的所述第二真空腔分隔成第三腔体及第四腔体。该涂布装置在涂布过程中可保证网孔膜在涂布前和涂布后都处于真空状态,从而有效减少网孔膜中的气泡。

Description

涂布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网孔膜涂布工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涂布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锂电常用的涂布工艺是通过涂布设备在没有网孔的铝箔和铜箔上直接涂覆正负极浆料。
网孔膜涂布工艺是锂电池及超级电容领域新的工艺方法,行业中也称为3D涂布,此工艺可以提高锂电面密度。但是,由于网孔膜有网孔,若采用现有的涂布设备及工艺进行涂布,正负极浆料会透过网孔粘到涂布设备的涂布辊上,因而现有的涂布设备及工艺无法满足网孔膜的涂布要求。
为防止正负极浆料透过网孔粘到涂布设备的涂布辊上,现有技术中通常在网孔膜背面先复合一种辅助涂布膜再进行涂布。但是,该涂布工艺会带来新的问题,网孔膜上的孔变成了非贯穿的孔,这样就造成了网孔中的空气不易排出,涂布时易产生气泡,降低了面密度。此外,涂布后的极片不平整,甚至会出现凹坑,达不到涂布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涂布设备在涂布时易产生气泡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涂布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涂布装置,其包括涂布模头、第一真空负压组件、第二真空负压组件以及涂布背辊,所述涂布模头上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出料口朝向所述涂布背辊,所述第一真空负压组件和第二真空负压组件设置在所述涂布模头的两侧;
所述第一真空负压组件包括第一负压壳体,所述第一负压壳体上设有第一抽气孔,所述第一负压壳体内形成有第一真空腔,所述第一负压壳体内设有第一稳流板以将所述第一真空腔分隔成第一腔体及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一抽气孔连通,所述第二腔体朝向所述涂布背辊的一侧设有第一开口;
所述第二真空负压组件包括第二负压壳体,所述第二负压壳体上设有第二抽气孔,所述第二负压壳体内形成有第二真空腔,所述第二负压壳体内设有第二稳流板以将所述第二真空腔分隔成第三腔体及第四腔体,所述第三腔体与所述第二抽气孔连通,所述第四腔体朝向所述涂布背辊的一侧设有第二开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涂布装置,在涂布模头的两侧对称设置第一真空负压组件和第二真空负压组件。在对网孔膜进行涂布时,先在网孔膜的一侧复合一层辅助膜形成复合网孔膜,通过第一真空负压组件和第二真空负压组件中的一个对复合网孔膜进行第一次抽真空,以将网孔膜的网孔中的空气排出,使网孔膜处于真空状态;再通过涂布模头对处于真空状态的网孔膜进行涂布;最后通过第一真空负压组件和第二真空负压组件中的另一个对涂布后的网孔膜进行第二次抽真空,以将涂布后的网孔膜的网孔中的空气进一步排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涂布装置可保证网孔膜在涂布前和涂布后都处于真空状态,从而有效减少网孔膜中的气泡。此外,通过设置第一稳流板及第二稳流板,让气流更均匀的作用于涂布模头的出料口附近区域的网孔膜上,以便将网孔膜的网孔中的空气快速排出。
可选地,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连通。
可选地,所述涂布装置还包括第一抽真空气管接头和第二抽真空气管接头,所述第一抽真空气管接头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抽气孔上,所述第二抽真空气管接头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抽气孔上。
可选地,所述涂布装置还包括第一真空压力表接头和第二真空压力表接头,所述第一真空压力表接头固定所述第一负压壳体上并与所述第二腔体相连,所述第二真空压力表接头固定所述第二负压壳体上并与所述第四腔体相连。
可选地,所述涂布模头包括上模及下模,所述上模和下模之间形成有模腔,所述模腔的一端与所述进料口连通,所述模腔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料口连通;
所述第一真空负压组件设置在所述上模与涂布背辊之间,所述第二真空负压组件设置在所述下模与涂布背辊之间。
可选地,所述进料口设置在所述下模上,所述下模朝向所述上模的一侧表面向内凹陷形成所述模腔。
可选地,所述涂布模头还包括垫片,所述垫片固定在所述上模和下模之间,所述垫片远离所述进料口的一侧设有缺口,所述缺口与所述模腔连通,所述垫片、上模和下模之间围成所述出料口。
可选地,所述第一负压壳体包括第一横板、第一竖板以及两块第一侧板,所述第一横板和第一稳流板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上模与第一竖板之间,两块所述第一侧板相对地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横板的两侧、第一竖板的两侧及所述上模的两侧,所述第一横板、第一竖板、第一侧板、第一稳流板及上模围成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一竖板、第一侧板、第一稳流板及上模围成所述第二腔体,所述第一横板上设有所述第一抽气孔;
