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94488U - 一种折叠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折叠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394488U
CN208394488U CN201820383529.XU CN201820383529U CN208394488U CN 208394488 U CN208394488 U CN 208394488U CN 201820383529 U CN201820383529 U CN 201820383529U CN 208394488 U CN208394488 U CN 2083944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verturning
folding
driving
fold mechanism
ba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38352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巫敏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SOUTH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Research Institute
HUIZHOU YITUO ZHIPU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Excelstor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Excelstor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Excelstor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38352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3944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3944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3944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uxiliary Devices For And Details Of Packaging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一种折叠装置,包括:第一斜折叠机构、第二斜折叠机构以及翻转机构;第一斜折叠机构、第二斜折叠机构以及翻转折叠机构分别设置于安装平台,第一斜折叠机构与第二斜折叠机构结构相同;其中第一斜折叠机构沿与X轴呈正度夹角方向对红酒袋的半边袋体进行折叠,第二斜折叠机构与X轴呈负度夹角方向对红酒袋的半边袋体进行折叠,翻转折叠机构沿Y轴方向对折叠后的半边袋体进行翻转折叠。本实用新型的折叠装置可实现对红酒袋的自动二次折叠,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折叠过程中的人工因素,提高折叠质量,降低人员的劳动强度,减少人工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折叠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红酒生产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折叠装置。
背景技术
红酒袋在生产过程中,为了便于运输,需要对红酒袋进行折叠处理,减少红酒袋的存储空间及运输成本。而现阶段中,红酒袋的折叠方式一般采用人工借助长尺的方式对红酒袋进行折叠,折叠过程操作繁琐、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并且因人工因素的存在,红酒袋折叠后的形状不一,产品质量差,影响红酒袋在后续自动化生产过程中的正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效、产品质量好的折叠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折叠装置,包括:第一斜折叠机构、第二斜折叠机构以及翻转机构;第一斜折叠机构、第二斜折叠机构以及翻转折叠机构分别设置于安装平台,第一斜折叠机构与第二斜折叠机构结构相同;其中第一斜折叠机构沿与X轴呈正度夹角方向对红酒袋的半边袋体进行折叠,第二斜折叠机构与X轴呈负度夹角方向对红酒袋的半边袋体进行折叠,翻转折叠机构沿Y轴方向对折叠后的半边袋体进行翻转折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第一斜折叠机构及第二斜折叠机构均包括:折叠支架、顶升驱动元件、折叠支撑板、平移驱动元件、平移安装板、旋转驱动元件、折叠气爪以及折叠夹杆;折叠支架设置于安装平台上;顶升驱动元件设置于折叠支架;折叠支撑板与顶升驱动元件的输出端连接;平移驱动元件设置于折叠支撑板;平移安装板与平移驱动元件的输出端连接;旋转驱动元件设置于平移安装板上;折叠气爪的一端与旋转驱动元件的输出端连接;折叠夹杆设置于折叠气爪的另一端;其中顶升驱动元件驱动折叠支撑板沿Z轴方向顶升,平移驱动元件驱动平移安装板朝向红酒袋的袋体方向移动,旋转驱动元件驱动折叠气爪延其轴心线旋转,折叠夹杆用于夹持红酒袋的袋