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269422U - 水管连接结构及燃烧器 - Google Patents

水管连接结构及燃烧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269422U
CN208269422U CN201820732876.9U CN201820732876U CN208269422U CN 208269422 U CN208269422 U CN 208269422U CN 201820732876 U CN201820732876 U CN 201820732876U CN 208269422 U CN208269422 U CN 2082694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pipe
water
connecting structure
arc sectio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73287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文风
孟宪超
梁国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u Midea Smart Kitchen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Wuhu Midea Kitchen and Bath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Wuhu Midea Kitchen and Bath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73287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2694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2694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269422U/zh
Priority to PCT/CN2019/072149 priority patent/WO2019218716A1/zh
Priority to EP19802491.1A priority patent/EP3795921B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as Bur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水管连接结构及燃烧器,该水管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所述第一连接头用于连接冷却水管,所述第二连接头用于连接进水管;所述第一连接头的外径上卡套有卡体;所述第二连接头套设在所述第一连接头上,并通过所述卡体与所述第一连接头卡接固定;所述冷却水管和所述进水管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头和所述第二连接头的卡接而相互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水管连接结构,在对冷却水管与进水管进行装配时,操作简单方便,并且固定牢靠。

Description

水管连接结构及燃烧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连接及家用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管连接结构,以及应用了此水管连接结构的燃烧器。
背景技术
燃烧器是使燃料和空气以一定方式喷出混合燃烧的装置统称。目前,燃烧器多用于热水器或壁挂炉等家用设备中,以为居民提供生活热水或居家供暖。在燃烧器的使用中,通常需要设置冷却水管为其降温,而冷水水管则需要与外界的进水管相连接,以便能够得到冷却液。
但是,现有的冷却水管在连接进水管时,操作复杂,连接结构占据空间较大,而且连接不够牢靠。从而,会造成冷却水管与进水管之间产生松动,使得进水管不能够充分向冷却水管供给冷却液。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燃烧器,以及应用了此燃烧器的热水器,以解决或缓解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为了实现以上的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管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所述第一连接头用于连接冷却水管,所述第二连接头用于连接进水管;
所述第一连接头的外径上卡套有卡体;
所述第二连接头套设在所述第一连接头上,并通过所述卡体与所述第一连接头卡接固定;
所述冷却水管和所述进水管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头和所述第二连接头的卡接而相互连接。
优选地或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头中设有卡孔,所述卡体包括敞开部、圆弧部和凸起部;
所述圆弧部的弧度与所述第一连接头的外径相匹配;
所述圆弧部的下端与所述敞开部连接,所述敞开部相对于所述圆弧部向外倾斜设置;
所述圆弧部的上端与所述凸起部连接,所述凸起部相对于所述圆弧部向上凸起设置;
所述圆弧部卡套在所述第一连接头上,所述敞开部与所述凸起部卡入在所述卡孔内。
优选地或可选地,所述圆弧部的内侧设有卡套部;
所述卡套部呈圆弧状,所述卡套部的弧度与第一连接头的外径相匹配,所述卡套部紧密套设在所述第一连接头上;
所述卡套部的端部通过连接脚与所述圆弧部连接,所述卡套部与所述圆弧部之间留有缓冲间隙。
优选地或可选地,所述卡体由弹性材料制成。
优选地或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头包括第二内连接头和第二外连接头,所述第二内连接头用于连接所述进水管;所述卡孔设置在所述第二外连接头上;
所述第二内连接头与所述第一连接头对接,并由所述卡套部卡套成为一体;
所述第二外连接头套设在所述第二内连接头与所述第一连接头上,并与所述第一连接头卡接固定。
优选地或可选地,所述第二内连接头的前端伸入至所述第一连接头内,并通过第一密封圈与所述第一连接头密封连接。
