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86929U - 水冷降噪降温消音器 - Google Patents

水冷降噪降温消音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486929U
CN208486929U CN201820857522.7U CN201820857522U CN208486929U CN 208486929 U CN208486929 U CN 208486929U CN 201820857522 U CN201820857522 U CN 201820857522U CN 208486929 U CN208486929 U CN 2084869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assembly
deflector
cavity
noise reduction
coo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85752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Guyou Power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Gu You Dynamic Power Machin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Gu You Dynamic Power Machine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Gu You Dynamic Power Machin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85752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4869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4869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4869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冷降噪降温消音器,包括壳体总成,所述壳体总成内设置有上下设置的第一导流板、第二导流板,第一导流板呈L型与壳体总成的右侧壁连接,其左端与壳体总成的左侧壁之间留有间隙,第二导流板呈平板状与壳体总成的左侧壁连接,其右端与壳体总成的右侧壁之间留有间隙,第一、二导流板将壳体总成内部分隔呈从上至下排布的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第三腔体,第一导流板与第二导流板之间设置有导流管,进水口设置在壳体总成的左端且与第二腔体连通,排气口设置在壳体总成的右端且与第二腔体连通,加水口和溢水口设置在壳体总成的顶部与第一腔体连通,出水口设置在壳体总成的底部且与第三腔体连通。本实用新型能降低内燃机温度和噪音。