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翻转机构包括:进退机构、翻转移位机构以及翻转折叠机构;进退机构设置于安装平台上;翻转移位机构设置于进退机构;翻转折叠机构设置于翻转移位机构;其中进退机构驱动翻转移位机构沿X轴方向上移动;翻转移位机构驱动翻转折叠机构沿Y轴方向上移动,翻转折叠机构用于夹取红酒袋的袋体并且沿其轴心线方向旋转折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进退机构包括:直线模组以及进退滑座;进退滑座设置于直线模组;直线模组驱动进退滑座沿X轴方向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其中翻转移位机构包括:翻转移位丝杆组件、翻转移位驱动元件以及翻转移位滑座;翻转移位丝杆组件设置于进退滑座;翻转移位驱动元件的一端与翻转移位丝杆组件连接;翻转移位滑座设置于翻转移位丝杆组件上;翻转移位驱动元件通过翻转移位丝杆组件驱动翻转移位滑座沿Y轴方向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其中翻转折叠机构包括:翻转支架、翻转驱动元件、翻转气爪以及翻转夹杆;翻转支架设置于翻转移位滑座;翻转驱动元件设置于翻转支架;翻转气爪与翻转驱动元件的输出端连接;翻转夹杆设置于翻转气爪的一端;翻转驱动元件驱动翻转气爪沿翻转气爪轴心线旋转,翻转气爪通过翻转夹杆夹取红酒袋的袋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翻转机构还包括:翻转复位机构;翻转复位机构包括:多个复位导杆、复位固定板、第一固定柱、第二固定柱以及至少一个复位弹簧;多个复位导杆的底端设置于翻转移位滑座;多个复位导杆的顶端同时连接复位固定板,第一固定柱设置于翻转移位滑座;第二固定柱相对第一固定柱设置于复位固定板;至少一个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固定柱以及第二固定柱;翻转支架套设于多个复位导杆上。
本实用新型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折叠装置可实现对红酒袋进行二次自动折叠,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折叠过程中的人工因素,提高折叠质量,降低人员的劳动强度,减少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施例中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施例中一部分,本实施例中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实施例中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实施例中红酒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条形胶纸的结构示意图分;
图3为实施例中红酒袋自动折叠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中红酒袋自动折叠机去除机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中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中折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中压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实施例中上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中上胶装置的使用参考图;
图11为实施例中上料胀轴的剖视图;以及
图12为实施例中贴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申请为有关于一种折叠装置3的设计,本申请的折叠装置3可应用于红酒袋自动折叠机中。为使更易理解,以下实施方式将一并带入红酒袋自动折叠机的说明,接着再进一步说明折叠装置3于红酒袋自动折叠机中的作用及其所带来的好处。
请参考图1至2所示,分别为实施例中红酒袋的结构示意图以及条形胶纸的结构示意图分。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红酒袋自动折叠机,其用于将红酒袋7 进行折叠并且利用条形胶纸8对折叠后的红酒袋7贴胶固定,其中该红酒袋7 包括袋体71以及袋嘴72,袋体71内插设有一插管,袋嘴72设置于袋体71 外并与插管连接,其中条形胶纸8具有贴纸主体81以及设置于贴纸主体81 两端的两个粘贴部82,条形胶纸8通过的第一个粘贴部82粘贴至袋体71上,通过第二个粘贴部82粘贴至贴纸主体81上而完成对折叠后的袋体71的捆绑固定,所以红酒袋自动折叠机对袋体71进行折叠,分别使袋体71的两半边卷叠至其中部,然后红酒袋自动折叠机再通过条形胶纸8对折叠后的袋体71进行贴胶捆绑固定。
请参考图2及4所示,分别为实施例中红酒袋自动折叠机的结构示意图以及红酒袋自动折叠机去除机架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红酒袋自动折叠机包括机台1、固定装置2、折叠装置3、上胶装置4以及贴胶装置5,机台1 具有机架11以及设置于机架11上的安装平台12,固定装置2设置于安装平台12,折叠装置3设置于安装平台12并且其位于固定装置2的一侧,上胶装置4设置于安装平台12,贴胶装置5设置于安装平台12并且其位于固定装置 2及上胶装置4的上方,其中固定装置2用于固定红酒袋7并且控制红酒袋7 沿其轴心旋转,折叠装置3用于对压紧后的袋体71进行折叠,上胶装置4用于对卷装胶纸进行上料,贴胶装置5用于对折叠后的袋体进行贴胶固定。
