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78195U - 一种翻转支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翻转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378195U
CN208378195U CN201820626074.XU CN201820626074U CN208378195U CN 208378195 U CN208378195 U CN 208378195U CN 201820626074 U CN201820626074 U CN 201820626074U CN 208378195 U CN208378195 U CN 2083781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ield
main driving
face
turnover bracket
mount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62607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区穗辉
杨明先
黄威然
李世佳
孔少波
张良辉
杨将晓
牛紫龙
杨书江
张振川
李凤远
张兵
陈桥
杨振兴
王凯
王发民
陈瑞祥
吕乾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tou Su Ai Channel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Development Co Ltd
GUANGZHOU MESS TRANSIT ENGINEERING CONSULTANT Co Ltd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hield Machine and Boring Technology
China Railway Tunnel Group Co Ltd CRTG
Original Assignee
Shantou Su Ai Channel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Development Co Ltd
GUANGZHOU MESS TRANSIT ENGINEERING CONSULTANT Co Ltd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hield Machine and Boring Technology
China Railway Tunnel Group Co Ltd CRT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tou Su Ai Channel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Development Co Ltd, GUANGZHOU MESS TRANSIT ENGINEERING CONSULTANT Co Ltd,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hield Machine and Boring Technology, China Railway Tunnel Group Co Ltd CRTG filed Critical Shantou Su Ai Channel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62607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3781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3781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3781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xcavating Of Shafts Or Tunn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盾构机掘进施工领域,公开了一种翻转支架,翻转支架包括用于分别连接于盾构主驱动相对两侧的吊装和支撑架,吊装架主要用于连接吊机的吊钩,所述支撑架主要用于起吊过程的辅助翻转,防止起吊时的磕碰,且翻转支架能够在整个吊装及下井吊装过程对盾构主驱动进行保护;利用本实用新型中的盾构主驱动的吊装方法能够轻松起吊盾构主驱动,只需一台吊机便能实现翻转及整个吊装过程,节省吊装空间。

