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153537U - 直线运动模块 - Google Patents

直线运动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153537U
CN208153537U CN201820180184.8U CN201820180184U CN208153537U CN 208153537 U CN208153537 U CN 208153537U CN 201820180184 U CN201820180184 U CN 201820180184U CN 208153537 U CN208153537 U CN 2081535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moving module
linear moving
circulating
circu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18018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进胜
吴典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BI MO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BI MO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BI MO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BI MO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18018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1535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1535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1535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Linear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直线运动模块。滚柱循环套筒组的循环套筒对应设置于滑座的循环通孔内以形成多个循环通道,滚柱保持件与循环套筒形成第一回流通道,滚柱保持件、滑轨的轨道槽及滑座的滚柱槽对应形成多个滚柱通道。端盖与循环套筒形成多个第二回流通道,对应的循环通道、第一回流通道、滚柱通道及第二回流通道共同形成滚柱循环路径。链带对应设置于滚柱循环路径内,滚柱对应容置于链带形成的容置空间,在滚柱的径向剖面上,链带的两个滚柱保持面的曲率中心不是同一点。

Description

直线运动模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直线运动模块,特别涉及一种以滚柱作为滚动元件的直线运动模块。
背景技术
直线运动模块目前已被广泛的使用到精密机械、自动化产业、半导体产业、医疗设备、航天工业等。其中以滚柱作为滚动元件的直线运动模块由滑轨、滑座以及多个滚柱所构成,通过滚柱在循环路径中持续滚动,带动滑座及其上机构沿滑轨移动,使得该机构得以执行所需作业或表现功能。
为了减少滚柱运行时滚柱相撞导致滚柱疲乏,现有技术会在滚柱与滚柱之间设置保持器,且将保持器插入端盖中以对保持器进行定位,进而避免滚柱在滚动时滚柱相撞与保持器发生移位的状况。
然而通过上述的方式,保持器与端盖之间会因为元件制作公差的缘故而产生断差(或凸点),这将使滚柱在滚动的过程中无法在回转时平稳地通过保持器与端盖之间,甚至可能会因为存在断差而发生碰撞进而产生噪音,同时也会有元件间磨耗较大及精度控制较差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提供一种可使滚柱在转弯的回转过程中的撞击力较小,使滑座在滑轨上的移动更平顺的直线运动模块。
