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290300U - 压盖机 - Google Patents

压盖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290300U
CN208290300U CN201820577809.4U CN201820577809U CN208290300U CN 208290300 U CN208290300 U CN 208290300U CN 201820577809 U CN201820577809 U CN 201820577809U CN 208290300 U CN208290300 U CN 2082903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rack
injection molding
terminal pad
capping mach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57780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受学
林志平
刘义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zhou Huangyan Deyilong Mol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zhou Huangyan Daelong Mol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zhou Huangyan Daelong Mold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zhou Huangyan Daelong Mol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57780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2903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2903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2903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压盖机,涉及瓶盖生产设备,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机架、成型机构、注料机构;成型机构包括第一转轴、成型模具以及驱动电机;第一转轴上同轴连接有上压盘以及下压盘;下压盘上连接有推动油缸;成型模具包括上模、下模以及顶出机构;上模处凸设有型芯;下模固定连接于推动油缸活塞杆的端部上,下模上开设有供型芯伸入的型腔;顶出机构设置于上压盘上;驱动电机安装于机架内部;注料机构包括第二转轴、驱动件、刮刀、吹气件以及注塑机;第二转轴上同轴连接有连接盘;在其一成型模具中的注塑液冷却过程中,转动的注料机构仍然能够对为完成注塑的转动的成型模具进行注料,这样单位时间内能够成型更多的瓶盖,生产效率较高。

Description

压盖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瓶盖生产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压盖机。
背景技术
目前,公告号为CN20671834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瓶盖注塑模具,它包括上模以及下模,所述上模与下模相互配合在上模与下模之间形成注塑瓶盖的空腔,上模上设置有注塑口。在使用该注塑模具对瓶盖进行注塑时,控制上模与下模扣合,接着将注塑液注入到空腔内部,直至空腔被注塑液充满。之后将该模具静置,等待空腔内部的注塑液冷却成型为瓶盖。在注塑液冷却成型为瓶盖时,控制上模与下模分离并将冷却成型的瓶盖取出。不过在这一过程中,各个步骤相互独立,需要花费时间较长,生产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盖机,其具有生产效率高的优势。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压盖机,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用于成型瓶盖的成型机构、设置在机架上用于向成型机构注入注塑液的注料机构;