以下详细对本实施例中的固定装置2、折叠装置3、上胶装置4以及贴胶装置5进行说明。
请参考图5所示,其为实施例中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固定装置2包括旋转机构21、第一固定机构22以及第二固定机构23,旋转机构 21设置于安装平台12,第一固定机构22设置于旋转机构21,第二固定机构 23设置于旋转机构21,并且第二固定机构23位于第一固定机构22远离旋转机构21的一侧,第一固定机构22与第二固定机构23位于同一直线上。旋转机构21用于驱动第一固定机构22及第二固定机构23以X轴为旋转中心进行旋转,当折叠装置3对红酒袋7的半边袋体71完成折叠后,使红酒袋7未进行折叠的半边袋体71旋转至折叠装置3的工作区域,而第一固定机构22用于卡紧固定红酒袋7的袋嘴72,第二固定机构23用于压紧红酒袋7的袋体71,达到保留折叠状态的目的。
请继续参考图5所示,旋转机构21包括旋转固定座211、旋转支架212 以及旋转驱动电机213,旋转驱动电机212设置于旋转固定座211,旋转支架 213与旋转驱动电机212的输出端连接,其中旋转支架212用于安装第一固定机构22及第二固定机构23,旋转驱动电机213驱动旋转支架212以X轴为旋转中心进行旋转。本实施例中旋转驱动电机213采用伺服电机或者步进电机中的一种,当然也可采用其他电机,仅要达到驱动旋转支架212以X轴为旋转中心进行旋转的目的即可。
请继续参考图5所示,第一固定机构22包括固定底座221以及第一固定组件222,固定底座221设置于旋转支架212,第一固定组件222相对固定底座221设置于旋转支架212,其中第一固定组件222位于固定底座221的上方,因固定底座221用于卡紧固定袋嘴72的下半部份,所以固定底座221设置于第一固定组件222下方可防止红酒袋7的掉落,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底座221 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半圆槽2211,而第一固定组件222具有第二固定半圆槽2224,第一固定组件222通过第二固定半圆槽2224与固定底座221的第一固定半圆槽2211配合卡紧固定袋嘴72。
请继续参考图5所示,第二固定机构23包括第二固定组件231以及第三固定组件232,第二固定组件231设置于旋转支架212并位于第一固定组件 222远离旋转固定座211的一侧,第三固定组件232相对第二固定组件231设置于旋转支架212,可避免第二固定组件231与第三固定组件232配合固定袋体71时影响固定底座221及第一固定组件222对袋嘴72的固定。
请继续参考图5所示,其中,第一固定组件222、第二固定组件231以及第三固定组件232结构相同,第一固定组件222、第二固定组件231以及第三固定组件232均包括固定驱动件2221以及固定件2222,固定驱动件2221设置于旋转支架213上,固定件2222与固定驱动件2221的输出端连接,固定件2222上开设有第二固定半圆槽2224,固定驱动件2221驱动固定件2222于 Z轴方向上移动,为了使该移动过程更加稳定可靠,第一固定组件222、第二固定组件231以及第三固定组件232还设置有两个固定导杆2223,两个固定导杆2223穿设旋转支架213,并且两个固定导杆2223的一端分别连接固定件 2222。在本实施例中,固定驱动件2221采用气缸或者电动推杆中的一种,当然也可采用其他驱动元件,仅要达到驱动固定件2222于Z轴方向上移动的目的即可。
请参考图6所示,其为实施例中折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折叠装置3包括第一斜折叠机构31、第二斜折叠机构32以及翻转机构33,第一斜折叠机构31、第二斜折叠机构32以及翻转机构33分别设置于安装平台12,并且第一斜折叠机构31、第二斜折叠机构32以及翻转机构33三者均位于固定装置2的一侧,这样有利于三者之间的折叠工作互不影响,第一斜折叠机构 31与第二斜折叠机构32结构相同,第一斜折叠机构31与第二斜折叠机构32 两者均用于对半边袋体71进行第一次折叠,其中第一斜折叠机构31沿与X 轴呈正45度夹角方向对红酒袋7的半边袋体71进行折叠,第二斜折叠机构 32与X轴呈负45度夹角方向对红酒袋7的半边袋体71进行折叠,而翻转机构33对半边袋体71进行第二次折叠,翻转机构33沿Y轴方向对折叠后的半边袋体进行翻转折叠。
请继续参考图6所示,其中第一斜折叠机构31及第二斜折叠机构32均包括折叠支架311、顶升驱动元件312、折叠支撑板313、平移驱动元件314、平移安装板315、旋转驱动元件316、折叠气爪317以及折叠夹杆318,折叠支架311设置于安装平台12上,顶升驱动元件312沿Z轴方向设置于折叠支架 311,折叠支撑板313与顶升驱动元件312的输出端连接,平移驱动元件314 沿与X轴呈45度夹角方向设置于折叠支撑板313,平移安装板315与平移驱动元件314的输出端连接,旋转驱动元件316设置于平移安装板315上,折叠气爪317的一端与旋转驱动元件316的输出端连接,折叠夹杆318设置于折叠气爪317的另一端。顶升驱动元件312驱动折叠支撑板313沿Z轴方向顶升,平移驱动元件314驱动平移安装板315朝向红酒袋7的袋体71方向移动,旋转驱动元件316驱动折叠气爪317延其轴心线旋转,折叠夹杆318用于夹持红酒袋7的袋体71。为了使折叠支撑板313的顶升过程更加稳定,第一斜折叠 31及第二斜折叠机构32还包括两个顶升导杆319,两个顶升导杆319分别穿设折叠支撑板313,并且两个顶升导杆319的同一端分别连接折叠支撑板313,通过两个顶升导杆319可防止折叠支撑板313在顶升过程中发生旋转并且起到导向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顶升驱动元件312、平移驱动元件314以及旋转驱动元件316均采用气缸,当然也可采用其他如丝杆等驱动组件,仅能达到驱动固定件2222于Z轴方向上、驱动平移安装板315朝向红酒袋7的袋体71 方向移动、驱动折叠气爪317延其轴心线旋转的目的即可。