为达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直线运动模块包括滑轨、滑座、多个滚柱循环套筒组、两个端盖、多个链带以及多个滚柱。滑轨具有轴本体及多个轨道槽,各轨道槽位于轴本体的两侧。滑座滑设于滑轨,并具有多个滚柱槽及多个循环通孔,这些滚柱槽分别与这些轨道槽及这些循环通孔对应设置。这些滚柱循环套筒组分别具有循环套筒及多个滚柱保持件,这些循环套筒对应设置于这些循环通孔内以形成多个循环通道,这些滚柱保持件分别与循环套筒连接,并在连接处形成第一回流通道,这些滚柱保持件设置于这些轨道槽内,并位于滚柱槽的相对两侧,且这些滚柱保持件、这些轨道槽及这些滚柱槽对应形成多个滚柱通道。这些端盖套设于该滑轨,并对应设置于滑座的两端,这些端盖与这些循环套筒对应设置,并与这些循环套筒共同形成多个第二回流通道,且对应的这些循环通道、这些第一回流通道、这些滚柱通道及这些第二回流通道共同形成多个滚柱循环路径。这些链带对应设置于这些滚柱循环路径内,各链带分别具有多个间隔件与两个连接件,这些间隔件间隔设置于这些连接件之间,且相邻两个这些间隔件形成容置空间。这些滚柱对应容置于这些容置空间。其中,各间隔件的两侧分别具有两个滚柱保持面,且在滚柱的径向剖面上,这些滚柱保持面的曲率中心不是同一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循环套筒具有两个套筒及两个连接部,各连接部突设于沿滑座的端面,且径向连接各套筒与各滚柱保持件,这些套筒相向组合形成循环通道,这些连接部相向组合形成第一回流通道。
在一个实施例中,这些端盖具有与这些连接部对应设置的多个凹部,这些连接部对应设置于这些凹部而形成这些第二回流通道。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滑轨的径向剖面上,这些滚柱通道与对应的这些循环通道的连接线的延伸构成四边形。
在一个实施例中,滚柱与滚柱保持面为线接触。
在一个实施例中,滚柱保持面为哥德式弧面,且在滚柱的该径向剖面上,滚柱保持面的曲率半径大于滚柱的曲率半径。
在一个实施例中,各链带为一体成型的软性链带。
在一个实施例中,间隔件具有第一间隔部与第二间隔部,连接件连接于第一间隔部与第二间隔部之间,第一间隔部与第二间隔部分别具有远离连接件的开口,在滚柱的径向剖面上,开口具有宽度与深度,宽度与深度的比值介于0.5 与2之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间隔部与第二间隔部的形状不对称。
在一个实施例中,直线运动模块进一步包括多个防尘件,滑座与这些端盖分别具有对应于这些防尘件的多个凹槽,这些防尘件对应设置于这些凹槽内。
如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的直线运动模块中,通过链带对应设置于这些滚柱循环路径内,且滚柱可对应容置于各链带的容置空间内,进一步通过在滚柱的径向剖面上,各链带的间隔件的两侧的两个滚柱保持面的曲率中心不是同一点上,使得每一个滚柱与各链带的间隔件可分别为线接触,进而使得滚柱在转弯回流时对通道面的撞击力较小,使滑座在滑轨上滑动时可较平顺,进而提高直线运动模块整体运动的效能。
附图说明
图1为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直线运动模块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直线运动模块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直线运动模块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4A为图1所示的直线运动模块沿直线A-A的剖面示意图。
图4B为图4A所示的部份放大示意图。
图5A为图1所示的一组滚柱循环套筒组的分解示意图。
图5B为图1所示的两组滚柱循环套筒组与对应的链带及滚柱的配合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的直线运动模块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7A为图1所示的一条链带与一串滚柱的分解示意图。
图7B为图7A的区域A的放大示意图。
图8A为一个实施例的链带的一个间隔件与两个滚柱的径向侧视示意图。
图8B为图8A的间隔件与两个滚柱在回转弯流时的径向侧视示意图。
图9(a)至图9(f)分别为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的间隔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相关附图,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直线运动模块,其中相同的元件将以相同的附图标记加以说明。
图1为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直线运动模块的示意图,图2 为图1所示的直线运动模块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直线运动模块的部分剖面示意图,图4A为图1所示的直线运动模块沿直线A-A的剖面示意图,而图4B为图4A所示的部份放大示意图。
