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13154U - 一种重力半自动返空料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重力半自动返空料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413154U
CN208413154U CN201820657206.5U CN201820657206U CN208413154U CN 208413154 U CN208413154 U CN 208413154U CN 201820657206 U CN201820657206 U CN 201820657206U CN 208413154 U CN208413154 U CN 2084131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rotary tray
bar
pallet
fixing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65720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少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Jinben Material Distribu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Jinben Material Distribu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Jinben Material Distribu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Jinben Material Distribu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65720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4131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4131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41315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ackaging Of Machine Parts And Wound Products (AREA)

Abstract

一种重力半自动返空料架,包括两个按左右两侧间隔布设的固定架、连接两个固定架的第一横杆、铰接在第一横杆上的转动托盘、均固定在两个固定架之间的满箱托盘及空箱托盘,满箱托盘位于空箱托盘上方,转动托盘位于满箱托盘后方,第一横杆位于两个固定架后端中部,右侧的固定架上设有重力装置,重力装置包括设置在右侧的固定架上的第一转轮、配重及绕过第一转轮的第一传动绳,第一传动绳一端固定在配重上,另一端固定在转动托盘上,两固定架之间设有用于支撑转动托盘并阻止其向下转动的支撑杆。本实用新型重力半自动返空料架在两侧固定架的狭窄空间之间,集成了满箱托盘、转动托盘以及空箱托盘,实现容器的高效周转。

Description

一种重力半自动返空料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重力半自动返空料架。
背景技术
在生产流水线边,为配合流水线生产,通常将相应配件(装有物料的容器)配送到流水线边,相应配件在流水线上线或者在线边单工位组装后加入流水线,尤其是在更加重视生产效益的当前,生产线设计的更为紧凑,所以线边范围内能给予周转的面积更小。
因此,需要设计一种适应此种生产状况的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重力半自动返空料架,其在两侧固定架的狭窄空间之间,集成了满箱托盘、转动托盘以及空箱托盘,实现容器的高效周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重力半自动返空料架,包括两个按左右两侧间隔布设的固定架、连接两个固定架的第一横杆、铰接在第一横杆上的转动托盘、均固定在两个固定架之间的满箱托盘及空箱托盘,满箱托盘位于空箱托盘上方,转动托盘位于满箱托盘后方,第一横杆位于两个固定架后端中部,右侧的固定架上设有重力装置,重力装置包括设置在右侧的固定架上的第一转轮、配重及绕过第一转轮的第一传动绳,第一传动绳一端固定在配重上,另一端固定在转动托盘上,两固定架之间设有用于支撑转动托盘并阻止其向下转动的支撑杆;
所述转动托盘上不设置容器时,转动托盘的重量小于配重的重量,配重下移并带动转动托盘向上移动,转动托盘向上转动直至与满箱托盘对接;
所述转动托盘上设有容器时,转动托盘和容器的重量之和大于配重的重量,撤掉支撑杆,支撑杆不再支撑转动托盘,转动托盘和容器向下移动并带动配重向上移动,转动托盘向下转动直至与空箱托盘对接。
所述转动托盘包括方形边框及两组以上间隔设置在方形边框内的第一导轨,第一导轨沿固定架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一横杆上间隔设有两个以上的第一转动套,方形边框上对应第一转动套设有连接块,连接块固定在对应的第一转动套上,连接块位于方形边框靠近第一横杆的一侧。
所述两个固定架之间设有连接两者的第四横杆,第四横杆数量为两个,两个第四横杆位于转动托盘下方,两个第四横杆之间设有沿左右方向滑动的移动杆,移动杆两端分别套装有第一滑动套,第一滑动套滑动设置在对应的第四横杆上,支撑杆固定在移动杆上;
