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78851A - 钳式腔隙缝合器 - Google Patents

钳式腔隙缝合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78851A
CN101278851A CNA2007100907131A CN200710090713A CN101278851A CN 101278851 A CN101278851 A CN 101278851A CN A2007100907131 A CNA2007100907131 A CN A2007100907131A CN 200710090713 A CN200710090713 A CN 200710090713A CN 101278851 A CN101278851 A CN 1012788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oint
pull bar
outer tube
suture needle
su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09071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74710C (zh
Inventor
冯国栋
高志强
吕威
查洋
李万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 20071009071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574710C/zh
Publication of CN1012788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788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7471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74710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钳式腔隙缝合器,其包括:前端具有针眼的缝针、具有出针孔的外管、位于外管内并且可滑动的拉杆、彼此之间形成关节的活动手柄和固定手柄,拉杆的前端形成拾线三角片,拉杆的后端与活动手柄形成关节,所述外管的后端与所述固定手柄固定,缝针的后端与拉杆成关节,缝针的弧度部分穿过一关节套,关节套与外管形成关节。上述钳式腔隙缝合器通过一个简单的拉杆传动结构实现了持针和拾线的功能,结构细长,适用于非常深在狭小的术区内进行缝合,依据该原理可根据需要制作成咬合、反张或非咬合等与现行的各种咬钳相似的形状,应用不同型号的缝针,以适用于深部术区不同位置和方向的裂口。

Description

钳式腔隙缝合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外科手术的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钳式腔隙缝合器。
背景技术
在外科手术中,经常遇到术区位于腔隙内非常深在而且狭窄的部位,如鼻腔、喉腔、耳道深部等部位和一些内窥镜手术中需要缝合的部位,这些部位往往位于重要器官上或其附近,组织脆弱,不耐牵拉,在这些部位进行的撑开、切开、剪切、钳夹等手术操作都由相应的器械辅助完成,但一直没有相应的缝合器械,如何进行这些部位的精确缝合是一个一直困扰外科医生的难题。传统的缝合器械由持针器、缝针、缝线组成,缝针的针眼位于缝针的尾端。缝合过程为:外科医生一手用镊子或止血钳等手术器械牵开组织暴露手术野,另一手持持针器夹持穿有缝线的缝针,自要缝合的组织一侧进针,针头从要缝合的组织另一侧穿出后松开持针器,再用同一持针器夹持已穿出的针尖,将针拉出同时通过针的尾端将线带出,将缝针取下后进行缝线打结,完成一次缝合。这种结构的缝合器械在手术野暴露较好的部位(比如皮肤)的缝合并显示不出它的缺点,但却难以完成鼻咽、喉腔、耳道等非常深在而且狭窄的腔隙部位的缝合,原因如下:1、持针器较大的体积使其难以进入一些较小的腔隙或进入后阻挡了术者的视野;2、针尖从要缝合的组织另一侧穿出后,需要助手帮术者夹持针尖,因为在松开持针器后并在术者夹住针尖之前由于组织的回复往往使针尖重新退缩到组织中而无法夹持,但助手的帮助又带来两个问题,首先由于术区的狭小难以使助手再置入另一手术器械,其次由于助手与术者用力的不一致常常造成组织的撕裂或缝针的丢失;3、由于持针器夹持缝针的角度及缝合时用力的角度范围有限,在深在而且狭小的腔隙术区内,很多伤口由于角度和位置的原因无法完成缝合,一些应该缝合的部位被迫放弃而改为填塞或压迫,使术区的愈合和手术的效果都会受到影响。由于微创外科发展的需要,人们改进了各种缝合的器具,如:中国专利局公布的专利号为92232376.3、专利号为200520069505.X等专利文献披露的缝合器均为针眼位于缝针前端,较好地保护了要缝合的组织,但都仅仅完成了穿线的动作,还需要术者另一手或助手的帮助。