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249796U - 一种水下调节液压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下调节液压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249796U
CN208249796U CN201820585576.2U CN201820585576U CN208249796U CN 208249796 U CN208249796 U CN 208249796U CN 201820585576 U CN201820585576 U CN 201820585576U CN 208249796 U CN208249796 U CN 2082497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ydraulic
valve
cylinder
operated direction
hydraulic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58557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世平
劳景水
李雪梅
陈瑜
吉晓瑜
谭祖全
唐婷婷
李亚
何耀国
刘智广
梁清文
黄靖凌
陈真
李俊宏
梁秋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NOOC Energy Technology and Services Ltd
CNOOC Energy Development of Equipment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ANJIANG NANHAI WEST PETROLEUM PROSPECTING DESIGN CO Ltd
CNOOC Energy Technology and Servic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ANJIANG NANHAI WEST PETROLEUM PROSPECTING DESIGN CO Ltd, CNOOC Energy Technology and Services Ltd filed Critical ZHANJIANG NANHAI WEST PETROLEUM PROSPECTING DESIG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58557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2497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2497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2497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luid-Pressure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下调节液压系统,其结构包括液压站橇、液压管脐带缆、水下阀组橇、顶升液压缸、径向液压缸、轴向液压缸,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水下调节液压系统,通过液压站橇放置在船上,通过脐带缆与置于水下橇块上的水下阀组橇连接,每个水下液压缸再与对应阀门连接,通过单个阀门对应一个液压缸,实现液压缸的同步或单独控制,每个液压缸油口配置一组双向液压阀可实现液压缸自锁,当液压油在船上通过脐带缆到达液控阀,再通过液控阀的换位可实现液压缸顶升、径向推动和轴向推动功能,通过准确控制供油量,能实现单独液压缸的精确调节,对于顶升液压缸,通过调节每个缸体的顶升高度,可实现目标橇块的倾角调节。

Description

一种水下调节液压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下调节液压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海洋油气田水下安装作业增多,特别是深水大型橇块或新旧海管的安装连接,涉及新橇块与固定橇块的连接固定,就位精度要求高,而海底海床和海流情况复杂,水下橇块的安装需要动力源,使用船上吊机吊着橇块再通过人员到水下安装安全风险巨大,一般用电设备又无法用于水下,但现有技术:不能克服海床不平的影响,系统复杂、可靠性差、可行性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水下调节液压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能克服海床不平的影响,系统复杂、可靠性差、可行性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水下调节液压系统,包括封闭式液压油箱、过滤器、柱塞式变量泵、单向阀、先导型电磁溢流阀、供油单向阀接头、回油单向阀接头、第一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第二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第三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第四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第五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第六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第七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第八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第一顶升液压缸、第二顶升液压缸、第三顶升液压缸、第四顶升液压缸、第一径向液压缸、第二径向液压缸、第一轴向液压缸、第二轴向液压缸、双向液压阀、冷却器、空气过滤器、球阀、液位计、压力表、液压管脐带缆、水上液压箱橇、水下阀组橇、聚乙烯外护层、双层铠装钢丝层、聚乙烯内护层、聚丙烯填料、供油液压油管、回油液压油管和目标橇块,所述液压管脐带缆两端分别与水上液压箱橇、水下阀组橇接口进行插接,所述水下阀组橇与目标橇块进行插接,所述目标橇块底部左端设置有第一顶升液压缸,所述第一顶升液压缸后端设置有第二顶升液压缸,所述第一顶升液压缸右侧设置有第三顶升液压缸,所述目标橇块底部右侧后端设置有第四顶升液压缸,所述目标橇块中部左端设置有第一径向液压缸,所述第一径向液压缸右端设置有第二径向液压缸,所述第二径向液压缸右侧设置有第一轴向液压缸,所述第一轴向液压缸后端设置有第二轴向液压缸,所述封闭式液压油箱内上端设置有液位计,所述封闭式液压油箱内右端设置有空气过滤器,所述封闭式液压油箱内底部设置有球阀,所述水上液压箱橇内左下端设置有过滤器,所述过滤器上端设置有柱塞式变量泵,所述柱塞式变量泵上端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右侧上端设置有先导型电磁溢流阀,并且先导型电磁溢流阀上端通过供油液压油管供油单向阀接头进行螺纹连接,所述供油单向阀接头通过供油液压油管与回油单向阀接头进行螺纹连接,所述回油单向阀接头通过回油液压油管与冷却器进行插接,所述液压管脐带缆内径表面粘接有聚乙烯外护层,所述聚乙烯外护层内径表面与双层铠装钢丝层进行粘接,所述双层铠装钢丝层内径设置有聚乙烯内护层,所述聚乙烯内护层内径设置有聚丙烯填料,所述聚丙烯填料内左端设置有供油液压油管,所述供油液压油管右端设置有回油液压油管,所述水下阀组橇内设置有第一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