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24962U - 一种对位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对位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424962U
CN208424962U CN201821246166.1U CN201821246166U CN208424962U CN 208424962 U CN208424962 U CN 208424962U CN 201821246166 U CN201821246166 U CN 201821246166U CN 208424962 U CN208424962 U CN 2084249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lignment mark
distance
circuit board
flexible circuit
aligning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24616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世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24616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4249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4249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4249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mbinations Of Printed Boards (AREA)
  • Structure Of Printed Boar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对位结构,该对位结构包括柔性线路板和被对位模块;柔性线路板包括多个第一连接端子和至少一个第一对位标志;被对位模块包括多个第二连接端子和至少一个第二对位标志,第二连接端与第一连接端一一对应设置,第二对位标志与第一对位标志一一对应设置;沿第二方向,各第一对位标志与与其最临近的第一连接端子所在行之间的距离的最小值为第一距离;沿第二方向,各第二对位标志与与其最临近的第二连接端子所在行之间的距离的最大值为第二距离;第一距离大于第二距离;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对位结构可以实现提高柔性线路板和显示面板搭接时,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电接触效果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对位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柔性线路板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对位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行业内对显示面板的制作良率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样就需要在制作显示面板的过程中,及时对显示面板上已完成的线路进行检测。此时由于该显示面板制作未全部完工,没有绑定驱动芯片,在对该显示面板进行检测时,需要利用柔性线路板与显示面板上已完成的线路进行搭接,以为已完成的线路提供驱动信号,进而实现对该显示面板中已完成的线路进行及时检修的目的。
图1为现有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的一种柔性线路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现有的将柔性线路板搭接在显示面板时显示面板、柔性线路板和压头的一种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参见图1、图2和图3,该柔性线路板010包括柔性衬底011和形成在柔性衬底011上的多个第一连接端子012和至少一个第一对位标志013;显示面板020包括多个第二连接端子022和至少一个第二对位标志023,第二连接端022与第一连接端012一一对应设置,第二对位标志023与第一对位标志013一一对应设置。在检测时,将柔性线路板010固定于压头030上,以将柔性线路板010搭接在显示面板020上。
为了确保各第二连接端022与与其对应的第一连接端012电接触良好,需要要求柔性线路板010和显示面板020具有较高的对准精度。通常利用光源从显示面板020背离柔性线路板010的一侧进行照射,利用感光元件从柔性线路板010背离显示面板020的一侧接收。基于感光元件接收到的光信号,调整柔性线路板010和显示面板020的相对位置,进而达到柔性线路板010和显示面板020对准的目的。
继续参见图3,若压头030与柔性线路板010接触的面积过大,压头030会覆盖第一对位标志013,并对光源发出的光线L01起到遮挡作用。这样光源出射的光线L01无法透过第一对位标志013和第二对位标志023到达感光元件,这样可能出现柔性线路板与显示面板对位出现偏差。进而致使第二连接端022与第一连接端012没有一一对应电连接,无疑这样会影响对显示面板已完成的线路的检测结果。图4为现有的将柔性线路板搭接在显示面板时显示面板、柔性线路板和压头的另一种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参见图4,若压头030与柔性线路板010接触的面积过小,虽然可以有效避免压头030覆盖第一对位标志013,进而使得光源出射的光线L02可以透过第一对位标志013和第二对位标志023到达感光元件。但是搭接时,由于柔性线路板010边缘未受到压头030的压力,这会使得柔性线路板010边缘卷翘,进而使得临近边缘的第一连接端012与第二连接端022接触不良,无疑这样同样会影响对显示面板已完成的线路的检测结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对位结构,以实现提高柔性线路板和显示面板搭接时,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电接触效果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对位结构,该对位结构包括柔性线路板和被对位模块;
所述柔性线路板包括柔性衬底和形成在所述柔性衬底上的多个第一连接端子和至少一个第一对位标志;所述多个第一连接端子沿第一方向排列形成至少一行;
所述被对位模块包括多个第二连接端子和至少一个第二对位标志,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端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对位标志与所述第一对位标志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多个第二连接端子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形成至少一行;
