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70000U - 一种电磁加热的电压力锅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磁加热的电压力锅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270000U CN211270000U CN201921207903.1U CN201921207903U CN211270000U CN 211270000 U CN211270000 U CN 211270000U CN 201921207903 U CN201921207903 U CN 201921207903U CN 211270000 U CN211270000 U CN 21127000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t
- wire coil
- electromagnetic wire
- electric pressure
- pressure cook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2
- 238000010411 coo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741 silica g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2027 silica g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529 body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667 flo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08331 Pinus X rigitaed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1613 Pinus bruti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018646 Pinus bruti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66 destr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696 magne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296 polysilox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21 pre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61 thermomet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719 thicken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306 turnove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电磁加热的电压力锅,包括锅体和锅盖,所述锅体包括外锅,所述外锅内设有内锅,所述外锅的口部向外形成有口部翻边,所述外锅的底部向内形成有底部翻边,所述底部翻边围成有底部通孔,所述底部翻边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上支撑电磁线盘,所述电磁线盘至少部分沉入所述底部通孔内,所述第二支撑部上支撑内锅,所述第一支撑部低于所述第二支撑部。本实用新型将内锅支撑在外锅的底部翻边上,因此可以使用电磁线盘对内锅进行加热,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烹饪电器,尤其涉及一种电磁加热的电压力锅。
【背景技术】
电压力锅是在高于常压的环境下烹饪,所以可以快速将食物煮熟。电压力锅一般会包括锅体和锅盖,锅体内设有内锅,锅盖包括内盖,内盖上设有密封圈,内盖与内锅密封形成压力烹饪腔体,通过在内锅内放置食材,可以进行压力烹饪。由于内盖与内锅密封形成了压力烹饪环境,所以电压力锅还设有承压结构来确保安全烹饪。
依据承压结构的不同,可以将电压力锅分为以下几种:
其一常称为“方煲”,其通过设置转动的锁圈,锁圈上设有盖牙,相应的内锅上设有锅牙,通过转动锁圈实现锅盖与锅体的锁合或解锁。具体结构可参考图1和图2,主要包括锅体10和锅盖20,锅体10内设有内锅30,内锅30上设有锅牙31,锅牙31在内锅30翻边的周向间隔分布。锅盖20上设有锁圈21,锁圈21上周向间隔分布有盖牙,通过转动锁圈21可以实现盖牙与锅牙的咬合,如图1的状态,此时可以进行压力烹饪,通过转动锁圈实现盖牙与锅牙的错开后,此时锅盖20可以与锅体10分离,锅盖20可以打开。“方煲”的承压结构示意图可以参考图1,其锅盖20还包括内盖22,内盖22与内锅30密封,锁圈21转动到锁合位置时,内盖22和内锅30的锅牙31位于锁圈21之间,在加热,上压时,内盖22会有往上浮动的趋势,内锅30会有向下浮动的趋势,锁圈21阻止内盖22与内锅30分离,从而形成压力烹饪环境。这种“方煲”主要依靠锁圈21和内锅30咬合来承受压力。由于锁圈21和内锅30直接咬合,所以内锅30不会有太大的向下的力,所以底部可以设置电磁线盘等不能承压的加热装置进行加热。“方煲”由于内锅30需要设置锅牙承压,其成本相对较高。
其二常称为“圆煲”,可参考图3和图4,其锅体10包括外锅12(也称为保温罩),与“方煲”的不同之处在于,“圆煲”的外锅12上设有锅牙31,内盖22上设有盖牙221,通过转动内盖22实现锅盖20与锅体20的解锁或锁合。其承压结构主要为内盖22与外锅12咬合,内锅30置于外锅12内,内锅30下方一般会设置发热元件40,在加热上压时,内锅30会向下浮动作用到发热元件40,所以发热元件40一般为能够承受压力的发热盘。电磁线盘由于不能承压,所以其不能设置在“圆煲”结构中。“圆煲”由于内锅30口部并未与锅盖咬合,所以其对内锅30强度要求低,成本相对较低。
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在“圆煲”结构中设置电磁线盘的方式,其或者是在外锅与内锅之间设置支撑件,但是需要增加支撑件其成本太高;或者是在外锅底部设置支撑结构对电磁线盘进行支撑,但是其电磁线盘吊装在外锅下方,电磁线盘在运输或长期使用过程中容易松脱,导致电磁线盘与内锅的间距不一致,影响加热效果。故有待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加热的电压力锅,将内锅支撑在外锅的底部翻边上,因此可以使用电磁线盘对内锅进行加热,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磁加热的电压力锅,包括锅体和锅盖,所述锅体包括外锅,所述外锅内设有内锅,所述外锅的口部向外形成有口部翻边,所述外锅的底部向内形成有底部翻边,所述底部翻边围成有底部通孔,所述底部翻边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上支撑电磁线盘,所述电磁线盘至少部分沉入所述底部通孔内,所述第二支撑部上支撑内锅,所述第一支撑部低于所述第二支撑部。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底部翻边部分区域下沉形成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构成所述第一支撑部,所述电磁线盘上设有安装凸起,所述安装凸起设在所述安装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凸起从电磁线盘周向凸出。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槽设有多个,周向分布在所述底部翻边上。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槽的底面设有用于与安装凸起配合固定的螺钉孔。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凸起上设有开口朝下的盲孔,所述盲孔对应所述螺钉孔设置,螺钉穿过螺钉孔和盲孔将二者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底部翻边的内侧设有折边。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电磁线盘在竖直方向的投影大于所述底部通孔。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电磁线盘的上表面不高于所述底部翻边的上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锅盖包括锁紧装置,所述锁紧装置用于咬合所述外锅的口部翻边。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外锅的底部向内形成有底部翻边,所述底部翻边围成有底部通孔,底部通孔可以节省外锅材质,所述底部翻边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上支撑电磁线盘,所述电磁线盘至少部分沉入所述底部通孔内,所述第二支撑部上支撑内锅,所述第一支撑部低于所述第二支撑部。电磁线盘支撑在底部翻边上,可以避免长期使用或运输过程中电磁线盘向下脱出,导致电磁线盘与内锅的距离发生变化,影响到加热效果。电磁线盘至少部分沉入所述底部通孔内,所以可以使内锅受力支撑在底部翻边的第二支撑部上,因此可以使用电磁线盘进行加热,而电磁线盘不会承受内锅向下的压力,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由于电磁线盘支撑在底部翻边的第一支撑部上,内锅受力向下移动时,会压着底部翻边变形向下移动,而电磁线盘可以随着底部翻边一起移动,所以内锅与电磁线盘之间的间距始终是恒定的,可以确保加热效果。