所述第二负压壳体包括第二横板、第二竖板以及两块第二侧板,所述第二横板和第二稳流板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下模与第二竖板之间,两块所述第二侧板相对地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横板的两侧、第二竖板的两侧及所述下模的两侧,所述第二横板、第二竖板、第二侧板、第二稳流板及下模围成所述第三腔体,所述第二竖板、第二侧板、第二稳流板及下模围成所述第四腔体,所述第二横板上设有所述第二抽气孔。
可选地,所述第一横板和第一稳流板平行,所述第二横板和第二稳流板平行。
可选地,所述第一稳流板及第二稳流板上均设有若干稳流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涂布装置去掉涂布背辊后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涂布装置去掉涂布背辊后的第一视角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涂布装置去掉涂布背辊后的第二视角图;
图4是图3中A-A处的剖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涂布装置的示意图。
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涂布模头;101、上模;102、下模;1021、进料口;1022、模腔;103、垫片;104、出料口;
2、第一真空负压组件;201、第一负压壳体;2011、第一横板;2012、第一稳流板;2013、第一竖板;2014、第一侧板;202、第一真空腔;2021、第一腔体;2022、第二腔体;203、第一开口;
3、第二真空负压组件;301、第二负压壳体;3011、第二横板;3012、第二稳流板;3013、第二竖板;3014、第二侧板;302、第二真空腔;3021、第三腔体;3022、第四腔体;303、第二开口;
4、涂布背辊;
5、第一抽真空气管接头;
6、第二抽真空气管接头;
7、第一真空压力表接头;
8、第二真空压力表接头;
9、稳流孔;
10、复合网孔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涂布装置,用于涂布网孔膜,其包括涂布模头1、第一真空负压组件2、第二真空负压组件3以及涂布背辊4,所述涂布模头1上设有进料口1021和出料口104,所述出料口104朝向所述涂布背辊4,所述第一真空负压组件2和第二真空负压组件3对称设置在所述涂布模头1的两侧且位于所述涂布模头1与涂布背辊4之间。
所述第一真空负压组件2包括第一负压壳体201,所述第一负压壳体201上设有第一抽气孔(图未示),所述第一负压壳体201内形成有第一真空腔202,所述第一负压壳体201内设有第一稳流板2012以将所述第一真空腔202分为第一腔体2021及第二腔体2022,所述第二腔体2022内的空气经所述第一稳流板2012流入所述第一腔体2021内,所述第一腔体2021与所述第一抽气孔连通,所述第二腔体2022朝向所述涂布背辊4的一侧设有第一开口203。
所述第二真空负压组件3包括第二负压壳体301,所述第二负压壳体301上设有第二抽气孔(图未示),所述第二负压壳体301内形成有第二真空腔302,所述第二负压壳体301内设有第二稳流板3012以将所述第二真空腔302分为第三腔体3021及第四腔体3022,所述第四腔体3022内的空气经所述第二稳流板3012流入所述第三腔体3021内,所述第三腔体3021与所述第二抽气孔连通,所述第四腔体3022朝向所述涂布背辊4的一侧设有第二开口30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涂布装置,在所述涂布模头1的两侧对称设置所述第一真空负压组件2和第二真空负压组件3。在对网孔膜进行涂布时,先在网孔膜的一侧复合一层辅孔助膜形成复合网孔膜10(如图5所示),通过所述第一真空负压组件2和第二真空负压组件3中的一个对复合网孔膜10进行第一次抽真空,以将网孔膜的网孔中的空气排出,使网孔膜处于真空状态;再通过涂布模头1对处于真空状态的网孔膜进行涂布;最后通过所述第一真空负压组件2和第二真空负压组件3中的另一个对涂布后的网孔膜进行第二次抽真空,以将涂布后的网孔膜的网孔中的空气进一步排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涂布装置可保证网孔膜在涂布前和涂布后都处于真空状态,从而有效减少网孔膜中的气泡。此外,通过设置所述第一稳流板2012及第二稳流板3012,让气流更均匀的作用于涂布模头1的出料口104附近区域的网孔膜上,以便将网孔膜的网孔中的空气快速排出。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口203与所述第二开口303连通。也就是说,所述第一真空负压组件2和第二真空负压组件3将同时作用于涂布模头1的出料口104附近区域的网孔膜,以便将网孔膜的网孔中的空气快速排出。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涂布装置还包括第一抽真空气管接头5和第二抽真空气管接头6,所述第一抽真空气管接头5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抽气孔上,所述第二抽真空气管接头6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抽气孔上。
