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14196U - 波束发射器 - Google Patents

波束发射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314196U
CN208314196U CN201820618146.6U CN201820618146U CN208314196U CN 208314196 U CN208314196 U CN 208314196U CN 201820618146 U CN201820618146 U CN 201820618146U CN 208314196 U CN208314196 U CN 2083141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m emitter
main body
detection
environment
plate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61814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邹高迪
邹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erryte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erryte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erryte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errytek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3141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3141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3/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waves whose nature or wavelength is irrelevant or unspecified
    • G01S13/88Radar or analogou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5/00Systems controlled by a computer
    • G05B15/02Systems controlled by a computer electric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02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3/00
    • G01S7/41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3/00 using analysis of echo signal for target characterisation; Target signature; Target cross-sec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02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3/00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3/00Electric or magne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Measuring 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 e.g. declination, deviation
    • G01V3/12Electric or magne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Measuring 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 e.g. declination, deviation operating with electromagnetic wave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418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i.e. where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is not relevant
    • H05B47/10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 H05B47/105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in response to determined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i.e. where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is not relevant
    • H05B47/10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 H05B47/105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in response to determined parameters
    • H05B47/115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in response to determined parameters by determining the presence or movement of objects or living being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20Pc systems
    • G05B2219/26Pc applications
    • G05B2219/2642Domotique, domestic, home control, automation, smart hous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40Control techniques providing energy savings, e.g. smart controller or presence det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波束发射器,其包括至少一辐射源和一参考板,其中所述参考板包括一板主体和一补强板,所述板主体具有一参考面,所述补强板被设置于所述板主体,以用于扩大所述板主体的所述参考面的面积,其中所述辐射源被设置于所述板主体,并且在所述辐射源和所述板主体之间形成一辐射缝隙。

Description

波束发射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领域,特别涉及一波束发射器,以于一检测系统中检测被检测对象在环境的动作模式。
背景技术
基于用户的动作实现对灯具的控制的智能控制系统是减少能源耗损的一个重要的手段。例如,该智能控制系统能够根据是否有用户进入一个环境来控制被设置于该环境的灯具的方式,其被期望能够方便用户和能够减少电能的耗损,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现有技术的该智能控制系统的控制流程是:当一个检测器检测到用户自外部进入该环境的动作后,能够生成一个控制信号,以在后续根据该控制信号控制该灯具的状态。尽管现有技术的该智能控制系统能够给用户带来一定程度的便利,但是其缺陷也是十分明显的。具体地说,现有技术的该智能控制系统的该检测器只能够检测用户在该环境的移动动作,例如走动动作,即,用户在该环境的大幅度的移动动作才能够被该检测器检测到,而微小的动作无法被该智能控制系统的该检测器检测到,这很容易导致该智能控制系统对该灯具进行错位控制的不良现象。如,当该检测器检测到用户自外部进入该环境的走动动作时,该智能控制系统能够控制被设置于该环境的该灯具被打开,当用户在该环境内坐在座椅上休息或者看书时,由于该用户的动作幅度较小,则该检测器无法检测到用户在该环境中,此时,该智能控制系统出于节能的目的会关闭该灯具,显然,这是不被用户期望的,而一旦这种现象出现,则不仅会给用户造成麻烦,而且会带来不佳的用户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波束发射器,以于一检测系统中检测被检测对象在环境的动作模式。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波束发射器,其中所述检测系统能够获得所述被检测对象在所述环境的动作模式,从而获得所述被检测对象在所述环境的行为。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波束发射器,其中所述检测系统不仅能够获得所述被检测对象在所述环境的移动动作,而且能够获得所述被检测对象在所述环境的微动动作。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波束发射器,其中所述检测系统能够在所述环境形成至少一检测区域,并对处于所述检测区域的所述被检测对象进行检测,以获得所述被检测对象在所述环境的动作模式。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波束发射器,其中所述检测系统在所述环境形成的所述检测区域是动态检测区域,以提高所述检测系统的灵活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波束发射器,其中所述检测系统能够实时地对处于所述环境的所述被检测对象进行检测,以获得所述被检测对象在所述环境的实时动作模式。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波束发射器,其中所述检测系统能够主动地向所述环境发射至少一检测波束,以藉由所述检测波束在所述环境形成至少一个所述检测区域,当所述被检测对象位于所述检测区域时,所述被检测对象能够以反射所述检测波束的方式响应所述检测波束,所述检测系统通过接收和分析被响应的所述检测波束的方式能够获得所述被检测对象的实时动作模式。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波束发射器,其中所述检测系统在执行一检测策略时对所述环境进行检测,以在后续获得处于所述环境的所述被检测对象的实时动作模式。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波束发射器,其中所述检测系统在执行所述检测策略时能够选择性地对所述环境进行分层检测和/或分区域检测和/或分角度检测,以在后续获得处于所述环境的所述被检测对象的实时动作模式。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波束发射器,其中所述检测系统能够对所述环境进行分层检测,以获得所述环境的不同层的状态。例如,所述检测系统能够将所述环境按照高度的不同分为两层以上,比对所述环境的每层分别进行检测,通过这样的方式,所述检测系统能够获得所述被检测对象在所述环境的实时动作模式。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波束发射器,其中所述检测系统在对所述环境进行分层检测时,每层的状态可以不一致,例如,相邻两层的高度可以不同。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波束发射器,其中所述检测系统能够对所述环境进行分区域检测,以获得所述环境的不同区域的状态,通过这样的方式,所述检测系统能够获得所述被检测对象在所述环境的实时动作模式。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波束发射器,其中所述检测系统能够对所述环境进行分角度检测,以获得所述环境的不同角度的状态,通过这样的方式,所述检测系统能够获得所述被检测对象在所述环境的实时动作模式。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波束发射器,其中根据所述被检测对象的实时状态可以获得所述被检测对象在所述环境的行为,以在后续,能够根据所述被检测对象的行为以调节所述环境的波频的方式管理所述被检测对象所处的所述环境。例如,所述环境的声波和/或光波能够被调节。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波束发射器,其中通过对所述环境进行分层检测、分区域检测和分角度检测的方式能够精确地获得所述被检测对象在所述环境的行为,从而在后续,能够根据所述被检测对象在所述环境的行为调节所述被检测对象所处的所述环境的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波束发射器,其中所述检测系统能够以至少一波束发射器向所述环境发射所述检测波束的方式在所述环境形成所述检测区域,从而对处于所述检测区域的所述被检测对象进行检测而获得所述被检测对象在所述环境的实时动作模式。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波束发射器,其中所述波束发射器能够以向所述环境发射微波的方式发射所述检测波束,从而在所述环境形成所述检测区域。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波束发射器,其中所述波束发射器产生的微波的辐射方向能够被约束,从而使得所述检测系统能够对所述环境进行分层检测、分区域检测和分角度检测。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波束发射器,其中所述波束发射器发射的所述检测波束的波束方向能够被调节,以使所述检测区域形成动态检测区域。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波束发射器,其中所述波束发射器产生的所述检测波束能够被增强,以使所述检测系统能够获得所述被检测对象的微动动作。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波束发射器,其中所述波束发射器提供一参考板和至少一辐射源,其中所述参考板包括一板主体和被设置于所述板主体的至少一侧翼,所述辐射源被邻近地设置于所述板主体,其中所述辐射源和所述板主体能够相互配合而产生所述检测波束,其中所述侧翼能够约束所述检测波束的发射方向。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波束发射器,其中所述侧翼被可调节地设置于所述板主体,以通过改变所述侧翼和所述板主体的相对位置的方式调节所述检测波束的发射方向,从而使所述波束发射器因向所述环境发射所述检测波束而形成的所述检测区域为动态检测区域。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波束发射器,其中所述板主体的两侧分别被设置有一个所述侧翼,以提供多种不同的约束方式而约束所述检测波束的发射方向,从而使得同一个所述波束发射器即可满足所述检测系统的分层检测、分区域检测和分角度检测。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波束发射器,其中所述波束发射器提供至少一波束约束元件,所述波束约束元件被邻近地设置于所述辐射源,以藉由所述波束约束元件约束所述辐射源和所述板主体相互配合而产生的所述检测波束的发射方向。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波束发射器,其中所述辐射源和所述波束约束元件的数量均可以为两个以上,通过这样的方式,同一个所述波束发射器即可满足所述检测系统的分层检测、分区域检测和分角度检测。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波束发射器,其中所述波束发射器提供一补强板,其中所述补强板被设置于所述板主体,以扩大所述板主体的所述参考面的尺寸,从而增强所述波束发射器产生的所述检测波束的强度,以使所述检测系统能够获得所述被检测对象的微动动作。