2、本实用新型的底部翻边部分区域下沉形成有安装槽,所述电磁线盘上设有安装凸起,所述安装凸起设在所述安装槽内,通过安装凸起配合安装槽进行配合定位,确保电磁线盘的位置固定。安装槽为底部翻边部分区域下沉形成,底部翻边用来受力支撑内锅,安装槽的底面用来受力支撑电磁线盘,所以电磁线盘与内锅的间距主要由底部翻边下沉的深度决定,因此可以确保其间距恒定,可以避免装配误差。
3、本实用新型在安装槽的底面设有用于与安装凸起配合固定的螺钉孔。安装槽位于外锅的最底部,可以方便通过螺钉从下往上将外锅和电磁线盘固定在一起,方便打螺钉安装,且可以避免螺钉外露。
4、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电磁线盘的上表面不高于所述底部翻边的上表面。因此内锅在上压向下移动时会先与底部翻边接触,不会将上压力作用到电磁线盘上,确保电磁线盘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方煲”承压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的“方煲”产品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的“圆煲”承压示意图;
图4为现有技术的“圆煲”产品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一的电压力锅剖面图;
图6为实施例一的电压力锅的锅体剖面图;
图7为实施例一的外锅和线盘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一的外锅和线盘装配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一的外锅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二的外锅和线盘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三的电压力锅示意图。
附图标号:
锅体10,电磁线盘11,安装凸起111,盲孔112,盘架113,线圈114,磁条115,柔性支撑垫116,穿孔117,外锅12,口部翻边13,底部翻边14,安装槽141,螺钉孔142,折边143,底部通孔15,环形隔热圈16,中环17,锅盖20,锁圈21,内盖22,盖牙221,内锅30,锅牙31,内锅侧壁32,凸起部33,内锅底壁34,发热元件40,底部测温装置50,测温帽51,热敏电阻52,弹簧53,顶部测温装置60。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电磁加热的电压力锅,包括锅体和锅盖,所述锅体包括外锅,所述外锅内设有内锅,所述外锅的口部向外形成有口部翻边,所述外锅的底部向内形成有底部翻边,所述底部翻边围成有底部通孔,所述底部翻边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上支撑电磁线盘,所述电磁线盘至少部分沉入所述底部通孔内,所述第二支撑部上支撑内锅,所述第一支撑部低于所述第二支撑部。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5-9,本实施例提出的电磁加热的电压力锅,包括锅体10和锅盖20,所述锅体10包括外锅12,所述外锅12内设有内锅30,所述外锅12的口部向外形成有口部翻边13,所述外锅12的底部向内形成有底部翻边14,所述底部翻边14围成有底部通孔15,所述底部翻边14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上支撑电磁线盘,所述电磁线盘11至少部分沉入所述底部通孔15内,所述第二支撑部上支撑内锅30,所述第一支撑部低于所述第二支撑部。具体的,所述底部翻边14上支撑有从上往下放入的电磁线盘11。本实用新型利用电磁线盘11对内锅30进行加热,利用底部翻边14支撑内锅30,可以避免内锅上压时压坏电磁线盘11。电磁线盘从上往下放入外锅中支撑在底部翻边14上,使得电磁线盘11与外锅12之间可以紧密连接,与现有技术电磁线盘吊装固定在外锅下方不同,利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电磁线盘11不易发生松脱导致电磁线盘与内锅的距离发生变化,因此可以确保加热效果稳定。
