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04113U - 高能锅 - Google Patents

高能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404113U
CN208404113U CN201820249358.1U CN201820249358U CN208404113U CN 208404113 U CN208404113 U CN 208404113U CN 201820249358 U CN201820249358 U CN 201820249358U CN 208404113 U CN208404113 U CN 2084041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t
cover
high energy
heating
fan bla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24935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顾斌
张华�
巫福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lipu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EA General Aviation Hold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A General Aviation Hold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DEA General Aviation Hold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24935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4041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4041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4041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烹饪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能锅,所述具有加热结构的锅盖包括锅盖本体,所述锅盖本体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设有可加热食材的上盖加热组件。本申请的高能锅,其锅盖上设有用于加热锅内食材的上盖加热组件,同时,内锅的底部设有与内锅底部外表面贴合的底部发热盘,内锅的侧壁设有围绕于内锅侧壁外表面的侧面发热带,工作时,上盖加热组件、底部发热盘以及侧面发热带组成三维立体空间,可对内锅内的食物进行全面加热,热量集中,锅内热量高,温度升温速度快且锅内食物受热均匀性好。

Description

高能锅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烹饪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能锅。
【背景技术】
高能锅是一种能够进行蒸、煮、炖、煨、焖等多种加工的现代化炊具,不但能把食材煮熟,而且能够保温,使用起来清洁卫生,
没有污染,省时省力,自动化程度高,使得人们在使用时相对便捷,因此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现有技术中用于烹饪食材的高能锅一般是通过设置于锅体底部的发热件或锅体四周的发热件对锅体内的内锅进行加热,内锅受热后将热量传递给锅内的食物。此种结构的高能锅存在以下缺点,由于锅内的食材仅通过锅体底部的发热件或锅体四周的发热件进行加热,锅内温度升温较慢,加热效果不好且锅内食物受热均匀性较差,使得烹饪出的菜肴口感欠佳。因此,有必要作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高能锅存在加热效果不好且锅内食物受热均匀性较差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高能锅。
本申请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高能锅,包括锅盖本体,所述锅盖本体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设有可加热食材的上盖加热组件。
如上所述的高能锅,所述上盖加热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安装孔内的内罩,还包括设于所述内罩上部的电机、设于所述内罩下部且连接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的风叶、设于所述风叶下部的电热元件以及与锅盖本体连接用于承载所述电热元件的支承架。
如上所述的高能锅,所述支承架上开设有多个散热槽孔,所述风叶包括用于对所述电机进行散热的上风叶和设于所述上风叶下部且与多个所述散热槽孔相对的下风叶,所述上风叶与下风叶相对反向设置,且上风叶与下风叶均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
如上所述的高能锅,所述支承架包括底架和连接于所述底架外周并向上延伸的侧架,所述的散热槽孔设于所述底架上并贯穿底架的外表面和内表面。
如上所述的高能锅,还包括设于所述锅盖下部的锅体,所述锅体内设有容腔,所述锅盖与所述锅体之间设有加高盖,所述加高盖内设有与所述容腔连通且用于增大容腔高度的加高腔。
