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51041U - 一种h型鳍片生产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h型鳍片生产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451041U
CN208451041U CN201721678450.1U CN201721678450U CN208451041U CN 208451041 U CN208451041 U CN 208451041U CN 201721678450 U CN201721678450 U CN 201721678450U CN 208451041 U CN208451041 U CN 2084510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material strip
moving tooth
gear teeth
we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67845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城
梅国忠
甘国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2167845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4510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4510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451041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tal Rol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H型鳍片生产组件,包括沿流水作业方向依次设置的进料对辊、剪切对辊、拨齿对辊和输送对辊,料带从进料对辊输入,并依次加工于剪切对辊、拨齿对辊后从输送对辊输出;通过使用本申请所述的开齿装置,可以通过剪切对辊对将料带换热侧边裁切出齿片,然后通过拨齿对辊形成上拨齿和下拨齿,使得齿片相对于料带焊接侧边具有了向上弯曲的上拨齿和向下弯曲的下拨齿,使得齿片与料带焊接侧边不在同一平面,在后道焊接之后,在相邻的料带之间,齿片弯折形成迂回的换热路径,可以提高换热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H型鳍片生产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H型鳍片生产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站燃煤锅炉使用H型鳍片管进行热换,提高燃煤的利用率,回收余热。现有的H型鳍片管需要通过将H型鳍片先生产之后再焊接到管体上,现有的H型鳍片主要包括换热片体和开设在换热片体一侧的焊接缺口,由于换热片体为平整面,不利于换热气流在H型鳍片间形成迂回的换热路径,不利于提高换热效果。现有技术急需一种能提高换热效果的H型鳍片生产组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能提高换热效果的H型鳍片生产组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H型鳍片生产组件,包括沿流水作业方向依次设置的进料对辊、剪切对辊、拨齿对辊、输送对辊、焊接缺口冲裁模具、切割刀,料带从进料对辊输入,并依次加工于剪切对辊、拨齿对辊、焊接缺口冲裁模具和切割刀后输出;所述料带包括料带焊接侧边和料带换热侧边;
所述剪切对辊包括剪切辊和与剪切辊配合的配合剪切辊,所述剪切辊表面均布有剪切刀刃,所述剪切刀刃与剪切辊的辊轴平行设置,所述剪切刀刃包括长剪切刀刃和短剪切刀刃,所述短剪切刀刃与配合剪切辊表面配合将料带换热侧边裁切出齿片,所述长剪切刀刃与配合剪切辊表面配合在料带上裁切出鳍片边,所述鳍片边从料带换热侧边边缘延伸至料带焊接侧边内侧;
所述拨齿对辊包括上拨齿辊和下拨齿辊,所述上拨齿辊表面均布有上轮齿,所述上轮齿之间为上凹陷,所述下拨齿辊表面均布有下轮齿,所述下轮齿之间为下凹陷,所述上拨齿辊和下拨齿辊同步转动,且上轮齿与下凹陷位置配合,下轮齿与上凹陷位置配合;所述齿片与下轮齿和下轮齿配合接触拨动,对应形成上拨齿和下拨齿;
