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01522U - 蒸汽阀组件及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蒸汽阀组件及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301522U CN208301522U CN201721234728.6U CN201721234728U CN208301522U CN 208301522 U CN208301522 U CN 208301522U CN 201721234728 U CN201721234728 U CN 201721234728U CN 208301522 U CN208301522 U CN 20830152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loating cover
- strut
- steam
- bimetal leaf
- valve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蒸汽阀组件,包括:阀体,阀体上设有进气口;双金属片,设置在阀体内部;浮动盖,设置在阀体上;和支杆,支杆围绕阀体内部的转轴转动,支杆的一端位于双金属片的下方,支杆的另一端位于浮动盖的下方;其中,当温度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时,双金属片形变向下按压支杆的一端,支杆的另一端上移顶起浮动盖,以使进气口通过浮动盖上的排气口或通过浮动盖与阀体之间的间隙与外界导通。本实用新型通过双金属片和支杆控制进气口与外界的连通状态,避免大量的蒸汽随时向外界排出带走大部分热量,减少热量损失,提高保温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厨房家电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蒸汽阀组件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电饭煲产品在煮饭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水蒸汽,为了能将水蒸汽引导排放到电饭煲产品外部,一般在电饭煲产品上设置一个供蒸汽自由排放的蒸汽阀,其内部设有蒸汽通道。目前市面上的电饭煲产品的蒸汽通道都是设置为常开状态,无论电饭煲处于何种状态蒸汽通道都是一直敞开的。这种设置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蒸汽通道长期敞开会造成外部空气中的细菌、尘埃等异物容易沿着蒸汽通道进入到电饭煲产品内部;另一方面在电饭煲产品焖饭、保温等不需要排放蒸汽的工作阶段因为蒸汽通道的敞开会导致电饭煲内部的热量从蒸汽通道中散失,不仅影响焖饭和保温效果,还会导致不必要的能量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蒸汽阀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蒸汽阀组件,包括:阀体,阀体上设有进气口;双金属片,设置在阀体内部;浮动盖,设置在阀体上;和支杆,支杆围绕阀体内部的转轴转动,支杆的一端位于双金属片的下方,支杆的另一端位于浮动盖的下方;其中,当温度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时,双金属片形变向下按压支杆的一端,支杆的另一端上移顶起浮动盖,以使进气口通过浮动盖上的排气口或通过浮动盖与阀体之间的间隙与外界导通。
本实用新型通过双金属片和支杆控制进气口与外界的通断状态,能够有效控制蒸汽的排放量,避免大量的蒸汽随时向外界排出带走大部分热量,减少热量损失,提高保温效果。具体的,蒸汽阀组件的阀体上设置浮动盖,该浮动盖与阀体活动连接,同时在阀体内部设置双金属片,并在双金属片的下端设置支杆,支杆的另一端位于浮动盖的下端,当阀体内的温度未达到预设温度时,双金属片保持自然状态,浮动盖相对阻隔进气口与外界的连通路径,使得电饭煲等烹饪器具在初始煮饭阶段,温度较低时,能够避免蒸汽大量外泄而带走大部分热量,减少热量损失,提高加热效率,当阀体内的温度达到预设温度时,双金属片受热形变下压支杆的一端,支杆的另一端上移顶起浮动盖,使得进入进气口的蒸汽能够通过浮动盖上的排气口或通过浮动盖与阀体之间的间隙向外界流出,使得大量的蒸汽能够外泄,避免过多的蒸汽留在烹饪器具内部而影响内部压力,在蒸汽排放一定时间后,烹饪器具内部温度下降,或进入焖饭保温阶段,此时,双金属片恢复自然状态,浮动盖下移,重新阻挡进气口与外界连通,使电饭煲达到良好的焖饭效果,解决了现有的因蒸汽通道始终与外界连通而使大量蒸汽随时外泄的问题,提高焖饭效果,保证米饭香度,且减少热量损失,提高用户体验。此外,由于双金属片具有受热形变的功能,进而使得蒸汽阀能够通过温度自动控制双金属片的状态,从而控制浮动盖的上移和复位,进而控制进气口与外界的通断状态,免除了采用电控或人力等方式控制蒸汽通道的通断状态,控制方便快捷,运行稳定可靠。