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71834U - 一种吻合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吻合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371834U
CN208371834U CN201721064933.2U CN201721064933U CN208371834U CN 208371834 U CN208371834 U CN 208371834U CN 201721064933 U CN201721064933 U CN 201721064933U CN 208371834 U CN208371834 U CN 2083718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pler
slot
clamping bar
hysteroscope
col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06493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迎春
吴亚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Oriental P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Oriental P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Oriental P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Oriental P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06493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3718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3718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3718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吻合器,所述吻合器用于在腔镜内缝合创口,包括带有夹头的撑杆、钉仓、推槽和手柄,其中,所述钉仓与所述撑杆固定连接,所述撑杆位于所述推槽内、且与所述推槽滑动连接,所述手柄与所述推槽的端部传动连接,所述撑杆与所述手柄固定连接;所述推槽具有使得所述吻合器在工作状态时对大于腔镜直径部分的可视范围内进行缝合的结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吻合器通过异形的撑杆结构,实现了吻合器在大于腔镜直径的可视范围内进行缝合,减少腔镜的调整次数,使得术后缝合更为顺利,降低术后缝合难度、提高手术成功率。

Description

一种吻合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吻合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术不再是必须要在身体上大范围进行,微创手术由于其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的特点在外科手术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微创手术是将腔镜从切口深入至病灶,然后利用工具在腔镜内进行切除、缝合等操作。
在腔镜内进行缝合十分受活动空间的限制,缝合过程占据了手术的绝大部分时间,缝合一针通常耗时十几至二十几分钟,不仅仅对医生要求较高,而且对伤口的感染等也会带来一定的隐患。
此前,为了简化缝合步骤的繁复过程和难度,出现了缝合器,但是传统的缝合器无法再腔镜内进行操作,而有些能够在腔镜内操作的缝合器,由于腔镜的可是直径有限,每次缝合的范围只有腔镜的直径尺寸范围、甚至更小。但是由于腔镜的前端距离缝合处还有一定距离,其可视范围大于腔镜的直径尺寸。因此,在缝合创口时需要频繁调整腔镜的位置,为创口的缝合带来一定难度,对于医生的操作熟练度有极高的要求,而且无形中延长了缝合时间,缝合风险仍然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面描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解决以上问题中的任何一个的吻合器。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提供能够充分利用腔镜的可视范围进行缝合、减少调整腔镜次数的吻合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吻合器,所述吻合器用于在腔镜内缝合创口,包括带有夹头的撑杆、钉仓、推槽和手柄,其中,所述钉仓与所述撑杆固定连接,所述撑杆位于所述推槽内、且与所述推槽滑动连接,所述手柄与所述推槽的端部传动连接,所述撑杆与所述手柄固定连接;所述推槽具有使得所述吻合器在工作状态时对大于腔镜直径部分的可视范围内进行缝合的结构。
其中,所述推槽为弯型结构,包括依次设置的操作部、折弯部和推动部,其中,所述操作部的端部与所述手柄固定连接,所述操作部的长度大于腔镜的长度,所述推动部与所述操作部之间呈预定夹角α设置;所述折弯部为弧形结构,且所述折弯部的折弯方向与所述推槽的开口方向相反;所述推动部与所述夹头滑动连接。