所述成型机构包括第一转轴、成型模具以及驱动电机;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转轴上同轴连接有上压盘以及下压盘,且上压盘以及下压盘之间留存有安装空间;所述下压盘远离上压盘的端面上连接有推动油缸,且所述推动油缸的活塞杆沿竖直向上方向延伸并贯穿于所述下压盘;所述成型模具包括上模、下模以及顶出机构;所述上模固定连接于所述上压盘朝向下压盘的端面处,且所述上模处凸设有型芯;所述下模固定连接于所述推动油缸活塞杆的端部上,所述下模上开设有供所述型芯伸入的型腔;所述顶出机构设置于所述上压盘上且用于将注塑成型的瓶盖顶离所述型芯;所述驱动电机安装于所述机架内部,且所述驱动电机用于驱动第一转轴旋转;
所述注料机构包括第二转轴、驱动件、刮刀、吹气件以及注塑机;所述第二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二转轴上同轴连接有连接盘;所述驱动件设置于机架上且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转轴转动;所述刮刀的数目为若干并以第二转轴为中心呈圆周阵列分布;所述吹气件设置于所述连接盘上,且所述吹气件用于将注塑液吹离所述刮刀;注塑机设置于机架上,且注塑机的挤出口向上设置并位于连接盘下方。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该压盖机对瓶盖进行生产时,首先使用注塑机将注塑液挤出于挤出口。与此同时,通过驱动件控制第二转轴进行转动。在第二转轴转动时,第二转轴带动连接盘进行转动。连接盘转动时,设置于连接盘上的刮刀将露出于挤出口处的注塑液刮下,而刮下的注塑液粘附于刮刀侧壁处并随刮刀进行移动。与此同时,通过驱动电机控制第一转轴转动。第一转轴转动过程中带动上压盘以及下压盘进行转动。当某一成型模具逐渐靠近注料机构一侧时,控制推动油缸活塞杆收缩,推动油缸活塞杆带动下模向着远离上模一侧移动。当某一成型模具转动至与带有注塑液的刮刀相对时,通过吹气件将注塑液吹离刮刀,且与刮刀分离的注塑液在自重作用下落至型腔内部。当某一成型模具逐渐转离注料机构时,控制推动油缸活塞杆伸长,推动油缸活塞杆将下模顶向上模一侧,当上模与下模扣合时,型芯伸入至型腔内部,且型芯与型腔之间留存有成型间隙,而位于型腔处的注塑液将成型间隙填充满且开始成型瓶盖。在第一转轴以及第二转轴转动过程中,压盖机持续对瓶盖进行注塑成型,且不同瓶盖之间的成型时间相互重叠,也就是说单位时间内能够成型更多的瓶盖,生产效率较高。
优选的,所述顶出机构包括滑动连接于所述上模处的抵接套、设置于所述上压盘处用于驱动所述抵接套滑移的的执行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瓶盖注塑成型,且下模与上模分开时,通过执行件控制抵接套向着下模一侧移动。在此过程中,抵接套与注塑成型的瓶盖相抵并将瓶盖顶离型芯。这一设置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该压盖机的自动化程度,提升了该压盖机的生产效率。
优选的,所述执行件包括活动杆、第一弹簧以及触发块;所述活动杆的数目为若干并与若干所述抵接套一一对应,所述活动杆贯穿于所述上压盘并与对应抵接套固定相连;所述第一弹簧套接于所述活动杆上,且第一弹簧一端与所述上压盘顶面相连,所述第一弹簧另一端与所述活动杆顶部固定相连;所述触发块固定连接于所述机架上,且所述触发块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活动杆的端部抵接的倾斜面。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活动杆的端部与倾斜面相抵并相对于斜面进行移动时,活动杆逐渐向下进行移动,且套接于活动杆上的第一弹簧逐渐压缩。与此同时,活动杆驱动抵接套向着下模一侧移动,且抵接套将注塑成型的瓶盖顶离型芯。当活动杆转动至与触发块分离时,第一弹簧对活动杆施加弹力,使得活动杆以及抵接套整体向上移动。这样设置的执行件不需要增设额外的驱动源,更加节能、环保。
优选的,所述吹气件包括设置于机架上的气源、与所述气源相连通的输气管、设置于所述连接盘内部并与刮刀一一对应的吹料管;所述吹料管一端与所述输气管相连通,所述吹料管另一端贯穿于所述连接盘的底面。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刮刀转动至与下模相对时,气源将压缩空气注入至输气管内部,接着输气管内部的压缩空气进入到对应的吹料管内部,最终从吹料管远离气源的端部排出并作用于刮刀上粘附的注塑液上,使得注塑液与刮刀分离并落入至型腔内部。
优选的,所述机架上设置有挡料座,所述挡料座上开设有供连接盘放入的容纳槽;所述第二转轴上同轴连接有理料盘,且所述理料盘位于所述连接盘上方,所述理料盘侧壁上开设有供瓶盖放入的放置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顶出机构将注塑成型的瓶盖顶离型芯时,注塑成型的瓶盖掉落至放置槽内部。在理料盘岁第二转轴转动的过程中,放置槽的内壁与瓶盖相抵并推动瓶盖进行移动。在瓶盖随理料盘进行移动的过程中,容纳槽的内槽壁与瓶盖外壁抵接以保证瓶盖不易从放置槽处脱离。通过理料盘将注塑成型的瓶盖一个一个隔开,以保证瓶盖之间不会堆积在一起,且已经与型芯分离的瓶盖不会对未与型芯分离的瓶盖的脱离造成影响。
