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298199U - 光学通路调制器、图像识别传感器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光学通路调制器、图像识别传感器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298199U
CN208298199U CN201721770416.7U CN201721770416U CN208298199U CN 208298199 U CN208298199 U CN 208298199U CN 201721770416 U CN201721770416 U CN 201721770416U CN 208298199 U CN208298199 U CN 2082981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substrate
optical path
light collection
transmissive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77041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健
王红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Weitongb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Weitongb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Weitongb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Weitongb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77041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2981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2981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2981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olid State Image Pick-Up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光学通路调制器、图像识别传感器和电子设备,光学通路调制器包括:形成有光采集通路的基材和非透光层;所述非透光层覆盖于所述基材上除所述光采集通路以外的表面上。本申请提供的方案中,非透光层能够有效阻挡光信号进入光学通路调制器的基材,从而在各光采集通路之间形成有效的光阻隔,避免各光采集通路中的光信号产生干扰,保证成像的对比度,从而有效提高光学成像的质量。

Description

光学通路调制器、图像识别传感器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芯片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光学通路调制器、图像识别传感器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具有大屏占比的全面屏的广泛应用,移动终端对屏下指纹识别的设计需求越来越多,传统电容式指纹识别技术面临穿透能力的限制,难以应用在屏下指纹识别系统,而基于光学图像识别传感器的光学指纹识别技术可以较好地突破了显示屏和玻璃厚度的限制,因此在屏下指纹识别系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屏下指纹识别系统的光学图像识别传感器主要包括两部分:用于进行指纹图像识别的指纹识别芯片和用于将从手指表面形成的反射光传输至指纹识别芯片的光学通路调制器。
其中,光学通路调制器在结构上具有光采集通路,用于对通路中传播的光线进行准直、调制和成像等功能;指纹识别芯片用于检测通过光学通路调制器传输的光线并获取到指纹图像信息。从器件性能上考虑,光采集通路的基材(即光学通路调制器的材料)的透光率要越低越好,以减弱光采集通路之间光的相互干扰从而提高成像效果。实际应用中,光学通路调制器通常采用单晶硅等具有优良的半导体可加工性以及遮光性的材料。
但是,由于光信号中包含不同波段的光,在某些波段上(例如,红外光)还是存在部分光信号有可能会穿透光采集通路的基材,透进基材的光信号会对光采集通路中的光信号产生干扰,影响光学指纹成像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光学通路调制器、图像识别传感器和电子设备,用于解决现有的光学成像容易被透光干扰影响的问题。
本申请的第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光学通路调制器,包括:形成有光采集通路的基材和非透光层;所述非透光层覆盖于所述基材上除所述光采集通路以外的表面上。
优选的,所述非透光层包括对入射光具有强反射作用的第一非透光层。
优选的,所述第一非透光层包括金属层,所述金属层包括钛层。
优选的,所述非透光层包括对入射光具有高吸收作用的第二非透光层。
优选的,所述第二非透光层包括黑胶层,所述黑胶层对入射光的通过率低于10%。
优选的,所述非透光层还覆盖所述光采集通路的侧壁。
优选的,所述光学通路调制器包括:形成于所述基材上的至少一个通孔,所述通孔贯穿所述基材;每个通孔对应一个光采集通路。
优选的,所述通孔沿所述基材的深度方向开设。
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图像识别传感器,包括:如前所述的光学通路调制器、滤光片以及光学检测芯片;所述光学通路调制器位于所述滤光片上,用于通过光采集通路将光信号传输至所述滤光片;所述滤光片位于所述光学检测芯片上,用于对所述光信号进行滤光,并将滤光后的光信号传输至所述光学检测芯片;所述光学检测芯片,用于根据滤光后的光信号进行图像识别。
本申请的又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电源以及如前所述的图像识别传感器;所述图像识别传感器与所述电源电连接。