其中,所述撑杆包括控制部、连接部和定位部,所述控制部与所述手柄固定连接,所述控制部和所述定位部通过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为柔性结构,所述控制部的长度大于或等于腔镜的长度;所述夹头设置在所述定位部的端部。
其中,所述夹头的夹持方向与所述推槽的开口方向相同。
其中,所述预定夹角α为3°~18°。
其中,所述夹头与所述操作部的反向延长线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腔镜的直径。
其中,所述夹头包括第一夹杆和第二夹杆,所述第一夹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定位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夹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定位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夹杆与所述第二夹杆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一夹杆第一侧和所述第二夹杆的第一侧之间形成预定宽度的活动槽;所述第一夹杆的第二侧设置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二夹杆的第二侧设置有第二凸起。
其中,所述手柄包括外壳、转轮、按压部和联动机构,所述转轮与所述外壳可转动连接,所述转轮与所述撑杆固定连接;所述按压部与所述外壳滑动连接、与所述钉仓传动连接、且与所述夹头滑动连接;所述推槽与所述转轮滑动连接、且通过所述联动机构与所述按压部传动连接;
所述联动机构包括推块和弹簧,所述推块通过所述弹簧与所述外壳弹性连接、且所述推块与所述外壳滑动连接,所述推块与所述按压部滑动连接。
其中,所述联动机构还包括顶杆和弹性组件,所述顶杆与所述钉仓滑动连接、且所述顶杆的第一端与所述钉仓内的缝合钉相接触,所述顶杆的第二端通过所述弹性组件与所述外壳连接。
其中,所述弹性组件包括顶块和弹性件,所述顶杆的第二端与所述顶块固定连接,所述顶块通过所述弹性件与所述外壳弹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吻合器通过异形的撑杆结构,实现了吻合器在大于腔镜直径的可视范围内进行缝合,减少腔镜的调整次数,使得术后缝合更为顺利,降低术后缝合难度、提高手术成功率。
参照附图来阅读对于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性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清晰。
附图说明
并入到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与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这些附图中,类似的附图标记用于表示类似的要素。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例性地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吻合器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示例性地示出了图1中的A部放大图;
图3示例性地示出了推槽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示例性地示出了推槽的俯视图;
图5示例性地示出了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例性地示出了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例性地示出了图5中的B部放大图;图8示例性地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吻合器的手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9示例性地示出了图8的C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思想是,通过为吻合器设置带有弯型结构的控制缝合动作的推槽,使得其撑杆的夹头能够在大于腔镜的直径的可视范围内进行缝合,有效减少术后缝合时腔镜的调整次数,降低缝合难度,确保手术的顺利、降低缝合风险。
下面结合附图,对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吻合器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吻合器,可以用于在腔镜内缝合创口,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吻合器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侧向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中的A部放大图。参照图1和图2所示,该吻合器包括带有夹头10的撑杆1、钉仓2、推槽3和手柄4,其中,钉仓2与撑杆1固定连接,撑杆1位于推槽3内、且与推槽3滑动连接,手柄4与推槽3的端部传动连接,撑杆1与手柄4固定连接。通过手柄4可以旋转推槽3和撑杆1的方向来实现缝合位置的选择;通过手柄4来推动推槽3使得夹头10将钉仓2内的缝合钉进行挤压,从而缝合创口。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吻合器中,推槽3具有使得吻合器在工作状态时对大于腔镜直径部分的可视范围内进行缝合的结构,以实现在腔镜不动位置的情况下,对腔镜可视范围内的创口进行充分缝合,有效减少腔镜的移动和调整次数,确保术后缝合的顺利进行,缩短缝合耗时,降低缝合难度。
