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075189U - 空气处理模块和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气处理模块和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075189U CN208075189U CN201820317392.8U CN201820317392U CN208075189U CN 208075189 U CN208075189 U CN 208075189U CN 201820317392 U CN201820317392 U CN 201820317392U CN 208075189 U CN208075189 U CN 20807518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treatment module
- air
- air treatment
- coaming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38
- 238000000746 purif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8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06010021036 Hyponatraemi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0237858 Gastropod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360 explo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8400 supply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08340 Araliace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5035 Panax pseudoginseng ssp. pseudoginseng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3140 Panax quinquefoliu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8434 ginseng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气处理模块和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空气处理模块包括净化风道出风框、水箱支撑件、施水件、水箱和风机。净化风道出风框上设有第一溢流水路,第一溢流水路设有第一出水口,水箱支撑件上设有水槽,水槽的侧壁设有与第一溢流水路连通的溢水口;风机包括蜗壳和风轮,蜗壳放置在净化风道出风框的下部以支撑净化风道出风框,蜗壳上设有与第一出水口连通的第二溢流水路,第二溢流水路具有第二出水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处理模块,可以排出水槽内多余的水,方便了空气处理模块的维护。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气处理模块和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空气处理模块可以用于室内空气的净化,空气处理模块中可以设有水箱以向空气处理模块中的水槽供水以改变室内的湿度。然而,当由于水箱破裂等原因导致水槽内的水过多时,空气处理模块无法实现水的排出而影响其正常运行,同时用户也无法得知水槽内是否存有过多的水,不便于空气处理模块的维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气处理模块,所述空气处理模块可以排出水槽内多余的水,方便了空气处理模块的维护。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空气处理模块的空调室内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空气处理模块,包括:净化风道出风框,所述净化风道出风框上设有通风孔,所述净化风道出风框上设有第一溢流水路,所述第一溢流水路设有第一出水口;水箱支撑件,所述水箱支撑件设在所述净化风道出风框上,所述水箱支撑件上设有水槽,所述水槽的侧壁设有与所述第一溢流水路连通的溢水口;施水件,所述施水件设在所述水槽内;水箱,所述水箱设在所述水箱支撑件上以朝向所述水槽内供水;风机,所述风机包括蜗壳和风轮,所述风轮设在所述蜗壳内,所述蜗壳放置在所述净化风道出风框的下部以支撑所述净化风道出风框,所述蜗壳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出水口连通的第二溢流水路,所述第二溢流水路具有第二出水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处理模块,通过在水槽的侧壁上设置溢水口、在净化风道出风框上设置与溢水口连通的第一溢流水路、在蜗壳上设置与第一溢流水路连通的第二溢流水路,使得水槽内多余的水可以依次通过溢水口、第一溢流水路和第二溢流水路排出,避免水槽内多余的水在空气处理模块内随意流动而影响空气处理模块的运行;同时由第二出水口流出的水可以最终排出空气处理模块外,以便于用户判断水槽内的水是否过多,方便了空气处理模块的维护。