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248386U - 一种新型电动平衡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电动平衡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248386U
CN208248386U CN201820265657.4U CN201820265657U CN208248386U CN 208248386 U CN208248386 U CN 208248386U CN 201820265657 U CN201820265657 U CN 201820265657U CN 208248386 U CN208248386 U CN 2082483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dal
wheel
bindiny mechanism
vehicle
electr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26565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维彬
黄智威
吕士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azor USA LLC
Original Assignee
Razor USA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azor USA LLC filed Critical Razor USA LLC
Priority to PCT/CN2018/078745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WO2018166424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2483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2483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记载了一种新型电动平衡车,包括若干个车轮、踏板机构、连接机构、控制系统和电源;其中,所述踏板机构包括踏板,所述踏板位于车轮的外侧;所述连接机构位于相邻车轮之间,所述连接机构的端部与所述踏板机构相连;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位于相邻车轮之间,所述控制系统包括若干个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获取传感器检测的感应信号,控制相应的轮毂电机驱动相应的车轮转动;所述电源位于相邻车轮之间。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至少两车轮的外侧设置踏板,驾驶者将两脚放在相邻车轮的外侧踏板上驾驶时,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另外,还可以在车轮外侧和相邻车轮之间都设置踏板,使得驾驶者可以在驾驶中灵活改变双脚的位置,最终提高了娱乐性。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电动平衡车
本申请要求2017年3月14日提交的申请号为CN201720244543.7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并通过引用,将上述申请全文并入本申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电动平衡车,尤其涉及一种可以由驾驶者通过自身平衡或双脚扭转承载平台而驱动的电动平衡车。
背景技术
电动平衡车是一种在近年内引起极大风潮的崭新交通工具,其主要工作原理是建立在一种被称为“动态稳定”(Dynamic Stabilization)的基本原理上,即车辆自身的自动平衡能力。先通过感测车体所处的枢转状态,在利用中央微处理器进行计算和分析,从而操控电动机进行相应的动作,进而达到平衡车的动态稳定。
从外型上看,常见的电动平衡车一般由两个车轮组成,分别分布在驾驶者的左右两侧,在两个车轮之间设置有可以相对转动的两个承载平台,驾驶者的双脚分别站在两个承载平台上,再通过驾驶者的双脚或重心的变化使其所站立的承载平台产生枢转,从而达到操控车体前进、后退、停止以及旋转等动作。
另外,电动平衡车还包括独轮车,独轮车在一个车轮的两侧有两个承载平台,驾驶者先后将脚放在两个承载平台,保持独轮车平衡,操控独轮车动作。独轮车占地面积小,车体结构简单,但独轮车与地面仅有一个接触点,动态不平衡性更明显,稳定性和安全性较低。
因此,现有的两轮电动平衡车一般两个踏板设置在两个车轮的内侧,此种结构较为单一;独轮电动平衡车操作灵敏,但安全性不高,从而导致了驾驶者乐趣较低或其他人不敢轻易尝试的缺陷。
综上所述,现有的电动平衡车仍存在需要改进的空间。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驾驶乐趣较低和安全稳定不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电动平衡车,在车轮的外侧设置了踏板,车轮至少为两个,从而极大的丰富了驾驶的操作方式,提高了驾驶的乐趣,并保障了驾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电动平衡车,包括若干个车轮、踏板机构、连接机构、控制系统和电源;其中,所述踏板机构包括踏板,所述踏板位于所述车轮的外侧;
所述连接机构位于相邻车轮之间,所述连接机构的端部与所述踏板机构相连;
