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42540U - 一种双面研磨机上下料结构及应用其的双面研磨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面研磨机上下料结构及应用其的双面研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342540U
CN208342540U CN201820921660.7U CN201820921660U CN208342540U CN 208342540 U CN208342540 U CN 208342540U CN 201820921660 U CN201820921660 U CN 201820921660U CN 208342540 U CN208342540 U CN 2083425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ading
external tooth
millstone
unloading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92166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洪志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KIZI PRECISION LAPPING MECHANICAL MANUFACTU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KIZI PRECISION LAPPING MECHANICAL MANUFACTU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KIZI PRECISION LAPPING MECHANICAL MANUFACTU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KIZI PRECISION LAPPING MECHANICAL MANUFACTU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92166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3425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3425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3425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面研磨机上下料结构,属于研磨设备领域,其包括上下料台机构和下磨盘机构;所述上下料台机构包括滑动台面,所述滑动台面与所述下磨盘机构的上表面平齐。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双面研磨机上下料的效率不高,浪费一定时间,影响生产效率的问题,工作人员可以直接将夹具从下磨盘机构拖至滑动台面,完成下料,或者将夹具从滑动台面拖至下磨盘机构,完成上料;上下料均只需较短时间操作,随后双面研磨机即可运行,不必等待工作人员手动一件件地上下料,节省了上下料时间,提高了上下料的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双面研磨机上下料结构及应用其的双面研磨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研磨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面研磨机上下料结构及应用其的双面研磨机。
背景技术
双面研磨机可以同时对零件相互平行的正反两面进行研磨加工。
现有技术中的双面研磨机,下磨盘是固定的,夹具上形成用于放置待研磨产品的放置槽,待研磨产品放置在夹具的放置槽内,夹具与下磨盘中央的太阳轮齿以及围绕下磨盘的外齿组成行星齿轮机构;上磨盘可以相对下磨盘运动,从而使上磨盘和下磨盘能对待研磨产品的上下两个端面进行压合并研磨加工。
产品的研磨加工完成后,上磨盘与产品分离,在上磨盘和下磨盘之间形成一定的空间,以供上下料。在下料时,需要人手将夹具的放置槽内的研磨后产品取出;在上料时,需要人手向夹具的放置槽内放置待研磨产品。夹具的放置槽与待研磨产品形状匹配,往往一件夹具中可以放置数件至数十件待研磨产品,通过人手上下料需要耗费较长时间,因此,现有技术中的双面研磨机上下料的效率不高,浪费一定时间,影响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面研磨机上下料结构及应用其的双面研磨机,便于上下料操作。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面研磨机上下料结构,包括上下料台机构和下磨盘机构;所述上下料台机构包括滑动台面,所述滑动台面与所述下磨盘机构的上表面平齐,上下料时,使所述滑动台面抵靠在所述下磨盘机构上,随后,工作人员可以直接将夹具从下磨盘机构拖至滑动台面,完成下料,或者将夹具从滑动台面拖至下磨盘机构,完成上料。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下磨盘机构包括下磨盘组件和外齿圈组件;所述外齿圈组件设在所述下磨盘组件外围。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外齿圈组件包括活动外齿;所述活动外齿设在所述下磨盘组件外围,所述活动外齿可以活动,使所述滑动台面能穿过外齿圈组件并与所述下磨盘机构抵靠。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外齿圈组件还包括固定外齿;所述固定外齿与所述活动外齿形成外齿圈。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外齿圈组件还包括外齿气缸;所述外齿气缸连动所述活动外齿升降,提高所述活动外齿升降的自动化程度。