如图1至图4B所示,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直线运动模块包括滑轨1、滑座2、多个滚柱循环套筒组3、两个端盖5、多个链带4以及多个滚柱6。
滑轨1具有轴本体11及多个轨道槽12,各轨道槽12位于轴本体11的两侧表面,各轨道槽12分别具有两个承载面121。在本实施例中,滑轨1整体呈长条状且其径向剖面大致呈I型,而滑轨1以具有两个轨道槽12位于轴本体11 的相对表面为例,然而轨道槽12的数量并不以此为限,可根据应用上的需要改变轨道槽12的数量。在制作方面,可利用研磨装置同时对轴本体11实施加工研磨,使多个轨道槽12能在一次操作中制作完成。
滑座2在径向剖面大致呈倒U型,并套设且设置于滑轨1上。其中,滑座 2具有多个滚柱槽21及多个循环通孔22,这些滚柱槽21分别与这些轨道槽12 及这些循环通孔22对应设置。更具体来说,本实施例的滚柱槽21与循环通孔 22的数量相同且为对应设置,而滚柱槽21与轨道槽12相对设置,但滚柱槽21 (或循环通孔22)的数量为轨道槽12数量的两倍。在本实施例中,轨道槽12 的数量为两个,滚柱槽21与循环通孔22的数量分别为四个,且一个轨道槽12 对应于两个滚柱槽21及两个循环通孔22。
请先参照图4A、图4B并配合图5A与图5B,以说明滚柱循环套筒组3的技术内容。其中,图5A为图1所示的一组滚柱循环套筒组3的分解示意图,而图5B为图1所示的两组滚柱循环套筒组3与对应的链带4及滚柱6的配合示意图。
各滚柱循环套筒组3分别具有循环套筒31及多个滚柱保持件32、33,这些滚柱保持件32、33分别与循环套筒31连接,并在连接处的内部形成第一回流通道R2。在此,各滚柱循环套筒组3的滚柱保持件32、33的数量为2。在制作上,循环套筒31与这些滚柱保持件32、33可例如但不限制为塑料射出成形的单一构件,且这些循环套筒31对应设置于这些循环通孔22内以形成多个循环通道R1。在此,循环套筒31的数量对应于循环通孔22的数量,也为四个。而循环套筒31的形状与循环通孔22的形状对应,且各循环套筒31分别与对应的各循环通孔22紧密连接,使得各循环套筒31插入各循环通孔22时可形成多个循环通道R1。循环通道R1可构成滚柱6循环回流时的通道,以供滚柱6在循环回流时限制其移动方向与位置。
另外,如图4A与图4B所示,滚柱保持件32、33设置于这些轨道槽12内,并位于滚柱槽21的相对两侧,且这些滚柱保持件32、33、这些轨道槽12及这些滚柱槽21对应形成多个滚柱通道R3。滚柱通道R3可构成滚柱6在滑轨1上移动时的通道,以限制滚柱6的移动方向与位置。其中,这些循环通道R1与这些滚柱通道R3分别对应设置。在本实施例中,这些滚柱保持件32、33与滑轨1 的这些轨道槽12及滑座2的这些滚柱槽21形成四个滚柱通道R3,且滚柱保持件32、33的数量(8)为对应的轨道槽12数量(2)的四倍。其中,四个滚柱保持件32、33沿滑轨1的轴向方向分别设置于对应的一个轨道槽12内,且四个滚柱保持件32、33与一个轨道槽12及两个滚柱槽21对应形成两个滚柱通道 R3,而滚柱通道R3的数量对应于滚柱槽21(或循环通孔22)的数量,均为四个。
以下,将再介绍滚柱通道R3相关的详细设置,为使图面简洁,图4A仅绘示左侧的两串滚柱6与链带4,右侧的两串滚柱6与链带4省略以方便说明本实施例的创作。
在本实施例中,各轨道槽12的两侧分别具有一个承载面121(一个轨道槽 12有两个承载面121),承载面121就是滚柱6在滚柱通道R3移动时接触轴本体11的部位。另外,滑座2的各滚柱槽21分别具有一个设置面211(一个滚柱槽21有一个设置面211),设置面211与承载面121相对设置。其中,一个承载面121、一个设置面211、一组滚柱保持件32、33可共同形成一个滚柱通道R3,以供滚柱6及链带4在轴本体11与滑座2之间滚动。在此,图4A共有4个滚柱通道R3。
另外,由于本实施例的滚柱通道R3与循环通道R1的数量分别为四个,因此在滑轨1的径向剖面上,这些滚柱通道R3与对应的这些循环通道R1的连接线L1的延伸(假想直线)可构成一个四边形(菱形或正方形,在此称为X型吃点)。由于本实施例的直线运动模块为X型吃点,因此,当滑座2承受扭转力矩,例如滑座2承受到向顺(或逆)时钟方向的扭矩(Torgue)时,本实施例的直线运动模块的结构比较可以承受较大的扭转力矩。此外,如图2及图3所示,各滚柱6在本实施例中的四个滚柱循环路径RP内循环运动时,在滑轨1的径向投影面上,滚柱循环路径RP呈现两个直角相对的X型。
