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44723U - 磁性元件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磁性元件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444723U
CN208444723U CN201821218820.8U CN201821218820U CN208444723U CN 208444723 U CN208444723 U CN 208444723U CN 201821218820 U CN201821218820 U CN 201821218820U CN 208444723 U CN208444723 U CN 2084447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ing space
magnetic core
magnetic element
magnetic
c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21882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海军
王春梅
曾晨
卢增艺
章进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lta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elta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lta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Delta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4447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4447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磁性元件及电子设备,包括壳体及至少部分位于壳体内部的绕线架、绕设于该绕线架的线圈、位于该绕线架两侧的第一磁芯与第二磁芯;其中在该第一磁芯与该第二磁芯远离该绕线架一侧形成的外侧面上,还设有一金属夹件,用于夹紧该第一磁芯与该第二磁芯以使该第一磁芯与该第二磁芯贴合。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避免由于壳体内部的灌胶受热膨胀而使磁芯受到挤压破裂,提高磁性元件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磁性元件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磁性元件及电子设备,涉及车载开关电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磁性元件(如电感或变压器)是开关电源供应设备中核心的电气元件,并且体积大、重量重。磁性元件在工作时会因损耗而发热,因此如何散热是开关电源中磁性元件设计开发的一个重要课题,尤其对于大功率和高功率密度的磁性元件更是如此。为了让磁性元件具有良好的散热能力,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将磁性元件采用灌胶处理。由于磁性元件中磁芯与胶体的热膨胀系数不一致,同时磁芯材质硬而脆,因此当温度变化时,磁芯会容易受到胶体的挤压,从而导致磁芯破裂,可靠性下降,甚至失效。
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高可靠性的磁性元件结构方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磁性元件及电子设备,可以有效避免磁芯受到磁性元件中其他部件的挤压尤其是灌胶应用中胶体受热膨胀而使磁芯破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磁性元件,包括:
一壳体,具有至少一侧面与一底面,该侧面立于该底面,以与该底面共同形成一空间于其间;
一绕线架,至少部分位于该空间内,该绕线架包含一中空柱体;
至少一线圈,绕设于该中空柱体上;
一第一磁芯与一第二磁芯,该第一磁芯与第二磁芯均包括:
一中柱,位于该中空柱体中;
一侧柱,位于该线圈相对于该底面的外侧,使得该线圈位于该侧柱与该底面之间;以及
一连接部,连接该中柱与该侧柱;
其中,该第一磁芯与该第二磁芯分别位于该绕线架的两侧,该第一磁芯的侧柱与该第二磁芯的侧柱在远离该绕线架的一侧形成有一外侧面;
一金属夹件,设于该外侧面,用于夹紧该第一磁芯与该第二磁芯,以使该第一磁芯与该第二磁芯贴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该侧柱上开设有用于容纳该金属夹件的容置槽,在该金属夹件与该侧柱的容置槽之间设有固定胶;该磁性元件还包括:
一上盖,盖合该壳体,并位于该底面的相对侧,该侧柱的外侧面与该金属夹件共同形成一装配面,在该上盖与该装配面之间设有另一固定胶,该装配面与该上盖通过该另一固定胶贴合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该磁性元件还包括:
一导热胶,灌注于该空间内,并低于该第一磁芯的侧柱与该第二磁芯的侧柱在远离该绕线架的一侧形成的该外侧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该金属夹件包括:
一连接片,置于该侧柱的容置槽,并分别向该第一磁芯与第二磁芯的连接部方向延伸;
第一折弯片,为该连接片向该第一磁芯的连接部延伸的折弯部;