另外,由于双金属片受热形变量有限,进而通过支杆传递双金属片的形变,使得双金属片的较小的下移距离能够转化为浮动盖的较大的上升距离,通过支杆顶起浮动盖,支撑强度大且相对稳定,提高了浮动盖的上移距离与上移效果,使得浮动盖的外化效果更明显,极大地方便了用户通过观察浮动盖的移位来判断烹饪器具内部的压力及烹饪状态。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蒸汽阀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阀体上设有安装槽,安装槽的槽底设有通气口,浮动盖设置在安装槽内,当温度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时,浮动盖上移使排气口的下端口脱离安装槽的槽底,以使进气口依次通过通气口、排气口与外界导通。
在该技术方案中,浮动盖设置在阀体的安装槽内,在阀体内的温度未达到预设温度时,浮动盖的排气口的下端口与安装槽的槽底相贴合,封盖住排气口,使进气口无法通过排气口与外界不连通,使得烹饪器具处于保温或烹饪加热过程中,烹饪器具内部的蒸汽不会大量的向外界跑出,避免蒸汽外泄带走大量热,降低加热功率,也使得烹饪器具能够达到很好的保温及焖饭等效果,保留出米粒的香气,避免蒸汽随时向外大量泄出而带走米粒的香气,进而降低用户的食用口感;当温度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时,双金属片受热形变,下压支架的一端,支架的另一端向上抬起顶起浮动盖以使排气口的下端口脱离安装槽的槽底,使得蒸汽能够经过排气口与外界连通,此时,烹饪器具内部温度很高,达到最高时段的加热状态或进入即将煮熟的状态,烹饪器具内部存在大量的蒸汽,通过解除对排气口的封堵,使得蒸汽能够经排气口向外界泄出,避免大量蒸汽留存在烹饪器具内而影响内部压力,影响食材的烹饪。此外,通过在浮动盖上直接开设排气口,并将浮动盖设置在安装槽内,不仅使得浮动盖的安装更加稳固,也使得浮动盖的移动更加温度,使浮动盖能够沿着安装槽的侧壁上下移动,结构简单,方便加工。
可以想到的,在排气口的下端部与安装槽的槽底之间的缝隙处设置有密封部件,使得在浮动盖回落时,蒸汽阀本体内部的气体能快速被封存,进而提高在保温和焖饭阶段烹饪器具内的温度,以提高食材的烹饪口感。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安装槽的内周面设有多个凸筋,凸筋与浮动盖的外周面相贴合,以对浮动盖进行限位。
在该技术方案中,安装槽的内周面设有凸筋,且浮动盖的外周面与凸筋相贴合,使得浮动盖的安装和移动更加稳定,避免浮动盖晃动,也避免浮动盖与阀体直接接触而发生磕碰磨损,提高蒸汽阀组件的结构稳定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浮动盖上设有至少一对扣位凸出,安装槽的槽壁上设有至少一对与扣位凸出相对应的扣位孔,扣位凸出设置在扣位孔内并沿扣位孔的高度方向移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安装槽的槽壁上开设至少一对扣位孔,并在浮动盖上设有至少一对扣位凸出,且扣位凸出伸入扣位孔内部,使得浮动盖上下移动的过程中,扣位凸出可沿扣位孔的高度方向移动且限位于扣位孔,进而当扣位凸出触碰到扣位孔的上边沿时,扣位凸出由扣位孔的阻挡而无法继续上移,进而使得浮动盖无法继续上移,避免支杆向上支起浮动盖的高度过高而导致浮动盖脱离阀体,也避免蒸汽压力过大将浮动盖冲起而脱离阀体,提高了浮动盖的安装稳定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安装槽的槽底上相对双金属片的两侧设有限位筋,限位筋的高度高于等于双金属片所在位置,以对双金属片进行限位。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安装槽的槽底处相对双金属片的两侧设置限位筋,且限位筋的高度高于双金属片所在位置,使得双金属片在受热变形之前和受热变形之后,均位于两个的限位筋之内,沿着两个限位筋之间的间隙上下移动,使得双金属片的形变状态能够得到有效的限位,确保双金属片沿预设轨迹形变,进而确保双金属片受热下压后,能够准确按压在支杆上,使支杆的另一端向上顶起浮动盖,使得浮动盖能够及时准确的反映出蒸汽阀内部的温度等状态,进而及时反映出烹饪状态,便于用户观察。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阀体上设有排放口,当温度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时,浮动盖上移解除对排放口的封盖,以使进气口通过排放口、浮动盖与阀盖之间的间隙与外界导通。