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出水口设在所述蜗壳的底壁上,所述蜗壳的外侧壁设有用于将水导向所述第二出水口的导流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出水口邻近所述通风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净化风道出风框的底壁设有环形的第一围板,所述第一围板围绕所述第一出水口设置;所述蜗壳的顶壁设有环形的第二围板,所述第二围板围绕所述第二溢流水路的进口设置且与所述第一围板正对设置,所述第一围板的内周壁位于所述第二围板的内周壁的内侧或者所述第一围板的内周壁与所述第二围板的内周壁对齐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围板的下端伸入到所述第二围板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水箱支撑件的外周壁设有导引件,所述导引件设在所述溢水口的两侧且朝向所述第一溢流水路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水箱支撑件上设有定位柱,所述水箱上设有与所述定位柱配合的定位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水箱支撑件可抽拉地设在所述净化风道出风框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施水件为湿膜。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上设有空气入口和空气出口;空气处理模块,所述空气处理模块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空气处理模块,所述空气处理模块放置在所述机壳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通过采用上述的空气处理模块,实现了室内空气的净化、加湿,同时可以排除水槽内多余的水,便于用户判断水槽内的水是否过多以判断空气处理模块是否需要维修,从而方便了空调室内机的维护。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处理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空气处理模块的局部示意图;
图3是图2中圈示的A部的放大图;
图4是图1中所示的空气处理模块的爆炸图;
图5是图4中框示的B部的放大图;
图6是图1中所示的空气处理模块的另一个爆炸图;
图7是图6中所示的净化风道出风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圈示的C部的放大图;
图9是图7中所示的净化风道出风框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圈示的D部的放大图;
图11是图6中所示的水箱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圈示的E部的放大图;
图13是图11中所示的水箱支撑件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6中所示的第一子蜗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4中所示的第一子蜗壳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空气处理模块100、
净化风道出风框1、通风孔10a、
第一溢流水路11、第一出水口11a、第一围板12、导风格栅13、
水箱支撑件2、水槽20、溢水口20a、导引件21、导引通道21a、定位柱22、
施水件3、水箱4、水出口40a、
风机5、蜗壳51、出风孔51a、第一子蜗壳51b、第二子蜗壳51c、
导流板511、第一导流板511a、第二导流板511b、
第二溢流水路5111、第二出水口5111a、第二围板512、
第一导向轨6、第二导向轨7、第一子导向轨71、第二子导向轨72、
导风罩8、第一进口81、第一出口82、第二出口8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1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空气处理模块100。
如图1-图1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处理模块100,包括净化风道出风框1、水箱支撑件2、施水件3、水箱4和风机5。
