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192844U - 电水壶 - Google Patents

电水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192844U
CN208192844U CN201820009949.1U CN201820009949U CN208192844U CN 208192844 U CN208192844 U CN 208192844U CN 201820009949 U CN201820009949 U CN 201820009949U CN 208192844 U CN208192844 U CN 2081928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ttom cover
heat
hole
upper connector
generating dis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00994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泽春
吴土荣
何莎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you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00994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1928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1928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1928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电水壶,包括壶体、发热盘、上连接器和底盖,发热盘固定在壶体的底部,上连接器与发热盘的发热元件电连接,上连接器位于底盖内并且与底盖固定连接形成底盖组件,底盖位于壶体下方并与发热盘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可应用于小型家电领域,上连接器与底盖固定连接形成底盖组件,然后底盖组件中的底盖与发热盘固定,实现底盖组件与发热盘的固定连接,使发热盘、上连接器和底盖整体的装配操作简单快捷。由于上连接器未直接与发热盘连接,可减少发热盘传递至上连接器的热量,使得上连接器的工作温度降低,稳定性好。

Description

电水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型家电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电水壶。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水壶,大多采用上下耦合的环形电连接器,其中上连接器通常是固定在壶体内,下连接器设置在底座内。将壶体放置在底座上后,上下连接器导通。
专利文件CN201620668080.2中公开了一种电水壶,其上连接器通过螺钉固定在发热盘上。由于上连接器固定在发热盘上,受发热盘的影响,上连接器的工作温度高,高温对上连接器内的电子元件的影响较大,不利于电子元件正常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水壶,能够降低上连接器的工作温度,提高上连接器的工作性能。
为了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电水壶,包括壶体、发热盘、上连接器和底盖,所述发热盘固定在所述壶体的底部,所述上连接器与所述发热盘的发热元件电连接,其中:所述上连接器位于所述底盖内并且与所述底盖固定连接形成底盖组件,所述底盖位于所述壶体下方并与所述发热盘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上连接器能够与底座内的下连接器耦合连通,形成电流通路,使发热元件通电、发热,将电水壶内的水烧开。
上连接器位于底盖内并且与底盖固定连接形成底盖组件,然后底盖组件中的底盖与发热盘固定,实现底盖组件与发热盘的固定连接。与上连接器和底盖分别与发热盘固定连接的方式相比,先将上连接器与底盖固定连接,然后再将底盖与发热盘固定的装配方式简单方便,有利于缩短装配时间,提高装配效率。此外,上连接器与底盖固定连接,这样通过底盖与底座的对位,既可实现下连接器与上连接器的精准对位,便于下连接器与上连接器的耦合连接。
本实施例中,由于上连接器未直接与发热盘连接,使上连接器可尽量远离发热盘,减少发热盘传递至上连接器的热量,使得上连接器的工作温度降低,稳定性好。
可选地,所述底盖上设有安装通孔,所述上连接器的外周设有环形翻边,所述上连接器安装在所述安装通孔处,且所述安装通孔的边沿与所述环形翻边抵持。
底盖上设有安装通孔,上连接器安装在安装通孔处,使得上连接器与底座中的下连接器能够通过该安装通孔耦合连接。由于上连接器与底盖固定连接,因此将底座内的下连接器与底盖上的安装通孔对位,既可实现下连接器与上连接器的精准对位,而下连接器与安装通孔的对位安装方便,进而便于下连接器与上连接器的耦合连接。上连接器的外周设有环形翻边,该环形翻边抵持在安装通孔的边沿上,可将上连接器与底盖定位,便于二者的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底盖的底壁的中部向上凹陷形成凹部,所述安装通孔开设在所述凹部处。