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位于相邻车轮之间,所述控制系统包括若干个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获取传感器检测的感应信号,控制相应的轮毂电机驱动相应的车轮转动;
所述电源分别与控制系统以及轮毂电机电性连接。
可选地,所述车轮的数量为2个,所述车轮包括第一车轮和第二车轮。
可选地,所述踏板的数量为2个,所述踏板包括左踏板和右踏板。
可选地,所述踏板机构还包括踏板盖,所述连接机构与所述踏板盖连接,所述踏板盖与所述车轮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机构的长度小于所述相邻车轮的间距。
可选地,所述踏板盖连接于所述踏板,所述踏板盖包括第一踏板盖和第二踏板盖,所述第一踏板盖和第二踏板盖分别从对应车轮的外侧延伸至对应车轮的上方和内侧。
可选地,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转轴管和轴承,所述轴承包括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转轴管的两端分别伸入到所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
可选地,所述踏板盖包括一固定连接的套管,所述套管为与所述轴承相对应的圆柱形筒体,所述轴承伸入到所述套管内,所述套管通过螺栓连接所述转轴管,所述转轴管相对所述套管在所述转轴管上的限位孔所限定的范围内转动。
可选地,所述传感器包括陀螺仪传感器。
可选地,所述控制器包括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
可选地,所述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集成为一体。
可选地,所述连接机构还连接有把手。
可选地,所述连接机构贯穿所述车轮,所述连接机构的一端通过轴承与左踏板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机构的另一端与右踏板固定连接。
所述踏板机构还包括中心踏板,所述中心踏板位于相邻车轮之间。
可选地,所述中心踏板的数量为1个。
可选地,所述传感器固定于左、右踏板的底面上。
可选地,所述电源优选为锂电池。
可选地,所述左、右踏板和中心踏板均包括上壳体与下壳体。
可选地,所述车轮设置有桥接装置。
可选地,所述侧踏板的上表面的面积大于所述中心踏板的上表面的面积。
可选地,所述陀螺仪传感器固定于踏板的底面上。
可选地,所述控制器和电池均固定于中心踏板的底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相比现有的独轮平衡车,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电动平衡车,通过在至少两车轮的外侧设置踏板,在相邻车轮间设置连接机构,驾驶者将两脚放在相邻车轮外侧踏板上驾驶时,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吸引更多人驾乘。另外,还可以在车轮外侧和相邻车轮之间都设置踏板,使得驾驶者可以在驾驶中灵活改变双脚的位置,从而实现多样化的操作方式,最终达到了提高驾驶娱乐性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新型电动平衡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A为图1所示的新型电动平衡车的俯视图。
图2B为图1所示的新型电动平衡车底部朝前的示意图。
图2C为图1所示的新型电动平衡车的侧视图。
图2D为图1所示的新型电动平衡车的右视图。
图2E为图1所示的新型电动平衡车的左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新型电动平衡车的部件分解图。
图4为图1所示的新型电动平衡车的底部结构图,为展示目的,电源没有展示。
图5为图1所示的新型电动平衡车的纵向剖面图。
图6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新型电动平衡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的新型电动平衡车的俯视图。
图8为图6所示的新型电动平衡车的部分壳体拆解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示意图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电动平衡车,包括车轮、踏板机构、连接机构、控制系统和电源;踏板机构包括踏板,踏板位于车轮的外侧;连接机构位于相邻车轮之间,连接机构的端部与踏板机构相连;控制系统位于相邻车轮之间,所述控制系统包括若干个控制器,控制器获取传感器检测的感应信号,控制相应的轮毂电机驱动相应的车轮转动;电源分别与控制系统以及轮毂电机电性连接。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电动平衡车1,包括车轮2、踏板机构3、连接机构4、控制系统和电源6。车轮2的数量为2个,车轮2包括第一车轮21和第二车轮22。踏板机构3包括踏板30,踏板位于车轮2的外侧,踏板30的数量为2个,包括左踏板31和右踏板32。在该实施例中,左踏板31和右踏板32为片状,外侧有防滑挡片。连接机构4位于相邻车轮2之间,连接机构4的端部与踏板机构3相连,所述连接机构的长度小于所述相邻车轮的间距。控制系统位于相邻车轮2之间,所述控制系统包括若干个控制器5,控制器5获取传感器检测的感应信号,控制相应的轮毂电机驱动相应的车轮2转动;电源6位于相邻车轮之间。