请再参照图2、图5A与图5B所示,循环套筒31具有两个套筒311、312 及两个连接部313、314,这些连接部313、314对应设置于循环套筒31与这些滚柱保持件32、33的连接处。其中,各连接部313、314突设于沿滑座2的端面,且分别径向连接各套筒311、312与各滚柱保持件32、33。在此,这些套筒 311、312相向组合后,其内部形成循环通道R1,这些连接部313、314相向组合后,其内部形成第一回流通道R2。在制作上,套筒311、312、连接部313、 314与滚柱保持件32、33可例如但不限制为塑料射出成形的单一构件。更具体来说,循环套筒31的两个套筒311、312、两个连接部313、314与两个滚柱保持件32、33组成后的滚柱循环套筒组3可为倒U型,可使循环套筒31设置于滑座2的循环通孔22后,既能固定滚柱保持件32、33的位置,又能在连接部 313、314直接提供第一回流通道R2,以减少滚柱循环路径可能产生的段差,并提升滚柱6在循环运动中的稳定性。
请再参照图3并配合图4A、图5B与图6所示,其中,图6为图1所示的直线运动模块的部分分解示意图。为使图面简洁,而图3仅绘示一侧的轨道槽 12、两串滚柱6、两个循环套筒31及两条链带4,以便于说明本实施例的创作,而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两端盖5套设于滑轨1,并对应设置于滑座2的两端。另外,各这些套筒311、312相向组合后,组合后的连接部313、314将突出于沿滑座2 的端面而进入端盖5内部,使得这些端盖5与这些循环套筒31将共同形成多个第二回流通道R4。在此,由于组合后的连接部313、314插设入端盖5内,且这些端盖5具有与这些连接部313、314对应设置的多个凹部51,因此,这些连接部313、314对应设置于这些凹部51而形成这些第二回流通道R4。具体来说,如图5B与图6所示,连接部313、314组合后,其外侧会共同形成回流面315 (或316),以供滚柱6与链带4移动,而且一个回流面315(或316)将与端盖 5的一个凹部51对应设置,以共同形成一条第二回流通道R4。在此,在循环套筒31组合后,两个滚柱循环套筒组3相对而设,且每一个循环套筒31的连接部313、314形成的回流面315(或316)分别面对对应的端盖5,而与各自的端盖5形成一个第二回流通道R4。具体来说,每个端盖5各有两个凹部51,以与对应的两个循环套筒3的连接部313、314的回流面315、316形成两条第二回流通道R4。
此外,对应的这些循环通道R1、这些第一回流通道R2、这些滚柱通道R3 及这些第二回流通道R4共同形成多个滚柱循环路径RP,使滚柱6可在滚柱循环路径RP内循环运动。在此,本实施例是以形成4条滚柱循环路径RP为例,以供链带4与滚柱6循环移运动。
这些链带4对应设置于这些滚柱循环路径RP内,并可用以容置这些滚柱6。具体来说,本实施例的链带4共有四条,且分别穿设于对应的滚柱循环路径RP,也就是分别穿设在循环通道R1、第一回流通道R2、滚柱通道R3及第二回流通道R4所共同组成的滚柱循环路径RP内,且用以容置这些滚柱6。
请参照图7A与图7B所示,其中,图7A为图1所示的一条链带4与一串滚柱6的分解示意图,而图7B为图7A的区域A的放大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各链带4分别具有多个间隔件41与两个连接件42,这些连接件42平行设置且间隔一距离,而这些间隔件41间隔设置于这些连接件42之间,而且相邻的两个这些间隔件41可形成容置空间S,以对应容置一个滚柱6,使滚柱6可在容置空间S内滚动。当滑座2相对滑轨1移动时,链带4会在滚柱循环路径RP内移动,使得滚柱6除了跟着链带4在滚柱循环路径RP内移动外,还在链带4的容置空间S内滚动。
当滑座2相对滑轨1产生径内移动,且各链带4与对应的各串滚柱6在滚柱通道R3内移动至端盖5的位置时,会顺着端盖5与对应的循环套筒31共同形成的第二回流通道R4导引至对应的循环通道R1,再移动到循环套筒31与滚柱保持件32、33的连接处的第一回流通道R2,之后再移动至滚柱通道R3而产生反复循环运动。具体来说,链带4与内含的滚柱6可顺着滚柱通道R3移动,并沿着端盖5的凹部51与循环套筒31共同形成的第二回流通道R4的弧面结构设计而导引进入第二回流通道R4,再通过第二回流通道R4将其导引至对应的循环通道R1中,待链带4与滚柱6由循环通道R1运动至循环套筒31与滚柱保持件32、33的连接处时,可通过两者连接处内的第一回流通道R2的弧面结构设计,再将其导引回对应的滚柱通道R3中,以构成循环运动。
