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215302U - 一种双联组织夹及施夹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联组织夹及施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215302U
CN205215302U CN201520651851.2U CN201520651851U CN205215302U CN 205215302 U CN205215302 U CN 205215302U CN 201520651851 U CN201520651851 U CN 201520651851U CN 205215302 U CN205215302 U CN 2052153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ig arm
connecting rod
applicator
tissue holder
tiss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65185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施青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Hanliang Bio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施青青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施青青 filed Critical 施青青
Priority to CN20152065185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2153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2153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2153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双联组织夹,设有两只组织夹且为并排结构,所述每个组织夹包括第一弧形夹臂和第二弧形夹臂一体构成的V形夹体,所述第一弧形夹臂和第二弧形夹臂的自由端分别为卡勾和卡槽,第一弧形夹臂和第二弧形夹臂之间由一“合页”结构构成,第一弧形夹臂和第二弧形夹臂自由状态时成V形夹体;第一弧形夹臂相邻内侧面的近卡勾处设有第一隆突,第一隆突在相邻侧面相连接则形成两只组织夹进行连接的第三连接杆;两个组织夹设有两只与卡勾对应的卡槽,两个卡槽之间的相邻内侧面设有向上凸起部位连接则形成两只组织夹进行连接的第四连接杆,第三和第四连接杆为施夹钳的支承端。

Description

一种双联组织夹及施夹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外科手术辅助医疗器械,尤其是一种外科手术过程中用于闭合血管或组织的夹,通常亦称为血管夹或结扎夹。
背景技术
腔镜外科手术过程中,需要对切口内的断裂血管进行闭合,以阻止出血。用止血钳夹住断裂血管后再用缝合线进行结扎,并不适用于腔镜外科手术快速简便的要求。采用聚合物材料的止血组织夹已经广泛应用。组织夹包括第一弧形夹臂和第二弧形夹臂一体构成的V形夹体,第一弧形夹臂和第二弧形夹臂的自由端分别为卡勾和卡槽,第一弧形夹臂和第二弧形夹臂之间由一“合页”结构构成,合页结构如下:第一弧形夹臂和第二弧形夹臂的连接处由的内外两条连接体分叉形成,内外两条连接体之间为一孔,当第一弧形夹臂和第二弧形夹臂一体构成V形夹体时,此孔为U形。当第一弧形夹臂和第二弧形夹臂的自由端的卡勾和卡槽闭合时,组织夹呈一字状闭合止血,第一弧形夹臂和第二弧形夹臂的弧形应力使卡勾和卡槽紧密吻合,考虑至对生物组织的压力不能使其坏死或操作,一般两夹臂间会留有一狭缝,夹臂的夹合表面会设设有若干齿形区,使生物组织和夹臂形成较大的摩擦力。
组织夹设有尺寸不同大小的三至五个规格,设有系列专用的施夹器和取夹器,用于对不同规格尺寸的组织进行使用。施夹器和取夹器均有长柄,可以在腔镜外科手术中应用。当然组织夹也可为金属材料或可吸收材料制备。
