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252480U - 一种侧姿气缸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侧姿气缸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252480U
CN208252480U CN201820800827.4U CN201820800827U CN208252480U CN 208252480 U CN208252480 U CN 208252480U CN 201820800827 U CN201820800827 U CN 201820800827U CN 208252480 U CN208252480 U CN 2082524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rnover mechanism
cylinder body
cylinder
bearing
pist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80082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Hongo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Hongo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Hongo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Hongo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80082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2524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2524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2524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ctuat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动机构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侧姿气缸,包括缸体、翻转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翻转机构的活塞杆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缸体和所述翻转机构的轴承组件,所述缸体和所述翻转机构均活动连接于所述缸体,所述轴承组件包括滚珠轴承和两个推力轴承,所述缸体设置有轴承座,两个推力轴承分别安装于所述轴承座的两侧内壁,所述滚珠轴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推力轴承抵触,所述翻转机构套接于两个推力轴承。本实用新型利用轴承组件来连接缸体和翻转机构,具体的,利用推力轴承来增加翻转机构在推力轴承的径向方向的受力强度,且利用滚珠轴承来增加翻转机构在推力轴承的轴向方向的受力强度,从而让本实用新型具备更加优秀的受力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侧姿气缸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动机构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侧姿气缸。
背景技术
侧姿气缸机构是实现从直线运动转为摆动运动的机构,其具体为包括缸体、活塞杆和翻转机构,其中活塞杆上螺接有一根与翻转机构啮合的螺纹杆,通过气体控制活塞杆伸缩,由活塞杆控制螺纹杆伸缩带动翻转机构进行翻转,从而实现摆动运动。侧姿气缸目前常应用于塑料机械手吸盘,用以实现产品的在空间上的位移。
而目前现有的侧姿气缸,具有以下不足:翻转机构与缸体之间进行铰接,因此当活塞杆驱动翻转机构或翻转机构对产品进行吸取时,容易导致因翻转机构受到的力较大而使得翻转机构与缸体的铰接处发生形变,从而影响了侧姿气缸的工作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侧姿气缸。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侧姿气缸,包括缸体、翻转机构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翻转机构的活塞杆,所述活塞杆和所述翻转机构均活动连接于所述缸体,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缸体和所述翻转机构的轴承组件,所述轴承组件包括滚珠轴承和两个推力轴承,所述缸体设置有轴承座,两个推力轴承分别安装于所述轴承座的两侧内壁,所述滚珠轴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推力轴承抵触,所述翻转机构均套接于两个推力轴承。
进一步的,所述翻转机构包括转动件和和连接于所述转动件的过渡板,所述转动件均套接于两个推力轴承,所述转动件的外壁设置有第一啮齿,所述活塞杆的侧壁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啮齿啮合的第二啮齿。
更进一步的,所述转动件、所述过渡板和所述第一啮齿由金属通过线切割加工而成。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啮齿与所述活塞杆一体成型。
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对所述翻转机构的翻转角度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螺钉和第二限位螺钉,所述第一限位螺钉螺接于所述缸体的顶部,所述第二限位螺钉螺接于所述缸体的侧壁。