在本实施例中,可参照图7,所述底部翻边14部分区域下沉形成有安装槽141,安装槽141为第一支撑部,用来支撑电磁线盘,底部翻边14上未下沉的区域为第二支撑部,用于支撑内锅30。所述电磁线盘11上设有安装凸起111,所述安装凸起111设在所述安装槽141内。较佳的,所述安装凸起111从电磁线盘周向凸出。因此电磁线盘可以通过安装凸起111搭在底部翻边14上。由于底部翻边14部分区域下沉形成安装槽141,所以内锅30在放入外锅中上压时,底部翻边14不下沉的区域可以直接抵顶支撑内锅30,进而保护了电磁线盘1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槽141设有多个,周向分布在所述底部翻边14上。通过周向设置的多个安装槽141,可以对电磁线盘11在圆周方向上进行限位。电磁线盘11在从上往下放入外锅中之后,不会发生周向转动,方便进行安装固定。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也可以是底部翻边14内圈部分区域下沉形成,安装槽为内圈的一环下沉区域。
在本实施例中,可参照图6,所述安装槽141的底面设有用于与安装凸起配合固定的螺钉孔142。通过螺钉穿过螺钉孔142可以将电磁线盘与外锅固定在一起。较佳的,所述安装凸起上设有开口朝下的盲孔112,所述盲孔112对应所述螺钉孔142设置,螺钉穿过螺钉孔和盲孔将二者固定连接。由于盲孔112开口朝下,所以螺钉从下往上打入,所以螺钉不会外露。而且螺钉位于底部翻边14的区域,电磁线盘11不会对螺钉加热造成不良影响。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部翻边14的内侧设有折边。折边可以提升底部翻边14的强度。而且折边可以对电磁线盘11进行限位。本实施例的折边143的内侧向上翻折形成,电磁线盘在放入外锅中后,折边143还可以在径向方向上对电磁线盘进行限位,确保电磁线盘的位置稳定。在其他实施例中,折边也可以是向下翻折形成,可以加强支撑翻边的强度。为了提高底部翻边14的强度,也可以将底部翻边做成波浪形或者是设有凸筋等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磁线盘11在竖直方向的投影大于所述底部通孔15。电磁线盘11因此可以支撑在底部翻边14上,而内锅30由于也是支撑在底部翻边14上,所以内锅30上压后向下作用力给底部翻边14时,即使底部翻边14发生形变,电磁线盘11也可以随着底部翻边14一起移动,因此可以确保底部翻边14和内锅30之间具有恒定的间隙,确保加热效果不受到影响。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磁线盘11的上表面不高于所述底部翻边14的上表面。内锅30在上压向下移动时,会先与底部翻边14接触,不会将上压时向下的力作用到电磁线盘上,确保电磁线盘11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锅盖20包括锁紧装置,所述锁紧装置用于咬合所述外锅的口部翻边13。锁紧装置可以是锅盖20上的盖牙,外锅的口部翻边13上形成有锅牙,通过转动锅盖20实现盖牙与锅牙的咬合或错开;锁紧装置也可以是锅盖20上的卡钳,卡钳可移动的设置在锅盖上来咬合或错开口部翻边13。本实施例外锅12的口部向外形成有口部翻边13,所述外锅的底部向内形成有底部翻边14,口部翻边13用来与锅盖20锁合,底部翻边14用来支撑内锅,锅盖与内锅密封形成压力烹饪腔体,当电磁线盘加热内锅温度压力上升时,锅盖会有向上移动的趋势,内锅会有向下移动的趋势,而口部翻边13与锅盖咬合,用来阻止锅盖上移,底部翻边支撑内锅,用来阻止内锅下移,通过外锅上下的翻边结构实现了承压受力。本实施例的所述底部翻边14的宽度大于所述口部翻边13的宽度,使得外锅上下受力平衡。因为底部翻边14为外锅底部向内形成,口部翻边13为外锅口部向外形成,口部翻边13的外周长会远大于底部翻边14的内周长,为了确保受力平衡,底部翻边的宽度大于口部翻边,使得上下受力面积可以相等。较佳的,所述锁紧装置咬合口部翻边的咬合面积与所述底部翻边与内锅的接触面积相等。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口部翻边13一体成型在所述外锅12上。所述底部翻边14一体成型在所述外锅12上。一体成型既方便制造又可以保证强度。所述外锅为金属材质,比如为铁或不锈钢等制成。所述底部通孔的直径为外锅直径的1/2-19/20,可以兼顾底部翻边的强度和材料成本。当底部通孔的直径小于外锅直径的1/2时,底部翻边宽度太大,浪费材料,当大于外锅直径的19/20时,底部翻边宽度太小,支撑受力面积有限,影响支撑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可参照图7,所述口部翻边13上形成有锅牙31。锁紧装置是锅盖20上的盖牙,通过转动锅盖20实现盖牙与锅牙的咬合或错开,实现锅盖20与锅体10的锁合和解锁。
在本实施例中,可参照图6,所述口部翻边13下方设有环形隔热圈16。可以理解的是,锅体10还包括中环17,中环17环绕外锅12设置,中环17为塑料件,环形隔热圈16设在口部翻边13的下方,位于口部翻边13和中环17支架,可以避免外锅12的热量直接传递给中环17。可以理解的是,锅体10还包括外壳(图中未示出),外壳为塑料件,外锅12设在外壳内,内锅30设在外锅12内。