第二折弯片,为该连接片向该第二磁芯的连接部延伸的折弯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在该金属夹件与该侧柱之间还设有胶布,该胶布位于该第一磁芯的侧柱与该第二磁芯的侧柱在远离该绕线架的一侧形成的该外侧面,并覆盖该第一磁芯与该第二磁芯的接合处,以防止该固定胶渗入该接合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该金属夹件的该第一折弯片末端设有第一卡扣部,配合该第一卡扣部在该第一磁芯的连接部开设有卡合槽;以及该金属夹件的该第二折弯片末端设有第二卡扣部,配合该第二卡扣部在该第二磁芯的连接部开设有卡合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该金属夹件的材质为不锈钢材料。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该线圈沿该绕线架的该中空柱体轴向间隔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该磁性元件还包括:
至少一绝缘罩,位于该线圈与该侧柱的内侧面之间,罩设于至少一个该线圈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该磁性元件还包括:
至少一凸台,设置于该绕线架,该凸台抵接该底面,该线圈具有一线圈外表面,该线圈外表面与该底面之间形成一间距。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该磁性元件还包括:
至少一凸台,设置于该绕线架,该底面具有至少一定位凹槽于其中,该凸台卡合于该定位凹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该磁性元件的该至少一线圈还包括:
一线圈外表面,该外表面与该壳体底面之间形成一间距。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该磁性元件还包括:
至少一接线端子,电性连接该线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其中该磁性元件为一变压器,该绕线架包含至少一原边绕线空间和至少一副边绕线空间,该线圈包含至少一一次侧线圈和至少一二次侧线圈,该至少一一次侧线圈绕设于该至少一原边绕线空间,该至少一二次侧线圈绕设于该至少一副边绕线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其中该磁性元件为一变压器,该绕线架包含依次排列的一第一绕线空间、一第二绕线空间和一第三绕线空间,该线圈包含两一次侧线圈和一二次侧线圈,该二次侧线圈绕设于该第二绕线空间,该两一次侧线圈分别绕设于该第一绕线空间与该第三绕线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其中该磁性元件为一变压器,该绕线架包含依次排列的一第一绕线空间、一第二绕线空间和一第三绕线空间,该线圈包含一一次侧线圈和两二次侧线圈,该一次侧线圈绕设于该第二绕线空间,该两二次侧线圈分别绕设于该第一绕线空间与该第三绕线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其中该磁性元件为一变压器,该绕线架包含依次排列的一第一绕线空间、一第二绕线空间、一第三绕线空间、一第四绕线空间和一第五绕线空间,该线圈包含三一次侧线圈和两二次侧线圈,该三一次侧线圈分别绕设于该第一绕线空间、该第三绕线空间和该第五绕线空间,该两二次侧线圈分别绕设于该第二绕线空间与该第四绕线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其中该磁性元件为一变压器,该绕线架包含依次排列的一第一绕线空间、一第二绕线空间、一第三绕线空间、一第四绕线空间和一第五绕线空间,该线圈包含两一次侧线圈和三二次侧线圈,该两一次侧线圈分别绕设于该第二绕线空间和该第四绕线空间,该三二次侧线圈分别绕设于该第一绕线空间、该第三绕线空间与该第五绕线空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磁性元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磁性元件,包括壳体及位于壳体内部的绕线架、绕设于该绕线架的线圈、位于该绕线架两侧的第一磁芯与第二磁芯;其中在该第一磁芯与该第二磁芯远离该绕线架一侧形成的外侧面上,还设有一金属夹件,用于夹紧该第一磁芯与该第二磁芯以使该第一磁芯与该第二磁芯贴合。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磁性元件及电子设备,采用金属夹件对相互贴合的两磁芯进行固定,一方面可以有效避免工作过程中由于受热膨胀而使磁芯受到磁性元件中其他部件的挤压而破裂,提高磁性元件的可靠性;另一方面由于实践中还会向磁性元件内部空间灌入导热胶以提高散热性能,则应用本实用新型的磁性元件还可以有效避免导热胶膨胀对磁芯的作用力,从而在提高磁性元件散热性能的同时避免磁芯受到挤压破裂,同样具有高可靠性。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磁性元件的爆炸图;
