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胶印印刷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机,特别涉及胶印印刷机构。
背景技术
胶印印刷机构具有润版机构、着墨装置,其润版机构将润版液传到版滚筒上进行润版,着墨装置将墨传递到版滚筒上进行供墨。胶印机组可以更换不同尺寸外径规格的版滚筒,以实现连续印刷相对应的印刷图案长度,当版滚筒可以更换为不同尺寸外径规格时,润版机构和着墨装置则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以适应更换规格后的版滚筒,以往的润版机构和着墨装置均无法进行调整改变,润版机构的着水辊与版滚筒的安装轴相对位置保持不变,着墨装置的着墨辊与版滚筒的安装轴相对位置保持不变,无法来满足版滚筒改变尺寸规格后的配合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旨在提供一种能够进行调整从而使其着墨辊能够适应更换调节尺寸后的版滚筒的胶印印刷机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胶印印刷机构,包括有供不同尺寸版滚筒更换安装的版滚筒安装轴、以及与装在版滚筒安装轴上的版滚筒传墨配合的着墨装置,着墨装置包括有着墨辊和窜墨辊,着墨辊与窜墨辊保持传墨配合,其特征在于:着墨辊连接在着墨摆臂上,着墨摆臂与窜墨辊连接,着墨摆臂由着墨传动装置带动绕窜墨辊的轴心线摆动,着墨辊随着墨摆臂来回摆动进行位置调整,窜墨辊轴向来回窜动设置。
窜墨辊的两侧分别设置着墨摆臂连接相应的着墨辊。
着墨装置的窜墨辊包括主窜墨辊和副窜墨辊,主窜墨辊和副窜墨辊中每个窜墨辊的两侧分别设置着墨摆臂连接相应的着墨辊。
主窜墨辊与副窜墨辊之间的两个着墨辊相互间设置过渡墨辊,主窜墨辊与副窜墨辊之间的两个着墨辊分别与过渡墨辊保持传墨配合;过渡墨辊连接在过渡摆臂上,过渡摆臂连接在主窜墨辊与副窜墨辊之间的任一着墨辊上进行自由摆动。
还包括有墨斗,墨斗与窜墨辊通过传墨装置进行传墨连接。
主窜墨辊与墨斗通过传墨装置进行传墨连接。
着墨传动装置包括与着墨摆臂对应传动连接的摆臂气缸。
副窜墨辊连接循环传墨机构,循环传墨机构包括有第一循环传墨辊和第二循环传墨辊,副窜墨辊与第一循环传墨辊传墨配合,第一循环传墨辊与第二循环传墨辊传墨配合,第二循环传墨辊连接有压墨摆臂,压墨摆臂绕第二循环传墨辊的轴心线进行自由摆动,压墨摆臂上设有压墨辊,压墨辊与第二循环传墨辊保持传墨配合,压墨辊与过渡墨辊保持传墨配合。
着墨辊随着墨摆臂向内摆动进行位置调整时,使着墨辊向版滚筒方向靠拢,使着墨辊与版滚筒进行传墨配合;着墨辊随着墨摆臂向外摆动进行位置调整时,使着墨辊背向版滚筒方向进行分离。
机架上安装有窜墨辊座,窜墨辊设置在窜墨辊座上轴向窜动,着墨摆臂连接在窜墨辊座上摆动,着墨摆臂通过窜墨辊座与窜墨辊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该胶印印刷机构能够根据版滚筒安装轴处安装的版滚筒尺寸外径规格的不同,调节着墨摆臂的摆动位置,从而能够调整胶印印刷机构中着墨辊的位置,使着墨辊能够与不同尺寸外径规格的版滚筒配合传墨。因此,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实施例的有关细节及工作原理。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1,本实施方式中一种胶印印刷机构,如胶印机组中的印刷机构,其包括有版滚筒安装轴30以及着墨装置,版滚筒安装轴30供不同尺寸版滚筒11更换安装,着墨装置能够与装在版滚筒安装轴30上的版滚筒11传墨配合,将传递到着墨装置中油墨传递到版滚筒11上。
着墨装置包括有着墨辊9和窜墨辊31,着墨辊9与窜墨辊31保持传墨配合,着墨辊9用于与版滚筒11进行传墨配合。本实施例中,着墨辊9连接在着墨摆臂32上,着墨摆臂32与窜墨辊31连接,着墨摆臂32由着墨传动装置33带动进行摆动,摆动时着墨摆臂32绕窜墨辊的轴心线进行摆动,着墨辊9随着墨摆臂32来回摆动,在来回摆动的过程中着墨辊9将进行位置调整;窜墨辊31轴向来回窜动设置,窜墨辊31沿轴向前进和后退往复来回的窜动能够配合使着墨辊、传墨辊上的油墨均匀分布。因此,当版滚筒安装轴30处安装的版滚筒11尺寸外径规格发生变化时,调节着墨摆臂32的摆动位置,从而能够调整着墨装置中着墨辊9的位置,使着墨辊9能够与不同尺寸外径规格的版滚筒11配合传墨,无需拆装。着墨辊9随着墨摆臂32向外摆动进行位置调整时,使着墨辊9背向版滚筒方向进行分离,腾出空间用于更换,以便更换版滚筒安装轴上不同尺寸的版滚筒11,更换完成后着墨辊9随着墨摆臂31向内摆动与更换后的版滚筒进行传墨配合,着墨辊9随着墨摆臂32向内摆动进行位置调整时,使着墨辊向版滚筒方向靠拢,使着墨辊与版滚筒进行传墨配合,因为版滚筒安装轴上的版滚筒可以更换尺寸,因此着墨辊就可以与不同尺寸的版滚筒进行传墨配合。