所述焊接缺口冲裁模具包括下模具和与下模具配合冲裁的上模具,所述上模具上设置有半圆形的冲裁刀刃,所述冲裁刀刃与料带的中部位置配合,在料带中部裁切出半圆形的焊接缺口;所述切割刀切割位置设置在料带焊接侧边边缘内侧,切割路径与鳍片边和焊接缺口相交。
通过使用本申请所述的生产组件,可以在H型鳍片的外侧形成上拨齿和下拨齿,将换热表面设置为曲面,焊接在主管体上之后,换热气体在H型鳍片之间形成迂回的换热路径,可以提高换热效果。
作为优选的,所述长剪切刀刃由部分短剪切刀刃延伸而成,所述长剪切刀刃围绕剪切辊等间距均布。这样的设计在通过短剪切刀刃获得齿片的同时,也通过长剪切刀刃获得鳍片边,且部分鳍片边也起到或者齿片的作用。
作为优选的,所述上轮齿和下轮齿包括轮齿框架和转动连接在轮齿框架外端部的拨齿轮,所述拨齿轮与齿片配合拨动。这样的设计,使得拨动为拨齿轮与齿片表面的滚动配合,减少磨损,提高拨齿对辊和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的,所述剪切对辊和拨齿对辊之间还设置有高频磁感线加热线圈,所述高频磁感线加热线圈包括相对设置的上高频磁感线加热线圈和下高频磁感线加热线圈,所述料带从上高频磁感线加热线圈和下高频磁感线加热线圈之间穿过,所述料带换热侧边与高频磁感线加热线圈感应被加热为塑性状态;所述高频磁感线加热线圈设置在靠近料带换热侧边的位置上。这样的设计,在拨齿前先通过高频磁感线加热线圈将料带换热侧边的齿片感应加热至塑性状态,便于通过拨齿对辊完成拨齿动作,这样的设计,降低了拨齿的阻力,便于提高拨齿效率。
作为优选的,所述拨齿对辊与输送对辊之间还设置有冷却组件,所述冷却组件包括上冷却板和下收集板,所述上冷却板上均布有多个冷却水喷淋头,所述下收集板设置有冷却水回收水槽,所述冷却组件设置在靠近料带换热侧边的位置上。这样的设计利于对拨齿之后的换热侧边进行冷却,便于后期的焊接加工。
作为优选的,所述切割刀为切割水刀或者切割火焰刀。这样的设计是切割方式的一种优化。
作为优选的,所述焊接缺口的弧形边上均布有凸起的焊接角。这样的设计利于后期敢拼焊接中焊接角与主管体配合熔化或者接近塑性状态,在顶锻力作用下实现结合。
作为优选的,所述输送对辊与焊接缺口冲裁模具之间和/或焊接缺口冲裁模具与切割刀之间设置有存料缓存机构,所述存料缓存机构包括缓存进料对辊、存料导向轮组、出料导向轮组、缓存出料对辊,所述缓存进料对辊和缓存出料对辊与伺服电机驱动控制连接;所述存料导向轮组由两排导向轮组成,所述两排导向轮之间形成弯曲向上的导向路径;所述出料导向轮组由两排导向轮组成,所述两排导向轮之间形成弯曲向下的导向路径;存料导向轮组与出料导向轮组之间为存料空间,料带在存料导向轮组、存料空间和出料导向轮组的导向作用下形成抛物线形的存料形态。这样的设计,通过存料缓存机构对料带进行缓存,对连续作业和间歇作业进行衔接配合。
作为优选的,所述存料空间上部还设有保护限位罩。这样的设计利于对料带进行保护和限位。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通过使用本申请所述的生产组件,可以在H型鳍片的外侧形成上拨齿和下拨齿,将换热表面设置为曲面,焊接在主管体上之后,换热气体在H型鳍片之间形成迂回的换热路径,可以提高换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侧视);
图2为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俯视);
图5为本实用新型料带加工过程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存料缓存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成型的H型鳍片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料对辊;2、输送对辊;3、料带;4、剪切辊;5、配合剪切辊;7、齿片;8、上拨齿辊;9、下拨齿辊;10、上高频磁感线加热线圈;11、下高频磁感线加热线圈;12、料带换热侧边;13、料带焊接侧边;15、上冷却板;16、下收集板;17、冷却水喷淋头;18、上轮齿;19、上凹陷;20、下轮齿;21、下凹陷;22、上拨齿;23、下拨齿;24、轮齿框架;25、拨齿轮;26、切割刀;27、长剪切刀刃;28、短剪切刀刃;29、鳍片边;30、下模具;31、上模具;32、焊接缺口;33、焊接角;34、缓存进料对辊;35、存料导向轮组;36、出料导向轮组;37、缓存出料对辊;38、存料空间;39、保护限位罩;40、片体;41、存料缓存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H型鳍片生产组件,包括沿流水作业方向依次设置的进料对辊1、剪切对辊、拨齿对辊、输送对辊2、焊接缺口32冲裁模具、切割刀26,料带3从进料对辊1输入,并依次加工于剪切对辊、拨齿对辊、焊接缺口32冲裁模具和切割刀26后输出;所述料带3包括料带焊接侧边13和料带换热侧边12;