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6和图8,电磁线盘11包括盘架113、线圈114和磁条115,线圈114绕设在盘架113上,磁条115固定在盘架113上,所述安装凸起111设在盘架113上,较佳的,安装凸起111一体成型在盘架113上,从盘架113周向凸出。本实施例的线圈114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小于所述底部通孔15,因为线圈114从通入交变电流后会产生磁场切割内锅使得内锅30自身发热,如此设置使得外锅12受到线圈114产生的磁场影响小。具体的,所述线圈114与所述底部翻边14的横向间距大于5mm,使得外锅12难以受到磁场影响。
进一步的,所述磁条115在竖直方向的投影也位于所述底部通孔15内。磁条115可以起到聚集线圈所产生磁场的作用,从而可以避免磁场加热到外锅12上去。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兼顾内锅30的成本和加热效果,在内锅底壁上附有导磁层,所述导磁层在竖直方向的投影大于所述底部通孔15,因此可以充分利用电磁线盘所产生的磁场的面积进行加热。由于仅仅内锅底部设有电磁线盘,可以是仅在内锅底壁上附有导磁层而不需要在内锅侧壁上附着导磁层,可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此外,本实施例中,可参照图6,所述底部翻边14用于支撑内锅底壁,所述内锅下方设有电磁线盘,所述电磁线盘11与内锅30之间具有第一预设距离D1,所述内锅底壁34厚度大于所述内锅侧壁32厚度。具体的D1可以为5-50mm。第一预设距离D1的设置可以避免出现干烧时对电磁线盘造成损坏。由于电磁线盘为塑料件,若将内锅与电磁线盘直接接触,当内锅干烧时传热给电磁线盘,使得电磁线盘被烧坏。当锅内上压时,由于锅盖上的锁合装置与外锅口部翻边锁合,所以内锅30会有向下移动的趋势,此向下移动的力会通过内锅底壁直接传递给底部翻边14,因此内锅底壁34会受到很大的承压力,而内锅侧壁基本不会收到此承压力,所以在设计和制作内锅30时,可以使得内锅底壁厚度大于内锅侧壁厚度,在满足承压要求的前提下节省了材料进而降低了成本。内锅30有两种制作方法,其一是直接成型成内锅底壁偏厚的内锅,其二是先成型成厚度均匀的内锅,再在内锅底壁附加一层加强层达到内锅底壁偏厚的,加强层可以是内锅底壁附着加强片而制成,也可以是直接对内锅底壁进行喷涂加厚而制成,既可以是内锅底壁本身具有导磁特性,也可以是后附上去的加强层为导磁材料,具有导磁特性,可以配合电磁线盘进行加热。由于本实施例中内锅底壁与外锅底部翻边支撑受力,相应的将内锅底壁设计偏厚,使得其强度提高,来适配本实施例的电压力锅结构,得到了综合降低成本的目的。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增加了柔性支撑垫,具体可以参考图10,本实施例的所述电磁线盘11上设有柔性支撑垫116,内锅30与所述柔性支撑垫116抵顶支撑,所述电磁线盘11与内锅30之间具有第一预设距离D1,所述底部翻边与内锅之间具有第二预设距离D2,所述D1大于D2。在初始烹饪时,内锅放入外锅内,通过柔性支撑垫116直接支撑内锅,当电磁线盘11对内锅进行电磁加热时,内锅会发生轻微震动,通过柔性支撑垫116可以减缓内锅30的震动,进而较少噪音。而在内锅30加热上压之后,由于外锅12的口部翻边13与锅盖20锁合,所以内锅30会具有向下移动的趋势,柔性支撑垫会发生形变,由于柔性支撑垫的支撑力有限,所以内锅30会向下移动,由于D1大于D2,所以内锅在承压向下移动时会与底部翻边直接接触,使得底部翻边支撑内锅30,而因为电磁线盘固定在底部翻边上,所以内锅承压向下移动时即使底部翻边变形向下移动,电磁线盘也会跟着向下移动,所以内锅始终不会直接接触到电磁线盘11,所以可以对电磁线盘11进行保护。较佳的,所述柔性支撑垫116具有预设弹性形变量,预设弹性形变量大于D2。当内锅30上压向下移动时,柔性支撑垫116发生形变,由于其预设弹性形变量大于D2,所以可以确保在发生形变之后可以使得内锅30支撑到底部翻边14上。具体的,柔性支撑垫116可以为硅胶垫或者是橡胶垫,具有一定弹性,而且耐高温。电磁线盘上设有若干安装孔,直接将硅胶垫卡装在安装孔内,硅胶垫表面高于电磁线盘上表面得到直接与内锅30接触的目的。硅胶垫可以是周向分布在电磁线盘上的多个支撑点,也可以是分布在电磁线盘上的一圈或多圈的支撑圈。可以理解的是,柔性支撑垫116为非导磁性材料制成,避免电磁线盘11对其加热。
较佳的,在本实施例中,柔性支撑垫116分布在安装凸起111上。因为安装凸起111分布的区域下方并无线圈,所以内锅30在接触柔性支撑垫116处并非线圈直接加热内锅的区域,而是经过热传导受热,相对温度会偏低一些,因此可以提高柔性支撑垫116的寿命。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增加了底部测温装置。具体的,可参考图11,所述电磁线盘11上设有底部测温装置50,所述底部测温装置50的上表面不低于所述底部翻边14。由于底部翻边14直接支撑内锅,底部测温装置50的上表面不低于底部翻边14,因此可以确保底部测温装置50直接接触到内锅30来进行底部测温,从而得到理想的烹饪效果。
