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818859U - 一种空调箱流道及汽车空调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箱流道及汽车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818859U
CN205818859U CN201620821757.1U CN201620821757U CN205818859U CN 205818859 U CN205818859 U CN 205818859U CN 201620821757 U CN201620821757 U CN 201620821757U CN 205818859 U CN205818859 U CN 2058188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door
plate
direct current
water conservanc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82175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昊
赵建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super force electric appliance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Chaoli Hi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Chaoli Hi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Chaoli Hi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82175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8188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8188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8188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箱流道及汽车空调,设计汽车空调技术领域,为解决汽车空调的温度混合均匀性以及出风均匀性较差的问题。所述空调箱流道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冷风通道、热风通道和混合室,所述壳体内安装有混合风门和均流结构,所述均流结构包括具有直流通道与缓流通道的均流板,所述直流通道分别与所述冷风通道和所述混合室连通,或者,所述直流通道分别与所述热风通道和所述混合室连通;所述缓流通道与所述混合室相连通;所述混合风门包括枢接于所述壳体上的风门轴,以及安装于所述风门轴上的分流门板和导流门板。所述空调箱流道应用于汽车空调。

Description

一种空调箱流道及汽车空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箱流道及汽车空调。
背景技术
汽车空调箱内设置有蒸发器、暖风机以及空调箱流道,空调箱流道内设置有混合风门,空气经由蒸发器后变为冷空气,冷空气进入汽车空调箱流道后被混合风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冷空气经由冷空气流道进入混合区,另一部分冷空气流向暖风机,被暖风机加热为热空气,热空气经由热空气流道进入混合区,混合区内的热空气和冷空气混合,混合后的空气经由出风口流出。冷空气和热空气混合用以控制汽车空调出风口的温度,以调节车内温度,从而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但是,当冷空气和热空气分别进入混合区后,会因两股气流的温度不同,方向不同等,在混合区产生涡流等不利流域,从而影响出风均匀性以及温度混合均匀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箱流道,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汽车空调的温度混合均匀性以及出风均匀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箱流道,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冷风通道、热风通道和混合室,所述壳体内安装有混合风门和均流结构,所述均流结构位于所述混合室的进风口处,所述混合风门枢接于所述均流结构的进风口处;
所述均流结构包括具有直流通道与缓流通道的均流板,所述直流通道分别与所述冷风通道和所述混合室连通,或者,所述直流通道分别与所述热风通道和所述混合室连通;所述缓流通道与所述混合室相连通;
所述混合风门包括枢接于所述壳体上的风门轴,以及安装于所述风门轴上的分流门板和导流门板,所述分流门板位于所述冷风通道的出风口,以调节从所述冷风通道进入所述缓流通道的冷风量;所述导流门板位于所述热风通道的出风口,以调节从所述热风通道进入所述缓流通道的热风量。
优选地,所述风门轴与所述分流门板中与所述风门轴相对的一侧的边缘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风门轴与所述导流门板中与所述风门轴相对的一侧的边缘之间的距离。
优选地,所述分流门板和所述导流门板之间设置有导流辅板,所述导流辅板、所述分流门板和所述导流门板之间围成导流槽,所述导流槽的开口分别设置于所述分流门板上和所述导流门板上。
优选地,所述导流辅板的横截面为弧形,所述导流辅板向背离所述风门轴的方向凸出。
优选地,所述直流通道包括第一直流通道和/或第二直流通道;所述第一直流通道分别与所述冷风通道和所述混合室连通,所述第二直流通道分别与所述热风通道和所述混合室连通。
优选地,所述均流板上设置有所述第一直流通道和所述第二直流通道,所述第一直流通道和所述第二直流通道不相邻。
优选地,所述均流板上设置有多个所述缓流通道,相邻的所述缓流通道之间设置有所述直流通道。
优选地,所述均流板上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固定端轴,所述均流板通过所述固定端轴与所述壳体相连。
优选地,所述分流门板的边缘和所述导流门板的边缘均包覆有柔性密封层。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调箱流道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调箱流道内设置有均流板,均流板具有缓流通道,部分冷风经由混合风门导入到缓流通道中,部分热风经由混合风门导流到缓流通道中,因此,进入缓流通道中的冷风和热风混合,混合后的混合气体进入混合室,在混合室中与通过直流通道进入的冷风或者热风进行二次混合。二次混合后的混合气体更为均匀,在混合过程中温度变化小,且涡流程度小。现有技术的空调箱流道中,冷风和热风在混合室进行一次混合后就直接从混合室的出风口进入车厢内部,与现有技术中的空调箱流道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箱流道,在流道内部,不同温度的气体进行二次混合,二次混合后的气体从混合室的出风口流动到车厢内部,从而提高了汽车空调的温度混合均匀性以及出风均匀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汽车空调,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汽车空调的温度混合均匀性以及出风均匀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汽车空调,所述汽车空调内安装有如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空调箱流道。
