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137540U - 一种升降横移式非机动车停车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升降横移式非机动车停车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137540U
CN208137540U CN201820480449.6U CN201820480449U CN208137540U CN 208137540 U CN208137540 U CN 208137540U CN 201820480449 U CN201820480449 U CN 201820480449U CN 208137540 U CN208137540 U CN 2081375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umn
casting
steel
automotive chassis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48044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少贤
波戸内悟吉
李伟权
顾杭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Ao Park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Ao Park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Ao Park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Ao Park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48044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1375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1375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1375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非机动车停车架领域,公开了一种升降横移式非机动车停车架,包括立柱(1)和升降车架(2),立柱(1)的顶部设有卷簧(4)和第一滑轮(5),卷簧(4)的一端与升降车架(2)连接,立柱(1)的内部设有气弹簧(6),气弹簧(6)的活塞杆端部设有第二滑轮(61),立柱(1)内设有钢丝绳(7),钢丝绳(7)一端与立柱(1)固定,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二滑轮(61)和第一滑轮(5)后与升降小车(3)连接。在升降车架(2)下方横向设有可横向移动的下架,提高了单位面积停车数量。本实用新型综合了卷簧(4)与气弹簧(6)的优点,升降车架(2)上下升降速度平稳、噪音小、安全性高,具有操作简单、客户体验感好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升降横移式非机动车停车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非机动车停车架领域,尤其涉及了一种升降横移式非机动车停车架。
背景技术
自行车、电动车、电动自行车作为一种绿色、低碳交通工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而非机动车的无序停放,随意挤占空间,使得非机动车的取用十分不便,影响交通与市容市貌。为了解决无序停放的问题,出现了非机动车停车架,为了进一步节约场地空间,出现了可立体存放的非机动车停车架。
目前常用的立体非机动车停车设备有垂直升降式、直压式、抽拉式等,而垂直升降式非机动车停车架具有操作简便、布置灵活、外观新颖、单位面积停车数量多等特点使其迅速成为立体非机动车停车设备中的高端产品,然而市面上现有的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卷簧驱动的垂直升降式非机动车停车架只适用于特定重量的非机动车,当非机动车重量偏轻时,升降车架上升过程速度过快,甚至会出现非机动车向上弹跳的现象,具有很大的安全隐患;而以两根或两根以上气弹簧驱动的垂直升降式非机动车停车架解决了非机动车重量偏轻时,升降车架上升速度过快的问题,使非机动车上升平缓稳定,安全性高,但气弹簧具有速度平稳,弹力曲线平缓,动态力变化不大等特点,使得升降车架下降所需压力过大,客户体验感差;本实用新型综合了卷簧与气弹簧的优点,在空车状态时,采用卷簧驱动升降车架上下升降,具有操作简单、轻松、客户体验感好等优点;有车状态时采用以气弹簧带动卷簧驱动升降车架上下升降,具有速度平稳、噪音小、安全性高等优点。