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64237U - 车用蓄水瓶 - Google Patents

车用蓄水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364237U
CN208364237U CN201820989336.9U CN201820989336U CN208364237U CN 208364237 U CN208364237 U CN 208364237U CN 201820989336 U CN201820989336 U CN 201820989336U CN 208364237 U CN208364237 U CN 2083642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water storage
storage bottle
liquid
cover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98933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振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gshan Bo Yu Car Molding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gshan Bo Yu Car Molding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gshan Bo Yu Car Molding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gshan Bo Yu Car Molding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98933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3642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3642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3642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用蓄水瓶,包括下盖体、上盖体,所述下盖体内部设有三个腔室,分别为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三腔室,各腔室之间由腔室隔板分开,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三腔室内设有纵向下隔板,所述腔室隔板和所述纵向下隔板上均设有多边形流道口、四边形流道口、U形流道口,所述第一腔室内设有出液口,所述下盖体底部的出液管与所述出液口相连通,所述上盖体设有两个回液管,所述上盖体上设有注液口,所述注液口位于所述注液槽的上方且与所述注液槽相对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蓄水瓶内设置多块隔板,可以用来增强蓄水瓶整体的强度,另外,在隔板上设有多个流道口,使得蓄水瓶内的冷却液的混合更加充分。

Description

车用蓄水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用蓄水瓶。
背景技术
蓄水瓶是一种调节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压力、储存和补偿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冷却液的装置,但常见的汽车蓄水瓶由于其强度不合格,在外部环境较差的条件下会出现损坏的情况,这样就需要再次更换蓄水瓶,会给车主带来诸多不便。现有的蓄水瓶还因为其内部结构单一,冷却液流动路径简单,回流后的冷却液立即再次进入冷却系统中,冷却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整体强度高、冷却液能充分混合车用蓄水瓶。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用蓄水瓶,包括下盖体、上盖体,所述下盖体内部设有三个腔室,分别为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三腔室,各腔室之间由腔室隔板分开,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三腔室内设有纵向下隔板,所述腔室隔板和所述纵向下隔板上均设有多边形流道口、四边形流道口、U形流道口,所述多边形流道口位于所述腔室隔板和所述纵向下隔板的下部,所述四边形流道口位于所述腔室隔板和所述纵向下隔板的中间位置,所述U形流道口位于所述腔室隔板和所述纵向下隔板的上部,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的连接处设有注液槽,所述注液槽呈圆柱状,所述注液槽的周围设有四条U形槽,所述U形槽与所述注液槽等高且所述U形槽与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相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内设有出液口,所述下盖体底部的出液管与所述出液口相连通,所述上盖体设有两个回液管,所述回液管分别位于所述上盖体的两侧,所述上盖体上设有注液口,所述注液口位于所述注液槽的上方且与所述注液槽相对应。
优选的,所述上盖体内设有横向上隔板、纵向上隔板,所述横向上隔板分别与腔室隔板相对应,所述纵向上隔板与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三腔室内的纵向下隔板相对应;上下盖体焊接在一起后,相对应的隔板焊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蓄水瓶整体强度更高。
优选的,所述横向上隔板与所述纵向上隔板均设有开口多边形流道口;上盖体和下盖体焊接在一起后,上盖体内的横向上隔板、纵向上隔板分别与下盖体内的腔室隔板、纵向下隔板也会相对应焊接在一起,上下盖体内的开口多边形流道口组合成完整的流道口,从而形成多个呈上下分布的流道口,冷却液通过流道口从一个腔室流经至另一个腔室,使得回流后的冷却液能与蓄水瓶内的冷却液充分混合。
优选的,所述下盖体的对角处分别设有安装座;蓄水瓶通过安装座固定在车体内。
优选的,所述出液管上设有用于将导液软管固定在所述出液管上的软管夹箍;导液软管连接车辆冷却系统,软管夹箍使导液软管与出液管连接在一起,从而使蓄水瓶内部的冷却液能对冷却系统进行补偿。
优选的,所述上盖体上设有用于密封所述注液口的密封盖;注液口用来添加冷却液,保证车辆冷却系统内的冷却液充足,密封盖其密封作用。
优选的,所述上盖体和所述下盖体内均设有多条加强筋;用来增强上下盖体整体的强度,从而适应各种复杂的环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蓄水瓶内设置多块隔板,可以用来增强蓄水瓶整体的强度,另外,在隔板上设有多个流道口,使得蓄水瓶内的冷却液的混合更加充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下盖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下盖体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下盖体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上盖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上盖体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上盖体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立体图。