所述汽车空调与上述空调箱流道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箱流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箱流道中均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箱流道中混合风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箱流道中混合风门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
11-蒸发器; 12-暖风机; 21-分流门板;
22-导流门板; 23-风门轴; 24-导流辅板;
25-导流槽; 31-均流板; 32-直流通道;
33-缓流通道; 34-固定端轴; 4-混合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箱流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箱流道中均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箱流道中混合风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箱流道中混合风门的俯视图;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箱流道,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冷风通道、热风通道和混合室4,壳体内安装有混合风门和均流结构,均流结构位于混合室4的进风口处,混合风门枢接于均流结构的进风口处;均流结构包括具有直流通道32与缓流通道33的均流板31,直流通道32分别与冷风通道和混合室4连通,或者,直流通道32分别与热风通道和混合室4连通;缓流通道33与混合室4相连通;混合风门包括枢接于壳体上的风门轴23,以及安装于风门轴23上的分流门板21和导流门板22,分流门板21位于冷风通道的出风口,以调节从冷风通道进入缓流通道33的冷风量;导流门板22位于热风通道的出风口,以调节从热风通道进入缓流通道33的热风量。
具体实施时,冷风通道的入口处安装有蒸发器11,空气经由蒸发器11后温度下降,进入冷风通道的气体温度较低,热风通道的入口处安装有暖风机12,使得经过暖风机12进入热风通道的气体的温度较高。分流门板21将经由蒸发器11处理的温度较低的空气(冷风)分为两部分,使得一部分冷风进入暖风机12所在区域,经暖风机12处理变为热风后进入热风通道,另一部分冷风流向均流板31方向。值得一提的是,均流板31的进风口包括直流通道32的进风口和缓流通道33的进风口。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箱流道内设置有均流板31,均流板31具有缓流通道33,部分冷风经由混合风门导入到缓流通道33中,部分热风经由混合风门导流到缓流通道33中,因此,进入缓流通道33中的冷风和热风混合,混合后的混合气体进入混合室4,在混合室4中与通过直流通道32进入的冷风或者热风进行二次混合。二次混合后的混合气体更为均匀,在混合过程中温度变化小,且涡流程度小。现有技术的空调箱流道中,冷风和热风在混合室4进行一次混合后就直接从混合室4的出风口进入车厢内部,与现有技术中的空调箱流道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箱流道,在空调箱流道内部,不同温度的气体进行二次混合,二次混合后的气体从混合室4的出风口流动到车厢内部,从而提高了汽车空调的温度混合均匀性以及出风均匀性。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直流通道32包括第一直流通道32和/或第二直流通道32;第一直流通道32分别与冷风通道和混合室4连通,第二直流通道32分别与热风通道和混合室4连通。
也就是说,均流板31有多种结构,其中一种为:均流板31上的直流通道32为第一直流通道32,分别与冷风通道和混合室4连通。此时,经过分流门板21的分流作用流向均流板31方向的冷风一部分进入缓流通道33,在缓流通道33中与经由热风通道进入的热风混合,另一部分冷风进入第一直流通道32,并经由第一直流通道32进入混合室4,经由第一直流通道32进入混合室4的冷风与经由缓流通道33进入混合室4的混合气体进一步混合。
作为上述均流板31的一种变形结构,均流板31上的直流通道32为第二直流通道32,分别与热风通道和混合室4连通。此时,经过分流门板21的分流作用流向均流板31方向的冷风全部进入缓流通道33,从热风通道流向均流板31的热风,一部分进入第二直流通道32,并经由第二直流通道32进入混合室4,另一部分进入缓流通道33,与进入缓流通道33的冷风混合,混合后的气体经由缓流通道33的出风口进入混合室4,与经由第二直流通道32进入缓流通道33的热风混合进一步混合。
作为上述均流板31的另一种变形结构,均流板31上的直流通道32同时包括第一直流通道32和第二直流通道32,即均流板31上同时设置有第一直流通道32和第二直流通道32。此时,经过分流门板21的分流作用流向均流板31方向的冷风一部分进入缓流通道33,另一部分冷风进入第一直流通道32,并经由第一直流通道32进入混合室4;从热风通道流向均流板31的热风,一部分进入第二直流通道32,并经由第二直流通道32进入混合室4,另一部分进入缓流通道33,与进入缓流通道33的冷风混合,混合后的气体经由缓流通道33的出风口进入混合室4;混合室4内,经由第一直流通道32进入的冷风,经由第二直流通道32进入的热风,以及经由缓流通道33进入的混合气体进行进一步混合。
优选地,当均流板31上同时设置有第一直流通道32和第二直流通道32时,第一直流通道32和第二直流通道32不相邻,以尽量减少两股气流的温差,从而优化混流效果。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在均流板31上,直流通道32的出风口与缓流通道33的出风口可以间隔设置,即,直流通道32的出风口与缓流通道33的出风口之间可存在一定距离,以使得直流通道32内的气体与缓流通道33内的气体进行混合时产生的涡流更小。
如图2所示,均流板31为对称结构,直流通道32与缓流通道33交替设置,缓流通道33的出风口与直流通道32的出风口也是交替设置;均流板31上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固定端轴34,均流板31通过固定端轴34与壳体相连。优选地,缓流通道33的容积大于直流通道32的容积,缓流通道33的出风口的口径也大于直流通道32的出风口的口径;通过调整缓流通道33的进风口以及出风口的大小,以及直流通道32的进风口和出风口的大小,使得缓流通道33的出风口的出风量大于直流通道32的出风量,从而使得二次混合时气体更均匀,而涡流更小。通过缓流通道33的出风口与直流通道32的出风口交错设置,使得经均流板31上流出的混合气体和单纯的冷风和热风交错地流入混合室4内,从而更有利于冷热空气的均匀混合,经再次混合后得到的混合气体温度更加均匀,而且涡流小。
