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174423U - 高效冷却型汽车电机壳 - Google Patents

高效冷却型汽车电机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174423U
CN208174423U CN201820868433.2U CN201820868433U CN208174423U CN 208174423 U CN208174423 U CN 208174423U CN 201820868433 U CN201820868433 U CN 201820868433U CN 208174423 U CN208174423 U CN 2081744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ne
wall
side wall
motor housing
housing ontolo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86843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可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Jush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Megalith Amperex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Megalith Amperex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Megalith Amperex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86843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1744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1744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1744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冷却型汽车电机壳,包括电机外壳本体和衬套,电机外壳本体的内壁面沿圆周方向形成有螺旋水道结构,螺旋水道结构包括进水口、出水口和中间螺旋水路,中间螺旋水路包括底壁、左侧壁和右侧壁,左侧壁、底壁和右侧壁形成一凹口结构;底壁由第一斜面、中间平面和第二斜面构成,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皆由上至下向底壁的中心方向倾斜,第一斜面的长度和第二斜面的长度皆为3‑4mm,中间平面的长度为5‑6mm;左侧壁和右侧壁皆等间距向电机外壳本体的内壁面凹进形成“Π”形结构,“Π”形结构的深度为1.5‑2.5mm且“Π”形结构的宽度为2‑3mm。本实用新型有效提高螺旋水道的散热面积,进而提高电机的散热效果。