如上所述的高能锅,所述锅盖的侧壁设有用于将锅内的油烟抽取至外部的抽风过滤系统,所述抽风过滤系统包括用于抽取油烟的抽风机构和与所述抽风机构连接的油烟过滤组件,所述油烟过滤组件包括过滤壳,所述过滤壳内设有过滤腔,所述过滤腔内设有用于过滤油脂的过滤装置,所述过滤壳上设有连通所述过滤腔与锅体容腔的油烟过滤通道,所述抽风机构通过所述过滤腔与所述油烟过滤通道连通。
如上所述的高能锅,所述油烟过滤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过滤壳一侧的导向壳,所述导向壳内设有与所述过滤腔连通的导流腔,所述导向壳上设有连通所述导流腔与锅体容腔的油烟导向口,所述油烟导向口通过所述导流腔与所述过滤腔连通。
如上所述的高能锅,所述锅盖本体包括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设于所述下盖上部并与下盖可拆卸连接,所述上盖的底部四周边缘设有插接部,所述下盖的顶部设有插接槽,所述插接部活动插接于所述插接槽使所述上盖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下盖。
如上所述的高能锅,所述的安装孔设于所述下盖中部,所述上盖设于所述下盖上部且覆盖所述安装孔,所述下盖上位于所述安装孔处设有向下凹陷的凹沿,所述内罩的上端设有卡设于所述凹沿的翻边,所述内罩的翻边与所述下盖的凹沿配合使所述上盖加热组件固定于锅盖本体上。
如上所述的高能锅,所述锅盖本体的底部设有用于密封所述上盖加热组件密封内盖,所述密封内盖的中部向下凸起形成用于容纳所述上盖加热组件的容纳腔。
如上所述的高能锅,所述密封内盖的侧壁设有向下延伸用于固定密封内盖的固定外缘。
如上所述的高能锅,所述锅体包括外锅和设于外锅内的内锅,所述内锅的中部向下凹陷形成所述容腔,所述内锅的底部向所述容腔一侧凸起形成台状结构,所述台状结构的底面形成用于安装发热板的腔体,所述台状结构的侧壁与内锅内壁之间间隔形成用于接油脂的接油槽。
如上所述的高能锅,所述台状结构的顶面设有用于引导油脂沿四周向下流动以滑落所述接油槽的引导面,所述引导面为弧形面或倾斜面。
如上所述的高能锅,所述高能锅还包括外壳、底座、加热组件、控制电路板和控制面板,所述底座安装于所述外壳下部,所述锅体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加热组件用于加热所述锅体,所述加热组件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与所述控制面板电连接,所述锅盖本体盖合在所述锅体上。
如上所述的高能锅,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底部发热盘和侧面发热带,所述底部发热盘固定贴合于所述内锅的底部外表面且位于所述外锅内,所述侧面发热带贴合于所述内锅的侧壁外表面且围绕于内锅的四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有如下优点:
1、本申请的高能锅,其锅盖上设有用于加热锅内食材的上盖加热组件,同时,内锅的底部设有与内锅底部外表面贴合的底部发热盘,内锅的侧壁设有围绕于内锅侧壁外表面的侧面发热带,工作时,上盖加热组件、底部发热盘以及侧面发热带组成三维立体空间,可对内锅内的食物进行全面加热,热量集中,锅内热量高,温度升温速度快且锅内食物受热均匀性好。
2、本申请的高能锅,上盖加热组件与锅内的食材正对,易于加热食物,电热元件发热产生热量,通过电机驱动风叶转动以使热量向下运动加热于食物,风叶包括相对反向设置的上风叶和下风叶,上风叶与下风叶由电机驱动同轴转动,其中,上风叶用于对电机进行散热,下风叶用于将电热元件产生的热量吹送至食物上,加热效果好,有利于食物更加均匀受热。
3、本申请的高能锅,下盖的底部设有用于密封上盖加热组件的密封内盖,该密封内盖可拆卸安装于锅盖上,当需要防止水分进入到上盖电机及相关带电部件时,只需将密封内盖对应的固定外缘放置于锅盖对应的位置上扣合,便可将上盖电机及相关带电部件与锅内煮食腔隔绝,进而可防止水分进入上盖电机及相关带电部件,提高电机的使用寿命,同时还可提高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的锅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的锅盖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的锅盖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的高能锅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的高能锅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的高能锅的分解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的高能锅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的锅盖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7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10是图8的B部放大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的油烟抽排过滤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的密封内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的密封内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的高能锅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9所示,一种高能锅,包括外壳31、底座32、锅体33、高能锅、锅体加热组件34、控制电路板35和控制面板36,底座32安装于所述外壳31下部,所述锅体33设于所述外壳31内,所述锅体加热组件用于加热所述锅体33,所述锅体加热组件与所述控制电路板35电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35与所述控制面板36电连接,锅盖盖合在所述锅体33上。