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249386U - 一种基于感应加热的多种金属粉末颗粒输送与加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感应加热的多种金属粉末颗粒输送与加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249386U
CN208249386U CN201820746363.3U CN201820746363U CN208249386U CN 208249386 U CN208249386 U CN 208249386U CN 201820746363 U CN201820746363 U CN 201820746363U CN 208249386 U CN208249386 U CN 2082493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hole
top surface
glass tube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74636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时春
周振红
肖罡
邓辉
刘伟
许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82074636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2493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2493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24938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eneral Induction Heating (AREA)

Abstract

一种基于感应加热的多种金属粉末颗粒输送与加热装置,包括加工箱体,加工箱体的两侧内部分别开设内腔,加工箱体的两侧分别开设窗口,窗口分别与相应的内腔内部相通,加工箱体的顶面两侧分别固定连接进料管的下端,内腔的内壁顶面分别固定连接出料管的上端,出料管分别与对应的进料管内部相通,加工箱体、进料管和出料管为一体结构,进料管的上方分别设有管套,进料管能够分别插入对应的管套内,进料管的外周分别与对应的管套的内壁接触配合。本实用新型第二电机分别与控制装置电路连接,通过不同的控制装置能够控制不同的第二电机,从而改变不同金属粉末的配比,适合推广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感应加热的多种金属粉末颗粒输送与加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金属粉末输送与加热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感应加热的多种金属粉末颗粒输送与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金属粉末输送与加热技术主要用在增材制造过程中,目前增材制造主要有两种金属粉末加热过程,一是预先铺设粉末在粉床上,再采用激光或电子束等热源对粉末进行加热,只能分批次进行加热且每次只能加热一种金属粉末,工人劳动强度大,加热效率低,热量无法充分利用造成电力浪费,加工成本高,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加工过程极易引发危险并对工人造成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感应加热的多种金属粉末颗粒输送与加热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基于感应加热的多种金属粉末颗粒输送与加热装置,包括加工箱体,加工箱体的两侧内部分别开设内腔,加工箱体的两侧分别开设窗口,窗口分别与相应的内腔内部相通,加工箱体的顶面两侧分别固定连接进料管的下端,内腔的内壁顶面分别固定连接出料管的上端,出料管分别与对应的进料管内部相通,加工箱体、进料管和出料管为一体结构,进料管的上方分别设有管套,进料管能够分别插入对应的管套内,进料管的外周分别与对应的管套的内壁接触配合,进料管分别与对应的管套内部相通,管套的上方分别可拆卸安装供料箱,管套分别与对应的供料箱中心线共线且内部相通,供料箱的顶面开口,供料箱的内壁两侧分别固定连接定位杆的一端,供料箱内分别设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