图3示出了推槽3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侧向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该实施例的推槽3的俯视图,综合参照图3和图4所示,推槽3为弯型结构,包括依次设置的操作部31、折弯部32和推动部33。其中,操作部31的端部与手柄4固定连接。在实际使用中,操作部31位于腔镜内,而推动部33穿过腔镜推动夹头10进行缝合,因此,操作部31的长度大于腔镜的长度。推动部33与操作部31之间呈预定夹角α设置,以使得推动部33的端部可以伸出腔镜的直径范围之外,对腔镜的有效可视范围内的创口进行充分缝合,而非只能小于对腔镜直径的范围内的创口缝合,减少腔镜的调整和移动次数。为了确保推槽3的推动顺畅,折弯部32为弧形结构;并且,折弯部32的折弯方向与推槽3的开口方向相反,以便于在缝合大于腔镜直径范围的创口时,可以观察到缝合的操作过程,避免出现失误。推动部33的端部与夹头10滑动连接,手柄4通过操作部31来带动推动部33推动夹头10,从而对缝合钉进行挤压,完成一步缝合动作。
图5示出了撑杆1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5所示,撑杆1包括控制部11、连接部12和定位部13。其中,控制部11与手柄4固定连接、且与推槽3滑动连接;控制部11和定位部13通过连接部12固定连接;连接部12为柔性结构,以便可以使得撑杆1能够适应滑槽3的形状,即令控制部11与定位部13之间的位置适应于推槽3的操作部31与推动部33的位置关系。具体地,控制部11的长度大于或等于腔镜的长度,夹头10设置在定位部13的端部,以便于定位部13能够伸出腔镜之外,并且夹头10可接触到腔镜可视范围的边缘。
在一个典型的实施例中,夹头10的夹持方向与推槽3的开口方向相同,以便于在缝合过程中可以观察到夹头10的操作过程,避免出现失误。
在本实用新型的吻合器中,推槽3的推动部33与操作部31之间的预定夹角α为3°~18°,以保证推动部33的端部(及夹头10)能够接触到腔镜下的可视范围的边缘。例如,预定夹角α可以根据使用腔镜的大小、长度和吻合器的长度等因素选择设置为8°、10°、12°、13°或者15°等。
图6示出了连接部12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在此实施例中,连接部12为片状工字型结构,连接部12的两端分别与控制部11和定位部13的相应部位进行包裹性连接。例如,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在控制部11和定位部13的端部均设置有卡接槽,连接部12的两端分别与该卡接槽进行包裹性卡接,以确保连接强度和连接的稳定性。
为了夹头10能够顺利穿过腔镜到达待缝合的创口处,夹头10与操作部31的反向延长线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腔镜的直径。
图7示出了图5的B部放大图,即展示了夹头10的详细结构,参照图4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夹头10包括第一夹杆101和第二夹杆102,第一夹杆101的第一端与定位部13固定连接,第二夹杆102的第一端与定位部13固定连接,第一夹杆101与第二夹杆102平行设置、且相对设置,在第一夹杆101第一侧和第二夹杆102的第一侧之间形成预定宽度的活动槽,便于对第一夹杆101的端部与第二夹杆102的端部之间进行弹性挤压,只需将待缝合用的缝合钉位于第一夹杆101的端部和第二夹杆102的端部之间,即可通过推槽3的推动部33的作用挤压第一夹杆101和第二夹杆102,从而将缝合钉闭合,实现预定位置的缝合。
具体地,第一夹杆101的第二侧设置有第一凸起101a,第二夹杆102的第二侧设置有第二凸起102a,第一凸起101a和第二凸起102a均与推动部33滑动连接。当通过手柄4推动推槽3时,推动部33通过滑动对第一凸起101a和第二凸起102a进行挤压,进而对第一夹杆101和第二夹杆102进行挤压,从而将位于第一夹杆101与第二夹杆102之间的缝合钉闭合,完成一步缝合操作。
另外,在第一夹杆101的第二侧的端部设置有第一挡块101b,在第二夹杆102的第二侧的端部设置有第二挡块102b,并且第一挡块101b和第二挡块102b相对设置。欲进行缝合操作的缝合钉位于第一挡块101b和第二挡块102b之间,推动部33对第一夹杆101和第二夹杆102进行挤压时,在第一挡块101b和第二挡块102b的作用下对缝合钉进行挤压,进而使得缝合钉闭合,实现缝合操作。
手柄4既用于持拿操作,也用于控制钉仓2内的缝合钉进行缝合。钉仓2与撑杆1固定连接,钉仓2内的缝合钉沿撑杆1到达夹头10处,将缝合钉的端部勾住欲缝合层的边部,通过对夹头10的两个夹杆的挤压使得缝合钉闭合,从而实现创口的缝合。