净化风道出风框1上设有通风孔10a,净化风道出风框1上设有第一溢流水路11,第一溢流水路11设有第一出水口11a。水箱支撑件2设在净化风道出风框1上,水箱支撑件2上设有水槽20,水槽20的侧壁设有与第一溢流水路11连通的溢水口20a。施水件3设在水槽20内,水箱4设在水箱支撑件2上以朝向水槽20内供水。风机5包括蜗壳51和风轮(图未示出),风轮设在蜗壳51内,蜗壳51放置在净化风道出风框1的下部以支撑净化风道出风框1,蜗壳51上设有与第一出水口11a连通的第二溢流水路5111,第二溢流水路5111具有第二出水口5111a。
例如,如图1-图15所示,净化风道出风框1可以大致水平设置,通风孔10a可以沿上下方向贯穿净化风道出风框1。第一溢流水路11可以设在净化风道出风框1的上表面上,第一出水口11a可以位于第一溢流水路11的一端且第一出水口11a与第一溢流水路11连通,使得第一溢流水路11内的水可以通过第一出水口11a流出。其中,第一溢流水路11的顶部敞开以便于收集从溢水口20a流出的水;当然,第一溢流水路11还可以形成为封闭的水流路,但不限于此,只需保证自溢水口20a处流出的水可以通过第一溢流水路11流至第一出水口11a处即可。
水箱支撑件2可以安装在净化风道出风框1的上侧,水槽20可以由水箱支撑件2的上表面向下凹入形成,使得水槽20的顶部敞开;水箱4内限定出盛水空间以储存水,当水槽20内缺水时,水箱4可以向水槽20内供水;施水件3可以自上向下安装在水槽20内,以便于将水槽20内的水施于施水件3上,施水件3可以对流经其的空气施水、也可以向气流通道内施水,以改变气流的湿度,空气最终可以流入室内,从而改变室内的湿度。溢水口20a可以设在水槽20的右侧壁上,水槽20内多余的水可以通过溢水口20a流至第一溢流水路11。
蜗壳51可以配合安装在净化风道出风框1的下侧,蜗壳51上可以形成有进风孔和出风孔51a,出风孔51a可以位于蜗壳51的顶部,且出风孔51a可以与通风孔10a上下正对设置,从而风轮运行以在进风孔处产生负压、并驱动空气流动,空气自出风孔51a流出、并通过通风孔10a自净化风道出风框1的下侧流至净化风道出风框1的上侧。
第二溢流水路5111的一端可以与第一出水口11a连通,第二出水口5111a可以位于第二溢流水路5111的另一端,从第一出水口11a流出的水可以流至第二溢流水路5111内、并沿第二溢流水路5111流至第二出水口5111a排出,从而当因水箱4破裂等原因导致水槽20内的水过多时,多余的水可以依次通过溢水口20a、第一溢流水路11和第二溢流水路5111,并最终由第二出水口5111a流出,避免水槽20内多余的水在空气处理模块100内随意流动而影响空气处理模块100的运行,同时由第二出水口5111a流出的水可以最终排出空气处理模块100外,以便于用户查看,当用户观察到空气处理模块100有水排出时,可以判断水槽20内的水过多,以便于对空气处理模块100进行检修,方便了空气处理模块100的维护。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处理模块100,通过在水槽20的侧壁上设置溢水口20a、在净化风道出风框1上设置与溢水口20a连通的第一溢流水路11、在蜗壳51上设置与第一溢流水路11连通的第二溢流水路5111,使得因水箱4破裂等原因导致水槽20内的水过多时、多余的水可以依次通过溢水口20a、第一溢流水路11和第二溢流水路5111排出,避免水槽20内多余的水在空气处理模块100内随意流动而影响空气处理模块100的运行;同时由第二出水口5111a流出的水可以最终排出空气处理模块100外,以便于用户判断水槽20内的水是否过多,方便了空气处理模块100的维护。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二出水口5111a设在蜗壳51的底壁上,蜗壳51的外侧壁设有用于将水导向第二出水口5111a的导流板511。例如,如图4、图5、图14和图15所示,导流板511可以沿上下方向设置,导流板511可以自第二溢流水路5111的与第一出水口11a连通的一端沿第二溢流水路5111延伸至第二溢流水路5111的另一端,从而将第一出水口11a处的水导向第二出水口5111a,使得第一出水口11a处的水可以更好地流至第二出水口5111a处,此时第二溢流水路5111可以由导流板511限定、也可以由导流板511与蜗壳51的侧壁共同限定,从而简化了第二溢流水路5111的结构,同时可以更好地引导第二溢流水路5111内的水流。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方向“外”是指远离蜗壳51的中心的方向。
当然,导流板511还可以仅形成第二溢流水路5111的一部分,导流板511同样引导第二溢流水路5111内的水流,以将其导向第二出水口5111a。例如,导流板511可以自第二溢流水路5111的与第一出水口11a连通的一端延伸至第二溢流水路5111的某一位置,该位置非位于第二溢流水路5111的另一端。