优选地或可选地,所述进水管与所述第二内连接头焊接固定。
优选地或可选地,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伸入至所述第二内连接头内,所述第二内连接头与露在其外的所述进水管的外径通过焊接固定。
优选地或可选地,所述进水管的外径设有卡脚,所述第一连接头的内径设有卡槽,所述卡脚卡入至卡槽内;
所述卡槽内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密封连接在所述卡槽和所述进水管之间;
所述第二连接头抵住所述卡脚和所述第一密封圈,并卡紧在所述第一连接头外
优选地或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头与所述冷却水管之间通过第二密封圈密封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燃烧器,其包括上述的水管连接结构。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些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燃烧器,采用整体安装,操作简单并且固定牢靠,还能够增加燃烧强度,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保证其在使用中的安全性。
上述概述仅仅是为了说明书的目的,并不意图以任何方式进行限制。除上述描述的示意性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之外,通过参见附图和以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将会是容易明白的。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除非另外规定,否则贯穿多个附图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或元素。这些附图不一定是按照比例绘制的。应该理解,这些附图仅描绘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而不应将其视为是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一种实施例中,水管连接结构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水管连接结构在一种实施例中,卡体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水管连接结构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卡体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在一种实施例中,燃烧器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在一种实施例中,燃烧器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在一种实施例中,燃烧器的右视图;以及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水管连接结构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水管连接结构。
下面结合图1至图3,以及图7,对本实用新型的水管连接结构进行说明。
参见图1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水管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头100和第二连接头200,其中,第一连接头100可以用于连接冷却水管9,而第二连接头200可以用于连接进水管12。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头100的外径上卡套有卡体300。第二连接头200套设在第一连接头100上,并且,可以通过卡体300与第一连接头100卡接固定。这样,冷却水管9和进水管12可以通过第一连接头100和第二连接头200的卡接而相互连接。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水管连接结构,在对冷却水管9与进水管12进行装配时,卡接操作简单方便,而且安装固定牢靠。
结合参见图2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卡体300包括敞开部301、圆弧部 302和凸起部303。其中,圆弧部302的弧度与第一连接头100的外径相匹配,这样,便于圆弧部302卡套在第一连接头100上。
进一步地,第二连接头200中设有卡孔2011,并且,圆弧部302的下端与敞开部301连接。其中,敞开部301可以相对于圆弧部302向外倾斜设置,这样,在将第二连接头200套到第一连接头100上时,敞开部301可以随着第二连接头200的套入而卡入到卡孔2011内,并且,与卡孔2011的内壁相抵止,从而,将第二连接头200与第一连接头100相互卡紧。
更进一步地,圆弧部302的上端与凸起部303连接,并且,凸起部303可以相对于圆弧部302向上凸起设置。这样,在将第二连接头200套到第一连接头100上时,圆弧部302可以卡孔2011内,并且,与卡孔2011的内壁相抵止,从而,将第二连接头200与第一连接头100相互卡紧。
敞开部301和凸起部303相互配合,可以在圆弧部302的上下两端将第二连接头200卡紧。并且,敞开部301和凸起部303与第二连接头200相抵止的点之间形成了三角形结构,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从而,可以使得敞开部301和凸起部303对第二连接头200的卡紧更加牢靠。
结合参见图3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圆弧部302的内侧设有卡套部304。其中,卡套部304也呈圆弧状,并且,卡套部304的弧度与第一连接头100的外径相匹配,从而,卡套部304可以紧密套设在第一连接头100上。
进一步地,卡套部304的端部通过连接脚305与圆弧部302连接,从而,可以使得卡套部304与圆弧部302之间形成缓冲间隙C。这样,当第一连接头 100的外径略大于卡套部304所围成的直径时,卡套部304可以受力朝向圆弧部302靠近,即,减小缓冲间隙C,从而,可以扩大卡体300对第一连接头100 的外径的适用范围。