其中,踏板机构3还包括踏板盖33,踏板盖33与车轮2固定连接,连接机构4与踏板盖33连接。踏板盖33包括第一踏板盖331和第二踏板盖332,第一踏板盖331连接于左踏板31,第二踏板盖332连接于右踏板32。第一踏板盖331从第一车轮21的外侧延伸至第一车轮21的上方和内侧,第二踏板盖332从第二车轮22的外侧延伸至第二车轮22的上方和内侧。
另外,连接机构4包括转轴管41和轴承42,轴承42包括第一轴承421和第二轴承422,转轴管41的两端分别伸入到第一轴承421和第二轴承422。踏板盖33延伸到车轮内侧的部分固定连接一套管8,套管8为圆柱形筒体,与轴承42相对应,轴承42伸入到套管8内。套管8通过螺栓9连接转轴管41,转轴管41相对套管8转动,转动的角度由转轴管41上的限位孔10进行限定,可取5°~15°之间。
作为控制系统,控制器5获取传感器检测的感应信号,控制相应的轮毂电机驱动相应的车轮2转动。控制器5包括第一控制器51和第二控制器52,传感器与控制器5集成为一体,传感器为陀螺仪传感器。
此外,连接机构4还连接有把手7,把手7与转轴管41固定连接。把手7具有高度调节装置,以适应不同身高的驾驶者。电源6优选为锂电池。
为了便于安装和收纳,左、右踏板31、32为可拆卸或可折叠。
其工作原理为:平衡车1为左右对称结构,第一、第二控制器51、52分别独立控制两个车轮转动。第一控制器51获取传感器采集的左踏板31的倾斜角度,控制第一车轮21增速或减速。同理,第二控制器52获取传感器采集的右踏板32的倾斜角度,控制第二车轮22增速或减速。当两个踏板朝着同一个方向且同一个角度倾斜时,两个车轮速度相当,车子会朝着踏板转动的方向直行;当两个车轮具有转速差时,可以实现转弯功能。
如图6-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为了提高驾驶者的驾驶乐趣,踏板机构除了包括车轮外侧的侧方左踏板311、侧方右踏板321以外,还包括中心踏板12,中心踏板12位于相邻的车轮之间。其中,连接机构包括的连接轴40的一端通过外侧轴承423与侧方左踏板311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机构4的另一端与侧方右踏板321固定连接。传感器固定于侧方左踏板311、侧方右踏板321的底面上。
为了增加驾驶者的舒适性,本发明中侧方左踏板311、侧方右踏板321的上表面的面积大于中心踏板12的上表面的面积。
并且,在车轮的周围还设置了桥接装置。其工作原理为:当踏板转动,车轮会与踏板朝同一个方向转动,当两边踏板朝着同一个方向且同一个角度倾斜,则车子会朝这踏板转动的方向直行,当两边踏板的角度不一样会导致两边轮子有转速差来实现转弯功能。
其中,上述连接轴40的中部贯穿中心踏板12,而连接轴40的端部与侧方左踏板311、侧方右踏板321相连;具体为:连接轴40的端部插入侧方左踏板311、侧方右踏板321,且未贯穿侧方左踏板311、侧方右踏板321;从而将中心踏板12和侧方左踏板311、侧方右踏板321全部固定于连接机构上,以此提高整个车体稳固性。
此外,为了方便拆卸,本实施例中的侧方左踏板311、侧方右踏板321和中心踏板12均采用了分体式结构,即包括上壳体与下壳体,并在侧方左踏板311、侧方右踏板321的内部设置有陀螺仪传感器111,且在中心踏板12的内部设置有总控制器50和电池60。其中,为了精准的感应侧方左踏板311、侧方右踏板321的转动,陀螺仪传感器111固定于侧方左踏板311、侧方右踏板321的底面上;同时,总控制器50和电池60均固定于中心踏板12的底面上。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将踏板设置在相邻车轮的外侧,相比独轮平衡车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从而吸引更多的驾驶者。另外,还可以在两个车轮的外侧和中间都设置踏板,使得驾驶者可以灵活的改变双脚的位置,做出多种驾驶动作,进而极大的提高了驾驶乐趣。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特别在不同附图中用同一附图标记表示的部件为同一部件,只是示意图中的具体形式不同而已,并不表示该部件仅限制为该种结构。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新型电动平衡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若干个车轮;
踏板机构,所述踏板机构包括踏板,所述踏板位于所述车轮的外侧;
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位于相邻车轮之间,所述连接机构的端部与所述踏板机构相连;
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位于相邻车轮之间,所述控制系统包括若干个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获取传感器检测的感应信号,控制相应的轮毂电机驱动相应的车轮转动;