可选地,导流板511可以包括第一导流板511a和第二导流板511b,第一导流板511a和第二导流板511b均沿上下方向延伸,第一导流板511a的一端与第二导流板511b的一端相连、第一导流板511a的另一端与蜗壳51的侧壁相连,使得第一导流板511a、第二导流板511b和蜗壳51的侧壁之间大致形成为朝向蜗壳51外侧敞开的第二溢流水路5111,从而在简化导流板511的前提下、避免了第二溢流水路5111内的水流流至蜗壳51内以影响风轮的运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出水口11a邻近通风孔10a设置,以使得空气处理模块100的结构较为紧凑,节省占用空间。例如,在图7-图10的示例中,第一溢流水路11的顶部敞开以大致形成为槽状结构,第一溢流水路11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位于通风孔10a的一侧,第一出水口11a位于第一溢流水路11的下游一端,第一出水口11a邻近通风孔10a设置且第一出水口11a可以沿上下方向贯穿净化风道出风框1,从而第一溢流水路11内的水可以通过第一出水口11a自净化风道出风框1的上侧流至净化风道出风框1的下侧以流至第二溢流水路5111内。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溢流水路11的位置、形状等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具体设置,以更好地满足实际应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净化风道出风框1的底壁设有环形的第一围板12,第一围板12围绕第一出水口11a设置。蜗壳51的顶壁设有环形的第二围板512,第二围板512围绕第二溢流水路5111的进口设置且第二围板512与第一围板12正对设置,第一围板12的内周壁位于第二围板512的内周壁的内侧或者第一围板12的内周壁与第二围板512的内周壁对齐设置。
例如,在图4、图5、图9和图10的示例中,第一围板12可以设在净化风道出风框1的底壁的下侧,第一围板12可以由净化风道出风框1的底壁的部分下侧面向下延伸形成,第一围板12环绕在第一出水口11a的外边缘设置,使得第二围板512可以大致形成为筒状结构,第一围板12内形成有第一连通通道,第一连通通道的横截面积在上下方向上可以保持不变;第二围板512可以设在蜗壳51的顶壁的上侧,第二围板512可以由蜗壳51的顶壁的部分上侧面向上延伸形成,第二围板512环绕在第二溢流水路5111的进口的外边缘设置,使得第二围板512可以大致形成为筒状结构,第二围板512内限定出第二连通通道,第二连通通道的横截面积在上下方向上可以保持不变。
第一围板12与第二围板512可以上下正对设置,使得第一连通通道与第二连通通道连通,第一出水口11a可以通过第一连通通道、第二连通通道与第二溢流水路5111的进口连通,从而有第一出水口11a流出的水可以依次流经第一连通通道、第二连通通道,然后通过第二溢流水路5111的进口流入第二溢流水路5111内,实现水槽20内多余水的排出。
其中,第一围板12的内周壁位于第二围板512的内周壁的内侧,使得第一连通通道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二连通通道的横截面积,从而保证了第一连通通道内的水可以全部流至第二连通通道内,避免水在由第一出水口11a流向第二溢流水路5111的过程中、一部分水洒在蜗壳51或其他部件上而影响空气处理模块100的正常运行。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方向“内”是指靠近第一围板12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其相反方向被定义为“外”。
当然,第一围板12的内周壁还可以与第二围板512的内周壁对齐设置,也就是说,第一围板12的内周壁与第二围板512的内周壁内外对齐设置,此时第一连通通道的横截面积可以等于第二连通通道的横截面积,同样保证了第一连通通道内的水可以全部流至第二连通通道内,避免水在由第一出水口11a流向第二溢流水路5111的过程中、一部分水洒在蜗壳51或其他部件上而影响空气处理模块100的正常运行。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连通通道的横截面积还可以在上下方向上是变化的,第二连通通道的横截面积也可以在上下方向上时变化的。例如,第一连通通道和第二连通通道可以均大致形成为圆台形,第一连通通道的横截面积由上向下逐渐减小、第二连通通道的横截面积由上向下逐渐减小,同样也可以保证第一连通通道内的水全部流至第二连通通道内。
具体地,第一围板12的下端伸入到第二围板512内,也就是说,第一围板12的下端的外周壁位于第二围板512的上端的内周壁的内侧,此时第一围板12的下端的外周壁与第二围板512的上端的内周壁可以内外间隔设置、也可以内外互相配合,从而进一步保证了第一连通通道内的水全部流至第二连通通道内。
可选地,水箱支撑件2的外周壁设有导引件21,导引件21设在溢水口20a的两侧且导引件21朝向第一溢流水路11延伸。例如,如图11和图12所示,导引件21可以设在溢水口20a的前后两侧,使得导引件21与水箱支撑件2的外周壁之间共同限定出导引通道21a,导引通道21a的下游的一端朝向第一溢流水路11设置,使得由溢水口20a流出的水可以在导引通道21a的引导作用下流至第一溢流水路11内,从而保证了由溢水口20a流出的水可以全部流至第二连通通道内。
可以理解的是,导引通道21a可以形成为封闭的通道、也可以形成为一侧敞开的通道,但不限于此,只需保证导引通道21a可以将溢水口20a处的水引导至第一溢流水路11内即可。
