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96884U - 卡榫式打气筒 - Google Patents

卡榫式打气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396884U
CN208396884U CN201821078508.3U CN201821078508U CN208396884U CN 208396884 U CN208396884 U CN 208396884U CN 201821078508 U CN201821078508 U CN 201821078508U CN 208396884 U CN208396884 U CN 2083968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shell
gripping seat
connecting piece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07850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泳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O HSIUNG INDUSTRY CORP
Jiao Hsiung Ind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IAO HSIUNG INDUSTR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O HSIUNG INDUSTRY CORP filed Critical JIAO HSIUNG INDUSTRY CORP
Priority to CN20182107850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3968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3968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396884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卡榫式打气筒,其包括一握持座、一打气管组、一接头组件与一气压表,该握持座具有一中空壳体,该打气管组装设于该壳体的一进气端处,该接头组件装设于该壳体的一排气口处,该气压表装设于该握持座的一量测部中。该握持座的壳体与该打气管组的一组接件之间以至少一卡扣块与至少一卡扣槽相互卡合定位,并以至少一定位块贯穿该壳体与组接件,从而锁固该组接件与握持座的相对位置。所述卡榫式打气筒的结构稳固、不易解体且可令气压表与打气管组保持连通,以持续侦测该打气管组所产生的充气压力。

Description

卡榫式打气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打气筒,尤指一种用手动方式驱动以进行充气且结构稳固的卡榫式打气筒。
背景技术
打气筒是一般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其可用来对气体进行加压,并以该加压后的气体对各式球类或自行车的轮胎等需要充气的产品进行充气。
参见图12至图14所示,现有技术的打气筒包括一握持座61、一打气管组62、一气压表64、一活塞管65与一充气接头66。该握持座61内部贯穿形成有一内流道611,令该内流道611的两端分别为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打气管组62的一端与该握持座61通过外螺纹621与内螺纹612相结合,且该打气管组62与该内流道611的第一端对应相通。该气压表64嵌设在该握持座61上,并经由该握持座61上的一通孔613连通该内流道611。该活塞管65从该握持座61的内流道611的第二端伸入于该内流道611中,使得该活塞管65具有位于该握持座61内部的一内端部以及位于该握持座61外部的一外端部,该活塞管65的内端部上设有一活塞651,该活塞651可在该内流道611内来回移动,且该活塞管65的内端部及其上的活塞651可进一步伸入该打气管组62。该充气接头66组接于该活塞管65的外端部。
上述现有技术的打气筒的问题在于,首先,由于该握持座61与打气管组62是通过内螺纹612与外螺纹621相结合,故除了会在运送过程因为各种碰撞及摇晃而使得该结合处松脱、导致该握持座61与打气管组62相互分离之外,当将该打气筒摆放在卖场中贩售时,该握持座61与打气管组62也容易因被顾客随意转动而相互松脱、分离,甚至导致该打气筒的其中一个或多个构件遗失。