具体地,所述高能锅包括锅盖本体1,所述锅盖本体1上设有安装孔10,所述安装孔10内设有可加热的上盖加热组件2。本实施例中,所述上盖加热组件2包括安装于所述安装孔10内的内罩21,还包括设于所述内罩21上部的电机22、设于所述内罩下部且连接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的风叶23、设于所述风叶下部的电热元件24以及与锅盖本体连接用于承载所述电热元件24的支承架25。本实施例中,所述电热元件24为设于风叶与支承架之间的发热管。
所述高能锅上设有可调节锅盖上下移动以调整锅盖本体1位置的上盖移动组件5。具体地,所述上盖移动组件5包括滑动块5和铰接块52,所述滑动块51可上下滑动的设置于所述锅体33上,所述铰接块52的一端与所述锅盖本体1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滑动块51上部铰接并能绕其铰接部自由转动。通过设置上盖移动组件5,用于调节锅盖的高度,在使用过程中便于按照需求放置加高盖,需要使用加高盖时即可向上调节上盖移动组件以留出放置加高盖的空位,无需使用加高盖时取出加高盖后向下调节上盖移动组件的位置即可,结构合理,使用方便。
所述锅盖本体1包括上盖11和下盖12,所述上盖11设于所述下盖上部并与下盖12可拆卸连接,所述上盖11与所述铰接块52固定连接并由其带动转动。具体地,所述上盖11的底部四周边缘设有插接部111,所述下盖12的顶部设有插接槽121,所述插接部111活动插接于所述插接槽121使所述上盖11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下盖12。本实施例中,所述插接部111为多个与上盖连接的片状卡块,插接槽为多个开设于下盖上表面四周边缘的卡槽,卡块与卡槽配合插接使上盖固定与下盖上。
进一步的,锅盖的安装孔10设于所述下盖12中部,所述上盖11设于所述下盖12上部且覆盖所述安装孔10,所述下盖12上位于所述安装孔10处设有向下凹陷的凹沿122,所述内罩21的上端设有卡设于所述凹沿122的翻边211,所述内罩的翻边211与所述下盖的凹沿122配合使所述上盖加热组件2固定于锅盖本体1上。
所述支承架25包括底架251和连接于所述底架251外周并向上延伸的侧架252,所述底架251上开设有多个贯穿底架的外表面和内表面的散热槽孔,所述风叶23包括用于对所述电机22进行散热的上风叶231和设于所述上风叶231下部且与多个所述散热槽孔相对的下风叶232,所述上风叶231与下风叶232相对反向设置,且上风叶与下风叶均与所述电机22的输出轴连接。本实施例中,加高顶盖42的上表面与所述内罩21之间设有散热间隙,所述的上风叶231设于该散热间隙内,所述加高顶盖42的下表面与所述支承架25之间形成一发热空间,所述的下风叶232设于该发热空间内且多个所述散热槽孔与发热空间连通。
上盖加热组件与锅内的食材正对,易于加热食物,电热元件发热产生热量,通过电机驱动风叶转动以使热量向下运动加热于食物,风叶包括相对反向设置的上风叶和下风叶,上风叶与下风叶由电机驱动同轴转动,其中,上风叶用于对电机进行散热,下风叶用于将电热元件产生的热量吹送至食物上,加热效果好,有利于食物更加均匀受热。
所述锅盖本体1还包括设于下盖12底部用于密封所述上盖加热组件2的密封内盖13,所述密封内盖13的中部向下凸起形成用于容纳所述上盖加热组件2的容纳腔130。具体地,所述密封内盖13的侧壁设有向下延伸用于固定密封内盖的固定外缘131。本实施例中,锅盖与锅体33之间还设有加高盖4,所述加高盖4内设有与所述容腔330连通且用于增大容腔高度的加高腔40。具体地,所述加高盖4包括加高侧盖41和盖合于所述加高侧盖上部的加高顶盖42,上盖加热组件2固定于安装孔10和加高顶盖42上,加高顶盖42的外缘设有向上凸起的固定边沿420,所述密封内盖13的固定外缘131固定于加高侧盖41的上端,所述加高顶盖42的固定边沿420盖合于密封内盖13的固定外缘131上。密封内盖可拆卸安装于加高盖上,当需要防止水分进入到上盖电机及相关带电部件时,只需将密封内盖对应的固定外缘放置于加高盖对应的位置上扣合,便可将上盖电机及相关带电部件与锅内煮食腔隔绝,进而可防止水分进入上盖电机及相关带电部件,提高电机的使用寿命,同时还可提高安全性。加高盖的设置可增大锅内容腔的空间,容纳更多的食物,便于一次性蒸煮大量的食物。
所述锅盖本体1的外侧还设有用于将锅内的油烟抽取至外部的油烟抽排过滤结构。本实施例中,所述油烟抽排过滤结构包括设于锅盖外侧的抽风过滤系统6。具体地,所述抽风过滤系统包括用于抽取油烟的抽风机构和与所述抽风机构连接的油烟过滤组件,所述油烟过滤组件包括过滤壳62,所述过滤壳62内设有过滤腔621,所述过滤腔621内设有用于过滤油脂的过滤装置63,所述过滤壳62上设有连通所述过滤腔621与锅胆内腔的油烟过滤通道64,所述抽风机构通过所述过滤腔621与所述油烟过滤通道64连通。本实施例中,所述过滤装置63包括多张层叠设置于所述过滤腔内的活性炭过滤网,所述抽风机构为与所述过滤腔621连通的抽吸风机。当然,抽风机构还可采用现有技术常用的抽油烟机构,此处不作限定。在具体实施时,所述抽风过滤系统还可设置于锅体外侧,只要可实现将锅内油烟抽出即可。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壳62的底部还设有接油壳65,所述接油壳65内设有与所述过滤腔621连通用于收集经所述过滤装置63处理后的油脂的接油腔651,该接油腔可拆卸地安装于过滤壳62的底部,有利于及时处理过滤后的油脂,避免对高能锅造成污染。
