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76688A - 流体混合装置 - Google Patents

流体混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76688A
CN109876688A CN201910303382.8A CN201910303382A CN109876688A CN 109876688 A CN109876688 A CN 109876688A CN 201910303382 A CN201910303382 A CN 201910303382A CN 109876688 A CN109876688 A CN 1098766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ped node
upstream
fluid
node channel
downstr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0338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茜
李鹏飞
蔡盛
张秋达
姚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Microwell Chemical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Sanyi'an Chem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Sanyi'an Chemic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Sanyi'an Chem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30338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76688A/zh
Publication of CN1098766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76688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管道混合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流体混合装置。该流体混合装置,包括多个X形节点通道,X形节点通道上设置有彼此相连通的两个入口和两个出口,以使两股流体在X形节点通道中先汇聚再分离;上游的X形节点通道的一个入口与下游的X形节点通道的一个出口相连通,上游的X形节点通道的另一个入口与下游的X形节点通道的另一个出口相连通;位于最上游的X形节点通道的两个入口与流体混合装置的入料口连通,位于最下游的X形节点通道的两个出口与流体混合装置的出料口连通。该流体混合装置可使两股流体在X形节点通道中形成汇聚、对撞混合继而分离的混合过程,以得到充分的混合,从而提高多种待混合流体的混合均匀程度。

Description

流体混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道混合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流体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管道混合器主要包括动态管道混合器和静态管道混合器两种,其中动态混合器利用旋转叶轮使介质按一定方式运动来实现混合的,存在一定缺陷;轴封部件易泄露、混合均匀度不高、连续运行设计难度大、能耗高等。
而静态管道混合器虽然具有易保养,安装空间小,设备造价低及能量损失少的优点,但是受到自身混合结构的限制,对于湍流流动下的流体混合效果更好,而达不到湍流状态的液体则混合效果不佳。
因此,本申请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流体混合装置,以提高多种待混合流体的混合均匀程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流体混合装置,以提高多种待混合流体的混合均匀程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基于上述第一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流体混合装置,包括多个X形节点通道,所述X形节点通道上设置有彼此相连通的两个入口和两个出口,以使两股流体在所述X形节点通道中先汇聚再分离;
上游的所述X形节点通道的一个入口与下游的所述X形节点通道的一个出口相连通,上游的所述X形节点通道的另一个入口与下游的所述X形节点通道的另一个出口相连通;
位于最上游的所述X形节点通道的两个入口与所述流体混合装置的入料口连通,位于最下游的所述X形节点通道的两个出口与所述流体混合装置的出料口连通。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包括多个流体混合单元,所述流体混合单元包括至少两个依次连通的所述X形节点通道,两个所述流体混合单元之间设置有缓冲腔;
所述缓冲腔的入口连通上游的所述流体混合单元的最下游的所述X形节点通道的两个出口,所述缓冲腔的出口连通下游的所述流体混合单元的最上游的所述X形节点通道的两个入口;