可选地,水箱支撑件2上设有定位柱22,水箱4上设有与定位柱22配合的定位槽。例如,如图2、图4和图13所示,定位柱22可以设在水箱支撑件2的上表面上,且定位柱22可以由水箱支撑件2的部分上表面向上凸出形成,定位槽可以形成在水箱4的底面上,且定位槽可以由水箱4的部分底面向上凹入形成,水箱4可以自上向下安装在水箱支撑件2上。由此,通过定位柱22与定位槽的配合,实现了水箱4的定位,方便了水箱4与水箱支撑件2之间的组装。
可选地,水箱支撑件2可抽拉地设在净化风道出风框1上,从而方便了水箱支撑件2的拆装,提高了拆装效率。例如,水箱支撑件2和净化风道出风框1中的其中一个上可以形成有导向槽,水箱支撑件2和净化风道出风框1中的另一个上可以设有与导向槽移动配合的导向凸起,通过导向凸起在导向槽内沿导向槽的延伸方向滑动,实现了水箱支撑件2的抽拉拆装,方便、快捷。又例如,水箱支撑件2和净化风道出风框1中的其中一个上可以形成有导向轨,水箱支撑件2和净化风道出风框1中的另一个上可以设有与导向轨配合的导向轮,通过导向轮在导向轨上沿导向轨的延伸方向滚动,同样实现了水箱支撑件2的抽拉拆装,同时由于导向轮与导向轨之间为滚动接触,摩擦较小,进一步提升了拆装效率。但不限于此。
例如,在图4和图6的示例中,水箱支撑件2下端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导向轨6,每个第一导向轨6自前向后直线延伸且每个第一导向轨6的一侧敞开使得第一导向轨6的横截面形状大致形成为U形,两个第一导向轨6均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敞开设置,也就是说,水箱支撑件2左侧的第一导向轨6朝向左侧敞开、水箱支撑件2右侧的第一导向轨6朝向右侧敞开。净化风道出风框1上端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二导向轨7,第二导向轨7与第一导向轨6对应滑动配合,从而实现了水箱支撑件2可抽拉地安装在净化风道出风框1上。
进一步地,每个第二导向轨7包括第一子导向轨71和第二子导向轨72,第一子导向轨71和第二子导向轨72均自前向后直线延伸,且第一子导向轨71和第二子导向轨72的同侧敞开使得第一子导向轨71和第二子导向轨72的横截面形状均形成为U形,两个第一子导向轨71均朝向靠近彼此的方向敞开设置、两个第二子导向轨72也均朝向靠近彼此的方向敞开设置,也就是说,净化风道出风框1左侧的第一子导向轨71和第二子导向轨72均朝向右侧敞开、净化风道出风框1右侧的第一子导向轨71和第二子导向轨72均朝向左侧敞开;第二子导向轨72位于对应第一子导向轨71的内侧,即第二子导向轨72的上下间隔设置的两个导轨部位于第一子导向轨71的上下间隔设置的两个导轨部之间,第一导向轨6的上下间隔设置的两个导轨部适于配合在第一子导向轨71和第二子导向轨72之间,使得第二子导向轨72的两个导轨部位于第一导向轨6的两个导轨部的内侧、第一子导向轨71的两个导轨部位于第一导向轨6的两个导轨部的外侧,从而保证了第一导向轨6与第二导向轨7之间的配合可靠性。
可以理解的是,每个第二导向轨7还可以仅包括第一子导向轨71或第二子导向轨72,此时第一子导向轨71或第二子导向轨72与第一导向轨6滑动配合,同样可以实现水箱支撑件2的抽拉安装。
可选地,施水件3为湿膜,湿膜可以在水槽20内吸取水槽20内的水,从而当空气流经湿膜时,湿膜可以对空气进行净化、加湿,从而提升室内的舒适性,同时湿膜的结构简单、成本低。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图未示出)和空气处理模块100,其中,空气处理模块10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空气处理模块100。
机壳上设有空气入口和空气出口,空气处理模块100放置在机壳内,空气(包括室内空气和/或室外空气)可以通过空气入口流入机壳内、并在流动过程中实现净化,净化后的空气可以流至室内,提升了室内的舒适性。
可以理解的是,空调室内机还可以包括换热模块,换热模块包括壳体、室内风机和室内换热器,室内风机和室内换热器均位于壳体内,壳体内限定出换热风道,壳体上形成有与换热风道分别连通的气体入口和气体出口。室内风机运行时、气体入口处产生负压,空气自气体入口流入壳体内、在室内风机的驱动下以与室内换热器进行换热,换热后端空气可以自气体出口再次流至室内,以改变室内温度。
其中,换热风道可以与空气处理模块100内的气体流道分开单独设置,使得换热风道与空气处理模块100内的气体流道互不连通,从而空气处理模块100内的气体流道内的气体无法流至换热风道内、换热风道内的气体无法流至空气处理模块100的气体流道内,从而保证了换热模块的换热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通过采用上述的空气处理模块100,实现了室内空气的净化、加湿,同时可以排除水槽20内多余的水,便于用户判断水槽20内的水是否过多以判断空气处理模块100是否需要维修,从而方便了空调室内机的维护。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下面参考图1-图15以一个具体的实施例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处理模块100。值得理解的是,下述描述仅是示例性说明,而不是对实用新型的具体限制。