所述油烟过滤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过滤壳62一侧的导向壳66,所述导向壳66内设有与所述过滤腔621连通的导流腔661,所述导向壳66上设有连通所述导流腔661与锅胆内腔的油烟导向口660,所述油烟导向口660通过所述导流腔661与所述过滤腔621连通,所述加高顶盖的固定边沿420上设有与所述过滤腔621连通的油烟吸入口4201,所述油烟过滤组件固定于所述锅盖本体1的侧壁。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向壳66固定于锅盖本体1的侧壁且导向壳66的底部设有与所述固定边沿420配合的凹陷面662,所述油烟导向口660开设于所述凹陷面662上且油烟导向口正对固定边沿420上的油烟吸入口4201。
抽风机构的吸取端与锅胆内腔连通,在抽风机构的作用下,油烟通过油烟导向口进入导流腔后进入过滤壳体内,活性炭过滤网用于对进入的油烟进行过滤,经过滤网过滤后的油脂收集于接油壳内。
所述过滤壳62上设有连通于所述过滤腔621与外部的排烟口622,所述排烟口622包括多个均布开设于所述过滤壳外侧缘的排烟槽。本实施例中,所述过滤壳62的外侧缘上设有斜面部6201和连接于所述斜面部上端的平面部6202,所述排烟槽包括开设于所述斜面部6201上的第一排烟槽和开设于所述平面部6202上的第二排烟槽。结构简单,所述过滤网过滤后的小颗粒烟经所述排烟槽排出高能锅外,避免烟熏食物同时可保护环境。
所述导向壳66设于锅盖本体1侧壁内表面,所述过滤壳62设于锅盖本体1侧壁外表面。本实施例中,导向壳66设于锅盖的下盖12侧壁内表面,过滤壳61设于锅盖的下盖12侧壁外表面,油烟吸入口4201包括多个均布开设于加高顶盖42上的吸烟槽,抽风机构工作时,锅内油烟通过油烟吸入口进入导向壳的导流腔内。通过在锅盖的外部设有用于对锅内的油烟进行抽取的抽风过滤系统,可将锅内煮食食物时产生的油烟抽取至外部,避免油烟烟熏食物,使煮出的食物口感更佳。
所述锅体33包括外锅331和设于所述外锅内的内锅332,所述锅体加热组件34包括底部发热盘341和侧面发热带342,所述底部发热盘341固定贴合于所述内锅332的底部外表面且位于所述外锅331内,所述侧面发热带342贴合于所述内锅332的侧壁外表面且围绕于内锅332的四周。本实施例中,所述锅体33包括外锅331,外锅内设置内锅332,内锅内设有容腔3320,内锅与外锅底壁之间设有用于提供热量的发热盘7,发热盘与内锅相接触,发热盘上固定有发热件,发热件优选为发热管等发热元件,发热件一般呈螺旋形态位于发热盘的下表面。
进一步地,内锅332的底部向所述容腔3320一侧凸起形成台状结构3321,所述台状结构3321的底面形成用于安装发热盘7的腔体,所述台状结构3321的侧壁与内锅332内壁之间间隔形成用于接油脂的接油槽3322,所述台状结构3321的顶面设有用于引导油脂沿四周向下流动以滑落所述接油槽3322的引导面33210。本实施例中,所述引导面33210为弧形面或倾斜面,以引导油脂滑落接油槽3322内。
进一步地,所述台状结构3321的底部与所述发热盘7抵接,可与内锅332底部的中部接触直接对其进行加热。通过在内锅底部设有接油槽3322,在烤肉材过程中,油脂的释出可有效收集在该接油槽中,由于发热板只对内锅底的中部接触面积直接加热,并不会使油脂蒸发化为烟,能有效减少油在锅底反复被加热而产生大量油烟的问题。
高能锅还包括感温元件,该感温元件安装于内锅的内部并位于内锅的底部。感温元件与控制电路板电连接,工作时感温元件将内锅的温度反馈给控制电路板,控制电路板对底部发热盘、侧面发热带进行控制,进而对内锅内的温度控制到设定温度。
此外,锅盖本体1上还设有用于将锅盖本体打开的扣耳14。
综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高能锅有如下优点:
1、本申请的高能锅,其锅盖上设有用于加热锅内食材的上盖加热组件,同时,内锅的底部设有与内锅底部外表面贴合的底部发热盘,内锅的侧壁设有围绕于内锅侧壁外表面的侧面发热带,工作时,上盖加热组件、底部发热盘以及侧面发热带组成三维立体空间,可对内锅内的食物进行全面加热,热量集中,锅内热量高,温度升温速度快且锅内食物受热均匀性好。
2、本申请的高能锅,上盖加热组件与锅内的食材正对,易于加热食物,电热元件发热产生热量,通过电机驱动风叶转动以使热量向下运动加热于食物,风叶包括相对反向设置的上风叶和下风叶,上风叶与下风叶由电机驱动同轴转动,其中,上风叶用于对电机进行散热,下风叶用于将电热元件产生的热量吹送至食物上,加热效果好,有利于食物更加均匀受热。
3、本申请的高能锅,下盖的底部设有用于密封上盖加热组件的密封内盖,该密封内盖可拆卸安装于锅盖上,当需要防止水分进入到上盖电机及相关带电部件时,只需将密封内盖对应的固定外缘放置于锅盖对应的位置上扣合,便可将上盖电机及相关带电部件与锅内煮食腔隔绝,进而可防止水分进入上盖电机及相关带电部件,提高电机的使用寿命,同时还可提高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申请实施的范围,其他凡其原理和基本结构与本申请相同或近似的,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高能锅,包括锅盖,所述锅盖包括锅盖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本体(1)上设有安装孔(10),所述安装孔(10)内设有可加热食材的上盖加热组件(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能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加热组件(2)包括安装于所述安装孔(10)内的内罩(21),还包括设于所述内罩上部的电机(22)、设于所述内罩下部且连接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的风叶(23)、设于所述风叶下部的电热元件(24)以及与锅盖本体(1)连接用于承载所述电热元件(24)的支