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上下料台机构还包括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连动滑动台面升降,使所述滑动台面的高度能微调,确保所述滑动台面与所述下磨盘机构的上表面平齐。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升降组件包括摇把和升降丝杆;所述摇把连动所述升降丝杆旋转,所述升降丝杆连动所述滑动台面升降。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滑动台面包括台面、导轨和滑块;所述导轨和所述滑块为所述台面的运动导向,使所述滑动台面的运动更平顺。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上下料台机构包括滑动气缸;所述滑动气缸连动所述滑动台面平动,提高了该种双面研磨机上下料结构的自动化程度。
一种双面研磨机,应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种双面研磨机上下料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种双面研磨机的外齿圈组件,包括上下料台机构和下磨盘机构;上下料台机构包括滑动台面,滑动台面与下磨盘机构的上表面平齐,上下料时,使滑动台面抵靠在下磨盘机构上,随后,工作人员可以直接将夹具从下磨盘机构拖至滑动台面,完成下料,或者将夹具从滑动台面拖至下磨盘机构,完成上料;上下料均只需较短时间操作,随后双面研磨机即可运行,不必等待工作人员手动一件件地上下料,节省了上下料时间,提高了上下料的工作效率;
2、该种双面研磨机上下料结构的外齿圈组件包括活动外齿和外齿气缸;外齿气缸连动活动外齿升降;上下料时,活动外齿下降,便于将滑动台面与所述下磨盘机构靠拢;
3、该种双面研磨机上下料结构的上下料台机构包括滑动气缸;滑动气缸连动滑动台面平动,不必手动使滑动台面抵靠在下磨盘机构上,提高了该种双面研磨机上下料结构的自动化程度;
4、该种双面研磨机上下料结构的上下料台机构还包括升降组件;升降组件连动滑动台面升降,使滑动台面的高度能微调,确保滑动台面与下磨盘机构的上表面平齐,避免由于滑动台面与下磨盘机构的高度差使拖动夹具时运行不顺甚至使产品磨损;
5、该种双面研磨机上下料结构的滑动台面包括台面、导轨和滑块;导轨和滑块为台面的运动导向,使滑动台面的运动更平顺。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面研磨机上下料结构的双面研磨机在研磨工作状态时的立体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面研磨机上下料结构在研磨工作状态时的立体视图;
图3是应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面研磨机上下料结构的双面研磨机在上下料状态时的立体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面研磨机上下料结构在上下料状态时的立体视图;
图5是应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面研磨机上下料结构的双面研磨机去除上磨盘机罩和挡水罩后的立体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面研磨机上下料结构的下磨盘机构的立体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面研磨机上下料结构的外齿圈组件的立体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面研磨机上下料结构的夹具的立体视图;
图9是应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面研磨机上下料结构的双面研磨机在上下料状态时的摇臂机构和上磨盘机构的立体视图;
图10是图9中的A局部放大图;
图11是应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面研磨机上下料结构的双面研磨机在研磨工作状态时的摇臂机构和上磨盘机构的立体视图;
图12是图11中的B局部放大图;
图13是应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面研磨机上下料结构的双面研磨机的上磨盘机构的侧视图;
图14是应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面研磨机上下料结构的双面研磨机的上磨盘机构在正视方向下的剖面图;
图15是图14中的C局部放大图;
图16是应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面研磨机上下料结构的双面研磨机的球铰链的立体视图;
图17是应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面研磨机上下料结构的双面研磨机的上磨盘组件沿纵向研磨液流道的轴向的剖面图;
图18是应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面研磨机上下料结构的双面研磨机的研磨液流道在俯视方向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面研磨机上下料结构的上下料台机构的传动结构立体视图;
附图标记为:
1、上磨盘机构;11、上磨盘动力组件;111、上磨盘电机;112、上磨盘传动轴;1121、通道;113、上磨盘气缸;114、上磨盘减速机;1141、第一键槽;115、连接头;1151、连接轴;1152、第一轴承;1153、连接套;1154、盖体;1155、环形凸起部;116、气缸支撑座;117、第一键;118、第二键;119、连杆;12、上磨盘组件;121、上磨盘传动盘体;1211、挡垣;122、法兰;123、上磨层;124、研磨液流道;1241、横向研磨液流道1242、纵向研磨液流道;125、第二传动齿;126、上磨层承载盘;127、流道板;13、球铰链;131、第一传动齿;132、第二键槽;14、研磨液管;15、阀门;16、滑动座;161、第二轴承;17、挡水罩;18、高度计;181、高度计固定座;182、第二轴承;