所述缓冲腔的容积不小于与其连接的上游的所述流体混合单元的容积。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缓冲腔的容积不大于与其连接的上游的所述流体混合单元的容积的3倍。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入料口包括第一进料通道和两个第二进料通道,两个所述第二进料通道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进料通道的两侧,且两个所述第二进料通道的出口的朝向相对设置并与所述第一进料通道的出口相连通。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两个所述第二进料通道的入口相连通;
沿从上游至下游的方向,两个所述第二进料通道沿曲线延伸,且两个所述第二进料通道先逐渐远离再逐渐靠近。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上游的所述X形节点通道的两个出口与下游的所述X形节点通道的两个入口之间通过第一通道一一对应地相连通;
从上游至下游的方向,两个所述第一通道均沿曲线延伸,且两个所述第一通道先远离再并行最后再靠近。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当两个所述第一通道相远离的时候,两个所述第一通道向上游延伸;
当两个所述第一通道并行的时候,两个所述第一通道向下游延伸;
当两个所述第一通道相靠近,两个所述第一通道向上游延伸。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流体混合装置还包括强混腔,所述强混腔的入口呈渐放状,所述强混腔的出口呈渐缩状;
所述强混腔的入口连通所述缓冲腔的出口,所述强混腔的出口连通下游的所述流体混合单元的最上游的所述X形节点通道的两个入口。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强混腔的出口分别通过两个第二通道与所述X形节点通道的两个入口一一对应地相连通;
从上游至下游的方向,两个所述第二通道均沿曲线延伸,且两个所述第二通道依次以远离、靠近、再远离、并行和再靠近的方式延伸;
当两个所述第二通道相远离时,两个所述第二通道的延伸方向均与所述强混腔的出口相垂直;
当两个所述第二通道相靠近、再远离和并行时,两个所述第二通道均向下游延伸;
当两个所述第二通道再靠近时,两个所述第二通道均向上游延伸。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流体混合装置还包括基板、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所述基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基面和第二基面;
所述多个X形节点通道设置在所述第一基面上且凹陷于所述第一基面,所述第二基面上开设有换热管道,所述换热管道内用于流通冷媒;
所述第一盖板盖设在所述第一基面上,所述第二盖板盖设在所述第二盖板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流体混合装置,包括多个X形节点通道,X形节点通道上设置有彼此相连通的两个入口和两个出口,以使两股流体在X形节点通道中先汇聚再分离,且多个X形节点通道顺次连接。该流体混合装置可使两股流体在X形节点通道中形成汇聚、对撞混合继而分离的混合过程,能够使两种流体在X形节点通道中得到充分的混合,且该流体混合装置能够在较小的空间内使两股流体在较为剧烈的对撞后发生明显的流向改变,从而加剧流体的混合效果,以提高多股流体的混合均匀程度。此外,由于X形结构整体平滑过渡,流体流动顺畅,从而使X形节点通道内全程无死角,从而便于清洗维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流体混合装置的内部流道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流体混合装置的内部流道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流体混合装置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流体混合装置的侧视图。
图标:1-流体混合单元;10-X形节点通道;2-缓冲腔;30-第一进料通道;31-第二进料通道;4-第一通道;5-强混腔;6-第二通道;70-基板;71-第一盖板;72-第二盖板;80-出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参见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流体混合装置;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流体混合装置的内部流道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具体示出了流体混合装置省略缓冲腔的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流体混合装置的内部流道的第二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实施例中的流体混合装置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图3中的流体混合装置的侧视图;其中,图1和图2省略了基板、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以清晰地表示出流体流通的内部流道的具体结构特征;图3和图4示出了基板、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之间的连接关系和位置关系。
本实施例提供的流体混合装置,用于使多股流体混合均匀。
