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95177U - 液体酶超滤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体酶超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395177U
CN208395177U CN201820848445.9U CN201820848445U CN208395177U CN 208395177 U CN208395177 U CN 208395177U CN 201820848445 U CN201820848445 U CN 201820848445U CN 208395177 U CN208395177 U CN 2083951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storage tank
liquid storage
ultrafiltration
dischar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84844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峰
潘明
王江伟
郭红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Han Microbial Engineering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Five Shandong Fusheng Ecologic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ve Shandong Fusheng Ecological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ive Shandong Fusheng Ecologic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84844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3951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3951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3951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体酶浓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体酶超滤装置。上述液体酶超滤装置包括排气管、真空泵、浓缩液储罐和若干超滤膜管;其中,浓缩液储罐上开设有进料口和排气口;浓缩液储罐的进料口分别与每个超滤膜管的出料口连通,浓缩液储罐的排气口与排气管连通;真空泵设置在排气管上,且真空泵用于抽取浓缩液储罐内的气体。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体酶超滤装置,能够将残留在超滤膜管内的浓缩液全部抽出,且不会影响产品质量。

Description

液体酶超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体酶浓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体酶超滤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酶制剂生产过程中常用的浓缩方法有蒸发、超滤、吸附和冷冻等,蒸发浓缩技术成熟,但是能耗较高,酶失活率高。吸附浓缩方法能耗较低,但是吸附材料成本较高,再生困难。冷冻酶制剂浓缩方法酶失活少,但是浓缩率低。而超滤浓缩设备不仅体积小,结构简单,投资费用低,另外,设备在常温下进行分离与浓缩,能耗低,设备运行费用低且易于操作管理。因此,利用超滤膜设备进行液体酶的浓缩是首选的方法。
现有的超滤膜设备有几组膜管并联组成,每一组膜管通过进料主管路分别通到每一组膜管,在超滤结束后,每一膜管中会存有一定数量的浓缩液,无法抽出,现有技术中一般使用水顶洗膜管,把里面的浓缩液顶出,但这样容易造成浓缩好的酶液浓度变低,影响产品质量。
综上,如何克服现有的超滤膜设备的上述缺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体酶超滤装置,以缓解现有技术中的超滤膜设备存在的液体酶浓缩液浓度变低,批次差异大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体酶超滤装置,包括排气管、真空泵、浓缩液储罐和若干超滤膜管。
其中,所述浓缩液储罐上开设有进料口和排气口;所述浓缩液储罐的进料口分别与每个所述超滤膜管的出料口连通,所述浓缩液储罐的排气口与所述排气管连通;所述真空泵设置在所述排气管上,且所述真空泵用于抽取所述浓缩液储罐内的气体。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浓缩液储罐为密封储罐。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超滤膜管与所述浓缩液储罐之间通过出料管连通。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出料管包括主出料管和若干分支出料管,所述分支出料管与所述超滤膜管一一对应,且每根所述分支出料管的进料端均与对应的所述超滤膜管的出料口连通,每根所述分支出料管的出料端均与所述主出料管的进料端连通,所述主出料管的出料端与所述浓缩液储罐的进料口连通。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每根所述超滤膜管上均开设有用于排出透过液的透过液排出口。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每根所述超滤膜管的透过液排出口处还均连通有透过液排出管。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透过液排出管包括主透过液排出管和若干分支透过液排出管,所述分支透过液排出管与所述超滤膜管一一对应,且每根所述分支透过液排出管的进液端均与对应的所述超滤膜管的透过液排出口连通,每根所述分支透过液排出管的出液端均与所述主透过液排出管的进液端连通。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液体酶超滤装置还包括进料管和离心泵,所述进料管分别与每个所述超滤膜管的进料口连通,所述离心泵设置在所述进料管上,且所述进料管用于向所述超滤膜管内输送液体酶。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浓缩液储罐的底部开设有漏液口,且所述漏液口处安装有阀门。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浓缩液储罐的底部开设有漏液口,所述漏液口处连通有漏液管,所述漏液管上设置有阀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体酶超滤装置,分析其结构可知:上述液体酶超滤装置主要是由排气管、真空泵、浓缩液储罐和若干超滤膜管组成。
