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287326U - 溶栓导管 - Google Patents
溶栓导管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287326U CN208287326U CN201720964576.9U CN201720964576U CN208287326U CN 208287326 U CN208287326 U CN 208287326U CN 201720964576 U CN201720964576 U CN 201720964576U CN 208287326 U CN208287326 U CN 20828732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dicine
- chamber
- drainage lumens
- injecting cavity
- thrombolysi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溶栓导管,涉及医疗器材技术领域,其包括导管本体和连接在导管本体后端的接头,导管本体包括外管和内管,外管套在内管外侧,外管与内管之间的空隙为注药腔,内管的管腔为引流腔,注药腔和引流腔彼此隔离;接头包括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第一接口与引流腔连通,第二接口与注药腔连通;引流腔前端开口,外管的前端与内管的外周面熔接到一起,使得注药腔前端封闭;外管的管壁上至少开设有一个用于将血液引入引流腔中的引流孔以及多个与注药腔相通的出药孔,引流孔设于出药孔后方,引流孔与引流腔之间通过导流管连通,导流管从注药腔中穿过且其两端对应与引流孔和引流腔相连。该溶栓导管既可保证血液顺畅流通,又能保证良好的溶栓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溶栓导管。
背景技术
血栓主要由不溶性纤维蛋白、沉积的血小板、积聚的白细胞和陷入的红细胞组成。血液流经血栓处时,受血栓的阻碍,血管局部压力升高,血栓情况严重的甚至会发生血栓性闭塞,危及患者生命。
目前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治疗血栓的方法有三种,第一种为人工机械法,通过外科手术或抽吸装置将血管内的血栓取出。第二种为植入支架将血管内腔扩大。第三种为溶栓药物治疗法,通过注入溶栓药物将血栓逐渐溶解,以达到导通血管的目的。
溶栓药物治疗法通常需要用到溶栓导管,现有的溶栓导管(例如UniFuse溶栓导管)大多采用单腔结构,导管的灌注段管壁上通过激光切割多个侧孔,管腔内的药物通过侧孔喷入血栓中,从而实现溶栓。这类溶栓导管存在以下问题:对于血管中血栓量较多的情况,见图1所示,本来血栓间的空隙还能供血液通过,插管后,导管却堵住了原本供血液通过的空隙,这样反而会加重病情,甚至给患者带来生命危险。
中国专利文献CN104436417A公开了一种全新结构的溶栓导管,该溶栓导管采用三腔结构,包括导丝腔、溶栓腔和灌注腔,导丝腔用于配合导丝引导插管,溶栓腔用于注入溶栓药物,灌注腔用于保证血液流通。插管后,血液会由灌注腔侧口进入,从灌注腔远端出口流出,溶栓药物沿溶栓腔流向导管远端,并从溶栓腔远端出口流出分散到血栓的近端周围,实现溶栓。该溶栓导管在使用时会存在以下缺陷:1、溶栓腔远端出口仅有一个且位于血栓前方,药物从溶栓腔远端出口喷出后无法与血栓直接接触,而会先混合于血液中稀释,这将导致与血栓接触的药物浓度偏低,溶栓效果不理想。2、溶栓腔出口设于灌注腔一侧,由于药液从溶栓腔出口喷出后混合于血液中稀释,那么靠近溶栓腔出口处的药液浓度会大于灌注腔另一侧的药液浓度,药液浓度大的这一侧的溶栓速度理论上会大于药液浓度低的一侧的溶栓速度,也就是说,靠近溶栓腔出口的一侧会先形成通路,此时药物就会从该通路中流走,从而有可能导致灌注腔另一侧(药液浓度低的一侧)溶栓不完全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既可保证血液顺畅流通,又能保证良好溶栓效果的溶栓导管。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溶栓导管,包括导管本体和连接在所述导管本体后端的接头;
所述导管本体包括外管和内管,所述外管套在内管外侧,所述外管与内管之间的空隙为注药腔,所述内管的管腔为引流腔,所述注药腔和引流腔彼此隔离;
所述接头包括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引流腔连通,所述第二接口与注药腔连通;
所述引流腔前端开口,所述外管的前端与内管的外周面熔接到一起,使得所述注药腔前端封闭;
所述外管的管壁上至少开设有一个用于将血液引入引流腔中的引流孔以及多个与注药腔相通的出药孔,所述引流孔位于出药孔后方,所述引流孔与引流腔之间通过导流管连通,所述导流管从注药腔中穿过且其两端分别与引流孔及引流腔相连。
其中,所述注药腔包括相互连通的后段腔室和前段腔室,所述导流管从后段腔室中穿过,所述前段腔室中环形间隔设置有多片长条形的隔膜,所述隔膜由后往前延伸设置并将前段腔室分隔成多个独立的格子腔,每个格子腔对应与一个出药孔相通。
优选的,所述多个与注药腔相通的出药孔呈螺旋状间隔排列。
或者,所述注药腔包括相互连通的后段腔室和前段腔室,所述导流管从后段腔室中穿过,所述前段腔室中环形间隔设置有多片长条形的隔膜,所述隔膜由后往前延伸设置并将前段腔室分隔成多个独立的格子腔,所述格子腔各自对应与多个由后往前间隔设置的出药孔相通。