中国专利局在2006年1月公布的申请号为200410052745.9的专利文献披露了一种外科手术自动缝合器,其解决了出针力一致性的问题,并减少了组织的损伤,但是结构复杂、体积较大、操作程序多,不适合小腔隙的缝合。近年来,由于人工智能、组织工程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人们开始模仿人手制作更加微小的器械(请见MariaSiemionow,KaganOzer,Wlodzimierz Siemionow,Robotic assistance inmicrosurgery,Journal of reconstructive microsurgery,2000,(16)8:643-649,机器人辅助显微外科,修复显微外科杂志,2000,(16)8:643-649)或设计智能控制针(请见Patrick Sears and Pierre Dupont,A Steerable Needle Technology Using Curved Concentric Tubes,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Robots and Systems,October9-15,2006,Beijing,China,一种应用弯曲的同心管的可控针,国际智能机器人系统会议,2006年10月9-15日,中国北京),但都限于其学科本身的发展,这些研究仅停留在理论水平,目前尚未有可利用的器械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充分考虑国内外目前类似或相关装置中出现的各种缺点,并加以克服。其目的是通过本发明实现位于非常深在而且狭窄的术区的精确缝合。
为此,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钳式腔隙缝合器,其中,所述钳式腔隙缝合器包括:前端具有针眼的缝针、具有出针孔的外管、位于所述外管内并且可滑动的拉杆、彼此之间形成关节的活动手柄和固定手柄,所述拉杆的前端形成拾线三角片,所述拉杆的后端与所述活动手柄形成关节,所述外管的后端与所述固定手柄固定,所述缝针的后端与所述拉杆成关节,所述缝针的弧度部分穿过一关节套,所述关节套与所述外管形成关节。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钳式腔隙缝合器,其中,所述钳式腔隙缝合器包括:前端具有针眼的缝针、具有出针孔的外管、位于所述外管内并且可滑动的拉杆、彼此之间形成关节的活动手柄和固定手柄,所述拉杆的后端与所述活动手柄形成关节,所述外管的后端与所述固定手柄固定,所述缝针的后端与所述外管形成关节,弧度部分穿过一关节套,在所述关节套与所述拉杆所形成的关节的后方有一可向上反折的弹性片,所述弹性片的前端形成拾线三角片,所述弹性片的后端与所述拉杆相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钳式腔隙缝合器,其中,所述钳式腔隙缝合器包括:前端具有针眼的缝针、具有出针孔的外管以及彼此之间形成关节的活动手柄和固定手柄,所述外管的管腔中间被隔板分为上下两个腔,分别有拾线拉杆和持针拉杆通过,所述拾线拉杆和持针拉杆的后端分别与所述活动手柄形成关节,所述拾线拉杆的前端形成拾线钩,所述缝针的后端与所述持针拉杆的前端形成关节,所述缝针后端以前的直臂部分穿过一关节套,所述关节套与所述隔板的前端形成关节。
上述钳式腔隙缝合器通过一个简单的拉杆传动结构实现了持针和拾线的功能,结构细长,适用于非常深在狭小的术区内进行缝合,依据该原理可根据需要制作成咬合、反张或非咬合等与现行的各种咬钳相似的形状,应用不同型号的缝针,以适用于深部术区不同位置和方向的裂口。本发明充分考虑了医生既往的操作习惯,其外形与操作均与现行的各种咬钳基本相同,医生只需对准要缝合的部位咬合一下即可完成缝合,而且线轴的设计省去了护士穿线的繁琐,可连续缝合,操作简单,效率提高。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从以下作为例子但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目的的描述中,根据本发明的钳式腔隙缝合器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咬合钳式腔隙缝合器的总体示意图;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图1中的咬合钳式腔隙缝合器的拉杆与活动手柄构成关节;
图3为图1所示咬合钳式腔隙缝合器的拾线过程原理图;
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图1中的咬合钳式腔隙缝合器的缝针与拉杆和外管形成关节;
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图1所示咬合钳式腔隙缝合器的线轴与轴杆组合;