另外,请参照图8A与图8B所示,其中,图8A为一个实施例的链带4的一个间隔件41与两个滚柱6的径向侧视示意图,而图8B为图8A的间隔件41 与两个滚柱6在回转回流时的径向侧视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8A所示,在滚柱6的径向剖面上,各间隔件41的形状例如但不限于为X形,且各间隔件41的两侧分别具有两个滚柱保持面411、 412与416、417。滚柱保持面411、412与416、417可用于接触并容置滚柱6,使滚柱6可在通道面C1上滚动。在此,通道面C1为直线平面,并可为上述的循环通道R1或滚柱通道R3的通道表面。其中,在滚柱6的径向剖面上,这些滚柱保持面411、412(或416、417)的曲率中心不是同一点。本实施例的各间隔件41两侧的滚柱保持面411、412、416、417分别为哥德式弧面(Gothic arc),其曲率半径大于滚柱6的曲率半径,且滚柱保持面411、412(或416、417)之间的连接面413为平面。这些滚柱保持面411、412(或416、417)的曲率半径可相同或不同,而且在滚柱6的径向剖面上,这些滚柱保持面411、412(或416、 417)的曲率中心不在同一点,使得每一个滚柱6与滚柱保持面411、412(或 416、417)可分别为线接触(图8A的滚柱保持面411、412与滚柱6的接触点分别为T1、T2)。
具体来说,一个滚柱6会与两侧的间隔件41接触而共有四个线接触,由于滚柱6与间隔件41并非面接触,当滚柱6在通道面C1上滚动时,其磨擦力较小,动能损失也较小。另外,本实施例的链带4为一体成型的软性链带而具有弹性,其材料可为橡胶或塑料等软性材料制成。因此,滚柱6在通道面C1上滚动时的振动能量将被链带4所吸收,使得滚动时的噪音也较小。
另外,本实施例的间隔件41有两个部分,分别为第一间隔部414与第二间隔部415,且连接件42连接于第一间隔部414与第二间隔部415之间。其中,第一间隔部414与第二间隔部415分别具有远离连接件42的开口O1、O2,且在滚柱6的径向剖面上,开口O1(或O2)具有宽度L与深度H,宽度L与深度H的比值可介于0.5与2之间。
本实施例的开口O1、O2的截面形状分别是以三角形为例,在不同的实施例中,开口O1、O2的截面形状也可例如四边形、五边形、…、弧形或不规则形,并不限制。另外,本实施例的开口O1与开口O2的截面形状以相同的三角形为例,但在不同的实施例中,开口O1与开口O2的截面形状也可不同或是不同形状,本实用新型也不限制。此外,本实施例的第一间隔部414与第二间隔部415的形状是以对称为例,在不同的实施例中,第一间隔部414与第二间隔部415的形状也可不对称,只要维持一个滚柱6与滚柱保持面411、412、416、 417有四个线接触即可。
另外,图8B是滚柱6在第一回流通道R2或第二回流通道R4内回流时的清况。在此,在通道面C2上转弯而回流时,在滚柱6的径向剖面上,间隔件41 的这些滚柱保持面411、412的曲率中心不是同一点,这些滚柱保持面416、417 的曲率中心也不是同一点(图8B未标示411、412、416、417,可参照图8A),使得每一个滚柱6与滚柱保持面411、412也分别为线接触,进而使得滚柱6在转弯回流时对通道面C2的撞击力较小,滚柱6的滚动可以较平顺、磨耗也较小,进而使得滑座2在滑轨1上滑动时的噪音较小,移动较平顺。另外,当滚柱6 在第一回流通道R2或第二回流通道R4的通道面C2上回流滚动时,因为移动方向改变的缘故,滚柱6将因转弯的通道面C2上所提供的反作用力F而挤压间隔件41,由于间隔件41具有弹性且第一间隔部414有开口O1,因此,反作用力F将使滚柱6向第一间隔部414的方向挤压,使得开口O1在转弯时产生形变,通过开口O1的形变也可使滚柱6在转弯时对通道面C2的撞击力较小(即正向力较小),使得滚柱6的滚动较平顺,进而使得滑座2在滑轨1上滑动时的噪音较小,移动较平顺。
请分别参照图9(a)至图9(f)所示,其分别为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的间隔件41a~41f的结构示意图。在此,图9(a)至图9(f)中的间隔件41a~ 41f的左侧的滚柱保持面411、412的曲率半径分别对应为r1、r2,而右侧的滚柱保持面416、417的曲率半径分别对应为r3、r4。
如图9(a)所示,间隔件41a的r1=r2=r3=r4。如图9(b)所示,间隔件41b的r1=r4,r2=r3,但r1≠r2,r3≠r4。如图9(c)所示,间隔件41c的 r1=r2,r3=r4,但滚柱保持面411、416的弧长不等于滚柱保持面412、417的弧长(滚柱保持面411、416的弧长分别小于对应的滚柱保持面412、417的弧长)。如图9(d)所示,间隔件41d的r1=r3,r2=r4,但r1≠r2,r3≠r4。如图 9(e)所示,间隔件41e的r1=r4,r2=r3,但r1≠r2,r3≠r4。如图9(f)所示,间隔件41e的r1=r2=r3=r4,但开口O1与开口O2的截面形状不同(开口O2的尺寸大于开口O1)。
请再参照图2及图4A所示,本实施例的直线运动模块进一步可包括多个防尘件7,其中,滑座2与这些端盖5分别具有对应于这些防尘件7的多个凹槽 U1、U2。在此,这些凹槽U1与这些凹槽U2对应设置,且防尘件7对应设置于凹槽U1、U2内。防尘件7可防止异物进入滑座2与滑轨1之间而影响两者的相对移动。本实施例的防尘件7的数量为4个,而滑座2的凹槽U1的数量也是 4个,其中两个凹槽U1在轴本体11的上方,另两个凹槽U1在轴本体11下方的左右两侧。此外,每一个端盖5的凹槽U2的数量也分别为4个。