进一步地,所述格子腔内平行间隔设置有多个隔片,所述隔片垂直于导管本体的轴线方向设置,所述隔片的顶端连接于外管的内壁,所述隔片的底端与内管之间留有供溶栓药液通过的空隙,每两块相邻的隔片之间均对应设置有一个出药孔。
其中,所述出药孔与位于其后方隔片之间的距离大于与位于其前方隔片之间的距离。
其中,所述接头为Y型接头,所述Y型接头上设有用于连接肝素帽的外螺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溶栓导管采用双腔结构,引流腔在插管时还可作为导丝腔使用,用来引导导管沿导丝插入血管,插管完成抽出导丝后,血栓后侧(本实用新型中的前端相当于背景技术文献CN104436417A中的远端,后端相当于该背景技术文献中的近端)的血液会先从引流孔进入引流腔中,再经引流腔前端开口(引流腔前端开口位于血栓前侧)流出,从而起到导通血流的作用;插管完成后往注药腔中注入溶栓药液,由于注药腔前端封闭,注药腔中的药液只能从出药孔排出,位于出药孔周围的血栓在药液作用下逐渐溶解消失。当一部分血栓被溶解,在导管外侧形成通路时,由于本实用新型中出药孔开设在外管的管壁上 ,药液喷出方向垂直于血管壁,相比背景技术文献CN104436417A中直接往远端喷出的情况,这样的设计能够延长药液在血栓段的停留时间,使得溶栓更彻底。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溶栓导管既保证了血液顺畅流通,又保证了良好的溶栓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溶栓导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溶栓导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溶栓导管插入血管进行灌注溶栓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A-A部位的剖视图;
图5为图2中B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单个格子腔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导管本体 2——接头
3——注药腔 4——引流腔
5——导流管 6——隔膜
7——隔片 1a——外管
1b——内管 2a——第一接口
2b——第二接口 3a——后段腔室
3b——前段腔室 1a1——引流孔
1a2——出药孔 3b1——格子腔。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 “后”、 “内”、 “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改进之处,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6所示,一种溶栓导管,包括导管本体1和连接在导管本体1后端的接头2;
其中,导管本体1包括外管1a和内管1b,外管1a套在内管1b外侧,外管1a与内管1b之间的空隙为注药腔3,内管1b的管腔为引流腔4,注药腔3和引流腔4彼此隔离;
接头2包括第一接口2a和第二接口2b,第一接口2a与引流腔4连通,第二接口2b与注药腔3连通;
引流腔4前端开口,外管1a的前端与内管1b的外周面熔接到一起,使得注药腔3前端封闭;
外管1a的管壁上至少开设有一个用于将血液引入引流腔4中的引流孔1a1以及多个与注药腔3相通的出药孔1a2,引流孔1a1位于出药孔1a2后方(即位于出药孔1a2与接头2之间),引流孔1a1与引流腔4之间通过导流管5连通,导流管5从注药腔3中穿过且其两端分别与引流孔1a1及引流腔4相连。
上述溶栓导管采用双腔结构,引流腔4在插管时还可作为导丝腔使用,用来引导导管沿导丝插入血管,插管完成抽出导丝后,见图3所示,血栓后侧的血液会先从引流孔1a1进入引流腔4中,再经引流腔4前端开口(引流腔4前端开口位于血栓前侧)流出,从而起到导通血流的作用;插管完成后往注药腔3中注入溶栓药液,由于注药腔3前端封闭,注药腔3中的药液只能从出药孔1a2排出,位于出药孔1a2周围的血栓在药液作用下逐渐溶解消失。当一部分血栓被溶解,在导管外侧形成通路时,由于上述实施例中出药孔1a2开设在外管1a的管壁上 ,药液喷出方向垂直于血管壁,相比背景技术文献CN104436417A中直接往远端喷出的情况,这样的设计能够延长药液在血栓段的停留时间,使得溶栓更彻底。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在上述溶栓导管中,见图2、4和5所示,注药腔3包括相互连通的后段腔室3a和前段腔室3b,导流管5从后段腔室中穿过,前段腔室3b中环形间隔设置有多片长条形的隔膜6,隔膜6由后往前延伸设置并将前段腔室3b分隔成多个独立的格子腔3b1,每个格子腔3b1对应与一个出药孔1a2相通。在该优选方案中,后段腔室3a和前段腔室3b连通,而前段腔室3b被隔膜6分隔成多个独立的格子腔3b1,也就是说格子腔3b1与后段腔室3a直接相通,这样一来每个格子腔3b1中的药液压强均与后段腔室3a相等,由于每个独立的格子腔3b1均对应与一个出药孔1a2相通,理论上来说,每个出药孔1a2处的药液压力相等,即每个出药孔1a2的出液速度相同,这样的设计可以避免因出药孔1a2位置先后导致出液量不均匀的情况,使得药液能够更加均匀地被分散至血栓部位,更好地保障溶栓效果。进一步地,上述多个与注药腔3相通的出药孔1a2优选呈螺旋状间隔排列。