再者,如图14所示,由于该气压表64是经由该握持座61的通孔613而与该内流道611相连通,而当该活塞管65的活塞651移动至位于该内流道611的第一端与该握持座61的通孔613之间时,该气压表64与该打气管组62便被该活塞651所阻隔,使得该气压表64无法量测该打气管组62所产生的充气压力,只有将该活塞管65的活塞651移动到该握持座61的通孔613与该内流道611的第二端之间,该气压表64才能经由该握持座61的通孔613与内流道611连通该打气管组62,进而量测该打气管组62所产生的充气压力,如此将造成使用上的不便。
如上所述,故现有技术的打气筒仍有待进一步改进之处。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前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卡榫式打气筒,其结构稳固、不易解体且可令气压表与打气管组保持连通,以持续侦测该打气管组所产生的充气压力。
为了达到上述的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手段是令一卡榫式打气筒包括:
一握持座,其具有一中空壳体、至少一卡扣块与至少一外固定孔,该壳体的两端分别形成一进气端与一排气口,该至少一卡扣块突伸形成于该壳体的一内壁面上且位于靠近该壳体的进气端处,该至少一外固定孔贯穿形成于该壳体上且位于靠近该壳体的进气端处;
一打气管组,其组接于该握持座的壳体上设有该进气端的一端,该打气管组包括一外管、一组接件、一内管、一阀片与一活塞杆,该外管具有一前端与一后端,该外管的前端朝向该握持座,该外管的前端的端面上贯穿形成有至少一进气孔并设有一单向阀,该单向阀使气体仅能从该外管的外部经由该进气孔流进该外管的内部,该组接件为一管状块体,其固设于该外管的前端并与该外管的内部相连通,该组接件具有一前端、一后端、至少一卡扣槽与至少一内固定孔,该组接件的后端与该外管相固接,该至少一卡扣槽内凹形成在组接件的一外壁面上,每一卡扣槽呈L形而具有一轴向延伸段与一侧向延伸段,该轴向延伸段沿该组接件的轴向延伸并贯穿该组接件的前端,该侧向延伸段与该轴向延伸段相垂直设置且与该轴向延伸段相连通,该至少一内固定孔贯穿形成于该组接件上,该内管穿设于该外管中,该内管的内部形成一流道,该内管朝向该组接件的一端为一固定端,该内管的固定端与该外管的前端相结合固定,该阀片为非圆形,其设于该内管的固定端处,并能选择性地封闭该内管的流道,该活塞杆穿设于该外管的后端,该活塞杆具有一中空杆体、一活塞与一握把,该杆体贯穿该外管的后端且具有一内端部与一外端部,前述内管由该杆体的内端部伸入该杆体中,该活塞设于该杆体的内端部,并抵靠于该外管的一内壁面,该握把固设于该杆体的外端部;
一接头组件,其装设于该握持座的壳体的排气口处;
当组接该握持座与打气管组时,该组接件由该壳体的进气端置入该壳体内,该壳体的内壁面上的该至少一卡扣块分别先沿该至少一卡扣槽的轴向延伸段移动,接着带动该外管与组接件相对该握持座转动,令该卡扣块沿该卡扣槽的侧向延伸段;
当该卡扣块卡扣定位在该卡扣槽的侧向延伸段时,该组接件的该至少一内固定孔分别对应该握持座的该至少一外固定孔,每一组位置相对应的内固定孔与外固定孔中设有一定位块。
上述卡榫式打气筒中:
该握持座能具有一外分隔管、一内分隔管与一量测部,该外分隔管设于该壳体内,该外分隔管的相对两端分别朝向该壳体的进气端与该排气口,该外分隔管朝向该排气口的一端与该壳体密合相接,该内分隔管设于该外分隔管内,该内分隔管的相对两端分别朝向该壳体的进气端与该排气口,该内分隔管朝向该排气口的一端与该壳体密合相接,该内分隔管中形成一内流道,该内流道直接连通该壳体的排气口,该外分隔管与内分隔管之间形成一外流道,该外流道仅连通该壳体的内流道,该外流道经由该内流道连通该壳体的排气口,该量测部形成于该壳体上且具有一内凹的容置槽,该容置槽经由一第一通孔连通该外流道;
该接头组件能包括一活塞管、一活塞与一充气接头,该活塞管可移动地从该排气口伸入该内分隔管中,该活塞设于该活塞管的一内端部并可在该内分隔管中来回移动,该充气接头组接于该活塞管的一外端部;
该卡榫式打气筒能进一步具有一气压表,该气压表装设于该握持座的量测部的容置槽中。
上述卡榫式打气筒中:
该握持座能具有一泄压部,该泄压部形成于该壳体上且具有一侧通道,该侧通道经由一第二通孔连通该外流道;
该卡榫式打气筒能进一步具有一泄压组,该泄压组装设于该握持座的泄压部的侧通道中。
上述卡榫式打气筒中:
该握持座能具有一外分隔管与一量测部,该外分隔管设于该壳体内,该外分隔管的相对两端分别朝向该壳体的进气端与该排气口,该外分隔管朝向该排气口的一端与该壳体密合相接,该量测部形成于该壳体上且具有一内凹的容置槽,该容置槽经由一第一通孔连通该外分隔管;