具体结构中,浓缩液储罐上开设有进料口,浓缩液储罐的进料口分别与每个超滤膜管的出料口连通,以使得由超滤膜管流出的液体酶浓缩液能够从浓缩液储罐上的进料口进入浓缩液储罐内并储存在浓缩液储罐内。
浓缩液储罐上还开设有排气口,且浓缩液储罐的排气口与排气管连通,并将真空泵设置在排气管上,以使得浓缩液储罐内的空气能够被真空泵吸出罐外,从而,使得浓缩液储罐内形成真空或接近真空的环境,这样,浓缩液储罐相对超滤膜管就会呈负压状态,使得残留在超滤膜管内的浓缩液在压强差的作用下被吸入浓缩液出液管,无需水顶洗膜管,故不会影响产品质量。
很显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体酶超滤装置能够将残留在超滤膜管内的浓缩液全部抽出,且不会影响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体酶超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超滤膜管;2-浓缩液储罐;3-排气管;4-真空泵;5-主出料管;6-分支出料管;7-主透过液排出管;8-分支透过液排出管;9-进料管;10-离心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参见图1,本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液体酶超滤装置,包括排气管3、真空泵4、浓缩液储罐2和若干超滤膜管1。
其中,所述浓缩液储罐2上开设有进料口和排气口;所述浓缩液储罐2的进料口分别与每个所述超滤膜管1的出料口连通,所述浓缩液储罐2的排气口与所述排气管3连通。
所述真空泵4设置在所述排气管3上,且所述真空泵4用于抽取所述浓缩液储罐2内的气体。
分析上述液体酶超滤装置的结构可知:其主要是由排气管3、真空泵4、浓缩液储罐2和若干超滤膜管1组成。
具体结构中,浓缩液储罐2上开设有进料口,浓缩液储罐2的进料口分别与每个超滤膜管1的出料口连通,以使得由超滤膜管1流出的液体酶浓缩液能够从浓缩液储罐2上的进料口进入浓缩液储罐2内并储存在浓缩液储罐2内。
浓缩液储罐2上还开设有排气口,且浓缩液储罐2的排气口与排气管3连通,并将真空泵4设置在排气管3上,以使得浓缩液储罐2内的空气能够被真空泵4吸出罐外,从而,使得浓缩液储罐2内形成真空或接近真空的环境,这样,浓缩液储罐2相对超滤膜管1就会呈负压状态,使得残留在超滤膜管1内的浓缩液在压强差的作用下被吸入浓缩液出液管,无需水顶洗膜管,故不会影响产品质量。
很显然,本实施例一提供的液体酶超滤装置能够将残留在超滤膜管1内的浓缩液全部抽出,且不会影响产品质量。
实施例二
参见图1,本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液体酶超滤装置,同时也采用了上述实施例一中的液体酶超滤装置的技术结构关系;例如:本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液体酶超滤装置,包括排气管3、真空泵4、浓缩液储罐2和若干超滤膜管1;其中,所述浓缩液储罐2上开设有进料口和排气口;所述浓缩液储罐2的进料口分别与每个所述超滤膜管1的出料口连通,所述浓缩液储罐2的排气口与所述排气管3连通;所述真空泵4设置在所述排气管3上,且所述真空泵4用于抽取所述浓缩液储罐2内的气体。
本实施例二提供的液体酶超滤装置,其与实施例一中的液体酶超滤装置的主要结构相同;但是本实施例二提供的液体酶超滤装置还涉及了具体的结构设计。
有关本实施例二的技术方案的具体结构以及技术效果如下:
优选的,将排气管3与浓缩液储罐2连接的一端靠近浓缩液储罐2的顶部设置,以使得浓缩液储罐2内能够尽可能储存更多的浓缩液,防止浓缩液储罐2内的浓缩液被真空泵4吸出。
优选的,将浓缩液储罐2设置为密封罐,以使得在实用真空泵4抽真空后,浓缩液储罐2内的环境更加接近真空,而且真空环境能保持较长时间的稳定状态,保证对液体酶浓缩液的抽取力,以使得超滤膜管1内的液体酶浓缩液能够较充分地被抽到浓缩液储罐2内,而且还能提高真空泵4的抽真空效率,节省电能。
具体结构中,将超滤膜管1与浓缩液储罐2之间通过出料管相连通,以使得超滤膜管1中的液体酶浓缩液能够通过出料管进入浓缩液储罐2中,从而可根据需要加长或缩短出料管的长度,以适应超滤膜管1与浓缩液储罐2之间的距离需要以及位置需要,从而减小了布局束缚。
优选的,出料管包括有主出料管5和若干分支出料管6,其中,分支出料管6与超滤膜管1一一对应,且每根分支出料管6的进料端均与对应的超滤膜管1上的出料口连通。
将每根分支出料管6的出料端均与主出料管5的进料端连通,并将主出料管5的出料端与浓缩液储罐2的进料口连通,这样,就可将所有的超滤膜管1中的浓缩液都先被汇聚到同一根主出料管5内,然后再由浓缩液储罐2的进料口进入浓缩液储罐2内,即只需在浓缩液储罐2上开设一个进料口即可,简化了对浓缩液储罐2的加工,同时也更便于保证浓缩液储罐2内的真空环境,增强真空泵4抽取真空的效率。
具体结构中,在每根超滤膜管1上均开设透过液排出口,以使得超滤膜管1中分离出来的透过液能够从透过液排出口处排出透过液排出管的管外。
优选的,透过液排出管包括有主透过液排出管7和若干分支透过液排出管8,其中,分支透过液排出管8与超滤膜管1一一对应,且每根分支透过液排出管8的进液端均与对应的超滤膜管1上的透过液排出口连通。
将每根分支透过液排出管8的出液端均与主透过液排出管7的进液端连通,这样,就可将所有的超滤膜管1中产生的透过液都先被汇聚到同一根主透过液排出管7内,即只需将主透过液排出管7的出液端放到合适的位置以将透过液排出即可,便于后续对透过液的处理,而且还使得结构更加齐整、美观。
在液体酶超滤装置中还设置有进料管9和离心泵10,将进料管9分别与每个超滤膜管1上的进料口连通,并将离心泵10设置在进料管9上,以使得在离心泵10的作用下液体酶能够流经进料管9被输送到超滤膜管1内。
优选的,在浓缩液储罐2的底部开设有漏液口,在漏液口处连通漏液管在漏上设置阀门,以使得在需要将浓缩液从浓缩液储罐2内取出时,可打开阀门使得浓缩液由漏夜管漏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液体酶超滤装置,其克服了传统的液体酶超滤装置的诸多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体酶超滤装置,能够将残留在超滤膜管内的浓缩液全部抽出,且不会影响产品质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上面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上面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Claims (10)

