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186760U - 用于空调系统的贯流配风模块 - Google Patents

用于空调系统的贯流配风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186760U
CN208186760U CN201820248523.1U CN201820248523U CN208186760U CN 208186760 U CN208186760 U CN 208186760U CN 201820248523 U CN201820248523 U CN 201820248523U CN 208186760 U CN208186760 U CN 2081867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flow
shell
distribution module
se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24852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继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24852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1867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1867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1867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用于空调系统的贯流配风模块,属于空调领域。配风模块,包括壳体和贯流风机,壳体的两侧壁上分别形成进风口和出风口;贯流风机设置在壳体内,驱动气流由所述壳体的进风口向出风口流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贯流配风模块,与空调室内机配合使用,在使用时,嵌入相邻间室或相邻区域的之间的隔断内,构成空调系统。将空调室内机所在间室或者区域的空气引流至其他间室或区域内,从而增大送风距离,保证了整体区域内的温度均匀性。大大降低了该整体区域内空调的数量,无复杂管路的排布,改善了室内环境,大大降低了成本。

Description

用于空调系统的贯流配风模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用于空调系统的贯流配风模块。
背景技术
目前,针对大空间或者多间室的环境的冷热调节,一般采用安装多个独立的空调的方式解决。而为了减少外机的使用,有时会采用一拖多空调,即,使用一个外机,多个内机同时对大空间或者多间室的环境进行冷热调节。无论是多个独立空调,还是一拖多空调,均存在室内机较多,无法减少空调在室内的占用空间,而且管路杂乱,影响室内环境,以及成本高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用于空调系统的贯流配风模块。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一个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该概括部分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其唯一目的是用简单的形式呈现一些概念,以此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用于空调系统的贯流配风模块,包括壳体和贯流风机,所述壳体的两侧壁上分别形成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贯流风机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驱动气流由所述壳体的进风口向出风口流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贯流配风模块,与空调室内机配合使用,在使用时,嵌入相邻间室或相邻区域的之间的隔断(如,墙体)内,构成空调系统。将空调室内机所在间室或者区域的空气引流至其他间室或区域内,从而增大送风距离,将空调室内机产生的冷气或热气从空调室内机的周围区域配送至其他区域内,保证了整体区域内的温度均匀性。且,大大降低了该整体区域内空调的数量,无复杂管路的排布,改善了室内环境,同时,大大降低了成本。
可选地,所述的贯流配风模块,还包括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的一端口与所述壳体的进风口适配连接,另一端口与所述贯流风机的进风口适配连接。
可选地,所述壳体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分别开设在壳体的相对两侧壁上;且所述壳体的进风口和出风口位置相错,且所述进风口的水平位置高于所述出风口的水平位置。
可选地,所述贯流配风模块,还包括进风栅和出风栅,所述进风栅罩设在所述壳体的进风口上;所述出风栅罩设在所述壳体的出风口上。
可选地,所述进风栅和出风栅的边沿向壳体侧弯曲;在配风模块装配后,使进风栅和出风栅的边沿与所在装配面呈圆滑过渡。
可选地,所述贯流配风模块,还包括减震垫,所述减震垫设置在所述壳体的装配面上。
可选地,所述贯流配风模块,还包括加热单元,依据设置的温度参数,为流经所述配风模块的气流加热至所述设置的温度参数。
可选地,所述贯流配风模块,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控制输出端与所述风机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控制器接收设置的风机运行参数,控制所述贯流风机基于所述设置的风机运行参数调整自身的运行。
可选地,当所述贯流配风模块包括所述加热单元时,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还与所述加热单元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器接收设置的温度运行参数,控制所述加热单元基于所述设置的温度运行参数调整自身的运行。