第二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第三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第四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第五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第六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第七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第八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所述第一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第二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第三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第四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第五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第六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第七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第八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均通过单向阀接头与第一顶升液压缸、第二顶升液压缸、第三顶升液压缸、第四顶升液压缸、第一径向液压缸、第二径向液压缸、第一轴向液压缸、第二轴向液压缸进行螺纹连接,所述第一顶升液压缸、第二顶升液压缸、第三顶升液压缸、第四顶升液压缸、第一径向液压缸、第二径向液压缸、第一轴向液压缸、第二轴向液压缸接口端均与双向液压阀进行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水上液压箱橇置于海上工程船上。
进一步的,所述水下阀组橇通过可拆卸固定装置与目标橇块进行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目标橇块上的顶升液压缸、径向液压缸、轴向液压缸移动操作相互独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水下调节液压系统,通过水上液压站橇、液压管脐带缆、水下阀组橇、顶升液压缸、径向调节液压缸、轴向调节液压缸,为水下橇块调节提供液压动力源,通过换位阀操作实现顶升、倾角、平移操作,通过水上液压站橇,可实现在船上操作液压系统,通过液压管脐带缆,能有效保护水中的液压管线不被破坏和压溃,通过水下阀组橇能根据橇块实时状态调节橇块,进而实现橇块的安全有效对接,解决了不能克服海床不平的影响,系统复杂、可靠性差、可行性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液压系统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液压管脐带缆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液压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中:封闭式液压油箱-1、过滤器-2、柱塞式变量泵-3、单向阀-4、先导型电磁溢流阀-5、供油单向阀接头-6、液压管脐带缆-7、回油单向阀接头-8、第一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9、第二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10、第三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11、第四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12、第五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13、第六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14、第七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15、第八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16、第一顶升液压缸-17、第二顶升液压缸-18、第三顶升液压缸-19、第四顶升液压缸-20、第一径向液压缸-21、第二径向液压缸-22、第一轴向液压缸-23、第二轴向液压缸-24、双向液压阀-25、冷却器-26、空气过滤器-27、球阀-28、液位计-29、压力表-30、水上液压箱橇-31、水下阀组橇-32、聚乙烯外护层-33、双层铠装钢丝层-34、聚乙烯内护层-35、聚丙烯填料-36、供油液压油管-37、回油液压油管-38、目标橇块-39。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一种水下调节液压系统,包括封闭式液压油箱1、过滤器2、柱塞式变量泵3、单向阀4、先导型电磁溢流阀5、供油单向阀接头6、回油单向阀接头8、第一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9、第二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10、第三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11、第四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12、第五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13、第六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14、第七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15、第八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16、第一顶升液压缸17、第二顶升液压缸18、第三顶升液压缸19、第四顶升液压缸20、第一径向液压缸21、第二径向液压缸22、第一轴向液压缸23、第二轴向液压缸24、双向液压阀25、冷却器26、空气过滤器27、球阀28、液位计29、压力表30、液压管脐带缆7、水上液压箱橇31、水下阀组橇32、聚乙烯外护层33、双层铠装钢丝层34、聚乙烯内护层35、聚丙烯填料36、供油液压油管37、回油液压油管38和目标橇块39,液压管脐带缆7两端分别与水上液压箱橇31、水下阀组橇32接口进行插接,水下阀组橇32与目标橇块39进行插接,目标橇块39底部左端设置有第一顶升液压缸17,第一顶升液压缸17后端设置有第二顶升液压缸18,第一顶升液压缸17右侧设置有第三顶升液压缸19,目标橇块39底部右侧后端设置有第四顶升液压缸20,目标橇块39中部左端设置有第一径向液压缸21,第一径向液压缸21右端设置有第二径向液压缸22,第二径向液压缸22右侧设置有第一轴向液压缸23,第一轴向液压缸23后端设置有第二轴向液压缸24,封闭式液压油箱1内上端设置有液位计29,封闭式液压油箱1内右端设置有空气过滤器27,封闭式液压油箱1内底部设置有球阀28,水上液压箱橇31内左下端设置有过滤器2,过滤器2上端设置有柱塞式变量泵3,柱塞式变量泵3上端设置有单向阀4,单向阀4右侧上端设置有先导型电磁溢流阀5,并且先导型电磁溢流