底盖的底壁的中部向上凹陷形成凹部,安装通孔开设在凹部处,这样可使安装在安装通孔处的上连接器的下端面高于底盖的最低点,避免二者平齐的情况下,将电水壶放置在支撑平面(如桌面)上后,上连接器被磨损。此外,底盖的底壁上设有凹部,有利于增强底盖的结构强度。
可选地,所述安装通孔为台阶孔,所述环形翻边与所述台阶孔的台阶面抵持。
安装通孔为台阶孔,台阶孔上部的内径大,下部的内径小,环形翻边抵持在台阶孔的台阶面上,并支撑在台阶面上,将上连接器与底盖在高度方向上的定位。
可选地,所述上连接器和所述底盖中的一个上设有周向定位凸起,另一个上设有与所述周向定位凸起配合的周向定位凹槽。
上连接器和底盖上分别设有周向定位凸起和周向定位凹槽,周向定位凸起与周向定位凹槽配合,可将上连接器与底盖在周向方向上定位,便于上连接器与底盖的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上连接器与所述底盖通过第一螺钉固定。
螺钉连接牢固,装配操作方便,成本低,且可拆卸,便于拆卸上连接器和底盖,以便进行维修或更换。
可选地,所述底盖与所述发热盘通过第二螺钉固定。
底盖与发热盘通过螺钉固定,使得二者的固定牢固,且装配操作方便,易拆卸,便于拆卸底盖组件进行维修或更换。
可选地,所述发热盘上设有向下凸出的螺柱,所述底盖上设有固定通孔,所述第二螺钉穿过所述固定通孔后与所述螺柱固定连接,且所述电水壶还包括减少所述螺柱向所述底盖传递的热量的隔热件。
电水壶中设置有隔热件,该隔热件耐高温,传热系数低,可减少螺柱向底盖传递的热量,防止底盖温度过高后发生变形,影响电水壶的正常使用和外观。
可选地,所述隔热件包括第一隔热件,所述第一隔热件固定在所述螺柱的下端。
第一隔热件固定在螺柱的下端,避免螺柱的下端与底盖的固定通孔直接接触,阻止螺柱向底盖直接传递热量,同时该第一隔热件还起到隔热作用,进一步减少螺柱向底盖传递的热量。
可选地,所述隔热件包括第二隔热件,所述第二隔热件设置在所述第二螺钉与所述固定通孔之间。
在第二螺钉与固定通孔之间设置的第二隔热件,减少第二螺钉向固定通孔附近的底盖部分传递的热量,避免了该底盖部分因长时间承受高温而变形。
通过第二隔热件与第一隔热件,可进行分散式隔热,且根据隔热位置的不同,可采用不同结构和材料的隔热件,有利于减少第二隔热件与第一隔热件的重量及材料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的电水壶的剖视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底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B部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第一隔热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所述的隔热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隔热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图7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关系为:
1底盖,10底壁,11固定通孔,12安装通孔,13凹部,2发热盘,21螺柱,22发热元件,3第一隔热套,33预紧筋,34第一通孔,4第二隔热垫,4’第二隔热套,41第二通孔,42环形凸缘,5第二螺钉,6壶体,60折边,7上连接器,70环形翻边,8第一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电水壶,包括壶体6、发热盘2、上连接器7和底盖1。其中,发热盘2固定在壶体6的底部。具体地,壶体6为玻璃壶体,玻璃壶体的下端设有向内弯折的折边60,发热盘2与折边60固定,且发热盘2与折边60之间设有密封件,保证连接部位密封,防止渗水。
如图3所示,上连接器7位于底盖1内并且与底盖1固定连接形成底盖组件。如图1所示,底盖组件整体位于壶体6的下方,并通过底盖1与发热盘2固定连接,实现底盖组件与发热盘2的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中上连接器和底盖分别与发热盘固定连接的方式相比,先将上连接器7与底盖1固定连接,然后再将底盖1与发热盘2固定的装配方式简单方便,有利于缩短整体的装配时间,提高装配效率。此外,由于上连接器7未直接与发热盘2连接,使上连接器7可尽量远离发热盘2,减少发热盘2传递至上连接器7的热量,使得上连接器7的工作温度降低,稳定性好。
上连接器7与发热盘2的发热元件(如发热管)22电连接,且上连接器7能够与电水壶底座(未示出)内的下连接器耦合连接,形成通路,使发热元件22通电、发热,将壶体6内的水加热。
可选地,如图2所示,底盖的底壁10上设有安装通孔12,上连接器7安装在安装通孔12处,使得上连接器7与底座中的下连接器通过该安装通孔12能够耦合连接。由于上连接器7与底盖1固定连接,因此将底座内的下连接器与底盖1上的安装通孔12对位,既可实现下连接器与上连接器7的精准对位,而下连接器与安装通孔12的对位安装方便,进而便于下连接器与上连接器7的耦合连接。
上连接器7的外周设有环形翻边70,环形翻边70与安装通孔12的边沿抵持,可将上连接器7与底盖1定位,便于二者的固定连接。
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底盖1的底壁10的中部向上凹陷形成凹部13,安装通孔12开设在凹部13处,这样可使安装在安装通孔12处的上连接器7的下端面高于底盖1的最低点,避免了二者平齐的情况下,将电水壶放置在支撑平面(如桌面)上后,上连接器7也与支撑平面接触,进而被磨损。此外,底盖1的底壁10上设有凹部13,有利于增强底盖1的结构强度。