优选的,所述驱动件包括与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相连的换向器、同轴连接于所述换向器输出轴上的主动齿轮、同轴连接于所述第二转轴上并与主动齿轮啮合的第一从动齿轮;所述机架上转动连接有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啮合的传动齿轮,所述第一转轴上同轴连接有与所述传动齿轮啮合的第二从动齿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该压盖机的过程中,驱动电机输出轴通过换向器带动主动轮进行转动,主动轮带动与之啮合的第一从动轮进行转动。第一从动轮转动过程中带动第二转轴转动,第二转轴带动连接盘以及理料盘进行转动。与此同时,第一从动齿轮带动与之啮合的传动齿轮进行转动,传动齿轮带动与之啮合的第二从动齿轮转动,第二从动齿轮带动第一转轴进行转动,第一转轴带动上压盘以及下压盘进行转动。这样设置的驱动件只需要一个驱动源也就是驱动电机即可带动第一转轴以及第二转轴进行转动,更加节能、高效。
优选的,所述驱动件包括若干与所述放置槽一一对应的控制杆,所述控制杆设置于所述理料盘顶面处,所述控制杆远离理料盘的端部向上压盘一侧延伸,且所述控制杆与所述抵接套的侧壁相抵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电机带动第一转轴转动,第一转轴带动与之固定相连的上压盘以及下压盘进行转动,在上压盘转动的过程中,上压盘处的若干上模以第一转轴为中心进行周向转动。在上模转动至上模上的抵接套与控制杆相抵时,抵接套通过控制杆带动理料盘、连接盘、第二转轴整体进行转动。这样就不需要额外增设驱动源,使得该压盖机的使用变得更加节能、环保。
优选的,所述连接盘上设置有用于控制输气管启闭的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包括滑移块以及第二弹簧;所述滑移块滑移连接于所述理料盘内部,且所述滑移块一端凸出于所述放置槽的侧壁,所述滑移块另一端上开设有与吹料管相连通的通孔,所述滑移块上设置有用于与抵接套抵触的控制斜面;所述第二弹簧安装于所述理料盘内部并与所述滑移块固定相连。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执行件驱动抵接套向着下模一侧移动并与控制斜面抵触时,抵接套驱动滑移块向着理料盘内部进行移动,在此过程中,滑移块上的通孔逐渐向着吹料管一侧进行移动。当通孔与吹料管相连通时,吹料管内部的压缩空气经由通孔排出至外界并作用于注塑液上,进而将注塑液吹离刮刀。这样在使用压盖机的过程中,不需要频繁启闭气源,使得该压盖机的使用过程变得更加方便、快捷。
优选的,所述挡料座上设置有出料轨道,所述出料轨道远离挡料座的侧壁上设置有弹性挡片,所述弹性挡片远离出料轨道的端部延伸并至所述放置槽一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理料盘带动瓶盖进行周向转动的过程中,若理料盘上的瓶盖运动至与出料轨道相对,此时容纳槽内槽壁对瓶盖的支持作用小时,瓶盖向着远离理料盘一侧移动并进入到出料轨道内部。这一设置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该压盖机的自动话程度,使得压盖机的使用变得更加方便、快捷。而且在使用出料轨道对理料盘上的瓶盖进行收集时,弹性挡片能够与理料盘上移动的瓶盖相抵,并引导瓶盖进入到出料轨道内部,使得转动至与出料轨道相对的瓶盖不会停留在理料盘上,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该压盖机的产品收集效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对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在其一成型模具中的注塑液冷却过程中,转动的注料机构仍然能够对为完成注塑的转动的成型模具进行注料,这样单位时间内能够成型更多的瓶盖,生产效率较高。
2、通过一个电机即可带动第一转轴以及第二转轴进行转动,使得该压盖机的使用变得更加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主要是用于展示实施例一的外形结构;
图2为实施例一的局部示意图,主要是用于展示注料机构的组成情况;
图3为实施例一的局部示意图,主要是用于展示驱动件的组成情况;
图4为实施例一的局部示意图,主要是用于展示成型机构的组成情况;
图5为成型模具的爆炸示意图,主要是用于展示成型模具的组成情况;
图6为实施例二的局部示意图,主要是用于展示实施例二中成型机构以及注料机构的分布情况;
图7为实施例二的局部剖视示意图,主要是用于展示注料机构的组成情况。