定位杆的另一端,第一电机的输出轴朝下并分别固定连接对应的蜗杆导料轴的上端,蜗杆导料轴与供料箱中心线共线,加工箱体的顶面固定连接开关底座的底面,开关底座的顶面两侧分别固定安装第二电机,每个第二电机的输出轴朝外并固定连接转动轴的一端,管套的一侧开设第二通孔,转动轴分别从对应的第二通孔内穿过,第二通孔的内壁分别与对应的转动轴的外周接触配合,转动轴的顶面外侧分别开设第一通孔,第一通孔能够分别与对应的管套中心线共线且内部相通,出料管的下方分别设有三接管,出料管能够分别插入插入对应的三接管内,出料管的外周分别与对应的三接管的内壁接触配合,出料管分别与对应的三接管内部相通,三接管的下方分别设有阶梯式玻璃管,阶梯式玻璃管的上端能够分别插入对应的三接管内,阶梯式玻璃管的外周分别与对应的三接管的内壁接触配合,三接管分别与对应的阶梯式玻璃管内部相通,阶梯式玻璃管的外周分别缠绕感应线圈,加工箱体的底面两侧分别固定连接冷却装置的顶面,冷却装置分别与对应的内腔内部相通,每个阶梯式玻璃管与对应的感应线圈同时从对应的冷却装置内穿过,冷却装置的内壁顶部固定连接定位环的外周,阶梯式玻璃管分别从对应的定位环内穿过,定位环的内壁分别与对应的阶梯式玻璃管的外周固定连接,冷却装置的底面分别固定连接定位部件的顶面。
如上所述的一种基于感应加热的多种金属粉末颗粒输送与加热装置,所述的冷却装置由吹气头、前面板、后面板、后板组成,吹气头的一端与前面板的一侧固定连接,前面板的另一侧与后面板的一侧固定连接,后面板的一侧开设方形内槽,吹气头与方形内槽内部相通,后面板的另一侧开设数个第三通孔,第三通孔均与方形内槽内部相通,后面板分别与对应的后板固定连接,后板的一侧开设同样的第三通孔,第三通孔分别固定安装单向阀,吹气头的另一端和后板上的第三通孔均与外界相通。
如上所述的一种基于感应加热的多种金属粉末颗粒输送与加热装置,所述的供料箱的下部为锥形结构,供料箱的底面固定连接通管的顶面,每个通管分别同时与供料箱、管套内部相通,通管与供料箱为一体结构,蜗杆导料轴分别位于对应的通管内,且通管与蜗杆导料轴中心线共线。
如上所述的一种基于感应加热的多种金属粉末颗粒输送与加热装置,所述的三接管包括上接口、下接口和进气口,出料管分别插入至对应的上接口内,阶梯式玻璃管分别插入至对应的下接口内,进气口位于加工箱体外且与外界相通。
如上所述的一种基于感应加热的多种金属粉末颗粒输送与加热装置,所述的定位部件由隔热材料制作,定位部件的顶面分别开设阶梯通孔,阶梯通孔的底面分别与外界相通,阶梯通孔最大内孔处分别固定安装密封圈,密封圈分别与对应的阶梯通孔共线,每个阶梯式玻璃管依次从对应的阶梯通孔、密封圈内穿过,密封圈分别与对应的阶梯式玻璃管的最大外周接触配合。
如上所述的一种基于感应加热的多种金属粉末颗粒输送与加热装置,所述的开关底座的顶面分别固定连接半圆限位轴承座的底面,半圆限位轴承座的开口均朝上,每个半圆限位轴承座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限位环的内侧下部,转动轴能够分别穿过对应的限位环,每个转动轴的外周固定安装两个互相垂直的限位块,限位环的内侧分别与对应的限位块的两侧接触配合,转动轴前侧的限位块的底面能够与半圆限位轴承座的顶面前侧接触配合,转动轴上侧的限位块的背面能够与半圆限位轴承座的顶面后侧接触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使用者将物料加入供料箱内,通过定位杆上的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带动蜗杆导料轴转动,使物料源源不断的进入管套中,开关底座上的第二电机为正反转电机,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带动转动轴转动,能够使第一通孔与管套中心线共线或中心线垂直,起到接通和闭合的作用,当转动轴上的第一通孔与管套中心线共线时,物料能够通过第一通孔流入进料管内,物料经过进料管、出料管和三接管流入阶梯式玻璃管内,物料在阶梯式玻璃管中被缠绕在阶梯式玻璃管外周的感应线圈加热,最终在阶梯式玻璃管的下端流出,当转动轴上的第一通孔与管套中心线垂直时,物料无法通过第一通孔进入进料管内;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实现不间断加热,加热过程仅需工人向供料箱中投入物料即可,能够大大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采用感应线圈加热,加热效率高且能耗低,不仅能够节省加工成本,而且使工人工作过程更加安全,并且此装置能够同时对两种材料加热,能够大大的提高加工速度,本实用新型第二电机分别与控制装置电路连接,通过不同的控制装置能够控制不同的第二电机,从而改变不同金属粉末的配比,