现有技术已经公开并较完善了上述方案,也是医院大量装备使用的手术配套件。典型的中文专利及专利申请有:CN201110023843,201310334138和201410777554;然而现有技术仍存在不足:尽管夹子(夹子上有缝)的可靠性已经是很好,但实际操作中,一般情况下还需要医生施加第二道夹子,有时组织切口残端留的位置难以施用第二道夹,如在要求完全夹紧,或要求更高的可靠性时,第二道夹子是医生经常采用的;腔镜外科手术使用的现有夹子的施夹器前端(设有金属钳口,钳住隆突施力,因组织夹宽只有1mm甚至更窄)对组织夹是全包裹的,在使用时尽管有导镜(或专用图像采集装置)作为观察窗。但对手术视野仍有影响,施夹器阻断血管时有时全部靠手感。US2005/0171560A1公开了施夹器的结构示意图。
许多夹子是较长时留在被施术者的体内,遇到夹闭动脉或重要部位血管,条件与许的情况下,医生均会选择保险的双夹,但对于血管残端保留过短的部位,现有产品和技术无法同时夹闭两道独立的夹子。
现有技术的组织夹均为单夹或单根设计,组织夹侧部设有隆突作为施夹钳或施夹器的支承端,隆突以及夹的外缘矩形角易对血管周边组织造成摩擦和损伤,尤其是肺叶手术后病人会出现咳嗽出血症状;其夹臂头的夹闭是由卡勾和卡槽,卡槽是夹臂(第二弧形夹臂)两侧设有的向上凸起形成,卡槽底部中央的截面是与卡勾匹配的尖劈,卡槽是夹臂仅为锁住/咬合而并没有“锁”和“扣”的双重保证,对于组织游离不干净或者较大的血管,易“崩开”,有夹不紧之担忧。组织(如血管)较粗或无法夹持或夹不紧(如图9所示)。
其两夹臂截面形状为矩形(边缘略经打磨),无法改为椭圆形,因为单夹改为椭圆形后,夹闭时因外力(垂直的夹闭力或水平剥离血管时的阻力)易产生扭力而变形;
卡槽两侧凸起的为水滴状设计,在夹闭时具有导航作用,但是在取钉(钉是组织夹的俗称)不正确的情况下,或者血管未游离干净或者血管过粗的情况下,单钉夹闭易变形,水滴的设计,尖端不够坚硬,不能有效导航,从而出现钉夹断的现象;
一般血管单侧夹闭会使用2个夹子,小号宽(夹臂+隆突)2mm,中、大号宽3mm。2个夹子夹闭时不可能贴在一起,因为会相互挤压产生侧滑,同时由于手术器械、医生手法和单夹隆突凸出的限制也导致2个夹子不可能很好的贴在一起,所以理论上,夹两个单夹,至少需要2mm+2mm+1mm(2夹间距)=5mm的距离或中、大号需要3mm+3mm+1mm(2夹间距)=7mm的距离。
既往夹2个夹子,所谓的双重保险其实并不保险,因为一旦动脉冲开1个夹子,另一个夹子相对于之前被冲开的夹子,在夹闭力度上和防滑上性质没有任何区别,所以不安全;而平常使用1个夹子夹闭血管的情况,多半是因为血管残端(袖口长度)过短,或者可供夹闭区域太狭小或者医生快速手术游离血管暴露不精细而导致无法多使用,并不是因为使用一个就够了。
还有,现有的施夹钳是包裹夹子进行施夹、即将夹子夹闭,视野不清晰,无法直观的看见血管是否夹闭完成,尤其是对于游离不干净或者过粗的血管,经常会出现“假夹闭”的现象,出现术中、术后崩开,滑脱等出血致命现象,尤其是术后崩开,极易导致患者死亡或者感染导致的二次手术,这属于医疗事故。此外,现有技术的组织夹夹闭是由卡勾和卡槽构成,但仍有改进的余地。卡槽是夹臂(第二弧形夹臂)两侧设有的向上凸起形成,卡槽底部中央的截面是与卡勾匹配的尖劈,对于组织游离不干净或者较大的血管,“崩开”之前有夹不紧之担忧,且较难发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双联或双头组织夹,以克服或避免上述问题。一体化的双联或双头结构,超越并具备二只并联夹子的功能,且宽度并不影响施夹器的使用,满足腔镜的使用要求(主要是直径满足要求),能够完全夹紧,并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医生经常施加一次双头组织夹,相当于施加了两只组织夹。多数情况下,同时施加双夹是有益无害的。
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是,设有两只组织夹且为并排结构,所述每个组织夹包括第一弧形夹臂和第二弧形夹臂一体构成的V形夹体,所述第一弧形夹臂和第二弧形夹臂的自由端分别为卡勾和卡槽,第一弧形夹臂和第二弧形夹臂之间由一“合页”结构构成,夹臂的夹合表面设有若干“八字”防滑齿形区,第一弧形夹臂和第二弧形夹臂自由状态时成V形夹体;第一弧形夹臂相邻内侧面的近卡勾处设有第一隆突,第一隆突在相邻侧面相连接则形成两只组织夹进行连接的第三连接杆;两个组织夹设有两只与卡勾对应的卡槽,(一般而言,卡槽是第二弧形夹臂两侧设有的向上凸起形成),两个卡槽之间的相邻内侧面设有向上凸起部位连接则形成两只组织夹进行连接的第四连接杆,第三和第四连接杆为施夹钳的支承端。
第四连接杆即两个卡槽之间相邻侧面的两个向上凸起,合并成中间一只向上凸起,即只采用一个向上凸起,同时给两只卡勾进行导向。
