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16732U - 气缸盖水套结构 - Google Patents

气缸盖水套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416732U
CN208416732U CN201821045972.2U CN201821045972U CN208416732U CN 208416732 U CN208416732 U CN 208416732U CN 201821045972 U CN201821045972 U CN 201821045972U CN 208416732 U CN208416732 U CN 2084167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head
side gas
water jacket
air inlet
j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04597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向本杰
王鹏程
覃文
王志刚
余晓强
黎华文
兰棠洁
刘文元
田战胜
张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 Yuchai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xi Yuchai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xi Yuchai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xi Yuchai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04597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4167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4167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4167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ylinder Crankcase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缸盖水套结构,其包括上水套、下水套以及中间隔板。上水套设置于气缸盖的内部的上层;下水套设置于气缸盖的内部的下层;中间隔板具有一定倾斜角度地设置于上水套和下水套之间,中间隔板又包括多个排气侧排气孔及多个进气侧排气孔。多个排气侧排气孔设置于气缸盖的排气一侧;多个进气侧排气孔设置于气缸盖的进气一侧;其中多个排气侧排气孔和多个进气侧排气孔均连通于上水套和下水套。本实用新型的气缸盖水套结构可以使下水套产生的气泡顺利排出,避免下水套的冷却液的沸腾现象,大大提高了气缸盖底板的散热效率。

Description

气缸盖水套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内燃机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TOP-DOWN冷却方式的气缸盖水套结构。
背景技术
现代发动机由于排放和油耗的要求,发动机爆发压力越来越高,但爆发压力的提高也就要求气缸盖的强度和刚度相应的进行提高。为了提高气缸盖强度和刚度,一般需要增大对气缸盖底板的冷却,防止温度过高后气缸盖的材料机械性能下降,因此现的发动机气缸盖的水套一般都设计为上下两层,通过增加中隔板将水套分为上层水套和下层水套,来提高气缸盖底板的冷却液流动速度,提高散热效率。
一般来说,当发动机运转后,燃料燃烧的热量需要通过气缸盖底板传递给气缸盖内的冷却液。当缸盖底板受热后,流动的冷却液对其进行冷却,冷却液由于在气缸盖内流动压力会产生变化,或多或少的溶入防冻液中的气泡会由于压力的变化而析出,当气泡聚集在中隔板处而无法排出时,聚少成多的气泡聚集到一定程度后,气泡挤占下层水套的容积,致使下层水套的冷却液减少,从而导致下层水套的冷却液温度升高而产生沸腾,从而降低了冷却液的散热效率,使得发动机底板温度进行升高,当温度升高到一层程度机械性能下降,而使得气缸盖底板开裂。
如图3至图4所示,图3是根据现有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气缸盖水套结构的剖视示意图。图4是根据现有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气缸盖水套结构局部侧视示意图。使用TOP-DOWN冷却方式的现有技术气缸盖6′由于冷却液从上往下流动,现有技术上水套1′和现有技术下水套4′之间的现有技术中隔板2′采用水平设置,且没有设置排气孔,这样不利于气泡通过现有技术上水道3′从下水套排入上水套,导致气泡无法排出,气泡聚集在下水套会导致下水套的冷却液减少,从而致使下水套的冷却液温度升高进而沸腾。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缸盖水套结构,其能够很好地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缸盖水套结构,其包括上水套、下水套以及中间隔板。上水套设置于气缸盖的内部的上层;下水套设置于气缸盖的内部的下层;中间隔板具有一定倾斜角度地设置于上水套和下水套之间,中间隔板又包括多个排气侧排气孔及多个进气侧排气孔。多个排气侧排气孔设置于气缸盖的排气一侧;多个进气侧排气孔设置于气缸盖的进气一侧;其中多个排气侧排气孔和多个进气侧排气孔均连通于上水套和下水套。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多个排气侧排气孔和多个进气侧排气孔均位于中间隔板的倾斜的高处一侧。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多个排气侧排气孔和多个进气侧排气孔用以将下水套产生的气泡排入至上水套。
与现有技术相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气缸盖水套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中间隔板采用一边高一边低的倾斜设置,使下水套产生的气泡会聚集在中间隔板的位置高的一边,同时在中间隔板的位置高的一侧开设有排气孔,使下水套的气泡可以很顺利地排到上水套,最后气泡通过气缸盖顶部排出发动机,避免了下水套的冷却液的沸腾,提高了气缸盖下底板的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气缸盖水套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气缸盖的安装面的局部正视示意图。
图3是根据现有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气缸盖水套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4是根据现有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气缸盖水套结构局部侧视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上水套,2-中隔板,3-排气侧排气孔,4-下水套,5-进气侧排气孔,6-气缸盖,1′-现有技术上水套,2′-现有技术中隔板,3′-现有技术上水道,4′-现有技术下水套,6′-现有技术气缸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如图1至图2所示,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气缸盖水套结构的剖视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气缸盖的安装面的局部正视示意图。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一种气缸盖水套结构,其包括上水套1、下水套4以及中间隔板2。
请参阅图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水套1设置于气缸盖6的内部的上层。下水套4设置于气缸盖6的内部的下层。中间隔板2具有一定倾斜角度地设置于上水套1和下水套4之间,中间隔板2又包括多个排气侧排气孔3及多个进气侧排气孔5。多个排气侧排气孔3设置于气缸盖6的排气一侧。多个进气侧排气孔5设置于气缸盖6的进气一侧。其中多个排气侧排气孔3和多个进气侧排气孔5均连通于上水套1和下水套4。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多个排气侧排气孔3和多个进气侧排气孔5均位于中间隔板2的倾斜的高处一侧。多个排气侧排气孔3和多个进气侧排气孔5用以将下水套4产生的气泡排入至上水套1。
本实施例的排气侧排气孔3和进气侧排气孔5都仅绘示了一个,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排气侧排气孔3和进气侧排气孔5的数量可以根据不同型号的发动机的散热需求而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气缸盖水套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由于中间隔板采用一边高一边低的倾斜设置,使下水套产生的气泡会聚集在中间隔板的位置高的一边,同时在中间隔板的位置高的一侧开设有排气孔,使下水套产生的气泡可以很顺利地排到上水套,最后气泡通过气缸盖顶部排出发动机,避免了下水套的冷却液的沸腾,提高了气缸盖下底板的散热效率。
前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实用新型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Claims (3)