所述方形边框内设有连杆,连杆两端分别连接在方形边框的前边和后边,连杆位于方形边框左右方向上的中心位置,连杆底部固定有与其垂直的竖杆,竖杆底部设有与其垂直的第五横杆,第五横杆向后方延伸,第五横杆与连杆平行且位于同一垂直面上;
所述支撑杆支撑转动托盘时,支撑杆与第五横杆处于同一垂直面上,支撑杆与第五横杆相互抵靠;
所述支撑杆不支撑转动托盘时,支撑杆与第五横杆处于不同垂直面上,支撑杆脱离第五横杆。
所述两个固定架上设有用于驱动移动杆滑动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位于转动托盘下方,驱动装置包括第三固定座、第四固定座、第五固定座、第六固定座、第七固定座、第八固定座、第三转轮、第四转轮、第二拉簧、踏板、踏板杆、铰接座、定位杆及第二传动绳;
所述第三固定座固定在左侧的固定架的右侧面上,第四固定座固定在移动杆的左侧面上,第五固定座固定在移动杆的右侧面上,第六固定座固定在右侧的固定架的左侧面上,第三固定座、第四固定座、第五固定座及第六固定座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第三转轮设置在第三固定座上,第三转轮的轴向竖直朝上,第二拉簧一端固定在第五固定座上,另一端固定在第六固定座上;
所述第七固定座固定在左侧的固定架的后侧面上,第七固定座位于第四横杆上方,第四转轮设置在第七固定座的右侧面上,第四转轮的轴向与第四横杆的长度方向同向;
所述定位杆固定在左侧的固定架的后侧面上,定位杆位于第四横杆下方,定位杆向后延伸,铰接座固定在定位杆上表面,铰接座上具有球头部,踏板杆一端对应球头部设有铰接夹,铰接夹转动套装在球头部上,踏板固定在踏板杆上表面,第八固定座固定在踏板杆的右侧面上,第八固定座前部凸出于踏板杆;
所述第二传动绳一端固定在第四固定座上,并依次绕过第四转轮及第三转轮,第二传动绳另一端固定在第八固定座上;
所述支撑杆与第五横杆相互抵靠的情况下,踩下踏板,第二传动绳带动移动杆向左移动,支撑杆脱离第五横杆;松开踏板,第二拉簧带动移动杆向右复位。
所述第五横杆上表面设有第二固定座,第二固定座上设有第二转轮,第二转轮凸出于第五横杆后端,支撑杆前侧面设有平板,所述支撑杆支撑转动托盘时,平板前表面与第二转轮的侧面相切接触。
所述竖杆上设有第一加强杆,第一加强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加强杆的一端分别固定在竖杆的前侧面和后侧面上,两个第一加强杆的另一端固定在连杆底部;竖杆和第五横杆之间设有第二加强杆,第二加强杆一端固定在竖杆的后侧面上,另一端固定在第五横杆的上表面;支撑杆和移动杆之间设有第三加强杆,第三加强杆一端固定在支撑杆的后侧面上,另一端固定在移动杆的上表面。
所述满箱托盘包括数量为两个的第二横杆及两组以上间隔设置在两个第二横杆之间的第二导轨,第二横杆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固定架上,第二导轨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第二横杆上,靠近转动托盘的第二横杆在高度方向上低于远离转动托盘的第二横杆;
所述空箱托盘包括数量为两个的第三横杆及两组以上间隔设置在两个第三横杆之间的第三导轨,第三横杆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固定架上,第三导轨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第三横杆上,靠近转动托盘的第三横杆在高度方向上高于远离转动托盘的第三横杆;
所述第三导轨远离转动托盘的一端设有固定套,固定套外侧设有开口朝下的扣钩部,扣钩部位于第三导轨上方,扣钩部扣装在远离转动托盘的第三横杆上;
所述第一导轨、第二导轨及第三导轨上均设有若干沿自身长度方向排列的转动轮。
所述满箱托盘和转动托盘之间设有挡箱组件,挡箱组件包括第二转动套、第一固定座、第一拉簧、转动设置在第二转动套上且两端分别穿出第二转动套的转轴、固定在转轴一端并用于与第二转动套抵靠定位的固定夹、固定在转轴侧面上的挡箱杆及固定在方形边框底部的拨杆;
所述固定夹位于第二转动套前方,挡箱杆位于第二转动套后方,第二转动套固定在靠近转动托盘的第二横杆的底部中心,第一固定座固定在靠近转动托盘的第二横杆的底部,第一固定座位于第二转动套右方,第一拉簧一端固定在第一固定座上,另一端固定在固定夹上,拨杆向前凸出于方形边框,挡箱杆的左右两端分别延伸出第二转动套的左右两侧;
所述挡箱杆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第二横杆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相互平行,转轴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第二横杆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相互垂直,拨杆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第二横杆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相互垂直;
所述转动托盘与满箱托盘对接时,转动托盘向上移动并带动拨杆向上移动,拨杆抵靠在挡箱杆右侧的底部并驱动挡箱杆转动至使挡箱杆处于水平状态,挡箱杆不再阻挡满箱托盘中的容器,满箱托盘中的容器滑入转动托盘中;
所述转动托盘与满箱托盘不对接时,转动托盘向下移动并带动拨杆向下移动,拨杆脱离挡箱杆,第一拉簧驱动固定夹和转轴转动至使挡箱杆左侧上翘及右侧下落,挡箱杆左侧向上凸出于靠近转动托盘的第二横杆,挡箱杆阻挡满箱托盘中的容器滑入转动托盘中。