请继续参考图6所示,其中翻转机构33包括进退机构331、翻转移位机构332以及翻转折叠机构333,进退机构331沿X轴方向设置于安装平台12 上,并且进退机构331位于固定装置2的一侧,翻转移位机构332沿Y轴方向设置于进退机构331,翻转折叠机构333设置于翻转移位机构332。进退机构331驱动翻转移位机构332沿X轴方向上移动,翻转移位机构332驱动翻转折叠机构333沿Y轴方向上移动,翻转折叠机构333用于夹取红酒袋7的袋体71并且沿其轴心线方向旋转折叠。
请继续参考图6所示,其中进退机构331包括直线模组3311以及进退滑座3312,进退滑座3312设置于直线模组3311,直线模组3311驱动进退滑座 3312沿X轴方向移动,本实施例中直线模组3311采用市场上的标准件,可降低设备的制作成本。翻转移位机构332包括翻转移位丝杆组件3321、翻转移位驱动元件3322以及翻转移位滑座3323,翻转移位丝杆组件3321设置于进退滑座3312,翻转移位驱动元件3322的一端与翻转移位丝杆组件3321连接,翻转移位滑座3323设置于翻转移位丝杆组件3321上,翻转移位驱动元件3322通过翻转移位丝杆组件3321驱动翻转移位滑座3323沿Y轴方向移动。本实施例中翻转移位丝杆组件3321由丝杆与丝母构成,其中丝杆与翻转移位驱动元件3322连接,丝母设置于丝杆上并且与翻转移位滑座3323连接,翻转移位驱动元件3322通过驱动丝杆旋转进而使丝母带动翻转移位滑座3323 移动。翻转折叠机构333包括翻转支架3331、翻转驱动元件3332、翻转气爪3333以及翻转夹杆3334,翻转支架3331设置于翻转移位滑座3323,翻转驱动元件3332设置于翻转支架3331,翻转气爪3333与翻转驱动元件3332的输出端连接,翻转夹杆3334设置于翻转气爪3333的一端,翻转驱动元件3332 驱动翻转气爪3333沿翻转气爪3333轴心线旋转,翻转气爪3333通过翻转夹杆3334夹取红酒袋7的袋体71。上述的翻转移位驱动元件3322以及翻转驱动元件3332均采用步进电机或者伺服电机中的一种。
请参考图7所示,其为实施例中压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使红酒袋7 的袋体71在折叠过程中更加顺畅,本实用新型的红酒袋自动折叠机还设置有用于压紧红酒袋7的袋体71的压紧装置6,压紧装置6设置于安装平台12并且其位于固定装置2及折叠装置3之间,其中压紧装置6包括上压紧机构61 以及下压紧机构62,上压紧机构61以及下压紧机构62相对设置于安装平台 12上,其中上压紧机构61及下压紧机构62分别位于固定装置2及折叠装置3 之间,并且上压紧机构61位于下压紧机构62的上方,上压紧机构61与下压紧机构62配合压紧固定红酒袋。
请继续参考图7所示,其中上压紧机构61包括上压紧固定架611、上压紧驱动元件612以及上压紧板613,上压紧固定架611设置于安装平台12,上压紧驱动设置于上压紧固定架611,上压紧板613与上压紧驱动元件612的输出端连接,上压紧驱动元件612驱动上压紧板613沿Z轴方向上移动。为了使上压紧板613的移动过程更加稳定可靠,上压紧机构61还包括两个上压紧导杆614,两个上压紧导杆614穿设上压紧固定架611,并且两个上压紧导杆614的同一端分别连接上压紧板613。
请继续参考图7所示,下压紧机构62包括下压紧固定架621、下压紧驱动元件622以及下压紧承载板623,下压紧固定架621设置于安装平台12,下压紧驱动设置于下压紧固定架621,下压紧承载板623与下压紧驱动元件622的输出端连接,并且下压承载板623与上压紧板613相对,下压紧驱动元件622驱动下压紧承载板623沿Z轴方向移动,利用上压紧板613与下压紧承载板623的配合夹紧袋体71。为了使下压紧承载板623的移动过程更加顺畅,下压紧机构62还包括两个下压紧导杆624,两个下压紧导杆624穿设下压紧固定架621,并且两个下压紧导杆624的同一端分别连接下压紧承载板 623。本实施例中上压紧驱动元件612以及下压紧驱动元件622均采用气缸,当然也可采用其他如丝杆等驱动组件,仅能实现驱动上压紧板613沿Z轴方向上移动及驱动下压紧承载板623沿Z轴方向移动即可。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考图7所示,下压紧承载板623上沿X轴方向开设有一定位槽6231,该定位槽6231与红酒袋7的插管在袋体71上凸出部分相匹配,可使红酒袋7与下压紧承载板623之间更加贴合,固定效果更佳。
请参考图8所示,其为图6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为了加强翻转装置 333对袋体71的卷叠效果,在一实施例中,翻转夹杆3334采用扁平状的夹杆,为了克服的采用扁平夹杆旋转过程中翻转气爪3333旋转中心会上下移动,翻转装置33还包括翻转复位机构334,翻转复位机构334包括多个复位导杆 3341、复位固定板3342、第一固定柱3343、第二固定柱3344以及至少一个复位弹簧3345,多个复位导杆3341的底端设置于翻转移位滑座3323,多个复位导杆3341的顶端同时连接复位固定板3342,第一固定柱3343设置于翻转移位滑座3323,第二固定柱3344相对第一固定柱3343设置于复位固定板 3342,至少一个复位弹簧3345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固定柱3343以及第二固定柱3344,翻转支架3331套设于多个复位导杆3342上。通过翻转复位机构 334,翻转装置333可沿复位导杆3341的设置方向上下移动,并且在复位弹簧3345的作用下尽量下拉至复位导杆3341底部,使得翻转装置333在对袋体71进行卷叠的过程不受压紧装置6的影响。