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吻合器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手柄4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9示出了图8中的C部放大图,参照图8和图9所示,手柄4包括外壳41、转轮42、按压部43和联动机构44。其中,转轮42与外壳41可转动连接,转轮42与撑杆1固定连接,通过转动转轮42可以实现撑杆1的缝合位置和角度的调整;按压部43与外壳41滑动连接、与钉仓2传动连接、且与夹头10滑动连接,通过对按压部43进行按压操作,既可以对夹头10进行挤压动作而将钉仓2端部的缝合钉闭合,又可以将钉仓2内的缝合钉向前推进,使得下一个缝合钉被推至夹头10处,以便进行下一处缝合。
推槽3则与转轮42滑动连接,并且通过联动机构44与按压部43传动连接。在转动转轮42时,推槽3随之转动,当对按压部43进行按压时,推槽3则与撑杆1发生相对滑动,进而对夹头10进行挤压,完成缝合动作。
具体地,联动机构44包括推块441和弹簧442,推块441通过弹簧442与外壳41弹性连接、且推块441直接与外壳41滑动连接,推块441与按压部43滑动连接。
另外,联动机构44还包括顶杆443和弹性组件444,顶杆443与钉仓2滑动连接、且顶杆443的第一端与钉仓2内的缝合钉相接触,顶杆443的第二端通过弹性组件444与外壳41连接、且与按压部43传动连接。在对按压部43操作实现夹头10处的缝合钉的闭合后,放开按压部43时,已经闭合的缝合钉从钉仓2和夹头10之间脱离而留在创口处,同时通过与按压部43之间的传动连接,顶杆443推动钉仓2内的缝合钉沿钉仓2和撑杆1的延伸方向滑动,令下一个缝合钉被推至夹头10处待进行下一处缝合。
通常情况下,按压部43可以设置为按压结构或者推动结构,并且该按压结构或者推动结构既可以设置为单侧操作,也可以设置为双侧对称、且同时操作,如附图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按压部43为按压结构,并且为双侧对称同时操作。
具体地,弹性组件444包括顶块444a和弹性件444b,顶杆443的第二端与顶块444a固定连接,顶块444a通过弹性件444b与外壳41弹性连接。
在一个典型的实施例中,弹性件444b为卷簧结构,其第一端与外壳41固定连接,其外壁与顶块444a滑动连接。顶块444a的一端与顶杆443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有弧形凹槽,通过该弧形凹槽与弹性件444b滑动连接。当按压一次按压部43,即进行一次缝合动作之后,通过卷簧的弹性收回来推动顶块444a向前移动,进而带动顶杆443推动钉仓2内的缝合钉夹头10处移动一个缝合钉的距离。
上面描述的内容可以单独地或者以各种方式组合起来实施,而这些变型方式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仅仅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吻合器用于在腔镜内缝合创口,包括带有夹头(10)的撑杆(1)、钉仓(2)、推槽(3)和手柄(4),其中,所述钉仓(2)与所述撑杆(1)固定连接,所述撑杆(1)位于所述推槽(3)内、且与所述推槽(3)滑动连接,所述手柄(4)与所述推槽(3)的端部传动连接,所述撑杆(1)与所述手柄(4)固定连接;
所述推槽(3)具有使得所述吻合器在工作状态时对大于腔镜直径部分的可视范围内进行缝合的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槽(3)为弯型结构,包括依次设置的操作部(31)、折弯部(32)和推动部(33),其中,所述操作部(31)的端部与所述手柄(4)固定连接,所述操作部(31)的长度大于腔镜的长度,所述推动部(33)与所述操作部(31)之间呈预定夹角α设置;所述折弯部(32)为弧形结构,且所述折弯部(32)的折弯方向与所述推槽(3)的开口方向相反;所述推动部(33)与所述夹头(10)滑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撑杆(1)包括控制部(11)、连接部(12)和定位部(13),所述控制部(11)与所述手柄(4)固定连接,所述控制部(11)和所述定位部(13)通过所述连接部(12)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12)为柔性结构,所述控制部(11)的长度大于或等于腔镜的长度;所述夹头(10)设置在所述定位部(13)的端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头(10)的夹持方向与所述推槽(3)的开口方向相同。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夹角α为3°~18°。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头(10)与所述操作部(31)的反向延长线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腔镜的直径。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头(10)包括第一夹杆(101)和第二夹杆(102),所述第一夹杆(101)的第一端与所述定位部(1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夹杆(102)的第一端与所述定位部(1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夹杆(101)与所述第二夹杆(102)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一夹杆(101)第一侧和所述第二夹杆(102)的第一侧之间形成预定宽度的活动槽;