如图1-图15所示,空气处理模块100包括净化风道出风框1、水箱支撑件2、施水件3、水箱4和风机5。
净化风道出风框1大致水平设置,净化风道出风框1上设有沿上下方向贯穿其的通风孔10a,通风孔10a的上方设有导风格栅13,导风格栅13可以大致形成为平板状结构,导风格栅13的前端可以与净化风道出风框1固定相连,导风格栅13自后向前、朝向邻近通风孔10a的方向倾斜设置,使得导风格栅13的后端在上下方向上高于导风格栅13的前端;净化风道出风框1的上表面设有第一溢流水路11,第一溢流水路11的顶部敞开,第一溢流水路11的一端设有第一出水口11a,第一出水口11a沿上下方向贯穿净化风道出风框1,第一出水口11a邻近通风孔10a设置且第一出水口11a位于通风孔10a的右侧。
水箱支撑件2可抽拉地设在净化风道出风框1的上侧,水箱支撑件2的上表面上设有定位柱22,定位柱22形成为中空结构,水箱4的底面上设有与定位柱22配合的定位槽,水箱4可以自上向下安装在水箱支撑件2上。水箱支撑件2上设有水槽20,水槽20位于定位柱22的后侧且水槽20的顶部敞开,施水件3自上向下安装在水槽20内,施水件3为湿膜,以对流经其的空气施水,实现空气的加湿;水箱4设在水箱支撑件2上,水箱4的底部形成有水出口40a,水箱4内的水通过水出口40a流至水槽20内。水槽20的右侧壁设有与第一溢流水路11连通的溢水口20a,溢水口20a的两侧设有导引件21,导引件21位于水箱支撑件2的外周壁上且导引件21朝向第一溢流水路11延伸,水槽20内多余的水可以通过溢水口20a在到硬件的引导作用下流至第一溢流水路11。
风机5包括蜗壳51和风轮,蜗壳51配合安装在净化风道出风框1的下侧以支撑净化风道出风框1,风轮设在蜗壳51内,蜗壳51上设有的第二溢流水路5111,第二溢流水路5111的一端可以与第一出水口11a连通,第二出水口5111a可以位于第二溢流水路5111的另一端且第二出水口5111a设在蜗壳51的底壁上,从第一出水口11a流出的水可以流至第二溢流水路5111内、并沿第二溢流水路5111流至第二出水口5111a排出。由此,因水箱4破裂等原因导致水槽20内的水过多时、多余的水可以依次通过溢水口20a、第一溢流水路11和第二溢流水路5111排出,避免水槽20内多余的水在空气处理模块100内随意流动而影响空气处理模块100的运行;同时由第二出水口5111a流出的水可以最终排出空气处理模块100外,以便于用户判断水槽20内的水是否过多,方便了空气处理模块100的维护。
如图4、图5、图14和图15所示,蜗壳51包括左右扣合相连的第一子蜗壳51b和第二子蜗壳51c,第一子蜗壳51b和第二子蜗壳51c共同限定出安装空间,风轮位于安装空间内,第二溢流水路5111形成在第一子蜗壳51b上。
如图4、图5、图14和图15所示,蜗壳51的外侧壁设有用于将水导向第二出水口5111a的导流板511,导流板511沿上下方向竖直设置,导流板511自第二溢流水路5111的与第一出水口11a连通的一端沿第二溢流水路5111延伸至第二溢流水路5111的另一端,第二溢流水路5111可以由导流板511与蜗壳51的侧壁共同限定。具体地,导流板511可以包括第一导流板511a和第二导流板511b,第一导流板511a的一端与第二导流板511b的一端相连、第一导流板511a的另一端与蜗壳51的侧壁相连,使得第一导流板511a、第二导流板511b和蜗壳51的侧壁之间大致形成为朝向蜗壳51外侧敞开的第二溢流水路5111。
进一步地,如图4、图5、图9和图10所示,净化风道出风框1的底壁设有环形的第一围板12,第一围板12围绕第一出水口11a设置且第一围板12自净化风道出风框1的底壁向下延伸;蜗壳51的顶壁设有环形的第二围板512,第二围板512围绕第二溢流水路5111的进口设置且第二围板512自蜗壳51的顶壁向上延伸,第二围板512与第一围板12正对设置,第一围板12的内周壁与第二围板512的内周壁对齐设置。
如图1、图4和图6所示,施水件3的后侧设有导风罩8,导风罩8外罩在通风孔10a处,且导风罩8的下端设有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安装凸起,每个安装凸起可以有导风罩8的部分下端面向下延伸形成,净化风道出风框1上形成有两个安装孔,安装凸起与安装孔一一对应配合安装。导风罩8形成为中空结构使得导风罩8内限定出导风空间,导风罩8的底部敞开以形成第一进口81,第一进口81和通风孔50a可以上下正对以互相连通,导风罩8的前侧敞开以形成第一出口82,导风罩8的顶部敞开以形成第二出口83,第一进口81、第一出口82和第二出口83均与导风空间连通。
导风罩8上可枢转地设有开关门(图未示出),开关门设在导风罩8内且开关门绕其旋转轴线转动以切换打开第一出口82和第二出口83。通过开关门的转动实现对空气的不同处理,例如空气处理模块100对从第一出口82流出的空气进行净化、加湿处理,对从第二出口83流出的空气仅进行净化处理。
具体地,当空气处理模块100需要对空气进行净化、加湿处理时,开关门转动至关闭第二出口83,此时第一出口82为打开状态且第二出口83为关闭状态,由第一进口81流入导风罩8内的空气经过导风空间后、可以通过第一出口82流出;由于第一出口82的下游可以设有施水件3,施水件3可以对流经其的空气施水,使得空气可以带走施水件中的水分子,以改变气流的湿度,从而改变室内的湿度,同时空气中的灰尘等会沉淀以与空气分离,实现了空气的净化。