本申请提供的光学通路调制器、图像识别传感器和电子设备中,光学通路调制器包括形成有光采集通路的基材以及覆盖于基材表面的非透光层,该非透光层覆盖所述基材上除所述光采集通路以外的表面上。本方案中的非透光层能够有效阻挡光信号进入光学通路调制器的基材,从而在各光采集通路之间形成有效的光阻隔,避免各光采集通路中的光信号产生干扰,保证成像的对比度,从而有效提高光学成像的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像识别传感器可以适用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像识别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A~图3C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光学通路调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A~图4D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光学通路调制器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A-图5E为实施例二执行过程中光学通路调制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6A和图6B分别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光学通路调制器的制作方法流程图和制作工艺流程图;
图7A和图7B分别为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光学通路调制器的制作方法流程图和制作工艺流程图。
附图标记:
1-基材; 11-光采集通路; 12-通孔;
2-非透光层; 3-阻挡层; 41-光学通路调制器;
42-滤光片; 134-光学检测芯片; 431-衬底;
432-光感应区; 433-像素点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为了方便说明,放大或者缩小了不同层和区域的尺寸,所以图中所示大小和比例并不一定代表实际尺寸,也不反映尺寸的比例关系。
作为一种常见的应用场景,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光学通路调制器以及采用所述光学通路调制器的图像识别传感器可以应用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其他具有显示屏的移动终端或者其他电子设备;更具体地,上述电子设备具有指纹识别系统,所述指纹识别系统可以具体为采用上述图像识别传感器的光学指纹系统,其可以设置在显示屏下方的局部区域或者全部区域,从而形成屏下(Under-display)光学指纹系统。
如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适用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100包括显示屏120和图像识别传感器130,其中,所述图像识别传感器130至少设置在所述显示屏120下方的局部区域。所述图像识别传感器130可以具体为光学指纹传感器,其包括光学检测芯片134,所述光学检测芯片134包括具有多个光学感应单元的感应阵列,所述感应阵列所在区域为所述图像识别传感器130的指纹识别区域103。如图1所示,所述指纹识别区域103位于所述显示屏120的显示区域102之中,因此,使用者在需要对所述电子设备100进行指纹解锁或者其他指纹验证的时候,只需要将手指按压在位于所述显示屏120的指纹识别区域103,便可以实现指纹输入。由于指纹检测可以在屏内实现,因此采用上述结构的电子设备100无需其正面专门预留空间来设置指纹按键(比如Home键),从而可以采用全面屏方案,即所述显示屏120的显示区域102可以基本扩展到整个电子设备100的正面。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屏120可以为自发光显示屏,其采用具有自发光显示单元的作为显示像素,比如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屏或者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LED)显示屏。以采用OLED显示屏为例,所述图像识别传感器130可以利用所述OLED显示屏120位于所述指纹识别区域103的OLED显示单元(即OLED光源)来作为光学指纹图像检测的激励光源。并且,所述图像识别传感器130的感应阵列具体为光探测器(Photo detector)阵列,其包括多个呈阵列式分布的光探测器,所述光探测器可以作为如上所述的光学感应单元。当手指触摸、按压或者接近(为便于描述,本申请统称为触摸)在所述指纹识别区域103时,所述指纹识别区域103的OLED显示单元发出的光线在手指表面的指纹发生反射并形成反射光,其中所述手指指纹的纹脊和纹谷的反射光是不同的,反射光从所述显示屏120穿过之后被所述光学检测芯片134的光探测器阵列所接收并转换为相应的电信号,即指纹图像信号。基于所述指纹图像信号便可以获得指纹图像数据,并且可以进一步进行指纹匹配验证,从而在所述电子设备100实现光学指纹识别功能。
在其他替代实施例中,所述图像识别传感器130也可以设置在所述显示屏120下方的整个区域,从而将所述指纹识别区域103扩展到整个所述显示屏120的整个显示区域102,实现全屏光学指纹检测。
应当理解的是,在具体实现上,所述电子设备100还包括透明保护盖板110,所述盖板110可以具体为透明盖板,比如玻璃盖板或者蓝宝石盖板,其位于所述显示屏120的上方并覆盖所述电子设备100的正面。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谓的手指触摸、按压或者接近在所述显示屏120实际上是指手指触摸、按压或者接近在所述显示屏120上方的盖板110或者覆盖所述盖板110的保护层表面。另外,所述电子设备100还可以包括触摸传感器,所述触摸传感器可以具体为触控面板,其可以设置在所述显示屏120表面,也可以部分或者整体集成到所述显示屏120内部,即所述显示屏120具体为触控显示屏。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如图1所示,所述图像识别传感器130包括光学检测芯片134和光学组件132,所述光学检测芯片134包括所述感应阵列以及与所述感应阵列电性连接的读取电路和/或其他辅助电路,其可以在通过半导体工艺制作在一个芯片(Die)。所述光学组件132可以设置在所述光学检测芯片134的感应阵列的上方,其可以具体包括滤光层(Filter)和光学通路调制器,可选地,所述光学组件132可能还会包括其他必要的光学元件或光学膜层。其中,所述滤光层可以用于滤除干扰光信号,比如穿透手指并进过所述显示屏120进入所述图像识别传感器130的环境光,而所述光路调制器可以采用具有高深宽比的通孔阵列,主要用于对向下传播的光线进行准直、调制和成像等,实现将从手指表面反射回来的反射光导引至所述感应阵列进行光学检测以获取指纹图像信息。