所述配重包括若干自上而下排列的配重柱、分别设置在配重柱左右两侧的两固定杆及设置在两固定杆外侧的若干配重转轮,固定架上对应配重转轮设有两个竖向的配重导轨,两个配重导轨分别位于两固定杆外侧,配重转轮活动设置在对应的配重导轨上,第一传动绳一端固定在最上方的配重柱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重力半自动返空料架在两侧固定架的狭窄空间之间,集成了满箱托盘、转动托盘以及空箱托盘,实现容器的高效周转。
本重力半自动返空料架实现生产流水线上的容器(物料箱)的运输以及无缝衔接,具体地,是指容器依次在满箱托盘、转动托盘以及空箱托盘上实现流转,减少员工的等待时间,增加工作效率,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
本重力半自动返空料架适用于与流水线边的单工位或者多工位组装作业,可根据线边的生产速度,制定容器的周转周期,通过集中配送,减少人员,提升效率,采用半自动返空,实现流水线中容器的无缝衔接,提升整体效益,使本重力半自动返空料架成为低成本高效率的现代化智能制造组装流水线的其中一部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A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局部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局部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局部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图7,本重力半自动返空料架,包括两个按左右两侧间隔布设的固定架1、连接两个固定架1的第一横杆11、铰接在第一横杆11上的转动托盘、均固定在两个固定架1之间的满箱托盘及空箱托盘,满箱托盘位于空箱托盘上方,转动托盘位于满箱托盘后方,第一横杆11位于两个固定架1后端中部,右侧的固定架1上设有重力装置,重力装置包括设置在右侧的固定架1上的第一转轮12、配重及绕过第一转轮12的第一传动绳13,第一传动绳13一端固定在配重上,另一端固定在转动托盘上,或者,转动托盘侧部设有固定片,固定片与第一转轮12位于同侧,第一传动绳13的另一端固定在固定片上,两固定架1之间设有用于支撑转动托盘并阻止其向下转动的支撑杆14;
所述转动托盘上不设置容器时,转动托盘的重量小于配重的重量,配重下移并带动转动托盘向上移动,转动托盘向上转动直至与满箱托盘对接;
所述转动托盘上设有容器时(包括满载容器以及空容器,即只要转动托盘上承托有容器,转动托盘及其上容器的总重量大于配重的重量),转动托盘和容器的重量之和大于配重的重量,撤掉支撑杆14,支撑杆14不再支撑转动托盘,转动托盘和容器向下移动并带动配重向上移动,转动托盘向下转动直至与空箱托盘对接。
满箱托盘所在区域为物料待存区,空箱托盘所在区域为空容器待存区,转动托盘所在区域为物料工作区。
本重力半自动返空料架在两侧固定架1的狭窄空间之间,集成了满箱托盘、转动托盘以及空箱托盘,实现容器的高效周转,完成物料的输入、物料的使用和空容器的输出,有利于生产线的结构紧凑性。
物料待存区、空容器待存区及物料工作区,三个区域集合在一起,通过简易的机械结构,将三个区域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简易的操作,实现操作人员高效率地进行物料切换。并通过优化配送模式,根据需求制定相应的配送周期,实现生产线上物料无缝衔接。
运输流程中,运输设备将满载容器放置到满箱托盘上,满载容器从满箱托盘滑入转动托盘,作业人员从满载容器中取用物料并进行组装作业,满载容器转变为空容器,作业人员撤掉支撑杆14,转动托盘向下转动并与空箱托盘对接,空容器滑入空箱托盘中,空容器等待取走,实现容器的流转。
第一横杆11位于两个固定架1远离满箱托盘及空箱托盘的一侧,第一横杆11在高度方向上位于满箱托盘及空箱托盘之间。转动托盘自身的后部始终低于第一横杆11的顶部,保证容器不会从转动托盘后方滑出重力半自动返空料架,第一横杆11起到一个阻挡容器的作用。
本重力半自动返空料架实现生产流水线上的容器(物料箱)的运输以及无缝衔接,具体地,是指容器依次在满箱托盘、转动托盘以及空箱托盘上实现流转,减少员工的等待时间,增加工作效率,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
本重力半自动返空料架适用于与流水线边的单工位或者多工位组装作业,可根据线边的生产速度,制定容器的周转周期,通过集中配送,减少人员,提升效率,采用半自动返空,实现流水线中容器的无缝衔接,提升整体效益,使本重力半自动返空料架成为低成本高效率的现代化智能制造组装流水线的其中一部分。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托盘包括方形边框2及两组以上间隔设置在方形边框2内的第一导轨21,第一导轨21沿固定架1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一横杆11上间隔设有两个以上的第一转动套22,方形边框2上对应第一转动套22设有连接块23,连接块23固定在对应的第一转动套22上,连接块23位于方形边框2靠近第一横杆11的一侧,实现转动托盘的转动功能。
方形边框2包括依次连接的前边、右边、后边及左边,前边、右边、后边及左边构成方形边框2,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理解。
连接块23设置于方形边框2后边的底部,转动托盘在转动过程中,方形边框2的后边始终不高于第一横杆11的顶部,保证容器不会滑出。
方形边框2的后边通过第一转动套22和连接块23铰接在第一横杆11上。
