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173494U - 液体传感器 - Google Patents

液体传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173494U
CN208173494U CN201690001112.1U CN201690001112U CN208173494U CN 208173494 U CN208173494 U CN 208173494U CN 201690001112 U CN201690001112 U CN 201690001112U CN 208173494 U CN208173494 U CN 2081734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lastic piece
pair
pipe
liquid sen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9000111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寺泽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dustrial Devices SUNX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SUN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SUNX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SUNX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1734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1734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FMEASURING VOLUME, VOLUME FLOW, MASS FLOW OR LIQUID LEVEL; METERING BY VOLUME
    • G01F23/00Indicating or measuring liquid level or level of fluent solid material, e.g. indicating in terms of volume or indicating by means of an alarm
    • G01F23/22Indicating or measuring liquid level or level of fluent solid material, e.g. indicating in terms of volume or indicating by means of an alarm by measuring physical variables, other than linear dimensions, pressure or weight, dependent on the level to be measured, e.g. by difference of heat transfer of steam or water
    • G01F23/28Indicating or measuring liquid level or level of fluent solid material, e.g. indicating in terms of volume or indicating by means of an alarm by measuring physical variables, other than linear dimensions, pressure or weight, dependent on the level to be measured, e.g. by difference of heat transfer of steam or water by measuring the variations of parameters of electromagnetic or acoustic waves applied directly to the liquid or fluent solid material
    • G01F23/284Electromagnetic waves
    • G01F23/292Light, e.g. infrared or ultraviolet
    • G01F23/2921Light, e.g. infrared or ultraviolet for discrete leve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17Systems in which incident light is modifi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 G01N21/41Refractivity; Phase-affecting properties, e.g. optical path length