进一步地,均流板31上可设置有多个缓流通道33,相邻的缓流通道33之间设置有直流通道32。使得多个直流通道32之间不相邻,多个缓流通道33之间也不相邻,从而减小从均流板31上相邻的出风口进入混合室4的气体之间的温差。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箱流道中安装的混合风门中,风门轴23与分流门板21中与风门轴23相对的一侧的边缘之间的距离,大于风门轴23与导流门板22中与风门轴23相对的一侧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也就是说,从混合风门的横截面(俯视角度)来看,分流门板21的长度大于导流门板22的长度。如此设计,混合风门具有良好结构性能,不易变形,密封性较好,不对称的设计,不仅仅起到密封作用,对于延长侧对冷风的分流、导流以及混流作用明显,对流场有明显改善。
具体实施时,分流门板21与导流门板22之间的夹角为钝角,即分流门板21与导流门板22呈扇形设置,且分流门板21的端部紧贴冷风通道的出风口设置,从而提高分流效果。
在冷风或热风的流动方向上,分流门板21与导流门板22的单侧或两侧的侧面为流线型,从而在疏导冷风和热风时,减少风的阻力,减小噪音。例如,分流门板21的横截面为弧形,且向暖风机12方向凸出,以便于将部分冷风导向至暖风机12方向;导流门板22的横截面也可为弧形,导流门板22远离风门轴23的一端向均流板31方向凸出,以便于将热风导向至均流板31方向。或者,分流门板21和导流门板22的横截面均为叶片型,分流门板21的中部和导流门板22的中部分别向其外侧凸出。
在本实施例中,分流门板21和导流门板22之间设置有导流辅板24,导流辅板24、分流门板21和导流门板22之间围成导流槽25,导流槽25的开口分别设置于分流门板21上和导流门板22上,冷风可经由导流槽25流向均流板31方向。优选地,导流辅板24的横截面为弧形,导流辅板24向背离风门轴23的方向凸出。分流门板21与导流门板22的铰接处设置有枢轴安装孔,导流辅板24的横截面为圆弧形,且与枢轴安装孔同轴心设置。与之相对应的,在壳体内设置有一圆弧结构,该圆弧结构与导流辅板24相匹配,在圆弧结构与导流辅板24之间设置有滑动密封条。如此设计,更有利于混合风门与壳体之间的密封配合,以使得密封效果更好。
为了进一步提高混合风门的密封性,在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中,分流门板21的边缘和导流门板22的边缘均包覆有柔性密封层,该柔性密封层可以为海绵层或者橡胶层。柔性密封层可以提高分流门板21处于关闭位置时的密封性,以及提高导流门板22处于关闭位置时的密封性,且可以降低分流门板21和导流门板22在关闭时产生的噪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同时提出一种汽车空调,汽车空调内安装有如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箱流道。
汽车空调与上述空调箱流道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空调箱流道,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冷风通道、热风通道和混合室,所述壳体内安装有混合风门和均流结构,所述均流结构位于所述混合室的进风口处,所述混合风门枢接于所述均流结构的进风口处;
所述均流结构包括具有直流通道与缓流通道的均流板,所述直流通道分别与所述冷风通道和所述混合室连通,或者,所述直流通道分别与所述热风通道和所述混合室连通;所述缓流通道与所述混合室相连通;
所述混合风门包括枢接于所述壳体上的风门轴,以及安装于所述风门轴上的分流门板和导流门板,所述分流门板位于所述冷风通道的出风口,以调节从所述冷风通道进入所述缓流通道的冷风量;所述导流门板位于所述热风通道的出风口,以调节从所述热风通道进入所述缓流通道的热风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箱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门轴与所述分流门板中与所述风门轴相对的一侧的边缘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风门轴与所述导流门板中与所述风门轴相对的一侧的边缘之间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箱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门板和所述导流门板之间设置有导流辅板,所述导流辅板、所述分流门板和所述导流门板之间围成导流槽,所述导流槽的开口分别设置于所述分流门板上和所述导流门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箱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辅板的横截面为弧形,所述导流辅板向背离所述风门轴的方向凸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箱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通道包括第一直流通道和/或第二直流通道;所述第一直流通道分别与所述冷风通道和所述混合室连通,所述第二直流通道分别与所述热风通道和所述混合室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箱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流板上设置有所述第一直流通道和所述第二直流通道,所述第一直流通道和所述第二直流通道不相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箱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流板上设置有多个所述缓流通道,相邻的所述缓流通道之间设置有所述直流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箱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流板上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固定端轴,所述均流板通过所述固定端轴与所述壳体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箱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门板的边缘和所述导流门板的边缘均包覆有柔性密封层。
10.一种汽车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空调内安装有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箱流道。
CN201620821757.1U 2016-08-01 2016-08-01 一种空调箱流道及汽车空调 Active CN2058188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21757.1U CN205818859U (zh) 2016-08-01 2016-08-01 一种空调箱流道及汽车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21757.1U CN205818859U (zh) 2016-08-01 2016-08-01 一种空调箱流道及汽车空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818859U true CN205818859U (zh) 2016-12-21