所述剪切对辊包括剪切辊4和与剪切辊4配合的配合剪切辊5,所述剪切辊4表面均布有剪切刀刃,所述剪切刀刃与剪切辊4的辊轴平行设置,所述剪切刀刃包括长剪切刀刃27和短剪切刀刃28,所述短剪切刀刃28与配合剪切辊5表面配合将料带换热侧边12裁切出齿片7,所述长剪切刀刃27与配合剪切辊5表面配合在料带3上裁切出鳍片边29,所述鳍片边29从料带换热侧边12边缘延伸至料带焊接侧边13内侧;
所述拨齿对辊包括上拨齿辊8和下拨齿辊9,所述上拨齿辊8表面均布有上轮齿18,所述上轮齿18之间为上凹陷19,所述下拨齿辊9表面均布有下轮齿20,所述下轮齿20之间为下凹陷21,所述上拨齿辊8和下拨齿辊9同步转动,且上轮齿18与下凹陷21位置配合,下轮齿20与上凹陷19位置配合;所述齿片7与下轮齿20和下轮齿20配合接触拨动,对应形成上拨齿22和下拨齿23;
所述焊接缺口32冲裁模具包括下模具30和与下模具30配合冲裁的上模具31,所述上模具31上设置有半圆形的冲裁刀刃,所述冲裁刀刃与料带3的中部位置配合,在料带3中部裁切出半圆形的焊接缺口32;所述切割刀26切割位置设置在料带焊接侧边13边缘内侧,切割路径与鳍片边29和焊接缺口32相交。
所述长剪切刀刃27由部分短剪切刀刃28延伸而成,所述长剪切刀刃27围绕剪切辊4等间距均布。
所述上轮齿18和下轮齿20包括轮齿框架24和转动连接在轮齿框架24外端部的拨齿轮25,所述拨齿轮25与齿片7配合拨动。
所述剪切对辊和拨齿对辊之间还设置有高频磁感线加热线圈,所述高频磁感线加热线圈包括相对设置的上高频磁感线加热线圈10和下高频磁感线加热线圈11,所述料带3从上高频磁感线加热线圈10和下高频磁感线加热线圈11之间穿过,所述料带换热侧边12与高频磁感线加热线圈感应被加热为塑性状态;所述高频磁感线加热线圈设置在靠近料带换热侧边12的位置上。
所述拨齿对辊与输送对辊2之间还设置有冷却组件,所述冷却组件包括上冷却板15和下收集板16,所述上冷却板15上均布有多个冷却水喷淋头17,所述下收集板16设置有冷却水回收水槽,所述冷却组件设置在靠近料带换热侧边12的位置上。
所述切割刀26为切割水刀或者切割火焰刀。
所述焊接缺口32的弧形边上均布有凸起的焊接角33。
所述输送对辊2与焊接缺口32冲裁模具之间和/或焊接缺口32冲裁模具与切割刀26之间设置有存料缓存机构41,所述存料缓存机构41包括缓存进料对辊34、存料导向轮组35、出料导向轮组36、缓存出料对辊37,所述缓存进料对辊34和缓存出料对辊37与伺服电机驱动控制连接;所述存料导向轮组35由两排导向轮组成,所述两排导向轮之间形成弯曲向上的导向路径;所述出料导向轮组36由两排导向轮组成,所述两排导向轮之间形成弯曲向下的导向路径;存料导向轮组35与出料导向轮组36之间为存料空间38,料带3在存料导向轮组35、存料空间38和出料导向轮组36的导向作用下形成抛物线形的存料形态。
所述存料空间38上部还设有保护限位罩39。
实施例1
一种H型鳍片生产组件,包括沿流水作业方向依次设置的进料对辊1、剪切对辊、拨齿对辊、输送对辊2、焊接缺口32冲裁模具、切割刀26,料带3从进料对辊1输入,并依次加工于剪切对辊、拨齿对辊、焊接缺口32冲裁模具和切割刀26后输出;所述料带3包括料带焊接侧边13和料带换热侧边12;
所述剪切对辊包括剪切辊4和与剪切辊4配合的配合剪切辊5,所述剪切辊4表面均布有剪切刀刃,所述剪切刀刃与剪切辊4的辊轴平行设置,所述剪切刀刃包括长剪切刀刃27和短剪切刀刃28,所述短剪切刀刃28与配合剪切辊5表面配合将料带换热侧边12裁切出齿片7,所述长剪切刀刃27与配合剪切辊5表面配合在料带3上裁切出鳍片边29,所述鳍片边29从料带换热侧边12边缘延伸至料带焊接侧边13内侧;
所述拨齿对辊包括上拨齿辊8和下拨齿辊9,所述上拨齿辊8表面均布有上轮齿18,所述上轮齿18之间为上凹陷19,所述下拨齿辊9表面均布有下轮齿20,所述下轮齿20之间为下凹陷21,所述上拨齿辊8和下拨齿辊9同步转动,且上轮齿18与下凹陷21位置配合,下轮齿20与上凹陷19位置配合;所述齿片7与下轮齿20和下轮齿20配合接触拨动,对应形成上拨齿22和下拨齿23;
所述焊接缺口32冲裁模具包括下模具30和与下模具30配合冲裁的上模具31,所述上模具31上设置有半圆形的冲裁刀刃,所述冲裁刀刃与料带3的中部位置配合,在料带3中部裁切出半圆形的焊接缺口32;所述切割刀26切割位置设置在料带焊接侧边13边缘内侧,切割路径与鳍片边29和焊接缺口32相交。
所述长剪切刀刃27由部分短剪切刀刃28延伸而成,所述长剪切刀刃27围绕剪切辊4等间距均布。
所述上轮齿18和下轮齿20包括轮齿框架24和转动连接在轮齿框架24外端部的拨齿轮25,所述拨齿轮25与齿片7配合拨动。