当空调室内机需要对空气仅进行净化时,开关门转动至关闭第一出口82,此时第一出口82为关闭状态且第二出口83为打开状态,由第一进口81流入导风罩8内的空气经过导风空间后、可以通过第二出口83流出,第二出口83的下游可以设有净化模块,净化模块可以对流经其的空气进行净化,提升室内的舒适性。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空气处理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净化风道出风框,所述净化风道出风框上设有通风孔,所述净化风道出风框上设有第一溢流水路,所述第一溢流水路设有第一出水口;
水箱支撑件,所述水箱支撑件设在所述净化风道出风框上,所述水箱支撑件上设有水槽,所述水槽的侧壁设有与所述第一溢流水路连通的溢水口;
施水件,所述施水件设在所述水槽内;
水箱,所述水箱设在所述水箱支撑件上以朝向所述水槽内供水;
风机,所述风机包括蜗壳和风轮,所述风轮设在所述蜗壳内,所述蜗壳放置在所述净化风道出风框的下部以支撑所述净化风道出风框,所述蜗壳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出水口连通的第二溢流水路,所述第二溢流水路具有第二出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水口设在所述蜗壳的底壁上,所述蜗壳的外侧壁设有用于将水导向所述第二出水口的导流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水口邻近所述通风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风道出风框的底壁设有环形的第一围板,所述第一围板围绕所述第一出水口设置;
所述蜗壳的顶壁设有环形的第二围板,所述第二围板围绕所述第二溢流水路的进口设置且与所述第一围板正对设置,所述第一围板的内周壁位于所述第二围板的内周壁的内侧或者所述第一围板的内周壁与所述第二围板的内周壁对齐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处理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围板的下端伸入到所述第二围板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支撑件的外周壁设有导引件,所述导引件设在所述溢水口的两侧且朝向所述第一溢流水路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支撑件上设有定位柱,所述水箱上设有与所述定位柱配合的定位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支撑件可抽拉地设在所述净化风道出风框上。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处理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施水件为湿膜。
10.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上设有空气入口和空气出口;
空气处理模块,所述空气处理模块为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处理模块,所述空气处理模块放置在所述机壳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317392.8U CN208075189U (zh) | 2018-03-07 | 2018-03-07 | 空气处理模块和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317392.8U CN208075189U (zh) | 2018-03-07 | 2018-03-07 | 空气处理模块和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075189U true CN208075189U (zh) | 2018-11-09 |
Family
ID=640389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0317392.8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8075189U (zh) | 2018-03-07 | 2018-03-07 | 空气处理模块和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075189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278695A (zh) * | 2018-03-07 | 2018-07-13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气处理模块和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