请参考图9至10所示,分别为实施例中上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以及上胶装置的使用参考图。上胶装置4包括上胶安装板41、剥胶块42、上料胀轴43、收胶转轴44、调节手轮45以及收胶驱动元件46,上胶安装板41设置于安装平台12,剥胶块42、上料胀轴43以及收胶转轴44分别垂直设置于上胶安装板41的一侧面,调节手轮45设置于上料胀轴43的一端,收胶驱动元件46 设置于上胶安装板41远离收胶转轴44的另一侧面,并且收胶驱动元件46与收胶转轴44连接,收胶驱动元件46驱动收胶转轴44沿其自身的轴心线旋转,通过卷装的条形胶纸8自身带动上料转轴43的转动,通过调节手轮45可调焦上料胀轴43对卷装的条形胶纸8的卡紧程度。在实施例中,收胶驱动元件 46采用伺服电机或者步进电机中的一种。在一实施例中,剥胶块42可由第一剥胶子块421及第二剥胶子块422构成,第一剥胶子块421与第二剥胶子块 422相邻设置,其中第一剥胶子块421用于剥离条形胶纸8,第二剥胶子块422 用于承载完成剥离的条形胶纸8,使条形胶纸8平行于XY面,方便贴胶装置 5的吸取。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1所示,其为实施例中上料胀轴的剖视图,上料胀轴43包括固定套轴431、胀轴主体432、轴承433、凸轮轴434、两个扇形胀块435、两个压缩弹簧436以及两个弹簧压块437,固定轴套431设置在上胶安装板41上,胀轴主体432的一端插设于固定轴套431,胀轴主体432的另一端设置有三通腔4321,轴承433设置于三通腔4321内,凸轮轴434的一端设置有凸轮4341并且位于三通腔4321内,凸轮轴434另一端穿设轴承433 并且与调节手轮45连接,每个扇形胀块435与一压缩弹簧436连接并且每个扇形胀块435通过压缩弹簧436与凸轮4341抵接,每个扇形胀块435与胀轴主体432的外壁之间设置有一弹簧压块437,弹簧压块437上设置有一与压缩弹簧436对应的限制通孔4371,通过限制通孔4371限制压缩弹簧436的一端无法脱离三通腔4321,例如,压缩弹簧436与凸轮4341抵接的一端直径大于限制通孔4371的孔径,例如压缩弹簧436与凸轮4341抵接的一端连接一直径大于限制通孔4371的孔径的抵接片4361。每个压缩弹簧436对对应的扇形胀块435朝垂直于胀轴主体432的中心轴方向产生一个拉力。当通过调节手轮45使凸轮轴434旋转时,凸轮4341通过压缩弹簧436把对应的扇形胀块 435沿垂直于胀轴主体432的中心轴并相背胀轴主体432的方向顶出,例如,当凸轮4341旋转到最底点时,扇形胀块435贴在弹簧压块437上,例如,当凸轮4341旋转到最高点时,扇形胀块435处于顶起状态,实现把例如卷装的条形胶纸8的产品胀开顶住。
请继续参考图9所示,在一实施例中,上胶装置4还包括多个胶纸导向轴47,多个胶纸导向轴47体垂直设置于上胶安装板41靠近收胶转轴44的一侧面,并且多个胶纸导向轴47位于剥胶块42与上料胀轴43之间,通过多个胶纸导向轴47限定卷装的离型纸走向,使上胶过程更加顺利。
请继续参考图9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上胶装置4还包括上料传感器 48,上料传感器48设置于上胶安装板41上并且位于剥胶块42靠近上料胀轴 43的一侧,上料传感器48用于检测是否有胶纸存在,若无胶纸存在时,机器停止运作,防止未贴胶的红酒袋7流出,提高产品质量。在实施例中上料传感器48采用对射型光纤传感器,对射型光纤传感器为市面上常规的传感器,价格低,并且使用简单。
请继续参考图9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上胶装置4还包括阻尼器49,阻尼器49设置于上胶安装板41远离调节手轮45的另一侧面,并且所述阻尼器49与上料胀轴43连接,通过该阻尼器49控制上料胀轴43的转速,保证卷装的条形胶纸8供应的稳定性。在实施例中,阻尼器49采用旋转阻尼器。
请参考图12所示,其为实施例中贴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贴胶装置5包括贴胶移位机构51以及贴胶机构52,贴胶移位机构51设置于安装平台12,并且贴胶移位机构5位于固定装置2及上胶装置4的上方,贴胶机构52设置于贴胶移位机构52,贴胶移位机构51驱动贴胶机构52位于固定装置2的上方及上胶装置4的上方之间往返移动,贴胶机构52用于吸取上胶装置4剥离的条形胶纸8并将条形胶纸8贴附于完成折叠后的红酒袋上。
请继续参考图12所示,其中贴胶移位机构51包括贴胶移位丝杆组件511、贴胶移位驱动元件512以及贴胶移位滑座513,贴胶移位丝杆组件511设置于安装平台12,并且贴胶移位丝杆组件511位于固定装置2及上胶装置4的上方,贴胶移位驱动元件512的一端与贴胶移位丝杆组件511连接,贴胶移位滑座513设置于贴胶移位丝杆组件511上,贴胶移位驱动元件512通过贴胶移位丝杆组件511驱动贴胶移位滑座513沿Y轴方向移动。在一实施例中,因贴胶移位滑座513上需承载多个零部件,为了使其移动过程更加平稳可靠,贴胶移位机构51还包括一贴胶移位导轨514,贴胶移位导轨514设置于安装平台12并且与贴胶移位丝杆组件511平行,贴胶移位滑座513滑动设置于贴胶移位导轨514上,贴胶移位滑座513于胶移位丝杆组件511上移动时同时于贴胶移位导轨514上滑动。本实施例中胶移位丝杆组件511结构与翻转移位丝杆组件3321相同均有丝杆与丝母构成,此处不再赘述。