图中,1、下盖体,2、上盖体,3、注液槽,4、出液口,5、出液管,6、回液管,7、注液口,8、安装座,9、加强筋,11、第一腔室,12、第二腔室,13、第三腔室,14、腔室隔板,15、纵向下隔板,31、U形槽,a、多边形流道口,b、四边形流道口,c、U形流道口,21、横向上隔板,22、纵向上隔板,51、软管夹箍,71、密封盖。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7所示,一种车用蓄水瓶,包括下盖体1、上盖体2,所述下盖体1内部设有三个腔室,分别为第一腔室11、第二腔室12、第三腔室13,各腔室之间由腔室隔板14分开,第一腔室11和第三腔室13内设有纵向下隔板15,腔室隔板14和纵向下隔板15上均设有多边形流道口a、四边形流道口b、U形流道口c,多边形流道口a位于腔室隔板14和纵向下隔板15的下部,四边形流道口b位于腔室隔板14和纵向下隔板15的中间位置,U形流道口c位于腔室隔板14和纵向下隔板15的上部,第一腔室11与第二腔室12的连接处设有注液槽3,注液槽3呈圆柱状,注液槽3的周围设有四条U形槽31,U形槽31与注液槽3等高且U形槽31与第一腔室11和第二腔室12相连通,第一腔室11内设有出液口4,下盖体1底部的出液管5与出液口4相连通,上盖体2设有两个回液管6,回液管6分别位于上盖体2的两侧,上盖体2上设有注液口7,注液口7位于注液槽3的上方且与注液槽3相对应。
上下壳体均为塑料件,材质为PP5,PP5塑料是由聚丙烯制成,可反复使用,具有耐高温、强度高、韧性好、耐寒的特点。上下盖体通过注塑成型,上盖体2和下盖体1通过热板焊接工艺焊接在一起,使得下盖体1内的腔室隔板14和纵向下隔板15能与上盖体2内的横向上隔板21和纵向上隔板22焊接在一起,组成一个密封的结构,上盖体2和下盖体1上的U形流道口c接触在一起,便在各个隔板以及横板、纵板上形成呈上下排布的流道口结构,冷却液通过这些流道口流动到各个腔室,冷却系统中的冷却液通过回液管6回流进入蓄水瓶中,能与瓶中的其他冷却液充分混合,然后再流经各个流道口,流动路径复杂,可以使冷却液的温度降低,再次通过出液管5进入冷却系统时,冷却效果较好。蓄水瓶内腔室隔板14、以及多条加强筋9还可以保证蓄水瓶的强度;蓄水瓶通过设置在下盖体1上的安装座8固定在车体内,保证了蓄水瓶工作时的稳定性,在上盖体2的上部还设有注液口7,可以通过外加冷却液的方式保证蓄水瓶内的冷却液充足。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车辆冷却系统中的冷却液进过循环,回流进入蓄水瓶中,这部分的冷却液与蓄水瓶中其他冷却液混合均匀,然后再通过出液管对冷却系统进行冷却液的补偿,蓄水瓶内的腔室隔板、纵向下隔板、横向上隔板、纵向上隔板一方面可以增加蓄水瓶整体的强度,另一方面,通过设置多个流道口,可以使蓄水瓶中冷却液的流动路径更复杂,混合的效果更好。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车用蓄水瓶,包括下盖体(1)、上盖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体(1)内部设有三个腔室,分别为第一腔室(11)、第二腔室(12)、第三腔室(13),各腔室之间由腔室隔板(14)分开,所述第一腔室(11)和所述第三腔室(13)内设有纵向下隔板(15),所述腔室隔板(14)和所述纵向下隔板(15)上均设有多边形流道口(a)、四边形流道口(b)、U形流道口(c),所述多边形流道口(a)位于所述腔室隔板(14)和所述纵向下隔板(15)的下部,所述四边形流道口(b)位于所述腔室隔板(14)和所述纵向下隔板(15)的中间位置,所述U形流道口(c)位于所述腔室隔板(14)和所述纵向下隔板(15)的上部,所述第一腔室(11)与所述第二腔室(12)的连接处设有注液槽(3),所述注液槽(3)呈圆柱状,所述注液槽(3)的周围设有四条U形槽(31),所述U形槽(31)与所述注液槽(3)等高且所述U形槽(31)与所述第一腔室(11)和所述第二腔室(12)相连通,所述第一腔室(11)内设有出液口(4),所述下盖体(1)底部的出液管(5)与所述出液口(4)相连通,所述上盖体(2)设有两个回液管(6),所述回液管(6)分别位于所述上盖体(2)的两侧,所述上盖体(2)上设有注液口(7),所述注液口(7)位于所述注液槽(3)的上方且与所述注液槽(3)相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蓄水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体(2)内设有横向上隔板(21)、纵向上隔板(22),所述横向上隔板(21)分别与腔室隔板(14)相对应,所述纵向上隔板(22)与所述第一腔室(11)和所述第三腔室(13)内的纵向下隔板(15)相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蓄水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上隔板(21)与所述纵向上隔板(22)均设有U形流道口(c)。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蓄水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体(1)的对角处分别设有安装座(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蓄水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管(5)上设有用于将导液软管固定在所述出液管(5)上的软管夹箍(5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蓄水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体(2)上设有用于密封所述注液口(7)的密封盖(7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蓄水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体(2)和所述下盖体(1)内均设有多条加强筋(9)。
CN201820989336.9U 2018-06-26 2018-06-26 车用蓄水瓶 Active CN2083642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89336.9U CN208364237U (zh) 2018-06-26 2018-06-26 车用蓄水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89336.9U CN208364237U (zh) 2018-06-26 2018-06-26 车用蓄水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364237U true CN208364237U (zh) 2019-01-11