阀5上端通过供油液压油管37供油单向阀接头6进行螺纹连接,供油单向阀接头6通过供油液压油管37与回油单向阀接头8进行螺纹连接,回油单向阀接头8通过回油液压油管38与冷却器26进行插接,液压管脐带缆7内径表面粘接有聚乙烯外护层33,聚乙烯外护层33内径表面与双层铠装钢丝层34进行粘接,双层铠装钢丝层34内径设置有聚乙烯内护层35,聚乙烯内护层35内径设置有聚丙烯填料36,聚丙烯填料36内左端设置有供油液压油管37,供油液压油管37右端设置有回油液压油管38,水下阀组橇32内设置有第一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9、第二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10、第三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11、第四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12、第五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13、第六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14、第七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15、第八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16,第一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9、第二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10、第三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11、第四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12、第五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13、第六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14、第七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15、第八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16均通过单向阀接头与第一顶升液压缸17、第二顶升液压缸18、第三顶升液压缸19、第四顶升液压缸20、第一径向液压缸21、第二径向液压缸22、第一轴向液压缸23、第二轴向液压缸24进行螺纹连接,第一顶升液压缸17、第二顶升液压缸18、第三顶升液压缸19、第四顶升液压缸20、第一径向液压缸21、第二径向液压缸22、第一轴向液压缸23、第二轴向液压缸24接口端均与双向液压阀25进行螺纹连接。
其中,所述水上液压箱橇31置于海上工程船上,方便进行安装。
其中,所述水下阀组橇32通过可拆卸固定装置与目标橇块39进行固定,能实现快速拆卸或进行安装。
其中,所述目标橇块39上的顶升液压缸、径向液压缸、轴向液压缸移动操作相互独立,配合能实现实现顶升、倾角、平移操作。
工作原理:向封闭式液压油箱1内注入额定容积液压油,空气过滤器27防止灰尘进入封闭式液压油箱1内;启动柱塞式变量泵3液压油通过单向阀接头6进入液压管脐带缆7内,再通过单向阀接头8连接到水下阀组橇32中第一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9、第二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10、第三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11、第四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12、第五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13、第六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14、第七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15、第八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16;操作第一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9、第二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10、第三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11、第四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12可分别实现第一顶升液压缸17、第二顶升液压缸18、第三顶升液压缸19、第四顶升液压缸20的顶升、下降和锁定;操作第五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13、第六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14阀位可分别实现第一径向液压缸21、第二径向液压缸22的前进、后退和锁定;操作第七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15、第八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16阀位可分别实现第一轴向液压缸23、第二轴向液压缸24的前进、后退和锁定;当每个液压缸处在静止状态时,通过双向液压阀25可实现液压缸自身锁定;液压油再从油缸通过水下阀组橇32,单向阀接头8,液压管脐带缆7,单向阀接头6,液压油冷却器26返回油箱;油箱液位计29能反馈液压油是否有泄漏;观察压力表30,确定柱塞式变量泵3输出压力情况;当水下阀组橇32中全部阀处于关断阀位,或液压管发生堵塞引起液压压力过高时,液压油通过先导式电磁溢流阀5排到回油管线,再通过冷却器26回到液压油箱1内;冷却器26热侧为液压油,冷侧为船上供给的冷却水,竖直升降时,第五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13、第六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14、第七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15、第八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16阀位在中位;整体顶升时,将第一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9、第二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10、第三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11、第四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12推至下位,使进油端与第一顶升液压缸17、第二顶升液压缸18、第三顶升液压缸19、第四顶升液压缸20的无杆腔相通,控制柱塞式变量泵3排量实现顶升高度;反之亦然,当缸体顶升高度不一样时,如第一顶升液压缸17需要升更高,当整体升至水平后,将第一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9推至下位,使进油端与无杆腔相通,第二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10、