    • G01N21/4133Refractometers, e.g. differential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84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G01N21/85Investigating moving fluids or granular solid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17Systems in which incident light is modifi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 G01N21/41Refractivity; Phase-affecting properties, e.g. optical path length
    • G01N2021/416Visualising flow by index measuremen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Optical Mean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 Measurement Of Levels Of Liquids Or Fluent Solid Materials (AREA)
  • Switches Operated By Changes In Physical Condition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检测透明管(T)中是否存在液体的液体传感器,包括:发光单元(37),该发光单元(37)被构造为发出检测光;受光单元(38),该受光单元(38)与发光单元(37)对置,并且被构造为接收检测光;和保持部件(20),该保持部件(20)设置于发光单元(37)与受光单元(38)之间,并且包括从两侧保持管(T)的一对弹性片(51A、51B)。一对弹性片(51A、51B)分别具有狭缝(52),该狭缝(52)在与一对弹性片(51A、51B)的长度方向交叉并且与出射方向不同的方向上延伸。一对弹性片(51A、51B)的狭缝(52)设置于发光单元(37)与受光单元(38)之间的检测光的光轴上。

Description

液体传感器
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光学检测透明管中的液体的存在/不存在的液体传感器。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已知的这种类型的液体传感器。在该液体传感器中,在大弧状的主体的内侧,从两侧保持透明管。在该状态下,从发光元件朝着管发出光,并且利用受光元件检测已经通过管的光。由于光在管内的折射方式取决于管中的液体的存在/不存在,所以能够基于由受光元件检测到的光量而光学检测管中的液体的存在/不存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A-H08-293234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顺便提及,在以上文献中公开的液体传感器具有这样的问题:由于管的从两侧被保持的部分是长的,所以趋向于在主体与管之间形成间隙,结果,难以用足够强的力保持管。
已经鉴于以上情况做出了本实用新型,并且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增大保持管的力。
解决问题的方案
在本实用新型的方面中,提供了一种用于检测透明的管中是否存在液体的液体传感器,该液体传感器包括:发光单元,该发光单元被构造为发出检测光;受光单元,该受光单元与所述发光单元对置,并且被构造为接收所述检测光;和保持部件,该保持部件设置于所述发光单元与所述受光单元之间,并且包括从两侧保持所述管的一对弹性片,其中,所述一对弹性片分别具有狭缝,该狭缝在与所述一对弹性片的长度方向交叉并且与所述检测光的出射方向不同的方向上延伸,其中,所述一对弹性片的狭缝设置于所述发光单元与所述受光单元之间的所述检测光的光轴上,其中,所述液体传感器还包括遮光部,该遮光部在与所述一对弹性片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上阻断从所述发光单元发出的所述检测光的一部分,并且其中,所述遮光部阻断从所述发光单元发出的所述检测光中的除了通过所述管的液体流动空间的光之外的光。
实用新型的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保持管的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液体传感器的立体图。
图2是液体传感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盖部件的立体图。
图4是沿着图3中的箭头线4-4截取的截面图。
图5是盖部件的顶视图。
图6是液体传感器的截面图。
图7(a)和7(b)是液体传感器的主要部分的放大截面图;图7 (a)图示出在管内填充有液体的状态下的检测光的折射方式,并且图 7(b)图示出在管内填充有空气的状态下的检测光的折射方式。
图8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液体传感器的立体图。
图9是液体传感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盖部件的包括截面的立体图。
图11是液体传感器的截面图。
图12(a)和12(b)图示出检测光如何行进。