Family

ID=649267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989336.9U Active CN208364237U (zh) 2018-06-26 2018-06-26 车用蓄水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36423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91127A (zh) * 2020-05-31 2020-08-28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蓄水瓶
CN111619338A (zh) * 2020-05-31 2020-09-04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蓄水瓶和双冷却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91127A (zh) * 2020-05-31 2020-08-28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蓄水瓶
CN111619338A (zh) * 2020-05-31 2020-09-04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蓄水瓶和双冷却系统
CN111619338B (zh) * 2020-05-31 2022-06-07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蓄水瓶和双冷却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364237U (zh) 车用蓄水瓶
CN208640403U (zh) 饮水机的集成水路结构及饮水机
CN209418656U (zh) 一种电堆气液分配装置及其应用的燃料电池
CN208330529U (zh) 一种分层式副水箱
CN105742759B (zh) 电池冷却液温控装置
CN205382980U (zh) 汽车蓄水瓶
CN205646071U (zh) 电池冷却液温控装置
CN204806942U (zh) 一种复合水冷板以及具有其的冷却系统和车辆
CN201320088Y (zh) 一种汽水分离器及饮水机
CN208330530U (zh) 一种车用蓄水瓶
CN109876688A (zh) 流体混合装置
CN206136545U (zh) 水排单元及其装置
CN205064937U (zh) 一种水道结构
CN105864459B (zh) 一种集成水路的液体处理控制阀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8753304U (zh) 散热器及包括其的散热器组合结构
CN208364240U (zh) 发动机冷却系统膨胀箱
CN105992864B (zh) 改进的液体添加剂存储系统
CN206715636U (zh) 一种邻乙基苯肼盐酸盐重氮尾气吸收装置
CN209414284U (zh) 一种液压油箱
CN209518748U (zh) 水处理装置
CN207435012U (zh) 水处理装置
CN209391700U (zh) 水处理装置
CN218287430U (zh) 汽车用膨胀水箱及具有其的汽车
CN217107262U (zh) 一种多功能底盘油箱
CN207796347U (zh) 冷媒罐接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