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在金属夹件与侧柱的容置槽之间设置有固定胶及胶布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图2中金属夹件与侧柱的容置槽扣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在上盖与装配面之间设置有固定胶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磁性元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6示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磁性元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7示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方式的磁性元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8示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方式的磁性元件的爆炸图。
图中主要元件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磁性元件
110、壳体;
120、绕线架;
121、凸台;
124、抵靠部;
130、线圈;
131、绕线空间
132、第一绕线空间
133、第二绕线空间
134、第三绕线空间
135、第四绕线空间
136、第五绕线空间
140、第一磁芯;
141、中柱;
142、侧柱;
143、连接部;
144、外侧面;
145、第二磁芯;
146、容置槽;
148、固定胶一;
149、胶布;
150、金属夹件;
151、连接片;
152、第一折弯片;
153、第一卡扣部;
154、第二折弯片;
155、第二卡扣部;
160、上盖;
161、固定胶二;
162、接线端子;
170、绝缘罩;
180、导热胶;
182、导热胶液面一;
184、导热胶液面二。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本示例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磁性元件,参照图1所示,本磁性元件包括壳体及位于壳体内部的绕线架、绕设于该绕线架的线圈、位于该绕线架两侧的第一磁芯与第二磁芯;其中在该第一磁芯与该第二磁芯远离该绕线架一侧形成的外侧面上,还设有一金属夹件,用于夹紧该第一磁芯与该第二磁芯,以使该第一磁芯与该第二磁芯贴合。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磁性元件,采用金属夹件对相互贴合的两磁芯进行固定,由于金属夹件既具有一定的刚性又有一定的韧性,可以有效避免工作过程中由于受热膨胀而使磁芯受到磁性元件中其他材料(如胶体)的挤压而破裂,提高磁性元件的可靠性。
下面,将对本示例实施方式中的磁性元件作进一步的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磁性元件100可以包括壳体110、绕线架120、线圈130、第一磁芯140、第二磁芯145和金属夹件150,绕线架120上更包括绕线空间131,用于容纳线圈130。壳体110具有侧面与底面,侧面立于底面之上,并与底面共同形成一空间于侧面及底面之间。绕线架120至少部分位于空间内。绕线架120可以包括中空柱体。线圈130绕设于绕线架120的中空柱体,线圈130具有一外表面,该外表面面对该底面。第一磁芯140与第二磁芯145均可以包括中柱141、侧柱142以及连接部143。中柱141位于中空柱体中,侧柱142位于线圈130相对于壳体底面的外侧,使得线圈130位于侧柱142与底面之间,连接部143连接中柱141与侧柱142。其中,第一磁芯140与第二磁芯145可以分别位于绕线架120的两侧,二者的中柱141可分别自绕线架120的左右两侧插入中空柱体中,且二者的侧柱142在绕线架120远离壳体110底面的一侧接合,并在远离绕线架120的一侧形成一外侧面144。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磁芯140与第二磁芯145可为如图1所示的形状的磁芯,也可为其它形状的磁芯,可以相互对称,也可以互不对称,凡是能实现在远离绕线架120的一侧形成一外侧面144的结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示例实施例中,由于磁性元件在工作过程中会受热膨胀而导致磁芯受到磁性元件中其他部件(如胶体)的挤压,为了避免磁芯受挤压而破裂,本实用新型引入金属夹件150以对相互贴合的两磁芯进行固定,从而可以提高磁性元件的可靠性。金属夹件150设于外侧面144,用于夹紧两磁芯,以使第一磁芯140与第二磁芯145贴合。在两磁芯侧柱的外侧面144上还可以开设用于容纳金属夹件150的容置槽146,容置槽146用于对金属夹件150进行定位,以使金属夹件150更加吻合于外侧面144上。此外,为了使金属夹件150更加稳定的固定于容置槽146,还可以在金属夹件150和容置槽146之间设置固定胶一148。如图2所示,固定胶一148可以分别位于两磁芯的侧柱上,以使第一磁芯140与金属夹件150及第二磁芯145与金属夹件150分别通过固定胶固定。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胶一148可以设置于第一磁芯140与第二磁芯145二者之一,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做特殊限定。则金属夹件150扣合于容置槽146后的结构如图3所示。
