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电子产品重力夹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夹持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车载电子产品重力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产品的功能越来越强大,目前大部分的智能电子产品都具有导航功能,在人们驾驶汽车或骑行自行车时,经常会利用电子产品来进行导航,以使驾驶线路更加准确,人们在利用电子产品导航时,一般会在汽车仪表板上或自行车架上设置一电子产品夹持装置,然后将电子产品固定在电子产品夹持装置上,现有的车载电子产品夹持装置安装不稳,有部分车载电子产品夹持装置的左右两侧固定的部分需要双手手动夹紧,且取用电子产品时也需要双手配合才能取下电子产品,对于需要使用车载电子产品支撑装置的朋友来讲非常的不方便,而且有可能会发生不可预料的危险。另外,部分车载电子产品支撑装置的内部的结构比较复杂,使用齿轮,连杆等多零件来实现传动,装配复杂,增加成本,也不够牢靠。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电子产品重力夹持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车载电子产品重力夹持装置,包括面壳、中壳、后壳和内端侧分别插套设置于中壳内的重力托臂、左侧夹臂和右侧夹臂;所述中壳的内背面设置有一使重力托臂沿中壳的上下方向作直线运动的第一纵向滑槽;所述中壳内背面还设置有沿中壳的中轴线呈镜像对称分布的第一铰接柱和第二铰接柱,所述重力托臂上端设有沿重力托臂的中轴线呈镜像对称分布的左支臂和右支臂,所述左支臂设有第一行程槽孔,所述右支臂设有第二行程槽孔,所述第一行程槽孔与第二行程槽孔呈镜像对称分布,所述重力托臂安置于纵向滑槽内,所述左侧夹臂的内侧端设有第一铰接孔,所述右侧夹臂的内侧端设有第二铰接孔,所述左侧夹臂上相对于第一铰接孔的右边设有第一凸起部,所述右侧夹臂上相对于第二铰接孔的左边设有第二凸起部,所述左侧夹臂的内侧端抵压左支臂,所述右侧夹臂的内侧端坻压右支臂,所述第一铰接孔与第一铰接柱转轴连接,所述第二铰接孔与第二铰接柱转轴连接,所述第一凸起部伸入第一行程槽孔内,所述第二凸起部伸入第二程槽孔内。
优选地,它还包括一个弹簧,所述重力托臂的上部设有纵向的长条槽孔,长条槽孔的上端设有定位梢,所述中壳上且位于长条槽孔内的下端设置有限位柱,所述弹簧安置于长条槽孔内,所述弹簧的一端套接于定位梢,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限位柱抵接。
优选地,它还包括电路板、无线充电线圈和USB充电线,所述无线充电线圈与电路板电连接,所述USB充电线与电路板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中壳背面相对于重力托臂的顶端设置有限位机构。
优选地,所述长条槽孔的中间部位设置有至少一处限位桥。
优选地,所述中壳后面设置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螺丝柱,所述后壳设置有若干个与螺丝柱对应的沉台通孔,所述螺丝柱与沉台通孔通过若干个螺丝一一对应锁紧。
优选地,所述后壳还设置有若干个固定锁孔。
优选地,所述每个螺丝柱至少有一条加强筋,加强筋的顶面低于相应螺丝柱顶面一个电路板厚度的高度,所述电路板设置有若干个与螺丝柱相对应的卡槽,所述电路板通过卡槽卡在螺丝柱上,电路板的底面与加强筋的顶面相抵接,电路板的顶面与后壳沉台通孔的底面相抵接,所述中壳的正面设置有一个空腔,所述无线充电线圈安放于空腔。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用户将电子产品放置于重力托臂上,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带动重力托臂沿第一纵向滑槽下滑,所述第一行程槽孔和第二行程槽孔带动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通过杠杆的原理使得左侧夹臂和右侧夹臂分别以第一铰接柱和第二铰接柱为支点旋转,左侧夹臂和右侧夹臂夹紧电子产品。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安装快捷,且利用电子产品的重力进行夹持取放方便,同时具有无线充电的功能,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市场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壳背面的零件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重力托臂与左侧夹臂和右侧夹臂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后壳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