Description

一种翻转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盾构机掘进施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翻转支架。
背景技术
盾构法作为目前隧道建设中较为常用的工法,一般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公路隧道、综合管廊的建设。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现已是盾构机保有量最庞大的国家,盾构机直径一般以6m、8m、10m及以上为主,6米直径盾构机作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主力军,占比最大;而近年我国公路隧道建设也逐渐加大盾构法的力度,使10米以上的超大型盾构机有了广阔的应用平台。
盾构机是集电、气、液压等多系统组成的大型复杂装备,其零部件数目繁多。盾构机生产完毕后需重新拆解运送至施工现场,零部件再吊装至盾构始发井中组装成整机,经调试完毕后,方可始发掘进。盾构主驱动作为盾构机最精密、最终要的零部件,吊装过程不容有失,发生任何磕碰的情况,都可能导致盾构主驱动内部结构受损,使盾构机掘进带来不可预估的灾难。超大直径盾构机在我国应用案例较小,在组装下井时,如何安全顺利将盾构主驱动安全吊入始发井,并组装成整机,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盾构机吊装下井时,一般将盾构机拆分为刀、前盾、中盾、盾尾、后配套台车(部分超大直径盾构并无分前盾和中盾,以主盾体代替),分别吊入始发井内,再重新组装调试。常规6m盾构主驱动与前盾盾体无需分离,可一并吊入始发井内,盾体本身起到保护盾构主驱动的作用;但超大直径盾构由于其庞大的体积,无法一次吊装主盾体、盾尾等零部件,需将其继续拆分为多个部分分别吊装。超大直径盾构主驱动的直径达7.6m和重量达450吨,远远超过6m直径盾构主驱动的规模,其吊装所需的吊装设备和吊装方式也大有不同。
目前,超大直径盾构主驱动的起吊一般是采用两台大型起吊设备(1号吊机和2号吊机,1号吊机可单独起吊盾构主驱动,2号吊机辅助),分别在盾构主驱动两侧连接吊钩,整个盾构主驱动平躺起吊,起吊至满足翻转高度后,1号吊机将盾构主驱动一端往上起吊,以达到盾构主驱动翻转的动作,随后2号吊机扯离,1吊机将盾构主驱动往始发井下吊,下吊至合适高度后,完成盾构主驱动和盾体的连接。此吊装方法主要存在以下缺陷:
1、对起吊设备的起吊能力要求较高;
2、需要两台超大型起吊设备,需要足够大的场吊装平台积;
3、对起吊设备的操作员的要求较高,操作员需要有足够丰富的经验和相互配合操作;
4、下吊时盾构主驱动无保护,吊装稳定性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辅助盾构主驱动在吊装过程中翻转的翻转支架,特别是针对超大直径盾构机的盾构主驱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翻转支架,用于吊装盾构主驱动时的辅助翻转,其特征在于,包括吊装架和支撑架,所述吊装架和所述支撑架分别安装于所述盾构主驱动相对的两侧,
所述吊装架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第一端面连接板和第一侧面连接板,所述第一端面连接板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盾构主驱动的端面连接的第一端面安装部,所述第一侧面连接板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盾构主驱动的侧面连接的第一侧面安装部,且所述第一侧面连接板上还设置有吊耳,所述支撑架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第二端面连接板和第二侧面连接板,所述第二端面连接板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盾构主驱动的端面连接的第二端面安装部,所述第二侧面连接板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盾构主驱动的侧面连接的第二侧面安装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侧面连接板远离所述第二端面连接板的外侧面的轮廓设置为弧形。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端面安装部和所述第二端面安装部均为内表面贴合所述盾构主驱动的端面的支撑钢板,所述支撑钢板上开设有用于与所述盾构主驱动的端面连接的安装孔。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侧面安装部和所述第二侧面安装部均为内表面贴合所述盾构主驱动的侧面的承托钢板,所述承托钢板上设有用于与所述盾构主驱动的侧面连接的卡榫。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端面安装部、第一侧面安装部与所述吊装架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加强肋板,所述第二端面安装部、第二侧面安装部与所述支撑架的连接处也设置有加强肋板。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翻转支架包括两个间隔且并行设置的所述吊装架,两个所述吊装架之间通过横梁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翻转支架包括两个间隔且并行设置的所述支撑架,两个所述支撑架之间通过横梁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翻转支架,翻转支架包括吊装架和支撑架,其分别用于与吊机连接、吊装翻转过程对盾构主驱动的保护,且均连接于盾构主驱动的端面和外侧面,在吊装过程中,利用所述翻转支架,不仅能够实现盾构主驱动起吊时的轻松翻转,且能够在下井吊装的过程中对盾构主驱动进行保护;另外,利用所述翻转支架只需采用一台吊机便能起吊及吊装所述盾构主驱动,节省吊装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翻转支架应用于盾构主驱动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翻转支架的吊装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A向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翻转支架的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B-B向示意图。
图中,10、盾构主驱动;20、翻转支架;21、吊装架;211、第一端面连接板;211a、第一端面安装部;212、第一侧面连接板;212a、第一侧面安装部;212b、吊耳;22、翻转支架;221、第二端面连接板;221a、第二端面安装部;222、第二侧面连接板;222a、第二侧面安装部;31、安装孔;41、卡榫;50、加强肋板;60、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翻转支架20,用于吊装盾构主驱动10时的辅助翻转,其包括吊装架21和支撑架22,所述吊装架21和所述支撑架22分别安装于所述盾构主驱动10相对的两侧,所述吊装架21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第一端面连接板211和第一侧面连接板212,所述第一端面连接板211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盾构主驱动10的端面连接的第一端面安装部211a,所述第一侧面连接板212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盾构主驱动10的侧面连接的第一侧面安装部212a,且所述第一侧面连接板212上还设置有吊耳212b,所述支撑架22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第二端面连接板221和第二侧面连接板222,所述第二端面连接板221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盾构主驱动10的端面连接的第二端面安装部221a,所述第二侧面连接板222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盾构主驱动10的侧面连接的第二侧面安装部222a。所述翻转支架20分别设置吊装架21和支撑架22,其分别连接于盾构主驱动10的两相对侧面,且对盾构主驱动10的端面和侧面形成保护作用,吊装架21用于与吊机的吊钩连接,在起吊过程中,盾构主驱动10由平躺状态到其吊装架21的一端逐渐提高,此时吊装平台还支撑着盾构主驱动10的另一端,利用支撑架22能够在翻转过程中对盾构主驱动10进行保护,辅助翻转,使翻转过程更轻松且防止磕碰,且在盾构主驱动10下井吊装时,能够保护其避免被磕碰;另外,利用所述翻转支架还能够在盾构机组装过程中,主驱动与盾体连接时提供稳定的作用。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翻转支架20,所述第二侧面连接板222远离所述第二端面连接板221的外侧面的轮廓设置为弧形。将第二端面连接板221的外表明设置为弧形结构,使盾构主驱动10在翻转过程中转动更顺畅、翻转更稳定,可较为轻易的使盾构主驱动10翻转成直立姿态,确保起吊过程盾构主驱动10不会直接与外部发生磕碰。