图6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反张钳式腔隙缝合器的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非咬合钳式腔隙缝合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咬合钳式腔隙缝合器由缝针17、拾线三角片1、外管6、拉杆5、活动手柄10和固定手柄15组成。拉杆5位于外管6内并且可在其内滑动,拉杆5前端形成拾线三角片1,后端与活动手柄10形成关节8。外管6的前端封闭,前端稍后有出针孔2,后端与固定手柄15固定。缝针17的针眼18在缝针的前端,其后端与拉杆5形成关节3,弧度部分穿过关节套4,关节套4与外管6的底壁形成关节。活动手柄10与固定手柄15形成关节9,它们的下端分别形成第一手指套13和第二手指套14。活动手柄10的后下端有L形轴杆12,线轴11套在轴杆12上,缝线7从线轴11上引出后,穿过位于外管6后端的固线圈16,向前行进穿过缝针17前端的针眼18。
如图2所示,拉杆5的后端膨大为球19,活动手柄10的上端膨大为空心向前开口的半球20,球19位于半球20内形成球铰关节。
图3示出了咬合钳式腔隙缝合器的拾线过程。当拉杆5向后拉时,通过关节3和关节套4的运动,推动缝针17穿过组织向前穿过出针孔2,缝线7即随之带出,缝线7由于穿过针眼18而被分为两股,分别位于缝针17的上下两侧,由于整个器械的联动,随着拉杆5向后拉,使拾线三角片1也退到出针孔2的后方;当缝针17后退时,由于组织的挤压,针眼退入组织内之前,缝线7松弛弯曲,同时拉杆5向前推,使拾线三角片1向前进,穿过缝线7靠近缝针17侧的一股与缝针17之间的间隙,缝针17退出出针孔2后,缝线7靠近缝针17侧的一股则被拾线三角片1钩住。
如图4所示,缝针17前端有针眼18,后端形成关节眼21,拉杆5在位于出针孔2的后方有向外突起的关节突22,缝针17的关节眼21可嵌套在关节突22上并与之形成关节。外管6的底壁前端开口,与关节套4形成关节23,关节套4的弧度与缝针17后端的弧度相适应,缝针17装配时穿过关节套4固定,这种结构可使缝针17变钝时得以更换。当拉杆5向后拉时,由于关节3和关节23的活动,可推动缝针17向前内旋转,进入出针孔2,同时拾线三角片1退到出针孔2的后方。
图5为线轴与轴杆组合的示意图,轴杆12为L形,分为水平部26和垂直部25,垂直部25固定在活动手柄10上,线轴11套在轴杆12的水平部26上,水平部26的游离端有可套紧的硅胶帽24,取下硅胶帽24可将线轴11套在轴杆12的水平部26上,再将硅胶帽24套紧在水平部26的顶端可防止线轴11脱出。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反张钳式腔隙缝合器。缝针17后端与外管6的底壁形成关节。缝针17的弧度部分穿过关节套,关节套与拉杆5形成关节,在该关节的后方有一可向上反折的弹性片27,弹性片27的前端形成拾线三角片1,后端与拉杆5相接。其余结构同图1。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非咬合钳式腔隙缝合器。外管6的管腔中间被隔板29分为上下两个腔,分别有拾线拉杆28和持针拉杆32通过,二者的后端分别与活动手柄10形成关节30、31,拾线拉杆28的前端形成拾线钩33。缝针17为“乙”形,针眼18在其前端,其后端与持针拉杆32前端形成关节,其后端以前的直臂部分穿过关节套4,关节套4与隔板29形成关节。其余结构同图1。
下面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咬合钳式腔隙缝合器的具体工作情况。
手术开始前,器械护士选择合适规格的咬合钳式腔隙缝合器,取下轴杆12上的硅胶帽24,将线轴11套入轴杆12的水平部26,再将硅胶帽24套紧在轴杆水平部26的顶端,完成线轴装配。将缝线7从线轴11上引出,穿过位于外管6后端的固线圈16,向前行进穿过缝针17前端的针眼18,使游离端在靠近拾线三角片1的一边,完成穿线。缝合器即装配完毕备用,在以后的手术过程中,不需护士再次穿线。
术中需要缝合时,术者单手持咬合钳式腔隙缝合器如持普通咬钳,对准要缝合的部位,使缝针17的前端和出针孔2位于要缝合的组织的两边,轻轻扣动活动手柄10,使第一手指套13向第二手指套14移动,在关节9和关节8的活动下,活动手柄10拉动拉杆5向后,在关节3和关节23的活动下,缝针17的尖端向内呈弧度运动,穿过要缝合的组织继而向前穿过出针孔2,缝线7即随之带出,缝线7由于穿过针眼18而被分为两股,分别位于缝针17的上下两侧,在这个过程的同时,拉杆5向后拉,进而使拾线三角片1向后退到出针孔2的后方;然后再使活动手柄10撑开,即第一手指套13远离第二手指套14,结果活动手柄10推动拉杆5向前进,通过关节3和关节23的活动,缝针17后退,由于组织的挤压,针眼18退入组织内之前,缝线7松弛弯曲,在这个过程的同时,随着拉杆5向前推,推动拾线三角片1穿过缝线7靠近缝针17侧的一股(即游离端的一股)与缝针17之间的间隙,缝针17退出出针孔2后,缝线7位于缝针17上面的一股(即游离端的一股)则被拾线三角片1钩住,缝针17退回原位后,缝线即留在组织中。自腔隙中取出缝合器的过程中,由于组织挤压和拾线器1的牵拉,使缝线7继续被牵拉线轴11旋转,缝线7得以延长一段距离,在针眼18的外侧合适距离剪断缝线,缝线游离端也从拾线三角片1与外管6的空隙中脱出,进行打结。剩余的缝线依然穿在针眼中,不需要再次穿线即可进行下一次缝合。