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的流体混合装置,包括多个X形节点通道10,X形节点通道10上设置有彼此相连通的两个入口和两个出口,以使两股流体在X形节点通道10中先汇聚再分离,具体地,两股流体分别通过一个入口进入到X形节点通道10中,两股流体会在X形节点通道10的节点位置发生对撞和混合,经混合后的分成新的两股流体,新的两股流体分别从一个出口流出X形节点通道10,从而使两股流体在X形节点通道10中形成汇聚、对撞混合继而分离的混合过程,能够使两种流体在X形节点通道10中得到充分的混合。此外,由于本申请的X节点通道内的流体通道呈X形,一方面,能够在较小的空间内使两股流体在较为剧烈的对撞后发生明显的流向改变,从而加剧了流体的混合效果;另一方面,由于X形结构整体平滑过渡,流体流动顺畅,从而使X形节点通道10内全程无死角,从而便于清洗维护,进一步地,通过调节流速,即可达到无死区的效果,尤其是对于反应粘稠度要求低的流体体现出了较强的通用性。
上游的X形节点通道10的一个入口与下游的X形节点通道10的一个出口相连通,上游的X形节点通道10的另一个入口与下游的X形节点通道10的另一个出口相连通,如此以使多个X形节点通道10顺次连接,从而使待混合流体在由上游向下游流动的过程中,不断发生分离、碰撞混合和分离的过程,通过在分离过程中不断破坏其原有的层流边界层,以在混合时强化混合效果。
位于最上游的X形节点通道10的两个入口与流体混合装置的入料口连通,位于最下游的X形节点通道10的两个出口与流体混合装置的出料口80连通。通过入料口通入待混合流体,并通过出料口80排出混合均匀的流体。
可选地,入料口可以通入多种待混合流体,即可以用于混合两种及两种以上的待混合流体,以实现多种待混合流体的混合。可选地,待混合流体通过进料泵泵入入料口。可选地,进料泵为周期性循环的柱塞泵。可选地,多种待混合流体之间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可选地,X形节点通道10为对称的,X形节点通道10的两个入口对称设置,X形节点通道10的两个出口对称设置。
可选地,X形节点通道10的尺寸,可以根据待混合流体的流量;X形节点通道10的数量,可以根据待混合流体的混合时间来确定。
可选地,为适应更多的混合要求,可以通过串联或并联使用该流体混合装置的方法来实现。参见图4,示出了两个流体混合装置串联使用的情形。
本实施例提供的流体混合装置,包括多个X形节点通道10,X形节点通道10上设置有彼此相连通的两个入口和两个出口,以使两股流体在X形节点通道10中先汇聚再分离,且多个X形节点通道10顺次连接。该流体混合装置可使两股流体在X形节点通道10中形成汇聚、对撞混合继而分离的混合过程,能够使两股流体在X形节点通道10中得到充分的混合,且该流体混合装置能够在较小的空间内使两股流体在较为剧烈的对撞后发生明显的流向改变,从而加剧流体的混合效果,以通过静态混合的方式提高多股流体的混合均匀程度。也就是说,该流体混合装置无需外接动力,避免像传统的动态混合器一样利用旋转叶轮实现混合,从而简化了结构,且保证了在混合全程的流体的湍流程度,混合均匀度高,实用性强。此外,由于X形结构整体平滑过渡,流体流动顺畅,从而使X形节点通道10内全程无死角,从而便于清洗维护。
参见图2,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包括多个流体混合单元1,流体混合单元1包括至少两个依次连通的X形节点通道10,两个流体混合单元1之间设置有缓冲腔2;
缓冲腔2的入口连通上游的流体混合单元1的最下游的X形节点通道10的两个出口,缓冲腔2的出口连通下游的流体混合单元1的最上游的X形节点通道10的两个入口;也就是说,沿流体流通的方向,每经过多个X形节点通道10就设置一个缓冲腔2。
缓冲腔2的容积不小于与其连接的上游的流体混合单元1的容积,通过限定缓冲腔2的容积,从而能够使进入缓冲腔2的两股流体降速并暂时滞留,以实现大流量混合。一方面,在待混合流体进入入料口的时候,多种待混合流体之间的进料流量可能会有差异,即有可能存在进料不均匀的情况,通过设置缓冲腔2,有利于减少多种待混合流体的进料流量之间的差异。另一方面,由于位于缓冲腔2上游的流体混合单元1的X形节点通道10的加工精度、或某处发生堵塞等原因,会导致进入缓冲腔2的两股流体之间的压降不同,从而容易发生其中一股流体从上游的流体混合单元1提前流出,而另一股落后甚至被堵塞等情况发生;通过设置缓冲腔2,有利于两股流体在进入到缓冲腔2后平衡压力,从而有利于下游的流体混合单元1正常工作,避免重复出现、甚至加剧上游出现的上述情况,进而保证该流体混合装置整体的混合效率。
可选地,流体混合单元1包括两个X形节点通道10,或流体混合单元1包括三个X形节点通道10。可选地,流体混合单元1中包括X形节点通道10的数量,可以根据该流体混合装置包括的X形节点通道10的总数决定,X形节点通道10的总数越多,则流体混合单元1中包括的X形节点通道10的数量越多。
可选地,缓冲腔2的上游的流体混合单元1中的X形节点通道10的数量与该缓冲腔2的下游的流体混合单元1中的X形节点通道10的数量相同;或缓冲腔2的上游的流体混合单元1中的X形节点通道10的数量与该缓冲腔2的下游的流体混合单元1的X形节点通道10的数量不同。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缓冲腔2的容积不大于与其连接的上游的流体混合单元1的容积的3倍,从而避免缓冲腔2的容积相对于与其连接的上游的流体混合单元1的容积过大,进而避免在缓冲腔2中的压损过大。进一步地,也有利于保证从缓冲腔2流向下游的流体的流速、压力等参数足够充分混合。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入料口包括第一进料通道30和两个第二进料通道31,两个第二进料通道31分别位于第一进料通道30的两侧,且两个第二进料通道31的出口的朝向相对设置并与第一进料通道30的出口相连通,即两个第二进料通道31的出口的朝向彼此相对地设置,且两个第二进料通道31的出口均与第一进料通道30的出口相连通。从而能够使两个第二进料通道31中的流体分别从外侧的两边包覆第一进料通道30中的流体,在第二进料通道31的流体和第一进料通道30的流体之间形成两层直接接触面,进而可强化各相的相互扩散和混合。