2、下磨盘机构;21、下磨盘动力组件;211、下磨盘电机;212、下磨盘减速机;213、下磨盘传动轴;22、太阳轮组件;221、太阳轮齿;222、太阳轮体;23、下磨盘组件;231、下磨盘盘体;232、下磨层;233、下磨层承载盘;24、外齿圈组件;241、固定外齿;242、活动外齿;243、外齿气缸;244、导向柱;245、固定环;246、第一升降板;247、气缸座;248、调整臂;249、卡环;25、基准块;26、太阳轮动力组件;261、太阳轮电机;262、太阳轮减速机;263、太阳轮传动轴;
3、机架机构;31、下机架;32、工作台;33、支撑脚;34、接水架;35、活动门;36、上磨盘机罩;37、摇臂机罩;
4、摇臂机构;41、转臂组件;411、固定座;412、转臂;413、定位架;414、枢接耳;42、悬臂;43、安装筒;44、摇臂气缸;45、定位组件;451、定位气缸;452、定位销;453、定位座;4531、定位销孔;46、缓冲器;
51、电控箱;
6、上下料台机构;61、架台;62、升降组件;621、摇把;622、升降丝杆;623、升降螺母;624、第二升降板;63、滑动台面;631、导轨;632、滑块;633、台面;634;框架;64、滑动气缸;
7、夹具;71、夹具齿;72、放置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一种双面研磨机上下料结构,应用在双面研磨机上,该种双面研磨机上下料结构包括下磨盘机构2和上下料台机构6。
如图6和图7所示,下磨盘机构2包括下磨盘动力组件21、太阳轮组件22、下磨盘组件23、外齿圈组件24和太阳轮动力组件26。
下磨盘动力组件21包括下磨盘电机211、下磨盘减速机212和下磨盘传动轴213;下磨盘动力组件21设在下机架31内;下磨盘减速机212为空心轴减速机,即下磨盘减速机212的输出端为空心轴,其输入端和输出端相互垂直;下磨盘传动轴213为空心转轴,下磨盘传动轴213内部形成沿其轴向的圆柱形空腔;下磨盘电机211的转轴与下磨盘减速机212的输入端连接,下磨盘传动轴213与下磨盘减速机212的输出端连接,即下磨盘电机211通过下磨盘减速机212连动下磨盘传动轴213旋转。下磨盘传动轴213上设有第三键,下磨盘减速机212的输出端设有第三键槽,装配完成后,第三键与第三键槽相互配合。
太阳轮动力组件26包括太阳轮电机261、太阳轮减速机262和太阳轮传动轴263;太阳轮动力组件26设在下机架31内,且位于下磨盘动力组件21之下;太阳轮减速机262为空心轴减速机,即太阳轮减速机262的输出端为空心轴,其输入端和输出端相互垂直;太阳轮电机261的转轴与太阳轮减速机262的输入端连接,太阳轮传动轴263与太阳轮减速机262的输出端连接,即太阳轮电机261通过太阳轮减速机262连动太阳轮传动轴263旋转。太阳轮传动轴263上设有第四键,太阳轮减速机262的输出端设有第四键槽,装配完成后,第四键与第四键槽相互配合。
下磨盘组件23包括下磨盘盘体231、下磨层232和下磨层承载盘233;下磨盘盘体231呈倒置的圆台形,其轴上设有通孔;下磨层232和下磨层承载盘233均呈环形,即下磨层232和下磨层承载盘233中央均形成通孔,下磨层232和下磨层承载盘233一体成型且共轴,下磨层232位于下磨层承载盘233的上表面,下磨层承载盘233通过螺栓固定在下磨盘盘体231上。装配完成后,下磨盘盘体231承载着下磨层承载盘233和下磨层232,且下磨盘盘体231、下磨层232和下磨层承载盘233三者共轴,下磨盘盘体231、下磨层232和下磨层承载盘233三者的中央通孔也共轴。
下磨盘传动轴213为空心转轴,以便供太阳轮传动轴263从中穿过。下磨盘传动轴213的上端与下磨盘盘体231的下端固定连接,下磨盘传动轴213支撑着下磨盘组件23且能连动整个下磨盘组件23旋转。
太阳轮组件22包括太阳轮体222和太阳轮齿221;太阳轮体222呈圆盘形,太阳轮体222位于下磨盘盘体231的中央通孔处,太阳轮体222与下磨盘盘体231共轴。太阳轮齿221均匀地周向设置在太阳轮体222的边缘,形成环形的齿环,装配完成后,太阳轮体222和太阳轮齿221组成太阳齿轮,即太阳轮组件22。
太阳轮传动轴263从太阳轮减速机262上端穿出并穿过下磨盘传动轴213,太阳轮体222固定在下磨盘传动轴213上端,太阳轮传动轴263支撑着太阳轮组件22且能连动整个太阳轮组件22旋转。
如图7所示,外齿圈组件24包括固定外齿241、活动外齿242、外齿气缸243、导向柱244、固定环245、第一升降板246、气缸座247、调整臂248和卡环249。
固定环245为环形的金属板件,固定环245环绕在下磨盘盘体231外,调整臂248上端与固定环245固定连接;固定外齿241呈圆柱形,固定外齿241均匀地设置在固定环245上,并在固定环245上形成一个大于180°的圆弧形齿组,固定外齿241可以与固定环245一体成型,也可以固定连接在固定环245上。固定环245未设置固定外齿241处均匀地设置有通孔,通孔的排布方式和间距与固定外齿241相同,使通孔与固定外齿241能围成一个圆。
气缸座247为金属板件,其固定在下机架31内;外齿气缸243的缸体固定在气缸座247上,气缸座247上还设有四个导向柱244,外齿气缸243位于气缸座247的中部,四个导向柱244则分列与外齿气缸243两侧,即外齿气缸243每侧均设置有两个导向柱244,设有导向柱244下端均与气缸座247固定连接。第一升降板246也为金属板件,外齿气缸243的活塞杆的前端与第一升降板24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导向柱244穿过第一升降板246,从而为第一升降板246的运动导向。
活动外齿242的中下部呈圆柱形,上端呈圆台形;活动外齿242设在第一升降板246上,活动外齿242可以固定连接在第一升降板246上,也可以与第一升降板246一体成型;活动外齿242在第一升降板246上均匀排布,形成一个小于180°的圆弧形齿组,每个活动外齿242分别从固定环245上相应的通孔中穿过,使固定外齿241形成的圆弧形齿组和活动外齿242形成的圆弧形齿组可以拼成一个完整的圆形齿组。