优选地,卡体300由弹性材料制成,由于弹性材料的特性,可以使卡体300 更加顺畅地卡套在第一连接头100上,并且可以使敞开部301和凸起部303与卡孔2011的内壁紧密接触,从而,使第一连接头100与第二连接头200之间的卡接固定更加牢靠。
参见图1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二连接头200包括第二内连接头201 和第二外连接头202,其中,第二内连接头201中连接有进水管12。
进一步地,第二内连接头201与第一连接头100相对接,并由卡套部304 将两者卡套,以成为一体。
卡孔2011设置在第二外连接头202上,将第二外连接头202套到第二内连接头201和第一连接头100上时,敞开部301与凸起部303会卡入到第二外连接头202上的卡孔2011内,并与卡孔2011的内壁相抵止。从而,将第二外连接头202与第二内连接头201和第一连接头100卡接固定。
第二连接头200采用双层结构(第二内连接头201和第二外连接头202) 与第一连接头100卡接,可以使连接更加牢靠。
参见图1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二内连接头201的前端伸入至第一连接头100内,并且,可以通过第一密封圈400与第一连接头100密封连接,从而,可以配合卡体300,使第二内连接头201与第一连接头100的连接更加紧密和牢靠。
参见图1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进水管12与第二内连接头201焊接固定,从而可以减少进水管12的松动。
优选地,进水管12的一端可以伸入至第二内连接头201内,并且,第二内连接头201可以与露在其外的进水管12的外径通过焊接固定,焊接位置如图1 中B部所示。
参见图1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头100与冷却水管9之间通过第二密封圈500密封连接,从而可以减少松动,使得第一连接头100与冷却水管9之间的连接更加牢靠。
参见图7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进水管12的外径上可以设有卡脚121,第一连接头100的内径可以设有卡槽114。在将第二连接头200拧入到第一连接头100上时,随着进水管12的前端伸入至第一连接头100中,卡脚121会随之卡入至卡槽114内。
进一步地,第一密封圈400可以邻近卡脚121设置,并且,可以密封连接在卡槽114和进水管12之间。在装配过程中,第二连接头200抵住卡脚121和第一密封圈400,并通过卡体300卡紧在第一连接头100外。
从而,第一密封圈400可以配合卡脚121,进一步提高了第二内连接头200 与第一连接头100之间连接的紧密性。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燃烧器。
本实用新型的燃烧器包括上述水管连接结构。
下面结合图4至图6,对本实用新型的燃烧器进行说明。
参见图4至图6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燃烧器包括多个分火器1,多个分火器1之间相互平行设置。每个分火器1上设有至少三个引射管101,并且本实施例的分火器1上还设有混气腔102。其中,多个引射管101之间相互独立,并且每个引射管101都与混气腔102连通。多个引射管101可以引射更多量的气体,从而,能够增加燃烧强度,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保证其在使用中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可以使用紧固件2穿过多个分火器1,从而,可以将多个分火器1连接成为一体,即形成火排10。这样,通过紧固件2的连接,可以让多个独立的分火器1连接成为一体,实现整体安装,并且,紧固件2的连接操作简单,固定牢靠。
优选地,紧固件2的两端可以相对于火排10伸出,即,紧固件2具有伸出端。并且,在紧固件2的伸出端处可以设置压紧件3,压紧件3可以将火排10 压紧,从而,可以减少分火器之间的晃动,增强了多个分火器连接的稳定性。其中,紧固件2可以采用螺栓紧固件,压紧件3可以采用螺母,螺栓穿过火排后,可以由螺母锁紧,但紧固件2和压紧件3的选择和连接形式并不仅限于此。
参见图6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紧固件2可以为一对,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多对。其中,每对紧固件2,可以相对于分火器1在铅锤方向上的对称轴106,对称设置,从而,进一步地保证了连接上的稳定性。
参见图4和图6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火排10的两侧设有第一侧板4。其中,紧固件2的两端分别穿过与其对应的第一侧板4,从而,可以将第一侧板面4与火排10连接成为一体。并且,紧固件2的两端(伸出端)也可以相对第一侧板4而伸出,从而,可以通过压紧件3将第一侧板4和火排10压紧。这样,将第一侧板4与火排10连接固定后,可以直接通过第一侧板4将火排10 与其他部件连接。
参见图4和图6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侧板4的下端分别朝向火排 10的外侧弯折并水平延伸,从而,形成第一侧平台401。这样,第一侧平台401 可以作为将火排10与其他部件连接的连接位置,具体连接方式将在下文进行描述。
参见图4和图6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燃烧器还包括分气装置5,分气装置5用于向分火器1供给气体。参见图6所示,分气装置5设置于引射管101 的下方,气体可以通过分气装置5进入到引射管101中,并通过引射管101向分火器1的顶部进行引射和喷出。
进一步地,分气装置5中设有多个气体通道501,气体通道501的数量和分布方式应当与引射管101的数量和分布方式相对应。并且,气体通道501可以与其位置对应的引射管101连通。
具体地,在一种实施例中,参见图6所示,引射管101包括第一引射管101A、第二引射管101B和第三引射管101C。分气装置501可以包括第一气体通道 501A、第二气体通道501B和第三气体通道501C。第一气体通道501A通过第一喷嘴502A与其位置对应的第一引射管101A连通;第二气体通道501B通过第二喷嘴502B与其位置对应的第二引射管101B连通;第三气体通道501C通过第三喷嘴502C与其位置对应的第三引射管101C连通。