在使用时,料带3在进料对辊1的驱动下输入,料带3在经过剪切对辊时,在剪切刀刃和配合剪切辊5的配合下,将料带3剪切出切缝,短剪切刀刃28与配合剪切辊5表面配合将料带换热侧边12裁切出短切缝,短切缝之间为齿片7,长剪切刀刃27与配合剪切辊5表面配合将料带换热侧边12裁切出长切缝,长切缝在后道切割刀26切割后变为鳍片边29;由于长剪切刀刃27由部分短剪切刀刃28延伸而成,所以长切缝也是由部分短切缝延长的结果。
料带3继续输送至拨齿对辊;上拨齿辊8和下拨齿辊9同步转动,且上轮齿18与下凹陷21位置配合,下轮齿20与上凹陷19位置配合,通过合理的尺寸设计,当一个齿片7n与上轮齿18和下凹陷21位置配合,在上轮齿18的拨动下向下凹陷21弯曲,完成一个齿片7n的拨动形成下拨齿23,后续的下一个齿片7n+1与下轮齿20和上凹陷19位置配合,在下轮齿20的拨动下向上凹陷19弯曲,完成下一个齿片7n+1的拨动形成上拨齿22,如此循环往复,在绕片料带换热侧边12留下连续间隔设置的下拨齿23和上拨齿22;
料带3继续在输送对辊2的作用下输送,在下模具30和上模具31的作用下在料带3中部裁切出半圆形的焊接缺口32;料带3继续输送被切割刀26切割,切割刀26位置设置在料带焊接侧边13边缘内侧,切割路径与鳍片边29和焊接缺口32相交,最后将部分料带焊接侧边13和焊接缺口32切割,形成最终的H型鳍片。H型鳍片包括片体40,片体40一侧边的焊接缺口32,片体40另一侧边的下拨齿23和上拨齿22。
实施例2
对实施例1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剪切对辊和拨齿对辊之间还设置有高频磁感线加热线圈,所述高频磁感线加热线圈包括相对设置的上高频磁感线加热线圈10和下高频磁感线加热线圈11,所述料带3从上高频磁感线加热线圈10和下高频磁感线加热线圈11之间穿过,所述料带换热侧边12与高频磁感线加热线圈感应被加热为塑性状态;所述高频磁感线加热线圈设置在靠近料带换热侧边12的位置上。在拨齿前先通过高频磁感线加热线圈将料带换热侧边12的齿片7感应加热至塑性状态,便于通过拨齿对辊完成拨齿动作,这样的设计,降低了拨齿的阻力,便于提高拨齿效率。
所述拨齿对辊与输送对辊2之间还设置有冷却组件,所述冷却组件包括上冷却板15和下收集板16,所述上冷却板15上均布有多个冷却水喷淋头17,所述下收集板16设置有冷却水回收水槽,所述冷却组件设置在靠近料带换热侧边12的位置上。这样的设计利于对拨齿之后的换热侧边进行冷却,便于后期的焊接加工。
所述切割刀26为切割水刀或者切割火焰刀。
所述焊接缺口32的弧形边上均布有凸起的焊接角33,后期敢拼焊接中焊接角33与主管体配合熔化或者接近塑性状态,在顶锻力作用下实现结合。
实施例3
对实施例1或者2的优化,所述输送对辊2与焊接缺口32冲裁模具之间和/或焊接缺口32冲裁模具与切割刀26之间设置有存料缓存机构41,所述存料缓存机构41包括缓存进料对辊34、存料导向轮组35、出料导向轮组36、缓存出料对辊37,所述缓存进料对辊34和缓存出料对辊37与伺服电机驱动控制连接;所述存料导向轮组35由两排导向轮组成,所述两排导向轮之间形成弯曲向上的导向路径;所述出料导向轮组36由两排导向轮组成,所述两排导向轮之间形成弯曲向下的导向路径;存料导向轮组35与出料导向轮组36之间为存料空间38,料带3在存料导向轮组35、存料空间38和出料导向轮组36的导向作用下形成抛物线形的存料形态。
所述存料空间38上部还设有保护限位罩39。
在料带3进入焊接缺口32冲裁模具和切割刀26之前,优选设置存料缓存机构41,料带3经过缓存进料对辊34输入后进过存料导向轮组35向上输送,并在输出存料导向轮组35上端之后弯曲进入出料导向轮组36,弯曲的料带3在存料导向轮组35与出料导向轮组36之间存料,当存料缓存机构41的后道停止时,缓存出料对辊37停止输出,缓存进料对辊34保持输入,料带3在存料空间38内向上弯曲存料;当存料缓存机构41的后道运行时,缓存出料对辊37开始输出,存储在存料空间38内的料带3被放出,这样可以通过存料缓存机构41衔接连续的作业和间隙作业。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H型鳍片生产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流水作业方向依次设置的进料对辊、剪切对辊、拨齿对辊、输送对辊、焊接缺口冲裁模具、切割刀,料带从进料对辊输入,并依次加工于剪切对辊、拨齿对辊、焊接缺口冲裁模具和切割刀后输出;所述料带包括料带焊接侧边和料带换热侧边;
所述剪切对辊包括剪切辊和与剪切辊配合的配合剪切辊,所述剪切辊表面均布有剪切刀刃,所述剪切刀刃与剪切辊的辊轴平行设置,所述剪切刀刃包括长剪切刀刃和短剪切刀刃,所述短剪切刀刃与配合剪切辊表面配合将料带换热侧边裁切出齿片,所述长剪切刀刃与配合剪切辊表面配合在料带上裁切出鳍片边,所述鳍片边从料带换热侧边边缘延伸至料带焊接侧边内侧;