如图8所示,夹具7的主体呈圆盘形,其外侧面为夹具齿71,夹具齿71能与太阳轮组件22的太阳轮齿221相互啮合,同时,夹具齿71也能与外齿圈组件24的固定外齿241以及活动外齿242相互啮合。夹具7上形成放置槽72,放置槽72贯通夹具7上下表面;放置槽72的形状是根据待研磨产品的形状来设置的,具体来说,待研磨产品的侧面与放置槽72的内壁形状匹配,待研磨产品放置在放置槽72上时,其待研磨表面与夹具7上下表面平行。
夹具7、太阳轮组件22以及外齿圈组件24形成一个行星齿轮机构,具体来说,太阳轮组件22的太阳轮体222和太阳轮齿221构成行星齿轮机构的太阳轮,夹具7为行星齿轮机构的行星轮,外齿圈组件24的固定外齿241以及活动外齿242构成行星齿轮机构的外齿圈。
固定外齿241磨损后,可以通过调节调整臂248来调节固定环245的高度,进而调节固定外齿241的高度,具体来说,调整臂248为伸缩套管,其节点处设有卡环249,卡环249卡紧调整臂248的节点,使调整臂248的长度固定,需要调节固定外齿241的高度时,只需松开卡环249,使调整臂248的套管上下滑动,即可调节调整臂248的长度,从而调节固定环245的高度,实现固定外齿241的高度调节,从而调节固定外齿241与夹具7的配合部位,使固定外齿241的磨损部位在整个固定外齿241上均匀分布。
如图19所示,上下料台机构6设在机架机构3旁,上下料台机构6包括架台61、升降组件62、滑动台面63和滑动气缸64;架台61与下机架31固定连接,架台61支撑着升降组件62和滑动台面63;升降组件62有两个,两个升降组件62前后架设在架台61;每个升降组件62均包括升降摇把621、升降丝杆622、升降螺母623和第二升降板624;升降摇把621的主体为金属杆体,其末端为蜗杆;升降丝杆622末端为涡轮,升降摇把621水平设置,升降丝杆622竖直设置,升降摇把621末端的蜗杆与升降丝杆622末端的涡轮相互啮合,升降螺母623穿设并固定在第二升降板624上,升降螺母623的内环套设在升降丝杆622上,由于升降摇把621的蜗杆与升降丝杆622末端的涡轮相互啮合,因此,摇动升降摇把621,使升降摇把621旋转时,升降丝杆622也会旋转,从而连动升降螺母623和第二升降板624升降。
滑动台面63包括导轨631、滑块632、台面633和框架634。台面634为平整的工作台,其一端形成与下磨盘组件23的下磨层承载盘233形状匹配的弧形部635。框架634搭设在两个第二升降板624上,导轨631固定在框架634上,滑块632套接在导轨631上;台面633与滑块632固定连接,使导轨631和滑块632能为台面633的滑动导向。滑动气缸64固定在架台61上,并且连动滑动台面63滑动,具体来说,滑动气缸64的活塞杆的前端设有螺栓孔,滑动气缸64的缸体后端也设有螺栓孔,滑动气缸64的缸体通过螺栓水平固定在架台61上,滑动气缸64的活塞杆的前端通过螺栓固定在台面633的下表面,螺栓留出一定长度,供滑动气缸64上下滑动。滑动气缸64的活塞杆伸出时,台面633向下磨盘机构2方向滑动,滑动气缸64的活塞杆回缩时,台面633反方向滑动远离下磨盘机构2。台面633还与升降组件62的第二升降板624固定连接,从而使第二升降板624能连动台面633升降。
如图1、图3和图5所示,一种双面研磨机,应用了上述的一种双面研磨机上下料结构,包括上磨盘机构1、下磨盘机构2、机架机构3、摇臂机构4、电控机构、上下料台机构6和夹具7。
机架机构3包括下机架31和支撑脚33;下机架31设在支撑脚33上,支撑脚33支撑着下机架31,下机架31上形成工作台32;工作台32的一侧设有接水架34,以接取滴落的研磨液;接水架34上开有检修窗口,检修窗口上盖有活动门35,该种双面研磨机正常工作时,活动门35盖合在检修窗口上,上磨盘机构1需要检修和维护时,工作人员可以取下活动门35并穿过检修窗口对上磨盘机构1进行检修和维护;工作台32的后侧设有摇臂机罩37;工作台32上开有液孔,液孔连通一台研磨液过滤器,以便研磨液从工作台32的液孔流出并进入研磨液过滤器。
下磨盘动力组件21和太阳轮动力组件26均设在下机架31内。调整臂248下端固定在下机架31上,固定环245通过调整臂248固定在下机架31上。
该种双面研磨机装配时,工作人员分别摇动两个升降摇把621,使升降丝杆622旋转,升降丝杆622通过升降螺母623连动第二升降板624升降,从而使滑动台面63升降,通过升降调整使台面633的上表面与下磨盘组件23的下磨层232的上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该调整为微调,滑动台面63升降幅度较小。
如图9-图12所示,摇臂机构4的主要部分设在摇臂机罩37内,摇臂机构4包括转臂组件41、悬臂42、安装筒43、摇臂气缸44、定位组件45和缓冲器46。
转臂组件41包括固定座411、转臂412、定位架413和枢接耳414;固定座411为金属工件,其固定在工作台32上并支撑着转臂组件41和上磨盘机构1的重量;转臂412呈圆柱形,其枢接在固定座411上,使转臂412能绕自身的轴旋转;转臂412后方延伸出定位架413,具体来说,定位架413为金属板件,定位架413固定在转臂412后,使转臂412后方延伸出安装空间,枢接耳414枢接在定位架413上。
悬臂42为金属件,悬臂42固定在转臂412的中上部并向转臂412前方延伸;悬臂42可以焊接在转臂412上,也可以通过螺栓固定在转臂412上,还可以与转臂412一体成型;安装筒43呈圆筒形,安装筒43固定在悬臂42前方,安装筒43用于安装上磨盘机构1,安装筒43可以焊接在悬臂42上,也可以通过螺栓固定在悬臂42上,还可以与悬臂42一体成型。
摇臂气缸44连动转臂412旋转,进而连动悬臂42和安装筒43摆动,具体来说,摇臂气缸44的缸体固定在工作台32上,摇臂气缸44的活塞杆的前端固定在枢接耳414上,由于枢接耳414枢接在定位架413,所以摇臂气缸44的活塞杆伸出时会通过枢接耳414推动定位架413,进而使转臂412旋转,并连动悬臂42和安装筒43摆动;摇臂气缸44的活塞杆回缩时则会通过枢接耳414拉回定位架413,进而使转臂412反方向旋转,并连动悬臂42和安装筒43反方向摆动。