进一步的,如图2、图3所示,金属夹件150可以包括连接片151、第一折弯片152以及第二折弯片154。连接片151为金属夹件150置于该侧柱的容置槽146中的部分,第一折弯片152为连接片151向第一磁芯140的连接部延伸的折弯部,第二折弯片154为连接片151向第二磁芯145的连接部延伸的折弯部。为了使第一折弯片152与第二折弯片154更好的固定于对应的连接部上,第一折弯片152的末端设有第一卡扣部153,配合第一卡扣部153在第一磁芯140的连接部开设有卡合槽;第二折弯片154的末端设有第二卡扣部155,配合第二卡扣部155在第二磁芯145的连接部开设有卡合槽。第一卡扣部153与第二卡扣部155可以为与卡合槽的台阶相配合的凸缘,或其他任何可以实现卡合的机构,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做特殊限定。此外,如图2、图3所示,为了防止固定胶一148渗入第一磁芯140与第二磁芯145的接合处,还可以在外侧面144上设置胶布149,并使胶布149覆盖第一磁芯140与第二磁芯145的接合处,以将固定胶一148与两磁芯的接合处进行有效的物理隔离。进一步的,胶布149可以位于金属夹件150与磁芯侧柱142之间。
在本示例实施例中,需要金属夹件150具有一定的刚性及韧性,在一实施例中,金属夹件150为不锈钢材料。
如图1、图4所示,磁性元件还包括上盖160,上盖160用以盖合壳体110并位于底面的相对侧。在该金属夹件150置于该侧柱的容置槽146内后,该侧柱与该金属夹件150共同形成一装配面,在上盖160与装配面之间设有固定胶二161,可将二者固定连接,使磁性元件与上盖160成为一整体。磁性元件还可以包括至少一接线端子162,如图1所示,接线端子162可固定于上盖160并电性连接于线圈130。
在本示例实施例中,如图5~图7所示,为了减小磁性元件的体积、重量,提高其功率密度和损耗密度,同时降低磁性元件的温升,磁性元件还可以包括导热胶180,导热胶180灌注于壳体空间内后将固化成为固态。导热胶180具有导热的功能,能将线圈130以及其它元件产生的热能导引至壳体110,并通过连接于壳体110外的散热装置将热排除。由于导热胶180固化后呈固态,还可起到固定磁性元件中的元件(例如绕线架120与线圈130等)的作用,使其不会因震动而在壳体内相互碰撞。再者,导热胶180即使于固化后呈固态,也保有弹性,因此当磁性元件震动时,导热胶180能有效吸收震动所造成的冲击力,以保护磁性元件中的元件。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导热胶液面一182可以低于线圈130绕设绕线架120所形成的靠近磁芯侧柱的上表面,导热胶液面一182指的是导热胶相对于底面最远处的表面。这样设置的好处是,当导热胶180受热膨胀以后,也不会挤压到侧柱142,造成侧柱142破裂。且由于线圈130面对底面的部分未受到磁芯的拘束,当磁性元件因为运作而升温时,磁芯也顶多是位移,而不会因为挤压而破损断裂。
更进一步地,由于本实用新型已引入金属夹件150以对相互贴合的两磁芯进行固定,因此,在保证两磁芯在工作过程中不会受到其他元件(如胶体)的挤压而破裂的前提下,可以进一步优化该磁性元件的散热效果。本实用新型针对如图5所示的实施例进行进一步优化,提供的另一实施例如图6所示,可以使导热胶液面二184高于第一磁芯140与第二磁芯145形成的面向绕线架的内侧面,并低于外侧面144。相较于图5所示实施例的导热胶液面一182,图6所示实施例的导热胶液面二184提高至第一磁芯140与第二磁芯145形成的面向绕线架的内侧面之上,使主要散热元件线圈130及其周围空间完全处于导热胶的空间之内,增大了导热胶与线圈130以及其他元件的接触面积,如此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可以将线圈130以及其他元件产生的热能更高效的导引至壳体110,提高散热能力,进一步提高了磁性元件的可靠性。
在本示例实施例中,为了使各线圈具有较充分的散热空间及工作效果,一个或多个线圈130沿绕线架120的中空柱体在轴向上间隔设置。如图1所示,线圈的数量可以为三个。在一实施方式中,磁性元件100为变压器。在一实施方式中,磁性元件100为电感。在一实施方式中,磁性元件100为变压器和电感的集成元件。且磁性元件100包含至少一线圈,绕线架包含至少一绕线空间,每一绕线空间包含一线圈绕设于其间。如一实施方式中,磁性元件100为一变压器,线圈包含至少一一次侧线圈与至少一二次侧线圈,绕线架包含至少一原边绕线空间和至少一副边绕线空间,此至少一一次侧线圈绕设于此至少一原边绕线空间,此至少一二次侧线圈绕设于此至少一副边绕线空间。如一实施方式中,绕线架120包含绕线空间131,绕线空间131包含依次排列的第一绕线空间132、第二绕线空间133和第三绕线空间134,二次侧线圈绕设于第二绕线空间133,两一次侧线圈分别绕设于第一绕线空间132与第三绕线空间134,即二次侧线圈位于两一次侧线圈之间,该一次侧线圈可串联或并联连接。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是一一次侧线圈位于两二次侧线圈之间,该二次侧线圈亦可串联或并联连接,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根据实际需要加以变化。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线圈的数量也可以为四个、五个或更多个,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做特殊限定。进一步的,出于安规的考虑,还可以在各一个或多个线圈130上设置绝缘罩170,绝缘罩170可以位于各线圈130与侧柱的内侧面之间。
在本示例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磁性元件还包括凸台121。凸台121设置于绕线架120上,用以抵接底面。线圈130具有面向壳体底面的表面,凸台121抵接底面,使得线圈130表面与底面形成一定间隙。换句话说,凸台121用以适当架高绕线架120使得线圈130不会直接触碰底面,防止底面因磁性元件的震动而挤压甚至破环线圈130或绕线架120。于另一实施例中,由于线圈与底面之间填充有导热胶180作为缓冲层,因此同样具有防止震动和被破坏的效果。