此外,本实施例的直线运动模块进一步可包括防尘组件8,防尘组件8设置在两个端盖5远离滑座2的两个端面上。本实施例以具有两组防尘组件8为例。详细而言,防尘组件8具有防尘片81及强化件82,防尘片81设置于端盖5与强化件82之间,并可通过利如螺丝穿设强化件82、防尘片81与端盖5,以将强化件82与防尘片81锁固于端盖5上。通过防尘片81的设置可避免灰尘或异物由端盖5进入直线运动模块内。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的直线运动模块中,通过链带对应设置于这些滚柱循环路径内,且滚柱可对应容置于各链带的容置空间内,进一步通过在滚柱的径向剖面上,各链带的间隔件的两侧的两个滚柱保持面的曲率中心不是同一点上,使得每一个滚柱与各链带的间隔件可分别为线接触,进而使得滚柱在转弯回流时对通道面的撞击力较小,使滑座在滑轨上滑动时可较平顺,进而提高直线运动模块整体运动的效能。
以上所述仅为举例性而非为限制性。任何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范畴而对其进行的等效修改或变更均应包含于随附的权利要求书中。

Claims (10)

1.一种直线运动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滑轨,具有轴本体及多个轨道槽,各所述轨道槽位于所述轴本体的两侧;
滑座,滑设于所述滑轨,并具有多个滚柱槽及多个循环通孔,所述滚柱槽分别与所述轨道槽及所述循环通孔对应设置;
多个滚柱循环套筒组,分别具有循环套筒及多个滚柱保持件,所述循环套筒对应设置于所述循环通孔内以形成多个循环通道,所述滚柱保持件分别与所述循环套筒连接,并在连接处形成第一回流通道,所述滚柱保持件设置于所述轨道槽内,并位于所述滚柱槽的相对两侧,且所述滚柱保持件、所述轨道槽及所述滚柱槽对应形成多个滚柱通道;
两个端盖,套设于所述滑轨,并对应设置于所述滑座的两端,所述端盖与所述循环套筒对应设置,并与所述循环套筒共同形成多个第二回流通道,且对应的所述循环通道、所述第一回流通道、所述滚柱通道及所述第二回流通道共同形成多个滚柱循环路径;
多个链带,对应设置于所述滚柱循环路径内,各所述链带分别具有多个间隔件与两个连接件,所述间隔件间隔设置于所述连接件之间,且相邻两个所述间隔件形成容置空间;以及
多个滚柱,对应容置于所述容置空间;
其中,各所述间隔件的两侧分别具有两个滚柱保持面,且在所述滚柱的径向剖面上,所述滚柱保持面的曲率中心不是同一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运动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循环套筒具有两个套筒及两个连接部,各所述连接部突设于沿所述滑座的端面,且径向连接各所述套筒与各所述滚柱保持件,所述套筒相向组合形成所述循环通道,所述连接部相向组合形成所述第一回流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线运动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端盖具有与所述连接部对应设置的多个凹部,所述连接部对应设置于所述凹部而形成所述第二回流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运动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在所述滑轨的所述径向剖面上,所述滚柱通道与对应的所述循环通道的连接线的延伸构成四边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运动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滚柱与所述滚柱保持面为线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运动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滚柱保持面为哥德式弧面,且在所述滚柱的所述径向剖面上,所述滚柱保持面的曲率半径大于所述滚柱的曲率半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运动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各所述链带为一体成型的软性链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