缓冲器46也固定在工作台32上,位于摇臂气缸44旁,当摇臂气缸44的活塞杆回缩至接近极限行程时,定位架413接触到缓冲器46前端,缓冲器46开始动作,即缓冲器46开始缓冲摇臂气缸44提供的拉力;摇臂气缸44的活塞杆回缩到达极限行程时,缓冲器46也被压缩至极限行程,此时摇臂气缸44不再动作,悬臂42和安装筒43的摆动也达到极限行程,缓冲器46能缓冲摇臂气缸44的到达极限行程产生的硬性碰撞,避免摇臂气缸44损坏,同时避免悬臂42和安装筒43达到极限行程发生硬性碰撞并震动。
定位组件45包括定位气缸451、定位销452和定位座453;定位座453为金属工件,其上端形成定位销孔4531;定位座453固定在工作台32上,定位座453、缓冲器46和摇臂气缸44在工作台32上依次错位排布;定位气缸451固定在转臂组件41的定位架413上,定位气缸451的活塞杆指向地面;定位销452设在定位气缸451的活塞杆的前端,使定位气缸451能连动定位销452上下平动;定位销452为圆柱形的金属工件,定位销452与定位座453的定位销孔4531形状匹配并紧密配合,具体来说,定位销452插入定位座453的定位销孔4531后,定位销452的侧面与定位座453的定位销孔4531的内壁紧密接触。定位销452插入定位座453的定位销孔4531后,转臂组件41的位置被锁定,悬臂42和安装筒43的位置也被锁定。
定位气缸451和摇臂气缸44上均设置传感器,以分别检测定位气缸451和摇臂气缸44的活塞杆位置。
摇臂机构4的主要部分设在摇臂机罩37内,具体来说,摇臂气缸44、定位组件45、缓冲器46以及转臂组件41的固定座411位于摇臂机罩37内,其中,摇臂气缸44、缓冲器46、定位组件45的定位座453以及转臂组件41的固定座411均固定在工作台32上,摇臂机罩37罩住上述部件,摇臂机罩37顶面开有通孔,转臂组件41的转臂412的上部穿出摇臂机罩37的通孔,固定在转臂412上的定位架413则位于摇臂机罩37内,因此,定位气缸451、定位销452和枢接耳414也位于摇臂机罩37内。
该种双面研磨机在上下料时,外齿气缸243的活塞杆回缩,使第一升降板246和活动外齿242下降,随后,滑动气缸64的活塞杆伸出并连动台面633平动,使台面633与下磨层232相互抵靠,此时,工作人员可以直接将夹具7拖入或拖出下磨盘组件23,完成上下料工序。上下料工序完成后,滑动气缸64的活塞杆伸出并连动台面633反向平动,使台面633远离下磨层232,随后,外齿气缸243的活塞杆伸出,使第一升降板246和活动外齿242上升,固定外齿241和活动外齿242形成完整的外齿圈。
如图13-图18所示,上磨盘机构1包括上磨盘动力组件11、上磨盘组件12、球铰链13、研磨液管14、阀门15、滑动座16和挡水罩17。
上磨盘动力组件11包括上磨盘电机111、上磨盘传动轴112、上磨盘气缸113、上磨盘减速机114、连接头115、气缸支撑座116、第一键117和第二键118。上磨盘减速机114为空心轴减速机,即上磨盘减速机114的输出端为空心轴,其输入端和输出端相互垂直,上磨盘减速机114输出端设有第一键槽1141;上磨盘减速机114固定在摇臂机构4的安装筒43的上端,上磨盘减速机114的输出端与安装筒43共轴且上下贯通;上磨盘电机111的机身固定在上磨盘减速机114的机身上,上磨盘电机111的转轴水平设置并与上磨盘减速机114的输入端连接。气缸支撑座116呈圆筒形,气缸支撑座116竖直设置并固定在上磨盘减速机114上端;上磨盘气缸113的缸体固定在气缸支撑座116上端,上磨盘气缸113的活塞杆竖直向下设置并与安装筒43共轴。上磨盘传动轴112中空,即上磨盘传动轴112内轴向形成贯通上磨盘传动轴112两端的圆柱形腔体。
上磨盘组件12包括上磨盘传动盘体121、法兰122、上磨层123和上磨层承载盘126;上磨盘传动盘体121呈圆盘形,其中央设有通孔;上磨层123和上磨层承载盘126均呈圆环形,上磨层123设在上磨层承载盘126的下表面,上磨层123和上磨层承载盘126一体成型;上磨层承载盘126通过螺栓固定在上磨盘传动盘体121下端,法兰122通过螺栓固定在上磨盘传动盘体121的上端,即上磨盘组件12从上到下依次为法兰122、上磨盘传动盘体121、上磨层承载盘126和上磨层123。
法兰122内形成球形的腔体,该腔体内侧面沿径向设有第二传动齿125,即第二传动齿125在法兰122的腔体内围成一圆柱形,所有第二传动齿125的顶面均指向腔体的中央,第二传动齿125与法兰122一体成型。
球铰链13为金属球体,其中央开有通孔,该通孔呈圆柱形,通孔内设有第二键槽132;球铰链13外侧环绕有第一传动齿131,第一传动齿131与球铰链13一体成型,第一传动齿131在球铰链13表面围成一圆柱形,且该圆柱形与球铰链13中央的通孔共轴,第一传动齿131与第二传动齿125相匹配;球铰链13绕其中央的通孔的轴旋转时,第一传动齿131也绕球铰链13中央的通孔的轴旋转。
球铰链13设在法兰122的腔体内,且第一传动齿131与第二传动齿125相啮合,此时,球铰链13中央的通孔竖直且上下贯通。
滑动座16呈筒形,其外侧表面与安装筒43的内侧表面形状匹配。
上磨盘传动轴112依次穿过上磨盘减速机114和滑动座16,并在上磨盘减速机114、上磨盘气缸113和上磨盘组件12之间传动。
上磨盘动力组件11的连接头115包括连接轴1151、第一轴承1152、连接套1153和盖体1154;连接套1153内形成腔体,且其中央设有通孔;连接轴1151上端设有用于与气缸的活塞杆连接的连接孔,中下部设有形成有环形凸起部1155,连接轴1151位于连接套1153的腔体内,盖体1154盖合在连接套1153上,并通过螺栓与连接套1153固定;第一轴承1152有两个,其中一个第一轴承1152位于连接轴1151的环形凸起部1155和盖体1154之间,即该个第一轴承1152的下端与连接轴1151的环形凸起部1155的上端抵靠,该个第一轴承1152的上端与盖体1154抵靠;另外一个第一轴承1152位于连接轴1151的环形凸起部1155和连接套1153之间,即该个第一轴承1152的上端与连接轴1151的环形凸起部1155的下端抵靠,该个第一轴承1152的下端与连接套1153抵靠;连接套1153通过螺栓与上磨盘传动轴112的顶端连接;上磨盘气缸113的活塞杆插入连接轴1151上端的连接孔,且二者固定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上磨盘气缸113的活塞杆设有外螺纹,连接轴1151上端的连接孔设有内螺纹,上磨盘气缸113的活塞杆与连接轴1151上端的连接孔螺纹连接;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上磨盘气缸113的活塞杆与连接轴1151上端的连接孔过盈配合,且连接轴1151侧面设有螺纹通孔,上磨盘气缸113的活塞杆侧面设有螺纹孔,上磨盘气缸113的活塞杆穿入连接轴1151时,连接轴1151侧面的螺纹通孔和上磨盘气缸113的活塞杆侧面的螺纹孔相互对位,通过螺栓依次锁入螺纹通孔和螺纹孔,将上磨盘气缸113的活塞杆与连接轴1151固定连接在一起。