承架(2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能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架(25)上开设有多个散热槽孔,所述风叶包括用于对所述电机(22)进行散热的上风叶(231)和设于所述上风叶下部且与多个所述散热槽孔相对的下风叶(232),所述上风叶(231)与下风叶(232)相对反向设置,且上风叶(231)与下风叶(232)均与所述电机(22)的输出轴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能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架(25)包括底架(251)和连接于所述底架外周并向上延伸的侧架(252),所述的散热槽孔设于所述底架(251)上并贯穿底架(251)的外表面和内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能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锅盖下部的锅体(33),所述锅体内设有容腔(330),所述锅盖与所述锅体之间设有加高盖(4),所述加高盖(4)内设有与所述容腔(330)连通且用于增大容腔高度的加高腔(4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能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的侧壁设有用于将锅内的油烟抽取至外部的抽风过滤系统(6),所述抽风过滤系统包括用于抽取油烟的抽风机构和与所述抽风机构连接的油烟过滤组件,所述油烟过滤组件包括过滤壳(62),所述过滤壳(62)内设有过滤腔(621),所述过滤腔内设有用于过滤油脂的过滤装置(63),所述过滤壳(62)上设有连通所述过滤腔(621)与锅体容腔(330)的油烟过滤通道(64),所述抽风机构通过所述过滤腔(621)与所述油烟过滤通道(64)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能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烟过滤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过滤壳(62)一侧的导向壳(66),所述导向壳(66)内设有与所述过滤腔(621)连通的导流腔(661),所述导向壳(66)上设有连通所述导流腔(661)与锅体容腔(330)的油烟导向口(660),所述油烟导向口通过所述导流腔(661)与所述过滤腔(621)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能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本体(1)包括上盖(11)和下盖(12),所述上盖(11)设于所述下盖上部并与下盖(12)可拆卸连接,所述上盖(11)的底部四周边缘设有插接部(111),所述下盖(12)的顶部设有插接槽(121),所述插接部(111)活动插接于所述插接槽(121)使所述上盖(11)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下盖(1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能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孔(10)设于所述下盖(12)中部,所述上盖(11)设于所述下盖(12)上部且覆盖所述安装孔(10),所述下盖(12)上位于所述安装孔(10)处设有向下凹陷的凹沿(122),所述内罩(21)的上端设有卡设于所述凹沿(122)的翻边(211),所述内罩的翻边(211)与所述下盖的凹沿(122)配合使所述上盖加热组件(2)固定于锅盖本体(1)上。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能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本体(1)的底部设有用于密封所述上盖加热组件(2)密封内盖(13),所述密封内盖的中部向下凸起形成用于容纳所述上盖加热组件(2)的容纳腔(130)。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高能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内盖(13)的侧壁设有向下延伸用于固定密封内盖的固定外缘(131)。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能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33)包括外锅(331)和设于外锅内的内锅(332),所述内锅(332)的中部向下凹陷形成所述容腔(330),所述内锅(332)的底部向所述容腔(330)一侧凸起形成台状结构(3321),所述台状结构的底面形成用于安装发热板(7)的腔体,所述台状结构(3321)的侧壁与内锅(332)内壁之间间隔形成用于接油脂的接油槽(3322)。