请继续参考图12所示,其中贴胶机构52包括贴胶驱动元件521以及贴胶板522,贴胶驱动元件521设置于贴胶移位滑座513,贴胶板522与贴胶驱动元件521的一端连接,贴胶板522与一提供真空的真空设备连接,其中贴胶板522为长条状,并且贴胶板522的底面设置有多个真空吸孔5221,贴胶驱动元件521驱动贴胶板522沿Z轴方向运动,贴胶板522利用多个真空吸孔5221吸取通过剥胶块42剥离的单个条形胶纸8。为了使贴胶板522在沿Z 轴方向运动更加平稳,贴胶机构52还包括两个贴胶导杆523,两个贴胶导杆 523穿设贴胶移位滑座513,并且两个贴胶导杆523的同一端分别连接贴胶板 522,通过两个贴胶导杆523可防止贴胶板522在移动过程中发生偏转。在实施例中的贴胶移位驱动元件512与贴胶驱动元件521均采用伺服电机或者步进电机中的一种。
请继续参考图1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当红酒袋7贴胶时需要通过旋转机构21进行旋转,为了避免折叠部分散开而影响贴胶效果,贴胶装置5还设置有用于固定完成折叠后的红酒袋7尾端的贴胶固定机构53,其中贴胶固定机构53包括贴胶固定驱动元件531、贴胶固定板532、贴胶固定气夹533 以及贴胶固定件534,贴胶固定驱动元件531设置于贴胶移位滑座513上,贴胶固定板532与贴胶固定驱动元件531的一端连接,贴胶固定气夹533固定于贴胶固定板532,贴胶固定件534与贴胶固定气夹533的一端连接,贴胶固定驱动元件531驱动贴胶固定板532沿Z轴方向移动,贴胶固定气夹533驱动贴胶固定件534夹紧折叠后的红酒袋7的尾端,防止贴胶过程中红酒袋7的折叠部分散开。本实施例中贴胶固定件534为两个半圆环,通过驱动两个半圆环的张合达到夹紧折叠后的红酒袋尾端的目的。
请继续参考图12所示,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红酒袋7在生产过程中需进行真空处理,从而使红酒袋7的袋体71表面呈现多个纵向分布的折痕,为了避免条形胶纸8的贴胶部82贴于折痕上而降低贴胶的牢固程度,贴胶装置5 还包括用于获取贴胶坐标的贴胶定位机构54,其中贴胶定位机构54包括定位驱动元件541、定位安装支架542、CCD摄像头543以及环形灯圈544,定位驱动元件541设置于贴胶移位滑座513上,定位安装支架542与定位驱动元件541的一端连接,CCD摄像头543以及环形灯圈544分别安装于定位安装支架542,其中CCD摄像头543位于环形灯圈544的上方,定位驱动元件541 驱动定位安装支架542沿Z轴方向移动,CCD摄像头543用于拍摄折叠后红酒袋7的影像并获取贴胶坐标,环形灯圈544用于为CCD摄像头543拍摄提供照明。
本实施例中红酒袋自动折叠机还设置有一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设置于红酒袋自动折叠机的内部并且分别与固定装置2、折叠装置3、上胶装置4、贴胶装置5以及压紧装置6中的驱动元件连接,控制系统控制对应的驱动元件达到以上说明中所述的所有作动过程,并且控制系统还与上胶装置4中的上料传感器48以及贴胶装置5中的CCD摄像头543连接,控制系统通过上料传感器48检测胶纸是否存在从而控制设备的运作与停止,控制系统通过对CCD摄像头543所拍摄的影像进行分析并获取贴胶坐标,并且依照贴胶坐标控制贴胶装置5进行贴胶。
以下对本实施例中红酒袋自动折叠机的运作方式进行说明。
将红酒袋7的袋体71以中部为界限分为左半边袋体71及由半边袋体72,本实施例中红酒袋自动折叠机依次对左半边袋体71及由半边袋体72进行折叠,紧接着利用条形胶纸8对折叠后的红酒袋7进行粘贴捆绑,以下以先折叠左半边袋体71为例进行说明。在红酒袋自动折叠机工作之前将卷装的条形胶纸8安装于的上胶装置4上,其中,利用上料胀轴43卡紧卷装的条形胶纸 8的中心,并且将卷装的条形胶纸8的头端固定于收胶转轴44上。
首先通过人工的方式或者自动上料机(例如自动上料机械臂)的方式将红酒袋7的袋嘴72卡设于固定底座221的第一固定半圆槽2211上,第一固定组件222驱动固定件2222于Z轴方向向下移动,直至第一固定组件222通过第二固定半圆槽2224与固定底座221的第一固定半圆槽2211配合卡紧固定袋嘴72,上压紧驱动元件612驱动上压紧板613沿Z轴方向上移动,同时下压紧驱动元件622驱动下压紧承载板623沿Z轴方向移动,利用上压紧板 613与下压紧承载板623的配合夹紧左半边袋体711。
然后,第一斜折叠机构31及第二斜折叠机构32同时工作,以下以其中一个斜折叠机构的运作方式为例进行说明,顶升驱动元件312驱动折叠支撑板313沿Z轴方向顶升直至折叠夹杆318与左半边袋体71位于同一水平面,接着平移驱动元件314驱动平移安装板315朝向红酒袋7的左半边袋体71方向移动,然后气爪317驱动折叠夹杆318夹持左半边袋体71,此时,上压紧驱动元件612驱动上压紧板613复位,接着旋转驱动元件316驱动折叠气爪 317延其轴心线旋转180度,通过第一斜折叠机构31及第二斜折叠机构32将左半边袋体71的两个角分别沿与X轴呈正负45度两个角度进行折叠,完成左半边袋体71的第一次折叠,此时,上压紧驱动元件612再次驱动上压紧板 613沿Z轴向下移动直至压紧完成第一次折叠的左半边袋体71,然后第一斜折叠机构31及第二斜折叠机构32复位。
接着,翻转移位驱动元件3322通过翻转移位丝杆组件3321驱动翻转移位滑座3323沿Y轴方向移动直至翻转夹杆3334与完成第一次折叠的左半边袋体71对齐,然后直线模组3311驱动进退滑座3312沿X轴方向移动直至翻转夹杆3334刚好能夹取左半边袋体71的边缘部分,此时翻转气爪3333通过翻转夹杆3334夹取左半边袋体71,然后翻转移位丝杆组件3321驱动翻转移位滑座3323于Y轴方向上靠红酒袋7中部的方向移动,同时翻转驱动元件3332驱动翻转气爪3333沿翻转气爪3333轴心线旋转720度,此时左半边袋体71卷叠至红酒袋7的中部,完成对左半边袋体71的第二折叠,然后第二固定机构23的第二固定组件231以及第三固定组件232同时过程工作,压紧袋体71。
接着,旋转驱动电机213驱动旋转支架212以X轴为旋转中心进行旋转,使右半边袋体71旋转至折叠装置3的工作区域,替代原左半边袋体71的位置,接着固定装置2以及折叠装置3以相同的运作方式对右半边袋体71进行二次折叠,此处不在赘述。