第一弧形夹臂或第二弧形夹臂的相邻侧面且合页邻近处设有第一和/或第二(一至二个)连接杆;
当两个组织夹设计成间隔大于1.5-3mm;第三、第四连接杆设有施夹器的施力点。或连接杆上设有凹槽,即设有施夹器的支承凹槽。
中、大号双联组织夹的夹臂即钉腿的尺寸为2*1mm+第三与第四连接杆(可截面加粗)的间隔2mm,共=4mm。
两只组织夹的第一至第四连接杆在两只组织夹的外侧凸起构成隆突,是施夹器的施力点;第三和第四连接杆可以在直线方向沿伸出弧形夹臂的外侧面作为第二隆突,作为施夹器的力点。
夹臂的夹合表面设有若干“八字”防滑齿形区8,每只组织夹的防滑齿形区8的齿是斜线状。两只组织夹夹合后的齿形区是若干“八”字形;每条斜线状齿的分成上下两截,上下两截斜线状齿是直线齿或是交错的齿。
卡勾与卡槽的形状是卡合后相互匹配的双鱼勾或太极双鱼勾;卡勾与卡槽互为勾槽;卡槽为鱼形卡槽,卡勾部位是弯尾鱼形。
第四连接杆很短时,则两个卡槽之间即内侧的两个向上凸起,可以合并成中间一只向上凸起,即只采用一个向上凸起,可同时给两只卡勾进行导向。当两个组织夹设计成间隔大于1.5-3mm,第四连接杆是加宽的结构,截面亦可以增加;第四连接杆上设有凹槽,即设有施夹器的支承凹槽。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的形状是卡合后相互匹配(卡勾与卡槽互为勾槽)的双鱼太极勾;卡勾部们是鱼形。但连接的弧线形状与现有技术相同或相类似。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腔镜外科手术使用的现有夹子的施夹器对组织夹是全包裹的,在使用时尽管有导镜(或专用图像采集装置)作为观察窗。但对手术视野仍有影响,施夹器阻断血管时有时全部靠手感。提供一种双联或双头组织夹,以克服或避免上述问题。一体化的双联或双头结构,超越并具备二只并联夹子的功能,且宽度并不影响施夹器的使用,满足腔镜的使用要求(主要是直径满足要求),能够完全夹紧,并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医生经常施加一次双联或双头组织夹,相当于施加了两只组织夹。
二只并联夹子即双根夹设计,隆突可以在内即不凸起,两夹之间的连接杆即为隆突,隆突同样可以是施夹器的支承力点,隆突在内不易对血管造成损伤;由于“双头/双臂”设计,加上双臂又增加了三或四支连接杆,使得双头组织夹的结构从2点,变为4点支撑,抗扭曲能力增加,双臂外延截面从正方形变为椭圆形变为可能。
双臂中间连接杆可以进行加粗设计,稳定结构,双臂锁扣后,受中间连接杆的限制,不会出现左右摇摆变形的情况。
双头组织夹由于夹的外侧可以少了隆突,同时由固定住了两夹的夹间距,所以中、大号双头组织夹钉腿1mm*2+截面加粗连接杆2mm=4mm,比传统的方法少了3mm,节省了大量的血管夹使用空间,这对于腔镜手术血管结扎技术是很大的进步!小号双头组织夹需要的血管长度也比原来少可能在3.5mm,比原来少1.5mm。
“双头组织夹”不仅仅是简单的“1+1”,因为双头组织夹组织结构稳定,血管冲击相当于冲击2倍的夹闭力量,而不是冲开1个再重开1个夹子,始终只是需要重开1倍的力量。除此之外,双头组织夹的双臂间隙给血管留下了充足的空间,保证了血管的活性,同时由于夹闭时血管受挤压,双臂中间的血管凸出于双臂间隙,起到了很好的防侧滑的作用,所以双头组织夹的夹闭力量为现有组织夹的2倍,防侧滑力量为“1+1”>2,同时还外加了双臂间隙血管的阻力>3。
容易设计新型的施夹钳,新的施夹钳的夹闭,施取钉着力的部位在双臂端内侧即连接杆2、2-1(包括在此部位的隆突即凸起),同时采用“T”型设计,保证了取钉子的稳定和视野,完全可以清晰看到夹闭结果。
本实用新型的改进还包括“太极”双鱼型勾槽的组织夹的设计,既避免了尖锐钉头对组织的损伤,相对于老式钉头的尖型“锁扣”更容易顺畅夹闭,避免夹闭时不会出现异常情况下由于钉头阻力导致夹闭不顺畅变形断裂的情况;同时,“太极”鱼形设计,不仅锁住了,完成两头的闭合,更由于其内大外小,而达到“扣”的效果,使钉夹崩开的概率更小。(手指弯曲,一手正对自己,一手反对自己,相扣的形状)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通过提供一种双联或双头组织夹,以克服现有组织夹的不足。一体化的双联或双头结构,具备并超越二只并联组织夹的功能,且宽度设计并不影响施夹器的使用,满足腔镜的使用要求(主要是直径满足要求),能够完全夹紧,并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医生经常施加一次采双头组织夹,相当于施加了两只组织夹。