1.一种液体酶超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气管、真空泵、浓缩液储罐和若干超滤膜管;
其中,所述浓缩液储罐上开设有进料口和排气口;所述浓缩液储罐的进料口分别与每个所述超滤膜管的出料口连通,所述浓缩液储罐的排气口与所述排气管连通;所述真空泵设置在所述排气管上,且所述真空泵用于抽取所述浓缩液储罐内的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酶超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浓缩液储罐为密封储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酶超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超滤膜管与所述浓缩液储罐之间通过出料管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酶超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管包括主出料管和若干分支出料管,所述分支出料管与所述超滤膜管一一对应,且每根所述分支出料管的进料端均与对应的所述超滤膜管的出料口连通,每根所述分支出料管的出料端均与所述主出料管的进料端连通,所述主出料管的出料端与所述浓缩液储罐的进料口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酶超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每根所述超滤膜管上均开设有用于排出透过液的透过液排出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酶超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每根所述超滤膜管的透过液排出口处还均连通有透过液排出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体酶超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过液排出管包括主透过液排出管和若干分支透过液排出管,所述分支透过液排出管与所述超滤膜管一一对应,且每根所述分支透过液排出管的进液端均与对应的所述超滤膜管的透过液排出口连通,每根所述分支透过液排出管的出液端均与所述主透过液排出管的进液端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酶超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料管和离心泵,所述进料管分别与每个所述超滤膜管的进料口连通,所述离心泵设置在所述进料管上,且所述进料管用于向所述超滤膜管内输送液体酶。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酶超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浓缩液储罐的底部开设有漏液口,且所述漏液口处安装有阀门。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酶超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浓缩液储罐的底部开设有漏液口,所述漏液口处连通有漏液管,所述漏液管上设置有阀门。
CN201820848445.9U 2018-06-01 2018-06-01 液体酶超滤装置 Active CN2083951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48445.9U CN208395177U (zh) 2018-06-01 2018-06-01 液体酶超滤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48445.9U CN208395177U (zh) 2018-06-01 2018-06-01 液体酶超滤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395177U true CN208395177U (zh) 2019-01-18