沿第二方向,各所述第一对位标志与与其最临近的所述第一连接端子所在行之间的距离的最小值为第一距离;沿所述第二方向,各所述第二对位标志与与其最临近的所述第二连接端子所在行之间的距离的最大值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距离;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柔性线路板包括多个所述第一对位标志;所述被对位模块包括多个所述第二对位标志;
所述柔性线路板中,多个所述第一对位标志沿第一方向排列形成一行;
所述被对位模块中,多个所述第二对位标志沿第一方向排列形成一行。
进一步地,所述柔性线路板包括两个所述第一对位标志;所述被对位模块包括两个所述第二对位标志;
所述第一对位标志的形状和尺寸与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二对位标志的形状和尺寸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对位标志的形状为十字形或多边形。
进一步地,还包括压头;
所述柔性线路板固定于所述压头上。
进一步地,各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在所述柔性衬底上的垂直投影位于所述压头在所述柔性衬底的垂直投影内。
进一步地,各所述第一对位标志在所述柔性衬底上的垂直投影与所述压头在所述柔性衬底的垂直投影不重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对位标志在所述柔性衬底上的垂直投影与所述压头在所述柔性衬底的垂直投影之间的距离为3.5nm-4.5nm。
进一步地,所述被对位模块为显示面板。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面板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或液晶显示面板。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沿第二方向,各所述第一对位标志与与其最临近的所述第一连接端子所在行之间的距离的最小值为第一距离;沿所述第二方向,各所述第二对位标志与与其最临近的所述第二连接端子所在行之间的距离的最大值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距离;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解决了现有的对位结构容易致使柔性线路板和显示面板搭接时,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电接触效果不佳的问题,实现了提高柔性线路板和显示面板搭接时,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电接触效果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的一种柔性线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的将柔性线路板搭接在显示面板时显示面板、柔性线路板和压头的一种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4为现有的将柔性线路板搭接在显示面板时显示面板、柔性线路板和压头的另一种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位结构中对位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位结构中柔性线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将柔性线路板搭接在被对位模块时被对位模块、柔性线路板和压头的一种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将柔性线路板搭接在被对位模块时被对位模块、柔性线路板和压头的另一种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对位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位结构中对位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位结构中柔性线路板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5和图6,该对位结构包括柔性线路板10和被对位模块20。柔性线路板10包括柔性衬底11和形成在柔性衬底11上的多个第一连接端子12和至少一个第一对位标志13,多个第一连接端子12沿第一方向100排列形成至少一行。被对位模块20包括多个第二连接端子22和至少一个第二对位标志23,第二连接端22与第一连接端12一一对应设置,第二对位标志23与第一对位标志13一一对应设置,多个第二连接端子22沿第一方向100排列形成至少一行。沿第二方向200,各第一对位标志13与与其最临近的第一连接端子12所在行之间的距离的最小值为第一距离;沿第二方向,各第二对位标志23与与其最临近的第二连接端子23所在行之间的距离的最大值为第二距离;第一距离大于第二距离;第一方向100与第二方向200垂直。
示例性地,继续参见图6,柔性线路板10中,多个第一连接端子12沿第一方向100排列形成一行。第一对位标志13包括第一对位标志13-1和第一对位标志13-2。在各第一连接端子12中,与第一对位标志13-1最临近的第一连接端子12为第一连接端子12-1。第一对位标志13-1与第一连接端子12-1所在行之间的距离为d01。在各第一连接端子12中,与第一对位标志13-2最临近的第一连接端子12为第一连接端子12-2。第一对位标志13-2与第一连接端子12-2所在行之间的距离为d02。将d01和d02中,数值最小的作为第一距离。
类似地,被对位模块20中,多个第二连接端子22沿第一方向100排列形成一行。第二对位标志23包括第二对位标志23-1和第二对位标志23-2。在各第二连接端子22中,与第二对位标志23-1最临近的第二连接端子22为第二连接端子22-1。第二对位标志23-1与第二连接端子22-1所在行之间的距离为d03。在各第二连接端子22中,与第二对位标志23-2最临近的第二连接端子22为第二连接端子22-2。第二对位标志23-2与第二连接端子22-2所在行之间的距离为d04。将d03和d04中,数值最大的作为第二距离。
参见图5和图6,设置“第一距离大于第二距离”的实质是使得第一对位标志13和各第一连接端子12的距离较远,这样有利于使得压头(图5和图6未示出)能够充分地覆盖第一连接端子12,但不覆盖第一对位标志13。由于第一距离不相等第二距离,当各第一对位标志13与与其对应的第二对位标志23对准后,可以根据第一对位标志13与第二对位标志23在柔性衬底11上的投影21的相对位置关系,调整柔性线路板10和被对位模块20的相对位置,进而使得各第二连接端22与与其对应的第一连接端12一一对应电接触。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沿第二方向,各第一对位标志与与其最临近的第一连接端子所在行之间的距离的最小值为第一距离;沿第二方向,各第二对位标志与与其最临近的第二连接端子所在行之间的距离的最大值为第二距离,第一距离大于第二距离,解决了现有的对位结构容易致使柔性线路板和显示面板搭接时,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电接触效果不佳的问题,实现了提高柔性线路板和显示面板搭接时,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电接触效果的目的。