举例而言,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图5示出一凸台121,凸台121设置于壳体110的平整底面。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图7示出一凸台121,且壳体110具有定位凹槽于其底面。凸台121卡合于定位凹槽。因此,组装人员在将已经缠绕线圈130的绕线架120置入壳体110时,能通过凸台121以及定位凹槽快速定位,达到快速组装的目的。并且当绕线架120置入壳体110后,由于凸台121以及定位凹槽定位住绕线架120的位置,因此当磁性元件遭受震动时,绕线架120也能固定,避免碰撞的问题。
在本示例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绕线架120还可以包括抵靠部124。抵靠部124位于绕线架120的一侧并使连接部143抵靠该抵靠部124。通过连接部143抵靠绕线架120的抵靠部124,可支撑第一磁芯140与第二磁芯145,使两磁芯的侧柱与绕线架之间形成一间隙。换言之,第一磁芯140与第二磁芯145的侧柱并未抵靠绕线架120。因此,当绕线架120受热膨胀后,由于绕线架120与侧柱之间形成间隙,绕线架120将不会顶到侧柱,避免侧柱被绕线架120挤裂。在现有技术中,通常希望此间隙尽量小以减小整个磁性元件的体积。为避免侧柱被绕线架挤裂,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预留较大的间隙,例如该间隙不小于0.2毫米。
于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与图1-图7雷同部分不再赘述。如一实施方式中,绕线架120包含绕线空间131,绕线空间131包含依次排列的第一绕线空间132、第二绕线空间133和第三绕线空间134,第四绕线空间135和第五绕线空间136,二次侧线圈分别绕设于第二绕线空间133和第四绕线空间135,一次侧线圈分别绕设于第一绕线空间132、第三绕线空间134和第五绕线空间136,即二次侧线圈与一次侧线圈交错布置,该一次侧线圈可串联或并联连接,该二次侧线圈亦可串联或并联连接。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一次侧线圈位于第二绕线空间133和第四绕线空间135,二次侧线圈绕设于第一绕线空间132、第三绕线空间134和第五绕线空间136中,该一次侧线圈可串联或并联连接,该二次侧线圈亦可串联或并联连接,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根据实际需要加以变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至少包括了上述的磁性元件。
本示例实施例中的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实施例的磁性元件,其有益效果已在上述其所包括的磁性元件中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上述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如有可能,各实施例中所讨论的特征是可互换的。在上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没有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件、材料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材料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实用新型的各方面。
本说明书中,用语“一个”、“一”、“该”和“所述”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包含”、“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第一”和“第二”等仅作为标记使用,不是对其对象的数量限制。
应可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不将其应用限制到本说明书提出的部件的详细结构和布置方式。本实用新型能够具有其他实施方式,并且能够以多种方式实现并且执行。前述变形形式和修改形式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应可理解的是,本说明书公开和限定的本实用新型延伸到文中和/或附图中提到或明显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单独特征的所有可替代组合。所有这些不同的组合构成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可替代方面。本说明书所述的实施方式说明了已知用于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最佳方式,并且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利用本实用新型。

Claims (19)

1.一种磁性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壳体,具有至少一侧面与一底面,该侧面立于该底面,以与该底面共同形成一空间于其间;
一绕线架,至少部分位于该空间内,该绕线架包含一中空柱体;
至少一线圈,绕设于该中空柱体上;
一第一磁芯与一第二磁芯,该第一磁芯与第二磁芯均包括:
一中柱,位于该中空柱体中;
一侧柱,位于该线圈相对于该底面的外侧,使得该线圈位于该侧柱与该底面之间;以及
一连接部,连接该中柱与该侧柱;