在该技术方案中,排放口设置在阀体上,当温度未达到预设温度时,浮动盖盖设在排放口的上方,以使得烹饪器具处于保温或烹饪加热过程中时,烹饪器具内部的蒸汽不会大量的向外界跑出,避免蒸汽大量外泄带走大部分热量,降低加热功率,也使得烹饪器具能够达到很好的保温及焖饭等效果,保留出米粒的香气,避免蒸汽随时向外界大量泄出而带走米粒的香气,进而降低用户的食用口感,而当温度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时,即温度达到预设温度时,浮动盖上移,增加排放口与外界的连通空间,此时,烹饪器具内部温度很高,达到最高时段的加热状态或进入即将煮熟的状态,烹饪器具内部存在大量的蒸汽,蒸汽能够经排放口向外界泄出,避免大量的蒸汽留存在烹饪器具内而影响内部压力,影响食材的烹饪,烹饪器具能够根据自身的温度状态控制何时向外排放大量蒸汽,提高烹饪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阀体包括阀盖和阀座,进气口设置在阀座上,浮动盖设置在阀盖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阀体具有阀盖和阀座,阀盖可拆卸的盖设在阀座上,使得阀体内部能够得到及时的清理,同时便于安装阀体内部的各个部件,提高装配效率,此外,进气口设置在阀座上,浮动盖设置在阀盖上,不仅更便于收集蒸汽,也使得浮动盖上移时,能够凸出阀盖,进而凸出烹饪器具的上盖,便于用户观察。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支杆的相对转轴的两端到转轴的距离比为1/2至1/5,其中,距离较短的一端位于双金属片的下方。
在该技术方案中,支杆起到跷跷板的作用,通过将双金属片一侧的支杆的一端到转轴的距离小于支杆另一端到转轴的距离,使得双金属片受热下压过程中,下移的距离能够通过支杆转过为更大的上升的距离,使得浮动盖能够上移更大的距离,解决了双金属片受热形变小而无法使浮动盖上升明显的问题,其中,优选地,支杆的相对转轴的两端到转轴的距离比为1/2至1/5,进而双金属片下移的距离能够被放大2倍至5倍的上升距离,极大的提高了浮动盖的上移距离,便于用户观察。另外,优选地,支杆的靠近双金属片的一端向上弯折与双金属片未形变时相贴合,支杆的另一端向上弯折与浮动盖相贴合,以使得双金属片的形变量能够完全传递至支杆上,支杆的移动距离能够完全传递至浮动盖上,提高浮动盖的上升幅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支杆的相对转轴的两端到转轴的距离比为1/3。
在该技术方案中,支杆的相对转轴的两端到转轴的距离比为1/3,进而双金属片的下移的距离能够通过支杆放大为3倍的上升距离,使得浮动盖的上升幅度的得到提高,便于用户观察,且支杆在四分之一的点上设置转轴,使得支杆的强度和承受压力能够得到保证,避免一端过长,另一端过短而导致支杆断裂,提高支杆的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上盖;和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的蒸汽阀组件,蒸汽阀组件设置在上盖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蒸汽阀组件,进而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再此不一一赘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上盖与阀体的阀座为一体化结构。
在该技术方案中,上盖与阀座为一体化结构,进而在装配过程中,只需将阀盖扣合在上盖上即可完成装配,装配简单方便,提高装配效率。
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蒸汽阀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蒸汽阀组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中的A-A方向的第一个剖视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2中的A-A方向的第二个剖视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蒸汽阀组件的结构爆炸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蒸汽阀组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6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阀体,102阀座,1022进气口,104阀盖,1042安装槽,1044凸筋,1046扣位孔,1048限位筋,12浮动盖,122排气口,124扣位凸出,14双金属片,16支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蒸汽阀组件及烹饪器具。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蒸汽阀组件,包括:阀体10,阀体10上设有进气口1022;双金属片14,设置在阀体10内部;浮动盖12,设置在阀体10上;和支杆16,支杆16围绕阀体10内部的转轴转动,支杆16的一端位于双金属片14的下方,支杆16的另一端位于浮动盖12的下方;其中,当温度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时,双金属片14形变向下按压支杆16的一端,支杆16的另一端上移顶起浮动盖12,以使进气口1022通过浮动盖12上的排气口122或通过浮动盖12与阀体10之间的间隙与外界导通。