请参阅图2,其为可以适用于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的图像识别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图像识别传感器包括光学组件和光学检测芯片134,所述光学组件可以包括光学通路调制器41和滤光片42。所述光学通路调制器41和所述滤光器42叠合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通路调制器41设置在所述滤光片42的上方,而所述光学检测芯片134设置在所述滤光片42的下方。
其中,所述光学通路调制器41可以具体为在半导体硅片、碳化硅或者其他对光学成像所用的波长基本不透光的基材1制作而成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材1的表面还覆盖有非透光层2。并且,所述光学通路调制器41还包括形成在所述基材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的通孔阵列,所述通孔阵列包括呈阵列式排布且具有高深宽比的多个通孔,所述多个通孔可以作为所述光学通路调制器41的光采集通路11。具体地,所述光学通路调制器41主要用于通过所述光采集通路11对光信号进行准直和调制,并将所述光信号导引至所述滤光片42。当所述图像识别传感器应用在如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并作为设置在显示屏下方的光学指纹传感器时,所述光信号可以具体是指所述显示屏发出的光线在按压所述显示屏的指纹识别区域的待检测手指表面发生反射而形成的反射光。应当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环境下,所述光信号可能还会包括其他干扰光。
所述滤光片42用于对所述光信号进行滤光处理以滤除所述光信号中的干扰光,比如环境光的部分波段可能会穿透手指并经过所述显示屏进入所述图像识别传感器,所述滤光片42可以将上述环境光滤除以免其被所述光学检测芯片134接收而影响光学指纹成像效果。应当理解,图2所示的图像识别传感器仅是一种示例性的结构,在具体实现上,该光学组件的滤光片42的位置并不局限在所述光学通路调制器41的下方。比如,在一种替代实施例中,该滤光片42也可以设置在所述光学通路调制器41上方,即位于所述光学通路调制器41和所述显示屏之间;在另一种替代实施例中,所述滤光片42具体可以包括两片或者多片,比如,所述两片滤光片42分别设置在所述光学通路调制器41的上方和下方,或者所述两片滤光片42可以贴合在一起并设置在所述光学通路调制器41的上方或者下方。在其他替代实施例中,所述滤光片42也可以作为滤光层并集成到光路调制器内部,甚至在某些应用环境下所述滤光片42也可以省略掉。
所述光学检测芯片134主要用于通过其感应阵列432接收穿透所述滤光片42的反射光,并对所述反射光进行检测以获取指纹图像信息,从而实现光学指纹识别。具体地,如图2所示,所述光学检测芯片134包括衬底431以及形成在所述衬底431的感应阵列432,所述感应阵列包括多个呈阵列式分布的光学感应单元433,所述光学感应单元433又可以称为像素点位(Pixel),其可以将所述反射光进行感应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进一步地,所述光学检测芯片134还可以包括通过半导体工艺制作在所述衬底431并与所述光学感应单元433电信连接的传感器电路(比如读出电路、控制电路或者其他辅助电路),所述传感器电路可以对所述光学感应单元433输出的电信号进行处理,并得到指纹图像信号。
其中,所述衬底431可以为半导体元素,例如单晶硅、多晶硅或非晶结构的硅或硅锗(SiGe),也可以为混合的半导体结构,例如碳化硅、锑化铟、碲化铅、砷化铟、磷化铟、砷化镓或锑化镓、合金半导体或其组合。可选的,衬底可以为单晶硅。
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图像识别传感器中,所述光学通路调制器41的每一个光采集通路11可以分别与所述光学检测芯片134的其中一个光学感应单元433相对应,即二者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比如每一个光学感应单元433设置在其对应的光采集通路11的正下方。采用上述一一对应的关系可以使得穿过所述光学通路调制器41的光采集通路11的光信号大部分可以抵达并被所述光学检测芯片134的光学感应单元433接收。
可选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所述光学通路调制器41的光采集通路11的光通量,所述光学检测芯片134的光学感应单元433与其对应的光采集通路11的尺寸可以相同;比如,所述光采集通路11在所述光学检测芯片134的水平投影可以是与其对应的光学感应单元433是重合的。
可替代地,所述光学通路调制器41的光采集通路11跟所述光学检测芯片134的光学感应单元433之间也可以采用非一一对应的关系来降低产生莫尔条纹干扰,比如一个光学感应单元433可以对应于多个光采集通路11,或者,所述光采集通路11也可以采用不规则排列的方式来实现跟所述光学检测芯片134的光学感应单元433之间不具有特定的对应关系。当所述光学通路调制器41的光采集通路11采用不规则排列方式时,所述图像识别传感器在获得指纹图像信号之后,可以通过后期软件算法来对所述光学感应单元433检测到的指纹图像信号进行校正。
另一方面,在具体实现上,所述光学通路调制器41和所述滤光片42可以是与所述光学检测芯片134相独立的部件并且贴合在所述光学检测芯片134的表面。可替代地,所述光学通路调制器41和所述滤光片42也可以通过半导体制作工艺集成在所述光学检测芯片134的内部,或者跟所述光学检测芯片134封装同一个芯片内部。
为保证本申请提供的上述图像识别传感器的光学成像质量,本申请还进一步提供一种光学通路调制器。
图3A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光学通路调制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A所示,该光学通路调制器包括:形成有光采集通路11的基材1和非透光层2;其中,
非透光层2覆盖于基材1上除所述光采集通路11以外的表面;即非透光层2形成在基材1的表面,但不覆盖所述光采集通路11。
其中,所述基材可以为半导体基材。具体的,半导体基材可以为半导体元素,例如单晶硅、多晶硅或非晶结构的硅或硅锗(SiGe),也可以为混合的半导体结构,例如碳化硅、锑化铟、碲化铅、砷化铟、磷化铟、砷化镓或锑化镓、合金半导体或其组合。可选的,基材1可以为单晶硅层或者碳化硅层。