图13(a)图示出检测光如何通过管行进,并且图13(b)图示出如何阻断多余光束。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下面将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液体传感器。
如图1所示,根据该实施例的液体传感器的外部结构由主体外壳 10和盖部件20构成。
例如,主体外壳10由硬树脂制成。主体外壳10具有平板部11以及从平板部11突出的筒状部12。两个螺栓孔13在两个位置处在平板部11的厚度方向上贯通平板部11。例如,主体外壳10利用插通各个螺栓孔13的螺栓(未示出)而固定于诸如壁面这样的对象S。螺栓孔13用作装接部。
盖部件20装接于主体外壳10的筒状部12的开口部。作为液体传感器的测量对象的透明管T由盖部件20的作为液体传感器的外侧部分而露出的部分所保持。将管T的保持方向定义为管T由盖部件20保持的方向。将液体传感器(主体外壳10)的装接方向定义为液体传感器 (主体外壳体10)装接于对象S的方向,即,与对象S的用于装接主体外壳10的表面垂直的方向。管T的保持方向与液体传感器装接方向是相同的。
如图2所示,用于检测管T中的液体的存在/不存在的传感器单元 30容纳在主体外壳10的筒状部12中。传感器单元30具有基板框架 31、投光框架32和受光框架33。基板框架31是窄的并且在一个方向上延伸为长的。投光框架32和受光框架33在同一方向上(即,与基板框架31垂直地)分别从基板框架31的在其长度方向上布置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竖立。
基板框架31包括底框架部31A、侧框架部31B和盖框架部31C。底框架部31A安装有用于控制液体传感器的各种类型的操作的电路元件34。侧框架部31B成型为像矩形框架,并且包围电路元件34。盖框架部31C闭合由底框架部31A和侧框架部31B包围的电路元件34的安装空间。盖框架部31C是窄的并且在一个方向上延伸为长的,并且盖框架部31C在其长度方向上的一端和另一端处设置有第一配合部35 和第二配合部36。第一配合部35和第二配合部36分别与投光框架32 和受光框架33配合。从而,将投光框架32和受光框架33固定于具有以上结构的基板框架31。
在传感器单元30容纳在主体外壳10的筒状部12中的状态下,将盖部件20配合在主体外壳10中,从而闭合主体外壳10的筒状部12 的开口。在该状态下,形成在盖部件20中的插入孔40与形成在主体外壳10中的插入孔41互相重合。定位销43从主体外壳10的外侧插入到如此互相重合的插入孔40和41内。定位销43用于通过从上方与传感器单元30的基板框架31的盖框架部31C进行接触而将传感器单元30定位在主体外壳10的筒状部12中的容纳位置处。
接着,将详细描述盖部件20的结构。
如图3所示,盖部件20由例如黑色软树脂一体成型。盖部件20 包括基本成型为大致矩形的顶壁P。顶壁P在其长度方向上的中央处形成有槽50,该槽50从顶壁P的短边方向上的一端到另一端直线状地延伸。像圆弧状弯曲的一对弹性片51A和51B从槽50的底面突出,并且遍及槽50的长度方向上的整个长度而延伸。一对弹性片51A和51B用于从两侧保持管T。
如图4所示,一对弹性片51A和51B的末端部56A和56B具有各自的开口缘,在该开口缘之间插入和移除管T。一对弹性片51A和51B 的末端部56A和56B形成有各自的第一锥状面P1,该第一锥状面P1 之间的间隔随着位置在管T的插入方向,即,从弹性片51A和51B的末端侧朝着它们的基端侧的方向上前进而逐渐减小。由于末端部56A 和56B的第一锥状面P1,导致一对弹性片51A与51B的末端缘之间的距离在插入方向上逐渐减小。即,一对弹性片51A和51B的在其间插入和移除管T的末端部56A和56B形成有各自的第一锥状面P1,该第一锥状面P1使得一对弹性片51A与51B的末端缘之间的距离随着位置在该一对弹性片51A与51B之间的空间中向内前进而逐渐减小。这样,弹性片51A和51B分别包括末端部56A和56B,该末端部56A和56B 与检测光的光轴交叉并且被构造为使得能够插入和移除管T。弹性片 51A的末端部56A包括倾斜表面,该倾斜表面与弹性片51B对置,并且随着位置朝着末端部56A的末端侧前进而远离弹性片51B。同样地,弹性片51B的末端部56B包括倾斜表面,该倾斜表面与弹性片51A对置并且随着位置朝着末端部56B的末端侧前进而远离弹性片51A。
如图5所示,一对弹性片51A和51B的各个末端部56A和56B 在槽50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处形成有第二锥状面P2,各个第二锥状面 P2的宽度随着位置从槽50的长度方向上的端部朝着中央前进而减小。即,弹性片51A的末端部56A包括两个斜面,该两个斜面形成在末端部56A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处,并且随着位置朝着末端部56A的末端前进而互相靠近。同样地,弹性片51B的末端部56B包括两个斜面,该两个斜面形成在末端部56B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处并且随着位置朝着末端部56B的末端前进而互相靠近。
一对弹性片51A和51B在其长度方向上的中央处形成有狭缝52,该狭缝52分别从一对弹性片51A和51B的基部延伸到它们的末端。狭缝52在与槽50的底面垂直的方向上贯通一对弹性片51A和51B。此外,狭缝52与形成在槽50的底壁中的凹部54连通。换句话说,各个弹性片51A和51B具有狭缝52,该狭缝52形成为与在发光元件37与受光元件38之间延伸的检测光的光轴交叉并且分割弹性片51A或 51B。