进一步地,参见图4所示,分气装置5的两侧设有第二侧板6,第二侧板6 与分气装置5固定连接,其中,固定连接方式不做具体限定。第二侧板6的上端分别朝向分气装置5的外侧弯折并水平延伸,从而,形成第二侧平台601。
优选地,分气装置5与火排10可以在第一侧平台401和第二侧平台601 处固定连接。具体地,在一种实施例中,可以采用螺栓11或螺钉穿过第一侧平台401和第二侧平台601,并在穿出的一端,通过螺帽锁紧,从而将分气装置5 与火排10固定连接。其中,固定连接所用的零部件并不仅限于螺栓或螺钉,其他等可以起到紧固作用的部件均可以应用于此;锁紧所用的零部件也并不仅限于螺帽,其他等可以起到锁紧作用的部件均可以应用于此。
参见图4至图6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火排10的前侧设有前侧板7,前侧板7的上部设有点火器8。点火器8的点火部80可以朝向分火器1的出气端 103设置。这样,由分火器1的出气端103所喷出的气体,可以由点火部80进行点燃,从而实现燃烧。
进一步地,参见图6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点火部80包括第一点火端 801和第二点火端802。
结合参见图4所示,以图4中所示方位为基准,其中,第一点火端801朝向前侧板7的上方伸出,然后,朝向前侧板7的后方弯折并继续延伸。这样,第一点火端801位于出气端103的上方,可以在较大的范围内,将从出气端103 中喷出的气体点燃,提高了气体的利用率。
第二点火端802,朝向前侧板7的上方伸出,然后,朝向前侧板7的后方弯折并延伸,在延伸的末端朝向出气端103,即,朝向下方,弯折。这样,第二点火端802朝向出气端103设置,可以在气体由出气端103喷出时,及时将其点燃,增加了燃烧强度。
参见图4至图6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燃烧器还包括冷却水管9,并且,冷却水管9可以呈U型。
燃烧器在长时间燃烧过程中,会导致火排发红,温度升高,也会产生氮氧化物。结合参见图4所示,分火器1上设有第一通孔104,冷却水管9的两端分别穿过第一通孔104,并且,贯穿火排10。这样,冷却水管9可以与分火器 1紧密接触,从而,可以降低分火器1(火排10)的温度,还可以减少氮氧化物的产生。
进一步地,第一通孔104设置在相邻的引射管101之间。这样,每个引射管101(第一引射管101A、第二引射管101B和第三引射管101C)都可以与冷却水管9相邻,冷却水管9中的冷却液体可以对每个引射管101(第一引射管 101A、第二引射管101B和第三引射管101C)进行冷却。从而,可以降低每个引射管101中气体的温度,使气体从出气端103喷出时温度较低,进一步减少了氮氧化合物的产生,也降低了氮氧化物的排放。
参见图5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分火器1上方扣合有顶板105。进一步地,顶板105具有多个火孔1051,火孔1051可以与出气端103相连通,这样,由出气端103喷出的气体可以由火孔1051向外输出。
优选地,第一通孔104紧邻顶板105设置,这样,冷却水管9可以对顶板 105起到更好的冷却效果,在气体输出处进一步降低了气体温度,从而,更佳地减少氮氧化物的产生。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见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其各种变化或替换,这些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水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所述第一连接头用于连接冷却水管,所述第二连接头用于连接进水管;
所述第一连接头的外径上卡套有卡体;
所述第二连接头套设在所述第一连接头上,并通过所述卡体与所述第一连接头卡接固定;
所述冷却水管和所述进水管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头和所述第二连接头的卡接而相互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头中设有卡孔,所述卡体包括敞开部、圆弧部和凸起部;
所述圆弧部的弧度与所述第一连接头的外径相匹配;
所述圆弧部的下端与所述敞开部连接,所述敞开部相对于所述圆弧部向外倾斜设置;
所述圆弧部的上端与所述凸起部连接,所述凸起部相对于所述圆弧部向上凸起设置;
所述圆弧部卡套在所述第一连接头上,所述敞开部与所述凸起部卡入在所述卡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部的内侧设有卡套部;
所述卡套部呈圆弧状,所述卡套部的弧度与第一连接头的外径相匹配,所述卡套部紧密套设在所述第一连接头上;
所述卡套部的端部通过连接脚与所述圆弧部连接,所述卡套部与所述圆弧部之间留有缓冲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体由弹性材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头包括第二内连接头和第二外连接头,所述第二内连接头用于连接所述进水管;所述卡孔设置在所述第二外连接头上;
所述第二内连接头与所述第一连接头对接,并由所述卡套部卡套成为一体;
所述第二外连接头套设在所述第二内连接头与所述第一连接头上,并与所述第一连接头卡接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连接头的前端伸入至所述第一连接头内,并通过第一密封圈与所述第一连接头密封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水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伸入至所述第二内连接头内,所述第二内连接头与露在其外的所述进水管的外径通过焊接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的外径设有卡脚,所述第一连接头的内径设有卡槽,所述卡脚卡入至卡槽内;
所述卡槽内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密封连接在所述卡槽和所述进水管之间;