本实用新型通过双金属片14和支杆16控制进气口1022与外界的通断状态,能够有效控制蒸汽的排放量,避免大量的蒸汽随时向外界排出带走大部分热量,减少热量损失,提高保温效果。具体的,蒸汽阀组件的阀体10上设置浮动盖12,该浮动盖12与阀体10活动连接,同时在阀体10内部设置双金属片14,并在双金属片14的下端设置支杆16,支杆16的另一端位于浮动盖12的下端,当阀体10内的温度未达到预设温度时,双金属片14保持自然状态,浮动盖12相对阻挡进气口1022与外界的连通路径,使得电饭煲等烹饪器具在初始煮饭阶段,温度较低时,能够避免大量蒸汽外泄而带走大部分热量,减少热量损失,提高加热效率,当阀体10内的温度达到预设温度时,双金属片14受热形变下压支杆16的一端,支杆16的另一端上移顶起浮动盖12,使得进入进气口1022的蒸汽能够通过浮动盖12上的排气口122或通过浮动盖12与阀体10之间的间隙向外界流出,使得大量的蒸汽能够外泄,避免过多的蒸汽留在烹饪器具内部而影响内部压力,在蒸汽排放一定时间后,烹饪器具内部温度下降,或进入焖饭保温阶段,此时,双金属片14恢复自然状态,浮动盖12下移,重新阻挡进气口1022与外界连通,使电饭煲达到良好的焖饭效果,解决了现有的因蒸汽通道始终与外界连通而使大量蒸汽随时外泄的问题,提高焖饭效果,保证米饭香度,且减少热量损失,提高用户体验。此外,由于双金属片14具有受热形变的功能,进而使得蒸汽阀能够通过温度自动控制双金属片14的状态,从而控制浮动盖12的上移和复位,进而控制进气口1022与外界的通断状态,免除了采用电控或人力等方式控制蒸汽通道的通断状态,控制方便快捷,运行稳定可靠。另外,由于双金属片14受热形变量有限,进而通过支杆16传递双金属片14的形变,使得双金属片14的较小的下移距离能够转化为浮动盖12的较大的上升距离,通过支杆16顶起浮动盖12,支撑强度大且相对稳定,提高了浮动盖12的上移距离与上移效果,使得浮动盖12的外化效果更明显,极大地方便了用户通过观察浮动盖12的移位来判断烹饪器具内部的压力及烹饪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3至图5所示,阀体10上设有安装槽1042,安装槽1042的槽底设有通气口,浮动盖12设置在安装槽1042内,当温度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时,浮动盖12上移使排气口122的下端口脱离安装槽1042的槽底,以使进气口1022依次通过通气口、排气口122与外界导通。
在该实施例中,浮动盖12设置在阀体10的安装槽1042内,在阀体10内的温度未达到预设温度时,浮动盖12的排气口122的下端口与安装槽1042的槽底相贴合,封盖住排气口122,使进气口1022无法通过排气口122与外界不连通,使得烹饪器具处于保温或烹饪加热过程中,烹饪器具内部的蒸汽不会大量的向外界跑出,避免蒸汽外泄带走大量热,降低加热功率,也使得烹饪器具能够达到很好的保温及焖饭等效果,保留出米粒的香气,避免蒸汽随时向外大量泄出而带走米粒的香气,进而降低用户的食用口感;当温度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时,双金属片14受热形变,下压支架的一端,支架的另一端向上抬起顶起浮动盖12以使排气口122的下端口脱离安装槽1042的槽底,使得蒸汽能够经过排气口122与外界连通,此时,烹饪器具内部温度很高,达到最高时段的加热状态或进入即将煮熟的状态,烹饪器具内部存在大量的蒸汽,通过解除对排气口122的封堵,使得蒸汽能够经排气口122向外界泄出,避免大量蒸汽留存在烹饪器具内而影响内部压力,影响食材的烹饪。此外,通过在浮动盖12上直接开设排气口122,并将浮动盖12设置在安装槽1042内,不仅使得浮动盖12的安装更加稳固,也使得浮动盖12的移动更加温度,使浮动盖12能够沿着安装槽1042的侧壁上下移动,结构简单,方便加工。
可以想到的,在排气口122的下端部与安装槽1042槽底之间的缝隙处设置有密封部件,使得在浮动盖12回落时,蒸汽阀本体内部的气体能快速被封存,进而提高在保温和焖饭阶段烹饪器具内的温度,以提高食材的烹饪口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5和图6所示,安装槽1042的内周面设有多个凸筋1044,凸筋1044与浮动盖12的外周面相贴合,以对浮动盖12进行限位。