可选地,继续参见图5和图6,柔性线路板10包括多个第一对位标志13;被对位模块20包括多个第二对位标志23。柔性线路板10中,多个第一对位标志13沿第一方向100排列形成一行;被对位模块20中,多个第二对位标志23沿第一方向100排列形成一行。这样设置可以降低柔性线路板10和被对位模块20的制作难度。
可选地,各第二连接端子22和各第二对位标志23位于同一行,可以认为d03和d04均等于0,进而得到第二距离为0,以进一步降低柔性线路板10和被对位模块20的制作难度。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将柔性线路板搭接在被对位模块时被对位模块、柔性线路板和压头的一种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将柔性线路板搭接在被对位模块时被对位模块、柔性线路板和压头的另一种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下面结合图5、图6、图7和图8,将柔性线路板搭接在被对位模块的方法进行说明。
将柔性线路板搭接在被对位模块的方法包括:
首先,确定第一对位标志13与第二对位标志23在柔性衬底11上的投影21的相对位置关系。
示例性地,参见图6,假设各第二连接端22与与其对应的第一连接端12一一对应电接触,此时第一对位标志13与与其对应的第二对位标志23在柔性衬底11上的投影21之间的距离为d3(d3等于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之差),即第一对位标志13位于投影21正下方(以第二方向200的逆方向为下),且第一对位标志13和投影21距离上相差d3。
其次,参见图7,将对位模块20上各第二对位标志23与柔性线路板10上的第一对位标志13一一对准。在对准的过程中,由于第一距离大于第二距离,压头30并不覆盖第一对位标志13,也不会遮挡光线L1,可以达到预定的对准精度。
最后,根据第一对位标志13与第二对位标志23在柔性衬底11上的投影21的相对位置关系,调整被对位模块20与柔性线路板10的相对位置关系。
示例性地,参见图6和图7,将被对位模块20沿第二方向200的正方向推动距离d3,此时,各第二连接端22与与其对应的第一连接端12分别对齐。
可选地,柔性线路板10包括两个第一对位标志13;被对位模块20包括两个第二对位标志23;第一对位标志13的形状和尺寸与与其对应的第二对位标志23的形状和尺寸相同。由于在对准时,第一对位标志13和第二对位标志23可以完全重合,可以提高对准的精度,进而提高提高柔性线路板和被对位模块20搭接时,第一连接端12与第二连接端22电接触效果。
在实际设置时,第一对位标志13的形状可以有多种,例如第一对位标志13的形状为十字形或多边形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可选地,参见图7或图8,该对位结构还包括压头30;柔性线路板10固定于压头30上。这样在检测时,可以方便地将柔性线路板10搭接在被对位模块20上,或者将柔性线路板10从被对位模块20上移除。
进一步地,各第一连接端子12在柔性衬底11上的垂直投影位于压头30在柔性衬底11的垂直投影内。这样可以确保搭接时,柔性线路板10上每个第一连接端12均与与其对应的第二连接端22电接触良好。
可选地,各第一对位标志13在柔性衬底11上的垂直投影与压头30在柔性衬底11的垂直投影不重合。这样设置的目的是,防止压头30遮挡第一对位标志13,进而影响第一对位标志13和第二对位标志23的对准精度。
进一步地,在实际设置时,第一对位标志13在柔性衬底11上的垂直投影与压头30在柔性衬底11的垂直投影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感光元件的性能参数进行设定。示例性地,若感光元件为CCD(Charge-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元件),可以根据CCD的焦距确定第一对位标志13在柔性衬底11上的垂直投影与压头30在柔性衬底11的垂直投影之间的距离。
可选地,第一对位标志13在柔性衬底11上的垂直投影与压头30在柔性衬底11的垂直投影之间的距离为3.5nm-4.5nm。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被对位模块20可以为显示面板、触控面板或电子纸等。若被对位模块20为显示面板,可选地,显示面板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或液晶显示面板。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柔性线路板10上还包括多条平行设置的连接导线,第一方向100与连接导线的延伸方向垂直。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对位结构,包括柔性线路板和被对位模块;
所述柔性线路板包括柔性衬底和形成在所述柔性衬底上的多个第一连接端子和至少一个第一对位标志;所述多个第一连接端子沿第一方向排列形成至少一行;
所述被对位模块包括多个第二连接端子和至少一个第二对位标志,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端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对位标志与所述第一对位标志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多个第二连接端子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形成至少一行;
其特征在于,沿第二方向,各所述第一对位标志与与其最临近的所述第一连接端子所在行之间的距离的最小值为第一距离;沿所述第二方向,各所述第二对位标志与与其最临近的所述第二连接端子所在行之间的距离的最大值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距离;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位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柔性线路板包括多个所述第一对位标志;所述被对位模块包括多个所述第二对位标志;
所述柔性线路板中,多个所述第一对位标志沿第一方向排列形成一行;
所述被对位模块中,多个所述第二对位标志沿第一方向排列形成一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线路板包括两个所述第一对位标志;所述被对位模块包括两个所述第二对位标志;
所述第一对位标志的形状和尺寸与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二对位标志的形状和尺寸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位标志的形状为十字形或多边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位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头;