多数情况下,同时施加双夹是有益的。“太极”双鱼型组织夹的设计,夹体设计更加合理,锁扣的可靠性增加,避免了尖锐钉头(夹臂外缘和隆突)对组织的损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双联或双头组织夹不具有隆突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双联或双头组织夹具有隆突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双联或双头组织夹另一种具有隆突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双联或双头组织夹(中间只采用一个向上凸起)不具有隆突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双联或双头组织夹、具有双鱼形或太极双鱼形卡勾卡槽结构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双联或双头组织夹、另一种具有双鱼形或太极双鱼形卡勾卡槽结构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双联或双头组织夹、卡勾卡槽将要锁定截面结构示意图(中间只采用一个向上凸起);
图8是本实用新型双联或双头组织夹、卡勾卡槽将要锁定截面结构示意图(中间采用两个向上凸起);
图9是本实用新型双联或双头组织夹、卡勾卡槽将要锁定截面结构示意图(中间采用两个向上凸起上具有加工的形状);
图10是夹臂与齿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1a、11b是本实用新型双联或双头组织夹双夹臂展开后齿形区分布的示意图;即夹臂上两种齿分布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卡合后卡勾与卡槽的形状是双鱼(图12a)及变形(图12b)太极勾截面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双联或双头组织夹、双鱼太极勾槽将要锁定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4是现有技术单组织夹具有隆突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单组织夹具有双鱼太极勾槽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单组织夹具有双鱼太极勾槽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单组织夹具有双鱼太极勾槽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卡合后卡勾与卡槽的形状是双鱼太极勾示意图(对应图17)。
图19是本实用新型卡合后卡勾与卡槽的形状是双鱼太极勾示意图(对应图16)。
图20是本实用新型卡合后卡勾与卡槽的形状是双鱼太极勾示意图(对应图18);
图21是本实用新型卡合后卡勾与卡槽的形状是双鱼太极勾示意图(对应图18);
图22是本实用新型卡合后卡勾与卡槽的形状;
图23是现有技术施夹器头部示意图;
图24是本实用新型配合的施夹器夹持双联或双头组织夹的夹头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4是现有技术单组织夹具有隆突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1-4、7-9均是现有技术单组织夹的并联结构。图5-6双联或双头组织夹、具有太极双鱼形卡勾卡槽结构。
第一弧形夹臂5和第二弧形夹臂6中间的合页结构如下:第一弧形夹臂和第二弧形夹臂的连接处由的内外两条连接体分叉形成,内外两条连接体之间为一孔10,当第一弧形夹臂和第二弧形夹臂一体构成V形夹体时,此孔10为U形。当第一弧形夹臂和第二弧形夹臂的自由端的卡勾和卡槽闭合时,组织夹呈一字状闭合止血,第一弧形夹臂和第二弧形夹臂的弧形应力使卡勾和卡槽紧密吻合,考虑至对生物组织的压力不能使其坏死或操作,一般两夹臂间会留有一狭缝,夹臂的夹合表面设有若干齿8形区,使生物组织和夹臂形成较大的摩擦力。