通过设置所述第一抽真空气管接头5和第二抽真空气管接头6,方便了真空气管的固定连接,用户仅需通过真空气管,即可将所述第一真空腔202及第二真空腔302分别与一个或多个抽真空设备连接,从而实现网孔中空气的快速排出。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涂布装置还包括第一真空压力表接头7和第二真空压力表接头8,所述第一真空压力表接头7固定所述第一负压壳体201上并与所述第二腔体2022相连,所述第二真空压力表接头8固定所述第二负压壳体301上并与所述第四腔体3022相连。
通过设置所述第一真空压力表接头7和第二真空压力表接头8,方便了真空压力表的固定连接。其中,固定在所述第一真空压力表接头7上的真空压力表用于检测所述第二腔体2022内的气压,固定在所述第二真空压力表接头8上的真空压力表用于检测所述第四腔体3022内的气压。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涂布模头1包括上模101及下模102,所述上模101和下模102之间形成有模腔1022,所述模腔1022的一端与所述进料口1021连通,所述模腔1022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料口104连通。所述第一真空负压组件2设置在所述上模101与涂布背辊4之间,所述第二真空负压组件3设置在所述下模102与涂布背辊4之间。
优选地,所述进料口1021设置在所述下模102上,所述下模102朝向所述上模101的一侧表面向内凹陷形成所述模腔1022。按照图3和图4所示方位,所述涂布模头1水平放置时,所述进料口1021及模腔1022的位置均处于所述出料口104下方,以防止进入所述进料口1021及模腔1022的正负极浆料直接从所述出料口104溅出,影响网孔膜的涂布质量。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涂布模头1还包括垫片103,所述垫片103固定在所述上模101和下模102之间,所述垫片103远离所述进料口1021的一侧设有缺口,所述缺口与所述模腔1022连通,所述垫片103、上模101和下模102之间围成所述出料口104。
所述缺口在所述涂布模头1的宽度方向上沿中轴线左右对称,所述缺口的大小主要由所述垫片103的相关尺寸决定,具体地说,所述垫片103的缺口的宽度决定所述涂布模头1的出料口104的宽度,所述垫片103的缺口的厚度决定所述涂布模头1的出料口104的高度。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第一负压壳体201包括第一横板2011、第一竖板2013以及两块第一侧板2014,所述第一横板2011和第一稳流板2012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上模101与第一竖板2013之间,两块所述第一侧板2014相对地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横板2011的两侧、第一竖板2013的两侧及所述上模101的两侧,所述第一横板2011、第一竖板2013、第一侧板2014、第一稳流板2012及上模101围成所述第一腔体2021,所述第一竖板2013、第一侧板2014、第一稳流板2012及上模101围成所述第二腔体2022,所述第一横板2011上设有所述第一抽气孔。
所述第二负压壳体301包括第二横板3011、第二竖板3013以及两块第二侧板3014,所述第二横板3011和第二稳流板3012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下模102与第二竖板3013之间,两块所述第二侧板3014相对地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横板3011的两侧、第二竖板3013的两侧及所述下模102的两侧,所述第二横板3011、第二竖板3013、第二侧板3014、第二稳流板3012及下模102围成所述第三腔体3021,所述第二竖板3013、第二侧板3014、第二稳流板3012及下模102围成所述第四腔体3022,所述第二横板3011上设有所述第二抽气孔。
由于第一抽气孔的总面积远小于第一开口203的面积,且第二抽气孔的总面积远小于第二开口303的面积,若直接对第一真空腔202和第二真空腔302进行抽真空,将使得第一真空腔202和第二真空腔302内的气体分布不均,影响空气抽出的效率。故在所述上模101与第一竖板2013之间固定所述第一稳流板2012,并在所述下模102与第二竖板3013之间固定所述第二稳流板3012。通过设置所述第一稳流板2012及第二稳流板3012,以平衡所述第二腔体2022及第四腔体3022内的气流,使所述第二腔体2022及第四腔体3022内的气流在抽真空时仍可保持均匀分布,从而让气流更均匀的作用于所述涂布模头1的出料口104附近区域的网孔膜上,以便将网孔膜的网孔中的空气快速排出,同时使涂布后的极片更加平整。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第一横板2011和第一稳流板2012平行,所述第二横板3011和第二稳流板3012平行。所述第一稳流板2012及第二稳流板3012上均设有若干稳流孔9。所述稳流孔9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稳流板2012及第二稳流板3012上,以使所述第二腔体2022及第四腔体3022内的气流在抽真空时仍可保持均匀分布。