具体的,非透光层2为能够有效阻挡光传播的材料层。如图3A所示,由于非透光层2并不覆盖光采集通路11,光采集通路11不存在光线阻挡,因此光信号可以充分传播至光采集通路11。另一方面,在除了光采集通路11以外的基材1表面覆盖有非透光层2,非透光层2可以有效阻挡光线从基材1的表面穿透至基材1的内部,降低基材1的光透过率,从而避免外界光穿透基材1并进入光采集通路1而对在光采集通路11传输的光信号造成干扰;并且,在各个光采集通路11之间形成有效光学阻隔,保证光采集通路11中光信号的独立传播,避免相邻的光采集通路11之间的光信号相互干扰,提高成像质量。
实际应用中,该光学通路调制器通常配合光学检测芯片组装成图像识别传感器,该图像传感器可以应用在各种电子设备,例如,手机、数码相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小型电子设备,可用于进行光学图像采集,例如指纹采集等。在这些应用场景下,光信号通常是通过电子设备的屏幕传入,故本方案中的非透光层2可以设置在基材1靠近屏幕的一面。其中,非透光层2的厚度可以根据材料的透光性能和集成要求确定,在保证降低透光率的同时考虑器件尺寸。
可选的,非透光层2的结构可以有多种,其可以由具备遮光特性的材料制备而成。此外,该非透光层既可以为单层结构,也可以为多个层构成的层叠结构。需要说明的是,本方案中的实施方式可以单独实施,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也可以结合实施。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非透光层2可以包括对入射光具有强反射作用的第一非透光层,比如具有高反射率的反射材料层。具体的,第一非透光层对光信号具有强反射效果,从而有效阻挡第一非透光层一侧入射的光信号传达至第一非透光层的另一侧。可选的,非透光层2可以包括金属层,进一步可选的,该金属层具体可以包括钛层。本实施方式通过非透光层2的强反射效果来减弱在非光采集通路11的基材表面入射光的进入。
作为另一种可实施的方式,非透光层2可以包括对入射光具有高吸收作用的第二非透光层,比如具有高光吸收率的吸光材料层。具体的,第二非透光层对光信号具有高吸收效果,从而有效阻挡第一非透光层一侧入射的光信号传达至第一非透光层的另一侧。可选的,非透光层2可以包括黑胶层,进一步可选的,该黑胶层的光通过率低于10%。本实施方式通过非透光层2的高吸收效果来减弱在非光采集通路11的基材表面入射光的进入。
可选的,为了进一步提高基材1在非光采集通路区域的遮光效果,在一种替代实施例中,如图3B所示,非透光层2还可以覆盖光采集通路11的内侧壁。具体的,除了覆盖基材1的非光采集通路区域的表面以外,非透光层2还可以同时覆盖在光采集通路11的内侧壁。所述光采集通路11的内侧壁表面覆盖的非透光层2可以在相邻光采集通路11之间实现有效的光学隔离,避免某个光采集通路11传输的光信号从其内侧壁穿透基材1并进入相邻光采集通路11,而对相邻光采集通路11传输的光信号造成干扰,从而进一步提高光学成像质量。
进一步的,在具体实施例中,根据光学通路调制器的实际应用需求,光采集通路11的结构可以有多种。比如,当所述光学通路调制器应用在如图2所示的图像识别传感器时,其只要使得从所述光学通路调制器的基材1的一侧入射的光信号绝大部分可以通过光采集通路11,并能够抵达位于所述基材1另一侧的光学检测芯片,并且被所述光学检测芯片的光感应阵列所接收。可选的,在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如图3C所示,所述光学通路调制器的基材1可以定义有光线采集功能区,所述光线采集功能区具体可以是所述光采集通路11所在的区域。具体地,所述光线采集功能区可以包括:
形成于基材1上的至少一个通孔12,所述通孔12贯穿基材1;
其中,每个通孔12分别对应一个光采集通路11,也即是说,所述光采集通路11具体可以是通过贯穿所数据基材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通孔12来实现。
具体的,通孔12的数量可以根据图像识别的精度确定,在此不对其进行限制。为了提高光的均匀性,通孔12的数量可以为多个,进一步可选地,多个通孔12可以均匀分布且尺寸相同。这里所说的通孔的尺寸包括通孔的孔径和深度。可选地,当所述光学通路调制器应用在如上所述的图像识别传感器时,为了提高经过通孔12传输并被光学检测芯片的感应阵列接收到的光信号的光通量,通孔12与所述光学检测芯片的感应阵列的光感应单元之间一一对应设置,以使每一个通孔12所在区域的光信号可以通过所述通孔12传输至相应的光感应单元,进行光学检测以实现光学成像。可选地,多个通孔12可以呈阵列排列。
实际应用中,为了适应光信号的入射方向,通孔12可以沿基材1的深度方向开设,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进入光采集通道的光通量。可替代地,通孔12也可以是倾斜通孔,即通孔12的延伸方向与基材11的表面之间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采用倾斜通孔可以在相同孔深的情况下使得该光学通路调制器具有更小的厚度。换句话说,倾斜通孔在保证相同的孔深宽比的情况下,可以得到更薄的图像识别传感器。另外,光学通路调制器通过设计倾斜通孔的倾斜角度可以有效保证所述光学通路调制器的光路传播路径和角度,使其对光路的调制更为灵活,从而提高光学成像质量。
可选的,通孔12的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举例来说,通孔12的截面可以呈圆形、方形或者椭圆形。
本实施例提供的光学通路调制器,包括形成有光采集通路的基材以及覆盖于基材表面的非透光层。本方案中的非透光层能够有效阻挡光信号进入光学通路调制器的基材,从而在各光采集通路之间形成有效的光阻隔,避免各光采集通路中的光信号产生干扰,保证成像的对比度,从而有效提高光学成像的质量。
应当理解的是,采用常规的半导体制作工艺一般难以实现在基材表面覆盖非透光层的同时还在基材主体上形成高精度的光采集通路,因此难以制作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学通路调制器。有鉴于此,基于上述光学通路调制器,本申请实施例还进一步提供了一种光学通路调制器的制作方法。
图4A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光学通路调制器的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为了对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描述更加清楚,以下结合图5A-图5E对本申请提供光学通路调制器的制作方法进行介绍。其中,图5A-图5E为本申请提供的光学通路调制器的制作方法的实施例在各个工艺步骤阶段中光学通路调制器的剖面示意图。如图4A所示,该光学通路调制器的制作方法包括:
201、在基材的主体形成光采集通路;
202、在所述基材的表面形成非透光层,所述非透光层覆盖所述基材除所述光采集通路以外区域的表面。