第三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11、第四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12推至中位,液压油只进第一顶升液压缸17从而使该侧升高;当第一顶升液压缸17、第二顶升液压缸18侧需要同时升更高,即顶升的橇块整体需要一定倾斜角,将第一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9、第二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10推至下位,第三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11、第四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12推至中位,即可实现一定范围内的倾角,径向移动时,第一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9、第二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10、第三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11、第四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12和第七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15、第八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16阀位在中位;将第五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13、第六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14推至上位,使进油端与第一径向液压缸21、第二径向液压缸22的无杆腔相通,即可使橇块前进,反之亦然,轴向移动时,第一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9、第二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10、第三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11、第四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12、第五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13、第六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14阀位在中位;将第七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15、第八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16推至上位,使进油端与第一轴向液压缸23、第二轴向液压缸24的无杆腔相通,即可使橇块前进;反之亦然。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4)

1.一种水下调节液压系统,包括封闭式液压油箱(1)、过滤器(2)、柱塞式变量泵(3)、单向阀(4)、先导型电磁溢流阀(5)、供油单向阀接头(6)、回油单向阀接头(8)、第一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9)、第二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10)、第三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11)、第四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12)、第五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13)、第六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14)、第七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15)、第八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16)、第一顶升液压缸(17)、第二顶升液压缸(18)、第三顶升液压缸(19)、第四顶升液压缸(20)、第一径向液压缸(21)、第二径向液压缸(22)、第一轴向液压缸(23)、第二轴向液压缸(24)、双向液压阀(25)、冷却器(26)、空气过滤器(27)、球阀(28)、液位计(29)和压力表(3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液压管脐带缆(7)、水上液压箱橇(31)、水下阀组橇(32)、聚乙烯外护层(33)、双层铠装钢丝层(34)、聚乙烯内护层(35)、聚丙烯填料(36)、供油液压油管(37)、回油液压油管(38)和目标橇块(39),所述液压管脐带缆(7)两端分别与水上液压箱橇(31)、水下阀组橇(32)接口进行插接,所述水下阀组橇(32)与目标橇块(39)进行插接,所述目标橇块(39)底部左端设置有第一顶升液压缸(17),所述第一顶升液压缸(17)后端设置有第二顶升液压缸(18),所述第一顶升液压缸(17)右侧设置有第三顶升液压缸(19),所述目标橇块(39)底部右侧后端设置有第四顶升液压缸(20),所述目标橇块(39)中部左端设置有第一径向液压缸(21),所述第一径向液压缸(21)右端设置有第二径向液压缸(22),所述第二径向液压缸(22)右侧设置有第一轴向液压缸(23),所述第一轴向液压缸(23)后端设置有第二轴向液压缸(24),所述封闭式液压油箱(1)内上端设置有液位计(29),所述封闭式液压油箱(1)内右端设置有空气过滤器(27),所述封闭式液压油箱(1)内底部设置有球阀(28),所述水上液压箱橇(31)内左下端设置有过滤器(2),所述过滤器(2)上端设置有柱塞式变量泵(3),所述柱塞式变量泵(3)上端设置有单向阀(4),所述单向阀(4)右侧上端设置有先导型电磁溢流阀(5),并且先导型电磁溢流阀(5)上端通过供油液压油管(37)供油单向阀接头(6)进行螺纹连接,所述供油单向阀接头(6)通过供油液压油管(37)与回油单向阀接头(8)进行螺纹连接,所述回油单向阀接头(8)通过回油液压油管(38)与冷却器(26)进行插接,所述液压管脐带缆(7)内径表面粘接有聚乙烯外护层(33),所述聚乙烯外护层(33)内径表面与双层铠装钢丝层(34)进行粘接,所述双层铠装钢丝层(34)内径设置有聚乙烯内护层(35),所述聚乙烯内护层(35)内径设置有聚丙烯填料(36),所述聚丙烯填料(36)内左端设置有供油液压油管(37),所述供油液压油管(37)右端设置有回油液压油管(38),所述水下阀组橇(32)内设置有第一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9)、第二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10)、第三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11)、第四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12)、第五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13)、第六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14)、第七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