可选地,两个第一进料通道30中注入的物料为同一种;或两个第一进料通道30中注入的物料为不同的两种。
可选地,两个进料通道的入口相连通,便于向两个进料通道的入口注入同一种物料;或两个进料通道的入口不连通,便于向两个进料通道的入口注入两种不同的物料,当然,两个进料通道的入口不连通时,也可以向两个进料通道的入口注入同一种物料。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两个第二进料通道31的入口相连通,定义第一进料通道30中注入的物料为第一物料,并定义第二进料通道31中注入的物料为第二物料,第二物料在两个第二进料通道31的入口处分离成两股第二物料,在第一进料通道30的出口处,两股第二物料分别从外侧包覆第一物料,并在第一物料与第二物料之间形成了两层直接接触面,以强化两相的相互扩散和混合;
沿从上游至下游的方向,两个第二进料通道31沿曲线延伸,且两个第二进料通道31先逐渐远离再逐渐靠近,通过提高从第二进料通道31的入口至出口之间的流道的弯曲程度,使两股第二物料之间的流向差异不断增强,且每股第二物料在流动中以一定角度撞击第二进料通道31的壁面,从而形成对流,且第二进料通道31的弯曲程度越明显,每股第二物料的撞击回流就越强烈,以强化混合。
可选地,两个第二进料通道31逐渐远离的时候,两个第二进料通道31先向相反的方向延伸,以最大程度改变两股第二物料的流向;两个第二进料通道31向相反的方向延伸后,再并行,以延伸至靠近第一进料通道30的出口的位置。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上游的X形节点通道10的两个出口与下游的X形节点通道10的两个入口之间通过第一通道4一一对应地相连通,也就是说上游的X形节点通道10的一个出口与下游的X形节点通道10的一个入口之间连接有一个第一通道4,上游的X形节点通道10的另一个出口与下游的X形节点通道10的另一个入口之间连接有另一个第一通道4,以使从上游的X形节点通道10流出的两股流体流经预定距离后再进入到下游的X形节点通道10当中。
从上游至下游的方向,两个第一通道4均沿曲线延伸,且两个第一通道4先远离再并行最后再靠近,其中,两个第一通道4先远离以使两股流体充分分离,两个第一通道4再并行以使两股流体从分离状态逐渐向靠近状态转变,两个第一通道4最后再靠近,以使两股流体呈现相汇聚的趋势。两个第一通道4以先远离再并行最后再靠近的曲线延伸,以增加在两个X形节点通道10之间的壁面对流次数,进而加剧流体的湍流程度。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当两个第一通道4相远离的时候,两个第一通道4向上游延伸,以使两股流体的流向发生大幅度转变;
当两个第一通道4并行的时候,两个第一通道4向下游延伸,以使两股流体流向下游的X形节点通道10;
当两个第一通道4相靠近,两个第一通道4向上游延伸,即在两股流体在流入下流X形节点通道10之前,再次大幅度改变两股流体的流向,有利于进一步提高X形节点通道10的混合强化程度。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流体混合装置还包括强混腔5,强混腔5的入口呈渐放状,强混腔5的出口呈渐缩状;强混腔5的入口连通缓冲腔2的出口,强混腔5的出口连通下游的流体混合单元1的最上游的X形节点通道10的两个入口。通过将强混腔5的入口设置成渐放状,并将强混腔5的出口设置成渐缩状,可使流体在骤然扩张或骤然紧缩的过程中,产生文丘里效应,进而有利于强化混合。具体地,流体在骤然扩张和骤然紧缩过程中都会出现流速骤变,进而流体中的流层会出现较剧烈的扰动,因而能够起到强化混合的作用。
可选地,强混腔5也可以连接在两个流体混合单元1之间,也就是说,强混腔5的入口可以连通与之连接的上游的流体混合单元1中的最下游的X形节点通道10的两个出口,强混腔5的出口可以连通与之连接的下游的流体混合单元1中的最上游的X形节点通道10的两个入口。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强混腔5的出口分别通过两个第二通道6与两个入口一一对应地相连通,即强混腔5的出口通过一个第一通道4与下游的流体混合单元1的最上游的X形节点通道10的一个入口,强混腔5的出口通过另一个第一通道4与下游的流体混合单元1的最上游的X形节点通道10的另一个入口;
从上游至下游的方向,两个第二通道6均沿曲线延伸,且两个第二通道6依次以远离、靠近、再远离、并行和再靠近的方式延伸,以使第二通道6以弯曲的形状向前延伸;
当两个第二通道6相远离时,两个第二通道6的延伸方向均与强混腔5的出口相垂直,由于经过呈渐缩状的缓冲腔2的出口流出的流体,流速会明显增大,所以通过限定两个第一通道4的延伸方向均与强混腔5的出口相垂直的方式,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流体的流速,从而增大混合时长,避免两个第二通道6中的压差过大。
当两个第二通道6相靠近、再远离和并行时,两个第二通道6均向下游延伸,为在第二通道6内混合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当两个第二通道6再靠近时,两个第二通道6均向上游延伸,以在进入X形节点通道10之前提高流体流速,进而有利于在X形节点通道10中形成剧烈的对流。
参见图3和图4,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该流体混合装置还包括基板70、第一盖板71和第二盖板72,基板7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基面和第二基面;