可选地,如图2所示,安装通孔12为台阶孔,台阶孔上部的内径尺寸大,下部的内径尺寸小,环形翻边70与台阶孔的台阶面抵持,将上连接器7与底盖1在高度方向上的定位。
可选地,上连接器7和底盖1中的一个上设有周向定位凸起(未示出),另一个上设有周向定位凹槽(未示出),通过周向定位凸起与周向定位凹槽配合,可将上连接器7与底盖1在周向方向上定位。将上连接器7与底盖1在高度方向和周向方向上定位,便于上连接器7与底盖1的连接装配。
可选地,上连接器7与底盖1通过第一螺钉8固定。通过第一螺钉8固定,使得上连接器7与底盖1的固定牢固,装配操作方便,成本低,且上连接器7与底盖1可拆卸,以便进行上连接器7或底盖1的维修或更换。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上连接器7与底盖1的底壁10通过四个第一螺钉8固定连接。
当然,上连接器7与底盖1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固定,如卡接等。
可选地,如图1和图4所示,底盖1与发热盘2通过第二螺钉5固定连接。具体地,发热盘2上设有向下凸出的螺柱21,螺柱21铆接在发热盘2上,且螺柱21上开设有螺纹孔;底盖1的底壁上设有固定通孔11,第二螺钉5穿过固定通孔11后与螺柱21上的螺纹孔固定连接。底盖1与发热盘2通过第二螺钉5固定,使得二者的固定牢固,且装配操作方便,易拆卸,便于拆卸底盖组件后进行维修或更换。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底盖1上设有三个固定通孔11,即底盖1与发热盘2通过三个第二螺钉5固定连接。
可选地,电水壶还包括隔热件,该隔热件耐高温,传热系数低,能够减少螺柱21向底盖1传递的热量,防止塑料材质的底盖1温度过高后软化变形,影响电水壶的正常使用和外观。
关于隔热件的设置方式可以有多种,下面具体介绍本申请提供的两种。
方式一:
隔热件包括第一隔热件,第一隔热件固定在螺柱21的下端,避免螺柱21与固定通孔11的直接接触,阻止螺柱21向底盖1直接传递热量,同时该第一隔热件还起到隔热作用,进一步减少螺柱21向底盖1传递的热量。
在一具体示例中,第一隔热件为第一隔热套3,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隔热套3具有底壁和侧壁,第一隔热套3套设在螺柱21的下端外,并固定在螺柱21上。其中,第一隔热套3的侧壁与螺柱21的外侧壁面配合,第一隔热套3的底壁与螺柱21的下端面配合,第一隔热套3将螺柱21的下端和侧壁包覆,可减少螺柱21向底盖1传递的热量。
第一隔热套3的底壁上开有第一通孔34,第二螺钉5依次穿过固定通孔11、第一通孔34,最后旋入螺柱21上的螺纹孔,通过第二螺钉5与螺柱21的螺纹配合,发热盘2与底盖1固定连接到一起。
此外,第一隔热套3与螺柱21过盈配合(紧配合),使第一隔热套3能够紧箍在螺柱21上,使得第一隔热套3与螺柱21的装配方便快捷,便于拆卸。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隔热套3的内侧壁面上可以设置预紧筋33,使第一隔热套3能够紧箍在螺柱21上,使得第一隔热套3装配的更加牢固。
进一步,隔热件还包括第二隔热件,第二隔热件设置在第二螺钉5与固定通孔11之间。
在第二螺钉5与固定通孔11之间设置有第二隔热件,第二隔热件承受第二螺钉5的高温,阻止第二螺钉5向固定通孔11直接传递热量,避免了固定通孔11附近的底盖部分因长时间承受高温而损坏。
在一具体示例中,如图4所示,第二隔热件为第二隔热垫4,第二隔热垫4上设有第二通孔41,第二隔热垫4固定在第二螺钉5的端头与固定通孔11的下端面之间,第二螺钉5依次穿过第二通孔41、固定通孔11、第一通孔34,最后旋入螺柱21上的螺纹孔。
第二隔热垫4是片状的隔热垫,不仅用于第二螺钉5与固定通孔11之间的隔热,还能防止第二螺钉5的端头在转动时擦伤固定通孔11的下端面。
可选地,第二隔热垫4的材质可以是硅胶、云母片等传热系数低材料。
一般发热盘2传到第二螺钉5上的温度不会特别高,部分条件下,第二隔热垫4也可以取消。
本具体示例中中,第二隔热垫4与第一隔热套3共同隔热,减少发热盘2向底盖1传递的热量。通过第二隔热垫4与第一隔热套3,进行分散式隔热,且根据隔热位置的不同,可采用不同结构和材料的隔热件,有利于减少第二隔热垫4与第一隔热套3的重量及材料成本。
方式二:
隔热件仅包括设置在第二螺钉5与固定通孔11之间的第二隔热件,通过该第二隔热件进行隔热。
在一具体示例中,第二隔热件为第二隔热套4’。具体地,如图7所示,第二隔热套4’整体呈法兰结构,其下端设有环形凸缘42,环形凸缘42与第二隔热套4’为一体成型,加工方便,结构牢固,且第二隔热套4’上开设有第二通孔41。
安装时,如图6所示,第二隔热套4’的上端伸入固定通孔11然后从上方穿出固定通孔11,环形凸缘42抵在固定通孔11的下端面上,且环形凸缘42固定于第二螺钉5的端头与固定通孔11的下端面之间。
第二隔热套4’将第二螺钉5的端头和螺杆与固定通孔11隔离,即第二隔热套4’的环形凸缘42和侧壁均起到隔热作用,很好地隔绝了第二螺钉5与固定通孔11间的热量传递,隔热效果更加明显,保护底盖1免受高温损坏。此外,第二隔热套4’还能防止第二螺钉5的端头或螺杆擦伤固定通孔11的下端面或内侧壁面。
当然,还可以将第二隔热套4’与第一隔热套3配合使用,来增强隔热效果。
虽然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为准。