无线充电线圈安装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板安装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解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如图1~图7所示,一种车载电子产品重力夹持装置,包括面壳1、中壳2、后壳3和内端侧分别插套设置于中壳2内的重力托臂4、左侧夹臂5和右侧夹臂6;中壳2的内背面设置有一使重力托臂4沿中壳2的上下方向作直线运动的第一纵向滑槽204;中壳2内背面还设置有沿中壳2的中轴线呈镜像对称分布的第一铰接柱201和第二铰接柱202,重力托臂4上端设有沿重力托臂4的中轴线呈镜像对称分布的左支臂401和右支臂402,左支臂401设有第一行程槽孔403,右支臂402设有第二行程槽孔404,第一行程槽孔403与第二行程槽孔404呈镜像对称分布,重力托臂4安置于纵向滑槽204内,左侧夹臂5的内侧端设有第一铰接孔501,右侧夹臂6的内侧端设有第二铰接孔601,左侧夹臂5上相对于第一铰接孔501的右边设有第一凸起部502,右侧夹臂6上相对于第二铰接孔601的左边设有第二凸起部602,左侧夹臂5的内侧端抵压左支臂401,右侧夹臂5的内侧端坻压右支臂402,第一铰接孔501与第一铰接柱201转轴连接,第二铰接孔601与第二铰接柱202转轴连接,第一凸起部502伸入第一行程槽孔403内,第二凸起部602伸入第二程槽孔内404。
由此,用户将电子产品放置于重力托臂上4,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带动重力托臂4沿第一纵向滑槽204下滑,第一行程槽孔203和第二行程槽孔204带动第一凸起部502和第二凸起部602,第一凸起部502受到第一铰接柱201的限制作用围绕第一铰接柱201作圆围运动,同时受到第一行程槽孔203的限制使得其相对于第一行程槽孔203作来回的滑动,第二凸起部602受到第二铰接柱202的限制作用围绕第二铰接柱202作圆围运动,同时受到第二行程槽孔204的限制使得其相对于第二行程槽孔204作来回的滑动,因此,通过杠杆的原理使得左侧夹臂4和右侧夹臂5分别以第一铰接柱201和第二铰接柱202为支点旋转,左侧夹臂4和右侧夹臂5夹紧电子产品,同时利用第一行程槽孔203和第二行程槽孔204的结构设置,防止第一凸起部502和第二凸起部602在旋转过程中卡死。
进一步地,它还包括一个弹簧8,重力托臂4的上部设有纵向的长条槽孔405,长条槽孔405的上端设有定位梢406,中壳2上且位于长条槽孔405内的下端设置有限位柱205,弹簧8安置于长条槽孔405内,弹簧8的一端套接于定位梢406,弹簧8的另一端与限位柱205抵接。这样,当用户将电子产品放置于重力托臂4上,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托臂4下滑使得弹簧8受力压缩,左侧夹臂5和右侧夹臂6通过杠杆原理受力夹紧电子产品,当用户取下电子产品后,重力托臂4受到弹簧8的弹力作用使其复位到初始位置,从而使得左侧夹臂5和右侧夹臂6张开,方便用户下次放置电子产品。
进一步地,它还包括电路板9、无线充电线圈10和USB充电线7,无线充电线圈10与电路板9电连接,USB充电线7与电路板9电连接。同于电子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容易耗电,用户常遇到电池消耗完而无法使用的囧境,本实用新型的配置使得用户在使用本车载电子产品重力夹持装置同时对电子产品进行无线充电。
进一步地,在中壳2背面相对于重力托臂4的顶端设置有限位机构203。限位机构203限制了重力托臂4的行程。
进一步地,长条槽孔405的中间部位设置有至少一处限位桥407,用于防止弹簧8由于压缩变形而跳出长条槽孔405。
进一步地,中壳2后面设置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螺丝柱206,后壳3设置有若干个与螺丝柱206对应的沉台通孔301,螺丝柱206与沉台通孔301通过螺丝(图中未标示)一一对应锁紧。使得后壳3与中壳2固定牢靠。
进一步地,后壳3还设置有若干个固定锁孔302,使得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所述固定锁孔302固定在相配合的支架上。
进一步地,每个螺丝柱206至少有一条加强筋207,加强筋207的顶面低于相应螺丝柱206顶面一个电路板9厚度的高度,电路板9设置有若干个与螺丝柱206相对应的卡槽901,电路板9通过卡槽901卡在螺丝柱206上,电路板9的底面与加强筋207的顶面相抵接,电路板9的顶面与后壳3的沉台通孔301的底面相抵接,中壳2的正面设置有一个空腔208,无线充电线圈10安放于空腔208内。电路板9卡在螺丝柱206上,可以节省固定电路板9的螺丝,将无线充电线圈10安放于中壳的正面的空腔208内,使得无线充电线圈10更靠近用户的电子产品,提高充电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