所述第二连接头抵住所述卡脚和所述第一密封圈,并卡紧在所述第一连接头外。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水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头与所述冷却水管之间通过第二密封圈密封连接。
10.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水管连接结构。
CN201820732876.9U 2018-05-15 2018-05-15 水管连接结构及燃烧器 Active CN2082694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32876.9U CN208269422U (zh) 2018-05-15 2018-05-15 水管连接结构及燃烧器
PCT/CN2019/072149 WO2019218716A1 (zh) 2018-05-15 2019-01-17 水管连接结构及燃烧器
EP19802491.1A EP3795921B1 (en) 2018-05-15 2019-01-17 Water pipe connection structure and burne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32876.9U CN208269422U (zh) 2018-05-15 2018-05-15 水管连接结构及燃烧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269422U true CN208269422U (zh) 2018-12-21

Family

ID=646816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732876.9U Active CN208269422U (zh) 2018-05-15 2018-05-15 水管连接结构及燃烧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26942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218716A1 (zh) * 2018-05-15 2019-11-21 芜湖美的厨卫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水管连接结构及燃烧器
CN113865103A (zh) * 2020-06-30 2021-12-31 芜湖美的厨卫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水路组件、热水器和热水器恒温出水控制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218716A1 (zh) * 2018-05-15 2019-11-21 芜湖美的厨卫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水管连接结构及燃烧器
CN113865103A (zh) * 2020-06-30 2021-12-31 芜湖美的厨卫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水路组件、热水器和热水器恒温出水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269422U (zh) 水管连接结构及燃烧器
CN105264196B (zh) 直喷式柴油发动机
EP3795899B1 (en) Burner and water heater
CN103175203B (zh) 上进风燃烧器
CN208238226U (zh) 水管连接结构及燃烧器
CN208269127U (zh) 燃烧器及热水器
CN106642202B (zh) 一种用于tbcc亚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的火焰稳定装置
CN105134370B (zh) 一种分卷流燃烧系统
CN106246356A (zh) 用于液体冲压发动机带火焰稳定功能的点火装置
CN208205437U (zh) 燃烧器及应用其的热水器
CN218914933U (zh) 一种带燃气和空气预混腔的分气杆
CN209840089U (zh) 一种燃气灶燃烧器
CN207006138U (zh) 一种集气点火一体式主炉头
CN109404906A (zh) 燃烧器及燃气热水器
CN207065571U (zh) 燃烧器及燃气热水器
WO2019218716A1 (zh) 水管连接结构及燃烧器
CN205372544U (zh) 横型袖火燃烧器
CN105387463B (zh) 燃烧器和具有其的热水器
CN220045665U (zh) 烤箱和烤箱灶
CN219396023U (zh) 一种用于植保喷雾器的燃烧室结构
CN215372469U (zh) 一种上进风燃烧器
CN210601611U (zh) 一种降压燃烧器
CN216665738U (zh) 燃烧装置及系统
CN109827196B (zh) 一种高效节能炉灶
JP3780161B2 (ja) ディーゼルエンジンのうず室式燃焼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406

Address after: 241000 west side of 3 / F, No.5 office building, new energy and new materials gathering area, Fuzhou Road, Jiangbei District, Wuhu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Wuhu Midea intelligent kitchen electricity Manufactu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241000 Wanchun East Road, Wuh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Wuhu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WUHU MIDEA KITCHEN AND BATH APPLIANCES MFG. Co.,Ltd.

Patentee before: MIDEA GROUP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