其中,所述基材可以为半导体基材。具体的,半导体基材可以为半导体元素,例如单晶硅、多晶硅或非晶结构的硅或硅锗(SiGe),也可以为混合的半导体结构,例如碳化硅、锑化铟、碲化铅、砷化铟、磷化铟、砷化镓或锑化镓、合金半导体或其组合。可选的,基材1可以为单晶硅层或者碳化硅层。
具体的,执行201之后的所述光学通路调制器的剖面示意图如图5A所示,其中,所述基材用标号1表示,光采集通路用标号11表示。如图中所示,此时的光采集通路并未穿透基材,即此时的光采集通路为形成于基材主体的盲孔。后续,可以对基材进行减薄,最终形成贯穿基材的光采集通路。另外,非透光层的材质不同,减薄工艺与非透光层制备工艺的步骤关系也不同。
一种实施方式中,制备的光学通路调制器中非透光层为金属钛层。金属钛层可通过沉积工艺形成,故在工艺制作流程中,可以在形成有盲孔的基材上,先制备非透光层,之后再对基材进行减薄,直至光采集通路贯穿基材,形成非透光层为金属钛层的光学通路调制器。
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制备的光学通路调制器中非透光层为黑胶层。黑胶层可在基材表面通过涂刷等工艺形成,故在工艺制作流程中,可以不限定减薄工艺的步骤执行顺序。举例来说,可以先对形成有盲孔的基材进行减薄,形成贯穿基材的光采集通路,之后在基材表面涂刷黑胶层,形成非透光层为黑胶层的光学通路调制器。上述两种实施方式的具体流程和工艺,可参见后述相关实施例的示例。
具体的,执行202之后的所述光学通路调制器的剖面示意图如图3A所示,其中,非透光层用标号2表示。
可选的,非透光层的结构可以有多种,其可以由各种具备遮光特性的材料制备而成。此外,该非透光层既可以为单层结构,也可以为多个层构成的层叠结构。需要说明的是,本方案中的实施方式可以单独实施,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也可以结合实施。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非透光层2可以包括对入射光具有强反射作用的第一非透光层。具体的,第一非透光层对光信号具有强反射效果,从而有效阻挡第一透光层一侧入射的光信号传达至第一透光层的另一侧。可选的,非透光层2可以包括金属层,进一步可选的,该金属层具体可以包括钛层。本实施方式通过非透光层的强反射效果来减弱在非光采集通路的基材表面入射光的进入。
相应的,上述实施方式下,光学通路调制器的制备方法可以基于半导体制备工艺实现。可选的,如图4B所示,202具体可以包括:
2021、采用物理气相沉积工艺,在所述基材的一面表面上形成所述金属层;
2022、对所述基材的另一面进行减薄,直至露出所述光采集通路。
可选的,制备光学通路调制器的过程中,201的实现流程可以有多种,举例来说,201具体可以包括:提供基材,具体的,该步骤执行后的光学通路调制器的剖面示意图如图5B所示,其中,基材用标号1表示;在所述基材表面形成阻挡层,并对阻挡层的部分区域进行刻蚀直至露出基材表面,所述部分区域与光采集通路对应,具体的,该步骤执行后的光学通路调制器的剖面示意图如图5C所示,其中阻挡层用标号3表示;对露出的基材表面进行刻蚀,形成光采集通路,并去除剩余的阻挡层,具体的,该步骤执行后的光学通路调制器的剖面示意图如图5A所示,此时的光采集通路并未贯穿基材。进一步可选的,光采集通路的制备可以采用各向异性刻蚀工艺实现。
其中,阻挡层为具有光采集通路图形的刻蚀阻挡层,可用于将目标图形从光罩上转移到刻蚀片上并在后续的刻蚀工艺中起到阻挡作用。可选的,阻挡层可以采用光刻胶或者硬膜二氧化硅(SiO2)等。其中,光采集通路的刻蚀可以采用干法深硅刻蚀工艺来实现高深宽比通孔的制作。
可选的,在制备出具有光采集通路的基材后,在基材的表面形成非透光层,可选的,可以采用物理气象沉积工艺,在基材的一面形成非透光层,具体的,2021执行后的光学通路调制器的剖面示意图如图5D所示,如图中所示,由于本实施方式中采用的是沉积工艺,因此会在光采集通路的底部沉积有非透光层。后续,可以通过背面减薄工艺,在形成贯穿基材的光采集通路的过程中,去除沉积在光采集通路底部的非透光层,具体的,2022执行后的光学通路调制器的剖面示意图如图3A所示。
以非透光层为钛层举例来说,钛层可以采用物理气相沉积(PVD)工艺制作,以在基材表面均匀形成钛层。钛层制作完毕后,可以在正面(即贴近光采集通路的一面)贴膜进行背面减薄至目标厚度以露出背面的光采集通路形成贯穿基材的光采集通路。
通过本实施方式,可以在形成有光采集通路的基材表面上形成覆盖于非光采集通路区域的非透光层,该非透光层用于对入射光进行强反射作用,以避免光信号进入基材导致的光干扰,从而最终提高成像质量。
作为另一种可实施的方式,非透光层2可以包括对入射光具有高吸收作用的第二非透光层。具体的,第二非透光层对光信号具有高吸收效果,从而有效阻挡第一透光层一侧入射的光信号传达至第一透光层的另一侧。可选的,非透光层2可以包括黑胶层,进一步可选的,该黑胶层的光通过率低于10%。本实施方式通过非透光层的高吸收效果来减弱在非光采集通路的基材表面入射光的进入。
相应的,上述实施方式下,光学通路调制器的制备方法同样可以基于半导体制备工艺实现。可选的,如图4C所示,202具体可以包括:
2023、对所述基材远离光采集通路的一面进行减薄处理,直至露出所述光采集通路;
2024、采用喷涂或者旋涂工艺,在所述基材另一面除所述光采集通路以外的表面上形成所述黑胶层。
同样可选的,制备光学通路调制器的过程中,201的实现流程可以有多种,举例来说,201具体可以包括:提供基材,具体的,该步骤执行后的光学通路调制器的剖面示意图如图5B所示;在所述基材表面形成阻挡层,并对阻挡层的部分区域进行刻蚀直至露出基材表面,所述部分区域与光采集通路对应,具体的,该步骤执行后的光学通路调制器的剖面示意图如图5C所示,其中阻挡层用标号3表示;对露出的基材表面进行刻蚀,形成光采集通路,并去除剩余的阻挡层,具体的,该步骤执行后的光学通路调制器的剖面示意图如图5A所示,此时的光采集通路并未贯穿基材。进一步可选的,光采集通路的制备可以采用各向异性刻蚀工艺实现。
其中,阻挡层为具有光采集通路图形的刻蚀阻挡层,可用于将目标图形从光罩上转移到刻蚀片上并在后续的刻蚀工艺中起到阻挡作用。可选的,阻挡层可以采用光刻胶或者硬膜二氧化硅(SiO2)等。其中,光采集通路的刻蚀可以采用干法深硅刻蚀工艺来实现高深宽比通孔的制作。
与前一实施方式的制备方法不同的是,本实施方式的制备方法中,在制备出具有光采集通路的基材后,需要先形成贯穿基材的光采集通路,可选的,仍然可以通过背面减薄工艺,形成贯穿基材的光采集通路,具体的,该步骤执行后的光学通路调制器的剖面示意图如图5E所示。后续,可以采用喷涂或者旋涂工艺在基材表面形成非透光层,具体的,该步骤执行后的光学通路调制器的剖面示意图如图3A所示,其中,非透光层用标号2表示。
以非透光层为黑胶层举例来说,在制备出形成有贯穿基材的光采集通路的基材后,采用喷涂或者旋涂工艺在基材表面均匀形成黑胶。可选的,可以通过配制黑胶成分和优化喷射工艺达到在光采集通路的位置不堵孔,从而在非光采集通路的基材表面均匀形成黑胶层。