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沿图1的A-A线的剖视图的放大图;图3是图1的Ⅰ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一种基于感应加热的多种金属粉末颗粒输送与加热装置,如图所示,包括加工箱体1,加工箱体1的两侧内部分别开设内腔2,加工箱体1的两侧分别开设窗口3,窗口3分别与相应的内腔2内部相通,加工箱体1的顶面两侧分别固定连接进料管4的下端,内腔2的内壁顶面分别固定连接出料管5的上端,出料管5分别与对应的进料管4内部相通,加工箱体1、进料管4和出料管5为一体结构,进料管4的上方分别设有管套6,进料管4能够分别插入对应的管套6内,进料管4的外周分别与对应的管套6的内壁接触配合,进料管4分别与对应的管套6内部相通,管套6的上方分别可拆卸安装供料箱7,管套6分别与对应的供料箱7中心线共线且内部相通,供料箱7的顶面开口,供料箱7的内壁两侧分别固定连接定位杆8的一端,供料箱7内分别设有第一电机9,第一电机9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定位杆8的另一端,第一电机9的输出轴朝下并分别固定连接对应的蜗杆导料轴10的上端,蜗杆导料轴10与供料箱7中心线共线,加工箱体1的顶面固定连接开关底座11的底面,开关底座11的顶面两侧分别固定安装第二电机12,每个第二电机12的输出轴朝外并固定连接转动轴13的一端,管套6的一侧开设第二通孔26,转动轴13分别从对应的第二通孔26内穿过,第二通孔26的内壁分别与对应的转动轴13的外周接触配合,转动轴13的顶面外侧分别开设第一通孔14,第一通孔14能够分别与对应的管套6中心线共线且内部相通,出料管5的下方分别设有三接管18,出料管5能够分别插入插入对应的三接管18内,出料管5的外周分别与对应的三接管18的内壁接触配合,出料管5分别与对应的三接管18内部相通,三接管18的下方分别设有阶梯式玻璃管19,阶梯式玻璃管19的上端能够分别插入对应的三接管18内,阶梯式玻璃管19的外周分别与对应的三接管18的内壁接触配合,三接管18分别与对应的阶梯式玻璃管19内部相通,阶梯式玻璃管19的外周分别缠绕感应线圈20,加工箱体1的底面两侧分别固定连接冷却装置21的顶面,冷却装置21分别与对应的内腔2内部相通,每个阶梯式玻璃管19与对应的感应线圈20同时从对应的冷却装置21内穿过,冷却装置21的内壁顶部固定连接定位环22的外周,阶梯式玻璃管19分别从对应的定位环22内穿过,定位环22的内壁分别与对应的阶梯式玻璃管19的外周固定连接,冷却装置21的底面分别固定连接定位部件23的顶面。使用者将物料加入供料箱7内,通过定位杆8上的第一电机9的输出轴带动蜗杆导料轴10转动,使物料源源不断的进入管套6中,开关底座11上的第二电机12为正反转电机,第二电机12的输出轴带动转动轴13转动,能够使第一通孔14与管套6中心线共线或中心线垂直,起到接通和闭合的作用,当转动轴13上的第一通孔14与管套6中心线共线时,物料能够通过第一通孔14流入进料管4内,物料经过进料管4、出料管5和三接管18流入阶梯式玻璃管19内,物料在阶梯式玻璃管19中被缠绕在阶梯式玻璃管19外周的感应线圈20加热,最终在阶梯式玻璃管19的下端流出,当转动轴13上的第一通孔14与管套6中心线垂直时,物料无法通过第一通孔14进入进料管4内;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实现不间断加热,加热过程仅需工人向供料箱7中投入物料即可,能够大大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采用感应线圈加热,加热效率高且能耗低,不仅能够节省加工成本,而且使工人工作过程更加安全,并且此装置能够同时对两种材料加热,能够大大的提高加工速度,本实用新型第二电机12分别与控制装置电路连接,通过不同的控制装置能够控制不同的第二电机12,从而改变不同金属粉末的配比,适合推广使用。
具体而言,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冷却装置21由吹气头211、前面板212、后面板213、后板214组成,吹气头211的一端与前面板212的一侧固定连接,前面板212的另一侧与后面板213的一侧固定连接,后面板213的一侧开设方形内槽215,吹气头211与方形内槽215内部相通,后面板213的另一侧开设数个第三通孔216,第三通孔216均与方形内槽215内部相通,后面板213分别与对应的后板214固定连接,后板214的一侧开设同样的第三通孔216,第三通孔216分别固定安装单向阀,吹气头211的另一端和后板214上的第三通孔216均与外界相通。外界气流经过吹气头211进入方形内槽215,气流在方形内槽215内短暂加压,然后从后面板213上的第三通孔216流动到感应线圈20的位置,经过感应线圈20后带有多余热量的气流继续流动,带有热量的气流通过后板214上的第三通孔216排出,单向阀能够使气流保持单向流动,通过冷却装置21把感应线圈20和外界隔开,能够防止感应线圈20温度过高损伤其他部件。