依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波束发射器,其包括:
至少一辐射源;和
一参考板,其中所述参考板包括一板主体和一补强板,所述板主体具有一参考面,所述补强板被设置于所述板主体,以用于扩大所述板主体的所述参考面的面积,其中所述辐射源被设置于所述板主体,并且在所述辐射源和所述板主体之间形成一辐射缝隙。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补强板和所述辐射源分别被保持在所述板主体的相反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辐射源的延伸方向和所述板主体的所述参考面的延伸方向相互平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补强板和所述板主体被铆接在一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补强板和所述板主体分别具有预设穿孔,并且所述补强板的预设穿孔和所述板主体的预设穿孔相互对应和连通,其中用于形成所述板主体的所述参考面的金属材料同时在所述板主体的预设穿孔和所述补强板的预设穿孔固化而将所述板主体和所述补强板铆接在一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波束发射器进一步包括一屏蔽罩,其中所述屏蔽罩被设置于所述补强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设所述波束发射器产生的波的波长参数为λ,其中所述屏蔽罩的内表面和所述板主体的表面之间形成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 1/32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参考板包括至少一侧翼,所述侧翼具有所述参考面,其中所述侧翼被设置于所述板主体,并且所述侧翼的所述参考面的延伸方向和所述板主体的所述参考面的延伸方向之间具有夹角。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至少一个所述侧翼被可调节地设置于所述板主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侧翼以所述侧翼被可转动的方式被可调节地设置于所述板主体,以改变形成在所述侧翼的所述参考面和形成在所述板主体的所述参考面之间的夹角大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侧翼的数量是两个,两个所述侧翼分别对称地设置于所述板主体的两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每个所述侧翼的所述参考面和所述板主体的所述参考面之间形成的夹角大小能够被同步地调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每个所述侧翼的所述参考面和所述板主体的所述参考面之间形成的夹角大小能够被同幅度地调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每个所述侧翼的所述参考面和所述板主体的所述参考面形成的夹角大小能够被单独地调节。
附图说明
图1是依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环境管理系统的一个框图示意图。
图2A至图2D是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环境管理系统在被应用于一书房环境的示意图。
图3A至图3I是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环境管理系统在被应用于一房间环境的示意图。
图4是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环境管理系统在被应用于所述房间环境时的流程示意图。
图5A至图5C是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环境管理系统被应用于一客厅环境的示意图。
图6是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环境管理系统在被应用于所述客厅环境时的流程示意图。
图7A至图7C是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环境管理系统在被应用于一会议室环境的示意图。
图8是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环境管理系统在被应用于所述会议室环境时的流程示意图。
图9是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环境管理系统的流程示意图。
图10A至图10C是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环境管理系统的一波束发射器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1A是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环境管理系统的所述波束发射器的一个状态的示意图。
图11B是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环境管理系统的所述波束发射器的另一个状态的示意图。
图11C是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环境管理系统的所述波束发射器的另一个状态的示意图。
图11D是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环境管理系统的所述波束发射器的另一个状态的示意图。
图12A至图12D是依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环境管理系统的所述波束发射器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3A至图13C是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环境管理系统的所述波束发射器的不同状态的示意图。
图14是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环境管理系统的所述波束发射器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5是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环境管理系统的所述波束发射器的一个状态的示意图。
图16是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环境管理系统的所述波束发射器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7是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环境管理系统的所述波束发射器的一个状态的示意图。
图18是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环境管理系统的所述波束发射器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图19是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环境管理系统的所述波束发射器的上述实施方式剖视示意图。
图20是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检测系统的框图示意图。
图21A至图21C是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检测系统在执行包含分层检测策略的检测策略时形成的检测区域的示意图。
图22是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检测系统在执行包含分区域检测策略的检测策略时形成的检测区域的示意图。
图23A和图23B是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检测系统在执行包含分角度检测策略的检测策略时形成的检测区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参考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附图之附图1,依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环境管理系统100在接下来的描述中被揭露和被阐述,其中所述环境管理系统 100能够根据一管理策略管理一环境200,以通过调整所述环境200的状态的方式使所述环境200的状态与处于所述环境200的使用者的动作模式相适应。优选地,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不仅能够使所述环境200的状态与使用者在所述环境 200的移动动作模式相适应,而且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还能够使所述环境200 的状态与使用者在所述环境200的微动动作模式相适应。
优选地,根据使用者在所述环境200的动作模式可以获得使用者在所述环境 200的行为,从而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能够基于处于所述环境200的使用者的行为提供所述管理策略,和在执行所述管理策略时调整所述环境200的状态,以使所述环境200的状态与处于所述环境200的使用者的行为相适应。例如,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在执行所述管理策略时能够以调整所述环境200的波频的方式调整所述环境200的状态,以使所述环境200的波频与处于所述环境200的使用者的行为相适应。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的一个具体示例中,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在执行所述管理策略时能够以调整所述环境200的音频(音波频段)的方式调整所述环境200的状态,以使所述环境200的音频与处于所述环境200的使用者的行为相适应。而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环境管理系统 100的另一个具体示例中,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在执行所述管理策略时能够以调整所述环境200的光频(光波频段)的方式调整所述环境200的状态,以使所述环境200的光频与处于所述环境200的使用者的行为相适应。
具体地,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能够控制被设置于所述环境200的至少一个灯具的工作状态,以通过调整所述灯具产生的光线的亮度、颜色、色温、明暗变化的方式调整所述环境200的光频,从而使所述环境200的光频与处于所述环境 200的使用者的行为相适应。更具体地,当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获得使用者在所述环境200期望睡眠的行为后,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可以控制所述灯具产生的光线的亮度、颜色、色温和明暗变化等方式调整所述环境200的状态,以有利于帮助使用者入眠。或者,当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获得使用者进入所述环境 200的移动行为后,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可以控制所述灯具被打开以为所述环境200提供照明,以及在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获得使用者在所述环境200的阅读行为后,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可以控制所述灯具被保持在打开状态以持续地为所述环境200提供照明。