多个X形节点通道10设置在第一基面上且凹陷于第一基面,第二基面上开设有换热管道,换热管道内用于流通冷媒;
第一盖板71盖设在第一基面上,第二盖板72盖设在第二盖板72上。
可选地,第一通道4、第二通道6、第一进料通道30、第二进料通道31、缓冲腔2和强混腔5也设置在第一基面上且凹陷于第一基面。可选地,可通过机加工、腐蚀、雕刻等方式在第一基面上形成如图1和图2中所示的X形节点通道10、第一通道4、第二通道6、第一进料通道30、第二进料通道31、缓冲腔2和强混腔5等内部流道。可选地,两个第一通道4、两个第二通道6、两个第二进料通道31均对称设置。
可选地,基板70、第一盖板71和第二盖板72的材质可为金属,例如不锈钢、碳钢、哈氏合金和钛等;或基板70、第一盖板71和第二盖板72的材质可为非金属,例如亚克力和碳化硅等。可选地,该流体混合装置还包括紧固件,紧固件通过贯穿基板70、第一盖板71和第二盖板72的方式将该三者固定在一起,基板70与第一盖板71之间、基板70与第二盖板72之间均设置有密封件,以实现对上述通道和腔室的密封。
可选地,第一通道4、第二通道6和第二进料通道31的转弯处均为平滑过渡,以使流体在上述通道中顺畅流动,防止出现死角处以避免出现物料堆积,同时便于清理维护。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Claims (10)

1.一种流体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X形节点通道,所述X形节点通道上设置有彼此相连通的两个入口和两个出口,以使两股流体在所述X形节点通道中先汇聚再分离;
上游的所述X形节点通道的一个入口与下游的所述X形节点通道的一个出口相连通,上游的所述X形节点通道的另一个入口与下游的所述X形节点通道的另一个出口相连通;
位于最上游的所述X形节点通道的两个入口与所述流体混合装置的入料口连通,位于最下游的所述X形节点通道的两个出口与所述流体混合装置的出料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流体混合单元,所述流体混合单元包括至少两个依次连通的所述X形节点通道,两个所述流体混合单元之间设置有缓冲腔;
所述缓冲腔的入口连通上游的所述流体混合单元的最下游的所述X形节点通道的两个出口,所述缓冲腔的出口连通下游的所述流体混合单元的最上游的所述X形节点通道的两个入口;
所述缓冲腔的容积不小于与其连接的上游的所述流体混合单元的容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腔的容积不大于与其连接的上游的所述流体混合单元的容积的3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料口包括第一进料通道和两个第二进料通道,两个所述第二进料通道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进料通道的两侧,且两个所述第二进料通道的出口的朝向相对设置并与所述第一进料通道的出口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流体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两个所述第二进料通道的入口相连通;
沿从上游至下游的方向,两个所述第二进料通道沿曲线延伸,且两个所述第二进料通道先逐渐远离再逐渐靠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上游的所述X形节点通道的两个出口与下游的所述X形节点通道的两个入口之间通过第一通道一一对应地相连通;
从上游至下游的方向,两个所述第一通道均沿曲线延伸,且两个所述第一通道先远离再并行最后再靠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流体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两个所述第一通道相远离的时候,两个所述第一通道向上游延伸;
当两个所述第一通道并行的时候,两个所述第一通道向下游延伸;
当两个所述第一通道相靠近,两个所述第一通道向上游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强混腔,所述强混腔的入口呈渐放状,所述强混腔的出口呈渐缩状;
所述强混腔的入口连通所述缓冲腔的出口,所述强混腔的出口连通下游的所述流体混合单元的最上游的所述X形节点通道的两个入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流体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强混腔的出口分别通过两个第二通道与所述X形节点通道的两个入口一一对应地相连通;
从上游至下游的方向,两个所述第二通道均沿曲线延伸,且两个所述第二通道依次以远离、靠近、再远离、并行和再靠近的方式延伸;
当两个所述第二通道相远离时,两个所述第二通道的延伸方向均与所述强混腔的出口相垂直;
当两个所述第二通道相靠近、再远离和并行时,两个所述第二通道均向下游延伸;
当两个所述第二通道再靠近时,两个所述第二通道均向上游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基板、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所述基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基面和第二基面;
所述多个X形节点通道设置在所述第一基面上且凹陷于所述第一基面,所述第二基面上开设有换热管道,所述换热管道内用于流通冷媒;
所述第一盖板盖设在所述第一基面上,所述第二盖板盖设在所述第二盖板上。