进一步地,所述两个固定架1之间设有连接两者的第四横杆3,第四横杆3数量为两个,两个第四横杆3位于转动托盘下方,两个第四横杆3之间设有沿左右方向滑动的移动杆31,移动杆31两端分别套装有第一滑动套32,第一滑动套32滑动设置在对应的第四横杆3上,支撑杆14固定在移动杆31上;
两个第四横杆3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支撑杆14与移动杆31相互垂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理解。
移动杆31通过第一滑动套32活动式设置在两个第四横杆3上,从而实现支撑杆14的作用移动。
所述方形边框2内设有连杆33,连杆33两端分别连接在方形边框2的前边和后边,连杆33位于方形边框2左右方向上的中心位置,连杆33底部固定有与其垂直的竖杆34,竖杆34底部设有与其垂直的第五横杆35,第五横杆35向后方延伸,第五横杆35与连杆33平行且位于同一垂直面上;
连杆33同时起到加强方形边框2结构强度的作用。
所述支撑杆14支撑转动托盘时,支撑杆14与第五横杆35处于同一垂直面上,支撑杆14与第五横杆35相互抵靠,支撑杆14不直接支撑在转动托盘的底部,保证转动托盘不向下转动,适用于转动托盘上承托装载有物料的容器的情况,便于作业人员在容器中取用物料。
所述支撑杆14不支撑转动托盘时,支撑杆14与第五横杆35处于不同垂直面上,支撑杆14脱离第五横杆35,当转动托盘上承托容器中的物料已经取用完之后,作业人员移动移动杆31,使支撑杆14脱离第五横杆35,转动托盘向下移动并与空箱托盘对接,容器滑入空箱托盘中,完成空容器的流转,转动托盘处于最低位置时,支撑杆14顶部并不干涉转动托盘。
进一步地,所述两个固定架1上设有用于驱动移动杆31滑动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位于转动托盘下方,驱动装置包括第三固定座41、第四固定座42、第五固定座43、第六固定座44、第七固定座45、第八固定座46、第三转轮47、第四转轮48、第二拉簧49、踏板40、踏板杆36、铰接座37、定位杆38及第二传动绳39;
所述第三固定座41固定在左侧的固定架1的右侧面上,第四固定座42固定在移动杆31的左侧面上,第五固定座43固定在移动杆31的右侧面上,第六固定座44固定在右侧的固定架1的左侧面上,第三固定座41、第四固定座42、第五固定座43及第六固定座44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第三转轮47设置在第三固定座41上,第三转轮47的轴向竖直朝上,第二拉簧49一端固定在第五固定座43上,另一端固定在第六固定座44上;
所述第七固定座45固定在左侧的固定架1的后侧面上,第七固定座45位于第四横杆3上方,第四转轮48设置在第七固定座45的右侧面上,第四转轮48的轴向与第四横杆3的长度方向同向;
所述定位杆38固定在左侧的固定架1的后侧面上,定位杆38位于第四横杆3下方,定位杆38向后延伸,铰接座37固定在定位杆38上表面,铰接座37上具有球头部371,踏板杆36一端对应球头部371设有铰接夹361,铰接夹361转动套装在球头部371上,踏板40固定在踏板杆36上表面,第八固定座46固定在踏板杆36的右侧面上,第八固定座46前部凸出于踏板杆36;
所述第二传动绳39一端固定在第四固定座42上,并依次绕过第四转轮48及第三转轮47,第二传动绳39另一端固定在第八固定座46上;
所述支撑杆14与第五横杆35相互抵靠的情况下,踩下踏板40,第二传动绳39带动移动杆31向左移动,支撑杆14脱离第五横杆35;松开踏板40,第二拉簧49带动移动杆31向右复位,实现作业人员的脚踏式操作。
转动托盘上承托容器中的物料取用完后,作业人员通过踩下踏板40,使支撑杆14脱离第五横杆35,释放转动托盘,转动托盘向下移动与空箱托盘对接,容器滑入空箱托盘中,完成空容器的流转。
脚踏式控制的驱动装置便于作业人员的操作,降低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五横杆35上表面设有第二固定座5,第二固定座5上设有第二转轮61,第二转轮61凸出于第五横杆35后端,支撑杆14前侧面设有平板62,所述支撑杆14支撑转动托盘时,平板62前表面与第二转轮61的侧面相切接触。
第二固定座5位于第五横杆35后端。
第二转轮61和平板62的设置便于支撑杆14移动,使支撑杆14能够容易地从第五横杆35上向左脱离。
进一步地,所述竖杆34上设有第一加强杆6,第一加强杆6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加强杆6的一端分别固定在竖杆34的前侧面和后侧面上,两个第一加强杆6的另一端固定在连杆33底部;竖杆34和第五横杆35之间设有第二加强杆63,第二加强杆63一端固定在竖杆34的后侧面上,另一端固定在第五横杆35的上表面;支撑杆14和移动杆31之间设有第三加强杆64,第三加强杆64一端固定在支撑杆14的后侧面上,另一端固定在移动杆31的上表面。
第一加强杆6、第二加强杆63及第三加强杆64有效提高相应的结构强度,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理解。
进一步地,所述满箱托盘包括数量为两个的第二横杆7及两组以上间隔设置在两个第二横杆7之间的第二导轨71,第二横杆7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固定架1上,第二导轨71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第二横杆7上,靠近转动托盘的第二横杆7在高度方向上低于远离转动托盘的第二横杆7,便于容器的滑动;