如图6所示,在盖部件20配合于主体外壳10中的状态下,发光元件37与受光元件38在狭缝52夹置于其间的情况下互相对置。发光元件37和受光元件38分别用作发光单元和受光单元。在与狭缝52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从发光元件37发出的检测光通过盖部件20的通过孔55A进入到槽50内。在槽50中,检测光通过一对弹性片51A 和51B之间的空间以及形成在一对弹性片51A和51B中的狭缝52。在通过弹性片51B之后,检测光通过盖部件20的通过孔55B并且被受光元件38检测到。即,狭缝52形成为位于在发光元件37与受光元件38 之间延伸的检测光的光轴AX上。
如图7(a)和7(b)所示,在透明管T由一对弹性片51A和51B 保持的状态下从发光元件37发出的检测光经由一个狭缝52到达管T 的外周面,通过管T从而横穿管T的内部,并且被受光元件38检测到。
在如上所述的行进中,检测光SL的折射方式取决于管T的材料的折射率与存在于管T内的介质的折射率之间的差。
如图7(a)所示,当管T的内部填充有液体L时,由于液体L的折射率比空气A的折射率大,所以折射率的差比较小。结果,从发光元件37发出的检测光SL中的由于在管T与液体L之间的界面处折射而未到达受光元件38的部分的比率比较小。
如图7(b)所示,当管T的内部因为气泡等的存在而填充有空气 A时,由于空气A的折射率比液体L的折射率小,所以折射率的差比较大。结果,从发光元件37发出的检测光SL中的由于在管T与空气 A之间的界面处的折射而未到达受光元件38的部分的比率比较大。
鉴于以上,在实施例中,将由受光元件38检测到的光的量与规定的阈值进行比较。如果受光量比规定的阈值小,则能够判断管T的内部填充有空气A。更具体地,受光元件38输出电平(level)与受光量对应的信号。安装在基板框架31(参见图2)上的包括电路元件34的检测电路将从受光元件38输出的信号的电平(例如,电压值)与阈值进行比较,并且生成与比较结果对应的检测信号。能够基于该检测信号判断存在于管T内的介质是液体L或是空气A。
接着,将描述根据实施例的液体传感器的作用。
各个弹性片51A和51B在相同方向上由形成在其长度方向上的中央处的狭缝52分割成多块。结果,相比于一对弹性片51A和51B遍及其长度方向上的整个长度而连续地延伸的情况下,一对弹性片51A和 51B更容易弹性变形并且更紧密地与管T产生接触。
此外,在实施例中,为了保持管T而形成的狭缝52还用作光学检测该管T中的液体所需的检测光SL的光路的一部分。结果,相比于一对弹性片51A和51B另外地形成有狭缝52或通孔以形成这样的检测光 SL的光路的一部分的情况,使得一对弹性片51A和51B强度更大。
这样,上述实施例能够提供下面的优点:
(1)由于盖部件20的一对弹性片51A和51B在管T的长度方向上被对应的狭缝52分割从而容易地与管T产生紧密接触,所以管T能够容易地配合到一对弹性片51A和51B内并且能够提高保持该管T的力。此外,形成为分割各个弹性片51A和51B的狭缝52还用作检测光SL的光路的一部分。从而,不需要另外地形成用于确保检测光SL的光路的一部分的通孔等,并且因此,弹性片51A和51B的强度不降低。这在提高保持管T的力方面也是有效的。
(2)一对弹性片51A与51B的在其间插入和移除管T的各个末端部56A与56B形成有第一锥状面P1,该第一锥状面P1的间隔从一对弹性片51A和51B之间的空间的外侧朝着其内侧逐渐减小。结果,管T在由第一锥状面P1引导的同时被保持在一对弹性片51A和51B 之间。这使得能够通过盖部件20容易地保持管T。
(3)一对弹性片51A和51B的各个末端部56A和56B在管T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处形成有第二锥状面P2,各个第二锥状面P2的宽度从管T的长度方向上的端部朝着中央而逐渐减小。结果,当以从管T 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到另一端的顺序将管T保持在一对弹性片51A和 51B之间时,管T在由第二锥状面P2引导的同时被保持。这使得能够通过盖部件20更容易地保持管T。
(4)狭缝52在管T的插入/移除方向上贯通一对弹性片51A和51B,并且凹部54形成在盖部件20的一对弹性片51A和51B从其突出的表面中从而与狭缝52连通。结果,即使已经贯通一个狭缝52的检测光的一部分从一个狭缝52射出而后远离光轴AX行进,检测光的该部分也在通过一个狭缝52之后在盖部件20的凹部52中散射和反射。从而,能够抑制检测光的这样的部分错误地进入到受光元件38内。
(5)盖部件20是装接于主体外壳10的部件,该主体外壳10具有用于将液体传感器装接于对象S的螺栓孔13,并且主体外壳10的材料的刚性比盖部件20的材料的刚性高。结果,在主体外壳10由刚性较高的材料制成的情况下,液体传感器能够稳定地装接于对象S。
(6)管T在与主体外壳10到对象S的装接方向相同的方向上由盖部件20保持。结果,例如,在作为液体传感器的检测对象的管T布设于室内的壁面上的情况下,能够将主体外壳10直接装接于例如作为对象S的室内的壁面。此外,由于从相同方向完成主体外壳10的装接动作和管T的保持动作,所以能够容易地进行这些动作。
(7)盖部件20可以由黑色树脂材料制成。这降低了已经通过一个狭缝52的检测光SL的一部分在盖部件20上散射和反射的程度,并且因此能够抑制检测光SL的这样的部分错误地进入到受光元件38内。
(实施例2)
接着,将描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液体传感器。
将利用相同的标记表示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部件,并且将省略它们的部分或全部描述。