所述拨齿对辊包括上拨齿辊和下拨齿辊,所述上拨齿辊表面均布有上轮齿,所述上轮齿之间为上凹陷,所述下拨齿辊表面均布有下轮齿,所述下轮齿之间为下凹陷,所述上拨齿辊和下拨齿辊同步转动,且上轮齿与下凹陷位置配合,下轮齿与上凹陷位置配合;所述齿片与下轮齿和下轮齿配合接触拨动,对应形成上拨齿和下拨齿;
所述焊接缺口冲裁模具包括下模具和与下模具配合冲裁的上模具,所述上模具上设置有半圆形的冲裁刀刃,所述冲裁刀刃与料带的中部位置配合,在料带中部裁切出半圆形的焊接缺口;所述切割刀切割位置设置在料带焊接侧边边缘内侧,切割路径与鳍片边和焊接缺口相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H型鳍片生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剪切刀刃由部分短剪切刀刃延伸而成,所述长剪切刀刃围绕剪切辊等间距均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H型鳍片生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轮齿和下轮齿包括轮齿框架和转动连接在轮齿框架外端部的拨齿轮,所述拨齿轮与齿片配合拨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H型鳍片生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切对辊和拨齿对辊之间还设置有高频磁感线加热线圈,所述高频磁感线加热线圈包括相对设置的上高频磁感线加热线圈和下高频磁感线加热线圈,所述料带从上高频磁感线加热线圈和下高频磁感线加热线圈之间穿过,所述料带换热侧边与高频磁感线加热线圈感应被加热为塑性状态;所述高频磁感线加热线圈设置在靠近料带换热侧边的位置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H型鳍片生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拨齿对辊与输送对辊之间还设置有冷却组件,所述冷却组件包括上冷却板和下收集板,所述上冷却板上均布有多个冷却水喷淋头,所述下收集板设置有冷却水回收水槽,所述冷却组件设置在靠近料带换热侧边的位置上。
6.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H型鳍片生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刀为切割水刀或者切割火焰刀。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H型鳍片生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缺口的弧形边上均布有凸起的焊接角。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H型鳍片生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对辊与焊接缺口冲裁模具之间和/或焊接缺口冲裁模具与切割刀之间设置有存料缓存机构,所述存料缓存机构包括缓存进料对辊、存料导向轮组、出料导向轮组、缓存出料对辊,所述缓存进料对辊和缓存出料对辊与伺服电机驱动控制连接;所述存料导向轮组由两排导向轮组成,所述两排导向轮之间形成弯曲向上的导向路径;所述出料导向轮组由两排导向轮组成,所述两排导向轮之间形成弯曲向下的导向路径;存料导向轮组与出料导向轮组之间为存料空间,料带在存料导向轮组、存料空间和出料导向轮组的导向作用下形成抛物线形的存料形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H型鳍片生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存料空间上部还设有保护限位罩。
CN201721678450.1U 2017-12-06 2017-12-06 一种h型鳍片生产组件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84510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78450.1U CN208451041U (zh) 2017-12-06 2017-12-06 一种h型鳍片生产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78450.1U CN208451041U (zh) 2017-12-06 2017-12-06 一种h型鳍片生产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451041U true CN208451041U (zh) 2019-02-01