运动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间隔件具有第一间隔部与第二间隔部,所述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第一间隔部与所述第二间隔部之间,所述第一间隔部与所述第二间隔部分别具有远离所述连接件的开口,在所述滚柱的所述径向剖面上,所述开口具有宽度与深度,所述宽度与深度的比值介于0.5与2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直线运动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间隔部与所述第二间隔部的形状不对称。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运动模块,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多个防尘件,所述滑座与所述端盖分别具有对应于所述防尘件的多个凹槽,所述防尘件对应设置于所述凹槽内。
CN201820180184.8U 2018-02-02 2018-02-02 直线运动模块 Active CN2081535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80184.8U CN208153537U (zh) 2018-02-02 2018-02-02 直线运动模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80184.8U CN208153537U (zh) 2018-02-02 2018-02-02 直线运动模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153537U true CN208153537U (zh) 2018-11-27

Family

ID=643814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180184.8U Active CN208153537U (zh) 2018-02-02 2018-02-02 直线运动模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1535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60644B2 (en) Linear motion guide unit with cage
US10330150B2 (en) Rolling guide device
CN208153537U (zh) 直线运动模块
EP1403541B1 (en) Linear rolling element bearing with rollers retained in a flexible cage
US7465093B2 (en) Linear guide apparatus
JPH10110728A (ja) ローラチェイン
TW202040022A (zh) 滾珠花鍵
KR20180033708A (ko) 직교로봇의 가이드장치
JPH0514637U (ja) リニアガイド装置のボール転動溝構造
TWM557323U (zh) 滾柱花鍵組
JP5223713B2 (ja) 直動案内装置
TWM561142U (zh) 直線運動模組
KR200491611Y1 (ko) 롤러 스플라인 어셈블리
CN218207480U (zh) 链带式保持器及线性移动装置
JP4501862B2 (ja) 転動体収容ベルトおよび直動案内装置
JP2013061039A (ja) 転がり案内装置
JP2000213538A (ja) 直動案内軸受装置
JP2008298194A (ja) 保持ピース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直動案内装置
TWM593481U (zh) 鍊帶式保持器與線性移動裝置
JP4469362B2 (ja) ガイドブロックを備えた同調操作ボールピース
JP2008039041A (ja) リニアガイド装置
JP2000110831A (ja) クロスローラ連結体を組み込んだローラガイドベアリング
TWM634222U (zh) 鍊帶式保持器及線性移動裝置
TWI400400B (zh) 滾柱螺桿
JP2009103292A (ja) 保持器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直動案内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