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36886U - 一种精准测温的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精准测温的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436886U CN209436886U CN201821651825.XU CN201821651825U CN209436886U CN 209436886 U CN209436886 U CN 209436886U CN 201821651825 U CN201821651825 U CN 201821651825U CN 209436886 U CN209436886 U CN 20943688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 generating disc
-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 measurement component
- cooking apparatu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精准测温的烹饪器具,包括锅体以及盖设所述锅体的锅盖,所述锅体内设有内胆以及位于所述内胆下方的发热盘,所述发热盘上设有安装孔,所述测温组件由所述安装孔内伸出,抵顶于内胆外底面形成接触面,所述安装孔的周边设有隔热件,所述隔热件将所述接触面与所述发热盘隔开;本实用新型能够准确测量出内胆整体的温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指一种精准测温的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现有烹饪器具,例如电饭煲,为实现煮饭、煲粥功能,一般采用在内胆的外部加热,如通过内胆底部安装发热盘。现有结构发热盘和内胆为全接触,通过在发热盘中间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内胆温度,但因为发热盘上的发热元件与测量内胆温度的部位较近,导致发热盘中间测量的温度和实际内胆整体温度出现较大差异,测温不准,经常会出现内胆中心位置温度较高,而其他位置温度却没有达到要求温度。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精准测温的烹饪器具,能够准确测量出内胆整体的温度。
为了达到本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精准测温的烹饪器具,包括锅体以及盖设所述锅体的锅盖,所述锅体内设有内胆以及位于所述内胆下方的发热盘,所述发热盘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设有测温组件,所述测温组件由所述安装孔内伸出,抵顶于内胆外底面形成接触面,所述安装孔的周边设有隔热件,所述隔热件将所述接触面与所述发热盘隔开。
可选地,所述隔热件为凹台,所述凹台环绕所述测温组件的四周设置。
可选地,所述凹台的深度为0.5-2mm。
可选地,所述凹台为沿所述发热盘的轴线方向下沉设置。
可选地,所述凹台呈阶梯状分布,所述凹台靠近所述测温组件一侧的深度大于所述凹台远离所述测温组件一侧的深度。
可选地,所述隔热件为避空间隙,所述避空间隙环绕所述测温组件的四周设置。
可选地,所述隔热件为隔热材料,所述隔热材料环绕所述测温组件的四周设置。
可选地,所述隔热件呈圆环状,所述圆环状的环宽为10mm-30mm。
可选地,所述发热盘上设有发热元件,所述发热元件环绕所述安装孔的四周设置,并位于所述隔热件的外侧。
可选地,所述安装孔位于所述发热盘的中部。
可选地,所述发热盘的上表面呈球冠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在发热盘的安装孔周边设有隔热件,将测温组件与内胆的接触面,与发热盘隔开,在实际工作时,测温组件只能检测出内胆传导过来的温度,使发热盘中心的温度无法直接传递给测温组件,不会检测出发热盘直接传导给内胆的温度,从而有效测量内胆的真实温度,提高温度检测的准确性。
2、本实用新型中的隔热件为凹台,凹台的直径及深度可根据实际测量数据进行调整,针对不同功率发热盘可进行实际调整,加工工艺简单,不会增加加工成本。
3、本实用新型中凹台为沿发热盘的轴线方向下沉设置,以使测温组件水平方向上由发热元件传递过来的热量,将是发热元件通过空气介质并以环宽的距离传递过来的,相比于将凹台弧形设置,将凹台沿轴线方向竖直设置,发热元件此时辐射距离最远,测温组件的测温将更为准确。
4、本实用新型中凹台呈阶梯状分布,可以避免凹台直径太大,导致发热盘对内胆的导热性能降低的问题,兼顾了发热盘的导热效率和测温组件的准确度这两方面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中的隔热件为避空间隙,从而在发热盘的安装孔和测温组件与内胆的接触位置进行避空,以实现隔热的效果。
6、本实用新型中的凹台可弥补内胆底部弧度不规则的缺陷,从而解决因内胆底部弧度不规则导致内胆和发热盘贴合不好的问题。