该接头组件能包括一充气接头,该充气接头固设在该握持座的壳体的排气口处;
该卡榫式打气筒能进一步具有一气压表,该气压表装设于该握持座的量测部的容置槽中。
上述卡榫式打气筒中:
该握持座能具有一泄压部,该泄压部形成于该壳体上且具有一侧通道,该侧通道经由一第二通孔连通该外分隔管;
该卡榫式打气筒能进一步具有一泄压组,该泄压组装设于该握持座的泄压部的侧通道中。
上述卡榫式打气筒中,该握持座的该至少一卡扣块的具体数量能为包含两个卡扣块,该组接件的该至少一卡扣槽的具体数量能为包含两个卡扣槽。
上述卡榫式打气筒中,该握持座的该至少一外固定孔的具体数量能为包含两个外固定孔,该组接件的该至少一内固定孔的具体数量能为包含两个内固定孔。
上述卡榫式打气筒中,该握持座的每一卡扣块与其中一位置相对应的外固定孔能沿该壳体的轴向相间隔排列设置。
上述卡榫式打气筒中,该握持座的该两卡扣块能位于壳体的径向上的两相对位置处。
通过如上所述的设计,当该握持座的卡扣块卡扣定位在该打气管组的组接件的卡扣槽中时,该外管及组接件无法被沿轴向从该握持座抽出,再配合在该握持座与组接件的每一组位置相对应的外固定孔与内固定孔中置入定位块,可进一步锁固该组接件与该握持座的相对位置,防止该组接件和外管相对该握持座转动,使本实用新型的卡榫式打气筒不会因摇晃或碰撞而任意解体,且当摆在卖场贩售时,也不会被顾客轻易拆解,从而维持该卡榫式打气筒的完整性。
再者,通过该外分隔管与内分隔管将该握持座的壳体内部分隔形成该内流道与外流道的设计,可确保该握持座的量测部的第一通孔保持连通于该壳体的外流道,令该量测部内所设的气压表能够持续量测该打气管组所产生的充气压力,不会受到该接头组件的活塞的位置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剖面图,其中打气管组的活塞被往前推。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剖面图,其中打气管组的活塞被向后拉。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握持座与打气管组的外管和组接件的立体分解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握持座与打气管组的内管和活塞杆的立体剖面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打气管组的内管的立体剖面放大图,其中打气管组的阀片相对内管开启。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打气管组的内管的立体剖面放大图,其中打气管组的阀片封闭内管。
图8至图10为本实用新型将握持座与打气管组的组接件相组接的侧视动作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剖面放大图。
图12为现有技术的侧视图。
图13为现有技术侧视的部分剖面放大示意图,其中活塞管呈收纳状态。
图14为现有技术侧视的部分剖面放大示意图,其中活塞管呈向外拉伸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卡榫式打气筒包括一握持座10、一打气管组20、一接头组件30、一气压表40与一泄压组50。
进一步参见图2及图4所示,该握持座10具有一中空壳体11、一外分隔管12、一内分隔管13、至少一卡扣块14、至少一外固定孔15、一量测部16以及一泄压部17。
如图2所示,该壳体11的两端分别形成一进气端111与一排气口112。该外分隔管12设于该壳体11内,该外分隔管12的相对两端分别朝向该进气端111与该排气口112,该外分隔管12朝向该排气口112的一端与该壳体11密合相接。该内分隔管13设于该外分隔管12内,该内分隔管13的相对两端分别朝向该进气端111与该排气口112,该内分隔管13朝向该排气口112的一端与该壳体11密合相接。
上述外分隔管12与内分隔管13将该壳体11的内部分隔为一内流道113与一外流道114。该内流道113形成于该内分隔管13中,并直接连通该壳体11的排气口112。该外流道114形成于该外分隔管12与内分隔管13之间,其中,由于该内分隔管13朝向该排气口112的一端与该壳体11密合相接,使得该外流道114仅连通该壳体11的内流道113,且该外流道114需经由该内流道113才能连通该壳体11的排气口112。
如图4所示,该至少一卡扣块14突伸形成于该壳体11的一内壁面上且位于靠近该壳体11的进气端111处。该至少一外固定孔15贯穿形成于该壳体11上,且亦位于靠近该壳体11的进气端111处。