Family

ID=651348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848445.9U Active CN208395177U (zh) 2018-06-01 2018-06-01 液体酶超滤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39517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88443A (zh) * 2021-03-11 2021-07-09 三峡大学 多酶级联反应分离耦合系统和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88443A (zh) * 2021-03-11 2021-07-09 三峡大学 多酶级联反应分离耦合系统和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7206196A1 (zh) 一种超临界流体无水染色机的分离回收及自清洗系统
CN208395177U (zh) 液体酶超滤装置
CN103553153A (zh) 一种球形氢氧化镍连续合成的方法及装置
CN204058027U (zh) 自力式全自动膜过滤装置
CN111888941A (zh) 一种肝素钠膜集成工艺
CN201840986U (zh) 用于硅溶胶溶液脱水浓缩的内压管式超滤装置
CN203602368U (zh) 一种球形氢氧化镍连续合成装置
CN213492303U (zh) 一种浮游植物浓缩过滤装置
CN209317079U (zh) 一种油气回收用油液收集装置
CN209049230U (zh) 一种管式微滤膜装置
CN209549181U (zh) 乙醇洗脱液过滤回收设备
CN101642680B (zh) 一种用于发酵菌液的浓缩工艺
CN202666568U (zh) 药液提取过滤装置
CN109704285B (zh) 一种磁力制氧机
CN206173124U (zh) 具有中空超滤装置的饮用水处理设备
CN205885839U (zh) 一种制备淫羊藿提取物的分离纯化装置
CN208678825U (zh) 一种毛细超滤膜装置
CN208617839U (zh) 一种盐藻浓缩系统
CN215916991U (zh) 一种硫酸软骨素高倍浓缩设备
CN209396948U (zh) 一种多功能反渗透水处理装置
CN206940847U (zh) 一种陈醋的澄清过滤设备
CN202015526U (zh) 仙草液体除杂系统
CN206444457U (zh) 一种超滤装置
CN204356274U (zh) 一种明胶的分离浓缩设备
CN218076474U (zh) 一种三七提取物的水提取浓缩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625

Address after: Building 2, Jinan Pharmaceutical Valley R&D Platform Area, No. 1, North Section of Gangxing Third Road, High tech Zone, Jinan City, Shandong Province, 250000, 2001

Patentee after: Shandong Han Microbial Enginee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Kuidong Industrial Park, No. 8 Zhaosha Road, Yinxiang Town, Jinan City, Shandong Province, 250000

Patentee before: SHANDONG WFS ECO-ENGINEERING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