附图标记:1、机架;2、上压盘;3、下压盘;4、成型机构;41、第一转轴;42、成型模具;421、上模;422、下模;423、顶出机构;4231、抵接套;4232、执行件;42321、活动杆;42322、第一弹簧;42323、触发块;43、驱动电机;5、注料机构;51、第二转轴;52、刮刀;53、吹气件;531、气源;532、输气管;533、吹料管;54、注塑机;55、驱动件;6、推动油缸;7、型芯;8、型腔;9、连接盘;10、倾斜面;11、挡料座;12、容纳槽;13、理料盘;14、放置槽;15、换向器;16、主动齿轮;17、第一从动齿轮;18、传动齿轮;19、第二从动齿轮;20、控制杆;21、控制开关;211、滑移块;212、第二弹簧;22、控制斜面;23、出料轨道;24、弹性挡片;25、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一种压盖机,如图1所示,包括机架1、注料机构5以及成型机构4。在使用该压盖机的过程中,注料机构5将熔融的注塑液注入至成型机构4内部,之后成型机构4对注塑液进行塑形并使之冷却成型为瓶盖。
如图1、图2所示,注料机构5包括用于挤出注塑液的注塑机54、第二转轴51、用于驱动第二转轴51转动的驱动件55、用于刮取注塑液的刮刀52以及用于将注塑液吹离刮刀52的吹气件53。注塑机54安装于机架1上,且注塑机54的挤出口沿竖直向上方向延伸。
第二转轴51转动连接于机架1上,且第二转轴51的轴心线方向为竖直方向。第二转轴51远离机架1一端连接有截面形状为圆形的连接盘9,且连接盘9的轴心线与第二转轴51的轴心线相垂直。
如图1、图3所示,驱动件55包括换向器15、主动齿轮16以及第一从动齿轮17。换向器15安装于机架1内部,换向器15的输入轴沿水平方向延伸,且在使用过程中换向器15的输入轴与电机等驱动源相连;换向器15的输出轴沿竖直方向延伸。主动齿轮16键连接于换向器15的输出轴上,且主动齿轮16的转动轴线与换向器15输出轴的轴心线重合。第一从动齿轮17键连接于第二转轴51伸入至机架1内部的端部上,且第一从动齿轮17与主动齿轮16处于同一水平高度,第一从动齿轮17与主动齿轮16相啮合。
如图1、图2所示,刮刀52设置于连接盘9朝向机架1的端面上。刮刀52的数目为若干且以第二转轴51为中心呈圆周阵列分布。刮刀52弯折成弧形,在刮刀52将露出于注塑机54挤出口处的注塑液刮下时,注塑液能够停留于刮刀52的开口内部。
吹气件53包括气源531、输气管532以及吹料管533。气源531安装于机架1上,在本实施例中气源531可以采用空气压缩机、气泵等。输气管532一端与气源531的输出端相连通,另一端延伸至连接盘9一侧。吹料管533安装于连接盘9内部,且吹料管533的数目与刮刀52的数目相同并一一对应。吹料管533一端与输气管532相连通,另一端贯穿于连接盘9朝向机架1的端面。
如图3、图4所示,成型机构4包括第一转轴41、用于成型瓶盖的成型模具42、用于驱动第一转轴41转动的驱动电机43。第一转轴41转动连接于机架1上,第一转轴41远离机架1的端部上设置有圆形的上压盘2以及圆形的下压盘3,且上压盘2位于下压盘3正上方,上压盘2与下压盘3之间留存有安装空间。
如图4、图5所示,成型模具42包括设置于上压盘2上的上模421、设置于上压盘2上的下模422以及用于将注塑成型的瓶盖从成型模具42上取下的顶出机构423。上模421的数目为若干且以第一转轴41为中心呈圆周阵列分布。每个上模421朝向下模422的端面上均凸设有型芯7。下压盘3底面上设置有若干与上模421一一对应的推动油缸6,推动油缸6的活塞杆沿竖直向上方向延伸,且推动油缸6的活塞杆贯穿于下压盘3并凸出于下压盘3的顶面。下模422的数目与推动油缸6的数目相同,且下模422与推动油缸6的活塞杆一一对应相连。每个下模422朝向上模421的端面上开设有型腔8。当上模421与下模422扣合时,型芯7伸入至型腔8内部,且型芯7与型腔8之间留存有用于成型瓶盖的成型间隙。
顶出机构423包括抵接套4231以及执行件4232。抵接套4231的数目与上模421的数目相同,且每个抵接套4231均滑动连接于对应上模421处。抵接套4231用于与注塑成型的瓶盖相抵并将注塑成型的瓶盖顶离型芯7。执行件4232用于驱动抵接套4231进行移动。
执行件4232包括触发块42323、活动杆42321以及第一弹簧42322。触发块42323安装于机架1上且位于上压盘2上方。触发块42323弯折呈弧形,触发块42323朝向上压盘2的端面上设置有倾斜面10。活动杆42321的数目与上模421的数目相同,且活动杆42321与上模421一一对应。活动杆42321一端贯穿于上压盘2并与抵接套4231固定相连,活动杆42321另一端凸出于上压盘2的顶面。活动杆42321的顶部上转动连接有滚轮,且滚轮用于与倾斜面10抵接。第一弹簧42322套接于活动杆42321上,且第一弹簧42322一端与上压盘2顶面相连,另一端与活动杆42321的顶部相连。
如图3所示,驱动电机43安装于机架1上,且驱动电机43的输出轴沿水平方向延伸,驱动电机43的输出轴与换向器15的输入轴同轴相连。机架1内部转动连接有传动齿轮18,且传动齿轮18与第一从动齿轮17啮合,传动齿轮18与第一从动齿轮17处于同一水平高度。第一转轴41伸入机架1的端部上键连接有第二从动齿轮19,第二从动齿轮19与传动齿轮18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且第二从动齿轮19与传动齿轮18啮合。