本实施例中,机架上安装有窜墨辊座40,窜墨辊31设置在窜墨辊座40上轴向窜动,着墨摆臂32连接在窜墨辊座40上摆动,着墨摆臂通过窜墨辊座与窜墨辊连接。着墨装置的窜墨辊31轴向窜动可以配置电机、凸轮传动等机构进行传动,不再赘述。
窜墨辊31的两侧分别设置着墨摆臂32连接相应的着墨辊9。即窜墨辊31的左侧设置左侧的着墨摆臂32连接左侧的着墨辊9,窜墨辊31的右侧设置右侧的着墨摆臂32连接右侧的着墨辊9,该实施例中,着墨装置的一个窜墨辊将配置两个着墨辊,版滚筒着墨效果更好。在此基础上,着墨装置还可以设置两个窜墨辊,结合附图2,即着墨装置的窜墨辊包括主窜墨辊31a和副窜墨辊31b,主窜墨辊和副窜墨辊中每个窜墨辊的两侧分别设置着墨摆臂连接相应的着墨辊9,在附图2中,主窜墨辊31a通过左右两着墨摆臂配置左右两着墨辊9a、9b,副窜墨辊31b通过左右两着墨摆臂配置左右两着墨辊9c、9d,形成两个窜墨辊、四个着墨辊与版滚筒11配合的结构,如图2所示,着墨、传墨效果更进一步增强;主窜墨辊与副窜墨辊之间的两个着墨辊9b、9c相互间还可以设置过渡墨辊39,即过渡墨辊39设置在主窜墨辊右侧的着墨辊与副窜墨辊左侧的着墨辊之间,主窜墨辊与副窜墨辊之间的两个着墨辊分别与过渡墨辊保持传墨配合;在此基础上,过渡墨辊39连接在过渡摆臂34上,过渡摆臂连接在主窜墨辊与副窜墨辊之间的任一着墨辊9c、9d上进行自由摆动,即过渡墨辊通过过渡摆臂连接在主窜墨辊右侧的着墨辊上或者连接在副窜墨辊左侧的着墨辊上。过渡墨辊39轴向窜动设置,本实施例中,过渡墨辊在过渡摆臂进行轴向窜动设置。
结合图2,本实施例中,副窜墨辊31d还连接循环传墨机构,循环传墨机构包括有第一循环传墨辊35和第二循环传墨辊36,副窜墨辊31d与第一循环传墨辊35传墨配合,第一循环传墨辊35与第二循环传墨辊36传墨配合,第二循环传墨辊36连接有压墨摆臂37,压墨摆臂37绕第二循环传墨辊36的轴心线进行自由摆动,本实施例中压墨摆臂37摆动连接在第二循环传墨辊的安装座上;压墨摆臂37上设有压墨辊38,压墨辊38与第二循环传墨辊36保持传墨配合,压墨辊38与过渡墨辊39保持传墨配合;通过循环传墨机构能够形成循环传墨结构,能够将多余的油墨传回循环传墨结构中再循环打匀。
结合图1、2,着墨传动装置33带动着墨摆臂32进行摆动,本实施例中着墨传动装置包括摆臂气缸,摆臂气缸与着墨摆臂对应传动连接。通过各个摆臂气缸来传动相应的各着墨摆臂进行摆动。
参见图2,该胶印印刷机构还包括有墨斗95,墨斗用于盛放油墨,墨斗与窜墨辊9(指着墨装置的窜墨辊)通过传墨装置进行传墨连接。当着墨装置的窜墨辊包括主窜墨辊31a和副窜墨辊31b时,主窜墨辊31a与墨斗95通过传墨装置进行传墨连接。本实施例中,传墨装置包括墨斗辊51、摆动传墨辊52、固定传墨辊53、传墨装置的窜墨辊54(可轴向窜动)、第一过渡传墨辊55,摆动传墨辊52摆动设置,摆动传墨辊通过摆动能够切换与墨斗辊、固定传墨辊分别传墨配合,固定传墨辊与传墨装置的窜墨辊54传墨配合,传墨装置的窜墨辊54与第一过渡传墨辊55传墨配合,第一过渡传墨辊与着墨装置的窜墨辊9a传墨配合。传墨装置还可以设置第二过渡传墨辊56、第三过渡传墨辊57,传墨装置的窜墨辊54依次通过第二过渡传墨辊、第三过渡传墨辊与主窜墨辊左侧的着墨辊9a传墨配合,形成小循环,将多余的油墨循环打匀;第三过渡传墨辊57通过传墨摆臂58连接在第二过渡传墨辊56上摆动,当主窜墨辊左侧的着墨辊由着墨摆臂带动进行摆动的时候,第三过渡传墨辊能够相应摆动移位并且与该主窜墨辊左侧的着墨辊保持传墨配合。
当版滚筒安装轴30上更换版滚筒11时,胶印印刷机构的着墨装置的着墨摆臂在着墨传动装置的作用下向外摆动,使着墨摆臂上的着墨辊与版滚筒分离,分离后让出空间进行版滚筒更换。更换版滚筒后,在着墨传动装置的作用下,着墨摆臂向内摆动使着墨辊重新与更换后的版滚筒配合接触传墨,可以进行不同尺寸的版滚筒,且着墨装置能够与不同尺寸的版滚筒进行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