如图5所示,复合网孔膜10上的箭头方向为涂布方向,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涂布装置的工作原理为:
将复合网孔膜10传递至所述涂布背辊4,并通过所述涂布背辊4将复合网孔膜10依次提供至第二真空负压组件3、涂布模头1的出料口104以及第一真空负压组件2,使第二真空负压组件3对涂布前的网孔膜进行第一次抽真空,并使第一真空负压组件2对涂布后的网孔膜进行第二次抽真空,以有效减少网孔膜中的气泡。
在对网孔膜进行抽真空的过程中,通过在第一真空负压组件2及第二真空负压组件3中分别设置第一稳流板2012及第二稳流板3012,以平衡所述第二腔体2022及第四腔体3022内的气流,使所述第二腔体2022及第四腔体3022内的气流在抽真空时仍可保持均匀分布,从而让气流更均匀的作用于所述涂布模头1的出料口104附近区域的网孔膜上,以便将网孔膜的网孔中的空气快速排出,同时使涂布后的极片更加平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涂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涂布模头、第一真空负压组件、第二真空负压组件以及涂布背辊,所述涂布模头上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出料口朝向所述涂布背辊,所述第一真空负压组件和第二真空负压组件设置在所述涂布模头的两侧;
所述第一真空负压组件包括第一负压壳体,所述第一负压壳体上设有第一抽气孔,所述第一负压壳体内形成有第一真空腔,所述第一负压壳体内设有第一稳流板以将所述第一真空腔分隔成第一腔体及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一抽气孔连通,所述第二腔体朝向所述涂布背辊的一侧设有第一开口;
所述第二真空负压组件包括第二负压壳体,所述第二负压壳体上设有第二抽气孔,所述第二负压壳体内形成有第二真空腔,所述第二负压壳体内设有第二稳流板以将所述第二真空腔分隔成第三腔体及第四腔体,所述第三腔体与所述第二抽气孔连通,所述第四腔体朝向所述涂布背辊的一侧设有第二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布装置还包括第一抽真空气管接头和第二抽真空气管接头,所述第一抽真空气管接头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抽气孔上,所述第二抽真空气管接头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抽气孔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布装置还包括第一真空压力表接头和第二真空压力表接头,所述第一真空压力表接头固定所述第一负压壳体上并与所述第二腔体相连,所述第二真空压力表接头固定所述第二负压壳体上并与所述第四腔体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布模头包括上模及下模,所述上模和下模之间形成有模腔,所述模腔的一端与所述进料口连通,所述模腔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料口连通;
所述第一真空负压组件设置在所述上模与涂布背辊之间,所述第二真空负压组件设置在所述下模与涂布背辊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涂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口设置在所述下模上,所述下模朝向所述上模的一侧表面向内凹陷形成所述模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涂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布模头还包括垫片,所述垫片固定在所述上模和下模之间,所述垫片远离所述进料口的一侧设有缺口,所述缺口与所述模腔连通,所述垫片、上模和下模之间围成所述出料口。
8.根据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涂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负压壳体包括第一横板、第一竖板以及两块第一侧板,所述第一横板和第一稳流板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上模与第一竖板之间,两块所述第一侧板相对地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横板的两侧、第一竖板的两侧及所述上模的两侧,所述第一横板、第一竖板、第一侧板、第一稳流板及上模围成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一竖板、第一侧板、第一稳流板及上模围成所述第二腔体,所述第一横板上设有所述第一抽气孔;