通过本实施方式,可以在形成有光采集通路的基材表面上形成覆盖于非光采集通路区域的非透光层,该非透光层用于对入射光进行高吸收作用,以避免光信号进入基材导致的光干扰,从而最终提高成像质量。
可选的,为了进一步提高非光采集通路区域的遮光效果,非透光层2还可以覆盖光采集通路的侧壁。具体的,除了覆盖基材上非光采集通路的表面,非透光层还可以覆盖光采集通路的侧壁,以避免光采集通路中传输的光信号透过侧壁的基材干扰相邻光采集通路中的光信号,从而进一步提高成像质量。相应的,202具体可以包括:
形成位于所述基材上的非透光层,所述非透光层覆盖所述基材上除所述光采集通路以外的表面以及所述光采集通路的侧壁。
具体的,该步骤执行后的光学通路调制器的剖面示意图如图3B所示。该实施方式下非透光层的制备流程可以通过多种工艺实现,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光采集通路11的结构可以有多种,只要使得光通过光采集通路31能够抵达光学检测芯片的光感应区。可选的,在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如图4D所示,201具体可以包括:
2011、对基材进行刻蚀,形成至少一个通孔;每个通孔对应一个光采集通路。
具体的,通过通孔12的光抵达光学检测芯片的光感应区,进而进行图像识别。可选的,通孔的刻蚀可以采用各向异性刻蚀工艺。实际应用中,为了适应入射光线的传输方向,通孔12可以沿基材的深度方向开设,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进入光采集通道的光通量。可选的,通孔12的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举例来说,通孔的截面可以呈圆形、方形或者椭圆形。
具体的,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用于制备如前所述的光学通路调制器,其采用的具体制备流程和工艺可以基于光学通路调制器的结构设定。
本实施例提供的光学通路调制器的制备方法,制备获得的光学通路调制器包括形成有光采集通路的基材以及覆盖于基材表面的非透光层,该非透光层覆盖所述基材上除所述光采集通路以外的表面上。本方案中的非透光层能够有效阻挡光信号进入光学通路调制器的基材,从而在各光采集通路之间形成有效的光阻隔,避免各光采集通路中的光信号产生干扰,保证成像的对比度,从而有效提高光学成像的质量。
下面,以非透光层为钛层为例,对光学通路调制器的制作过程进行示例。图6A和图6B分别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光学通路调制器的制作方法流程图和制作工艺流程图,制作方法流程图中各步骤执行后获得的光学通路调制器的结构可以参照制作工艺流程图中的相应内容。如图6A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光学通路调制器的制作方法包括:
601、提供基材;
602、在所述基材表面形成阻挡层,并对阻挡层的部分区域进行刻蚀直至露出基材表面,所述部分区域与光采集通路对应;
603、对露出的基材表面进行刻蚀,形成光采集通路,并去除剩余的阻挡层;此时,光采集通路并未贯穿基材;
604、采用物理气相沉积工艺,在所述基材的一面表面上形成钛层;
605、对所述基材的另一面进行减薄,直至露出所述光采集通路。
具体的,基材的材料可以是硅、碳化硅等。所述阻挡层可以采用光刻胶或者硬膜氧化硅SiO2等。对基材进行刻蚀可以采用干法深硅刻蚀工艺,该工艺能够实现高深宽比通孔的制作。钛层可以采用PVD工艺制作,从而在基材表面均匀形成一层钛层;钛层制作完毕,正面贴膜进行背面减薄至目标厚度,即能够露出背面的通孔,制备出贯穿基材的光采集通路;最后将光学通路调制器与光学检测芯片进行贴合封装。
另外,以非透光层为黑胶层为例,对光学通路调制器的制作过程进行示例。图7A和图7B分别为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光学通路调制器的制作方法流程图和制作工艺流程图,制作方法流程图中各步骤执行后获得的光学通路调制器的结构可以参照制作工艺流程图中的相应内容。如图7A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光学通路调制器的制作方法包括:
701、提供基材;
702、在所述基材表面形成阻挡层,并对阻挡层的部分区域进行刻蚀直至露出基材表面,所述部分区域与光采集通路对应;
703、对露出的基材表面进行刻蚀,形成光采集通路,并去除剩余的阻挡层;此时,光采集通路并未贯穿基材;
704、对所述基材远离光采集通路的一面进行减薄处理,直至露出所述光采集通路;此时,光采集通路贯穿基材。
705、采用喷涂或者旋涂工艺,在所述基材另一面除所述光采集通路以外的表面上形成黑胶层。
其中,基材的材料可以是硅,碳化硅等易于加工刻蚀的材料。具体的,刻蚀的深度可以与希望获得的光学通路调制器的目标厚度一致。过程中,阻挡层在后续的刻蚀工艺中能够起到阻挡作用。实际应用中,刻蚀可以采用干法深硅刻蚀实现高深宽比的刻蚀。刻蚀完成后,对基材背面减薄至露出通孔,形成贯穿基材的光采集通路,再采用喷涂或者旋涂工艺在基材的上表面均匀的形成黑胶。实际应用中,通过合适的黑胶成分和喷射工艺的优化实现在通孔位置不堵孔,在非孔区域均匀形成一层黑胶。
本申请实施例五提供一种图像识别传感器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
将如前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光学通路调制器、滤光片以及光学检测芯片进行贴合封装;其中,
所述光学通路调制器位于所述滤光片上,用于通过光采集通路将光信号传输至所述滤光片;
所述滤光片位于所述光学检测芯片上,用于对所述光信号进行滤光,并将滤光后的光信号传输至所述光学检测芯片;
所述光学检测芯片,用于根据滤光后的光信号进行图像识别。
具体的,通过光学通路调制器的光采集通路的光穿过滤光片抵达光学检测芯片,从而进行图像识别。其中,光学检测芯片中的集成电路晶体管可位于衬底内。实际应用中,可以在衬底中进行集成电路晶体管制作可以采用目前的集成电路制作工艺实现。基于集成电路制作工艺,可以在衬底中制作光学检测芯片的相关晶体管和线路。
具体的,光学检测芯片可以包括用于进行图像识别的识别电路读出电路,该识别电路读出电路的电路原理可以参照现有的光学图像识别器件,例如,光学检测芯片可以包括:形成于衬底的识别电路读出电路(图中未示出)和与识别电路读出电路电连接的光感应区,其中,光感应区中的像素点位与光采集通路一一对应设置;光感应区,用于对光采集通路上传输的光信号经滤光片滤光后进行光感应处理,并将感应到的光信号传输至识别电路读出电路;识别电路读出电路,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光信号进行图像识别。