具体的,所述电磁线盘11中心设有穿孔117,所述底部测温装置50可浮动地设在所述穿孔117内。当内锅30取出时,底部测温装置50上浮凸出电磁线盘表面,当内锅30放进外锅时,内锅30下压底部测温装置50,确保内锅30和底部测温装置50可以紧贴在一起,从而达到理想的测温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部测温装置50包括测温帽51和位于测温帽内的热敏电阻52,所述测温帽52的上表面高于所述电磁线盘11。因此测温帽51可以直接与内锅30接触,而热敏电阻52位于测温帽51内,可以起到保护测温帽的作用。进一步的,所述底部测温装置还包括弹簧53,弹簧一端抵接电磁线盘11,另外一端抵接测温帽51。通过弹簧53可以实现底部测温装置50在电磁线盘的穿孔中上下浮动。具体的,所述内锅30支撑在所述底部翻边14上时,所述测温帽抵顶所述内锅,所述弹簧53处于压缩状态。在内锅30取出时,弹簧恢复原状。由于在内锅放在外锅中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所以测温帽52一直具有向上浮动的趋势,可以保证一直与内锅紧贴,确保测温可靠。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锅底壁34上具有凸起部33,所述凸起部33与所述底部测温装置50对应。通过底部测温装置50抵顶凸起部33进行测温,可以提早的检测干烧。具体来说,在出现干烧情况时,锅内液体逐渐减少,而当凸起部33处无液体时,锅内其他区域还存在少量液体,由于底部测温装置50抵顶凸起部33,凸起部33处由于无液体,温度会显著上升,使得底部测温装置50可以及时检测出来并进行反馈控制电磁线盘停止加热,而锅内其他区域还存在少量液体不至于全部糊锅,所以可以将干烧损失降低。具体的,所述凸起部的高度为2-15mm,可以达到及时检测干烧,对加热效果影响又小。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增加了顶部测温装置60,可以继续参照图11,顶部测温装置用于在顶部检测烹饪腔体的温度。可以理解的是,锅体内设有主控板,主控板电连接所述电磁线盘和顶部测温装置。主控板用于接收所述顶部测温装置的测温信号,并根据所接收的测温信号控制电磁线盘加热。具体使用过程中,当锅内压力上升时,温度也会上升超过100℃,内锅30承压向下移动时会使底部翻边变形向下移动,为了避免压力的持续上升对底部翻边造成破坏性的形变,所以顶部测温装置可以及时检测烹饪腔体温度并反馈给主控板,使得主控板控制电磁线盘及时停止,避免持续加热导致压力的持续上升对底部翻边造成破坏。
在本实施例中,锅盖20铰接在锅体10上,锅盖可以相对锅体翻转打开或关闭锅体,所述顶部测温装置60和主控板通过第一连接导线电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导线从锅盖上经过铰接处延伸到锅体上。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顶部测温装置和主控板通过无线装置电连接,由此锅盖20可以是铰接在锅体10上,锅盖20也可以是与锅体10完全分体式。具体的无线装置可以是在锅体上设置第一线圈,锅盖上对应设置第二线圈实现无线电连接,也可以是在锅体上设置第一耦合器,锅盖上对应设置第二耦合器实现电耦合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锅盖包括内盖22,内盖22与内锅30密封形成烹饪腔体,所述顶部测温装置60为测温杆,所述测温杆伸入所述烹饪腔体。具体的,所述内盖上设有测温孔,所述测温杆穿过所述测温孔,一端伸入所述烹饪腔体,另外一端位于内盖外与第一连接导线电连接。通过在内盖上设置测温杆直接伸入烹饪腔体内进行测温,可以精准的测得烹饪腔体的温度,避免底部翻边受到内锅承压力而遭受破坏。在其他实施例中,顶部测温装置60也可以是位于内盖22上表面,检测内盖22的温度来间接检测烹饪腔体的温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Claims (10)
1.一种电磁加热的电压力锅,包括锅体和锅盖,所述锅体包括外锅,所述外锅内设有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锅的口部向外形成有口部翻边,所述外锅的底部向内形成有底部翻边,所述底部翻边围成有底部通孔,所述底部翻边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上支撑电磁线盘,所述电磁线盘至少部分沉入所述底部通孔内,所述第二支撑部上支撑内锅,所述第一支撑部低于所述第二支撑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翻边部分区域下沉形成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构成所述第一支撑部,所述电磁线盘上设有安装凸起,所述安装凸起设在所述安装槽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凸起从电磁线盘周向凸出。