所述空箱托盘包括数量为两个的第三横杆72及两组以上间隔设置在两个第三横杆72之间的第三导轨74,第三横杆72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固定架1上,第三导轨74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第三横杆72上,靠近转动托盘的第三横杆72在高度方向上高于远离转动托盘的第三横杆72,便于容器的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导轨74远离转动托盘的一端设有固定套8,固定套8外侧设有开口朝下的扣钩部81,扣钩部81位于第三导轨74上方,扣钩部81扣装在远离转动托盘的第三横杆72上;
固定套8和扣钩部81的设置,使第三导轨74远离转动托盘的一端低于远端第三横杆72即远离转动托盘的第三横杆72,远端第三横杆72能够阻挡容器,避免容器直接掉落到返空料架外。
所述第一导轨21、第二导轨71及第三导轨74上均设有若干沿自身长度方向排列的转动轮82。
第一导轨21、第二导轨71及第三导轨74的设置便于容器的流转,提高容器的运输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满箱托盘和转动托盘之间设有挡箱组件,挡箱组件包括第二转动套9、第一固定座91、第一拉簧92、转动设置在第二转动套9上且两端分别穿出第二转动套9的转轴93、固定在转轴93一端并用于与第二转动套9抵靠定位的固定夹94、固定在转轴93侧面上的挡箱杆95及固定在方形边框2底部的拨杆96;
挡箱组件的设置使满箱托盘和转动托盘可同时各自承托装载有物料的容器,提高运输效果,当转动托盘上容器的物料取用完后,作业人员通过流转,可及时将空容器转移到空箱托盘中,并将满箱托盘上的满载容器转移到转动托盘上,以供作业人员使用,保证物料的持续供应,提高生产效率。
所述固定夹94位于第二转动套9前方,挡箱杆95位于第二转动套9后方,第二转动套9固定在靠近转动托盘的第二横杆7的底部中心,第一固定座91固定在靠近转动托盘的第二横杆7的底部,第一固定座91位于第二转动套9右方,第一拉簧92一端固定在第一固定座91上,另一端固定在固定夹94上,拨杆96向前凸出于方形边框2,挡箱杆95的左右两端分别延伸出第二转动套9的左右两侧;
所述挡箱杆95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第二横杆7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相互平行,转轴93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第二横杆7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相互垂直,拨杆96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第二横杆7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相互垂直;
所述转动托盘与满箱托盘对接时,转动托盘向上移动并带动拨杆96向上移动,拨杆96抵靠在挡箱杆95右侧的底部并驱动挡箱杆95转动至使挡箱杆95处于水平状态,挡箱杆95不再阻挡满箱托盘中的容器,满箱托盘中的容器滑入转动托盘中;
所述转动托盘与满箱托盘不对接时,转动托盘向下移动并带动拨杆96向下移动,拨杆96脱离挡箱杆95,第一拉簧92驱动固定夹94和转轴93转动至使挡箱杆95左侧上翘及右侧下落,挡箱杆95左侧向上凸出于靠近转动托盘的第二横杆7,挡箱杆95阻挡满箱托盘中的容器滑入转动托盘中。
转动托盘向下移动(向下转动)的情况如下:
第一种:转动托盘上承托有容器(包括空容器和满载容器),当作业人员撤掉支撑杆14,支撑杆14不再支撑转动托盘时,转动托盘向下移动;
第二种:满载托盘上的满载容器刚滑入转动托盘上时,支撑杆14并未对转动托盘进行支撑但支撑杆14处于相应的支撑位置,转动托盘会稍微向下移动直至与支撑杆14抵靠,同时使拨杆96脱离挡箱杆95。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理解。
进一步地,所述配重包括若干自上而下排列的配重柱97、分别设置在配重柱97左右两侧的两固定杆98及设置在两固定杆98外侧的若干配重转轮99,固定架1上对应配重转轮99设有两个竖向的配重导轨90,两个配重导轨90分别位于两固定杆98外侧,配重转轮99活动设置在对应的配重导轨90上,第一传动绳13一端固定在最上方的配重柱97上,配重转轮99和配重导轨90的设置保证配重柱97上下移动的稳定性,保证配重的运行安全。
第一传动绳13和第二传动绳39为尼龙绳,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理解。
配重柱97的数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固定架1的结构形式是多样的,本实施例中,固定架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框体、第二框体及第三框体,第一框体、第二框体及第三框体呈阶梯状,第一框体高于第二框体,第二框体高于第三框体,满载托盘和空箱托盘位于两个固定架1的第一框体之间,转动托盘位于两个固定架1的第二框体和第三框体之间,第一框体上设有若干护杆,护杆分别位于载托盘和空箱托盘的左右两侧,防止容器从左右两侧掉落,第二框体及第三框体之间的联结处形成对转动托盘左右两侧的防护结构,防护结构同样防止容器从左右两侧掉落。
本重力半自动返空料架的操作步骤如下:
转动托盘上没有任何容器,转动托盘在重力装置的作用下向上移动,使挡箱组件不再阻挡满载容器,支撑杆14在第二拉簧49的作用下处于相应的支撑位置,运输设备将满载容器放置入满箱托盘上,满箱托盘滑入转动托盘中,转动托盘稍微向下移动,支撑杆14对转动托盘进行支撑,并保持现有状态,作业人员取用容器中的物料;