作为另一种优选的方案,与前述优选方案不同的是,在本优选的方案中,格子腔3b1各自对应与多个由后往前间隔设置的出药孔1a2相通。对于血管中血栓长度较长的情况,由于通过隔膜6分隔出来的格子腔3b1数量有限,若每个格子腔3b1仅对应一个出药孔1a2,那么出药段的长度就非常有限,无法应用于血栓长度较长的情况,若一个格子腔3b1对应多个由后往前间隔设置的出药孔1a2,则可以增加出药段的长度。当然,若一个格子腔3b1对应多个由后往前间隔设置的出药孔1a2,则有可能导致各出药孔1a2排出的药液压力不同,为了让各出药孔1a2排出的药液压力尽量接近,可以在每个格子腔3b1内平行间隔设置有多个隔片7,隔片7应当垂直于导管本体1的轴线方向设置,将隔片7的顶端连接于外管1a的内壁,并在隔片7的底端与内管1b之间留有供溶栓药液通过的空隙,每两块相邻的隔片7之间均对应设置有一个出药孔1a2。在这里,可以理解为隔片7再将每个格子腔3b1分隔成多个相互连通但容积更小的腔室,理论上来说,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各出药孔1a2的药液压力更趋向于一致,从而提高出药均匀性,更好地保障溶栓效果。如图6所示,出药孔1a2与位于其后方隔片7之间的距离最好大于与位于其前方隔片7之间的距离。也就是说,实际应用时,出药孔1a2最好靠近其前方隔片7设置。
最后,在本实用新型中,接头2为Y型接头,所述Y型接头上设有用于连接肝素帽的外螺纹。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为了让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更方便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改进之处,本实用新型的一些附图和描述已经被简化,并且为了清楚起见,本申请文件还省略了一些其它元素,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意识到这些省略的元素也可构成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Claims (7)
1.溶栓导管,包括导管本体(1)和连接在所述导管本体(1)后端的接头(2),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管本体(1)包括外管(1a)和内管(1b),所述外管(1a)套在内管(1b)外侧,所述外管(1a)与内管(1b)之间的空隙为注药腔(3),所述内管(1b)的管腔为引流腔(4),所述注药腔(3)和引流腔(4)彼此隔离;
所述接头(2)包括第一接口(2a)和第二接口(2b),所述第一接口(2a)与引流腔(4)连通,所述第二接口(2b)与注药腔(3)连通;
所述引流腔(4)前端开口,所述外管(1a)的前端与内管(1b)的外周面熔接到一起,使得所述注药腔(3)前端封闭;
所述外管(1a)的管壁上至少开设有一个用于将血液引入引流腔(4)中的引流孔(1a1)以及多个与注药腔(3)相通的出药孔(1a2),所述引流孔(1a1)位于出药孔(1a2)后方,所述引流孔(1a1)与引流腔(4)之间通过导流管(5)连通,所述导流管(5)从注药腔(3)中穿过且其两端分别与引流孔(1a1)及引流腔(4)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溶栓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注药腔(3)包括相互连通的后段腔室(3a)和前段腔室(3b),所述导流管(5)从后段腔室中穿过,所述前段腔室(3b)中环形间隔设置有多片长条形的隔膜(6),所述隔膜(6)由后往前延伸设置并将前段腔室(3b)分隔成多个独立的格子腔(3b1),每个格子腔(3b1)对应与一个出药孔(1a2)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溶栓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与注药腔(3)相通的出药孔(1a2)呈螺旋状间隔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溶栓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注药腔(3)包括相互连通的后段腔室(3a)和前段腔室(3b),所述导流管(5)从后段腔室中穿过,所述前段腔室(3b)中环形间隔设置有多片长条形的隔膜(6),所述隔膜(6)由后往前延伸设置并将前段腔室(3b)分隔成多个独立的格子腔(3b1),所述格子腔(3b1)各自对应与多个由后往前间隔设置的出药孔(1a2)相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溶栓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格子腔(3b1)内平行间隔设置有多个隔片(7),所述隔片(7)垂直于导管本体(1)的轴线方向设置,所述隔片(7)的顶端连接于外管(1a)的内壁,所述隔片(7)的底端与内管(1b)之间留有供溶栓药液通过的空隙,每两块相邻的隔片(7)之间均对应设置有一个出药孔(1a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溶栓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出药孔(1a2)与位于其后方隔片(7)之间的距离大于与位于其前方隔片(7)之间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溶栓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2)为Y型接头,所述Y型接头上设有用于连接肝素帽的外螺纹。