如图8所示,根据该实施例的液体传感器的外部结构由主体外壳 10和盖部件70构成。盖部件70用作保持部件。盖部件70装接于主体外壳10的筒状部12的开口部。例如,与在第一实施例中采用的盖部件20的情况一样,盖部件70由黑色树脂材料制成。
如图9所示,传感器单元30容纳在主体外壳10的筒状部12中。传感器单元30具有基板框架31、投光框架32和受光框架33。基板框架31包括底框架部31A、侧框架部31B和盖框架部31C。
盖部件70和传感器单元30利用通过主体外壳10的插入孔41插入的定位销43而固定于该主体外壳10。在盖部件70中形成插入孔40。盖部件70插入到主体外壳10内,使得其插入孔40与主体外壳10的插入孔41重合。定位销43插通主体外壳10的插入孔41和盖部件70的插入孔40。
如图8所示,盖部件70的顶壁P基本成型为大致矩形。槽50从顶壁P朝着主体外壳10形成。槽50形成在顶壁P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处,从而在顶壁P的短边方向上从一端直线状地延伸到另一端。一对弹性片71A和71B设置在槽50中。一对弹性片71A和71B从槽50 的底面朝着槽50的开口端,即,顶壁P延伸。一对弹性片71A和71B 遍及槽50的长度方向的整个长度(即,从一端到另一端)延伸。一对弹性片71A和71B像弧一样弯曲。一对弹性片71A和71B具有互相对置的弯曲的内周面。一对弹性片71A和71B弯曲从而适用于要由它们保持的管T的外径。
如图11所示,一对弹性片71A和71B的末端部76A和76B具有各自的开口缘,在该开口缘之间插入和移除管T。一对弹性片71A和 71B的末端部76A和76B形成有各自的第一锥状面P1,该第一锥状面 P1的间隔随着位置在管T的插入方向,即,从弹性片71A和71B的末端侧朝着它们的基端侧的方向上前进而逐渐减小。由于末端部的第一锥状面P1,导致一对弹性片的末端缘之间的距离在插入方向上逐渐减小。即,一对弹性片71A和71B的在其间插入和移除管T的末端部形成有各自的第一锥状面P1,该第一锥状面P1使得一对弹性片71A和 71B的末端缘之间的距离随着位置在一对弹性片71A和71B之间的空间中向内前进而逐渐减小。
一对弹性片71A和71B在其长度方向上的中央处形成有狭缝52,该狭缝52分别从一对弹性片71A和71B的基部延伸到它们的末端。狭缝52在与槽50的底面垂直的方向上贯通一对弹性片71A和71B。从外,狭缝52与形成在槽50的底壁中的凹部54连通。
如图11所示,发光元件37与受光元件38互相对置。光轴AX与连接发光元件37与受光元件38的直线(由点划线表示)一致。狭缝 52设置在光轴AX上。
如图11所示,盖部件70具有设置在光轴AX上的通过孔55A和 55B。例如,通过孔55A和55B分别是在界定槽50的侧壁56A和56B 中形成的狭缝57A和57B的一部分。槽50的具有内侧面50A和50B 的侧壁56A和56B在它们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处形成有各自的狭缝57A和57B,该狭缝57A和57B在与上述狭缝52相同的方向上延伸。
如图10所示,狭缝57A贯通具有通过孔55A的侧壁56A,该通过孔55A与发光元件37(参见图11)设置在其中的空间58A和槽50 的内部空间连通。同样地,狭缝57B贯通具有通过孔55B的侧壁56B,该通过孔55B与受光元件38(参见图11)设置在其中的空间58B和槽 50的内部空间连通。
如图10所示,遮光部72A和72B形成在各个狭缝52中。遮光部 72A形成在弹性片71A的由一个狭缝52分开的两个部分之间。同样地,遮光部72B形成在弹性片71B的由另一个狭缝52分开的两个部分之间。即,遮光部72A和72B分别在狭缝52中设置在弹性片51A和51B 的附近。遮光部72A和72B设置为在弹性片51A和51B的长度方向上与各个弹性片51A和51B邻接。遮光部72A和72B具有两个侧面,该两个侧面用于在与一对弹性片51A和51B不同的位置处从两侧保持管。
遮光部72A和72B从槽50的底面朝着一对弹性片71A和71B的末端侧直线状地延伸。遮光部72A和72B以它们的末端与由一对弹性片71A和71B保持的管T(未示出)的外周面接触的方式形成。例如,遮光部72A和72B位于各个狭缝52中,并且与各个弹性片71A和71B 一体化。
遮光部73A和73B设置在各个侧壁56A和56B上。如图8所示,遮光部73A形成为横跨形成在侧壁56A中的狭缝57A。同样地,遮光部73B形成为横跨形成在侧壁56B中的狭缝57B(参见图10)。
遮光部72A、72B、73A和73B阻断从发光元件37发出的光的一部分。在该液体传感器中,管T的液体L的流经区域根据液体L的存在/不存在而变化。并且,检测光SL的在通过管T的内部空间之后由受光元件38检测到的受光量相应地变化。液体传感器根据受光元件38的受光量判断管T的内部是填充有液体L或是空气A。即,液体传感器根据受光元件38的受光量判断液体L的存在/不存在。从而,不需要检测并未通过液体L的流经空间的光。遮光部72A、72B、73A和73B 设置为阻断从发光元件37发出的光中的除了通过管T的液体L流经的空间,即,管T的内部空间的光之外的光(多余光束)。
接着,将描述根据实施例的液体传感器的作用。
在通过两种介质之间的界面时,检测光SL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间的差对应地弯曲。
图12(a)和12(b)示意性地示出发光元件37、受光元件38、管T以及遮光部72A、72B、73A和73B。图12(a)示出管T的内部填充有液体L的情况。另一方面,图12(b)示出管T的内部因为气泡等的存在而填充有空气A的情况。