其中,该第一磁芯与该第二磁芯分别位于该绕线架的两侧,该第一磁芯的侧柱与该第二磁芯的侧柱在远离该绕线架的一侧形成有一外侧面;
一金属夹件,设于该外侧面,用于夹紧该第一磁芯与该第二磁芯,以使该第一磁芯与该第二磁芯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性元件,其特征在于,该侧柱上开设有用于容纳该金属夹件的容置槽,在该金属夹件与该侧柱的容置槽之间设有固定胶;该磁性元件还包括:
一上盖,盖合该壳体,并位于该底面的相对侧,该侧柱的外侧面与该金属夹件共同形成一装配面,在该上盖与该装配面之间设有另一固定胶,该装配面与该上盖通过该另一固定胶贴合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磁性元件,其特征在于,该磁性元件还包括:
一导热胶,灌注于该空间内,并低于该第一磁芯的侧柱与该第二磁芯的侧柱在远离该绕线架的一侧形成的该外侧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性元件,其特征在于,该金属夹件包括:
一连接片,置于该侧柱的容置槽,并分别向该第一磁芯与第二磁芯的连接部方向延伸;
第一折弯片,为该连接片向该第一磁芯的连接部延伸的折弯部;
第二折弯片,为该连接片向该第二磁芯的连接部延伸的折弯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磁性元件,其特征在于,在该金属夹件与该侧柱之间还设有胶布,该胶布位于该第一磁芯的侧柱与该第二磁芯的侧柱在远离该绕线架的一侧形成的该外侧面,并覆盖该第一磁芯与该第二磁芯的接合处,以防止该固定胶渗入该接合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磁性元件,其特征在于,该金属夹件的该第一折弯片末端设有第一卡扣部,配合该第一卡扣部在该第一磁芯的连接部开设有卡合槽;以及该金属夹件的该第二折弯片末端设有第二卡扣部,配合该第二卡扣部在该第二磁芯的连接部开设有卡合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磁性元件,其特征在于,该金属夹件的材质为不锈钢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性元件,其特征在于,一个或多个该线圈沿该绕线架的该中空柱体轴向间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磁性元件,其特征在于,该磁性元件还包括:
至少一绝缘罩,位于该线圈与该侧柱的内侧面之间,罩设于至少一个该线圈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性元件,其特征在于,该磁性元件还包括:
至少一凸台,设置于该绕线架,该凸台抵接该底面,该线圈具有一线圈外表面,该线圈外表面与该底面之间形成一间距。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性元件,其特征在于,该磁性元件还包括:
至少一凸台,设置于该绕线架,该底面具有至少一定位凹槽于其中,该凸台卡合于该定位凹槽。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性元件,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线圈具有一线圈外表面,该线圈外表面与该底面之间形成一间距。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性元件,其特征在于,进一步还包括:
至少一接线端子,电性连接该线圈。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性元件,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磁性元件为一变压器,该绕线架包含至少一原边绕线空间和至少一副边绕线空间,该线圈包含至少一一次侧线圈和至少一二次侧线圈,该至少一一次侧线圈绕设于该至少一原边绕线空间,该至少一二次侧线圈绕设于该至少一副边绕线空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性元件,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磁性元件为一变压器,该绕线架包含依次排列的一第一绕线空间、一第二绕线空间和一第三绕线空间,该线圈包含两一次侧线圈和一二次侧线圈,该二次侧线圈绕设于该第二绕线空间,该两一次侧线圈分别绕设于该第一绕线空间与该第三绕线空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性元件,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磁性元件为一变压器,该绕线架包含依次排列的一第一绕线空间、一第二绕线空间和一第三绕线空间,该线圈包含一一次侧线圈和两二次侧线圈,该一次侧线圈绕设于该第二绕线空间,该两二次侧线圈分别绕设于该第一绕线空间与该第三绕线空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性元件,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磁性元件为一变压器,该绕线架包含依次排列的一第一绕线空间、一第二绕线空间、一第三绕线空间、一第四绕线空间和一第五绕线空间,该线圈包含三一次侧线圈和两二次侧线圈,该三一次侧线圈分别绕设于该第一绕线空间、该第三绕线空间和该第五绕线空间,该两二次侧线圈分别绕设于该第二绕线空间与该第四绕线空间。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性元件,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磁性元件为一变压器,该绕线架包含依次排列的一第一绕线空间、一第二绕线空间、一第三绕线空间、一第四绕线空间和一第五绕线空间,该线圈包含两一次侧线圈和三二次侧线圈,该两一次侧线圈分别绕设于该第二绕线空间和该第四绕线空间,该三二次侧线圈分别绕设于该第一绕线空间、该第三绕线空间与该第五绕线空间。