第一键117为金属平键,第一键117通过螺栓固定在上磨盘传动轴112的上部;第二键118也为金属平键,第二键118通过螺栓固定在上磨盘传动轴112的下部。上磨盘传动轴112的上部穿过上磨盘减速机114的输出轴,第一键117与上磨盘减速机114的第一键槽1141配合,上磨盘电机111旋转时,能通过上磨盘减速机114连动上磨盘传动轴112旋转。滑动座16竖直设置,上磨盘传动轴112的中部穿过滑动座16,且滑动座16和上磨盘传动轴112之间设有第二轴承161,具体来说,第二轴承161有4个,在滑动座16上下两端各设置两个第二轴承161,传动轴112穿在第二轴承161的内环中,第二轴承161的外环则与滑动座16的内侧固定,上磨盘传动轴112旋转时,滑动座16不会随之旋转。滑动座16穿入在安装筒43中,并能在安装筒43内滑动。上磨盘传动轴112的下部穿入到球铰链13的通孔中,且第二键118与球铰链13的第二键槽132配合。
球铰链13的第一传动齿131与法兰122的第二传动齿125均水平设置且相互啮合,而上磨盘传动轴112竖直插入球铰链13中,使第一传动齿131水平旋转,使球铰链13在水平方向上为上磨盘动力组件11和上磨盘组件12传动。
上磨盘组件12内形成有研磨液流道124,具体来说,上磨盘传动盘体121的边缘设有挡垣1211,上磨盘传动盘体121的上表面固定有环形的流道板127,流道板127和上磨盘传动盘体121之间形成间隙;流道板127上径向形成横向研磨液流道1241;上磨盘传动盘体121、上磨层123和上磨层承载盘126上均设有上下贯通的纵向研磨液流道1242,纵向研磨液流道1242在上磨盘传动盘体121、上磨层123和上磨层承载盘126上径向排列,且上磨盘传动盘体121、上磨层123和上磨层承载盘126的纵向研磨液流道1242共轴,纵向研磨液流道1242有一排以上,每排的纵向研磨液流道1242沿上磨盘传动盘体121、上磨层123和上磨层承载盘126周向设置,每排纵向研磨液流道1242均与一条横向研磨液流道1241连通;纵向研磨液流道1242能从上磨盘传动盘体121上表面贯通至上磨层123下表面。横向研磨液流道1241和纵向研磨液流道1242组成研磨液流道124。
纵向研磨液流道1242沿上磨盘传动盘体121、上磨层123和上磨层承载盘126的径向排列,且每排的纵向研磨液流道1242沿上磨盘传动盘体121、上磨层123和上磨层承载盘126周向设置,使研磨液能在上磨盘机构和下磨盘机构中均匀分布,进而均匀地流过待研磨产品表面,提高研磨效果。
挡水罩17为金属罩体,挡水罩17内形成的腔体能容纳上磨盘组件12,挡水罩17通过螺栓固定在滑动座16下端;上磨盘传动轴112旋转时,挡水罩17不会随之旋转;滑动座16上下滑动时,挡水罩17随滑动座16升降。
研磨液管14穿过挡水罩17,且研磨液管14下部通过卡环固定在挡水罩17上;研磨液管14下端为出水口,该出水口靠近上磨盘传动盘体121与流道板127之间形成的间隙;阀门15设在研磨液管14上端,阀门15另一侧连接研磨液泵,打开阀门15后,研磨液即可经过研磨液管14到达研磨液流道124。研磨液管14中部设有节点141,节点141即研磨液管14下部套接在研磨液管14上部形成的交接部,节点141使研磨液管14下部能随挡水罩17随滑动座16升降,研磨液管14上部则固定不动。
上磨盘传动盘体121中央设置一高度计18,具体来说,上磨盘传动盘体121中央穿设有一高度计固定座181,高度计固定座181呈盘形,高度计固定座181通过螺栓固定在上磨盘传动盘体121中央,高度计18穿设在高度计固定座181,且高度计18和高度计固定座181之间设有第三轴承182,上磨盘传动盘体121旋转时,高度计固定座181随上磨盘传动盘体121旋转,但高度计18不随高度计固定座181旋转;高度计18竖直设置,其探头竖直向下。上磨盘传动轴112的腔体内设有连杆119;连杆119一端与连接头115的连接轴115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高度计18的外壳顶端固定连接。下磨盘机构2的太阳轮组件22的中央设有一块基准块25,上磨盘机构1和下磨盘机构2对位完成后,高度计18的探头对准基准块25;基准块25的顶面定义一个基准高度,高度计18以该基准高度来计算上磨盘组件12的位移量。
装配完成后,在上磨盘机构1上装设上磨盘机罩36,以覆盖并保护上磨盘动力组件11和研磨液管14,上磨盘机罩36上开设有阀门窗口,阀门15从上磨盘机罩36的阀门窗口中穿出。
电控机构包括电控箱51、主控和空气压缩机;主控为PLC或微机,主控可以设在电控箱51内,也可以挂设在下机架31内;电控箱51可以由显示屏和按钮组成,也可以是一块触控式的HMI,电控箱51与主控信号连接。
主控与空气压缩机信号连接,空气压缩机通过输气管分别与上磨盘气缸113和外齿气缸242连通,使主控能通过控制空气压缩机的动作来控制上磨盘气缸113和外齿气缸242的动作。
本实施例中,上磨盘电机111和下磨盘电机211均为交流电机,上磨盘电机111和下磨盘电机211分别与变频器连接,上磨盘电机111和下磨盘电机211的变频器分别与主控连接,主控能通过分别控制变频器来分别控制上磨盘电机111和下磨盘电机211的启停和转速。
主控与高度计18信号连接,从而获取上磨盘组件12的高度信息。
主控与定位气缸451和摇臂气缸44上的传感器,以分别获取定位气缸451和摇臂气缸44的活塞杆的位置。