Family

ID=575574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821757.1U Active CN205818859U (zh) 2016-08-01 2016-08-01 一种空调箱流道及汽车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81885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80110A (zh) * 2016-08-01 2016-11-09 重庆超力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箱流道及汽车空调
CN112172448A (zh) * 2020-09-09 2021-01-05 芜湖豫新世通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空调的混风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80110A (zh) * 2016-08-01 2016-11-09 重庆超力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箱流道及汽车空调
CN112172448A (zh) * 2020-09-09 2021-01-05 芜湖豫新世通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空调的混风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6131220A (ja) エア・ハンドリング・モジュール内の空気蒸気混合導管
CN103287240A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空调系统
CN208498176U (zh) 一种温度线性控制的汽车空调hvac总成
CN205818859U (zh) 一种空调箱流道及汽车空调
CN106403134A (zh) 天花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6080110A (zh) 一种空调箱流道及汽车空调
KR102182344B1 (ko) 차량용 공조장치
CN205836446U (zh) 一种用于调节车载空调线性度的均流结构
CN204006552U (zh) 混合风门及空调箱
CN103847462A (zh) 车辆的后部空调
CN103292442B (zh) 用于改善汽车空调出风温度线性度的空调箱流道
CN106274380A (zh) 汽车空调箱及汽车空调系统
CN205818869U (zh) 一种用于车载空调的非对称扇形混合风门
KR101709981B1 (ko) 차량용 공조장치
CN205890454U (zh) 汽车空调箱流道
CN208439015U (zh) 一种汽车空调箱流道结构
JPS60215415A (ja) 自動車用空調装置
CN113352843A (zh) 空调冷热风混风结构及汽车空调箱
CN205292198U (zh) 一种汽车空调导流结构
CN207335105U (zh) 导风板、导风组件和空调器
CN214240352U (zh) 车辆空调的导流结构及车辆空调
CN206222599U (zh) 天花机
KR102330702B1 (ko) 차량용 공조기의 송풍장치
CN211519190U (zh) 车用空调的壳体及车用空调
CN208186760U (zh) 用于空调系统的贯流配风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911

Address after: 401120, No. 2001, Golden Road, North New District, Chongqing, Yubei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Chongqing super force electric appliance Co.,Ltd.

Address before: 400000, No. 2001, Golden Road, North New District, Chongqing

Patentee before: CHONGQING CHAOLI HI-TECH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