管T的折射率与液体L的折射率之间的差比管T的折射率与空气 A的折射率之间的差小。结果,在图12(a)的情况下,从发光元件37 发出的检测光SL几乎直线状地通过管T和液体L,并且因此不被受光元件38检测到。另一方面,在图12(b)的情况下,从发光元件37发出的检测光SL在管T的内周面Ta处折射,并且与光轴AX几乎平行地行进。然后,检测光SL在管T的内周面Ta和外周面Tb处折射,并且被受光元件38检测到。
受光元件38输出具有与受光量相对应的电平的信号。将信号的电平(例如,电压值)与规定的阈值进行比较,并且生成具有与比较结果相对应的电平的检测信号。检测信号的电平与存在于管T内的介质对应。从而,能够根据检测信号的电平判断存在于管T内(即,检测光SL通过的区域中)的介质。
顺便提及,从发光元件37发出的检测光SL从该发光元件37放射状地扩散。当折射率差和界面处的入射角度处于特定范围中时,可能发生检测光SL反射的情况。
如图13(a)所示,多余光束Sa(由点划线表示)在管T的内周面Ta和外周面Tb处反射,并且到达受光元件38。即,多余光束Sa 通过管T的比内周面Ta靠近槽50的底面(即,更靠近一对弹性片71A 和71B的基部侧)的部分,并且不通过介质(在图中,空气A)。多余光束Sb(由双点划线表示)通过管T的比内周面Ta靠近一对弹性片71A和71B的末端侧的部分,并且到达受光元件38。即,多余光束 Sb不通过介质(空气A)。多余光束Sa和Sb不受存在于管T内的介质的影响。即,它们是对于介质的检测无用的光束(多余光束)。
当管T的内部填充有液体L时(参见图12(a))时,这些多余光束也被受光元件38检测到。这降低了当管T的内部填充有空气A时得到的受光量的差(参见图12(b)),并且使得难以设定阈值。如果设定了不当的阈值,则可能做出错误判断。
如图13(b)所示,在实施例中采用的遮光部72A和73A阻断多余光束Sa和Sb。从而,多余光束Sa和Sb不到达受光元件38,结果,受光元件38的受光量根据存在于管T内的介质(液体L或空气A)而变化。结果,使得受光量之间的差足够大,以至于能够抑制错误判断的可能性。另外,受光量之间的大的差异使得能够容易地设定阈值。
在图13(b)中,虚线表示多余光束Sa和Sb的光路。遮光部72B 和73B设置在这些光路上。可能发生杂散光(由于漫反射而产生的光) 选取由虚线表示的光路的情况。这样的杂散光引起受光元件38的受光量的变化,即,外部干扰。遮光部72B和73B阻断这样的杂散光,并从而抑制受光量的变化。以这种方式,能够抑制由于杂散光等引起的错误判断的发生的可能性。
实施例能够提供下面的优点:
(11)与第一实施例的优点(1)、(2)以及(4)-(7)相同的优点。
(12)遮光部72A、72B、73A和73B阻断从发光元件37发出的光的一部分。遮光部72A、72B、73A和73B设置为阻断除了通过管T 中的液体L流经空间,即,管T的内部空间的光之外的光(多余光束)。结果,多余光束Sa和Sb不到达受光元件38。从而,受光元件38的受光量根据存在于管T内的介质(液体L或空气A)而变化。这提供了受光量之间的大的差异,并且因此,能够抑制错误判断的可能性。
(13)遮光部72A和72B分别设置在分割弹性片71A与71B的狭缝52中。从发光元件37发出的检测光SL通过狭缝52。从而,设置在各个狭缝52中的遮光部72A和72B容易地阻断检测光SL的一部分。
(14)遮光部72A和72B分别设置在分割弹性片71A与71B的狭缝52中。从发光元件37发出的光(出射光)放射状地扩散。出射光包括要通过管T的液体L要流经的内部空间的检测光SL以及不通过该管T的内部空间的多余光束Sa。从而,通过将遮光部72A和72B设置为它们与管T接触的方式,能够在阻断多余光束Sa的同时减少检测光 SL的由遮光部72A和72B阻断的部分的量。即,能够抑制检测光SL 的光量的减少。
能够以下面的方式实施以上实施例:
-在以上实施例中,盖部件20的材料的颜色可以是除了黑色之外的颜色。
-在以上实施例中,主体外壳10向对象S的装接方向与管T要由一对弹性片51A和51B或者71A和71B保持的方向可以互相不同。
-在以上实施例中,可以省略形成在槽50的底壁中的凹部54。
-在以上实施例中,一对弹性片51A和51B的各个末端部可以形成为具有其宽度遍及管T的长度方向上的整个长度而恒定的端面。
-在以上实施例中,一对弹性片51A和51B或者71A和71B的末端部可以是以分别具有在管T的插入/移除方向上直线状地延伸的端面的方式而形成。
-在以上实施例中,发光元件37与受光元件38不必须总是互相对置;它们可以是以检测光从发光元件37的出射方向与检测光在受光元件38上的入射方向斜交叉的方式设置。
-在第二实施例中,可以省略遮光部73A和73B。从发光元件37 发出的检测光SL的光量随着相对于其轴线的角度增大而减少。从而,可能发生这样的情况:检测光中的通过管T的比内周面Ta靠近一对弹性片51A和51B的末端侧的区域的这部分检测光的光量较少地影响液体L的存在/不存在的判断结果。从而,在采用了发出这样的检测光SL 的发光元件37的液体传感器中,能够省略遮光部73A和73B。
-在第二实施例中,可以省略设置于受光元件38侧的遮光部72B 和73B。或者,可以省略设置于发光元件37侧的遮光部72A和73A。
-在第二实施例中,设置于管T的附近的遮光部72A、72B、73A 和73B阻断多余光束。从而,可以适当地改变盖部件70的通过孔55A 和55B的尺寸和形状。
-在第二实施例中,如在第一实施例中一样,各个弹性片51A和 51B可以在其端部处具有第二锥状面P2。

Claims (14)

1.一种用于检测透明的管中是否存在液体的液体传感器,该液体传感器包括:
发光单元,该发光单元被构造为发出检测光;
受光单元,该受光单元与所述发光单元对置,并且被构造为接收所述检测光;和