再如图2所示,该量测部16形成于该壳体11上且具有一内凹的容置槽161,该容置槽161经由一第一通孔162连通该外流道114。该泄压部17形成于该壳体11上且具有一侧通道171,该侧通道171经由一第二通孔172连通该外流道114。
参见图2及图3所示,该打气管组20组接于该握持座10的壳体11上设有该进气端111的一端,该打气管组20包括一外管21、一组接件23、一内管24、一阀片25与一活塞杆26。
该外管21具有一前端与一后端,该外管21的前端朝向该握持座10,该外管21的前端的端面上贯穿形成有至少一进气孔211并设有一单向阀22,该单向阀22使气体仅能从该外管21的外部经由该进气孔211流进该外管21的内部,而该外管21的内部的气体无法经由该进气孔211流出该外管21。
配合参见图4所示,该组接件23为一管状块体,其固设于该外管21的前端并与该外管21的内部相连通,该组接件23具有一前端、一后端、至少一卡扣槽231与至少一内固定孔232。该组接件23的后端与该外管21相固接。该至少一卡扣槽231内凹形成在组接件23的一外壁面上,每一卡扣槽231呈L形而具有一轴向延伸段2311与一侧向延伸段2312,该轴向延伸段2311沿该组接件23的轴向延伸并贯穿该组接件23的前端,该侧向延伸段2312与该轴向延伸段2311相垂直设置且与该轴向延伸段2311相连通。该至少一内固定孔232贯穿形成于该组接件23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该外管21与组接件23为两个分开制作再相互固接的构件,但不以此为限,该外管21与组接件23亦可以以一体成形方式制作而成,例如以3D列印方式制作。
该内管24穿设于该外管21中,该内管24的内部形成一流道,该内管24朝向该组接件23的一端为一固定端241,该内管24的固定端241与该外管21的前端相结合固定。
配合参见图5至图7所示,该阀片25为非圆形,其设于该内管24的固定端241处,并可选择性地封闭该内管24的流道。
该活塞杆26穿设于该外管21的后端,该活塞杆26具有一中空杆体261、一活塞262与一握把263。该杆体261贯穿该外管21的后端且具有一内端部与一外端部,该杆体261的内端部伸入于该外管21中,该杆体261的外端部突伸于该外管21的外侧,前述内管24由该杆体261的内端部伸入该杆体261中。该活塞262设于该杆体261的内端部,并抵靠于该外管21的一内壁面。该握把263固设于该杆体261的外端部。使用者可一手握着该握持座10、另一手握着该握把263以拉动该活塞杆26,令该活塞杆26的活塞262在该外管21与内管24之间内沿该外管21的轴向来回移动。
配合参见图8及图9所示,当使用者在组接该握持座10与打气管组20时,先将该组接件23由该壳体11的进气端111置入该壳体11内,让该壳体11的内壁面上的该至少一卡扣块14分别沿该至少一卡扣槽231的轴向延伸段2311移动,进一步参见图10所示,接着再带动该外管21与组接件23相对该握持座10转动,令该卡扣块14沿该卡扣槽231的侧向延伸段2312移动,此时,该外管21及组接件23便无法被沿轴向从该握持座10抽出。
进一步而言,当该卡扣块14卡扣定位在该卡扣槽231的侧向延伸段2312时,该组接件23的该至少一内固定孔232分别对应该握持座10的该至少一外固定孔15,此时,在每一组位置相对应的内固定孔232与外固定孔15中置入一定位块18,可锁固该组接件23与该握持座10的相对位置,防止该组接件23和外管21相对该握持座10转动,如此以避免该外管21与组接件23任意脱离该握持座10。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该握持座10的该至少一卡扣块14的具体数量为包含两个卡扣块14,该握持座10的该至少一外固定孔15的具体数量为包含两个外固定孔15,相应地,该组接件23的该至少一卡扣槽231的具体数量为包含两个卡扣槽231,该组接件23的该至少一内固定孔232的具体数量为包含两个内固定孔232,该两卡扣块14位于壳体10的径向上的两相对位置处,每一卡扣块14与其中一位置相对应的外固定孔15沿该壳体11的轴向相间隔排列设置,当该两卡扣块14分别卡扣定位于该两卡扣槽231的侧向延伸段2312时,该组接件23的该两内固定孔232的位置分别对应该握持座10的该两外固定孔15。
该接头组件30装设于该握持座10的壳体11的排气口112处,该接头组件30包括一活塞管31、一活塞32与一充气接头33,该活塞管31可移动地从该排气口112伸入该内分隔管13中而具有一内端部与一外端部,该活塞管31的内端部朝向该壳体11的进气端111且位于该内分隔管13中,该活塞管31的外端部朝向并可选择性地突伸出该壳体11的排气口112,该活塞32设于该活塞管31的内端部并可在该内分隔管13中来回移动,该充气接头33组接于该活塞管31的外端部并可用以连接一待充气产品。