进一步的,所述活塞杆包括杆体和活塞,所述活塞套接于所述杆体,所述活塞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挡气件,两个挡气件均套接于所述杆体,挡气件的侧边设置有用于向外界漏气的气槽。
更进一步的,所述缸体包括壳体和分别设置于所述壳体两端的两个端盖,端盖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活塞抵触的抵触部,所述抵触部设置有用于被所述活塞杆穿过的通孔,所述抵触部的外壁包裹有缓冲密封套,所述抵触部的内壁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挡气件抵触的堵气件,所述端盖设置有用于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气道;两个抵触部正对设置,所述活塞位于两个抵触部之间。
更进一步的,抵触部设置有放气孔,端盖设置有用于手动调节放气速率的手动调节道,所述放气孔和所述气道通过手动调节道连通,所述手动调节道活动连接有手调件。
更进一步的,所述抵触部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缓冲密封套盖住所述放气孔的缺口,所述放气孔位于所述缺口内。
更进一步的,所述挡气件由塑胶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利用轴承组件来连接缸体和翻转机构,具体的,利用推力轴承来增加翻转机构在推力轴承的径向方向的受力强度,且利用滚珠轴承来增加翻转机构在推力轴承的轴向方向的受力强度,从而让本实用新型具备更加优秀的受力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轴承组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活塞杆与翻转机构的配合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端盖、缓冲密封套和堵气件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端盖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侧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缸体的内部示意图。
附图标记:1—缸体,2—翻转机构,3—活塞杆,4—轴承组件,11—壳体,12—端盖,13—第一限位螺钉,14—第二限位螺钉,15—轴承座,21—转动件,22—过渡板,23—第一啮齿,31—第二啮齿,32—杆体,33—活塞,34—挡气件,35—气槽,41—滚珠轴承,42—推力轴承,121—抵触部,122—通孔,123—缓冲密封套,124—堵气件,125—气道,126—放气孔,127—手动调节道,128—手调件,129—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侧姿气缸,包括缸体1、翻转机构2、用于驱动所述翻转机构2的活塞杆3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缸体1和所述翻转机构2的轴承组件4,所述活塞杆3和所述翻转机构2均活动连接于所述缸体1,所述轴承组件4包括滚珠轴承41和两个推力轴承42,所述缸体1设置有轴承座15,两个推力轴承42分别安装于所述轴承座的两侧内壁,所述滚珠轴承4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推力轴承42抵触,所述翻转机构2同时套接于两个推力轴承42。
本实用新型利用轴承组件4来连接缸体1和翻转机构2,具体的,利用推力轴承42来增加翻转机构2在推力轴承42的径向方向的受力强度,且利用滚珠轴承41来增加翻转机构2在推力轴承42的轴向方向的受力强度,从而让本实用新型具备更加优秀的受力稳定性。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翻转机构2包括转动件21和和连接于所述转动件21的过渡板22,所述转动件21均套接于两个推力轴承42,所述转动件21的外壁设置有第一啮齿23,所述活塞杆3的侧壁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啮齿23啮合的第二啮齿31。即本实用新型是采用第一啮齿23和第二啮齿31配合的方式,来实现活塞杆3驱动翻转机构2动作的效果,从而让活塞杆3更加稳定、可靠地驱动翻转机构2进行动作。
具体的,所述转动件21、所述过渡板22和所述第一啮齿23由一块金属通过线切割加工而成,除了使得转动件21、过渡板22以及第一啮齿23三者之间的连接更加可靠以外,还由于第一啮齿23是利用线切割的方式加工而成的,因此其参数更精准,能够更加稳定地与第二啮齿31进行啮合配合。
在现有技术中,利用齿轮齿条配合的方式进行驱动翻转机构2的侧姿气缸中,其螺纹杆与活塞杆3都是通过螺接的方式进行螺接的,因此螺纹杆与活塞杆3的连接不稳定,容易影响活塞杆3对于翻转机构2的驱动效果。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啮齿31与所述活塞杆3一体成型,优选为第二啮齿31是直接在活塞杆3上通过线切割的方式加工出来的,从而加强了第二啮齿31与活塞杆3之间连接的可靠性,从而保证了活塞杆3能够对于翻转机构2的可靠驱动。