7、本实用新型中隔热件的环宽为10mm-30mm,有效的提高了温度检测的准确性,当隔热件的环宽小于10mm,导致发热盘与测温组件距离过近,影响测温组件温度检测的准确性;当隔热件的环宽大于30mm,隔热件面积过大,导致发热盘与内胆的接触面积过小,影响发热盘的加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精准测温的烹饪器具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精准测温的烹饪器具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发热盘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发热盘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精准测温的烹饪器具,包括锅体以及盖设所述锅体的锅盖,所述锅体内设有内胆以及位于所述内胆下方的发热盘,所述发热盘上设有安装孔,所述测温组件由所述安装孔内伸出,抵顶于内胆外底面形成接触面,所述安装孔的周边设有隔热件,所述隔热件将所述接触面与所述发热盘隔开。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精准测温的烹饪器具,包括锅体1以及盖设锅体1的锅盖,锅体1内设有开口向上的容纳腔体,容纳腔体内设有内胆2以及位于内胆2下方的发热盘3。内胆2内设有腔体,锅盖盖设在内胆2上,将腔体密封,形成烹饪腔体。发热盘3位于容纳腔体的底部,内胆2放置在发热盘3上,且发热盘3与内胆2接触,例如发热盘3包括底部,发热盘3与内胆2的底部接触;或者,发热盘3包括底部和侧部,发热盘3与内胆2的底部和侧部接触。工作时,发热盘3对内胆2进行加热,内胆2吸收热量并传递给内部的食物,例如米和水,直至将食物做熟。
如图1和图2所示,当内胆2放置在发热盘3上后,发热盘3的上表面与内胆2的底部贴合。发热盘3的中部设有安装孔5,安装孔5内设有测温组件4,测温组件4由安装孔5内伸出,测温组件4内设有压缩弹簧,使测温组件4可在安装孔5内伸缩。内胆2的底部与测温组件4的顶部接触,并将测温组件4向下压缩,以使测温组件4能够测量内胆2的温度。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安装孔5的周边设有隔热件6,隔热件6将测温组件4与内胆2的接触面,与发热盘3隔开。在实际工作时,测温组件4只能检测出内胆2传导过来的温度,使发热盘3中心的温度无法直接传递给测温组件4,不会检测出发热盘3直接传导给内胆2的温度,从而有效测量内胆2的真实温度,提高温度检测的准确性。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隔热件6为凹台,凹台环绕测温组件4的四周设置,凹台的表面低于发热盘3的上表面。凹台的直径及深度可根据实际测量数据进行调整,针对不同功率发热盘可进行实际调整,加工工艺简单,不会增加加工成本。
本实施例的发热盘3为电阻式发热,为热辐射+热传递的加热方式,热传递的能量转化率高,而热辐射的能量转化率低,因此,电阻式的发热盘3,在对内胆2加热时,优选为热传递的加热方式,同理,测温也是如此,测温组件4也将受热辐射+热传递两种温度的影响,一般而言,测温组件4应100%获取内胆2中食物通过内胆本体传递过来的热量,此时则测温准确,但不可避免的,虽然测温组件4与发热盘3未接触,但发热盘3热辐射的热量将作用于测温组件4上,一般而言,发热盘3作为热量的源头,即发热体,而内胆2作为受热体,后者的实时温度将滞后于前者,因此尽管热辐射的热量在传递的过程中有一定的能量衰减,但由于安装孔5对发热盘3热辐射过来的能量衰减的程度有限,故而,发热盘3热辐射的能量对测温组件4的温度测量将不能忽略,因此使得测温组件4的温度检测并非100%的内胆2热传递温度,也有很多部分是发热盘3的热辐射温度,所以传统的测温元件测温将不准确,影响烹饪。为了尽可能的避免发热盘3热辐射的能量对测温组件4的影响,因此在发热盘3上设置了凹台,通过增大热辐射的距离,来促进热辐射的衰减,以降低对测温组件4的测温的影响。
在本实施例中,凹台的深度为0.5-2mm。当凹台的深度小于0.5mm,凹台过浅,无法有效隔绝发热盘3将热量直接传递给测温组件4,影响测温组件4温度检测的准确性;当凹台的深度大于2mm,凹台过深,影响发热盘3的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凹台呈圆环状,凹台的环宽为10mm-30mm,能够有效的提高了温度检测的准确性。当凹台的环宽小于10mm,导致发热盘3与测温组件4距离过近,影响测温组件4温度检测的准确性;当凹台的环宽大于30mm,凹台面积过大,导致发热盘3与内胆2的接触面积过小,影响发热盘3的加热效果。