该种双面研磨机装配完成后,夹具7、太阳轮组件22和外齿圈组件24形成行星齿轮机构,固定外齿241和活动外齿242形成行星齿轮机构的外齿圈,夹具7为行星齿轮机构的行星齿轮,太阳轮组件22形成行星齿轮机构的太阳齿轮。
如图3和图4所示,该种双面研磨机在上下料时,定位气缸451的活塞杆回缩,使定位销452脱离定位座453的定位销孔4531,定位组件45不能锁定摇臂机构4;摇臂气缸44的活塞杆伸出,通过枢接耳414和定位架413推动转臂组件41的转轴412旋转,转轴412连动悬臂42摆动,使上磨盘机构1摆动到接水架34上方,此时上磨盘机构1不与下磨盘机构2对位,下磨盘机构2上方具有较大的空间供操作人员进行上下料操作。
操作人员进行上下料操作时,外齿圈组件24的外齿气缸243的活塞杆回缩,使活动外齿242下降,随后滑动气缸64的活塞杆伸出,使滑动台面63的台面633与下磨盘机构2的下磨盘盘体231靠拢,且台面633与下磨层232处于同一水平面,下料时,工作人员可以将放置有研磨完成产品的夹具7从下磨盘机构2的下磨层232上直接拖入台面633,下料完成后,可以对下一批待研磨产品进行上料,上料时,工作人员可以将放置有待研磨产品的夹具7从台面633直接拖入下磨盘机构2的下磨层232上。
如图1和图2所示,上下料操作完成后,滑动气缸64的活塞杆回缩,使滑动台面63的台面633与下磨盘机构2的下磨盘盘体231分离,外齿圈组件24的外齿气缸243的活塞杆伸出,使活动外齿242上升,活动外齿242上升时,活动外齿242的顶端的圆台部先与夹具7接触,使活动外齿242能平顺地滑过夹具7的边缘而不至于将夹具7顶起,活动外齿242升起后,活动外齿242和固定外齿241均能与夹具7啮合。
该种双面研磨机在研磨工作时,摇臂气缸44的活塞杆回缩,通过枢接耳414和定位架413拉动转臂组件41的转轴412旋转,转轴412连动悬臂42摆动,使上磨盘机构1摆动到下磨盘机构2上方,上磨盘机构1即将与下磨盘机构2对位时,定位架413的边缘接触到缓冲器46的顶端,缓冲器46动作并缓冲摇臂气缸44的动作,使摇臂机构4不至于发生硬性碰撞。上磨盘机构1与下磨盘机构2对位准确时,定位气缸451的活塞杆伸出,使定位销452插入到定位座453的定位销孔4531,从而锁定摇臂机构4,进而锁定上磨盘机构1的位置;若上磨盘机构1与下磨盘机构2对位不准,即使定位气缸451的活塞杆伸出,定位销452也不能插入到定位座453的定位销孔4531,摇臂机构4不能被锁定;可以设定程序,若摇臂气缸44的活塞杆完全回缩且定位气缸451的活塞杆完全伸出,即代表定位销452已插入到定位销孔4531中,此时上磨盘机构1和下磨盘机构2可以启动,开始研磨,否则上磨盘机构1和下磨盘机构2均不能启动。
上磨盘机构1启动后,上磨盘气缸113动作,使上磨盘组件12下降,高度计18接触到基准块25后,将信息反馈到主控,主控将上磨盘组件12的高度信息清零并重新定义当前高度为基准高度,上磨盘气缸113继续动作,使上磨盘组件12继续下降,高度计18将上磨盘组件12的位移信息反馈到主控,使主控能获知上磨盘组件12的上磨层123相对于基准块25的高度;当高度计18检测到上磨层123所处高度达到预设高度时,主控控制上磨盘气缸113停止动作,上磨盘组件12停止下压。
该种双面研磨机在进行研磨时,太阳轮电机261启动,并依次通过太阳轮减速机262和太阳轮传动轴263传动,使太阳轮体222和太阳轮齿221旋转,此时太阳轮组件22作为行星齿轮机构中的主动轮,使夹具7绕其轴旋转。下磨盘电机211启动,并依次通过下磨盘减速机212和下磨盘传动轴213传动,使下磨盘组件23旋转;上磨盘电机111启动,由于球铰链13的第一传动齿131与法兰122的第二传动齿125相互啮合,上磨盘电机111能依次通过上磨盘减速机114、上磨盘传动轴112和球铰链13传动,使上磨盘组件12旋转。上磨盘组件12的上磨层123和下磨盘组件23的下磨层232相对于夹具7上的待研磨产品的上下两面运动,从而摩擦待研磨产品的上下两面,实现对产品的研磨加工。
在研磨过程中,球铰链13不仅能传动,而且能使上磨盘组件12处于浮动状态,即上磨盘组件12的上磨层123与下磨盘组件23的下磨层232不平行时,球铰链13的外弧面以及法兰122的内弧面使上磨盘组件12的角度改变,从而适应下磨盘组件23的下磨层232的角度,使上磨盘组件12的上磨层123与下磨盘组件23的下磨层232保持相互平行。
以上的实施例只是在于说明而不是限制本实用新型,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方法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双面研磨机上下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料台机构(6)和下磨盘机构(2);所述上下料台机构(6)包括滑动台面(63),所述滑动台面(63)与所述下磨盘机构(2)的上表面平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面研磨机上下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磨盘机构(2)包括下磨盘组件(23)和外齿圈组件(24);所述外齿圈组件(24)设在所述下磨盘组件(23)外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面研磨机上下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齿圈组件(24)包括活动外齿(242);所述活动外齿(242)设在所述下磨盘组件(23)外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面研磨机上下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齿圈组件(24)还包括固定外齿(241);所述固定外齿(241)与所述活动外齿(242)形成外齿圈。