二只并联夹子即双根夹设计,隆突可以在内即不凸起,两夹之间为连接杆,第一隆突在相邻侧面相连接则形成两只组织夹进行连接的第三连接杆2,可以凸起,连杆杆在夹臂外侧即为隆突9,隆突同样可以是施夹器的支承力点(但本实用新型双连结构可以将连接杆作为施夹器的支承力点),无外部隆突不易对血管造成损伤;由于“双头/双臂”设计,加上双臂又增加了连接杆,使得双头组织夹的结构从二点,变为三或四点支撑,抗扭曲能力增加,双臂外延横截面从正方形变为椭圆形成为可能(即夹臂有外弧弧度)。第一弧形夹臂或第二弧形夹臂的侧面设有一至二个连接杆11、11-1(均可以选择使用一至二只,使用二只可能会影响到组织夹的弹性,也可以不用,如果第三第四连接杆有较好的固定作用),连接杆同时为施夹器的支承端。参照现有技术,第三连接杆2可以有隆突凸起,和第四连接杆(可以有隆突)作为施夹器的力点。第一弧形夹臂5、第二弧形夹臂6、一体构成的V形夹体,所述第一弧形夹臂和第二弧形夹臂的自由端分别为卡勾4和卡槽7。
图10夹臂与齿截面结构示意图;图11a、11b双联或双头组织夹双夹臂展开后齿形区分布的示意图;即夹臂上两种齿分布的示意图;夹臂的夹合表面设有若干齿形区,第一弧形夹臂和第二弧形夹臂自由状态时成V形夹体;夹臂的夹合表面设有若干齿8形区;每条斜线状齿的分成上下两截,上下两截斜线状齿是直线齿或是交错的齿。
图7-9是本实用新型双联或双头组织夹、卡勾卡槽将要锁定截面结构示意图(分别对应卡勾的中间连接处只采用一个向上凸起、采用两个向上凸起、采用一个或两个向上凸起上具有加工的形状7-2);图中两个组织夹设有两只与卡勾对应的卡槽,卡槽是第二弧形夹臂两侧设有的向上凸起形成,两个卡槽之间的向上凸起相连接则形成两只组织夹进行连接的第四连接杆。形成双卡槽中中间两个向上凸起变形凹处即加工的形状7-2,为施夹器的支承端(力点),第一弧形夹臂和第二弧形夹臂之间由一“合页”结构构成,夹臂的夹合表面设有若干齿形区,第一弧形夹臂和第二弧形夹臂自由状态时成V形夹体;第一弧形夹臂5或第二弧形夹臂6的侧面设有一至二个连接杆11,连接杆11将两个组织夹连接起来。卡勾4通过一个弧形弯3与第一弧形夹臂5连接,隆突2-2。
本实用新型主要采用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包括ABS树脂、聚醚醚酮、增强聚四氟乙烯,包括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聚丙烯、聚甲醛或尼龙。也可以采用生物相容性材料,如几丁质材料等,还可以采用金属材料,但制备工艺有所不同。结构仍然是相通。
图5-6双联或双头组织夹、具有太极双鱼形卡勾卡槽结构。图12-21(除图14之外)中具有太极双鱼形卡勾卡槽结构;第一弧形夹臂5、第二弧形夹臂6、一体构成的V形夹体,所述第一弧形夹臂和第二弧形夹臂的自由端分别为卡勾4和鱼形卡槽7-1,卡勾4和鱼形卡槽7-1其实互为勾槽。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卡合后卡勾与鱼形卡槽的头端部形状是双鱼圆形(图12a)及椭圆变形(图12b)太极勾截面示意图,变长或变短均可,可以相应使卡勾与鱼形卡槽勾槽更紧或更松,即容易或难嵌入(勾入)。卡勾4和鱼形卡槽7-1其实互为勾槽的结构。卡勾与鱼形卡槽的形状是双鱼圆形,但其实双鱼尾部存在连接臂的结构与夹臂连接,圆形的外周已经有连接臂膨出。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双联或双头组织夹、双鱼太极勾槽将要锁定截面结构示意图;第三连接杆2-1位于双鱼形卡槽7-1之间,双头组织夹双勾(双勾是指更凸出的部位)4勾入时第三连接杆2-1作为双头组织夹双勾之间的导向块。
图22是本实用新型卡合后卡勾与鱼形卡槽的形状,但第三连接杆的导向块最前端制备成一个勾子从而勾住双头组织夹双勾之间的连接杆(勾柱),第三连接杆的最前端制备成一个勾子与连接杆(勾柱)配合也可以是太极双鱼形结构。
图15-17是本实用新型几种单组织夹具有双鱼(太极)勾槽结构示意图。均是类同双鱼太极勾槽的结构,形状上有所变化,可以在设计制备时根据不同的材料强度和韧性等对形状作为一定的调整,图18是本实用新型卡合后卡勾与卡槽的形状是双鱼(太极)勾示意图(对应图17);图19是本实用新型卡合后卡勾与卡槽的形状是双鱼(太极)勾示意图(对应图16);图20是本实用新型卡合后卡勾与卡槽的形状是双鱼(太极)勾示意图(对应图17);图21是本实用新型卡合后卡勾与卡槽的形状是双鱼(太极)勾示意图(对应图17);单勾时可以设有鱼形卡勾的两侧设有向上凸起的辅助导向块2-1;施夹器施加力量时能够鱼形卡勾不至于滑脱。