如图3所示,发热盘3的上表面呈球冠状,内胆2的底部与发热盘3上表面的形状相匹配。发热盘3的底部上设有发热元件301,发热元件301为加热管,发热元件301环绕安装孔5的四周设置,并位于隔热件6的外侧,以使隔热件6将发热元件301与测温组件4与内胆2的接触位置隔开。对于球冠状的发热盘3,由于中间低,两侧高,同时为了,能加热均匀,故而将发热元件301设置在发热盘3的腰部位置,一般而言,发热元件301作为热量的源头,而发热盘3作为发热元件301的受热体,后者的温度将滞后于前者。优选地,为了降低热辐射的影响,促进发热盘3向外辐射的热量的衰减,应首先增大测温组件4与发热元件301之间的辐射距离,球冠状的发热盘3由于其特殊形状,为了增大测温组件4与发热元件301的距离,故而,凹台优选为沿发热盘3的轴线方向下沉设置,即环宽的深度是沿着发热盘3的轴线方向的深度。此时当测温组件4受内胆下压,沉入安装孔5中时,在测温组件4水平方向上由发热元件301传递过来的热量,将是发热元件301通过空气介质并以环宽的距离传递过来的,相比于将凹台弧形设置,将凹台沿轴线方向竖直设置,发热元件301此时辐射距离最远,测温组件4的测温将更为准确。
当然,当对内胆2的加热效率要求高时,可以适当降低远离测温组件4一侧的深度,但为了保证水平方向上辐射距离最远,应保证凹台的深度为轴线方向的深度,因此,当凹台的深度是沿发热盘3的轴线方向下沉时,优选的,凹台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沿发热盘3径向呈阶梯状分布,靠近测温组件4一侧的凹台的深度大于远离测温组件4一侧的凹台的深度;由此,可以避免凹台直径太大,再加上球冠状的发热盘3,当凹台深度开设成统一深度时,远离测温组件4一侧的凹台深度过深,导致发热盘3对内胆2的导热性能降低的问题,上述设置,可以兼顾发热盘3的导热效率和测温组件4的准确度这两方面的问题。
优选为,凹台的直径应处在发热元件301内侧,从而避免对发热元件301造成的破坏。
发热元件301为电阻式的发热管或发热丝,发热元件301通电后,将电能转化成热能,发热元件301与发热盘3压铸在一起,发热元件301将热量传递个发热盘3,发热盘3将热量传递给内胆2,内胆2在传递给食物;在一些变通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电磁加热的加热形式,此时发热元件301用电磁线盘所替代,取消发热盘3,凹台直接成型于保温罩或外锅上,安装孔5开设在保温罩或外锅上,从而降低保温罩或外锅的辐射距离,提高测温精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隔热件6也可以采用其他的隔热方式,只要能够避免发热盘3直接将热量传递给测温组件4即可。例如,隔热件6为避空间隙,避空间隙环绕测温组件4的四周设置。其中,避空间隙是指贯穿发热盘3的环形贯穿孔,使测温组件4与发热盘3之间形成间隙,从而在发热盘3的安装孔5和测温组件4与内胆2的接触位置进行避空,以实现隔热的效果。或者,隔热件6为隔热材料,隔热材料环绕测温组件4的四周设置,从而实现隔热的效果,再或者,隔热件6为隔热涂层等。
如图2所示,锅体1包括保温罩101以及设置在保温罩101底部的底座102,底座102位于发热盘3的下方,测温组件4设置在底座102上,并由安装孔5穿出,与内胆2接触。
虽然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精准测温的烹饪器具,包括锅体以及盖设所述锅体的锅盖,所述锅体内设有内胆以及位于所述内胆下方的发热盘,所述发热盘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设有测温组件,所述测温组件由所述安装孔内伸出,抵顶于内胆外底面形成接触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的周边设有隔热件,所述隔热件将所述接触面与所述发热盘隔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准测温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件为凹台,所述凹台环绕所述测温组件的四周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精准测温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台的深度为0.5-2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精准测温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台为沿所述发热盘的轴线方向下沉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精准测温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台呈阶梯状分布,所述凹台靠近所述测温组件一侧的深度大于所述凹台远离所述测温组件一侧的深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准测温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件为避空间隙,所述避空间隙环绕所述测温组件的四周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准测温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件为隔热材料,所述隔热材料环绕所述测温组件的四周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精准测温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件呈圆环状,所述圆环状的环宽为10mm-30mm。