当容器中的物料被取用完后,作业人员通过踏板40,向左拉出支撑杆14,转动托盘向下移动并与空箱托盘对接,空容器滑入空箱托盘中,松开踏板40;
转动托盘不承托容器时,在重力装置的作用下向上移动,支撑杆14在第二拉簧49的作用下处于相应的支撑位置,即向右复位;
重复上述步骤,实现容器的流转。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而非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依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重力半自动返空料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按左右两侧间隔布设的固定架(1)、连接两个固定架(1)的第一横杆(11)、铰接在第一横杆(11)上的转动托盘、均固定在两个固定架(1)之间的满箱托盘及空箱托盘,满箱托盘位于空箱托盘上方,转动托盘位于满箱托盘后方,第一横杆(11)位于两个固定架(1)后端中部,右侧的固定架(1)上设有重力装置,重力装置包括设置在右侧的固定架(1)上的第一转轮(12)、配重及绕过第一转轮(12)的第一传动绳(13),第一传动绳(13)一端固定在配重上,另一端固定在转动托盘上,两固定架(1)之间设有用于支撑转动托盘并阻止其向下转动的支撑杆(14);
所述转动托盘上不设置容器时,转动托盘的重量小于配重的重量,配重下移并带动转动托盘向上移动,转动托盘向上转动直至与满箱托盘对接;
所述转动托盘上设有容器时,转动托盘和容器的重量之和大于配重的重量,撤掉支撑杆(14),支撑杆(14)不再支撑转动托盘,转动托盘和容器向下移动并带动配重向上移动,转动托盘向下转动直至与空箱托盘对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重力半自动返空料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托盘包括方形边框(2)及两组以上间隔设置在方形边框(2)内的第一导轨(21),第一导轨(21)沿固定架(1)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一横杆(11)上间隔设有两个以上的第一转动套(22),方形边框(2)上对应第一转动套(22)设有连接块(23),连接块(23)固定在对应的第一转动套(22)上,连接块(23)位于方形边框(2)靠近第一横杆(11)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重力半自动返空料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固定架(1)之间设有连接两者的第四横杆(3),第四横杆(3)数量为两个,两个第四横杆(3)位于转动托盘下方,两个第四横杆(3)之间设有沿左右方向滑动的移动杆(31),移动杆(31)两端分别套装有第一滑动套(32),第一滑动套(32)滑动设置在对应的第四横杆(3)上,支撑杆(14)固定在移动杆(31)上;
所述方形边框(2)内设有连杆(33),连杆(33)两端分别连接在方形边框(2)的前边和后边,连杆(33)位于方形边框(2)左右方向上的中心位置,连杆(33)底部固定有与其垂直的竖杆(34),竖杆(34)底部设有与其垂直的第五横杆(35),第五横杆(35)向后方延伸,第五横杆(35)与连杆(33)平行且位于同一垂直面上;
所述支撑杆(14)支撑转动托盘时,支撑杆(14)与第五横杆(35)处于同一垂直面上,支撑杆(14)与第五横杆(35)相互抵靠;
所述支撑杆(14)不支撑转动托盘时,支撑杆(14)与第五横杆(35)处于不同垂直面上,支撑杆(14)脱离第五横杆(3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重力半自动返空料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固定架(1)上设有用于驱动移动杆(31)滑动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位于转动托盘下方,驱动装置包括第三固定座(41)、第四固定座(42)、第五固定座(43)、第六固定座(44)、第七固定座(45)、第八固定座(46)、第三转轮(47)、第四转轮(48)、第二拉簧(49)、踏板(40)、踏板杆(36)、铰接座(37)、定位杆(38)及第二传动绳(39);
所述第三固定座(41)固定在左侧的固定架(1)的右侧面上,第四固定座(42)固定在移动杆(31)的左侧面上,第五固定座(43)固定在移动杆(31)的右侧面上,第六固定座(44)固定在右侧的固定架(1)的左侧面上,第三固定座(41)、第四固定座(42)、第五固定座(43)及第六固定座(44)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第三转轮(47)设置在第三固定座(41)上,第三转轮(47)的轴向竖直朝上,第二拉簧(49)一端固定在第五固定座(43)上,另一端固定在第六固定座(44)上;
所述第七固定座(45)固定在左侧的固定架(1)的后侧面上,第七固定座(45)位于第四横杆(3)上方,第四转轮(48)设置在第七固定座(45)的右侧面上,第四转轮(48)的轴向与第四横杆(3)的长度方向同向;
所述定位杆(38)固定在左侧的固定架(1)的后侧面上,定位杆(38)位于第四横杆(3)下方,定位杆(38)向后延伸,铰接座(37)固定在定位杆(38)上表面,铰接座(37)上具有球头部(371),踏板杆(36)一端对应球头部(371)设有铰接夹(361),铰接夹(361)转动套装在球头部(371)上,踏板(40)固定在踏板杆(36)上表面,第八固定座(46)固定在踏板杆(36)的右侧面上,第八固定座(46)前部凸出于踏板杆(36);