手术结束后,拉开硅胶帽24,取下线轴11,清洗器械,消毒备用。
图6所示的反张钳式腔隙缝合器的具体工作情况如下所述。
当活动手柄10拉动拉杆5向后运动时,通过缝针17后端与外管6的底壁形成的关节以及关节套4与拉杆5形成的关节的运动,缝针17的前端被反向的拉向后运动,穿过要缝合的组织后,穿过出针孔2,缝线7即随之带出,缝线7由于穿过针眼18而被分为两股,分别位于缝针17的两侧,游离端位于靠近弹性片27的一侧,这个过程的同时,弹性片27逐渐变得贴近拉杆5,拾线三角片1退回到出针孔2的前方。当活动手柄10推动拉杆5向前运动时,由于缝针17后端与外管6的底壁形成的关节以及关节套4与拉杆5形成的关节的运动,缝针17后退,由于组织的挤压,针眼退入组织内之前,缝线7松弛弯曲,在这个过程的同时,弹性片27在拉杆5的推动下前进,在外管封闭的前端反折后沿外管6的顶壁向后行进,使拾线三角片1穿过缝线7靠近弹性片27的一股(即游离端的一股)与缝针17之间的间隙,缝针17退出出针孔2后,缝线游离端的一股则被拾线三角片1钩住,缝针17退回原位后,缝线即留在组织中。其余过程和步骤同上述。该种钳式缝合器适用于缝合深部术区侧壁上的裂口。
图7所示的非咬合钳式腔隙缝合器的具体工作情况如下所述。
当活动手柄10推动持针拉杆32向前运动时,通过缝针17后端与持针拉杆32形成的关节以及关节套4与外管6内隔板29的前端形成的关节的运动,缝针17的前端被推向前呈弧度运功,穿过要缝合的组织,缝线7即随之带出,缝线7由于穿过针眼18而被分为两股,分别位于缝针17的两侧,游离端位于靠近拾线钩33运动层面的一侧,这个过程的同时,活动手柄10也推动拾线拉杆28向前运动,使拾线钩33向前越过缝线7靠近拾线钩33的一股(即游离端的一股)与缝针17之间的间隙;当活动手柄10拉动持针拉杆32向后运动时,由于缝针17后端与持针拉杆32形成的关节以及关节套4与外管6内隔板29的前端形成的关节的运动,缝针17后退,在这个过程的同时,活动手柄10的运动也使拾线拉杆28和拾线钩33向后滑动,缝针17与拾线钩33交错离开时,缝线游离端的一股则被拾线钩33钩住,缝针17退回原位后,缝线即留在组织中。其余过程和步骤同上述。该种钳式缝合器适用于缝合深部术区视野极其受限的伤口。
该种缝合器相应的缝针型号固定,使用不同型号缝针,应更换相应型号的缝合器,以使出针孔2的位置和方向与所用缝针相适应。
因为所缝组织大部分为深部软组织,缝针17在反复使用多次之后才会变钝。当针头变钝时,更换缝针的具体工作情况如下:
器械护士向内轻压拉杆5上的关节突22,向外轻拉缝针后端,使关节3脱臼,取下缝针17,选取相应的新缝针17,新缝针17的针尖在向前推穿过关节套4至缝针后端与关节套4套紧,向内轻压拉杆5上的关节突22,向外轻拉缝针后端,依靠二者的弹性使关节突22套入缝针17后端的关节眼21形成关节3,完成缝针更换。
虽然这里已经参考所披露的结构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所描述的细节,并且针对第一实施例所披露的结构也适用于第二及第三实施例。本申请旨在覆盖落入改进目的或者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所有改变或变型。

Claims (8)

1. 一种钳式腔隙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钳式腔隙缝合器包括:前端具有针眼(18)的缝针(17)、具有出针孔(2)的外管(6)、位于所述外管(6)内并且可滑动的拉杆(5)、彼此之间形成关节的活动手柄(10)和固定手柄(15),所述拉杆(5)的前端形成拾线三角片(1),所述拉杆(5)的后端与所述活动手柄(10)形成关节,所述外管(6)的后端与所述固定手柄(15)固定,所述缝针(17)的后端与所述拉杆(5)形成关节,所述缝针的弧度部分穿过一关节套(4),所述关节套(4)与所述外管(6)形成关节。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钳式腔隙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手柄(10)的下端设有分为水平部(26)和垂直部(25)的L形轴杆(12),在所述轴杆(12)的水平部(26)上套有线轴(11),所述水平部(26)的游离端有可套紧的硅胶帽(24),所述外管(6)的后端设有固线圈(16)。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钳式腔隙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5)的后端膨大为球(19),所述活动手柄(10)的上端膨大为空心向前开口的半球(20),所述球(19)位于所述半球(20)内形成球铰关节。