其次,收胶驱动元件46驱动收胶转轴44沿其自身的轴心线旋转,进而带动卷装的条形胶纸8旋转,在第一剥胶子块421的作用下,单个条形胶纸8 被剥离并且放置于第二剥胶子块422上,此时,贴胶移位驱动元件512通过贴胶移位丝杆组件511驱动贴胶移位滑座513沿Y轴方向移动直至贴胶定位机构54位于红酒袋7的正上方,然后定位驱动元件541驱动定位安装支架542 沿Z轴方向下降至预设高度,CCD摄像头543对红酒袋7进行拍照并将该影像传输至控制系统内,然后贴胶定位机构54复位,控制系统对影像进行分析,并且获取避开袋体71上折痕的贴胶坐标,贴胶移位驱动元件512通过贴胶移位丝杆组件511驱动贴胶移位滑座513沿Y轴方向移动直至贴胶机构52位于上胶装置4的第二剥胶子块422上方,此时,贴胶驱动元件521驱动贴胶板 522沿Z轴方向下降,直至贴胶板522接触第二剥胶子块422上的单个条形胶纸8,然后贴胶板522利用多个真空吸孔5221吸取条形胶纸8,接着贴胶机构52复位,然后贴胶移位驱动元件512根据贴胶坐标继续驱动贴胶移位滑座513沿Y轴方向移动直至贴胶机构52位于红酒袋7的上方,此时,贴胶固定机构53工作,贴胶固定驱动元件531驱动贴胶固定板532沿Z轴下降至预设高度,贴胶固定气夹533驱动贴胶固定件534夹紧红酒袋7的尾端,此时贴胶驱动元件521驱动贴胶板522沿Z轴方向下降,直至贴胶板522上的条形胶纸8的其中一粘贴部82贴附于红酒袋7上,接着,旋转驱动电机213驱动旋转支架212以X轴为旋转中心进行旋转,条形胶纸8在红酒袋7的带动下,围绕红酒袋7一周并且另一端的粘贴部82贴附于条形胶纸8的贴纸主体81 上,完成对折叠后的红酒袋7的贴胶固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折叠装置3可实现对红酒袋的自动二次折叠,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折叠过程中的人工因素,提高折叠质量,降低人员的劳动强度,减少人工成本。
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的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斜折叠机构、第二斜折叠机构以及翻转机构;所述第一斜折叠机构、第二斜折叠机构以及翻转折叠机构分别设置于安装平台,所述第一斜折叠机构与第二斜折叠机构结构相同;其中所述第一斜折叠机构沿与X轴呈正度夹角方向对红酒袋的半边袋体进行折叠,第二斜折叠机构与X轴呈负度夹角方向对红酒袋的半边袋体进行折叠,翻转折叠机构沿Y轴方向对折叠后的半边袋体进行翻转折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折叠机构及第二斜折叠机构均包括:折叠支架、顶升驱动元件、折叠支撑板、平移驱动元件、平移安装板、旋转驱动元件、折叠气爪以及折叠夹杆;所述折叠支架设置于所述安装平台上;所述顶升驱动元件设置于所述折叠支架;所述折叠支撑板与所述顶升驱动元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平移驱动元件设置于所述折叠支撑板;所述平移安装板与所述平移驱动元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旋转驱动元件设置于所述平移安装板上;所述折叠气爪的一端与所述旋转驱动元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折叠夹杆设置于所述折叠气爪的另一端;其中所述顶升驱动元件驱动折叠支撑板沿Z轴方向顶升,所述平移驱动元件驱动平移安装板朝向红酒袋的袋体方向移动,所述旋转驱动元件驱动折叠气爪延其轴心线旋转,所述折叠夹杆用于夹持红酒袋的袋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机构包括:进退机构、翻转移位机构以及翻转折叠机构;所述进退机构设置于安装平台上;所述翻转移位机构设置于所述进退机构;所述翻转折叠机构设置于所述翻转移位机构;其中所述进退机构驱动所述翻转移位机构沿X轴方向上移动;所述翻转移位机构驱动所述翻转折叠机构沿Y轴方向上移动,所述翻转折叠机构用于夹取红酒袋的袋体并且沿其轴心线方向旋转折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退机构包括:直线模组以及进退滑座;所述进退滑座设置于所述直线模组;所述直线模组驱动进退滑座沿X轴方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翻转移位机构包括:翻转移位丝杆组件、翻转移位驱动元件以及翻转移位滑座;所述翻转移位丝杆组件设置于所述进退滑座;所述翻转移位驱动元件的一端与翻转移位丝杆组件连接;所述翻转移位滑座设置于所述翻转移位丝杆组件上;所述翻转移位驱动元件通过翻转移位丝杆组件驱动翻转移位滑座沿Y轴方向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翻转折叠机构包括:翻转支架、翻转驱动元件、翻转气爪以及翻转夹杆;所述翻转支架设置于所述翻转移位滑座;所述翻转驱动元件设置于所述翻转支架;所述翻转气爪与所述翻转驱动元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翻转夹杆设置于所述翻转气爪的一端;所述翻转驱动元件驱动所述翻转气爪沿翻转气爪轴心线旋转,所述翻转气爪通过翻转夹杆夹取红酒袋的袋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机构还包括:翻转复位机构;所述翻转复位机构包括:多个复位导杆、复位固定板、第一固定柱、第二固定柱以及至少一个复位弹簧;多个所述复位导杆的底端设置于所述翻转移位滑座;多个所述复位导杆的顶端同时连接复位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柱设置于所述翻转移位滑座;所述第二固定柱相对第一固定柱设置于复位固定板;至少一个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固定柱以及第二固定柱;所述翻转支架套设于多个复位导杆上。