更优选地,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能够基于处于所述环境200的使用者的实时行为提供所述管理策略,和在执行所述管理策略时实时地调整所述环境200的状态,以使所述环境200的实时状态与处于所述环境200的使用者的实时行为相适应。例如,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在执行所述管理策略时能够以调整所述环境 200的实时波频的方式调整所述环境200的状态,以使所述环境200的实时波频与处于所述环境200的使用者的实时行为相适应。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在执行所述管理策略时以调整所述环境200的波频的方式调整所述环境200的状态,以使所述环境200的波频与处于所述环境200的使用者的行为相适应仅为示例,以用于揭露和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的内容和特征,其并不应被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的内容和范围的限制。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环境管理系统 100的其他可能的示例中,根据使用者在所述环境200的行为,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还可以控制处于所述环境200的所述灯具的开关与否,例如,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能够根据使用者在所述环境200的行为预测使用者在所述环境200的移动轨迹,和在获得使用者在所述环境200的移动轨迹后,所述环境管理系统 100可以提前使处于使用者的移动轨迹的所述灯具被打开,以用于照亮使用者的移动轨迹。或者在获得使用者的行为后,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能够控制处于所述环境200的空调和/或加湿器开关与否,例如,在获得使用者将要前往所述环境200时,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可以提前开启处于所述环境200的空调和/或加湿器,以调整所述环境200的温度和/或湿度。也就是说,所述环境管理系统 100能够将处于所述环境200的使用者作为一被检测对象300,并通过获得所述被检测对象300的实时动作模式的方式获得所述被检测对象300的实时行为,从而在后续,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能够基于所述被检测对象300的实时行为提供所述管理策略,和在执行所述管理策略时调整所述环境200的实时状态,以使所述环境200的实时状态与所述被检测对象300的实时行为相适应。例如,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可以通过检测所述被检测对象300的动作的变化获得所述被检测对象300的实时行为。另外,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可以通过检测所述被检测对象300的动作的变化预测所述被检测对象300的行为,例如,所述环境管理系统 100可以通过检测所述被检测对象300的动作的变化预测所述被检测对象300的移动轨迹。换言之,在所述被检测对象300的实时行为改变后,所述环境200的实时状态,例如所述环境200的实时波频也能够随之改变,并且所述环境200的实时波频与所述被检测对象300的实时行为相适应。
参考附图1,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包括至少一处理器101、至少一波束发射器102、至少一信号接收器103以及至少一波频发生器104,其中所述波束发射器102、所述信号接收器103和所述波频发生器104分别被可通信地连接于所述处理器101。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波束发射器102、所述信号接收器103和所述波频发生器104被通信地连接于所述处理器101的通信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中不受限制。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的一些具体的示例中,所述波束发射器102、所述信号接收器103和所述波频发生器104分别以有线连接的方式被可通信地连接于所述处理器101。而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的另一些具体的示例中,所述波束发射器102、所述信号接收器103和所述波频发生器104分别以无线连接的方式被可通信地连接于所述处理器101。尽管如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的另外一些可能的示例中,所述波束发射器102、所述信号接收器103 和所述波频发生器104中的一个可以以有线连接的方式被可通信地连接于所述处理器101,而所述波束发射器102、所述信号接收器103和所述波频发生器104 中另外的以无线连接的方式被可通信地连接于所述处理器101。
还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波束发射器102和所述信号接收器103可以是分体式结构,也可以是一体式结构。尽管在接下来的描述中,以所述波束发射器102和所述信号接收器103被实施为分体式结构为例来继续揭露和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的内容和特征,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并不应当将分体式的所述波束发射器102和所述信号接收器103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的范围的限制。
优选地,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进一步包括至少一通信接口105,其中所述处理器101、所述波束发射器102、所述信号接收器103和所述波频发生器104 分别被可通信地连接于所述通信接口105,以使所述波束发射器102、所述信号接收器103和所述波频发生器104分别被可通信地连接于所述处理器101。值得一提的是,所述通信接口105可以是但不限于无线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105 可以允许更多的所述波束发射器102、所述信号接收器103和所述波频发生器104 接入。也就是说,当所述波束发射器102、所述信号接收器103和所述波频发生器104分别被可接入所述通信接口105时,所述波束发射器102、所述信号接收器103和所述波频发生器104就能够被可通信地连接于所述处理器101,通过这样的方式,使用者可以选择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的所述波束发射器102、所述信号接收器103和所述波频发生器104的数量和类型。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处理器101的类型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环境管理系统 100中不受限制,例如,所述处理器101可以是但不限于中央处理器(CPU)。另外,所述波频发生器104的类型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中也不受限制,只要所述波频发生器104能够产生波频即可,例如能够产生光波的所述灯具可以被实施为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的所述波频发生器104,能够产生声波的扬声器可以被实施为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的所述波频发生器104。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以所述灯具和所述扬声器为例来说明所述波频发生器104的内容和特征,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其并不应被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的内容和范围的限制。
另外,继续参考附图1,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还包括一电源106,其中所述处理器101、所述波束发射器102、所述信号接收器103、所述波频发生器104 和所述通信接口105中的至少一个被电连接于所述电源106,以藉由所述电源106 为所述处理器101、所述波束发射器102、所述信号接收器103、所述波频发生器104和所述通信接口105供电。尽管如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的一些具体的示例中,所述通信接口105 也可以不需要被电连接于所述电源106,例如所述通信接口105可以被实施为一个WiFi无线接口,其被其他电源供电,例如被市电供电,而非被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的所述电源106供电。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环境管理系统 100的所述电源106的类型在本实用新型中不受限制,其只要能够提供电源以使所述处理器101、所述波束发射器102、所述信号接收器103和所述波频发生器 104处于工作状态即可。
借此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的一些可能的示例中,可以将所述处理器101、所述波束发射器102、所述信号接收器103和所述波频发生器104分别接入到同一个WiFi网络中,以使所述波束发射器102、所述信号接收器103和所述波频发生器104分别被可通信地连接于所述处理器 101。当然,将所述处理器101、所述波束发射器102、所述信号接收器103和所述波频发生器104分别接入同一个WiFi网络仅为举例,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的另外的示例中,也可以将所述处理器101、所述波束发射器102、所述信号接收器103和所述波频发生器104分别接入但不限于同一个局域网、城域网等。
另外,还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的一个具体的示例中,所述波束发射器102和所述信号接收器103也可以被实施为一体式结构。
附图2A至图2D示出了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的一个具体应用示例,其中在这个具体的示例中,以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被布置在一书房401为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的内容和特征。
参考附图2A至图2D,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的这个具体的应用示例中,至少一个所述波束发射器102和至少一个所述信号接收器103以所述波束发射器102和所述信号接收器103相邻的方式被布置在所述书房401的天花板4011,至少一个所述波频发生器104可以被布置在所述书房401的所述天花板4011,其中所述处理器101的位置不受限制,例如所述处理器101可以被布置在所述书房401的书桌4012或者墙壁4013。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的另一个具体的应用示例中,所述波束发射器102和所述信号接收器103也可以是一体式结构。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的这个具体应用示例中,所述波频发生器104 可以被实施为所述灯具。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 的所述处理器101、所述波束发射器102、所述信号接收器103和所述波频发生器104也可以被布置在所述书房401的其他位置。换言之,在附图2A至图2D 示出的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的所述处理器101、所述波束发射器102、所述信号接收器103和所述波频发生器104被布置的位置仅为举例,其并不应被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的内容和范围的限制。
优选地,所述波束发射器102是小型化的波束发射器,其能够产生微波,以用于形成所述检测波束。也就是说,所述波束发射器102能够以发射微波的方式产生所述检测波束。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的另一个具体的应用示例中,所述波束发射器102还可以产生超声波,以用于形成所述检测波束。优选地,所述波束发射器102可以被实施为但不限于增益微波天线,以在后续能够准确地获得所述被检测对象300的实时行为,尤其是能够准确地获得所述被检测对象300的微动动作。也就是说,在后续,当所述被检测对象300在所述书房 401内产生动作时,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也能够获得所述被检测对象300的动作。优选地,当所述被检测对象300在所述书房401内产生动作时,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能够实时地获得所述被检测对象300的动作。更优选地,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不仅能够实时地获得所述被检测对象300的移动动作,而且还能够获得所述被检测对象300的微动动作。
具体地说,参考附图2A和图2B,当所述被检测对象300自所述书房401 的外部进入所述书房401时,所述波束发射器102能够向所述书房401形成所述的环境200发射所述检测波束,以藉由所述检测波束在所述书房401内形成至少一检测区域1021。例如,所述波束发射器102能够向所述书房401的门口的位置发射所述检测波束,以在所述书房401的门口的位置形成所述检测区域1021,此时,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能够获得所述被检测对象300在所述书房401的门口的移动动作。换言之,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能够捕获所述被检测对象300自外部进入所述书房401的移动动作。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能够根据所述被检测对象300在所述书房401的门口的移动动作的变化,预测所述被检测对象300进入所述书房401的行为,此时,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能够控制被设置于所述书房401的所述天花板4011的所述波频发生器104被打开。也就是说,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根据所述被检测对象300的移动动作可以控制被实施为所述灯具的所述波频发生器104被打开而产生光线,以照亮所述书房401。
更具体地说,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能够根据被所述被检测对象300响应的所述检测波束获得所述被检测对象300在所述环境200的动作信号,在后续,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比较所述被检测对象300在所述环境200的动作信号和预设动作阈值,若所述被检测对象300在所述环境200的动作信号大于或者等于所述预设动作阈值,则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能够控制被设置于所述书房401的所述天花板4011的所述波频发生器104被打开。相反,若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无法获得所述被检测对象300在所述书房401的动作信号,则表明没有所述被检测对象300在所述书房401,此时,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能够控制被设置于所述书房401的所述天花板4011的所述波频发生器104被保持在关闭状态。另外,当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获得所述被检测对象300在所述书房401的动作信号后,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可以继续检测所述被检测对象300在所述书房401的移动动作,也可以检测所述被检测对象300在所述书房401的微动动作。