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钳式腔隙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缝针(17)的后端形成关节眼(21),所述拉杆(5)在位于所述出针孔(2)的后方有向外突起的关节突(22),所述关节眼(21)可嵌套在所述关节突(22)上,所述关节套(4)的弧度与所述缝针(17)后端的弧度相适应,所述缝针(17)装配时穿过所述关节套(4)固定。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钳式腔隙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手柄(10)与所述固定手柄(15)的下端分别形成第一手指套(13)和第二手指套(14)。
6. 一种钳式腔隙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钳式腔隙缝合器包括:前端具有针眼(18)的缝针(17)、具有出针孔(2)的外管(6)、位于所述外管(6)内并且可滑动的拉杆(5)、彼此之间形成关节的活动手柄(10)和固定手柄(15),所述拉杆(5)的后端与所述活动手柄(10)形成关节,所述外管(6)的后端与所述固定手柄(15)固定,所述缝针(17)的后端与所述外管(6)形成关节,弧度部分穿过一关节套(4),在所述关节套(4)与所述拉杆(5)所形成的关节的后方有一可向上反折的弹性片(27),所述弹性片(27)的前端形成拾线三角片(1),所述弹性片(27)的后端与所述拉杆(5)相连接。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钳式腔隙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5)的后端膨大为球(19),所述活动手柄(10)的上端膨大为空心向前开口的半球(20),所述球(19)位于所述半球(20)内形成球铰关节。
8. 一种钳式腔隙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钳式腔隙缝合器包括:前端具有针眼(18)的缝针(17)、具有出针孔(2)的外管(6)以及彼此之间形成关节(9)的活动手柄(10)和固定手柄(15),所述外管(6)的管腔中间被隔板(29)分为上下两个腔,分别有拾线拉杆(28)和持针拉杆(32)通过,所述拾线拉杆(28)和持针拉杆(32)的后端分别与所述活动手柄(10)形成关节,所述拾线拉杆(28)的前端形成拾线钩(33),所述缝针(17)的后端与所述持针拉杆(32)的前端形成关节,所述缝针后端以前的直臂部分穿过一关节套(4),所述关节套(4)与所述隔板(29)的前端形成关节。
CN 200710090713 2007-04-04 2007-04-04 钳式腔隙缝合器 Active CN100574710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710090713 CN100574710C (zh) 2007-04-04 2007-04-04 钳式腔隙缝合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710090713 CN100574710C (zh) 2007-04-04 2007-04-04 钳式腔隙缝合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78851A true CN101278851A (zh) 2008-10-08
CN100574710C CN100574710C (zh) 2009-12-30

Family

ID=400116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710090713 Active CN100574710C (zh) 2007-04-04 2007-04-04 钳式腔隙缝合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74710C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26331A (zh) * 2012-04-19 2012-08-08 李春江 套索打结器
WO2020237894A1 (zh) * 2019-05-30 2020-12-03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 一体式手术缝合器
TWI768990B (zh) * 2021-06-28 2022-06-21 黃慧夫 可斷線的持針器