可选地,所述贯流配风模块,还包括无线通讯器,所述无线通讯器用于与空调室内机或者遥控器无线通讯;实现将所述空调室内机或者遥控器的设置的运行参数传送至所述贯流配风模块的控制器。
可选地,所述加热单元中的温度控制器实时监测壳体的出风口侧的出风温度,并将出风温度传送至贯流配风模块的控制器内,控制器将该出风温度与设置的温度参数进行比较,若不一致,控制器控制调节贯流风机的风机转速。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贯流配风模块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贯流配风模块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一示例性的贯流配风模块装配后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贯流配风模块;10、壳体;101、进风口;102、出风口;12、下支撑板;13、上限位板;20、贯流风机;201、进风口;202、出风口;21、蜗壳;22、涡舌;30、导流通道;31、上导流板;32、下导流板;41、进风栅;42、出风栅;50、减震垫;61、温度控制器;62、无线通讯器;70、隔断。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书的整个范围,以及权利要求书的所有可获得的等同物。在本文中,各实施方案可以被单独地或总地用术语“实用新型”来表示,这仅仅是为了方便,并且如果事实上公开了超过一个的实用新型,不是要自动地限制该应用的范围为任何单个实用新型或实用新型构思。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于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本文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结构、产品等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部分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结合图1至图3所示,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空调系统的贯流配风模块100,包括壳体10和贯流风机20,壳体10的两侧壁上分别形成进风口101和出风口102;贯流风机20固定设置在壳体10内,驱动气流由壳体10的进风口101向出风口102流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贯流配风模块,与空调室内机配合使用,在使用时,嵌入相邻间室或相邻区域的之间的隔断70(如,墙体)内(如图3所示),构成空调系统,将空调室内机所在区域的空气引流至其他区域内,从而增大送风距离,将空调室内机产生的冷气或热气从空调室内机的周围区域配送至其他区域内,保证了整体区域内的温度均匀性。且,大大降低了该整体区域内空调的数量,无复杂管路的排布,改善了室内环境,同时,大大降低了成本。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贯流配风模块时,对于多间室的环境,将贯流配风模块嵌设在相邻间室之间的墙壁上,进风口101朝向设置空调室内机侧的第一间室,出风口102则朝向与第一间室相邻的第二间室。对于大空间的环境,如,会议室等,可以通过增加外加固定件的方式将贯流配风模块固定,如,采用支架固定在天花板或者墙壁上等。
本实施例中,壳体10的进风口101和出风口102的开设方式不限定,可以是完全敞开式的敞口,也可以是网孔状结构,依据所需设计即可。
本实施例中,贯流风机20固定设置在壳体10内,如图1所示,通过在壳体10内增加蜗壳21的下支撑板12和涡舌22的上限位板13,将贯流风机20固定设置在壳体10内。当然,贯流风机20的固定方式不限定,只要起到固定作用即可。
本实施例中,贯流风机20,依据其蜗壳21和涡舌22的设计位置,贯流风机20的进风口201和出风口202的相对位置会有所不同,如现有贯流风机的类型包括R型、RH型、RL型、H型和F型等,因此,依据采用不同类型的贯流风机20对壳体10及其上开设的进风口101和出风口102进行设计,保证进风能够顺畅进入贯流风机20的进风口,且贯流风机20的出风口202朝向壳体10的出风口102;并保证方便嵌设装配至间室之间的分隔墙壁上即可。
因此,为了保证气流的顺畅流通,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贯流配风模块,还包括导流通道30,导流通道30的一端口与壳体10的进风口101适配连接,另一端口与贯流风机20的进风口201适配连接。方便将由壳体10的进风口101进入的空气顺畅地导流至贯流风机20的进风口201,提高送风量。
本实施例中,导流通道30是用来导流进入贯流风机20的空气的,因此,依据贯流风机20的进风口的特点,导流通道30至少包括上导流板31,上导流板31的一侧边与贯流风机20的涡舌21的进风口侧连接,另一侧边朝向壳体10的进风口101侧呈弧形延伸,其中,上导流板31可选为外凸的弧形板;则贯流风机的蜗壳22的进风口侧与壳体10的进风口101的下沿连接;保证空气顺畅地进入贯流风机20。当然,导流通道30还可以包括下导流板32,贯流风机20的蜗壳22的进风口侧与壳体10的进风口101的下沿通过下导流板32连接,贯流风机20的蜗舌21的进风口侧设置上导流板31,上导流板31呈弧形向壳体10的进风口101的上沿延伸。