在该实施例中,安装槽1042的内周面设有凸筋1044,且浮动盖12的外周面与凸筋1044相贴合,使得浮动盖12的安装和移动更加稳定,避免浮动盖12晃动,也避免浮动盖12与阀体10直接接触而发生磕碰磨损,提高蒸汽阀组件的结构稳定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5和图6所示,浮动盖12上设有至少一对扣位凸出124,安装槽1042的槽壁上设有至少一对与扣位凸出124相对应的扣位孔1046,扣位凸出124设置在扣位孔1046内并沿扣位孔1046的高度方向移动。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安装槽1042的槽壁上开设至少一对扣位孔1046,并在浮动盖12上设有至少一对扣位凸出124,且扣位凸出124伸入扣位孔1046内部,使得浮动盖12上下移动的过程中,扣位凸出124可沿扣位孔1046的高度方向移动且限位于扣位孔1046,进而当扣位凸出124触碰到扣位孔1046的上边沿时,扣位凸出124由扣位孔1046的阻挡而无法继续上移,进而使得浮动盖12无法继续上移,避免支杆16向上支起浮动盖12的高度过高而导致浮动盖12脱离阀体10,也避免蒸汽压力过大将浮动盖12冲起而脱离阀体10,提高了浮动盖12的安装稳定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5和图6所示,在安装槽1042的槽底上相对双金属片14的两侧设有限位筋1048,限位筋1048的高度高于等于双金属片14所在位置,以对双金属片14进行限位。
在该实施例中,在安装槽1042的槽底处相对双金属片14的两侧设置限位筋1048,且限位筋1048的高度高于双金属片14所在位置,使得双金属片14在受热变形之前和受热变形之后,均位于两个的限位筋1048之内,沿着两个限位筋1048之间的间隙上下移动,使得双金属片14的形变状态能够得到有效的限位,确保双金属片14沿预设轨迹形变,进而确保双金属片14受热下压后,能够准确按压在支杆16上,使支杆16的另一端向上顶起浮动盖12,使得浮动盖12能够及时准确的反映出蒸汽阀内部的温度等状态,进而及时反映出烹饪状态,便于用户观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阀体10上设有排放口,当温度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时,浮动盖12上移解除对排放口的封盖,以使进气口1022通过排放口、浮动盖12与阀盖104之间的间隙与外界导通。
在该实施例中,排放口设置在阀体10上,当温度未达到预设温度时,浮动盖12盖设在排放口的上方,以使得烹饪器具处于保温或烹饪加热过程中时,烹饪器具内部的蒸汽不会大量的向外界跑出,避免蒸汽大量外泄带走大部分热量,降低加热功率,也使得烹饪器具能够达到很好的保温及焖饭等效果,保留出米粒的香气,避免蒸汽随时向外界大量泄出而带走米粒的香气,进而降低用户的食用口感,而当温度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时,即温度达到预设温度时,浮动盖12上移,增加对排放口与外界的连通空间,此时,烹饪器具内部温度很高,达到最高时段的加热状态或进入即将煮熟的状态,烹饪器具内部存在大量的蒸汽,蒸汽能够经排放口向外界泄出,避免大量的蒸汽留存在烹饪器具内而影响内部压力,影响食材的烹饪,烹饪器具能够根据自身的温度状态控制何时向外排放大量蒸汽,提高烹饪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6所示,阀体10包括阀盖104和阀座102,进气口1022设置在阀座102上,浮动盖12设置在阀盖104上。
在该实施例中,阀体10具有阀盖104和阀座102,阀盖104可拆卸的盖设在阀座102上,使得阀体10内部能够得到及时的清理,同时便于安装阀体10内部的各个部件,提高装配效率,此外,进气口1022设置在阀座102上,浮动盖12设置在阀盖104上,不仅更便于收集蒸汽,也使得浮动盖12上移时,能够凸出阀盖104,进而凸出烹饪器具的上盖,便于用户观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支杆16的相对转轴的两端到转轴的距离比为1/2至1/5,其中,距离较短的一端位于双金属片14的下方。
在该实施例中,支杆16起到跷跷板的作用,通过将双金属片14一侧的支杆16的一端到转轴的距离小于支杆16另一端到转轴的距离,即附图3中B所示距离和C所示距离,使得双金属片14受热下压过程中,下移的距离能够通过支杆16转过为更大的上升的距离,使得浮动盖12能够上移更大的距离,解决了双金属片14受热形变小而无法使浮动盖12上升明显的问题,其中,优选地,支杆16的相对转轴的两端到转轴的距离比为1/2至1/5,进而双金属片14下移的距离能够被放大2倍至5倍的上升距离,极大的提高了浮动盖12的上移距离,便于用户观察。另外,优选地,支杆16的靠近双金属片14的一端向上弯折与双金属片14未形变时相贴合,支杆16的另一端向上弯折与浮动盖12相贴合,以使得双金属片14的形变量能够完全传递至支杆16上,支杆16的移动距离能够完全传递至浮动盖12上,提高浮动盖12的上升幅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支杆16的相对转轴的两端到转轴的距离比为1/3。