该气压表40装设于该握持座10的量测部16的容置槽161中,由于该容置槽161经由该第一通孔162连通该壳体11内部的外流道114,故该气压表40可用以量测该外流道114内的气体压力。
该泄压组50装设于该握持座10的泄压部17的侧通道171中,由于该侧通道171经由该第二通孔172连通该外流道114,故使用者可通过按压该泄压组50来排出该外流道114内的气体。
如图3所示,当拉动该活塞杆26而使该活塞262朝该外管21的后端移动时,该外管21的外部的气体经由该进气孔211流进该外管21的内部。进一步参见图2所示,当推动该活塞杆26而使该活塞262朝该外管21的前端移动时,由于该外管21的内部的气体受该单向阀22的阻挡而无法经由该进气孔211流出该外管21,故该外管21的内部的气体会经由该中空杆体261流入该内管24,并推开设于该内管24的固定端241的阀片25而流进该握持座10的内流道113与外流道114。其中,流入该内流道113的气体可进一步经由该接头组件30而对该待充气产品进行充气;流入该外流道114的气体可让该气压表40量测其气体压力;此外,当按压该泄压组50,该待充气产品内的气体可反向经由该接头组件30与该内流道113流至该外流道114,再由该泄压组50排出,从而调整该待充气产品内的气体压力。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其先通过该握持座10的卡扣块14卡扣定位在该打气管组20的组接件23的卡扣槽231中,使该外管21及组接件23无法被沿轴向从该握持座10抽出,再配合在该握持座10与组接件23的每一组位置相对应的外固定孔15与内固定孔232中置入定位块18,以锁固该组接件23与该握持座10的相对位置,防止该组接件23和外管21相对该握持座10转动,使本实用新型的卡榫式打气筒不会因摇晃或碰撞而任意解体,且当摆在卖场贩售时,也不会被顾客轻易拆解,从而维持该卡榫式打气筒的完整性。
再者,在该握持座10的壳体11内部通过该外分隔管12与内分隔管13形成的该内流道113与外流道114的设计,可确保该握持座11的量测部16的第一通孔162保持连通于该壳体11的外流道114,令该量测部16内所设的气压表40能够持续量测该打气管组20所产生的充气压力,不会受到该接头组件30的活塞32的位置影响。
参见图1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实施例,其中该握持座10A与前述握持座10的差异在于省略了该内分隔管13的结构,该接头组件30A仅包括一充气接头33A,该充气接头33A固设在该握持座10A的壳体11A的排气口112A处,前述利用该打气管组20加压所产生的高压气体流过该外分隔管12A并通过该充气接头33A对该待充气产品进行充气。其中,该握持座10A的量测部16A的第一通孔162A亦可保持连通于该壳体11A的进气端111A,令该量测部16A内所设的气压表40能够持续量测该打气管组20所产生的充气压力。

Claims (9)

1.一种卡榫式打气筒,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握持座、一打气管组以及一接头组件,其中:
该握持座具有一中空壳体、至少一卡扣块与至少一外固定孔,该壳体的两端分别形成一进气端与一排气口,该至少一卡扣块突伸形成于该壳体的一内壁面上且位于靠近该壳体的进气端处,该至少一外固定孔贯穿形成于该壳体上且位于靠近该壳体的进气端处;
该打气管组组接于该握持座的壳体上设有该进气端的一端,该打气管组包括一外管、一组接件、一内管、一阀片与一活塞杆,该外管具有一前端与一后端,该外管的前端朝向该握持座,该外管的前端的端面上贯穿形成有至少一进气孔并设有一单向阀,该单向阀使气体仅能从该外管的外部经由该进气孔流进该外管的内部,该组接件为一管状块体,其固设于该外管的前端并与该外管的内部相连通,该组接件具有一前端、一后端、至少一卡扣槽与至少一内固定孔,该组接件的后端与该外管相固接,该至少一卡扣槽内凹形成在组接件的一外壁面上,每一卡扣槽呈L形具有一轴向延伸段与一侧向延伸段,该轴向延伸段沿该组接件的轴向延伸并贯穿该组接件的前端,该侧向延伸段与该轴向延伸段相垂直设置且与该轴向延伸段相连通,该至少一内固定孔贯穿形成于该组接件上,该内管穿设于该外管中,该内管的内部形成一流道,该内管朝向该组接件的一端为一固定端,该内管的固定端与该外管的前端相结合固定,该阀片为非圆形,其设于该内管的固定端处,并能选择性地封闭该内管的流道,该活塞杆穿设于该外管的后端,该活塞杆具有一中空杆体、一活塞与一握把,该杆体贯穿该外管的后端且具有一内端部与一外端部,前述内管由该杆体的内端部伸入该杆体中,该活塞设于该杆体的内端部,并抵靠于该外管的一内壁面,该握把固设于该杆体的外端部;