所述第二传动绳(39)一端固定在第四固定座(42)上,并依次绕过第四转轮(48)及第三转轮(47),第二传动绳(39)另一端固定在第八固定座(46)上;
所述支撑杆(14)与第五横杆(35)相互抵靠的情况下,踩下踏板(40),第二传动绳(39)带动移动杆(31)向左移动,支撑杆(14)脱离第五横杆(35);松开踏板(40),第二拉簧(49)带动移动杆(31)向右复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重力半自动返空料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横杆(35)上表面设有第二固定座(5),第二固定座(5)上设有第二转轮(61),第二转轮(61)凸出于第五横杆(35)后端,支撑杆(14)前侧面设有平板(62),所述支撑杆(14)支撑转动托盘时,平板(62)前表面与第二转轮(61)的侧面相切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重力半自动返空料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杆(34)上设有第一加强杆(6),第一加强杆(6)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加强杆(6)的一端分别固定在竖杆(34)的前侧面和后侧面上,两个第一加强杆(6)的另一端固定在连杆(33)底部;竖杆(34)和第五横杆(35)之间设有第二加强杆(63),第二加强杆(63)一端固定在竖杆(34)的后侧面上,另一端固定在第五横杆(35)的上表面;支撑杆(14)和移动杆(31)之间设有第三加强杆(64),第三加强杆(64)一端固定在支撑杆(14)的后侧面上,另一端固定在移动杆(31)的上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重力半自动返空料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满箱托盘包括数量为两个的第二横杆(7)及两组以上间隔设置在两个第二横杆(7)之间的第二导轨(71),第二横杆(7)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固定架(1)上,第二导轨(71)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第二横杆(7)上,靠近转动托盘的第二横杆(7)在高度方向上低于远离转动托盘的第二横杆(7);
所述空箱托盘包括数量为两个的第三横杆(72)及两组以上间隔设置在两个第三横杆(72)之间的第三导轨(74),第三横杆(72)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固定架(1)上,第三导轨(74)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第三横杆(72)上,靠近转动托盘的第三横杆(72)在高度方向上高于远离转动托盘的第三横杆(7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重力半自动返空料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导轨(74)远离转动托盘的一端设有固定套(8),固定套(8)外侧设有开口朝下的扣钩部(81),扣钩部(81)位于第三导轨(74)上方,扣钩部(81)扣装在远离转动托盘的第三横杆(72)上;
所述第一导轨(21)、第二导轨(71)及第三导轨(74)上均设有若干沿自身长度方向排列的转动轮(82)。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重力半自动返空料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满箱托盘和转动托盘之间设有挡箱组件,挡箱组件包括第二转动套(9)、第一固定座(91)、第一拉簧(92)、转动设置在第二转动套(9)上且两端分别穿出第二转动套(9)的转轴(93)、固定在转轴(93)一端并用于与第二转动套(9)抵靠定位的固定夹(94)、固定在转轴(93)侧面上的挡箱杆(95)及固定在方形边框(2)底部的拨杆(96);
所述固定夹(94)位于第二转动套(9)前方,挡箱杆(95)位于第二转动套(9)后方,第二转动套(9)固定在靠近转动托盘的第二横杆(7) 的底部中心,第一固定座(91)固定在靠近转动托盘的第二横杆(7)的底部,第一固定座(91)位于第二转动套(9)右方,第一拉簧(92)一端固定在第一固定座(91)上,另一端固定在固定夹(94)上,拨杆(96)向前凸出于方形边框(2),挡箱杆(95)的左右两端分别延伸出第二转动套(9)的左右两侧;
所述挡箱杆(95)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第二横杆(7)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相互平行,转轴(93)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第二横杆(7)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相互垂直,拨杆(96)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第二横杆(7)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相互垂直;
所述转动托盘与满箱托盘对接时,转动托盘向上移动并带动拨杆(96)向上移动,拨杆(96)抵靠在挡箱杆(95)右侧的底部并驱动挡箱杆(95)转动至使挡箱杆(95)处于水平状态,挡箱杆(95)不再阻挡满箱托盘中的容器,满箱托盘中的容器滑入转动托盘中;