1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8任一项所述的磁性元件。
CN201821218820.8U 2018-02-01 2018-07-27 磁性元件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0844472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80824 2018-02-01
CN2018201808245 2018-02-0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444723U true CN208444723U (zh) 2019-01-29

Family

ID=650860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218820.8U Active CN208444723U (zh) 2018-02-01 2018-07-27 磁性元件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444723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06903A (zh) * 2019-10-16 2020-01-17 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整合式磁性元件
CN113785369A (zh) * 2019-05-24 2021-12-10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电抗器
WO2022032677A1 (zh) * 2020-08-14 2022-02-17 深圳欣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组件及散热组件的装配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85369A (zh) * 2019-05-24 2021-12-10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电抗器
CN113841210A (zh) * 2019-05-24 2021-12-24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电抗器
CN113785369B (zh) * 2019-05-24 2024-03-15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电抗器
CN113841210B (zh) * 2019-05-24 2024-04-09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电抗器
CN110706903A (zh) * 2019-10-16 2020-01-17 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整合式磁性元件
WO2022032677A1 (zh) * 2020-08-14 2022-02-17 深圳欣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组件及散热组件的装配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444723U (zh) 磁性元件及电子设备
CN105869828B (zh) 磁性元件
JP5263720B2 (ja) リアクトル用部品の製造方法及びリアクトル本体の製造方法
JP4968626B2 (ja) コイル成形体およびリアクトル
JP4973890B2 (ja) リアクトル及びコイル成形体
JP5051469B2 (ja) リアクトル
JP2010093138A (ja) リアクトル
JP2010034228A (ja) リアクトル
JP2011198847A (ja) リアクトル用ボビン、およびリアクトル
US20180350512A1 (en) Magnetic device
TWI276123B (en) Coil device
CN107077960A (zh) 电抗器
JP4618452B2 (ja) リアクトル
JP2012142350A (ja) リアクトル
CN108962553A (zh) 一种带有热管传导高效散热型灌封类变压器电抗器结构
JP2016171099A (ja) リアクトル装置
JP2012238659A (ja) リアクトル、およびリアクトルの製造方法
JP5333798B2 (ja) コイル成形体およびリアクトル、並びにコンバータ
JP5099523B2 (ja) リアクトル
CN105609315A (zh) 一种抗震型牛角铝电解电容器
JP5093329B2 (ja) リアクトル
CN215815497U (zh) 一种灌封式电感
JP6838547B2 (ja) コイル部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7041497A (ja) リアクトル
JP2017139310A (ja) リアクト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