该接头组件装设于该握持座的壳体的排气口处;
当组接该握持座与打气管组时,该组接件由该壳体的进气端置入该壳体内,该壳体的内壁面上的该至少一卡扣块分别先沿该至少一卡扣槽的轴向延伸段移动,接着带动该外管与组接件相对该握持座转动,令该卡扣块沿该卡扣槽的侧向延伸段;
当该卡扣块卡扣定位在该卡扣槽的侧向延伸段时,该组接件的该至少一内固定孔分别对应该握持座的该至少一外固定孔,每一组位置相对应的内固定孔与外固定孔中设有一定位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榫式打气筒,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握持座进一步具有一外分隔管、一内分隔管与一量测部,该外分隔管设于该壳体内,该外分隔管的相对两端分别朝向该壳体的进气端与该排气口,该外分隔管朝向该排气口的一端与该壳体密合相接,该内分隔管设于该外分隔管内,该内分隔管的相对两端分别朝向该壳体的进气端与该排气口,该内分隔管朝向该排气口的一端与该壳体密合相接,该内分隔管中形成一内流道,该内流道直接连通该壳体的排气口,该外分隔管与内分隔管之间形成一外流道,该外流道仅连通该壳体的内流道,该外流道经由该内流道连通该壳体的排气口,该量测部形成于该壳体上且具有一内凹的容置槽,该容置槽经由一第一通孔连通该外流道;
前述接头组件包括一活塞管、一活塞与一充气接头,该活塞管可移动地从该排气口伸入该内分隔管中,该活塞设于该活塞管的一内端部并可在该内分隔管中来回移动,该充气接头组接于该活塞管的一外端部;
该卡榫式打气筒进一步具有一气压表,该气压表装设于该握持座的量测部的容置槽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榫式打气筒,其特征在于,其中:
该握持座进一步具有一泄压部,该泄压部形成于该壳体上且具有一侧通道,该侧通道经由一第二通孔连通该外流道;
该卡榫式打气筒进一步具有一泄压组,该泄压组装设于该握持座的泄压部的侧通道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榫式打气筒,其特征在于,其中:
前述握持座进一步具有一外分隔管与一量测部,该外分隔管设于该壳体内,该外分隔管的相对两端分别朝向该壳体的进气端与该排气口,该外分隔管朝向该排气口的一端与该壳体密合相接,该量测部形成于该壳体上且具有一内凹的容置槽,该容置槽经由一第一通孔连通该外分隔管;
前述接头组件包括一充气接头,该充气接头固设在该握持座的壳体的排气口处;
该卡榫式打气筒进一步具有一气压表,该气压表装设于该握持座的量测部的容置槽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卡榫式打气筒,其特征在于,其中:
该握持座进一步具有一泄压部,该泄压部形成于该壳体上且具有一侧通道,该侧通道经由一第二通孔连通该外分隔管;
该卡榫式打气筒进一步具有一泄压组,该泄压组装设于该握持座的泄压部的侧通道中。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卡榫式打气筒,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握持座的该至少一卡扣块的具体数量为包含两个卡扣块,该组接件的该至少一卡扣槽的具体数量为包含两个卡扣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卡榫式打气筒,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握持座的该至少一外固定孔的具体数量为包含两个外固定孔,该组接件的该至少一内固定孔的具体数量为包含两个内固定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卡榫式打气筒,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握持座的每一卡扣块与其中一位置相对应的外固定孔沿该壳体的轴向相间隔排列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卡榫式打气筒,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握持座的该两个卡扣块位于壳体的径向上的两相对位置处。