具体的,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供料箱7的下部为锥形结构,供料箱7的底面固定连接通管24的顶面,每个通管24分别同时与供料箱7、管套6内部相通,通管24与供料箱7为一体结构,蜗杆导料轴10分别位于对应的通管24内,且通管24与蜗杆导料轴10中心线共线。使用时物料能够沿供料箱7的锥形内壁流入通管24内,通过蜗杆导料轴10旋转能够使物料全部导入管套6内,能够避免物料遗留在供料箱7内。
进一步的,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三接管18包括上接口181、下接口182和进气口183,出料管5分别插入至对应的上接口181内,阶梯式玻璃管19分别插入至对应的下接口182内,进气口183位于加工箱体1外且与外界相通。物料从三接管18进入到阶梯式玻璃管19时,在感应线圈20的作用下产生熔融反应,从三接管18的进气口183传来的气流能够通过三接管18进入阶梯式玻璃管19,使熔融状态下的物料向下流动流动,能够防止物料在阶梯式玻璃管19内堵塞。
更进一步的,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定位部件23由隔热材料制作,定位部件23的顶面分别开设阶梯通孔,阶梯通孔的底面分别与外界相通,阶梯通孔最大内孔处分别固定安装密封圈25,密封圈25分别与对应的阶梯通孔共线,每个阶梯式玻璃管19依次从对应的阶梯通孔、密封圈25内穿过,密封圈25分别与对应的阶梯式玻璃管19的最大外周接触配合。通过密封圈25使阶梯式玻璃管19与冷却装置21密封,冷却装置21散热时带有多余热量的气体仅通过后板214上的第三通孔217散出,能够防止高热气体从阶梯式玻璃管的下部流出,避免损伤其他部件。
更进一步的,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开关底座11的顶面分别固定连接半圆限位轴承座17的底面,半圆限位轴承座17的开口均朝上,每个半圆限位轴承座17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限位环16的内侧下部,转动轴13能够分别穿过对应的限位环16,每个转动轴13的外周固定安装两个互相垂直的限位块15,限位环16的内侧分别与对应的限位块15的两侧接触配合,转动轴13前侧的限位块15的底面能够与半圆限位轴承座17的顶面前侧接触配合,转动轴13上侧的限位块15的背面能够与半圆限位轴承座17的顶面后侧接触配合。通过半圆限位轴承座17分别与对应的限位块15之间的相互配合,从而限制转动轴13只能在半圆限位轴承座17内90°往复转动,限位块15分别位于对应的限位环16内,能够避免限位块15水平移动,有利于转动轴13的稳定运行。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6)

1.一种基于感应加热的多种金属粉末颗粒输送与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工箱体(1),加工箱体(1)的两侧内部分别开设内腔(2),加工箱体(1)的两侧分别开设窗口(3),窗口(3)分别与相应的内腔(2)内部相通,加工箱体(1)的顶面两侧分别固定连接进料管(4)的下端,内腔(2)的内壁顶面分别固定连接出料管(5)的上端,出料管(5)分别与对应的进料管(4)内部相通,加工箱体(1)、进料管(4)和出料管(5)为一体结构,进料管(4)的上方分别设有管套(6),进料管(4)能够分别插入对应的管套(6)内,进料管(4)的外周分别与对应的管套(6)的内壁接触配合,进料管(4)分别与对应的管套(6)内部相通,管套(6)的上方分别可拆卸安装供料箱(7),管套(6)分别与对应的供料箱(7)中心线共线且内部相通,供料箱(7)的顶面开口,供料箱(7)的内壁两侧分别固定连接定位杆(8)的一端,供料箱(7)内分别设有第一电机(9),第一电机(9)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定位杆(8)的另一端,第一电机(9)的输出轴朝下并分别固定连接对应的蜗杆导料轴(10)的上端,蜗杆导料轴(10)与供料箱(7)中心线共线,加工箱体(1)的顶面固定连接开关底座(11)的底面,开关底座(11)的顶面两侧分别固定安装第二电机(12),每个第二电机(12)的输出轴朝外并固定连接转动轴(13)的一端,管套(6)的一侧开设第二通孔(26),转动轴(13)分别从对应的第二通孔(26)内穿过,第二通孔(26)的内壁分别与对应的转动轴(13)