参考附图2C和图2D,当所述被检测对象300从所述书房401的门口走动到所述书桌4012的附近的座椅并坐在位于所述书桌4012的附近的座椅上时,所述波束发射器102能够向所述书房401的所述书桌4012的位置发射所述检测波束,以在所述书房401的所述书桌4012的位置形成所述检测区域1021,此时,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能够获得所述被检测对象300在所述书桌4012的位置的微动动作。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能够根据所述被检测对象300在所述书房401 的所述书桌4012附近的微动动作控制被实施为所述灯具的所述波频发生器104 被保持在打开状态以提供持续的照明。
具体地说,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能够根据被所述被检测对象300响应的所述检测波束获得所述被检测对象300在所述环境200的动作信号,在后续,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比较所述被检测对象300在所述环境200的动作信号和预设微动阈值,若所述被检测对象300在所述环境200的动作信号大于或者等于所述预设微动阈值,则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能够控制被设置于所述书房401的所述天花板4011的所述波频发生器104被保持在打开状态以提供持续的照明。相反,若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无法检测到所述被检测对象200在所述书房401的移动动作,也无法检测到所述被检测对象200在所述书房401的微动动作,则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能够控制所述波频发生器104被关闭。
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的一个具体的示例中,参考附图2B 和图2C,所述波束发射器102通过向所述书房401发射的所述检测波束的方式在所述书房401形成的所述检测区域1021是动态检测区域1021,例如,所述波束发射器102可以先向所述书房401的门口的位置发射所述检测波束而在所述书房401的门口的位置形成所述检测区域1021,随着所述被检测对象300在所述书房401内的移动,所述波束发射器102可以接着向所述书房401的所述书桌 4012的位置发射所述检测波束而在所述书房401的所述书桌4012的位置形成所述检测区域1021。
若有所述被检测对象300处于所述检测区域1021,则所述被检测对象300 能够响应所述检测波束,例如,所述被检测对象300能够以反射所述检测波束的方式响应所述检测波束。例如,在附图2B示出的这个具体的示例中,在使用者进入所述书房401的门口的位置时,所述波束发射器102能够向所述书房401的门口的位置发射所述检测波束而在所述书房401的门口的位置形成所述检测区域1021,此时,进入所述书房401的门口的位置的使用者形成所述被检测对象 300。当所述波束发射器102产生的所述检测波束辐射至所述被检测对象300时,所述被检测对象300能够以反射所述检测波束的方式响应所述检测波束。可以理解的是,当所述波束发射器102发射的所述检测波束辐射至所述被检测对象300 时,所述被检测对象300会以向四面八方反射所述检测波束的方式响应所述检测波束,其中一部分所述检测波束会形成回波。所述信号接收器103能够接收被处于所述检测区域1021的所述被检测对象300响应的所述检测波束,即,当所述被检测对象300以反射所述检测波束的方式响应所述检测波束时会形成回波,所述信号接收器103能够以接收回波的方式接收被处于所述检测区域1021的所述被检测对象300响应的所述检测波束。所述处理器101能够根据所述信号接收器 103接收的被处于所述检测区域1021的所述被检测对象300响应的所述检测波束获得使用者进入所述书房401的移动动作,并进一步根据使用者的移动动作获得使用者的行为,从而在后续,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能够根据使用者的行为管理所述波频发生器104的状态。例如,当所述处理器101获得使用者进入所述书房401的移动动作后,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能够控制所述波频发生器104被打开以产生光线而照亮所述书房401。
参考附图2D,当使用者坐在位于所述书房401的所述书桌4012的附近的座椅上休息或者学习时,所述波束发射器102能够向所述书桌4012的位置发射所述检测波束而在所述书桌4012的位置形成所述检测区域1021,此时,坐在座椅上的使用者形成所述被检测对象300。当所述波束发射器102产生的所述检测波束辐射至所述被检测对象300时,所述被检测对象300能够以反射所述检测波束的方式响应所述检测波束,所述信号接收器103能够接收被所述被检测对象300 响应的所述检测波束。所述处理器101能够根据所述信号接收器103接收的被处于所述检测区域1021的所述被检测对象300响应的所述检测波束获得使用者在所述书房401的所述书桌4012附近的微动动作,并进一步根据使用者的微动动作获得使用者的休息行为或者阅读行为,从而在后续,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能够根据使用者的休息行为或者阅读行为管理所述波频发生器104的状态。例如,当所述处理器101获得使用者在所述书房401休息行为或者阅读行为后,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能够控制所述波频发生器104被保持在打开状态而持续地为所述书房401提供照明。
附图3A至图4示出了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的另一个具体应用示例,其中在这个示例中,以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被布置在一房间402内为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的内容和特征。
参考附图3A,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的这个具体的示例中,至少一个所述波束发射器102和至少一个所述信号接收器103以所述波束发射器102和所述信号接收器103相邻的方式被布置在所述房间402的一天花板4021 和一墙体4022,至少一个所述波频发生器104可以被布置在所述房间402的所述天花板4021,其中所述处理器101的位置不受限制,例如所述处理器101可以被布置在所述房间402的所述墙体4022。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环境管理系统 100的这个具体应用示例中,所述波频发生器104可以被实施为扬声器。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的所述处理器101、所述波束发射器102、所述信号接收器103和所述波频发生器104也可以被布置在所述房间402的其他位置。换言之,在附图3A中示出的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的所述处理器101、所述波束发射器102、所述信号接收器103和所述波频发生器104被布置的位置仅为举例,其并不应被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的内容和范围的限制。
所述波束发射器102能够向所述房间402形成的所述环境200发射所述检测波束,以藉由所述检测波束在所述房间402内形成所述检测区域1021。例如,被布置在所述房间402的所述天花板4021的所述波束发射器102能够向所述房间402的梳妆台4024所在的位置发射所述检测波束,以在所述房间402的所述梳妆台4024所在的位置形成所述检测区域1021,参考附图3B;或者被布置在所述房间402的所述天花板4021的所述波束发射器102能够向所述房间402的床体4025所在的位置发射所述检测波束,以在所述房间402的所述床体4025所在的位置形成所述检测区域1021,参考附图3C;或者被布置在所述房间402的所述天花板4021的所述波束发射器102能够向所述房间402的所述梳妆台4024 和所述床体4025同时发射所述检测波束,以在所述房间402的所述梳妆台4024 和所述床体4025所在的位置分别形成所述检测区域1021,参考附图3D;或者被布置在所述房间402的所述天花板4021的所述波束发射器102能够向所述房间402的所述梳妆台4024发射所述检测波束,以在所述房间402的所述梳妆台 4024所在的位置形成所述检测区域1021,并且所述波束发射器102发射的所述检测波束的角度能够被调节,以在后续所述波束发射器102发射的所述检测波束形成的所述检测区域1021能够自所述房间402的所述梳妆台4024所在的位置逐渐地移动到所述床体4025所在的位置,从而使得所述检测区域1021形成动态检测区域1021,参考附图3E。换言之,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能够对所述房间402 形成的所述环境200进行分区域检测。也就是说,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的所述波束发射器102能够在所述房间402的各个位置分别同时或者按照先后顺序形成所述检测区域1021,以单独地对所述房间402的各个位置进行检测,以获得所述被检测对象300在所述房间402的各个位置的动作模式。例如,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的所述波束发射器102能够在所述房间402的各个位置分别同时或者按照先后顺序形成所述检测区域1021,以单独地所述房间402的各个位置进行检测,以获得所述被检测对象300在所述房间402的各个位置的移动动作或者微动动作。
参考附图3F,当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以被布置在所述房间402的所述天花板4021的所述波束发射器102向所述房间402的所述床体4025发射所述检测波束的方式检测到有所述被检测对象300在所述床体4025上或者在所述床体 4025附近时,被布置在所述房间402的所述墙体4022的所述波束发射器102能够进一步向所述房间402的所述床体4025发射所述检测波束,以对所述房间402 形成的所述环境200进行分层检测,并在后续,所述处理器101能够根据被处于所述房间402的所述床体4025上或者处于所述床体4025附近的所述被检测对象 300响应的所述检测波束获得所述被检测对象300的行为。例如,在附图3F示出的这个具体的示例中,所述波束发射器102能够向所述房间402形成的所述环境200内发射三层所述检测波束而形成沿着所述房间402的高度方向布置的多个所述检测区域1021来分别对所述房间402的不同层的情况分别进行检测,通过这样的方式,在后续能够判断所述被检测对象300在所述床体4025上或者在所述床体4025的行为,例如能够判断所述被检测对象300在所述床体4025的附近是站着、还是在所述床体4025上坐着或者躺着。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在其他的示例中,所述波束发射器102也能够向所述房间402形成的所述环境200内发射两层或者四层以上的所述检测波束来分别对不同层的情况进行检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在检测所述被检测对象300在所述环境200的行为时,不需要通过拍摄所述环境 200和所述被检测对象300的图像,而是通过向所述环境200和所述被检测对象 300发射所述检测波束的方式进行的,从而避免了涉及到所述被检测对象300的隐私的内容泄露。
继续参考附图3F,将所述房间402的每层所述检测区域1021自下而上依次定义为一第一层检测区域1022、一第二层检测区域1023以及一第三层检测区域 1024,其中形成所述第一层检测区域1022的所述检测波束能够被躺在所述床体 4025上的所述被检测对象300响应,而形成所述第二层检测区域1023和所述第三层检测区域1024的所述检测波束则无法被所述被检测对象300响应,若在后续,所述信号接收器103仅接收到了被所述被检测对象300响应的形成第一层检测区域1022的所述检测波束,则在后续,所述处理器101能够获得所述被检测对象300是处于躺着的状态,从而得到所述被检测对象300在所述房间402内的行为。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的其他的示例中,若所述信号接收器103接收到了被所述被检测对象300响应的形成所述第一层检测区域1022和所述第二层检测区域1023的所述检测波束,则在后续,所述处理器 101能够获得所述被检测对象300是处于坐着的状态,从而在后续所述被检测对象300在所述检测区域1021内的行为能够被获得;或者若所述信号接收器103 接收到了被所述被检测对象300响应的形成所述第一层检测区域1022、所述第二层检测区域1023和所述第三层检测区域1024的所述检测波束,则在后续,所述处理器101能够获得所述被检测对象300是处于站着的状态。
所述处理器101能够根据所述信号接收器103接收的被处于所述检测区域 1021的所述被检测对象300响应的所述检测波束获得所述房间402的所述被检测对象300的行为,例如,所述处理器101能够根据所述信号接收器103接收的被处于所述检测区域1021的所述被检测对象300响应的所述检测波束获得躺在所述床体4025上的行为。在后续,所述处理器101能够根据所述被检测对象300 的行为生成所述管理策略,和在所述处理器101执行所述管理策略时调整所述波频发生器104的状态,以藉由所述波频发生器104以改变所述房间402的形成的所述环境200的波频的频段的方式调整所述房间402的状态,从而使得所述房间 402的状态与使用者的状态相适应。例如,当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获得所述被检测对象300躺在所述床体4025上的行为后,能够判断所述被检测对象300准备睡眠,此时,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能够根据所述被检测对象300的行为生成所述管理策略,其中所述管理策略的内容可以是控制所述波频发生器104产生的波频频段,以在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在执行所述管理策略时使所述波频发生器 104产生的波频频段与所述被检测对象300的脑电波相匹配,并帮助所述被检测对象300入眠。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在附图3G至图3I示出的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的这个具体的应用中,所述波频发生器104被实施为所述灯具,其中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以控制所述灯具的工作状态的方式调整所述房间402形成的所述环境200的状态。例如,当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检测所述被检测对象 300躺在所述床体4025上期望睡眠时,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能够使被实施为所述灯具的所述波频发生器104产生的光线的亮度降低,参考附图3G,或者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能够使被实施为所述灯具的所述波频发生器104产生的光线的色温改变,参考附图3H,或者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能够使被实施为所述灯具的所述波频发生器104产生的光线具有明暗变化,参考附图3I,以使所述房间 402形成的所述环境200的状态被改变,从而帮助使用者入眠。换言之,所述处理器101被配置为:
获取处于所述房间402的所述被检测对象300的行为;
根据所述被检测对象300的行为生成所述管理策略;以及
执行所述管理策略,以管理所述房间402形成的所述环境200,从而使所述环境200的状态适应所述被检测对象300的状态。
附图5A至图6示出了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的另一个具体应用示例,其中在这个示例中,以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被布置在一客厅403内为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的内容和特征。
参考附图5A,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的这个具体的示例中,至少一个所述波束发射器102和至少一个所述信号接收器103以所述波束发射器102和所述信号接收器103相邻的方式被布置在所述客厅403的一天花板4031 和一墙体4032,至少一个所述波频发生器104可以被布置在所述客厅403的所述天花板4031,其中所述处理器101的位置不受限制,例如所述处理器101可以被布置在所述客厅403的所述墙体4032。在这个实施例中,所述波频发生器 104可以被实施为所述灯具。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的所述处理器101、所述波束发射器102、所述信号接收器103和所述波频发生器104也可以被布置在所述客厅403的其他位置。换言之,在附图5A中示出的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的所述处理器101、所述波束发射器102、所述信号接收器103和所述波频发生器104被布置的位置仅为举例,其并不应被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的内容和范围的限制。
所述波束发射器102能够向所述客厅403形成的所述环境200发射所述检测波束,以藉由所述检测波束在所述客厅403内形成所述检测区域1021。例如,被布置在所述客厅403的所述天花板4031的所述波束发射器102能够向所述客厅403的沙发4033所在的位置发射所述检测波束,以在所述客厅403的所述沙发4033所在的位置形成所述检测区域1021,参考附图5B。若有所述被检测对象300处于所述检测区域1021,参考附图5C,被布置在所述客厅403的所述墙体4032的所述波束发射器102能够进一步向所述沙发4033所在的位置发射所述检测波束,以对所述客厅403形成的所述环境200进行分层检测,并且在后续,所述处理器101能够根据被处于所述客厅403的所述沙发4033上的所述被检测对象300响应的所述检测波束获得所述被检测对象300的行为。例如,在附图 5C示出的这个具体的示例中,所述波束发射器102能够向所述客厅403形成的所述环境200内发射三层所述检测区域1021来分别对所述客厅403的不同高度的情况分别进行检测,通过这样的方式,在后续能够判断所述被检测对象300在所述沙发4033所在的位置的行为,例如能够判断所述被检测对象300在所述沙发4033所在的位置是站着还是坐着。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在其他的示例中,所述波束发射器102也能够向所述客厅403形成的所述环境200 内发射两层或者四层以上的所述检测波束来分别对不同层的情况进行检测。
继续参考附图5C,其中形成所述第一层检测区域1022的所述检测波束和形成所述第二层检测区域1023的所述检测波束能够被坐在所述沙发4033上的所述被检测对象300响应,而形成所述第三层检测区域1024的所述检测波束无法被所述被检测对象300响应,若在后续,所述信号接收器103仅接收到了被所述被检测对象300响应的形成所述第一层检测区域1022的所述检测波束和形成所述第二层检测区域1023的所述检测波束,则在后续,所述处理器101能够获得所述被检测对象300是坐在所述沙发4033上的,从而得到所述被检测对象300在所述检测区域1021内的行为。
所述处理器101能够根据所述信号接收器103接收的被处于所述检测区域 1021的所述被检测对象300响应的所述检测波束获得的所述检测区域1021的所述被检测对象300的行为,例如,所述处理器101能够根据所述信号接收器103 接收的被处于所述检测区域1021的所述被检测对象300响应的所述检测波束获得坐在所述沙发4033上的行为。在后续,所述处理器101能够根据所述被检测对象300的行为生成所述管理策略,和在所述处理器101执行所述管理策略时调整所述波频发生器104的波频的频段的方式调整所述客厅403的状态,从而使得所述被客厅403的状态与使用者的状态相适应。例如,当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 获得所述被检测对象300坐在所述沙发4033上的行为后,能够判断所述被检测对象300是在观察电视节目,此时,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能够根据所述被检测对象300的行为生成所述管理策略,并在后续根据所述管理策略的内容控制所述波频发生器104的工作状态。
换言之,所述处理器101被配置为:
获得处于所述客厅403的所述检测区域1021的所述被检测对象300的行为;
根据所述被检测对象300的行为生成所述管理策略;以及
执行所述管理策略,以管理所述客厅403形成的所述环境200,从而使所述环境200的状态适应所述被检测对象300的状态。
附图7A至图8示出了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的另一个具体应用示例,其中在这个具体应用示例中,以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被布置在一会议室404内为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的内容和特征。
参考附图7A,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的这个具体的示例中,至少一个所述波束发射器102和至少一个所述信号接收器103以所述波束发射器 102和所述信号接收器103相邻的方式被布置在所述会议室404的一天花板4041 和一墙体4042,至少被一个所述波频发生器104可以被布置在所述会议室404 的所述天花板4041,其中所述处理器101的位置不受限制,例如,所述处理器 101可以被布置在所述会议室404的所述墙体4042。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的这个具体的应用示例中,所述波频发生器104可以被实施为所述灯具。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环境管理系统 100的所述处理器101、所述波束发射器102、所述信号接收器103和所述波频发生器104也可以被布置在所述会议室404的其他位置。换言之,在附图7A中示出的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的所述处理器101、所述波束发射器102、所述信号接收器103和所述波频发生器104被布置的位置仅为距离,其并不应被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的内容和范围的限制。
所述波束发射器102能够向所述会议室404形成的所述环境200发射所述检测波束,以藉由所述检测波束在所述会议室404内形成所述检测区域1021。例如,被布置在所述会议室404的所述波束发射器102能够向所述会议室404的一会议桌4043所在的位置发射所述检测波束,以在所述会议室404的所述会议桌 4043所在的位置形成所述检测区域1021,参考附图7B。所有的所述被检测对象 300均处于所述检测区域1021,参考附图7C,被布置在所述会议室404的所述墙体4042的所述波束发射器102能够进一步向所述会议桌4043所在的位置发射所述检测波束,以对所述会议室404形成的所述环境200按照高度进行分层检测,并且在后续,所述处理器101能够根据处于所述会议室404的所述会议桌4043 附近的所述被检测对象300响应的所述检测波束获得所述被检测对象300的行为。例如,在附图7C示出的这个具体的示例中,所述波束发射器102能够向所述会议室404形成的所述环境200内发射三层所述检测波束以形成所述第一层检测区域1022、所述第二层检测区域1023和所述第三层检测区域1024来分别对所述会议室404的不同高度层的情况分别进行检测,通过这样的方式,在后续能够判断所述被检测对象300在所述会议室404的所述会议桌4043所在的位置的行为,例如当检测到处于所述会议室404的所有的所述被检测对象300均围绕在所述会议桌4043而坐着时,可以判断所有的所述被检测对象300正在开会或者讨论问题,当检测到处于所述会议室404的所有的所述被检测对象300中的一些坐着,而另一些站着,或者所有的所述被检测对象300中的一部分远离所述会议桌4043时,可以判断所述被检测对象300没有处于开会状态或者没有处于讨论问题的状态。也就是说,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还可以获得所有的所述被检测对象300在所述环境200的空间分布。
当所述处理器101得出上述判断结果后,可以根据所述被检测对象300在所述会议室404的行为生成所述管理策略,和在所述处理器101执行所述管理策略时调整所述波频发生器104的波频的波段,以这样的方式,使所述会议室404的状态与所述被检测对象300的状态相适应。
换言之,所述处理器101被配置为:
获得处于所述会议室404的所述检测区域1021的所述被检测对象300的行为;
根据所述被检测对象300的行为生成所述管理策略;以及
执行所述管理策略,以管理所述会议室404形成的所述环境200,从而使所述环境200的状态适应所述被检测对象300的状态。
依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环境管理方法,其中所述环境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获得处于一环境200的至少一被检测对象300的行为;
(B)根据所述被检测对象300的行为生成一管理策略;以及
(C)执行所述管理策略,以管理所述环境200。
例如,在附图2A至图2D示出的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的这个具体的应用示例中,可以首先获得使用者在所述书房401内的行为,然后根据使用者在所述书房401的行为生成所述管理策略,并且在执行所述管理策略时调整所述书房 401的状态,以使所述书房401的实时状态与使用者的实时行为相适应。在附图 3A至图4示出的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的这个具体的应用示例中,可以首先获得使用者在所述房间402内的行为,然后根据使用者的行为生成所述管理策略,并且在执行所述管理策略时调整所述房间402的状态,以使所述房间402的实时状态与使用者的实时行为相适应。在附图5A至图6示出的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的这个具体的应用示例中,可以首先获得使用者在所述客厅403内的行为,然后根据使用者的行为生成所述管理策略,并且在执行所述管理策略时调整所述客厅 403的状态,以使所述客厅403的实时状态与使用者的实时行为相适应。在附图 7A至图8示出的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的这个具体的示例中,可以首先获得使用者在所述会议室404内的行为,然后根据使用者的行为生成所述管理策略,并且在执行所述管理策略时调整所述会议室404的状态,以使所述会议室404的实时状态与使用者的实时行为相适应。
优选地,在所述环境管理方法1000的所述步骤(C)中,在执行所述管理策略时以调整所述环境200的波频的方式管理所述环境200。例如,所述处理器 101在执行所述管理策略时可以通过所述波频发生器104产生不同频段的波频的方向向所述书房401、所述房间402、所述客厅403和所述会议室404内发射波频,从而调整所述书房401、所述房间402、所述客厅403和所述会议室404形成的所述环境200的波频的频段,通过这样的方式,调整所述环境200的状态,并使所述环境200的实时状态与使用者的实时行为相适应。
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A)中进一步包括步骤:
(A.1)检测处于所述环境200的所述被检测对象300的动作模式;和
(A.2)根据所述被检测对象300在所述环境200的动作模式确定所述被检测对象1021在所述环境200的行为。
值得一提的是,在所述步骤(A.1)中,所述被检测对象300在所述环境200 的动作模式包括移动动作和微动动作。在本实用新型中,首先检测所述被检测对象300在所述环境200中是否存在移动动作,若检测到所述被检测对象300在所述环境200中存在移动动作,此时,所述波频发生器104被打开,并继续检测所述被检测对象300在所述环境200中是否存在微动动作,若检测到所述被检测对象300在所述环境200中存在微动动作,此时,所述波频发生器104被保持在打开状态,若没有检测到微动动作,则所述波频发生器104被关闭。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当所述波束发射器102发射的所述检测波束辐射至所述被检测对象300时,所述被检测对象300的不同部位响应所述检测波束的时间不同,并且在后续,所述信号接收器103接收到的被所述被检测对象 300的不同部位响应的所述检测波束的时间也不相同,根据这样的原理,所述处理器101能够检测处于所述检测区域1021的所述被检测对象300的动作模式,并且一旦所述被检测对象300在所述检测区域1021的动作模式被获取,则所述被检测对象300在所述检测区域1021的行为也能够被确定。
更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A.1)中进一步包括步骤:
(A.1.1)以至少一波束发射器102基于一检测策略向所述环境200发出一检测波束的方式藉由所述检测波束在所述环境200形成所述检测区域1021;
(A.1.2)接收被处于所述检测区域1021的所述被检测对象300响应的所述检测波束;以及
(A.1.3)根据被所述被检测对象300响应的所述检测波束检测处于所述检测区域121的所述被检测对象300的动作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在所述步骤(A.1.1)中的所述检测策略选自:分层检测策略、分区域检测策略、分角度检测策略、动作模式检测策略、对移动轨迹进行判断与预测策略组成的策略组。也就是说,在所述步骤(A.1.1)中,所述波束发射器 102以何种方式向所述环境200发射所述检测波束。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波束发射器102以分层检测的方式向所述环境200发射所述检测波束,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波束发射器102以分区域检测的方式向所述环境200发射所述检测波束,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波束发射器102以分角度检测的方式向所述环境200发射所述检测波束。
依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参考附图9,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环境管理系统 100进一步包括一处理单元10、一策略生成单元20以及一执行单元30,其中所述处理单元10、所述策略生成单元20和所述执行单元30分别相互可通信地连接,其中所述处理单元10用于获得处于所述环境200的至少一个所述被检测对象300的行为,所述策略生成单元20根据所述处理单元10获得的处于所述环境 200的所述被检测对象300的行为生成所述管理策略,所述执行单元30在执行所述管理策略时以调整所述环境200的状态的方式管理所述环境200。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的这个具体的示例中,所述执行单元30在执行所述管理策略时以外接所述波频发生器104的方式通过调整所述波频发生器104发出的波频的频段来改变所述环境200的实时状态,从而管理所述环境200。也就是说,所述执行单元30能够控制所述波频发生器104的工作状态。
进一步参考附图9,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进一步包括一检测单元40,其中所述检测单元40被可通信地连接于所述处理单元10,其中所述检测单元40检测处于所述环境200的所述被检测对象300的动作模式,以在后续,所述处理单元10能够根据所述检测单元40获得的所述被检测对象300在所述环境200的动作模式的方式获得所述被检测对象300在所述环境200的行为。
更进一步地,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进一步包括一接收单元50,其中所述检测单元40被可通信地连接于所述接收单元50,所述接收单元50被可通信地连接于所述信号接收器103,其中所述接收单元50以外接所述信号接收器103的方式从所述信号接收器103获得所述信号接收器130接收的被处于所述环境200 的所述被检测对象300响应的所述检测波束,并且在后续,所述检测单元40能够从所述接收单元50接收到所述接收单元50获得的所述检测波束,并根据所述检测波束获取所述被检测对象300在所述环境200的动作模式。
更进一步地,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进一步包括一调整单元60,其中至少一个所述波束发射器102能够被可调节地连接于所述调整单元60,以使所述调整单元60用于调整所述波束发射器102发出的所述检测波束的角度,从而使所述波束发射器102发出的所述检测波束形成的所述检测区域1021为动态检测区域 1021。
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的一个示例中,所述调整单元60能够控制所述波束发射器102的整体的位置被调整,例如,所述调整单元60能够控制所述波束发射器102相对于一安装位置(例如所述书房401的所述天花板 4011)的角度被调整。而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环境管理系统100的另一个示例中,所述调整单元60能够控制所述波束发射器102的一部分结构被调整,以改变所述波束发射器102发出的所述检测波束的角度。
具体地说,附图10A至图11D示出了所述波束发射器102的一个具体示例,其中所述波束发射器102以向所述环境200发射微波的方式在所述环境200形成所述检测区域1021,以供检测所述被检测对象300在所述环境200的动作模式。具体地说,所述波束发射器102包括一参考板11和一辐射源12,所述参考板11 进一步包括一板主体111和至少一侧翼112,其中每个所述侧翼112分别被设置于所述板主体111,并且每个所述侧翼112分别与所述板主体111具有预设夹角,所述辐射源12被邻近地设置于所述参考板11,以在所述辐射源12和所述参考板11的所述板主体111之间形成一辐射缝隙120。所述波束发射器102通过提供每个所述侧翼112的方式能够约束所述辐射源12和所述板主体111相互配合而产生的所述检测波束的发出角度,进而控制所述检测波束的波束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在附图10A至图11D示出的所述波束发射器102的这个具体的示例中以所述波束发射器102包括两个所述侧翼112为例来揭露和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波束发射器102的内容和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波束发射器102的其他可能的示例中,所述波束发射器102的所述侧翼112的数量也可以一个或者三个以上。值得一提的是,在所述辐射源12和所述板主体111之间形成的所述辐射缝隙120是指所述辐射源12的表面和所述板主体111的表面具有高度差。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波束发射器102中,形成在所述辐射源 12和所述板主体111之间的所述辐射缝隙120可以是但不限于实体介质。
优选地,每个所述侧翼112分别被可调节地设置于所述板主体111的侧部,以供调节所述辐射源12和所述板主体111相互配合而产生的所述检测波束的发出角度。具体地说,所述板主体111和每个所述侧翼112分别具有一参考面110,所述辐射源12被邻近地设置于所述参考板11的所述板主体111,并且所述辐射源1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参考板11的所述板主体111的所述参考面110所在的平面平行,通过调整每个所述侧翼112与所述板主体111的角度的方式,能够控制所述辐射源12和所述板主体111相互配合而产生的所述检测波束的发出角度,进而控制所述检测波束的波束方向和控制形成在所述环境200的所述检测区域1021的位置。优选地,在附图10A示出的所述波束发射器102的这个具体的示例中,所述侧翼112的数量是两个,并且两个所述侧翼112以两个所述侧翼112 相互对称的方式分别被可调节地设置于所述板主体111的侧部,从而两个所述侧翼112相对于所述板主体111的角度均可以被调节。进一步地,所述波束发射器 102的所述侧翼112被可控制地连接于所述调整单元60,其中所述调整单元60 能够调整所述侧翼112相对于所述板主体111的角度,以调整所述波束发射器 102发射的所述检测波束的发出角度,从而实现对所述环境200的分角度检测、分区域检测和分层检测。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波束发射器102的一个具体的示例中,所述波束发射器102的两个所述侧翼112相对于所述板主体111的角度可以分别被调节,即在调节一个所述侧翼112相对于所述板主体111的角度时,另一个所述侧翼112相对于所述板主体111的角度可以不变。而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波束发射器102的另一个具体的示例中,所述波束发射器102的两个所述侧翼112相对于所述板主体111的角度可以被同步地且同幅度地调节。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波束发射器102的所述侧翼112相对于所述板主体111 的角度可调节的方式不受限制,例如在附图10A至图10C示出的所述波束发射器102的具体示例中,所述侧翼112以被可转动的方式被可调节地设置于所述板主体111的侧部,而在所述波束发射器102的另外的一些具体的示例中,所述侧翼112以所述板主体111的一部分可变形的方式被可调节地设置于所述板主体 111的侧部。进一步参考附图10A至图10C,设所述辐射源12的最外侧到所述参考板11的所述侧翼112和所述板主体111的连接位置的直线距离参数为L,设所述辐射源12发出的所述检测波束的波长参数为λ,其中参数L的取值范围为:L≤λ/16。设所述侧翼112与所述板主体111的连接位置到所述侧翼112的最外侧的参数为l,其中参数l的取值范围为:l≥λ/4。
继续参考附图10A至图10C,所述波束发射器102进一步包括一屏蔽罩13,其中所述屏蔽罩13被设置于所述参考板11的所述板主体111的背侧,以使所述屏蔽罩13和所述辐射源12分别被保持在所述参考板11的所述板主体111的两侧,其中所述屏蔽罩13具有屏蔽作用,以增强所述波束发射器102发出的所述检测波束的强度,从而在后续更准确地获得所述被检测对象300的动作。另外,所述屏蔽罩13还具有防尘和防潮的作用。优选地,所述屏蔽罩13的内部空间的高度尺寸大于1/32倍的波长,通过这样的方式,所述波束发射器102能够避免自身产生的副波对主波产生干扰,进而保证所述波束发射器102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附图11A示出了所述波束发射器102的一个工作状态,此时,所述波束发射器102的所述参考板11的两个所述侧翼112和所述板主体111均呈展开状态。附图11B示出了所述波束发射器102的另一个工作状态,此时,所述波束发射器 102的位于附图11B的左侧的所述侧翼112相对于所述板主体111的角度被调节,从而所述波束发射器102发射的所述检测波束的角度能够被调节,从而使所述检测波束形成的所述检测区域1021的位置也随之被调节。附图11C示出了所述波束发射器102的另一个工作状态,此时,所述波束发射器102的位于附图11C 右侧的所述侧翼112相对于所述板主体111的角度被调节,从而所述波束发射器102发射的所述检测波束的角度能够被调节,从而使所述检测波束形成的所述检测区域1021的位置也随之被调节。附图11D示出了所述波束发射器102的另一个工作状态,此时,所述波束发射器102的两个所述侧翼112相对于所述板主体 111的角度均被调节,从而使所述波束发射器102发射的所述检测波束的角度能够被调节,从而使所述检测波束形成的所述检测区域1021的位置也随之被调节。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随着所述侧翼112相对于所述板主体111 的角度的大小被调节,所述检测区域1021移动的位置和所述检测区域1021的尺寸均可以被控制。
附图12A至图12D示出了所述波束发射器102的一个变形实施方式,与附图10A至图10C示出的所述波束发射器102不同的是,在附图12A至图12D示出的所述波束发射器102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参考板11仅包括一个所述板主体111,即,所述参考板11不可调节。所述辐射源1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参考板 11的所述板主体111的所述参考面110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并且在所述辐射源 12和所述板主体111之间形成所述辐射缝隙120。所述波束发射器102进一步包括至少一波束约束元件14,其中所述波束约束元件14被邻近地设置于所述辐射源12,以供约束所述辐射源12和所述板主体111相互配合而产生的所述检测波束的发射方向。
具体地说,在附图12A至图12D示出的所述波束发射器102的这个具体的示例中,所述波束约束元件14具有一约束空间140,其中所述辐射源12被保持在所述波束约束元件14的所述约束空间140,从而所述辐射源12和所述板主体 111相互配合而产生的所述检测波束能够被所述波束约束元件14约束并经由所述波束约束元件14的开口自所述约束空间140向外界辐射,其中所述波束约束元件14用于约束被辐射的所述检测波束的发射角度,进而限制所述检测波束形成的所述检测区域1021的位置和形状。优选地,所述波束约束元件14被设置于所述参考板11的所述板主体111,以使所述辐射源12被保持在所述波束约束元件14的所述约束空间140。更优选地,所述波束约束元件14呈喇叭状。附图13A 至图13C示出了附图12A至图12D的所述波束发射器102的这个实施方式产生的所述检测波束的类型。
附图14和图15示出了所述波束发射器102的另一个变形实施方式,与附图 12A至图12D示出的所述波束发射器102不同的是,在附图14和图15示出的所述波束发射器102的这个具体的示例中,所述波束约束元件14呈板状,其中所述波束约束元件14被保持在所述辐射源12的一侧,以供约束所述辐射源12 和所述参考板11的所述板主体111相互配合而产生的微波,从而控制所述波束发射器102发射的所述检测波束的发射角度。优选地,所述波束约束元件14的延伸方向和所述板主体111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或者所述波束约束元件14的延伸方向和所述板主体111的延伸方向之间具有夹角,且该夹角为锐角。
进一步地,所述波束约束元件14具有一凹槽141,以供容纳所述辐射源12,并且所述辐射源12和所述波束约束元件14之间具有缝隙。也就是说,所述辐射源12和所述波束约束元件14没有接触。参考附图15示出的所述波束发射器102 产生的所述检测波束的类型,由此可见,附图14和图15示出的所述波束发射器 102特别适于对所述环境200进行分区域检测、分角度检测和分层检测。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波束约束元件14的数量也可以是两个,其中两个所述波束约束元件14可以被设置在所述辐射源12的相对侧,以藉由两个所述波束约束元件14共同约束所述辐射源12和所述板主体11相互配合而产生的所述检测波束的发射方向。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波束约束元件14可以是相互对称的。而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波束约束元件 14的延伸方向也可以具有夹角。