Description

水冷降噪降温消音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为内燃机降噪消音的水冷降噪降温消音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提高地球气候变暖,空气污染,噪音污染不断的提高。内燃机是燃烧柴油或者汽油来获得能量释放的内燃机,它在工农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内燃机由燃烧室组件、动力传递组件、机体和主轴承、配气机构、燃油系统和调速器、润滑系统、冷却系统、起动系统构成。内燃机通过压缩空气产生高热,然后经过曲轴连杆机构将活塞的直线运动变为曲柄的旋转运动,从而输出机械功,整个运作过程会产生大量的热能。这些热能如果得不到及时排放和冷却,储存在柴油机内部会影响内燃机的工作效率。目前的内燃机通常是由进气和排气形成一个循环,而由于内燃机压缩或者点燃形成做功,在转动形成机械能的同时产生了高温度、高噪音。内燃机热量高产生的尾气排放等等问题也是其中重点之一。如何降低温度和噪音,更好的服务多个行业,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降低内燃机温度和噪音的水冷降噪降温消音器。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冷降噪降温消音器,包括壳体总成,所述壳体总成上设置有进水口、排气口、加水口和溢水口以及出水口,所述壳体总成内设置有上下分布的第一导流板、第二导流板,所述第一导流板呈L型与壳体总成的右侧壁连接,所述第一导流板的左端与壳体总成的左侧壁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第二导流板呈平板状与壳体总成的左侧壁连接,所述第二导流板的右端与壳体总成的右侧壁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第一、二导流板将壳体总成内部分隔呈从上至下排布的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第三腔体,所述第一导流板与第二导流板之间设置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连通第一腔体与第三腔体,所述进水口设置在壳体总成的左端且与第二腔体连通,所述排气口设置在壳体总成的右端且与第二腔体连通,所述加水口和溢水口设置在壳体总成的顶部与第一腔体连通,所述出水口设置在壳体总成的底部且与第三腔体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壳体总成的第二腔体连接内燃机排气口,第一腔体内的液体独立,第二腔体内的液体直接冷却内燃机排气口出来的气体,第一腔体内的液体通过导流管排入第三腔体,第二腔体内的液体通过右侧的间隙最终排入第三腔体与从第一腔体排入第三腔体的液体混合,最终从出水口排出消音器壳体,内燃机的排气经过冷却后直接排出壳体总成。第三腔体直接连接内燃机散热水箱混合后产生回路再次进入内燃机的进水口,形成一个大循环来降低消音器壳体和内燃机温度。水冷降噪降温消音器在利用水箱散热器的水源结合现有结构处理,降低了内燃机的温度和噪音,同时,由于温度的降低了,
减少了燃油消耗,内燃机的温度也随之降低,提高了机械能的效率,使燃油效率提高,达到降低油耗的效果,可谓一举多得。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流板具有一个与壳体总成左侧壁平行的垂直面,所述进水口对准第一导流板的垂直面或第二腔体,垂直面使得从进水口进入的液体只能从下部进入第二腔体内的冷却液内。
优选地,所述垂直面顶至壳体总成的上端面。避免从内燃机排气口出来的气体进入第一腔体内。
优选地,所述排气口设置在壳体总成的右端中部。
优选地,所述壳体总成的背面设置有固定壳体管道,所述固定壳体管道位于第二腔体内。
优选地,所述固定壳体管道根据发动机排气口数量设置有多根,每个发动机排气口设置有两根固定壳体管道,多根所述壳体管道呈分体式结构,所述固定壳体管道与第二导流板、壳体总成的左侧壁均平行。
优选地,所述壳体总成的背面设置有固定螺栓。用以将壳体总成固定在其他部件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施例的右视图;
图4为本实施例的左视图。
图5为本实施例内部的立体图。
图中:
1-壳体总成;2-进水口;3-排气口;4-加水口和溢水口;5-出水口;6-第一导流板;7-第二导流板;8-间隙;9-第一腔体;10-第二腔体;11-第三腔体; 12-垂直面;13-固定壳体管道;14-导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参见附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水冷降噪降温消音器,包括壳体总成 1,壳体总成1上设置有进水口2、排气口3、加水口和溢水口4以及出水口5,壳体内设置有导流板形成有三个腔体,导流板包括第一导流板6、第二导流板7,第一导流板6位于第二导流板7的上方,第一导流板6呈L型与壳体总成1的右侧壁连接,第一导流板6具有一个与壳体总成1左侧壁平行的垂直面12,垂直面12顶至壳体总成1的上端面。第一导流板6的左端与壳体总成1的左侧壁之间留有间隙 8,第二导流板7呈平板状与壳体总成1的左侧壁连接,第二导流板7的右端与壳体总成1的右侧壁之间留有间隙8,第一、二导流板将壳体总成1内部分隔呈从上至下排布的第一腔体9、第二腔体10、第三腔体11,第一导流板6与第二导流板7 之间设置有导流管14,导流管14连通第一腔体9与第三腔体11,进水口2设置在壳体总成1的左端且与第二腔体10连通,进水口2对准第一导流板6的垂直面12或第二腔体10,排气口3设置在壳体总成1的右端中部且与第二腔体10连通,加水口和溢水口4设置在壳体总成1的顶部与第一腔体9连通,出水口5设置在壳体总成1 的底部且与第三腔体11连通。
壳体总成1的背面设置有固定壳体管道13,固定壳体管道13位于第二腔体10 内,固定壳体管道13根据发动机排气口数量设置有多根,每个发动机排气口设置有两根固定壳体管道13,多根所述壳体管道13呈分体式结构,固定壳体管道 13与第二导流板7、壳体总成1的左侧壁均平行。
主要适合目前市场品牌非道路内燃机使用,无需模具就可以实现投入使用,节省费用和时间。内燃机的排出的气体进入第二腔体10内,直接进入壳体总成1,结合加水口和溢水口4和固定壳体管道13,来降低温度,在第三腔体11内混合后的液体从出水口5直接排入散热器散热,气体从壳体总成1的排气口3排出,使整个壳体总成1形成一个循环。
改变内燃机现有使用更为广泛,主要为冷却排气管形成降低噪音和温度。
消音器的壳体总成的气道连接内燃机排气口,第一腔体内的液体独立,第二腔体内的液体直接冷却内燃机排气口出来的气体,第一腔体内的液体通过导流管 14排入第三腔体,第二腔体内的液体通过右侧的间隙最终排入第三腔体与从第一腔体排入第三腔体的液体混合,最终从出水口排出消音器壳体。内燃机排气冷却后直接排出壳体总成。第三腔体直接连接内燃机散热水箱混合后产生回路再次进入内燃机的进水口2,形成一个大循环来降低消音器壳体和内燃机温度。实现排气温度由原来的400度以上降低到80度以下。噪音从原来的105dB(A)降到 87dB(A)。
内燃机应用行业非常广泛,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可以在内燃机结构未改变原有内燃机结构的情况下降低了噪音和温度,在特殊行业应用更广。比如船舶可利用发动及本身水泵直接和河水直接冷却消音器,取消原有水箱降低成本减少体积。也可在特殊空间结构实现分体水箱安装,方便设备降低空间、降低本身热量。水冷降噪降温消音器涉及到的部件均采用不锈钢或者铝合金属原材料利用特殊工艺完成,可实现与目前市场流通的所有非道路用内燃机匹配,从而达到更多的推广和应用。
以上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水冷降噪降温消音器,包括壳体总成(1),所述壳体总成(1)上设置有进水口(2)、排气口(3)、加水口和溢水口(4)以及出水口(5),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总成内设置有上下分布的第一导流板(6)、第二导流板(7),所述第一导流板(6)呈L型与壳体总成(1)的右侧壁连接,所述第一导流板(6)的左端与壳体总成(1)的左侧壁之间留有间隙(8),所述第二导流板(7)呈平板状与壳体总成(1)的左侧壁连接,所述第二导流板(7)的右端与壳体总成(1)的右侧壁之间留有间隙(8),所述第一、二导流板将壳体总成(1)内部分隔呈从上至下排布的第一腔体(9)、第二腔体(10)、第三腔体(11),所述第一导流板(6)与第二导流板(7)之间设置有导流管(14),所述导流管(14)连通第一腔体(9)与第三腔体(11),所述进水口(2)设置在壳体总成(1)的左端且与第二腔体(10)连通,所述排气口(3)设置在壳体总成(1)的右端且与第二腔体(10)连通,所述加水口和溢水口(4)设置在壳体总成(1)的顶部与第一腔体(9)连通,所述出水口(5)设置在壳体总成(1)的底部且与第三腔体(11)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降噪降温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板(6)具有一个与壳体总成(1)左侧壁平行的垂直面(12),所述进水口(2)对准第一导流板(6)的垂直面(12)或第二腔体(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冷降噪降温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面(12)顶至壳体总成(1)的上端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降噪降温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口(3)设置在壳体总成(1)的右端中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降噪降温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总成(1)的背面设置有固定壳体管道(13),所述固定壳体管道(13)位于第二腔体(10)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冷降噪降温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壳体管道(13)根据发动机排气口数量设置有多根,每个发动机排气口设置有两根固定壳体管道(13),多根所述壳体管道(13)呈分体式结构,所述固定壳体管道(13)与第二导流板(7)、壳体总成(1)的左侧壁均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降噪降温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总成(1)的背面设置有固定螺栓。
CN201820857522.7U 2018-06-02 2018-06-02 水冷降噪降温消音器 Active CN2084869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57522.7U CN208486929U (zh) 2018-06-02 2018-06-02 水冷降噪降温消音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57522.7U CN208486929U (zh) 2018-06-02 2018-06-02 水冷降噪降温消音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486929U true CN208486929U (zh) 2019-02-12