的外周接触配合,转动轴(13)的顶面外侧分别开设第一通孔(14),第一通孔(14)能够分别与对应的管套(6)中心线共线且内部相通,出料管(5)的下方分别设有三接管(18),出料管(5)能够分别插入插入对应的三接管(18)内,出料管(5)的外周分别与对应的三接管(18)的内壁接触配合,出料管(5)分别与对应的三接管(18)内部相通,三接管(18)的下方分别设有阶梯式玻璃管(19),阶梯式玻璃管(19)的上端能够分别插入对应的三接管(18)内,阶梯式玻璃管(19)的外周分别与对应的三接管(18)的内壁接触配合,三接管(18)分别与对应的阶梯式玻璃管(19)内部相通,阶梯式玻璃管(19)的外周分别缠绕感应线圈(20),加工箱体(1)的底面两侧分别固定连接冷却装置(21)的顶面,冷却装置(21)分别与对应的内腔(2)内部相通,每个阶梯式玻璃管(19)与对应的感应线圈(20)同时从对应的冷却装置(21)内穿过,冷却装置(21)的内壁顶部固定连接定位环(22)的外周,阶梯式玻璃管(19)分别从对应的定位环(22)内穿过,定位环(22)的内壁分别与对应的阶梯式玻璃管(19)的外周固定连接,冷却装置(21)的底面分别固定连接定位部件(23)的顶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感应加热的多种金属粉末颗粒输送与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装置(21)由吹气头(211)、前面板(212)、后面板(213)、后板(214)组成,吹气头(211)的一端与前面板(212)的一侧固定连接,前面板(212)的另一侧与后面板(213)的一侧固定连接,后面板(213)的一侧开设方形内槽(215),吹气头(211)与方形内槽(215)内部相通,后面板(213)的另一侧开设数个第三通孔(216),第三通孔(216)均与方形内槽(215)内部相通,后面板(213)分别与对应的后板(214)固定连接,后板(214)的一侧开设同样的第三通孔(216),第三通孔(216)分别固定安装单向阀,吹气头(211)的另一端和后板(214)上的第三通孔(216)均与外界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感应加热的多种金属粉末颗粒输送与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供料箱(7)的下部为锥形结构,供料箱(7)的底面固定连接通管(24)的顶面,每个通管(24)分别同时与供料箱(7)、管套(6)内部相通,通管(24)与供料箱(7)为一体结构,蜗杆导料轴(10)分别位于对应的通管(24)内,且通管(24)与蜗杆导料轴(10)中心线共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感应加热的多种金属粉末颗粒输送与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接管(18)包括上接口(181)、下接口(182)和进气口(183),出料管(5)分别插入至对应的上接口(181)内,阶梯式玻璃管(19)分别插入至对应的下接口(182)内,进气口(183)位于加工箱体(1)外且与外界相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感应加热的多种金属粉末颗粒输送与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部件(23)由隔热材料制作,定位部件(23)的顶面分别开设阶梯通孔,阶梯通孔的底面分别与外界相通,阶梯通孔最大内孔处分别固定安装密封圈(25),密封圈(25)分别与对应的阶梯通孔共线,每个阶梯式玻璃管(19)依次从对应的阶梯通孔、密封圈(25)内穿过,密封圈(25)分别与对应的阶梯式玻璃管(19)的最大外周接触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感应加热的多种金属粉末颗粒输送与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关底座(11)的顶面分别固定连接半圆限位轴承座(17)的底面,半圆限位轴承座(17)的开口均朝上,每个半圆限位轴承座(17)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限位环(16)的内侧下部,转动轴(13)能够分别穿过对应的限位环(16),每个转动轴(13)的外周固定安装两个互相垂直的限位块(15),限位环(16)的内侧分别与对应的限位块(15)的两侧接触配合,转动轴(13)前侧的限位块(15)的底面能够与半圆限位轴承座(17)的顶面前侧接触配合,转动轴(13)上侧的限位块(15)的背面能够与半圆限位轴承座(17)的顶面后侧接触配合。