附图16和图17示出了所述波束发射器102的另一个变形实施方式,与附图 14和图15示出的所述波束发射器102不同的是,在附图16和图17示出的所述波束发射器102的这个具体的示例中,所述辐射源12的数量为两个,其中每个所述辐射源12均垂直地设置于所述参考板11的所述板主体111。相应地,所述波束约束元件14的数量为两个,其中每个所述波束约束元件14分别和每个所述辐射源12相邻,以藉由每个所述波束约束元件14分别约束每个所述辐射源12 和所述板主体111相互配合而产生的微波,从而控制所述波束发射器102发射的所述检测波束的发射角度。优选地,两个所述波束约束元件14相邻,即,两个所述波束约束元件14位于两个所述辐射源12之间,从而使得每个所述波束约束元件14能够分别约束每个所述辐射源12和所述板主体111相互配合而产生的微波,以使所述波束发射器102能够发射两个互不干扰的所述检测波束。附图16 示出的所述波束发射器102特别适于对所述环境200进行分区域检测、分角度检测和分层检测。
继续参考附图14至图17,所述波束发射器102进一步包括一个所述屏蔽罩13,其中所述屏蔽罩13被设置于所述参考板11的所述板主体111的背侧,以使所述屏蔽罩13和所述辐射源12分别被保持在所述参考板11的所述板主体111 的相对侧,其中所述屏蔽罩13具有屏蔽作用,以增强所述波束发射器102发出的所述检测波束的强度,从而在后续更准确地获得所述被检测对象300的动作。另外,所述屏蔽罩13还具有防尘和防潮的作用。优选地,所述屏蔽罩13的内部空间的高度尺寸大于1/32倍的波长,通过这样的方式,所述波束发射器102能够避免自身产生的副波对主波产生干扰,进而保证所述波束发射器102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附图18和图19示出了所述波束发射器102的一个变形实施方式,与附图10A 至图11D示出的所述波束发射器102不同的是,在附图18和图19示出的所述波束发射器102的这个变形实施方式中,所述波束发射器102的所述参考板11 包括一个所述板主体111和被设置于所述板主体111的一补强板113,其中所述补强板113用于扩大所述板主体111的所述参考面110的面积,通过这样的方式,当所述辐射源12和所述板主体111相互配合而产生微波时,所述补强板113用于增强所述波束发射器102产生的所述检测波束的强度,这对于所述检测系统是否能够捕获所述被检测对象300在所述环境200的微动动作是特别重要的。
优选地,所述板主体111和所述补强板113被铆接在一起,以保证所述板主体111和所述补强板113之间的连接关系的可靠性。例如,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板主体111提供预设穿孔,所述补强板113提供预设穿孔,其中当所述补强板 113被设置于所述板主体111之后,所述补强板113的至少一个预设穿孔对应于所述板主体111的一个预设穿孔,然后再所述板主体111的表面和所述补强板113 的裸露表面镀锡或者镀铜,以在形成所述参考板11的所述参考面110的同时,金属材料可以同时被保持在所述补强板113的预设穿孔和所述板主体111的预设穿孔,从而使得所述补强板113和所述板主体111被铆接在一起。在附图18和图19示出的所述波束发射器102的这个具体的示例中,所述补强板113可以被设置于所述补强板113。
另外,尽管在附图18和图19示出的所述波束发射器102的这个具体的示例中,以所述波束发射器102的所述辐射源12的延伸方向和所述板主体111的延伸方向一致为例来揭露和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波束发射器102的内容和特征,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波束发射器102的其他可能的示例中,所述波束发射器102的所述辐射源12的延伸方向也可以垂直于所述板主体111的所述参考面110的延伸方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检测方法,其中所述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藉由至少一检测波束在一环境200形成至少一检测区域1021;
(b)接收处于所述检测区域1021的被至少一被检测对象300响应的所述检测波束;
(c)根据被接收的所述检测波束获得所述被检测对象300在所述环境200 的动作信号;以及
(d)基于所述被检测对象300在所述环境200的动作信号检测所述被检测对象300在所述环境的动作模式。
优选地,所述被检测对象300在所述环境200的动作模式包括移动动作模式和微动动作模式。
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d)中,进一步包括步骤:
(d.1)比较所述被检测对象300在所述环境200的动作信号和预设阈值;和
(d.2)根据比较结果检测所述被检测对象300在所述环境的动作模式。
在上述方法中,比较所述被检测对象300在所述环境200的动作信号和预设动作阈值,若所述被检测对象300在所述环境200的动作信号大于或者等于预设动作阈值,则所述被检测对象300在所述环境200的动作模式为移动动作模式,比较所述被检测对象300在所述环境200的动作模式和预设微动阈值,若所述被检测对象300在所述环境200的动作信号大于或者等于预设微动阈值,则所述被检测对象300在所述环境200的动作模式为微动动作模式。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检测方法中,设所述预设动作阈值的参数为V1,设所述预设微动阈值的参数为 V2,其中所述预设动作阈值的参数V1和所述预设微动阈值的参数V2满足公式:其中k为常数,且k的取值优选为6,即所述预设动作阈值的参数V1和所述预设微动阈值的参数V2优选地满足公式:
依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参考附图2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检测系统400,其中所述检测系统400包括至少一波束发射器102、至少一信号接收器103、一动作信号获取单元70以及一检测单元40,其中所述动作信号获取单元 70分别被可通信地连接于所述信号接收器103和所述检测单元40,其中所述波束发射器102基于所述检测策略发出所述检测波束以用于形成所述检测区域 102,所述信号接收器103接收被处于所述检测区域102的所述被检测对象300 响应的所述检测波束,所述动作信号获取单元70从所述信号接收器103获取所述信号接收器103接收的所述检测波束和根据被接收的所述检测波束获取所述被检测对象300在所述环境200的动作信号,其中所述检测单元40基于所述被检测对象300在所述环境200的动作信号检测所述被检测对象300在所述环境 200的动作模式。优选地,所述被检测对象300的动作模式包括移动动作和微动动作。
具体地说,所述检测单元40进一步包括一比较模块41和被可通信地连接于所述比较模块41的一检测模块42,其中所述比较模块41被可通信地连接于所述动作信号获取单元70。所述比较模块41比较所述被检测对象300在所述环境 20的动作信号和预设阈值,所述检测模块42根据所述比较模块41的比较结构检测所述被检测对象300在所述环境200的动作模式。更具体地说,所述比较模块41比较所述被检测对象300在所述环境200的动作信号和预设动作阈值,若所述被检测对象300在所述环境200的动作信号大于或者等于预设动作阈值,则所述被检测对象300在所述环境200的动作模式为移动动作模式,其中所述比较模块42比较所述被检测对象300在所述环境200的动作模式和预设微动阈值,若所述被检测对象300在所述环境200的动作信号大于或者等于预设微动阈值,则所述被检测对象300在所述环境200的动作模式为微动动作模式。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系统400包括一处理单元10,其中所述处理单元10被可通信地连接于所述检测单元40,其中所述处理单元10根据所述检测单元40 检测的所述被检测对象300的动作模式获得所述被检测对象300的行为。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系统400包括一调整单元60,其中所述波束发射器102 被可调节地连接于所述调整单元60,其中所述调整单元60用于调整所述波束发射器102发出的所述检测波束的角度,以使所述检测波束形成的所述检测区域 102为动态检测区域102。
附图21A至图21C示出了所述检测系统400在执行包含分层检测策略的所述检测策略时,所述波束发射器102发出的所述检测波束形成的所述检测区域 1021的状态。具体地说,在附图21A示出的这个具体的示例中,在所述环境200 的高度方向,每层所述检测区域1021的高度尺寸一致。在附图21B示出的这个具体的示例中,每层所述检测区域1021的高度尺寸自所述环境200的上部向下部依次递减。在附图21C示出的这个具体的示例中,形成于所述环境200的上部的每层所述检测区域1021的高度尺寸大于形成于所述环境200的下部的每层所述检测区域1021的高度尺寸。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在附图21A至图21C示出的所述检测系统400在执行包含分层检测策略的所述检测策略时,所述波束发射器102发出的所述检测波束形成的所述检测区域1021的这些事例中,相邻的所述检测区域1021为平行的所述检测区域1021,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相邻的所述检测区域1021为平行的所述检测区域1021仅为示例,其并不应被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检测系统400的内容和范围的限制。
附图22示出的所述检测系统400在执行包含分区域检测策略的所述检测策略时,所述波束发射器102发出的所述检测波束形成的所述检测区域1021的状态。具体地说,所述波束发射器102能够同时或者按照先后顺序向所述环境200 的不同位置发射所述检测波束,以藉由所述检测波束在所述环境200内形成所述检测区域1021。值得一提的是,在附图22中示出的所述检测波束在所述环境200 内形成的一列方形的所述检测区域1021仅为示例,以用于阐述和揭露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检测系统的内容和特征,其并不应被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检测系统 400的内容和范围的限制。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检测系统400的其他示例中,所述检测波束形成的所述检测区域1021可以是但不限于圆形、椭圆形的检测区域,且相邻所述检测区域1021的面积大小也可以不一致。
附图23A和图23B示出的所述检测系统400在执行包含分角度检测策略的所述检测策略时,所述波束发射器102发出的所述检测波束形成的所述检测区域 10921的状态。具体地说,所述波束发射器102能够同时或者按照先后顺序向所述环境200的不同角度发射所述检测波束,以藉由所述检测波束在所述环境200 内形成所述检测区域1021。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波束发射器102在执行包含分角度检测策略的所述检测策略时向所述环境200发射所述检测波束而形成的所述检测区域1021的面积大小可以不同。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例仅为举例,其中不同实施例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得到根据本实用新型揭露的内容很容易想到但是在附图中没有明确指出的实施方式。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Claims (20)

1.波束发射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辐射源;和
一参考板,其中所述参考板包括一板主体和一补强板,所述板主体具有一参考面,所述补强板被设置于所述板主体,以用于扩大所述板主体的所述参考面的面积,其中所述辐射源被设置于所述板主体,并且在所述辐射源和所述板主体之间形成一辐射缝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束发射器,其中所述补强板和所述辐射源分别被保持在所述板主体的相反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波束发射器,其中所述辐射源的延伸方向和所述板主体的所述参考面的延伸方向相互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波束发射器,其中所述补强板和所述板主体被铆接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波束发射器,其中所述补强板和所述板主体分别具有预设穿孔,并且所述补强板的预设穿孔和所述板主体的预设穿孔相互对应和连通,其中用于形成所述板主体的所述参考面的金属材料同时在所述板主体的预设穿孔和所述补强板的预设穿孔固化而将所述板主体和所述补强板铆接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波束发射器,进一步包括一屏蔽罩,其中所述屏蔽罩被设置于所述补强板。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波束发射器,进一步包括一屏蔽罩,其中所述屏蔽罩被设置于所述补强板。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波束发射器,进一步包括一屏蔽罩,其中所述屏蔽罩被设置于所述补强板。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波束发射器,进一步包括一屏蔽罩,其中所述屏蔽罩被设置于所述补强板。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波束发射器,其中设所述波束发射器产生的波的波长参数为λ,其中所述屏蔽罩的内表面和所述板主体的表面之间形成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1/32λ。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波束发射器,其中设所述波束发射器产生的波的波长参数为λ,其中所述屏蔽罩的内表面和所述板主体的表面之间形成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1/32λ。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波束发射器,其中设所述波束发射器产生的波的波长参数为λ,其中所述屏蔽罩的内表面和所述板主体的表面之间形成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1/32λ。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波束发射器,其中设所述波束发射器产生的波的波长参数为λ,其中所述屏蔽罩的内表面和所述板主体的表面之间形成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1/32λ。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所述的波束发射器,其中所述参考板包括至少一侧翼,所述侧翼具有所述参考面,其中所述侧翼被设置于所述板主体,并且所述侧翼的所述参考面的延伸方向和所述板主体的所述参考面的延伸方向之间具有夹角。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波束发射器,其中至少一个所述侧翼被可调节地设置于所述板主体。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波束发射器,其中所述侧翼以所述侧翼被可转动的方式被可调节地设置于所述板主体,以改变形成在所述侧翼的所述参考面和形成在所述板主体的所述参考面之间的夹角大小。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波束发射器,其中所述侧翼的数量是两个,两个所述侧翼分别对称地设置于所述板主体的两侧。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波束发射器,其中每个所述侧翼的所述参考面和所述板主体的所述参考面之间形成的夹角大小能够被同步地调节。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波束发射器,其中每个所述侧翼的所述参考面和所述板主体的所述参考面之间形成的夹角大小能够被同幅度地调节。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波束发射器,其中每个所述侧翼的所述参考面和所述板主体的所述参考面形成的夹角大小能够被单独地调节。