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双面研磨机上下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齿圈组件(24)还包括外齿气缸(243);所述外齿气缸(243)连动所述活动外齿(242)升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面研磨机上下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料台机构(6)还包括升降组件(62);所述升降组件(62)连动滑动台面(63)升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双面研磨机上下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62)包括摇把(621)和升降丝杆(622);所述摇把(621)连动所述升降丝杆(622)旋转,所述升降丝杆(622)连动所述滑动台面(63)升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面研磨机上下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台面(63)包括台面(633)、导轨(631)和滑块(632);所述导轨(631)和所述滑块(632)为所述台面(633)的运动导向。
9.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一种双面研磨机上下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料台机构(6)包括滑动气缸(64);所述滑动气缸(64)连动所述滑动台面(63)平动。
10.一种双面研磨机,其特征在于,应用了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一种双面研磨机上下料结构。
CN201820921660.7U 2018-06-14 2018-06-14 一种双面研磨机上下料结构及应用其的双面研磨机 Active CN2083425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21660.7U CN208342540U (zh) 2018-06-14 2018-06-14 一种双面研磨机上下料结构及应用其的双面研磨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21660.7U CN208342540U (zh) 2018-06-14 2018-06-14 一种双面研磨机上下料结构及应用其的双面研磨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342540U true CN208342540U (zh) 2019-01-08

Family

ID=648833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921660.7U Active CN208342540U (zh) 2018-06-14 2018-06-14 一种双面研磨机上下料结构及应用其的双面研磨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3425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81185A (zh) 一种双面研磨机
CN104924197A (zh) 一种自动双盘研磨机
CN208289590U (zh) 一种屏幕抛光机
CN104924210A (zh) 一种行星齿轮式双面研磨/抛光机的内外齿轮升降系统
CN203820012U (zh) 一种平摆式分瓶器
CN219039337U (zh) 一种磁性检测装置
CN110315428A (zh) 一种轴承外圈自动加工设备
CN209754883U (zh) 一种轮毂研磨设备用驱动装置
CN208342542U (zh) 一种双面研磨机
CN208342540U (zh) 一种双面研磨机上下料结构及应用其的双面研磨机
CN208713675U (zh) 一种双面研磨机摇臂机构及应用其的双面研磨机
CN208342580U (zh) 一种双面研磨机上磨盘机构
CN205749692U (zh) 一种重型一维转台
CN205096991U (zh) 一种磨床
CN108942646B (zh) 行星齿轮式磁性复合流体抛光装置
CN102440304B (zh) 一种下置动力偏心式抹茶碾磨机
CN109605300A (zh) 一种用于飞机机翼装配及维修用的辅助装配装置
CN109108809B (zh) 一种毛刺互打磨机
CN206233197U (zh) 移动式闸门启闭装置
CN108788727A (zh) 一种瓶盖组装机
CN209598874U (zh) 一种双盘双转高强高脆材料磨球机
CN209304299U (zh) 一种线上管材焊缝打磨机
CN113770904A (zh) 四工位离心钢瓶抛光机
CN208424092U (zh) 一种开门机用减速电机
CN204770047U (zh) 一种金属管材折弯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Building 1, No. 18 Dangkeng Second Road, Liaobu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3000

Patentee after: Dongguan KIZI Precision Lapping Mechanical Manufacture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7, Taipeng Road, Shangtun Third Industrial Zone, Liaobu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3000

Patentee before: Dongguan KIZI Precision Lapping Mechanical Manufacture Co.,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