其中,衬底可以为半导体元素,例如单晶硅、多晶硅或非晶结构的硅或硅锗(SiGe),也可以为混合的半导体结构,例如碳化硅、锑化铟、碲化铅、砷化铟、磷化铟、砷化镓或锑化镓、合金半导体或其组合。可选的,衬底可以为单晶硅。
具体的,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用于制备如前所述的图像识别传感器,其采用的具体制备流程和工艺可以基于图像识别传感器的结构设定。
本实施例提供的图像识别传感器制备方法,制备获得的图像识别传感器中光学通路调制器包括形成有光采集通路的基材以及覆盖于基材表面的非透光层,该非透光层覆盖所述基材上除所述光采集通路以外的表面上。本方案中的非透光层能够有效阻挡光信号进入光学通路调制器的基材,从而在各光采集通路之间形成有效的光阻隔,避免各光采集通路中的光信号产生干扰,保证成像的对比度,从而有效提高光学成像的质量。
本申请实施例六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电源以及如前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图像识别传感器;
所述图像识别传感器与所述电源电连接。
实际应用中,所述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支持触控功能。图像识别传感器安装在所述电子设备中,用于实现例如指纹识别等图像识别功能,电源用于为图像识别传感器供电。进一步的,图像识别传感器可以设置在电子设备的触控屏下方。举例来说,当用户将手指放置在电子设备的触控屏上某一区域时,即可通过图像识别传感器实现指纹识别。实际应用中,图像识别可以用于指纹匹配、解锁屏幕、用户身份验证等场景。
具体的,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中的所述图像识别传感器,其光学通路调制器包括形成有光采集通路的基材以及覆盖于基材表面的非透光层,该非透光层覆盖所述基材上除所述光采集通路以外的表面上。该非透光层能够有效阻挡光信号进入光学通路调制器的基材,从而在各光采集通路之间形成有效的光阻隔,避免各光采集通路中的光信号产生干扰。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图像识别传感器中,光学通路调制器包括形成有光采集通路的基材以及覆盖于基材表面的非透光层,该非透光层覆盖所述基材上除所述光采集通路以外的表面上。本方案中的非透光层能够有效阻挡光信号进入光学通路调制器的基材,从而在各光采集通路之间形成有效的光阻隔,避免各光采集通路中的光信号产生干扰,保证成像的对比度,从而有效提高光学成像的质量。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发明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发明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发明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光学通路调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形成有光采集通路的基材和非透光层;
所述非透光层覆盖于所述基材上除所述光采集通路以外的表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通路调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透光层包括对入射光具有强反射作用的第一非透光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通路调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非透光层包括金属层,所述金属层包括钛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通路调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透光层包括对入射光具有高吸收作用的第二非透光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通路调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非透光层包括黑胶层,所述黑胶层对入射光的通过率低于10%。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通路调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透光层还覆盖所述光采集通路的侧壁。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通路调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通路调制器包括:
形成于所述基材上的至少一个通孔,所述通孔贯穿所述基材;
每个通孔对应一个光采集通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通路调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沿所述基材的深度方向开设。
9.一种图像识别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通路调制器、滤光片以及光学检测芯片;
所述光学通路调制器位于所述滤光片上,用于通过光采集通路将光信号传输至所述滤光片;
所述滤光片位于所述光学检测芯片上,用于对所述光信号进行滤光,并将滤光后的光信号传输至所述光学检测芯片;
所述光学检测芯片,用于根据滤光后的光信号进行图像识别。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以及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识别传感器;
所述图像识别传感器与所述电源电连接。
CN201721770416.7U 2017-12-18 2017-12-18 光学通路调制器、图像识别传感器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2082981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70416.7U CN208298199U (zh) 2017-12-18 2017-12-18 光学通路调制器、图像识别传感器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70416.7U CN208298199U (zh) 2017-12-18 2017-12-18 光学通路调制器、图像识别传感器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298199U true CN208298199U (zh) 2018-12-28