CN201820383529.XU 2018-03-21 2018-03-21 一种折叠装置 Active CN2083944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83529.XU CN208394488U (zh) 2018-03-21 2018-03-21 一种折叠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83529.XU CN208394488U (zh) 2018-03-21 2018-03-21 一种折叠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394488U true CN208394488U (zh) 2019-01-18

Family

ID=650646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383529.XU Active CN208394488U (zh) 2018-03-21 2018-03-21 一种折叠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39448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49441A (zh) * 2020-10-26 2021-01-22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自动化研究所 一种冷封口包装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49441A (zh) * 2020-10-26 2021-01-22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自动化研究所 一种冷封口包装设备
CN112249441B (zh) * 2020-10-26 2022-06-03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自动化研究所 一种冷封口包装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51309A (zh) 一种自动换卷装置
CN206954694U (zh) 一种撕膜装置
CN110436238A (zh) 一种自动换卷机构及自动换卷装置
CN109572049A (zh) 一种围框成型机
CN102275339B (zh) 贴片包边装置及全自动贴片包边机
CN107571550A (zh) 滤芯生产线及其生产工艺
CN208394488U (zh) 一种折叠装置
CN208093518U (zh) 半导体封装一体机
CN208452300U (zh) 一种膜夹持机构及包含此机构的贴膜装置
CN108373069A (zh) 一种红酒袋自动折叠机
CN106862347A (zh) 一种包边焊接一体化夹具机构
CN208278464U (zh) 一种上胶装置
CN207977241U (zh) 一种电容器卷绕装置
CN108757672A (zh) 一种电子产品生产用涂胶后压合辅助装置
CN206902388U (zh) 全自动化袢机
CN205564802U (zh) 一种csp封装led的贴片机
CN210553109U (zh) 一种防水卷材胎基布接头装置
CN208867606U (zh) 一种辅助组装轮胎带束层和胎面层的鼓装置
CN208368345U (zh) 一种变压器包胶机
CN208284343U (zh) 包胶装置
CN107378472B (zh) 一种电气盒自动装配方法
CN109671971A (zh) 一种全自动包装机
CN105690869B (zh) 一种纸盒成型机
CN109318536A (zh) 一种半自动纸袋糊底机
CN206244162U (zh) 一种分散型胶纸自动贴合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707

Address after: Building 5, zone 9, Daxin group, luoqun District, Chenjiang street, Zhongkai high tech Zone, Hui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Co-patentee after: HUIZHOU SOUTH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Research Institute

Patentee after: HUIZHOU YITUO ZHIPU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6006 Building No. 5, Ninth District, Daxin Group, Luoqun District, Chenjiang Street, Zhongkai High-tech Zone, Hui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UIZHOU YITUO ZHIPU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