Family

ID=651399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678450.1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8451041U (zh) 2017-12-06 2017-12-06 一种h型鳍片生产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45104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91275A (zh) * 2017-12-06 2018-04-10 江阴戴勒姆动力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h型鳍片生产组件
CN114290011A (zh) * 2021-12-31 2022-04-08 江苏金荣森制冷科技有限公司 成型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91275A (zh) * 2017-12-06 2018-04-10 江阴戴勒姆动力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h型鳍片生产组件
CN107891275B (zh) * 2017-12-06 2023-11-28 江阴戴勒姆动力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h型鳍片生产组件
CN114290011A (zh) * 2021-12-31 2022-04-08 江苏金荣森制冷科技有限公司 成型装置
CN114290011B (zh) * 2021-12-31 2024-04-09 江苏金荣森制冷科技有限公司 成型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91275A (zh) 一种h型鳍片生产组件
CN208451041U (zh) 一种h型鳍片生产组件
CN201182211Y (zh) 一种全自动胸罩罩杯定型机
CN101871742B (zh) 翅片管、翅片管的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以及翅片式换热器
CN206527191U (zh) 一种铝型材弯曲机
CN203003488U (zh) 电梯导轨钢精连轧加工线
CN106002270A (zh) 扰流带加工设备
CN107309547A (zh) 可切坡口角的激光切管机
CN101623724B (zh) 中频加热冷弯管加工方法
CN202155365U (zh) 一种用于无头轧制工艺中的钢坯固态连接设备
CN202114445U (zh) 一次扁管成型生产装置
CN208450212U (zh) 一种小方坯在线矫直机
CN101274349B (zh) 自动化加热装置
CN204171539U (zh) 数控螺旋翅片管激光焊接成型设备
CN207771270U (zh) 一种节能型螺旋鳍片开齿装置
CN107866677B (zh) 一种节能型螺旋鳍片开齿装置
CN100532958C (zh) 带翅片热交换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17024744U (zh) 一种开卷纵剪收卷机组
CN108582167A (zh) 一种新型焊接刀具及其制造方法
CN113634784A (zh) 一种自动卧式铣镗床
CN209520254U (zh) 一种压管机
CN209223860U (zh) 一种切割片
CN212329566U (zh) 一种焊钉生产用多工位冷镦机送料辅助装置
CN208713370U (zh) 一种带切刀的铜棒弯钩自动制造装置
JP4082058B2 (ja) 熱交換チュー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20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1128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20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