在该实施例中,支杆16的相对转轴的两端到转轴的距离比为1/3,进而双金属片14的下移的距离能够通过支杆16放大为3倍的上升距离,使得浮动盖12的上升幅度的得到提高,便于用户观察,且支杆16在四分之一的点上设置转轴,使得支杆16的强度和承受压力能够得到保证,避免一端过长,另一端过短而导致支杆16断裂,提高支杆16的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上盖;和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的蒸汽阀组件,蒸汽阀组件设置在上盖上。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的蒸汽阀组件,进而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再此不一一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上盖与阀体10的阀座102为一体化结构。
在该实施例中,上盖与阀座102为一体化结构,进而在装配过程中,只需将阀盖104扣合在上盖上即可完成装配,装配简单方便,提高装配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蒸汽阀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阀体,所述阀体上设有进气口;
双金属片,设置在所述阀体内部;
浮动盖,设置在所述阀体上;和
支杆,所述支杆围绕所述阀体内部的转轴转动,所述支杆的一端位于所述双金属片的下方,所述支杆的另一端位于所述浮动盖的下方;
其中,当温度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时,所述双金属片形变向下按压所述支杆的一端,所述支杆的另一端上移顶起所述浮动盖,以使所述进气口通过所述浮动盖上的排气口或通过所述浮动盖与所述阀体之间的间隙与外界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阀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体上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槽底设有通气口,所述浮动盖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当温度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时,所述浮动盖上移使所述排气口的下端口脱离所述安装槽的槽底,以使所述进气口依次通过所述通气口、所述排气口与外界导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汽阀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槽的内周面设有多个凸筋,所述凸筋与所述浮动盖的外周面相贴合,以对所述浮动盖进行限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汽阀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浮动盖上设有至少一对扣位凸出,所述安装槽的槽壁上设有至少一对与所述扣位凸出相对应的扣位孔,所述扣位凸出设置在所述扣位孔内并沿所述扣位孔的高度方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汽阀组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安装槽的槽底上相对所述双金属片的两侧设有限位筋,所述限位筋的高度高于等于所述双金属片所在位置,以对所述双金属片进行限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阀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体上设有排放口,当温度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时,所述浮动盖上移解除对所述排放口的封盖,以使所述进气口通过所述排放口、所述浮动盖与所述阀盖之间的间隙与外界导通。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蒸汽阀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体包括阀盖和阀座,所述进气口设置在所述阀座上,所述浮动盖设置在所述阀盖上。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蒸汽阀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杆的相对所述转轴的两端到所述转轴的距离比为1/2至1/5,其中,距离较短的一端位于所述双金属片的下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蒸汽阀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杆的相对所述转轴的两端到所述转轴的距离比为1/3。
10.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盖;和