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设有多个,周向分布在所述底部翻边上。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的底面设有用于与安装凸起配合固定的螺钉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凸起上设有开口朝下的盲孔,所述盲孔对应所述螺钉孔设置,螺钉穿过螺钉孔和盲孔将二者固定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翻边的内侧设有折边。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线盘在竖直方向的投影大于所述底部通孔。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线盘的上表面不高于所述底部翻边的上表面。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包括锁紧装置,所述锁紧装置用于咬合所述外锅的口部翻边。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207903.1U CN211270000U (zh) | 2019-07-30 | 2019-07-30 | 一种电磁加热的电压力锅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207903.1U CN211270000U (zh) | 2019-07-30 | 2019-07-30 | 一种电磁加热的电压力锅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270000U true CN211270000U (zh) | 2020-08-18 |
Family
ID=720107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207903.1U Active CN211270000U (zh) | 2019-07-30 | 2019-07-30 | 一种电磁加热的电压力锅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270000U (zh) |
-
2019
- 2019-07-30 CN CN201921207903.1U patent/CN21127000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1314385B1 (en) |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electrically heated vessels | |
CN208876063U (zh) | 用于电压力锅的内容器盖 | |
CN110811313B (zh) | 上盖组件和烹饪器具 | |
WO2018227852A1 (zh) | 烹饪器具 | |
CA2205101A1 (en) | Electric kettle with metal heater plate | |
EP2725948B1 (en) | Electrically heated vessel | |
US2164813A (en) | Electric culinary utensil | |
CN211270000U (zh) | 一种电磁加热的电压力锅 | |
CN210961469U (zh) | 一种低成本的电压力锅 | |
CN211242826U (zh) | 一种电磁加热的电压力锅 | |
CN210961470U (zh) | 一种电磁加热的电压力锅 | |
CN211269999U (zh) | 一种低成本的电压力锅 | |
CN210961477U (zh) | 一种电磁加热的电压力锅 | |
CN210961476U (zh) | 一种电磁加热的电压力锅 | |
CN112294107B (zh) | 一种电磁加热的电压力锅 | |
CN107440528B (zh) | 密封件、盖体和烹饪器具 | |
CN210540734U (zh) | 分体式烹饪器具 | |
JP5929373B2 (ja) | 蒸し器 | |
CN107669136B (zh) | 一种活动盖板组件、电饭煲上盖结构和电饭煲 | |
CN213309038U (zh) | 一种压力锅密封圈和压力锅 | |
JP5653381B2 (ja) | 炊飯器及びこれを備えた調理装置 | |
CN212346189U (zh) | 烹饪器具 | |
CN221616774U (zh) | 内胆及电煲 | |
CN210748733U (zh) | 锅体组件及烹饪器具 | |
CN216724118U (zh) | 一种降噪的电热锅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