基于部分利用侧姿气缸进行夹取产品的翻转角度是需要小于90°的,因此,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用于对所述翻转机构2的翻转角度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螺钉13和第二限位螺钉14,所述第一限位螺钉13螺接于所述缸体1的顶部,所述第二限位螺钉14螺接于所述缸体1的侧壁。当需要减小翻转机构2的翻转角度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拧动第一限位螺钉13和第二限位螺钉14,使得第一限位螺钉13和第二限位螺钉14分别突伸出缸体1的高度增加,以第一限位螺钉13为例,当翻转机构2需要向上翻转时,活塞杆3下移而带动翻转机构2向上翻转,直至过渡板22与第一限位螺钉13抵触,由于第一限位螺钉13对过渡板22进行了限位,因此过渡板22无法继续翻转,从而使得整个翻转机构2以及与翻转机构2啮合的活塞杆3都无法继续动作,从而起到了限位作用,能够减小翻转机构2所翻转的角度,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更加灵活。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活塞杆3包括杆体32和活塞33,所述活塞33套接于所述杆体32,所述活塞33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挡气件34,两个挡气件34均套接于所述杆体32,挡气件34的侧边设置有用于向外界漏气的气槽35。相比于市面上常用的针阀或者螺钉来调节缸体1内部的出气,本实用新型采用直接在挡气件34设置气槽35用以进行缓冲,即无需针阀或者螺钉来调节缸体1内部的出气;具体的,如图4、图6和图7所示,所述缸体1包括壳体11和分别设置于所述壳体11左、右两端的两个端盖12,端盖12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活塞33抵触的抵触部121,所述抵触部121设置有用于被所述活塞杆3穿过的通孔122,所述抵触部121的外壁包裹有缓冲密封套123,所述抵触部121的内壁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挡气件34抵触的堵气件124,所述端盖12设置有用于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气道125;两个抵触部121正对设置,所述活塞33位于两个抵触部121之间。
以图7为例,当需要向左移动活塞杆3时,往右边的端盖12的气道125充气,左边的端盖12的气道125不充气,则活塞杆3在右边充入的气体的推动下向左移动,由于活塞33与缸体1的内壁抵触,并且抵触部121设置有缓冲密封套123,使得活塞33与抵触部121抵触时,活塞33右边的空间内的气体不会流向左边空间,保证了活塞杆3能够可靠移动;当需要右移活塞杆3时,往左边气道125充气,且停止向右边气道125充气,则活塞33会在左边气体的推动下向右移动,从而使得杆体32也向右移动,当堵气件124插入缓冲密封套123时,两者之间抵触而密封,此时由于气槽35的存在,气体可以从气槽35流出,由于气槽35的截面积小于气道125的截面积,因此气体流出的速率低于左边充气的速率,使得活塞33右边空间内的气体被压缩,从而起到缓冲的作用。本实用新型相比于市面上所采用的手调缓冲,无需采用螺钉或者针阀进行调整,实现了缓冲的效果;相比于传统的手调缓冲,由于气槽35的截面积更小,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缓冲精度更佳,适用于高精度产品的取放。
具体的,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抵触部121设置有放气孔126,端盖12设置有用于手动调节放气速率的手动调节道127,所述放气孔126和所述气道125通过手动调节道127连通,所述手动调节道127活动连接有手调件128。即本实用新型除了设置有智能缓冲以外,还设置有手动调节缓冲,手动调节道127的截面积大于气槽35的截面积,能够增加本实用新型的放气效率,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缓冲效果的可调节范围更大。
具体的,如图5所示,所述抵触部121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缓冲密封套123盖住所述放气孔126的缺口129,所述放气孔126位于所述缺口129内,用于在本实用新型需要增大排气效率时,有效避免缺口129被缓冲密封套123堵住而导致的手调缓冲失效,提升了本实用新型的可靠性。
具体的,所述挡气件34由塑胶制成,有利于避免挡气件34插入缓冲密封套123时,气槽35的侧边把缓冲密封套123划伤而使得本实用新型发生漏气,从而保证了本实用新型工作的可靠性和安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是指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侧姿气缸,包括缸体、翻转机构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翻转机构的活塞杆,所述活塞杆和所述翻转机构均活动连接于所述缸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缸体和所述翻转机构的轴承组件,所述轴承组件包括滚珠轴承和两个推力轴承,所述缸体设置有轴承座,两个推力轴承分别安装于所述轴承座的两侧内壁,所述滚珠轴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推力轴承抵触,所述翻转机构均套接于两个推力轴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姿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机构包括转动件和连接于所述转动件的过渡板,所述转动件均套接于两个推力轴承,所述转动件的外壁设置有第一啮齿,所述活塞杆的侧壁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啮齿啮合的第二啮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姿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所述过渡板和所述第一啮齿由金属通过线切割加工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姿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啮齿与所述活塞杆一体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姿气缸,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对所述翻转机构的