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蒸汽阀组件,所述蒸汽阀组件设置在所述上盖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盖与所述阀体的阀座为一体化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234728.6U CN208301522U (zh) | 2017-09-25 | 2017-09-25 | 蒸汽阀组件及烹饪器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234728.6U CN208301522U (zh) | 2017-09-25 | 2017-09-25 | 蒸汽阀组件及烹饪器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301522U true CN208301522U (zh) | 2019-01-01 |
Family
ID=647244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234728.6U Active CN208301522U (zh) | 2017-09-25 | 2017-09-25 | 蒸汽阀组件及烹饪器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301522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558854A (zh) * | 2019-07-30 | 2019-12-13 | 李技献 | 报警装置、盖体及烹饪器具 |
CN112438588A (zh) * | 2019-08-30 | 2021-03-05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烹饪控制方法、装置、烹饪器具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2017
- 2017-09-25 CN CN201721234728.6U patent/CN208301522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558854A (zh) * | 2019-07-30 | 2019-12-13 | 李技献 | 报警装置、盖体及烹饪器具 |
CN112438588A (zh) * | 2019-08-30 | 2021-03-05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烹饪控制方法、装置、烹饪器具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2438588B (zh) * | 2019-08-30 | 2022-08-02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烹饪控制方法、装置、烹饪器具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669090B (zh) | 一種可提高蒸燉壓力的炒鍋及其使用密封圈 | |
CN202211578U (zh) | 上下式自动排气锅盖 | |
CN208988575U (zh) | 一种新型锅 | |
KR20050072032A (ko) | 전자렌지 조리용 시스템용기 | |
CN208301522U (zh) | 蒸汽阀组件及烹饪器具 | |
JP2019509144A (ja) | 上蓋組立体及び調理器具 | |
CN204743801U (zh) | 密封件、上盖及烹饪器具 | |
CN208301487U (zh) | 蒸汽阀及烹饪器具 | |
CN104523141A (zh) | 电饭煲 | |
CN111706892A (zh) | 一种蒸烤独立烹饪的集成灶 | |
CN207477357U (zh) | 锅盖及电压力锅 | |
CN113317674B (zh) | 一种电饭煲及电饭煲内锅 | |
CN204318429U (zh) | 电饭煲 | |
CN210520753U (zh) | 一种电饭煲排水结构 | |
KR102130609B1 (ko) | 에너지 절약형 스팀찜기 | |
CN209883793U (zh) | 烹饪器具 | |
CN208192905U (zh) | 蒸汽阀及烹饪器具 | |
CN208755689U (zh) | 一种高原多用高压锅 | |
CN220571978U (zh) | 一种双腔压力煲 | |
CN112815372A (zh) | 一种快速吸烟防风型集成灶 | |
CN216628258U (zh) | 一种安全性能高的蒸汽空气炸锅 | |
CN206228183U (zh) | 一种可提高蒸炖压力的炒锅及其使用密封圈 | |
CN221330912U (zh) | 一种小型电饭煲 | |
CN220937762U (zh) | 一种多功能空气炸锅 | |
CN104887056A (zh) | 一种自搅拌式节能保温电饭锅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