保持部件,该保持部件设置于所述发光单元与所述受光单元之间,并且包括从两侧保持所述管的一对弹性片,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一对弹性片分别具有狭缝,该狭缝在与所述一对弹性片的长度方向交叉并且与所述检测光的出射方向不同的方向上延伸,
其中,所述一对弹性片的所述狭缝设置在所述发光单元与所述受光单元之间的所述检测光的光轴上,
其中,所述液体传感器还包括遮光部,该遮光部在与所述一对弹性片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上阻断从所述发光单元发出的所述检测光的一部分,并且
其中,所述遮光部阻断从所述发光单元发出的所述检测光中的除了通过所述管的液体流动空间的光之外的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一对弹性片的各个末端部与所述检测光的光轴交叉并且被构造为使得能够插入和移除所述管,并且
其中,所述一对弹性片的所述末端部分别包括第一锥状面,该第一锥状面的间隔从所述一对弹性片之间的空间的外侧朝着其内侧逐渐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一对弹性片的各个所述末端部包括第二锥状面,该第二锥状面形成在所述末端部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处,并且该第二锥状面的宽度从所述末端部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朝着中央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液体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一对弹性片的各个所述狭缝在所述检测光的所述光轴上分割相应的弹性片,并且
其中,所述保持部件包括:
形成壁,该形成壁连接于所述一对弹性片的与所述末端部相反的基部;和
凹部,该凹部形成在所述形成壁中,并且与所述一对弹性片的所述狭缝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液体传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主体外壳,所述保持部件装接于该主体外壳,
其中,所述主体外壳包括用于将所述液体传感器装接于对象的装接部,并且
其中,所述主体外壳的材料的刚性比所述保持部件的材料的刚性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保持部件保持所述管的方向与所述主体外壳装接于所述对象的装接方向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液体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保持部件由黑色材料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遮光部包括第一遮光部,该第一遮光部阻断通过所述管的与所述管的内周面相比靠近所述一对弹性片的基部侧的区域的光。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体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第一遮光部设置在所述狭缝中。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液体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遮光部包括第二遮光部,该第二遮光部阻断通过所述管的与所述管的所述内周面相比靠近所述一对弹性片的末端侧的区域的光。
11.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液体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第一遮光部在所述狭缝中设置在所述一对弹性片的附近。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体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第一遮光部是两个第一遮光部中的一个第一遮光部,并且
其中,所述两个第一遮光部在所述一对弹性片的长度方向上与各弹性片邻接地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体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两个第一遮光部与对应的弹性片一体化。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液体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两个第一遮光部包括两个侧面,该两个侧面在与所述一对弹性片不同的位置处从两侧保持所述管。
CN201690001112.1U 2014-11-27 2016-05-02 液体传感器 Active CN208173494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40519 2014-11-27
JP2015-168159 2015-08-27
JP2015168159A JP6602598B2 (ja) 2014-11-27 2015-08-27 液体センサ