1.一种气缸盖水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水套,其设置于气缸盖的内部的上层;
下水套,其设置于所述气缸盖的内部的下层;以及
中间隔板,其具有一定倾斜角度地设置于所述上水套和所述下水套之间,所述中间隔板包括:
多个排气侧排气孔,其设置于所述气缸盖的排气一侧;以及
多个进气侧排气孔,其设置于所述气缸盖的进气一侧;
其中,所述多个排气侧排气孔和所述多个进气侧排气孔均连通于所述上水套和所述下水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盖水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排气侧排气孔和所述多个进气侧排气孔均位于所述中间隔板的倾斜的高处一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缸盖水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排气侧排气孔和所述多个进气侧排气孔用以将所述下水套产生的气泡排入至上水套。
CN201821045972.2U 2018-07-03 2018-07-03 气缸盖水套结构 Active CN2084167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45972.2U CN208416732U (zh) 2018-07-03 2018-07-03 气缸盖水套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45972.2U CN208416732U (zh) 2018-07-03 2018-07-03 气缸盖水套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416732U true CN208416732U (zh) 2019-01-22

Family

ID=651081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045972.2U Active CN208416732U (zh) 2018-07-03 2018-07-03 气缸盖水套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41673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53327A (zh) * 2020-11-23 2021-01-22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层水套除气结构的缸盖
CN112360610A (zh) * 2020-10-13 2021-02-12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发动机冷却系统及其冷却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60610A (zh) * 2020-10-13 2021-02-12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发动机冷却系统及其冷却方法
CN112360610B (zh) * 2020-10-13 2021-11-19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发动机冷却系统及其冷却方法
CN112253327A (zh) * 2020-11-23 2021-01-22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层水套除气结构的缸盖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416732U (zh) 气缸盖水套结构
CN103867332A (zh) 一种水冷发动机及其气缸盖
CN102828781B (zh) 燃气涡轮冷却叶片
CN203022903U (zh) 一种水冷发动机及其气缸盖
CN208578650U (zh)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冷却液循环系统及发动机
CN110284990A (zh) 气缸盖冷却水套及发动机
CN103485921A (zh) 一种用于高强化柴油机的均匀冷却双层水腔气缸盖
CN103670768A (zh) 发动机冷却水套及发动机冷却系统
CN202746025U (zh) 发动机冷却水套及发动机冷却系统
CN206889133U (zh) 一种egr冷却器总成
CN103397947A (zh) 多缸气缸体水套
CN203626939U (zh)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及发动机
JP5968431B2 (ja) 熱伝達装置
CN108547705A (zh) 带有中隔板的气缸盖
CN208236511U (zh) 带有中隔板的气缸盖
CN201246214Y (zh) 增质增压发动机
CN101956627B (zh) 具有强化冷却“鼻梁区”高温部位的汽油机气缸盖
CN207847727U (zh) 一种油气分离器
CN207847728U (zh) 一种高效率油气分离器
CN108457742A (zh) V型多缸柴油机的中冷器总成
CN207795394U (zh) V型多缸柴油机的中冷器总成
CN203430618U (zh) 用于内燃机的冷却系统及具有它的内燃机
JP6065595B2 (ja) 内燃機関
WO2015188757A1 (zh) 自动排气液体活塞发动机
CN110454269A (zh)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