如图2所示,机架1上设置有挡料座11,且挡料座11朝向连接盘9一侧设置有弧形的容纳槽12。第二转轴51远离机架1的端部上还设置有圆形的理料盘13,且理料盘13的轴心线与第二转轴51轴心线重合。理料盘13位于容纳槽12内部,且理料盘13与容纳槽12之间留存有间隙,该间隙小于瓶盖的宽度。理料盘13侧壁上开设有若干放置槽14,且若干放置槽14以第二转轴51为中心呈圆周阵列分布。机架1上还设置有出料轨道23,且出料轨道23一端伸入至容纳槽12内部并用于与开口相对,出料轨道23伸入至容纳槽12的端部上设置有弹性挡片24,弹性挡片24远离出料轨道23的端部向着理料盘13轴心线一侧延伸。
压盖机的具体使用过程如下:首先将原料放入至注塑机54内部,之后使用注塑机54对原料进行加热并将其从挤出口挤出。与此同时,将驱动电机43开启,驱动电机43通过换向器15带动主动齿轮16转动,主动齿轮16通过第一从动齿轮17带动第二转轴51转动。第二转轴51转动过程中,固定连接于第二转轴51上的连接盘9带动刮刀52进行转动。当刮刀52转动至与注塑机54挤出口处的注塑液接触并继续进行转动时,刮刀52将露出于注塑机54挤出口处的注塑液刮下。与此同时,第一从动齿轮17通过传动齿轮18带动第二从动齿轮19转动,第二从动齿轮19带动第一转轴41进行转动。第一转轴41通过上压盘2带动上模421转动,通过下压盘3带动下模422转动。当某一成型模具42转动至与第二转轴51相近时,通过推动油缸6驱动下模422向着远离上模421一侧移动。当某一成型模具42的下模422运动至与连接盘9上带有注塑液的刮刀52相对时,吹气件53将对应刮刀52上的注塑液吹下。与此同时,活动杆42321与倾斜面10相抵并带动抵接套4231向着下压盘3一侧移动,且抵接套4231将型芯7上注塑成型的瓶盖顶出。之后注塑液在自重作用下落至下模422中的型腔8内部。当带有注塑液的下模422运动至与注料机构5相错时,通过推动油缸6驱动下模422向着上模421一侧移动,使得下模422与上模421扣合,且上模421上的型芯7伸入至下模422上的型腔8内部。
实施例二:
如图6、图7所示,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驱动件55包括数目与放置槽14数目相同的控制杆20。控制杆20固定连接于理料盘13顶面处,且控制杆20沿竖直方向延伸。每根控制杆20均位于相邻两个放置槽14之间,且控制杆20用于与抵接套4231外侧壁相抵。
在上模421绕第一转轴41轴心线转动的过程中,与上模421滑移相连的抵接套4231与控制杆20侧壁相抵并通过控制杆20推动连接盘9进行转动。这样设置的压盖机在使用过程中更加节能、环保。
连接盘9上设置有控制开关21,控制开关21用于控制吹料管533的启闭。控制开关21的数目为若干且与若干吹料管533一一对应。控制开关21包括滑移块211以及第二弹簧212。滑移块211设置于连接盘9内部,且滑移块211可以沿连接盘9径向进行滑移。滑移块211远离连接盘9轴心线的端部露出于放置槽14的内槽壁,且滑移块211凸出于放置槽14内槽壁的端部上设置有控制斜面22,且控制斜面22与理料盘13之间的间距向着远离连接盘9轴心线一侧逐渐增加。滑移块211上设置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通孔25,且在使用该压盖机的过程中,吹料管533从通孔25中穿过。第二弹簧212安装于连接盘9内部,且第二弹簧212一端与连接盘9相连,另一端与滑移块211相连。当第二弹簧212处于平衡状态时,滑移块211中的控制斜面22露出于放置槽14内槽壁,且通孔25内孔壁与吹料管533相抵并将吹料管533挤压变形,使得空气无法从吹料管533处排出。
在执行件4232驱动抵接套4231向着下模422一侧移动的过程中,抵接套4231能够与滑移块211上的控制斜面22相抵并驱动滑移块211向着连接盘9内部进行移动。在此过程中,吹料管533的变形逐渐恢复,控制从吹料管533处排出并将刮刀52上的注塑液吹下;第二弹簧212逐渐被压缩,且对滑移块211施加远离连接盘9轴心线一侧的弹力。当抵接套4231向上移动时,第二弹簧212驱动滑移块211向着远离连接盘9轴心线一侧进行移动。在此过程中,滑移块211对吹料管533进行挤压,使吹料管533发生形变,且控制无法从吹料管533处排出。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Claims (9)

1.一种压盖机,其特征是:包括机架(1)、设置在机架(1)上用于成型瓶盖的成型机构(4)、设置在机架(1)上用于向成型机构(4)注入注塑液的注料机构(5);
所述成型机构(4)包括第一转轴(41)、成型模具(42)以及驱动电机(43);所述第一转轴(41)转动连接于所述机架(1)上,所述第一转轴(41)上同轴连接有上压盘(2)以及下压盘(3),且上压盘(2)以及下压盘(3)之间留存有安装空间;所述下压盘(3)远离上压盘(2)的端面上连接有推动油缸(6),且所述推动油缸(6)的活塞杆沿竖直向上方向延伸并贯穿于所述下压盘(3);所述成型模具(42)包括上模(421)、下模(422)以及顶出机构(423);所述上模(421)固定连接于所述上压盘(2)朝向下压盘(3)的端面处,且所述上模(421)处凸设有型芯(7);所述下模(422)固定连接于所述推动油缸(6)活塞杆的端部上,所述下模(422)上开设有供所述型芯(7)伸入的型腔(8);所述顶出机构(423)设置于所述上压盘(2)上且用于将注塑成型的瓶盖顶离所述型芯(7);所述驱动电机(43)安装于所述机架(1)内部,且所述驱动电机(43)用于驱动第一转轴(41)旋转;