施夹器的施夹头30上的金属钳头32对准第三和第四连接杆为施力端。31是金属钳柄。其余结构均与现有技术相同。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双联组织夹及施夹器,其特征是设有两只组织夹且为并排结构,所述每个组织夹包括第一弧形夹臂和第二弧形夹臂一体构成的V形夹体,所述第一弧形夹臂和第二弧形夹臂的自由端分别为卡勾和卡槽,第一弧形夹臂和第二弧形夹臂之间由一“合页”结构构成,第一弧形夹臂和第二弧形夹臂自由状态时成V形夹体;第一弧形夹臂相邻内侧面的近卡勾处设有第一隆突,第一隆突在相邻侧面相连接则形成两只组织夹进行连接的第三连接杆;两个组织夹设有两只与卡勾对应的卡槽,两个卡槽之间的相邻内侧面设有向上凸起部位连接则形成两只组织夹进行连接的第四连接杆,第三和第四连接杆为施夹钳的支承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联组织夹及施夹器,其特征是第四连接杆即两个卡槽之间相邻侧面的两个向上凸起,合并成中间一只向上凸起,同时给两只卡勾进行导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联组织夹及施夹器,其特征是第一弧形夹臂或第二弧形夹臂的相邻侧面且合页邻近处设有第一和/或第二连接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联组织夹及施夹器,其特征是当两个组织夹设计成间隔大于1.5-3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联组织夹及施夹器,其特征是中、大号双联组织夹的夹臂即钉腿的尺寸为2*1mm+第三与第四连接杆的间隔2mm,共4mm。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联组织夹及施夹器,其特征是两只组织夹的第一至第四连接杆在两只组织夹的外侧凸起构成隆突,是施夹器的施力点;第三和第四连接杆在直线方向沿伸出弧形夹臂的外侧面作为第二隆突,是施夹器的力点。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联组织夹及施夹器,其特征是夹臂的夹合表面设有若干“八字”防滑齿形区,每只组织夹的防滑齿形区的齿是斜线状;两只组织夹夹合后的齿形区是若干“八”字形;每条斜线状齿的分成上下两截,上下两截斜线状齿是直线齿或是交错的齿。
8.根据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双联组织夹及施夹器,其特征是卡勾与卡槽的形状是卡合后相互匹配的卡勾与鱼形卡槽,构成双鱼勾或太极双鱼勾。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联组织夹及施夹器,其特征是施夹器的双头组织夹双勾勾入时鱼形卡槽时第三连接杆作为双头组织夹双勾之间的导向块;或第三连接杆的导向块最前端制备成一个勾子从而勾住双头组织夹双勾之间的连接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联组织夹及施夹器,其特征是施夹器的施夹头上的金属钳头对准第三和第四连接杆为施力端。
CN201520651851.2U 2015-08-26 2015-08-26 一种双联组织夹及施夹器 Active CN2052153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51851.2U CN205215302U (zh) 2015-08-26 2015-08-26 一种双联组织夹及施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51851.2U CN205215302U (zh) 2015-08-26 2015-08-26 一种双联组织夹及施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215302U true CN205215302U (zh) 2016-05-11

Family

ID=558904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651851.2U Active CN205215302U (zh) 2015-08-26 2015-08-26 一种双联组织夹及施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21530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12986A (zh) * 2015-08-26 2016-01-06 施青青 一种双鱼卡组织夹