所述第二负压壳体包括第二横板、第二竖板以及两块第二侧板,所述第二横板和第二稳流板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下模与第二竖板之间,两块所述第二侧板相对地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横板的两侧、第二竖板的两侧及所述下模的两侧,所述第二横板、第二竖板、第二侧板、第二稳流板及下模围成所述第三腔体,所述第二竖板、第二侧板、第二稳流板及下模围成所述第四腔体,所述第二横板上设有所述第二抽气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涂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板和第一稳流板平行,所述第二横板和第二稳流板平行。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稳流板及第二稳流板上均设有若干稳流孔。
CN201820579597.3U 2018-04-20 2018-04-20 涂布装置 Active CN2084947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579597.3U CN208494768U (zh) 2018-04-20 2018-04-20 涂布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579597.3U CN208494768U (zh) 2018-04-20 2018-04-20 涂布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494768U true CN208494768U (zh) 2019-02-15

Family

ID=652992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579597.3U Active CN208494768U (zh) 2018-04-20 2018-04-20 涂布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49476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61412A (zh) * 2019-11-29 2020-04-07 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卷烟机盘纸清理吸附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61412A (zh) * 2019-11-29 2020-04-07 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卷烟机盘纸清理吸附装置
CN110961412B (zh) * 2019-11-29 2021-04-16 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卷烟机盘纸清理吸附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61438B (zh) 涂布模头及涂布机
CN208494768U (zh) 涂布装置
CN206550347U (zh) 一种陶瓷粉末冷等静压成型模具
CN201148466Y (zh) 具有分散气体的分散板的镀膜装置
CN211160480U (zh) 一种对位芳纶隔膜涂覆装置
CN116273690A (zh) 一种挤出浆料涂覆隔膜的装置及涂覆方法
CN217856859U (zh) 一种电池极片涂布装置
CN203916112U (zh) 一种薄膜蒸发器
CN113714027B (zh) 一种凹版辊涂覆消泡装置
CN207052464U (zh) 一种高压箔腐蚀装置
CN108237616B (zh) 一种陶瓷注模装置
CN207951876U (zh) 一种挤压涂布机
CN203498492U (zh) 一种微细孔板电铸装置
CN210675762U (zh) 气泡排除装置及匀胶机
CN208954787U (zh) 一种电流互感器底部气泡消除装置
CN106803573A (zh) 一种电池极板加工喷淋装置
CN111098393A (zh) 一种压制模具的吸水板
CN207594499U (zh) 涂布头快速调整结构
CN206052841U (zh) 用于生产瓦楞纸的真空泵密封水给水系统
CN206030559U (zh) 3d打印设备真空刮平消泡系统
CN213612316U (zh) 一种用于负极涂布机的喷涂装置
CN204952386U (zh) 一种弹性体隔膜滤板
CN203846346U (zh) 一种组合刮刀涂布头结构
CN210594117U (zh) 一种在胶水固化中放置ro膜的装置
CN218423757U (zh) 一种分段式锂电池涂布模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o.3 workshop 101-201, area C, third industrial zone, Zhukeng community, Longtian street, Ping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manes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26 2A of Tianxin village and rich industrial area, Shijing stree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MANST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