具体地,为了使吊装架21及支撑架22牢固地与盾构主驱动10的端面连接,所述第一端面安装部211a和所述第二端面安装部221a均为内表面贴合所述盾构主驱动10的端面的支撑钢板,所述支撑钢板上开设有用于与所述盾构主驱动10的端面连接的安装孔31,利用紧固件能够将吊装架21和支撑架22通过所述安装孔31连接于所述盾构主驱动10的端面。
优选地,同样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面安装部212a和所述第二侧面安装部222a均为内表面贴合所述盾构主驱动10的侧面的承托钢板,所述承托钢板上设有用于与所述盾构主驱动10的侧面连接的卡榫41,卡榫41与盾构主驱动10侧面的安装孔相配合,将吊装架21和支撑架22与盾构主驱动10的侧面稳定地连接。
优选地,为了保证翻转支架20中各个连接部的强度,所述第一端面安装部211a、第一侧面安装部212a与所述吊装架21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加强肋板50,所述第二端面安装部221a、第二侧面安装部222a与所述支撑架22的连接处也设置有加强肋板50。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施例中,为了在吊装、翻转过程中更好地保护盾构主驱动10,所述翻转支架20包括两个间隔且并行设置的所述吊装架21,两个所述吊装架21之间通过横梁60连接。
同样地,所述翻转支架20包括两个间隔且并行设置的所述支撑架22,两个所述支撑架22之间通过横梁60连接。
示例性地,所述横梁60采用H型钢,结构更加牢固。
同样的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盾构主驱动的吊装方法,其具体步骤为:将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吊装架21和所述支撑架22分别连接于所述盾构主驱动10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端面连接板211和第一端面连接板221安装于盾构主驱动10的同一端面,将吊机的吊钩连接于所述吊装架21的吊耳212b上,吊机起吊过程中,所述盾构主驱动10由平躺起吊,所述盾构主驱动10连接所述吊装架21的一端往上起吊,此时,支撑架22对盾构主驱动10的底部起保护作用,随着起吊高度逐渐升高,所述第一侧面连接板212远离所述第一端面连接板211的侧面与吊装平台接触,接触位置从靠近所述第一端面连接板211向远离所述第一端面连接板211移动,且接触面积由小变大再变小,最终完全脱离吊装平台,所述盾构主驱动10呈竖直状态被完全吊起。
利用上述所述吊装方法,能够轻松地将盾构主驱动10从平躺状态翻转至竖直状态,只需采用一台吊机,无需利用多台起吊机便能完成,节省了吊装空间,且能够有效防止盾构主驱动10在起吊过程中的磕碰。
当完成上述吊装动作后,还需要将将盾构主驱动10下井吊装以将其组装于盾体上,此时翻转支架20能够盾构主驱动10防止在下井过程中的磕碰,且能够使盾构主驱动10与盾体的连接过程中提供稳定的作用。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翻转支架20,翻转支架20主要用于辅助盾构主驱动10起吊过程中的翻转,翻转支架20包括分别连接于盾构主驱动10两相对侧部的吊装架21和支撑架22,均与盾构主驱动10的端面和侧面连接,在吊装盾构主驱动10的过程中,翻转支架20能够辅助盾构主驱动10从平躺状态到直立状态的翻转,翻转轻松,且保护盾构主驱动10,以防止起吊及整个吊装过程中的磕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翻转支架,用于吊装盾构主驱动时的辅助翻转,其特征在于,包括吊装架和支撑架,所述吊装架和所述支撑架分别安装于所述盾构主驱动相对的两侧,
所述吊装架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第一端面连接板和第一侧面连接板,所述第一端面连接板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盾构主驱动的端面连接的第一端面安装部,所述第一侧面连接板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盾构主驱动的侧面连接的第一侧面安装部,且所述第一侧面连接板上还设置有吊耳,
所述支撑架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第二端面连接板和第二侧面连接板,所述第二端面连接板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盾构主驱动的端面连接的第二端面安装部,所述第二侧面连接板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盾构主驱动的侧面连接的第二侧面安装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面连接板远离所述第二端面连接板的外侧面的轮廓设置为弧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面安装部和所述第二端面安装部均为内表面贴合所述盾构主驱动的端面的支撑钢板,所述支撑钢板上开设有用于与所述盾构主驱动的端面连接的安装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翻转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安装部和所述第二侧面安装部均为内表面贴合所述盾构主驱动的侧面的承托钢板,所述承托钢板上设有用于与所述盾构主驱动的侧面连接的卡榫。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面安装部、第一侧面安装部与所述吊装架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加强肋板,所述第二端面安装部、第二侧面安装部与所述支撑架的连接处也设置有加强肋板。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翻转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支架包括两个间隔且并行设置的所述吊装架,两个所述吊装架之间通过横梁连接。
7.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翻转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支架包括两个间隔且并行设置的所述支撑架,两个所述支撑架之间通过横梁连接。
CN201820626074.XU 2018-04-27 2018-04-27 一种翻转支架 Active CN2083781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26074.XU CN208378195U (zh) 2018-04-27 2018-04-27 一种翻转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26074.XU CN208378195U (zh) 2018-04-27 2018-04-27 一种翻转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378195U true CN208378195U (zh) 2019-01-15