CN117796866A (zh) * 2024-03-01 2024-04-02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喉显微手术缝合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46740A (en) * 1974-10-15 1976-03-30 Bassett John W Suturing device
US5181919A (en) * 1991-04-23 1993-01-26 Arieh Bergman Suture ligating device for use with an endoscope
CN1290471C (zh) * 1995-12-06 2006-12-20 株式会社松谷制作所 医疗用引线针的诱导器具
US5908428A (en) * 1997-05-27 1999-06-01 United States Surgical Corporation Stitching devices for heart valve replacement surgery
CN2780099Y (zh) * 2005-03-03 2006-05-17 谢永 腹腔镜手术缝合器
CN2805693Y (zh) * 2005-07-12 2006-08-16 田海 深部组织缝合器
CN201012093Y (zh) * 2007-04-04 2008-01-30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钳式腔隙缝合器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26331A (zh) * 2012-04-19 2012-08-08 李春江 套索打结器
CN102626331B (zh) * 2012-04-19 2014-02-26 唐山市第二医院 套索打结器
WO2020237894A1 (zh) * 2019-05-30 2020-12-03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 一体式手术缝合器
TWI768990B (zh) * 2021-06-28 2022-06-21 黃慧夫 可斷線的持針器
CN117796866A (zh) * 2024-03-01 2024-04-02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喉显微手术缝合器
CN117796866B (zh) * 2024-03-01 2024-04-26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喉显微手术缝合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574710C (zh) 2009-12-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01337B1 (en) Suture stitches for continuous surgical suturing
CN100574711C (zh) 用于外科手术的缝合器
RU2556784C2 (ru) Шовная нить
CN100574712C (zh) 镊式缝合器
JP2018149331A (ja) 結び目をつける作業が不要な縫合糸及びそれを含むキット
CN203564286U (zh) 末端执行器、外科手术器械和荷包钳
US10842482B2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continuous surgical suturing
CN104434243A (zh) 末端执行器、外科手术器械和荷包钳
CN100574710C (zh) 钳式腔隙缝合器
CN213489043U (zh) 一种穿刺缝合装置
CN202161363U (zh) 减张手术缝合线
CN202211723U (zh) 一种腹腔镜下使用的持针器
KR101796685B1 (ko) 봉합용 매듭 및 봉합장치
US20200375591A1 (en) Devices for continuous surgical suturing
CN201012093Y (zh) 钳式腔隙缝合器
CN201019791Y (zh) 镊式缝合器
CN215273032U (zh) 一种医用带线锚钉
CN208973953U (zh) 腔镜手术缝合装置
CN113576567B (zh) 一种带线穿刺针
CN201046141Y (zh) 用于外科手术的缝合器
TWI551261B (zh) An in vitro knot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laparoscopic surgery
CN107898483A (zh) 腔镜手术缝合装置
CN2375257Y (zh) 腹腔镜腔内缝合打结器
CN103315786B (zh) 基于内窥镜的快速缝合机构
CN2187045Y (zh) 医用缝合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