所述柔性线路板固定于所述压头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对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在所述柔性衬底上的垂直投影位于所述压头在所述柔性衬底的垂直投影内。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对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对位标志在所述柔性衬底上的垂直投影与所述压头在所述柔性衬底的垂直投影不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对位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对位标志在所述柔性衬底上的垂直投影与所述压头在所述柔性衬底的垂直投影之间的距离为3.5nm-4.5n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对位模块为显示面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对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或液晶显示面板。
CN201821246166.1U 2018-08-03 2018-08-03 一种对位结构 Active CN2084249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46166.1U CN208424962U (zh) 2018-08-03 2018-08-03 一种对位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46166.1U CN208424962U (zh) 2018-08-03 2018-08-03 一种对位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424962U true CN208424962U (zh) 2019-01-22

Family

ID=651243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246166.1U Active CN208424962U (zh) 2018-08-03 2018-08-03 一种对位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42496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206758A1 (zh) * 2019-04-09 2020-10-15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模组
WO2020206749A1 (zh) * 2019-04-09 2020-10-15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206758A1 (zh) * 2019-04-09 2020-10-15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模组
WO2020206749A1 (zh) * 2019-04-09 2020-10-15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41772B2 (en)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bending sensor
CN208424962U (zh) 一种对位结构
CN106229332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柔性显示装置
CN110515492A (zh) 一种显示模组及其检测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05393165B (zh) 检测基板裂缝的方法、基板和检测电路
KR101463306B1 (ko) 터치 감지 장치 및 터치 감지 장치를 제조하는 방법
TW200601907A (en) Semiconductor apparatus,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semiconductor module apparatus using semiconductor apparatus, and wire substrate for semiconductor apparatus
CN109116643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010969B (zh) 感测单元及其制造方法
CN110444558A (zh) 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206039090U (zh) Lcd组件及显示装置
CN105097862A (zh) 影像传感器封装结构及其封装方法
CN205487282U (zh) 显示模组、显示装置
WO2013170594A1 (zh) 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N107238964A (zh) 一种无边框液晶面板及其制作方法以及液晶模组
CN106932982A (zh) 显示装置、移动终端及显示装置制作方法
CN100492038C (zh) 芯片安装用带子的检验方法以及用于检验的测试装置
CN206224517U (zh) 指纹识别模组及终端设备
CN104299549A (zh) 屏体检测对位装置及其方法
US8203684B2 (en) Liquid crystal module
CN107562284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07802115U (zh) 摄像模组
US10074645B2 (en) LED modul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203179863U (zh) 立体电路封装结构
CN207051629U (zh) 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15301 No. 1, Longteng Road, Kunshan Development Zone, Jiangsu, Suzhou

Patentee after: Kunshan Longteng Au Optronics Co

Address before: 215301 No. 1, Longteng Road, Kunshan Development Zone, Jiangsu, Suzhou

Patentee before: Kunshan Longteng Optronics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