Claims (10)

1.电水壶,包括壶体、发热盘、上连接器和底盖,所述发热盘固定在所述壶体的底部,所述上连接器与所述发热盘的发热元件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器位于所述底盖内并且与所述底盖固定连接形成底盖组件,所述底盖位于所述壶体下方并与所述发热盘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上设有安装通孔,所述上连接器的外周设有环形翻边,所述上连接器安装在所述安装通孔处,且所述安装通孔的边沿与所述环形翻边抵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的底壁的中部向上凹陷形成凹部,所述安装通孔开设在所述凹部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通孔为台阶孔,所述环形翻边与所述台阶孔的台阶面抵持。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器和所述底盖中的一个上设有周向定位凸起,另一个上设有与所述周向定位凸起配合的周向定位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器与所述底盖通过第一螺钉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与所述发热盘通过第二螺钉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盘上设有向下凸出的螺柱,所述底盖上设有固定通孔,所述第二螺钉穿过所述固定通孔后与所述螺柱固定连接,且所述电水壶还包括阻止所述螺柱向所述底盖传递热量的隔热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件包括第一隔热件,所述第一隔热件固定在所述螺柱的下端。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件包括第二隔热件,所述第二隔热件设置在所述第二螺钉与所述固定通孔之间。
CN201820009949.1U 2018-01-04 2018-01-04 电水壶 Active CN2081928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09949.1U CN208192844U (zh) 2018-01-04 2018-01-04 电水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09949.1U CN208192844U (zh) 2018-01-04 2018-01-04 电水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192844U true CN208192844U (zh) 2018-12-07

Family

ID=644914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009949.1U Active CN208192844U (zh) 2018-01-04 2018-01-04 电水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1928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151438A1 (en) Induction-Based Heat Retentive Server
CN208192844U (zh) 电水壶
WO2015161704A1 (zh) 电磁炉的测温结构
CN204862626U (zh) 电压力锅及其内胆
CN207355951U (zh) 液体加热器
CN208909789U (zh) 电热壶
CN209136171U (zh) 一种密封式电热锅
CN208837597U (zh) 应用于电饭锅的精准控温结构及电饭锅
CN202723541U (zh) 电热水壶的密封结构
CN210425234U (zh) 一种直立式加热管及使用该加热管的电取暖器
CN103169372B (zh) 电热水壶的密封结构
CN202589303U (zh) 一种电热水壶的密封结构
CN208192843U (zh) 一种电水壶
CN205425451U (zh) 一种非金属容器的液体加热器的基座结构
CN209101352U (zh) 一种低辐射电磁烹饪器具
CN207755006U (zh) 烹饪器具
CN210961476U (zh) 一种电磁加热的电压力锅
CN221012868U (zh) 一种可控温烧水壶
CN208909791U (zh) 电热壶
CN209436886U (zh) 一种精准测温的烹饪器具
CN211269999U (zh) 一种低成本的电压力锅
CN211270000U (zh) 一种电磁加热的电压力锅
CN201523970U (zh) 一种电压力锅
CN219126052U (zh) 具有安全加热模组的电热锅
CN209184843U (zh) 一种电磁加热装置及电水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