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高能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台状结构(3321)的顶面设有用于引导油脂沿四周向下流动以滑落所述接油槽(3322)的引导面(33210),所述引导面为弧形面或倾斜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高能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高能锅还包括外壳(31)、底座(32)、加热组件(34)、控制电路板(35)和控制面板(36),所述底座(32)安装于所述外壳(31)下部,所述锅体(33)设于所述外壳(31)内,所述加热组件(34)用于加热所述锅体(33),所述加热组件(34)与所述控制电路板(35)电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35)与所述控制面板(36)电连接,所述锅盖本体(1)盖合在所述锅体(33)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高能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34)包括底部发热盘(341)和侧面发热带(342),所述底部发热盘(341)固定贴合于所述内锅(332)的底部外表面且位于所述外锅(331)内,所述侧面发热带(342)贴合于所述内锅(332)的侧壁外表面且围绕于内锅(332)的四周。
CN201820249358.1U 2018-02-10 2018-02-10 高能锅 Active CN2084041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49358.1U CN208404113U (zh) 2018-02-10 2018-02-10 高能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49358.1U CN208404113U (zh) 2018-02-10 2018-02-10 高能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404113U true CN208404113U (zh) 2019-01-22

Family

ID=651211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249358.1U Active CN208404113U (zh) 2018-02-10 2018-02-10 高能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40411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75261A (zh) * 2018-02-10 2018-06-19 德奥通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高能锅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75261A (zh) * 2018-02-10 2018-06-19 德奥通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高能锅
CN108175261B (zh) * 2018-02-10 2023-10-20 德奥通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高能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51713A (zh) 基于空气的炸锅
CN209826266U (zh) 一种具有烤锅功能的压力锅
CN108463019B (zh) 半导体微波烹饪器具
CN208404113U (zh) 高能锅
CN108175261A (zh) 高能锅
CN209518772U (zh) 一种高热传导性的空气炸锅
CN210144542U (zh) 一种无烟bbq火锅一体机
CN207285933U (zh) 一种对流式食物烹饪器
CN208941865U (zh) 无烟铁板烧炉具
CN212307609U (zh) 一种加热效率高的食物电烤器具
CN208808231U (zh) 无烟烤盘及铁板烧炉具
CN211534090U (zh) 一种清洁方便的食物处理机
CN211066245U (zh) 静音空气压力烘烤装置
CN208925976U (zh) 具有集油装置的铁板烧炉具
CN208941866U (zh) 多功能烧烤装置
CN207849514U (zh) 应用于高能锅的油烟抽排过滤结构及高能锅
CN208388401U (zh) 可增大食材容量的高能锅
CN211933740U (zh) 一种密封的空气炸锅
CN217243856U (zh) 一种聚能电烤炉
CN216932825U (zh) 易散热的空气炸锅
RU2786582C2 (ru) Аэрофритюрница
CN108577579A (zh) 无烟铁板烧炉具
CN212382522U (zh) 一种带有弹性机构的密封型空气炸锅
CN214104213U (zh) 一种多功能空气炸锅
CN216797380U (zh) 一种多功能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28200 No.9 West Industrial Avenue, Songgang Songxia Industrial Park, Shishan town, Nanhai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Yilipu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528200 No.9 West Industrial Avenue, Songgang Songxia Industrial Park, Shishan town, Nanhai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DEA GENERAL AVIATION HOLDING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