电源,所述电源分别与控制系统以及轮毂电机电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电动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包括第一车轮和第二车轮,所述踏板包括左踏板和右踏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电动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机构还包括踏板盖,所述连接机构与所述踏板盖连接,所述踏板盖与所述车轮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机构的长度小于所述相邻车轮的间距。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电动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盖连接于所述踏板,所述踏板盖包括第一踏板盖和第二踏板盖,所述第一踏板盖和第二踏板盖分别从对应车轮的外侧延伸至对应车轮的上方和内侧。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电动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转轴管和轴承,所述轴承包括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转轴管的两端分别伸入到所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电动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盖包括一固定连接的套管,所述套管为与所述轴承相对应的圆柱形筒体,所述轴承伸入到所述套管内,所述套管通过螺栓连接所述转轴管,所述转轴管相对所述套管在所述转轴管上的限位孔所限定的范围内转动。
7.如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新型电动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包括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电动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贯穿所述车轮,所述连接机构的一端通过轴承与所述左踏板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右踏板固定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电动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包括陀螺仪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固定于所述左踏板和所述右踏板的底面上。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电动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为锂电池,所述连接机构还连接有把手。
CN201820265657.4U 2017-03-14 2018-02-24 一种新型电动平衡车 Active CN2082483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8/078745 WO2018166424A1 (zh) 2017-03-14 2018-03-12 一种新型电动平衡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445437 2017-03-14
CN201720244543 2017-03-1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248386U true CN208248386U (zh) 2018-12-18

Family

ID=646089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265657.4U Active CN208248386U (zh) 2017-03-14 2018-02-24 一种新型电动平衡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2483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409905B1 (en) Powered unicycle
CN106275233B (zh) 自行车的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装置以及变速控制系统
JP5147542B2 (ja) 倒立振子移動体
CN105365965B (zh) 一种自平衡和骑行两用的电动车
CN104163222B (zh) 一种自平衡两轮车的转向控制方法
CN105346643B (zh) 电动平衡车
CN106585805A (zh) 基于应变控制的自平衡电动车
CN205417931U (zh) 两用两轮电动平衡车
JP2017534500A (ja) 二輪式電気自動車
CN104494749B (zh) 一种电动自平衡式双轮车
CN105691505B (zh) 单踏板可转向的两轮电动平衡车
CN202806968U (zh) 一种自平衡电动载人独轮车
CN203698531U (zh) 自平衡电动独轮车
CN105416484B (zh) 电动平衡车
CN102849156B (zh) 自平衡两轮车转向装置
JP2012011997A (ja) 車両
JP5369999B2 (ja) 車両
JP5458723B2 (ja) 車両
JP6277404B2 (ja) 自動車
CN105833514A (zh) 一种机电陀螺平衡滑板车
CN208248386U (zh) 一种新型电动平衡车
JP2011046297A (ja) 車両
CN207311704U (zh) 折叠式电动代步车
JP2011042181A (ja) 車両
KR101190887B1 (ko) 자세 유지 접이식 자전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