CN109798597A (zh) * | 2019-01-31 | 2019-05-24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
2018
- 2018-03-07 CN CN201820317392.8U patent/CN208075189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278695A (zh) * | 2018-03-07 | 2018-07-13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气处理模块和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
CN108278695B (zh) * | 2018-03-07 | 2024-04-26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气处理模块和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
CN109798597A (zh) * | 2019-01-31 | 2019-05-24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CN109798597B (zh) * | 2019-01-31 | 2021-05-25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504579B (zh) | 立式空调器 | |
CN205825234U (zh)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108278695A (zh) | 空气处理模块和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 |
CN101749793B (zh) | 一种空调机的室内机 | |
CN209181107U (zh) |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107339749A (zh) | 立式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110319533A (zh) | 带多风道切换结构的新风机及风道切换方法 | |
CN106247460A (zh) | 壁挂式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8075189U (zh) | 空气处理模块和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 |
CN212179011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07962892U (zh) | 柜机 | |
CN208090877U (zh) | 一种柜式新风机 | |
CN106287989A (zh) | 贯流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3542452B (zh) | 嵌入式空调器室内机 | |
CN206234913U (zh) | 贯流空调器 | |
CN210740544U (zh) | 一种壁挂式五恒空气调节净化器 | |
CN212179010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9243743U (zh) |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07146569U (zh) | 立式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09459060U (zh) | 穿墙机 | |
CN209181106U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08579393U (zh) | 天花机 | |
CN106225090A (zh) | 风管式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5757793A (zh) | 一种空调室内机 | |
KR20110116676A (ko) | 공기 청정 및 가습 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10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426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10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426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