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精准测温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位于所述发热盘的中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精准测温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盘的上表面呈球冠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651825.XU CN209436886U (zh) | 2018-10-11 | 2018-10-11 | 一种精准测温的烹饪器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651825.XU CN209436886U (zh) | 2018-10-11 | 2018-10-11 | 一种精准测温的烹饪器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436886U true CN209436886U (zh) | 2019-09-27 |
Family
ID=680099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651825.XU Active CN209436886U (zh) | 2018-10-11 | 2018-10-11 | 一种精准测温的烹饪器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436886U (zh) |
-
2018
- 2018-10-11 CN CN201821651825.XU patent/CN20943688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3223501U (ja) | 電磁調理器 | |
US7935914B2 (en) | Pressure cooker | |
CN206641728U (zh) | 一种精准控温的电烹饪锅 | |
CN103099535A (zh) | 复合锅 | |
CN106913198A (zh) | 一种智能安全高效电饭煲 | |
CN102894866A (zh) | Ih饭煲及其加热装置 | |
CN202760981U (zh) | 电磁炉用精确控温锅 | |
CN205958125U (zh) | 一种耐高温防热辐射锅底温度传感器 | |
CN101932147A (zh) | 感应加热装置 | |
CN209436886U (zh) | 一种精准测温的烹饪器具 | |
CN104983297B (zh) | Ih电磁电饭煲 | |
CN205449317U (zh) | 一种精确测温的温度传感器 | |
CN203555530U (zh) | 一种安全测温的电热锅 | |
CN205493531U (zh) | 烹饪器具 | |
CN206525923U (zh) | 一种测温炊锅 | |
CN101785627B (zh) | 一种新型电加热容器及其制造工艺 | |
WO2006050527A2 (en) | Pressure cooker | |
CN209252456U (zh) | 一种玻璃加热壶 | |
CN204445361U (zh) | 电烹饪器具 | |
CN203987470U (zh) | 一种电磁加热煮食器 | |
CN205031006U (zh) | 一种具有加热环套结构的电饭煲 | |
CN209136211U (zh) | 一种电热保温壶 | |
CN208017391U (zh) | 一种便携式食品制作装置 | |
CN207122930U (zh) | 电磁炉炊具及电磁炉锅具 | |
CN208524515U (zh) | 烹饪器具及其加热制冷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820 Address after: No. 999, Mei Li Road, Huaiyin District, Ji'nan, Shandong Patentee after: Shandong Jiuchuang Home Appliance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999, Mei Li Road, Huaiyin District, Ji'nan, Shandong Patentee before: JOYOUNG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