所述注料机构(5)包括第二转轴(51)、驱动件(55)、刮刀(52)、吹气件(53)以及注塑机(54);所述第二转轴(51)转动连接于所述机架(1)上,所述第二转轴(51)上同轴连接有连接盘(9);所述驱动件(55)设置于机架(1)上且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转轴(51)转动;所述刮刀(52)的数目为若干并以第二转轴(51)为中心呈圆周阵列分布;所述吹气件(53)设置于所述连接盘(9)上,且所述吹气件(53)用于将注塑液吹离所述刮刀(52);注塑机(54)设置于机架(1)上,且注塑机(54)的挤出口向上设置并位于连接盘(9)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盖机,其特征是:所述顶出机构(423)包括滑动连接于所述上模(421)处的抵接套(4231)、设置于所述上压盘(2)处用于驱动所述抵接套(4231)滑移的的执行件(423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盖机,其特征是:所述执行件(4232)包括活动杆(42321)、第一弹簧(42322)以及触发块(42323);所述活动杆(42321)的数目为若干并与若干所述抵接套(4231)一一对应,所述活动杆(42321)贯穿于所述上压盘(2)并与对应抵接套(4231)固定相连;所述第一弹簧(42322)套接于所述活动杆(42321)上,且第一弹簧(42322)一端与所述上压盘(2)顶面相连,所述第一弹簧(42322)另一端与所述活动杆(42321)顶部固定相连;所述触发块(42323)固定连接于所述机架(1)上,且所述触发块(42323)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活动杆(42321)的端部抵接的倾斜面(1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盖机,其特征是:所述吹气件(53)包括设置于机架(1)上的气源(531)、与所述气源(531)相连通的输气管(532)、设置于所述连接盘(9)内部并与刮刀(52)一一对应的吹料管(533);所述吹料管(533)一端与所述输气管(532)相连通,所述吹料管(533)另一端贯穿于所述连接盘(9)的底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盖机,其特征是: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挡料座(11),所述挡料座(11)上开设有供连接盘(9)放入的容纳槽(12);所述第二转轴(51)上同轴连接有理料盘(13),且所述理料盘(13)位于所述连接盘(9)上方,所述理料盘(13)侧壁上开设有供瓶盖放入的放置槽(1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盖机,其特征是:所述驱动件(55)包括与所述驱动电机(43)输出轴相连的换向器(15)、同轴连接于所述换向器(15)输出轴上的主动齿轮(16)、同轴连接于所述第二转轴(51)上并与主动齿轮(16)啮合的第一从动齿轮(17);所述机架(1)上转动连接有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17)啮合的传动齿轮(18),所述第一转轴(41)上同轴连接有与所述传动齿轮(18)啮合的第二从动齿轮(19)。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盖机,其特征是:所述驱动件(55)包括若干与所述放置槽(14)一一对应的控制杆(20),所述控制杆(20)设置于所述理料盘(13)顶面处,所述控制杆(20)远离理料盘(13)的端部向上压盘(2)一侧延伸,且所述控制杆(20)与所述抵接套(4231)的侧壁相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盖机,其特征是:所述连接盘(9)上设置有用于控制输气管(532)启闭的控制开关(21),所述控制开关(21)包括滑移块(211)以及第二弹簧(212);所述滑移块(211)滑移连接于所述理料盘(13)内部,且所述滑移块(211)一端凸出于所述放置槽(14)的侧壁,所述滑移块(211)另一端上开设有与吹料管(533)相连通的通孔(25),所述滑移块(211)上设置有用于与抵接套(4231)抵触的控制斜面(22);所述第二弹簧(212)安装于所述理料盘(13)内部并与所述滑移块(211)固定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盖机,其特征是:所述挡料座(11)上设置有出料轨道(23),所述出料轨道(23)远离挡料座(11)的侧壁上设置有弹性挡片(24),所述弹性挡片(24)远离出料轨道(23)的端部延伸并至所述放置槽(14)一侧。