所述转动托盘与满箱托盘不对接时,转动托盘向下移动并带动拨杆(96)向下移动,拨杆(96)脱离挡箱杆(95),第一拉簧(92)驱动固定夹(94)和转轴(93)转动至使挡箱杆(95)左侧上翘及右侧下落,挡箱杆(95)左侧向上凸出于靠近转动托盘的第二横杆(7),挡箱杆(95)阻挡满箱托盘中的容器滑入转动托盘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重力半自动返空料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包括若干自上而下排列的配重柱(97)、分别设置在配重柱(97)左右两侧的两固定杆(98)及设置在两固定杆(98)外侧的若干配重转轮(99),固定架(1)上对应配重转轮(99)设有两个竖向的配重导轨(90),两个配重导轨(90)分别位于两固定杆(98)外侧,配重转轮(99)活动设置在对应的配重导轨(90)上,第一传动绳(13)一端固定在最上方的配重柱(97)上。
CN201820657206.5U 2018-05-03 2018-05-03 一种重力半自动返空料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4131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57206.5U CN208413154U (zh) 2018-05-03 2018-05-03 一种重力半自动返空料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57206.5U CN208413154U (zh) 2018-05-03 2018-05-03 一种重力半自动返空料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413154U true CN208413154U (zh) 2019-01-22

Family

ID=651167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657206.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413154U (zh) 2018-05-03 2018-05-03 一种重力半自动返空料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41315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04035A (zh) * 2019-02-12 2019-05-03 格力电器(武汉)有限公司 回料装置
CN114368610A (zh) * 2022-01-04 2022-04-19 大唐互联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应急物资生产线的物料自动传递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04035A (zh) * 2019-02-12 2019-05-03 格力电器(武汉)有限公司 回料装置
CN114368610A (zh) * 2022-01-04 2022-04-19 大唐互联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应急物资生产线的物料自动传递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413154U (zh) 一种重力半自动返空料架
CN106044642B (zh) 一种电动取货车
CN101480964A (zh) 一种晶圆运输车
CN109763656B (zh) 一种混凝土浇筑传送装置
CN205838466U (zh) 一种电动取货车
CN111037762A (zh) 便携数控瓷砖直线切割倒角机
US3554309A (en) Power-operated load transporting device
CN112429450A (zh) 一种智能仓储物流平台
CN109516416A (zh) 一种仓储设备货物存放用升降装置
CN205906275U (zh) 管材离线理料机
CN215826762U (zh) 一种可伸入流水线的半自动送料回流小车
CN208973136U (zh) 一种便于装卸货物的金属货架
CN216002684U (zh) 一种可伸入流水线的全自动送料回流小车
CN213084376U (zh) 一种空箱返流架
CN205554351U (zh) 一种自动平衡式电动楼梯搬运车
CN203112954U (zh) 电镀工件输送机构
CN112389935A (zh) 一种智慧仓储物流系统
CN108438714A (zh) 一种印染布料搬运装置
CN112027713A (zh) 一种钢筋转运装置
CN214166222U (zh) 一种双层储物满箱回流架
CN111299241A (zh) 一种用于汽车维修的零部件清洗设备
CN211865637U (zh) 一种具有调节功能的涂布机版辊用供料盘
CN113085982A (zh) 一种可伸入流水线的半自动送料回流小车
CN218705951U (zh) 一种货物移动抬升装置
CN201077406Y (zh) 一种农用三轮摩托运输车厢手动自卸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122

Termination date: 2021050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