所述第一夹杆(101)的第二侧设置有第一凸起(101a),所述第二夹杆(102)的第二侧设置有第二凸起(102a)。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4)包括外壳(41)、转轮(42)、按压部(43)和联动机构(44),所述转轮(42)与所述外壳(41)可转动连接,所述转轮(42)与所述撑杆(1)固定连接;所述按压部(43)与所述外壳(41)滑动连接、与所述钉仓(2)传动连接、且与所述夹头(10)滑动连接;所述推槽(3)与所述转轮(42)滑动连接、且通过所述联动机构(44)与所述按压部(43)传动连接;
所述联动机构(44)包括推块(441)和弹簧(442),所述推块(441)通过所述弹簧(442)与所述外壳(41)弹性连接、且所述推块(441)与所述外壳(41)滑动连接,所述推块(441)与所述按压部(43)滑动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44)还包括顶杆(443)和弹性组件(444),所述顶杆(443)与所述钉仓(2)滑动连接、且所述顶杆(443)的第一端与所述钉仓(2)内的缝合钉相接触,所述顶杆(443)的第二端通过所述弹性组件(444)与所述外壳(41)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组件(444)包括顶块(444a)和弹性件(444b),所述顶杆(443)的第二端与所述顶块(444a)固定连接,所述顶块(444a)通过所述弹性件(444b)与所述外壳(41)弹性连接。
CN201721064933.2U 2017-08-23 2017-08-23 一种吻合器 Active CN2083718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64933.2U CN208371834U (zh) 2017-08-23 2017-08-23 一种吻合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64933.2U CN208371834U (zh) 2017-08-23 2017-08-23 一种吻合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371834U true CN208371834U (zh) 2019-01-15

Family

ID=649777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064933.2U Active CN208371834U (zh) 2017-08-23 2017-08-23 一种吻合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37183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90803A (zh) * 2019-10-28 2021-05-14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胸外科用腔镜双排式血管缝合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90803A (zh) * 2019-10-28 2021-05-14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胸外科用腔镜双排式血管缝合器
CN112790803B (zh) * 2019-10-28 2022-05-27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胸外科用腔镜双排式血管缝合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32754B (zh) 手术施夹器
CN105078536A (zh) 一种双联组织夹及施夹器
CN105266860B (zh) 缝合末端执行器
CN208371834U (zh) 一种吻合器
CN103070707B (zh) 具有自动换针功能的医用缝合器
CN200987689Y (zh) 一种快速止血缝合钳
CN209360777U (zh) 一种便携式腔镜用持针缝合装置
CN205831845U (zh) 一种微创外科用可调角度持针钳
CN208973953U (zh) 腔镜手术缝合装置
CN101278851A (zh) 钳式腔隙缝合器
CN102824201B (zh) 一种可自动打荷包的圆形荷包钳
CN205831852U (zh) 钛镍基形状记忆合金组织闭合夹
CN107898483A (zh) 腔镜手术缝合装置
CN107007312A (zh) 多功能持针器
CN205215302U (zh) 一种双联组织夹及施夹器
CN209499806U (zh) 一种微创环境下的伤口缝合夹具
CN208910348U (zh) 一种新型的荷包钳
CN207356100U (zh) 一种用于脑部手术的腔镜用吻合器
CN207492785U (zh) 一种高效施夹器
CN215079134U (zh) 一种伤口固定结构和装置
CN208958203U (zh) 一种医用持针钳
CN107049393B (zh) 一种用于脑部手术的腔镜用吻合器
CN109700504A (zh) 一种胃镜软组织夹
CN214966082U (zh) 一种弧形针缝合器
CN219720809U (zh) 一种手术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