15)、第八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16),所述第一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9)、第二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10)、第三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11)、第四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12)、第五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13)、第六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14)、第七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15)、第八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16)均通过单向阀接头与第一顶升液压缸(17)、第二顶升液压缸(18)、第三顶升液压缸(19)、第四顶升液压缸(20)、第一径向液压缸(21)、第二径向液压缸(22)、第一轴向液压缸(23)、第二轴向液压缸(24)进行螺纹连接,所述第一顶升液压缸(17)、第二顶升液压缸(18)、第三顶升液压缸(19)、第四顶升液压缸(20)、第一径向液压缸(21)、第二径向液压缸(22)、第一轴向液压缸(23)、第二轴向液压缸(24)接口端均与双向液压阀(25)进行螺纹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调节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上液压箱橇(31)置于海上工程船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调节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下阀组橇(32)通过可拆卸固定装置与目标橇块(39)进行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调节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橇块(39)上的顶升液压缸、径向液压缸、轴向液压缸移动操作相互独立。
CN201820585576.2U 2018-04-24 2018-04-24 一种水下调节液压系统 Active CN2082497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585576.2U CN208249796U (zh) 2018-04-24 2018-04-24 一种水下调节液压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585576.2U CN208249796U (zh) 2018-04-24 2018-04-24 一种水下调节液压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249796U true CN208249796U (zh) 2018-12-18

Family

ID=646374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585576.2U Active CN208249796U (zh) 2018-04-24 2018-04-24 一种水下调节液压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24979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81036A (zh) * 2019-05-08 2019-08-02 中冶宝钢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多油缸同步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81036A (zh) * 2019-05-08 2019-08-02 中冶宝钢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多油缸同步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66612B (zh) 矿用全液压坑道钻机液压控制系统
JP2018531172A (ja) 汎用海上プラットフォーム、その浮力調整方法及び安定発電方法
CN102400975B (zh) 二级伸缩式液压缸以及液压设备
US10519725B2 (en) Hydraulic multi-displacement hoisting cylinder system
US20200240445A1 (en) Electrohydraulic System with a Hydraulic Spindle and at least One Closed Hydraulic Circuit
CN103921918B (zh) 逃逸舱顶推装置
CN208249796U (zh) 一种水下调节液压系统
CN207229067U (zh) 海底勘察基盘恒张力收放装置
CN203152022U (zh) 一种挖藕机
CN202326508U (zh) 二级伸缩式液压缸以及液压设备
CN209663966U (zh) 一种土壤修复高压注水气泵机
CN103925410B (zh) 海底管线应急抢修装置
CN203911369U (zh) 一种浅海自航式海缆敷设犁
CN103950845B (zh) 一种水力插板可浮式起重机
CN105464065B (zh) 一种自升式海洋平台的固桩系统
CN102423521A (zh) 一种消防系统及具有该消防系统的消防车
CN207004970U (zh) 一种压力机
CN203067371U (zh) 一种双介质动力转换装置
CN204783897U (zh) 两自由度摇摆台及其液压系统
CN103911974A (zh) 液压起升坝
CN115874972A (zh) 一种海洋钻井干式井口用防喷器张紧装置
CN212479123U (zh) 一种泥浆管汇分配系统
CN203362666U (zh) 油气井带压作业液压控制装置
CN113124007B (zh) 用于钻机举升与升沉补偿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CN202283396U (zh) 一种消防系统及具有该消防系统的消防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512

Address after: 100027, No. 6, east side street, Dongche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CNOOC ENERGY TECHNOLOGY & SERVICES Ltd.

Patentee after: CNOOC ENERGY DEVELOPMENT EQUIPM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27, No. 6, east side street, Dongche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CNOOC ENERGY TECHNOLOGY & SERVICES Ltd.

Patentee before: ZHANJIANG NANHAI WEST OIL SURVEY & DESIG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