Family

ID=652509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857522.7U Active CN208486929U (zh) 2018-06-02 2018-06-02 水冷降噪降温消音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48692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90810A (zh) * 2018-06-02 2018-09-28 无锡固友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水冷降噪降温消音器
CN108590810B (zh) * 2018-06-02 2024-05-10 无锡固友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水冷降噪降温消音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90810A (zh) * 2018-06-02 2018-09-28 无锡固友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水冷降噪降温消音器
CN108590810B (zh) * 2018-06-02 2024-05-10 无锡固友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水冷降噪降温消音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139942U1 (ru) Головка блока цилиндров (варианты)
CN201884147U (zh) 下置式废气再循环系统装置
US4688383A (en) Supercharger system for use with heat engines
US3498053A (en) Compound engine
CN208486929U (zh) 水冷降噪降温消音器
CN211777669U (zh) 一种发动机废气能量循环结构
US6976479B1 (en) Engine with optimized engine charge air-cooling system
CN201246214Y (zh) 增质增压发动机
CN110848048A (zh) 一种egr冷却器
CN108590810A (zh) 水冷降噪降温消音器
CN105626187A (zh) 排气余热回收式加热装置
CN104989545A (zh) 一种柴油发动机多功能正时齿轮室双循环冷却系统
CN108590810B (zh) 水冷降噪降温消音器
CN102943706B (zh) 一种柴油机中冷器装置
CN204082333U (zh) 一种机械增压式内风冷水平对置发动机
CN211008900U (zh) 一种egr冷却器
CN205025559U (zh) 一种低排环保通用小型二冲程汽油机
CN204627799U (zh) Egr冷却结构
CN207598348U (zh) 一种汽车用双排式增压中冷系统
CN209264288U (zh) 废气再循环中冷器换热效率试验台
CN201568163U (zh) 汽车发动机egr总成进气结构
CN204900096U (zh) 一种柴油发动机多功能正时齿轮室双循环冷却系统
CN207526618U (zh) 一种发动机进气系统和发动机总成
CN204344218U (zh) 发动机的排气温度控制系统
CN205423003U (zh) 一种柴油发动机复合功能进气歧管及其冷却循环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113

Address after: No. 300, Youyi North Road, Xisha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Wuxi Guyou Power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4000 Qisheng Road, Yuqi supporting area, Huisha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WUXI GOOYO POWER MACHINER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