PCT/JP2016/063607 WO2017033501A1 (ja) 2014-11-27 2016-05-02 液体セン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173494U true CN208173494U (zh) 2018-11-30

Family

ID=5607403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90001134.3U Active CN207081463U (zh) 2014-11-27 2015-09-08 液体传感器
CN201690001112.1U Active CN208173494U (zh) 2014-11-27 2016-05-02 液体传感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90001134.3U Active CN207081463U (zh) 2014-11-27 2015-09-08 液体传感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602598B2 (zh)
CN (2) CN207081463U (zh)
DE (2) DE112015005380T5 (zh)
WO (2) WO201608445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96243B2 (ja) * 2017-03-28 2021-06-30 アサヒビール株式会社 液体検知センサ
CN109884064B (zh) * 2019-04-24 2021-09-07 山东协和学院 一种液体传感器的数据采集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52412Y2 (zh) * 1978-04-18 1982-11-15
JPH0388553U (zh) * 1989-12-25 1991-09-10
JPH08293234A (ja) * 1995-04-20 1996-11-05 Omron Corp 液位検出器
JP3741509B2 (ja) * 1997-03-12 2006-02-01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チューブ用液体センサー
JPH11276576A (ja) * 1998-03-26 1999-10-12 Sanyo Electric Works Ltd 検出器におけるチューブ保持構造
JP2009133747A (ja) * 2007-11-30 2009-06-18 Horiba Ltd 流路センサ
JP2012063328A (ja) * 2010-09-17 2012-03-29 Welco Co Ltd 液体センサ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110990A (ja) 2016-06-20
JP6602598B2 (ja) 2019-11-06
WO2016084456A1 (ja) 2016-06-02
DE112016003886T5 (de) 2018-05-09
DE112015005380T5 (de) 2017-08-10
WO2017033501A1 (ja) 2017-03-02
CN207081463U (zh) 2018-03-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36712B (zh) 热烟复合型火灾探测器
CN208173494U (zh) 液体传感器
US20190003873A1 (en) Optical System and Method for Measuring Fluid Level
JP6303900B2 (ja) 液体検出センサ
EP1327966B1 (en) Light scattering type smoke sensor
CN106404618A (zh) 粒子检测传感器
CA2605190C (en) Led device and optical detector therewith for bill validator
TW201415000A (zh) 煙感測器
CN218332821U (zh) 用于光学探测烟雾颗粒的探测单元的壳体,烟雾探测器,烟雾报警系统和消防设施
JP6323057B2 (ja) 光電センサ
US8690058B2 (en) Card reader
KR100959611B1 (ko) 집약렌즈를 구비한 비분산 적외선 가스 분석 장치
JP2016102795A (ja) 比濁分析濁度計バイアル装置
CN206974508U (zh) 液体传感器
US20180335430A1 (en) Inspection chip and inspection system
EP3290907A1 (en) Device for measuring solution concentration
KR101996902B1 (ko) 광산란형 먼지 센서
JP6611345B2 (ja) 液体センサ及び液体センサのチューブ保持部材
JP2012096449A (ja) インク収納容器
CN110168746B (zh) 反射型传感器
CN210072329U (zh) 碳粉槽的侦测装置
CN216208547U (zh) 检测机构及ppm浓度传感器
CN110494737A (zh) 流通池单元
US8958072B2 (en) Microphotometer
CN203848850U (zh) 光电传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