CN201910303382.8A 2019-04-16 2019-04-16 流体混合装置 Withdrawn CN10987668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03382.8A CN109876688A (zh) 2019-04-16 2019-04-16 流体混合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03382.8A CN109876688A (zh) 2019-04-16 2019-04-16 流体混合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76688A true CN109876688A (zh) 2019-06-14

Family

ID=669374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03382.8A Withdrawn CN109876688A (zh) 2019-04-16 2019-04-16 流体混合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876688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47211A1 (zh) * 2020-01-20 2021-07-29 南通微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连续流反应模块、反应器及填料单元
US20220054989A1 (en) * 2020-08-18 2022-02-24 Kioxia Corporation Chemical liquid application apparatus and viscosity adjustment bottle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47211A1 (zh) * 2020-01-20 2021-07-29 南通微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连续流反应模块、反应器及填料单元
US20220054989A1 (en) * 2020-08-18 2022-02-24 Kioxia Corporation Chemical liquid application apparatus and viscosity adjustment bottl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20114585A (ja) プロセス強化マイクロ流体装置
CN109876688A (zh) 流体混合装置
CN105664773B (zh) 平面被动式微混合器
CN103638853B (zh) 一种s型被动式微混合器
CN106902663A (zh) 流化式高效混匀静态混合器
CN203777959U (zh) 流体混合装置
CN112755867B (zh) 一种微混合芯片、微混合装置
CN209646393U (zh) 一种非同心圆o形通道微流体混合器
CN108495707A (zh) 空腔x型混合器热交换器
CN109529692A (zh) 一种用于低扩散系数流体的被动式收敛-发散微混合器
CN109037851A (zh) 一种液冷流道结构和电池包
CN207093185U (zh) 一种用于发动机尾气后处理系统的混合装置
CN206935162U (zh) 流化式气液两相静态混合器
CN105080438B (zh) 一种用于沸腾床反应器的气液分布器
CN109731497A (zh) 用于混合器的混合片、混合模块以及混合器
CN110975776B (zh) 一种微流体混料通道、微流控制装置及微反应器
CN112934020A (zh) 一种气液或液液混合超微气泡发生装置
JPH03241290A (ja) 熱交換用管体及び熱交換器
CN116550245A (zh) 含立体阶梯通道的双层复合微反应通道板、微通道反应器
CN205646071U (zh) 电池冷却液温控装置
CN204220047U (zh) 交叉叶片式管道混合加药器
CN203719482U (zh) 带有气液分离装置的联体盒形层叠换热器
CN111229073A (zh) 一种低压降高效管道混合器
CN219540228U (zh) 湿法制粒机的粘合剂添加装置及湿法制粒机
CN209901072U (zh) 流体混合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810

Address after: Room 305, B1 / F, Qingdao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No. 17, Songyuan Road, high tech Zone, Qingdao, Shan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Shandong Microwell Chem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66000 Room 703, Unit 1, 5 Buildings, No. 1693 Wutaishan Road, Huangdao District, Qingd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QINGDAO SANYIAN CHEMICAL EQUIPMENT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614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