Family

ID=649732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626074.XU Active CN208378195U (zh) 2018-04-27 2018-04-27 一种翻转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37819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39933A (zh) * 2018-04-27 2018-10-12 广州轨道交通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一种翻转支架及盾构主驱动的吊装方法
CN109775354A (zh) * 2019-02-12 2019-05-21 苏州钧舵机器人有限公司 一种框架类物体的夹爪及具有该夹爪的抓取机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39933A (zh) * 2018-04-27 2018-10-12 广州轨道交通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一种翻转支架及盾构主驱动的吊装方法
CN109775354A (zh) * 2019-02-12 2019-05-21 苏州钧舵机器人有限公司 一种框架类物体的夹爪及具有该夹爪的抓取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63142B (zh) 溜尾机构及平移溜尾吊装方法
CN208378195U (zh) 一种翻转支架
CN102587277A (zh) 移动式桥梁护栏施工维修专用设备
CN204897143U (zh) 轮式起重机配重专用吊具
CN201770433U (zh) 一种起重机后配重装置
CN108639933A (zh) 一种翻转支架及盾构主驱动的吊装方法
CN108946542A (zh) 一种小炮车及其施工方法
CN204529100U (zh) 一种简式三爪吊装机械手臂工装
CN204508549U (zh) 一种自动挂和摘钩吊装系统
CN207158597U (zh) 一种用于装配前移式叉车门架的吊具
CN206494646U (zh) 混凝土预置件自开合装车吊具结构
CN205766057U (zh) 一种圆环状镁合金压铸件悬挂机构
CN202754704U (zh) 余热锅炉受热面模块吊装装置
CN205662256U (zh) 一种高起升花架侧挂半门式起重机
CN205857675U (zh) 建筑施工脚手架上的折叠式物料平台
CN205170175U (zh) 大型铸件的两点式吊具
CN106185597A (zh) 一种大型解析塔分节吊装专用吊具及吊装方法
CN202481905U (zh) 一种烧结机台车辅助吊运装置
CN202011725U (zh) 叉车六钩自动脱钩吊具
CN205076619U (zh) 一种单吊点双层电梯吊篮
CN207645633U (zh) 一种用于矩形隧道复合式管片的翻转吊具
CN106081903B (zh) 一种桥吊跳水平台结构及其安装工艺
CN205906927U (zh) 一种汽车底盘装配吊装支架
CN203959677U (zh) 一种快速装卸爬梯的连接结构
CN201808744U (zh) 型材周转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Qu Suihui

Inventor after: Sun Zhenchuan

Inventor after: Li Fengyuan

Inventor after: Zhang Bing

Inventor after: Chen Qiao

Inventor after: Yang Zhenxing

Inventor after: Wang Kai

Inventor after: Wang Famin

Inventor after: Chen Ruixiang

Inventor after: Lv Qianqian

Inventor after: Yang Mingxian

Inventor after: Huang Weiran

Inventor after: Li Shijia

Inventor after: Kong Shaobo

Inventor after: Zhang Lianghui

Inventor after: Yang Jiangxiao

Inventor after: Niu Zilong

Inventor after: Yang Shujiang

Inventor before: Qu Suihui

Inventor before: Zhang Zhenchuan

Inventor before: Li Fengyuan

Inventor before: Zhang Bing

Inventor before: Chen Qiao

Inventor before: Yang Zhenxing

Inventor before: Wang Kai

Inventor before: Wang Famin

Inventor before: Chen Ruixiang

Inventor before: Lv Qianqian

Inventor before: Yang Mingxian

Inventor before: Huang Weiran

Inventor before: Li Shijia

Inventor before: Kong Shaobo

Inventor before: Zhang Lianghui

Inventor before: Yang Jiangxiao

Inventor before: Niu Zilong

Inventor before: Yang Shujiang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