WO2017032174A1 (zh) * 2015-08-26 2017-03-02 施青青 一种双联组织夹及施夹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12986A (zh) * 2015-08-26 2016-01-06 施青青 一种双鱼卡组织夹
WO2017032174A1 (zh) * 2015-08-26 2017-03-02 施青青 一种双联组织夹及施夹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78536A (zh) 一种双联组织夹及施夹器
US20070118161A1 (en) Non-snag polymer ligating clip
IE68849B1 (en) Surgical hemostatic clips
CN110292411B (zh) 一种组织夹闭装置
CN103356263B (zh) 一种结扎夹
US10201353B2 (en) Ligation clip
CN205215302U (zh) 一种双联组织夹及施夹器
CN205322411U (zh) 一种双鱼卡组织夹
CN105212986A (zh) 一种双鱼卡组织夹
CN107753082A (zh) 一种宽体夹臂的组织夹
CN108236482A (zh) 止血夹
CN215458362U (zh) 分体式组织夹
CN215306366U (zh) 无需游离型卡锁钛夹
CN212996610U (zh) 能够可靠夹持的标记钛夹及钛夹组件
CN203388907U (zh) 一种结扎夹
CN205234566U (zh) 一种止血夹
CN205041477U (zh) 一种医用双联钛钉
CN206333937U (zh) 一种外科手术用止血钳
CN209490061U (zh) 一种手术钳
CN208319264U (zh) 一种阶梯形防滑齿结扎夹
CN211325332U (zh) 一种宽体夹臂的组织夹
CN214549514U (zh) 一种双组织夹施夹器
CN214157436U (zh) 高血压脑出血专用血管夹
CN102440812A (zh) 深部打结钳
CN202235513U (zh) 深部打结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831

Address after: Room 1504, A1 office building, Greenland Central Plaza, No. 998, hongguzhong Avenue, Honggutan New District, Nanchang City, Jiang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xi Hanliang Asset Management Co., Ltd

Address before: 226200, No. eight, 100, home road, Hai re Town, Qidong, Jiangsu, Nantong

Patentee before: Shi Qingqi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922

Address after: 330699 No. 56, SANZHAOLUN Avenue, xiangtian new area, industrial park, Jing'an County, Yichun City, Jiang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xi Hanliang Bio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30000 room 1504, A1 office building, Greenland Central Plaza, No. 998, hongguzhong Avenue, Honggutan new area, Nanchang City, Jiangx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Jiangxi Hanliang Asset Management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