本实施例中,针对贯流配风模块的应用场景及安装方式,壳体10的进风口101和出风口102一般开设在壳体10的相对两侧壁上,对应装配时的墙壁的两个侧面。另外,由于贯流风机20的进风与出风很难在同一水平面上,因此,将壳体10的进风口101和出风口102的位置设计为相错,且进风口101的水平位置高于出风口102的水平位置,即进风口101的下沿水平位置高于出风口102的下沿,提高进风和出风的通畅性。本实施例的贯流配风模块中,导流通道30可以只包括上导流板31,将贯流风机20的蜗壳22的进风口侧与壳体10的进风口101的下沿连接,上导流板31设置在贯流风机20的蜗舌21的进风口侧的边沿上,且呈外凸弧形朝向壳体10的进风口101的上沿延伸,保证进风通顺。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贯流配风模块还包括进风栅41和出风栅42,进风栅41罩设在壳体10的进风口101上;出风栅42罩设在壳体10的出风口102上。进风栅41和出风栅42与壳体10分体设计,方便贯流配风模块的嵌入式装配,且简化了壳体10的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壳体10采用两端敞口的筒状结构,两端分别作为进风口101和出风口102,将进风栅41和出风栅42分别扣设在相应的敞口上即可。为了进一步增加配风模块装配后的整体外观性,将进风栅41和出风栅42的边沿设计为向壳体10侧弯曲;在配风模块装配后,使进风栅41和出风栅42的边沿与所在装配面呈圆滑过渡(参见图3所示)。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贯流配风模块还包括减震垫50,减震垫50设置在壳体10的装配面上。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减震垫50固定设置在壳体10的上下两侧壁上,在嵌入式装配至相邻间室之间的墙壁上时,该上下两侧壁即为装配面。减少贯流风机20在运行过程中传递给墙体的震动,以及降低墙体的震动带给贯流配风模块的震动。另外,减震垫50增加,还可增加装配强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贯流配风模块,是与空调室内机配合使用的,目的是增加空调室内机的送风距离,使多间室或者大面积的环境中,减少空调室内机的设置数量。然而热量在传输过程中会损耗,为了提高温度均匀性,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在贯流配风模块中增加设置加热单元,依据设置的温度参数,为流经所述配风模块的气流加热至所述设置的温度参数。其中,设置的温度参数可以与空调室内机的温度参数相同或者不同。具体地,所述加热单元包括加热器件(图未示)和温度控制器61,加热器件固定设置在壳体10内,为流经壳体10的气流进行加热。温度控制器61的传感端设置在壳体10的出风口102侧,感应出风温度;输出端与加热器件的控制端连接。温度控制器61的信号输入端接收设置的温度参数,当传感端感应的出风温度达到所述设置的温度参数时,控制加热器件关闭。
本实施例中,加热器件可选地设置在壳体10的进风口101与贯流风机20的进风口201之间,在空气进入贯流风机20之前对其进行加热,加热后的热空气在贯流风机20内可进一步混合,提高排出的空气的温度均匀性。而且,通过配风模块的加热功能,可保证第二间室内的温度与第一间室(室内空调机所在区域)的温度的一致性,提高空调系统的温度均匀性。进一步可选地,加热器件可设置多个,将多个加热器件分布设置在壳体10的进风口与贯流风机20的进风口之间的风道上,均匀加热。在设置导流通道30的贯流配风模块中,将多个加热器件分别设置在导流通道30的内壁上即可。
由于贯流配风模块是与空调室内机配合使用,因此,对贯流配风模块的控制尽量与空调室内机保持一致性,为了便于控制,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贯流配风模块还包括控制器(图未示),控制器的控制输出端与风机的控制端连接;控制器接收设置的风机运行参数,控制所述贯流风机基于所述设置的风机运行参数调整自身的运行。其中,控制器接收的设置的风机运行参数可以是空调室内机的控制器发送的,也可以是遥控器发送的。
本实施例中,当配风模块还包括加热单元时,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还与加热单元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控制器接收设置的温度运行参数,控制加热单元基于所述设置的温度运行参数调整自身的运行。其中,控制器接收的设置的温度运行参数可以是空调室内机的控制器发送的,也可以是遥控器发送的。
控制器接收风机运行参数和温度运行参数,可以通过有线接收,也可以通过无线接收。采用有线时,将空调室内机的控制器与配风模块的控制器进行有线连接即可。当采用无线时,配风模块还包括无线通讯器62,无线通讯器62用于与空调室内机或者遥控器无线通讯;实现将空调室内机或者遥控器的设置的运行参数(包括风机运行参数和温度运行参数)传送至贯流配风模块100的控制器。
本实施例中,加热单元中的温度控制器61实时监测壳体10的出风口102侧的出风温度,并将出风温度传送至配风模块的控制器内,控制器将该出风温度与设置的温度参数进行比较,若不一致,控制器控制调节贯流风机20的风机转速。若出风温度低于设置的温度参数时,增大贯流风机20的转速。若出风温度高于设置的温度参数时,减小贯流风机20的转速。通过贯流风机20的风速大小,辅助调节出风热量,实现多间室或者大面积环境的温度均匀一致性,提高舒适度。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流程及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用于空调系统的贯流配风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贯流风机,所述壳体的两侧壁上分别形成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贯流风机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驱动气流由所述壳体的进风口向出风口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贯流配风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的一端口与所述壳体的进风口适配连接,另一端口与所述贯流风机的进风口适配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贯流配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分别开设在壳体的相对两侧壁上;且所述壳体的进风口和出风口位置相错,且所述进风口的水平位置高于所述出风口的水平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贯流配风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风栅和出风栅,所述进风栅罩设在所述