翻转角度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螺钉和第二限位螺钉,所述第一限位螺钉螺接于所述缸体的顶部,所述第二限位螺钉螺接于所述缸体的侧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姿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包括杆体和活塞,所述活塞套接于所述杆体,所述活塞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挡气件,两个挡气件均套接于所述杆体,挡气件的侧边设置有用于向外界漏气的气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侧姿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包括壳体和分别设置于所述壳体两端的两个端盖,端盖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活塞抵触的抵触部,所述抵触部设置有用于被所述活塞杆穿过的通孔,所述抵触部的外壁包裹有缓冲密封套,所述抵触部的内壁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挡气件抵触的堵气件,所述端盖设置有用于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气道;两个抵触部正对设置,所述活塞位于两个抵触部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侧姿气缸,其特征在于:抵触部设置有放气孔,端盖设置有用于手动调节放气速率的手动调节道,所述放气孔和所述气道通过手动调节道连通,所述手动调节道活动连接有手调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侧姿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抵触部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缓冲密封套盖住所述放气孔的缺口,所述放气孔位于所述缺口内。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侧姿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气件由塑胶制成。
CN201820800827.4U 2018-05-25 2018-05-25 一种侧姿气缸 Active CN2082524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00827.4U CN208252480U (zh) 2018-05-25 2018-05-25 一种侧姿气缸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00827.4U CN208252480U (zh) 2018-05-25 2018-05-25 一种侧姿气缸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252480U true CN208252480U (zh) 2018-12-18

Family

ID=646515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800827.4U Active CN208252480U (zh) 2018-05-25 2018-05-25 一种侧姿气缸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25248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61364A (zh) * 2018-05-25 2018-09-21 东莞市鸿诺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侧姿气缸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61364A (zh) * 2018-05-25 2018-09-21 东莞市鸿诺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侧姿气缸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252480U (zh) 一种侧姿气缸
CN108561364A (zh) 一种侧姿气缸
CN210687064U (zh) 高温nk阀
CN107044546A (zh) 硬密封球阀
CN208535270U (zh) 一种双料密封柱塞阀
CN209483736U (zh) 一种新型球面导向的液压缸
CN208397046U (zh) 一种自动缓冲的气缸
CN206786028U (zh) 硬密封球阀
CN208221727U (zh) 一种多方向安装使用的浮球阀
CN207195738U (zh) 一种轨道球阀
CN110239036A (zh) 注塑模具阀针的液压驱动机构
CN208311073U (zh) 水泵变流量控制结构
CN220435455U (zh) 一种柱塞式调节阀的密封结构
CN208919450U (zh) 一种泵站用密封效果好的阀门
CN221034247U (zh) 一种风阀执行部件
CN212564455U (zh) 一种大口径管道加强阀门
CN208534012U (zh) 一种组合式建筑模板
CN206290737U (zh) 一种法兰闸阀
CN219639450U (zh) 一种截止阀
CN210153224U (zh) 高性能套筒直行程调节阀
CN208997072U (zh) 一种使用方便的开模定位油缸
CN219765266U (zh) 一种反应釜高效的出料结构
CN218818220U (zh) 一种新型三偏心硬碰硬蝶阀
CN220151922U (zh) 端盖密封式闸阀结构
CN2469285Y (zh) 连杆机构的滑杆式啤酒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