Description

高效冷却型汽车电机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机壳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效冷却型汽车电机壳。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和电控装置在工作中会产生很多热量,热量不及时散出会影响驱动电机的性能,降低电机寿命;严重地可能会引起线路短路造成车辆自燃。
驱动电机散热的方式主要有风冷和水冷两种方式。风冷电机虽然具有结构简单、零部件少、制造成本低等优点,但是其散热效果不均匀,散热效率低,并且耐候性差,易受环境影响,使用时产生的噪音相对较大。并且新能源汽车的电机要具备耐高温、高湿、腐蚀、强震动环境,因此,水冷电机逐渐成为新能源汽车使用的主流电机。
水冷电机需要设置冷却水道,通常水冷电机的壳体内设有螺旋形水道,该螺旋形水道的截面为矩形,冷却水自螺旋水道的进水口输入后至出水口输出,实现对电机的冷却。但该螺旋水道的换热面积受矩形截面的限制,冷却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效冷却型汽车电机壳,有效提高螺旋水道的散热面积,进而提高电机的散热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冷却型汽车电机壳,包括圆柱形结构的电机外壳本体和圆柱形结构的衬套,所述电机外壳本体的内壁面沿圆周方向形成有螺旋水道结构,所述衬套的外壁面与所述电机外壳本体的内壁面相贴合以实现螺旋水道结构的周向封闭,所述衬套的两端与所述电机外壳本体的内壁面通过焊接密封;
所述螺旋水道结构包括进水口、出水口和中间螺旋水路,所述中间螺旋水路的一端与所述进水口连通,所述中间螺旋水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水口连通,所述进水口与进水管螺纹连接,所述出水口与出水管螺纹连接;
所述中间螺旋水路包括底壁、左侧壁和右侧壁,所述左侧壁、底壁和右侧壁形成一凹口结构;所述底壁由第一斜面、中间平面和第二斜面构成,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二斜面皆由上至下向底壁的中心方向倾斜,所述第一斜面的长度和所述第二斜面的长度皆为3-4mm,所述中间平面的长度为5-6mm,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中间平面的夹角为135-150°,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中间平面的夹角为135-150°;所述左侧壁和所述右侧壁皆等间距向电机外壳本体的内壁面凹进形成“Π”形结构,所述“Π”形结构的深度为1.5-2.5mm且所述“Π”形结构的宽度为2-3mm,所述左侧壁的高度和所述右侧壁的高度皆为10-11mm;
所述衬套的壁厚为0.5-1.5cm;
所述电机外壳本体的壁厚为2-3cm。
进一步地说,所述螺旋水路的螺旋角度为10-15°。
进一步地说,所述左侧壁的“Π”形开口与所述右侧壁的“Π”形开口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说,所述底壁、左侧壁和右侧壁为一次整体铸造成型。
进一步地说,所述衬套的两端与所述电机外壳本体的内壁面通过铝合金焊料焊接密封。
进一步地说,所述衬套为6063-T6铝合金型材。
进一步地说,所述电机外壳本体为6063-T6铝合金型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至少具有以下几点:
1、本实用新型包括圆柱形结构的电机外壳本体和圆柱形结构的衬套,电机外壳本体的内壁面沿圆周方向形成有螺旋水道结构,衬套的外壁面与电机外壳本体的内壁面相贴合以实现螺旋水道结构的周向封闭,衬套的两端与电机外壳本体的内壁面通过焊接密封,相较于在电机外壳的壁内形成螺旋水道的结构,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的加工工艺较为简单且生产成本较低;
2、本实用新型中间螺旋水路包括底壁、左侧壁和右侧壁,左侧壁、底壁和右侧壁形成一凹口结构;底壁由第一斜面、中间平面和第二斜面构成,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皆由上至下向底壁的中心方向倾斜,所述左侧壁和所述右侧壁皆等间距向电机外壳本体的内壁面凹进形成“Π”形结构,该结构设计不仅可以增加中间螺旋水路的散热面积,还可以促进中间螺旋水路中冷却水流动时产生的强制湍急,有利于提高散热效果;
3、本实用新型衬套的壁厚为0.5-1.5cm;电机外壳本体的壁厚为2-3cm,且电机外壳本体和衬套皆为6063-T6铝合金型材,在保证整体刚度性能的情况下,相较于钢质型材的特点是本实用新型整体重量轻,且抗氧化耐腐蚀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分标记如下:
电机外壳本体1、衬套2、螺旋水道结构3、进水口31、出水口32、中间螺旋水路33、底壁331、第一斜面3311、中间平面3312、第二斜面3313、左侧壁332、右侧壁333、“Π”形结构4、第一斜面的长度L1、第二斜面的长度L2、中间平面的长度L3、“Π”形结构的深度H1、“Π”形结构的宽度W1、左侧壁的高度h1、右侧壁的高度h2、衬套的壁厚D1和电机外壳本体的壁厚D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实施例:一种高效冷却型汽车电机壳,如图1-图2所示,包括圆柱形结构的电机外壳本体1和圆柱形结构的衬套2,所述电机外壳本体1的内壁面沿圆周方向形成有螺旋水道结构3,所述衬套2的外壁面与所述电机外壳本体1的内壁面相贴合以实现螺旋水道结构的周向封闭,所述衬套2的两端与所述电机外壳本体1的内壁面通过焊接密封;
所述螺旋水道结构3包括进水口31、出水口32和中间螺旋水路33,所述中间螺旋水路33的一端与所述进水口31连通,所述中间螺旋水路33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水口32连通,所述进水口31与进水管螺纹连接,所述出水口32与出水管螺纹连接;
所述中间螺旋水路33包括底壁331、左侧壁332和右侧壁333,所述左侧壁、底壁和右侧壁形成一凹口结构;所述底壁331由第一斜面3311、中间平面3312和第二斜面3313构成,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二斜面皆由上至下向底壁的中心方向倾斜,所述第一斜面的长度L1和所述第二斜面的长度L2皆为3-4mm,所述中间平面的长度L3为5-6mm,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中间平面的夹角为135-150°,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中间平面的夹角为135-150°;所述左侧壁和所述右侧壁皆等间距向电机外壳本体的内壁面凹进形成“Π”形结构4,所述“Π”形结构的深度H1为1.5-2.5mm且所述“Π”形结构的宽度W1为2-3mm,所述左侧壁的高度h1和所述右侧壁的高度h2皆为10-11mm;
所述衬套的壁厚D1为0.5-1.5cm;
所述电机外壳本体的壁厚D2为2-3cm。
所述螺旋水路的螺旋角度为10-15°。
所述左侧壁的“Π”形开口与所述右侧壁的“Π”形开口相对设置。
所述底壁、左侧壁和右侧壁为一次整体铸造成型。
所述衬套2的两端与所述电机外壳本体1的内壁面通过铝合金焊料焊接密封。
所述衬套2为6063-T6铝合金型材。
所述电机外壳本体1为6063-T6铝合金型材。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本实用新型包括圆柱形结构的电机外壳本体和圆柱形结构的衬套,电机外壳本体的内壁面沿圆周方向形成有螺旋水道结构,衬套的外壁面与电机外壳本体的内壁面相贴合以实现螺旋水道结构的周向封闭,衬套的两端与电机外壳本体的内壁面通过焊接密封,相较于在电机外壳的壁内形成螺旋水道的结构,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的加工工艺较为简单且生产成本较低;
中间螺旋水路包括底壁、左侧壁和右侧壁,左侧壁、底壁和右侧壁形成一凹口结构;底壁由第一斜面、中间平面和第二斜面构成,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皆由上至下向底壁的中心方向倾斜,所述左侧壁和所述右侧壁皆等间距向电机外壳本体的内壁面凹进形成“Π”形结构,该结构设计不仅可以增加中间螺旋水路的散热面积,还可以促进中间螺旋水路中冷却水流动时产生的强制湍急,有利于提高散热效果;
衬套的壁厚为0.5-1.5cm;电机外壳本体的壁厚为2-3cm,且电机外壳本体和衬套皆为6063-T6铝合金型材,在保证整体刚度性能的情况下,相较于钢质型材的特点是本实用新型整体重量轻,且抗氧化耐腐蚀性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高效冷却型汽车电机壳,其特征在于:包括圆柱形结构的电机外壳本体(1)和圆柱形结构的衬套(2),所述电机外壳本体的内壁面沿圆周方向形成有螺旋水道结构(3),所述衬套的外壁面与所述电机外壳本体的内壁面相贴合以实现螺旋水道结构的周向封闭,所述衬套的两端与所述电机外壳本体的内壁面通过焊接密封;
所述螺旋水道结构包括进水口(31)、出水口(32)和中间螺旋水路(33),所述中间螺旋水路的一端与所述进水口连通,所述中间螺旋水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水口连通,所述进水口与进水管螺纹连接,所述出水口与出水管螺纹连接;
所述中间螺旋水路包括底壁(331)、左侧壁(332)和右侧壁(333),所述左侧壁、底壁和右侧壁形成一凹口结构;所述底壁由第一斜面(3311)、中间平面(3312)和第二斜面(3313)构成,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二斜面皆由上至下向底壁的中心方向倾斜,所述第一斜面的长度(L1)和所述第二斜面的长度(L2)皆为3-4mm,所述中间平面的长度(L3)为5-6mm,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中间平面的夹角为135-150°,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中间平面的夹角为135-150°;所述左侧壁和所述右侧壁皆等间距向电机外壳本体的内壁面凹进形成“Π”形结构(4),所述“Π”形结构的深度(H1)为1.5-2.5mm且所述“Π”形结构的宽度(W1)为2-3mm,所述左侧壁的高度(h1)和所述右侧壁的高度(h2)皆为10-11mm;
所述衬套的壁厚(D1)为0.5-1.5cm;
所述电机外壳本体的壁厚(D2)为2-3c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冷却型汽车电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水路的螺旋角度为10-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冷却型汽车电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壁的“Π”形开口与所述右侧壁的“Π”形开口相对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冷却型汽车电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左侧壁和右侧壁为一次整体铸造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冷却型汽车电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的两端与所述电机外壳本体的内壁面通过铝合金焊料焊接密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冷却型汽车电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为6063-T6铝合金型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冷却型汽车电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外壳本体为6063-T6铝合金型材。
CN201820868433.2U 2018-06-06 2018-06-06 高效冷却型汽车电机壳 Active CN2081744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68433.2U CN208174423U (zh) 2018-06-06 2018-06-06 高效冷却型汽车电机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68433.2U CN208174423U (zh) 2018-06-06 2018-06-06 高效冷却型汽车电机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174423U true CN208174423U (zh) 2018-11-30