壳体的进风口上;所述出风栅罩设在所述壳体的出风口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贯流配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栅和出风栅的边沿向壳体侧弯曲;在配风模块装配后,使进风栅和出风栅的边沿与所在装配面呈圆滑过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贯流配风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减震垫,所述减震垫设置在所述壳体的装配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贯流配风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热单元,依据设置的温度参数,为流经所述配风模块的气流加热至所述设置的温度参数。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贯流配风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控制输出端与所述风机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控制器接收设置的风机运行参数,控制所述贯流风机基于所述设置的风机运行参数调整自身的运行。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贯流配风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控制输出端与所述风机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控制器接收设置的风机运行参数,控制所述贯流风机基于所述设置的风机运行参数调整自身的运行;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还与所述加热单元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器接收设置的温度运行参数,控制所述加热单元基于所述设置的温度运行参数调整自身的运行。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贯流配风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无线通讯器,所述无线通讯器用于与空调室内机或者遥控器无线通讯;实现将所述空调室内机或者遥控器的设置的运行参数传送至所述贯流配风模块的控制器。
CN201820248523.1U 2018-02-11 2018-02-11 用于空调系统的贯流配风模块 Active CN2081867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48523.1U CN208186760U (zh) 2018-02-11 2018-02-11 用于空调系统的贯流配风模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48523.1U CN208186760U (zh) 2018-02-11 2018-02-11 用于空调系统的贯流配风模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186760U true CN208186760U (zh) 2018-12-04

Family

ID=644390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248523.1U Active CN208186760U (zh) 2018-02-11 2018-02-11 用于空调系统的贯流配风模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1867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53648B (zh) 空调送风装置防凝露的方法
CN106288246A (zh) 一种风管式空调的控制方法
CN105588186A (zh) 一种挂壁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4358696B (zh) 风机系统及空调器
CN206222479U (zh) 竖式壁挂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5258217A (zh) 一种立体环抱送风装置及其空调器
CN208186760U (zh) 用于空调系统的贯流配风模块
CN208186525U (zh) 用于空调系统的轴流配风模块
CN208558953U (zh) 一种汽车空调吹脚装置
CN208186759U (zh) 用于空调系统的具导风功能的贯流配风模块
CN211345513U (zh) 空调室内机及其风道组件
CN205818859U (zh) 一种空调箱流道及汽车空调
CN208186761U (zh) 用于空调系统的具有导风功能的轴流配风模块
CN208075189U (zh) 空气处理模块和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CN107192014B (zh) 空调室内机
CN109945266A (zh) 一种平衡式污染物清洁系统
CN106080110B (zh) 一种空调箱流道及汽车空调
CN110160133A (zh) 长距离送风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8536395U (zh) 柜式空调室内机
CN210179739U (zh) 壁式浴室多功能取暖器
CN110360654A (zh) 一种上下出风柜式空调器
CN220931377U (zh) 一种暖风机
CN106440238B (zh) 一种顶出风立式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10951855U (zh) 暖风机
CN204200627U (zh) 风机系统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