Family

ID=646978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770416.7U Active CN208298199U (zh) 2017-12-18 2017-12-18 光学通路调制器、图像识别传感器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298199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99292A (zh) * 2017-12-18 2019-09-03 深圳市为通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光学通路调制器及制造方法、图像识别传感器和电子设备
TWI726506B (zh) * 2019-11-27 2021-05-0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感測元件基板
WO2021258581A1 (zh) * 2020-06-24 2021-12-30 苏州晶方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生物识别指纹芯片的封装结构和方法
JP2022536215A (ja) * 2018-07-19 2022-08-15 イソルグ 角度フィルタ、及び角度フィルタを製造する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99292A (zh) * 2017-12-18 2019-09-03 深圳市为通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光学通路调制器及制造方法、图像识别传感器和电子设备
CN110199292B (zh) * 2017-12-18 2023-10-27 深圳市为通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光学通路调制器及制造方法、图像识别传感器和电子设备
JP2022536215A (ja) * 2018-07-19 2022-08-15 イソルグ 角度フィルタ、及び角度フィルタを製造する方法
TWI726506B (zh) * 2019-11-27 2021-05-0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感測元件基板
WO2021258581A1 (zh) * 2020-06-24 2021-12-30 苏州晶方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生物识别指纹芯片的封装结构和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298199U (zh) 光学通路调制器、图像识别传感器和电子设备
CN207557977U (zh) 光路调制器、指纹识别装置和终端设备
EP3731133B1 (en) Under-screen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208848221U (zh) 光学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9496313A (zh) 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EP3731136B1 (en) Optical image collection un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208888842U (zh) 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9643377A (zh) 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3579272B (zh) 成像装置、成像系统和成像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10062931A (zh) 指纹识别装置、指纹识别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9075141A (zh) 芯片封装结构、方法和终端设备
US11403870B2 (en)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EP3842991B1 (en) Optical fingerprint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208954114U (zh) 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09496385U (zh) 屏下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WO2020220298A1 (zh) 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WO2021189478A1 (zh) 指纹检测的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9801569A (zh) 一种阵列基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TW200908310A (en) Image sensing device
CN209525659U (zh) 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0767739A (zh)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10036395A (zh) 用于指纹识别的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CN111353405B (zh) 指纹识别装置、指纹识别系统以及电子设备
CN110199292A (zh) 光学通路调制器及制造方法、图像识别传感器和电子设备
CN208141399U (zh) 光路调制器、指纹识别装置和终端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