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964576.9U CN208287326U (zh) | 2017-08-03 | 2017-08-03 | 溶栓导管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964576.9U CN208287326U (zh) | 2017-08-03 | 2017-08-03 | 溶栓导管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287326U true CN208287326U (zh) | 2018-12-28 |
Family
ID=646973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964576.9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8287326U (zh) | 2017-08-03 | 2017-08-03 | 溶栓导管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287326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281619A (zh) * | 2017-08-03 | 2017-10-24 | 毕国善 | 溶栓导管 |
-
2017
- 2017-08-03 CN CN201720964576.9U patent/CN208287326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281619A (zh) * | 2017-08-03 | 2017-10-24 | 毕国善 | 溶栓导管 |
CN107281619B (zh) * | 2017-08-03 | 2022-12-06 | 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溶栓导管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281619A (zh) | 溶栓导管 | |
EP0568275B1 (en) | Blood air trap chamber | |
CN102355922B (zh) | 一种血管进入装置 | |
JP6410320B2 (ja) | 成形同時充填によるルアーシリンジ | |
KR100972463B1 (ko) | 폐색 저항성 선단을 구비한 카테터 | |
CN208287326U (zh) | 溶栓导管 | |
CN114602040A (zh) | 一种自灌注药物球囊及医疗介入器械 | |
CN206239821U (zh) | 留置针 | |
CN111135366A (zh) | 医用灌洗管及医用灌洗系统 | |
CN206762032U (zh) | 一种肠内营养三通阀 | |
CN209713966U (zh) | 一种可持续灌注引流管 | |
CN211024107U (zh) | 一种防止药物配伍禁忌的输液冲洗一体袋 | |
CN107890595A (zh) | 一种正压液囊自封式血管内留置针 | |
CN206548966U (zh) | 预冲式封管注射器 | |
CN209916882U (zh) | 冲洗器以及冲洗器组件 | |
CN202490311U (zh) | 一种高负压无堵塞引流管 | |
CN211535897U (zh) | 一种中心静脉导管 | |
CN114948085A (zh) | 一种灌注导管及其用途 | |
US3411502A (en) | Apparatus for exchanging body fluids | |
JP2744911B2 (ja) | 移植可能なポンプシステム用の二経路型カテーテル | |
CN209734746U (zh) | 一种创面止血用喷雾器 | |
CN213489127U (zh) | 一种冠状动脉内给药溶栓碎栓导管 | |
CN209154651U (zh) | 负压吸引封堵导管以及负压吸引装置 | |
CN219481264U (zh) | 双腔引流导管 | |
CN109289113A (zh) | 一种内外双囊前列腺止血导尿管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22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21206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22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21206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