CN201820746363.3U 2018-05-18 2018-05-18 一种基于感应加热的多种金属粉末颗粒输送与加热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2493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46363.3U CN208249386U (zh) 2018-05-18 2018-05-18 一种基于感应加热的多种金属粉末颗粒输送与加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46363.3U CN208249386U (zh) 2018-05-18 2018-05-18 一种基于感应加热的多种金属粉末颗粒输送与加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249386U true CN208249386U (zh) 2018-12-18

Family

ID=664801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746363.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249386U (zh) 2018-05-18 2018-05-18 一种基于感应加热的多种金属粉末颗粒输送与加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24938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18291A (zh) * 2020-01-10 2020-05-08 江苏铭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粉末回收设备用y型通道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18291A (zh) * 2020-01-10 2020-05-08 江苏铭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粉末回收设备用y型通道
CN111118291B (zh) * 2020-01-10 2021-08-10 江苏铭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粉末回收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249386U (zh) 一种基于感应加热的多种金属粉末颗粒输送与加热装置
CN203619927U (zh) 一种新型面膜机
CN208746758U (zh) 移动式导热油加热系统
CN106966592A (zh) 一种用于玻璃生产的回收加工装置
CN204770596U (zh) 一种全自动蓄电池熔接线
CN209957634U (zh) 基于电能的清洁生产玻璃熔炉
CN205890232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喷码装置
CN107953272A (zh) 磨料浓度可调配型液体喷砂机
CN201110720Y (zh) 加热炉
CN209714996U (zh) 一种糊精气流混合装置
CN110078356B (zh) 基于电能的清洁生产立式玻璃熔炉
CN110078357B (zh) 基于电能的清洁生产玻璃熔炉
CN206678661U (zh) 一种玻璃马赛克着色分拣装置
CN207797818U (zh) 一种烟气余热回收供热装置
CN206399210U (zh) 一种熔化炉废气与水结合的热能传递装置
CN217673711U (zh) 一种高性能油墨灌装机专用加热机构
CN210238515U (zh) 水利堤坝施工建筑材料加料装置
CN209318963U (zh) 一种多轴联动自动锡焊机
CN208443180U (zh) 一种高性能补口合金用真空熔炼炉
CN108534562A (zh) 红丹氧化炉余热利用方法
CN209068541U (zh) 一种便于锅炉使用的自动送风装置
CN210538682U (zh) 一种成品橙汁加工用浓缩装置
CN209085093U (zh) 一种排空型太阳能热水器防冻装置
CN210638304U (zh) 一种热水器用辅助加热管
CN213238585U (zh) 一种供热系统换风口的余热回收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21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