CN201820577809.4U 2018-04-21 2018-04-21 压盖机 Active CN2082903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577809.4U CN208290300U (zh) 2018-04-21 2018-04-21 压盖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577809.4U CN208290300U (zh) 2018-04-21 2018-04-21 压盖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290300U true CN208290300U (zh) 2018-12-28

Family

ID=647249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577809.4U Active CN208290300U (zh) 2018-04-21 2018-04-21 压盖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29030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13241A (zh) * 2020-12-30 2021-05-18 浙江伏牛钢板弹簧有限公司 一种挂车少片簧热处理喷淋式冷却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13241A (zh) * 2020-12-30 2021-05-18 浙江伏牛钢板弹簧有限公司 一种挂车少片簧热处理喷淋式冷却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79324A (zh) 一种废弃塑料破碎压缩装置
CN107813467B (zh) 计算机零部件脱模方法
CN108527748A (zh) 压盖机
CN208290300U (zh) 压盖机
CN115195027B (zh) 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顶出装置及方法
CN112140509A (zh) 一种化妆品用便于取出塑料瓶的中空成型机及方法
CN116811139A (zh) 一种汽车后备箱盖注塑成型模具
CN207028001U (zh) 偏光镜片成形机的烘箱
CN112917834A (zh) 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汽车前灯注塑模具
CN208452206U (zh) 用于汽车转向灯灯罩注塑模具的顶出复位机构
CN208290349U (zh) 瓶盖模具
CN208450354U (zh) 一种马达壳加工模具
CN113524591A (zh) 一种结构简单带有吹水装置的注塑模具
CN202088454U (zh) Smc热压成型模具
CN206614750U (zh) 一种调料盖的注塑模具
CN220534787U (zh) 一种吸尘器壳体注塑模具
CN219338469U (zh) 一种塑料桶脱模装置
CN116476324B (zh) 一种密封效果好的树脂注塑模具
CN216465991U (zh) 一种塑胶模具自动顶出脱模机构
CN213260819U (zh) 一种便于脱模的注塑模具
CN213321218U (zh) 一种外置设有自动脱模结构的塑胶模具
CN210231315U (zh) 一种生产瓶盖用顶料器
CN100374278C (zh) 一种射出成型模具及使用该模具成型产品的方法
CN214395018U (zh) 一种具备顶出结构的塑胶模具
CN216267568U (zh) 一种塑料制品成型加工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318020 No. 58, Kangzhuang Road, Huangya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Tai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Taizhou Huangyan Deyilong Mold Co.,Ltd.

Address before: 318020 No. 58, Kangzhuang Road, Huangya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Tai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TAIZHOU HUANGYAN DAELONG MOLD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