Family

ID=643649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868433.2U Active CN208174423U (zh) 2018-06-06 2018-06-06 高效冷却型汽车电机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1744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732477U (zh) 离心风扇
CN202811036U (zh) 发动机及其冷却系统
CN205244175U (zh) 一种离合器盖
WO2021042468A1 (zh) 一种减速器水冷结构和减速器总成
CN208174423U (zh) 高效冷却型汽车电机壳
CN207528109U (zh) 一种带泪滴型凹陷的散热器扁管
CN208174422U (zh) 螺旋冷却式新能源汽车电机外壳
CN104747313B (zh) 摩托车发动机曲轴箱及发动机
CN205936869U (zh) 新型集成egr通道的气缸盖
CN205478982U (zh) 一种双重散热且加固型的离合器壳
CN205101091U (zh) 雪地摩托车发动机壳体总成
CN213870441U (zh) 一种具有高散热性能的磁悬浮风机蜗壳
CN207321039U (zh) 一种便于快速安装的减速电机箱体
CN207195659U (zh) 一种带前轴的水套
CN201812242U (zh) 风冷式电脑减震散热器
CN206000970U (zh) 一种散热减速器壳
CN219605656U (zh) 一种水冷式漩涡风机
CN204692178U (zh) 一种新型十一叶开口式高效导流内燃机冷却风扇
CN204099035U (zh) 汽车换热器用上反向冲孔翻边下冲孔翻边式双主板
CN207664773U (zh) 一种电机盖
CN205945281U (zh) 一种用于电动客车驱动电机的转子挡风板
CN204627721U (zh) 冷水套式排气管
CN203962346U (zh) 一种空气压缩机同心环状阀用气缸盖
CN210435328U (zh) 一种用于砂型铸造的冷却器
CN204083043U (zh) 风冷减振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102

Address after: 213100 No. 503, Changshun Road, Wuji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hangzhou Jush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2, No. 18, Hengguanjing Road, Zhangpu Town, Kunshan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300

Patentee before: KUNSHAN JUSH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