CN201821078508.3U 2018-07-09 2018-07-09 卡榫式打气筒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83968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78508.3U CN208396884U (zh) 2018-07-09 2018-07-09 卡榫式打气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78508.3U CN208396884U (zh) 2018-07-09 2018-07-09 卡榫式打气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396884U true CN208396884U (zh) 2019-01-18

Family

ID=651312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078508.3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8396884U (zh) 2018-07-09 2018-07-09 卡榫式打气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39688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01019A (zh) * 2018-07-09 2020-01-17 侨雄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卡榫式打气筒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01019A (zh) * 2018-07-09 2020-01-17 侨雄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卡榫式打气筒
CN110701019B (zh) * 2018-07-09 2021-02-26 侨雄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卡榫式打气筒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300589U (zh) 直迫式充气接头
CN208396884U (zh) 卡榫式打气筒
TWM594066U (zh) 攜帶式打氣筒
US7434891B2 (en) Structure of a spoke positioning pocket
TWI662189B (zh) 卡榫式打氣筒
CN102444729B (zh) 美式嘴与法式嘴双用风嘴头
CN102417002B (zh) 气筒
CN201037454Y (zh) 轻便型打气筒
CN212898826U (zh) 可内藏补胎工具的便携式打气装置
CN201405990Y (zh) 一种自行车用多功能车头
CN103291981B (zh) 轮胎充气嘴
CN201025252Y (zh) 落地式打气筒
CN107023452A (zh) 内藏式压力计的打气筒
CN209586616U (zh) 一种省力式大气量打气筒
TWI342924B (zh)
CN211144752U (zh) 一种转换打气嘴以及应用该打气嘴的打气筒
US7122144B2 (en) Method of making a water conduit connector for sports water bag
CN110541804A (zh) 一种转换打气嘴以及应用该打气嘴的打气筒
CN204024974U (zh) 手拉气筒把手
CN210599343U (zh) 一种转换打气嘴以及应用该打气嘴的打气筒
CN205905674U (zh) 快捷更替内胎
CN214366582U (zh) 双向充气的手拉气筒
TWM426663U (en) Dual air filling modes air pump
CN201034066Y (zh) 多功能便携式高压省力气筒
CN110701019B (zh) 卡榫式打气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11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10226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11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1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