CN201820618146.6U 2018-02-08 2018-04-27 波束发射器 Active CN20831419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26974 2018-02-08
CN2018101269742 2018-02-0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314196U true CN208314196U (zh) 2019-01-01

Family

ID=63099431

Famil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618146.6U Active CN208314196U (zh) 2018-02-08 2018-04-27 波束发射器
CN201810391935.5A Active CN108398681B (zh) 2018-02-08 2018-04-27 检测系统和检测方法以及波束发射器
CN201820627084.5U Active CN208314197U (zh) 2018-02-08 2018-04-27 波束发射器
CN201820627085.XU Active CN208314198U (zh) 2018-02-08 2018-04-27 波束发射器
CN201810393708.6A Pending CN108872976A (zh) 2018-02-08 2018-04-27 检测系统和环境管理系统及其应用
CN201810419426.9A Pending CN108897231A (zh) 2018-02-08 2018-05-04 行为预测系统和行为预测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5)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91935.5A Active CN108398681B (zh) 2018-02-08 2018-04-27 检测系统和检测方法以及波束发射器
CN201820627084.5U Active CN208314197U (zh) 2018-02-08 2018-04-27 波束发射器
CN201820627085.XU Active CN208314198U (zh) 2018-02-08 2018-04-27 波束发射器
CN201810393708.6A Pending CN108872976A (zh) 2018-02-08 2018-04-27 检测系统和环境管理系统及其应用
CN201810419426.9A Pending CN108897231A (zh) 2018-02-08 2018-05-04 行为预测系统和行为预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6) CN208314196U (zh)
WO (1) WO201915406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8314196U (zh) * 2018-02-08 2019-01-01 深圳迈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波束发射器
CN109711282A (zh) * 2018-12-10 2019-05-0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光线调节方法及装置
CN110032227B (zh) * 2019-04-08 2021-03-3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加热控制方法及装置、加热设备、机器可读存储介质
CN110347089A (zh) * 2019-07-29 2019-10-18 深圳迈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供电插座以及用电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10448303A (zh) * 2019-08-09 2019-11-15 深圳迈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监护系统和监护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28316B2 (en) * 2005-09-30 2010-06-01 Apple Inc. Integrated proximity sensor and light sensor
CN101408754B (zh) * 2008-10-30 2010-12-29 中山大学 基于数据挖掘的智能家居优化系统
CN201393323Y (zh) * 2009-04-02 2010-01-27 柳延东 室内照明设备开关智能控制器
JP5589832B2 (ja) * 2010-12-27 2014-09-17 富士通株式会社 物体検出装置および物体の検出方法
CN202485753U (zh) * 2011-09-21 2012-10-10 李周利 一种智能微波开关
CN103723107A (zh) * 2014-01-08 2014-04-16 曹小兵 一种两轮车辆智能防撞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4035396B (zh) * 2014-04-18 2016-08-17 重庆大学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分布式行为识别方法
CN104052518A (zh) * 2014-05-22 2014-09-17 深圳奇沃智联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行踪及动作测定及管理功能的随身穿戴表件
CN105277991B (zh) * 2014-05-30 2018-11-02 南充鑫源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存在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4317389B (zh) * 2014-09-23 2017-12-26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动作识别人物角色的方法和装置
CN105487725B (zh) * 2014-09-25 2019-07-2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US20160091965A1 (en) * 2014-09-30 2016-03-31 Microsoft Corporation Natural motion-based control via wearable and mobile devices
CN104463174A (zh) * 2014-12-16 2015-03-25 广州南方电力集团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多角度动态人物识别及行为预测系统
CN205176267U (zh) * 2015-08-04 2016-04-20 深圳迈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增加探测范围的微波感应器
CN105357842B (zh) * 2015-12-11 2018-10-02 北京毫米科技有限公司 主控智能灯
CN105785945A (zh) * 2016-03-21 2016-07-20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用户行为的智能家居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6225578A (zh) * 2016-07-28 2016-12-14 广西鑫盾战神安防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壁挂式自动捕获网
CN106091826A (zh) * 2016-07-28 2016-11-09 广西鑫盾战神安防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捕获装置
CN106091806A (zh) * 2016-07-28 2016-11-09 广西鑫盾战神安防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捕获装置
CN106324587B (zh) * 2016-08-19 2018-06-22 深圳迈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动探测的实现方法
CN106383450A (zh) * 2016-11-10 2017-02-08 北京工商大学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家居用户行为分析系统及方法
CN106714423B (zh) * 2017-01-09 2018-12-07 深圳迈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可区分状态的微波感应装置的方法
CN106707244B (zh) * 2017-01-09 2019-03-29 深圳迈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分区域微波感应的检测方法及微波感应器
CN106842972A (zh) * 2017-03-14 2017-06-13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家居设备的预测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7067649B (zh) * 2017-05-23 2019-08-13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无线可穿戴式感知平台的典型行为实时识别方法
CN107105563A (zh) * 2017-07-03 2017-08-29 刘胜泉 一种图像识别控制室内灯的方法
CN107479393A (zh) * 2017-08-17 2017-12-15 北京天平检验行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家居系统
CN208314196U (zh) * 2018-02-08 2019-01-01 深圳迈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波束发射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98681A (zh) 2018-08-14
WO2019154063A1 (zh) 2019-08-15
CN208314197U (zh) 2019-01-01
CN208314198U (zh) 2019-01-01
CN108872976A (zh) 2018-11-23
CN108897231A (zh) 2018-11-27
CN108398681B (zh) 2023-1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314196U (zh) 波束发射器
US10880687B2 (en) Indoor location services using a distributed lighting network
US11662450B2 (en) Occupant detection device
CN106062842B (zh) 照明系统以及用于控制其的控制器和移动用户终端
DE112017000705T5 (de) Bildanalysetechniken
JP2019534509A (ja) 照明制御構成
CN111148323B (zh) 一种基于目标感知的智慧建筑照明灯光调控方法与系统
CN103765990A (zh) 照明调光率决定装置
CN106061030A (zh) 智能照明系统
JP6160956B2 (ja) 照明システム
JP6839805B2 (ja) 照明システム
CN110177412A (zh) 基于自适应光调节的室内智能led照明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6707244A (zh) 一种分区域微波感应的检测方法及微波感应器
KR101512141B1 (ko) 사람 움직임 방향을 고려한 스마트 조명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CN108981131A (zh) 一种减小空调遥控过程中扬声器噪声的方法
JP2015087200A (ja) 照度検出器および照度検出器を備えたタスク照明装置
JP2023070332A (ja) 無線制御システム及びマルチコントローラ
CN108496120A (zh) 助眠系统和助眠方法
CN116027693A (zh) 一种基于人体感知的自动控制方法、第一电子设备及系统
CH709418A1 (de) Leuchte.
CN110347089A (zh) 供电插座以及用电设备的控制方法
KR101420055B1 (ko) 실내 조도 시뮬레이션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KR20120005607A (ko) 인텔리전트 센서를 이용한 감성 조명장치
JP2010054098A (ja) 空調機制御システム
CN110764561A (zh) 一种楼宇环境参数自动控制方法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