解决了单一驱动型式各自的缺点,具有很高的实用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升降车架上升过快、噪音大、安全性差;或升降车架下降所需压力过大,客户体验感差等问题,提供了一种以卷簧与气弹簧为驱动原理的升降横移式非机动车停车架。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升降横移式非机动车停车架,包括立柱和升降车架,在升降车架底部设有升降小车,立柱的顶部设有卷簧和第一滑轮,卷簧的一端固定在立柱上,另一端与升降车架连接,立柱的内部设有气弹簧,气弹簧的缸筒固定在立柱上,气弹簧的活塞杆端部设有第二滑轮,在立柱内设有钢丝绳,钢丝绳一端与立柱固定,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二滑轮和第一滑轮后与升降小车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是通过卷簧带动升降车架,气弹簧通过钢丝绳带动升降小车,从而实现空车状态下由卷簧驱动升降车架的上下升降,有车状态下由气弹簧驱动升降小车并带动卷簧实现升降车架的升降。
作为优选,立柱的截面由封闭口与紧挨着的U型槽组成,升降大车和升降小车的两侧设有导向轮,升降大车和升降小车的两侧的导向轮咬合于U型槽中,升降车架上设有车轮定位弯管。导向轮在U型槽的紧密咬合下,使得升降车架运行不卡滞且噪音小。
作为优选,在立柱的U型槽顶部设有弹性阻尼缓冲器,升降车架从最低点上升至最高点的过程时,升降车架接触弹性阻尼缓冲器的活塞杆,并将弹性阻尼缓冲器的活塞杆压缩,在这个过程中,升降车架在弹性阻尼缓冲器的阻力下逐渐减速直至抵达最高点,解决了升降车架上升速度过快及因碰撞产生噪音、设备寿命缩短等问题,进一步提升安全性能。
作为优选,立柱的U型槽右下角设有第一挡块,第一挡块正上方设有第三挡块,升降车架的底部设有第一拉杆,第一拉杆的一端设有第一铸钢件,另一端设有把手。升降车架上的第一铸钢件与第一挡块或第三挡块配合,实现升降车架在立柱上的限位,把手用于通过第一拉杆带动第一铸钢件脱离第一挡块或第三挡块的限位,实现升降车架在立柱上垂直升降。
作为优选,把手与升降车架通过把手转轴连接,把手转轴将把手分为两端,一端与第一拉杆连接,另一端空置。在有车状态时,按下把手的空置端,把手通过连接的第一拉杆带动第一铸钢件脱离第三挡块限位,在竖向力作用下,升降车架降至立柱底部,在第一挡块的限位作用下,升降车架锁定在立柱底部。当非机动车从升降车架上取出时,车轮会触碰下压把手的空置端,从而通过第一拉杆带动第一铸钢件脱离第一挡块的限位,在卷簧的驱动下,升降车架自动上升至最高点,第一铸钢件抵触第三挡块实现限位。
作为优选,第一铸钢件同时通过第一拉簧与升降车架连接。把手的空置端在失去外力作用的瞬间,第一拉簧拉动第一铸钢件实现复位。
作为优选,立柱的U型槽左下方设有第二挡块,升降小车上设有第三铸钢件,第三铸钢件通过第三拉簧与升降小车连接,升降车架上设有踏板支撑板,踏板支撑板的一端连接有踏板,踏板支撑板的中部与升降车架通过转动轴连接,踏板支撑板的另一端通过第四拉簧与升降车架连接的同时连接有第二拉杆,第二拉杆的末端设有第二铸钢件,第二铸钢件同时通过第二拉簧与升降车架连接,第二铸钢件与第三铸钢件可柔性连接,第三铸钢件与第二挡块构成可活动的限位机构。当弧形踏板上停放的非机动车被取出时,第四拉簧复位并带动弧形踏板反转,进而推动第二拉杆脱离第二铸钢件,第二拉簧拉动第二铸钢件复位,第二铸钢件与第三铸钢件解除限位关系。第三铸钢件在第三拉簧的作用下复位,与第二挡块形成抵靠限位,当车轮触碰下压把手的空置端时,第一拉杆带动第一铸钢件脱离第一挡块的限位,升降车架自动上升至最高点,第一铸钢件抵触第三挡块实现限位,而升降小车因为第三铸钢件与第二挡块形成的限位关系而锁定在立柱的底部。
作为优选,在第二挡块沿着立柱的U型槽正上方设有第四挡块,第四挡块起到安全保险的作用,在升降小车上的第三铸钢件意外脱离立柱上的第二挡块的限位时,升降小车可在第四挡块处被限位制动,避免升降小车突然从立柱的底部上升至顶部的危险。
作为优选,挡块采用楔形设计,固定于立柱侧面,升降车架在升降过程中,铸钢件可沿楔块的斜面滑动,当铸钢件从楔底滑过楔顶时,升降车架因楔块的逆止作用而被锁住。
作为优选,还包括横设于升降车架下方的组合下架,包括轨道和在轨道上滑动的下层停车架,下层停车架的一端设有可在轨道上滑动的滑块,另一端设有可在地面滚动的脚轮,滑块上预留有固定下层停车架用的螺栓孔,下层停车架可根据场地情况调整与滑块的角度,上层车架调整相应角度后与下层车架组合实现不同角度排列以满足通道宽度需求。下层取车不受上层车架影响,上层取车时将下层车架横向移开让出空间完成上下升降,上层车架与下层车架可进行自由排列组合,并根据不同场地条件调整车架角度以满足通道宽度要求,充分提高场地利用率。
作为优选,在升降车架前端设有车轮定位弯管,使得非机动车停放在升降车架上时始终保持直立状态。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如安全性能极大提升,在升降车架空载时,能轻松将升降车架降至底部;搭载重量较轻的非机动车时,升降车架不会急速上升至最高点后骤停,避免了安全隐患;有车状态具有升降速度平稳、噪音小、安全性高等优点,因为导向轮和立柱的U型槽的紧密咬合,设备运行顺畅、噪音小,非机动车从升降车架上取出时,车轮会触碰下压把手的空置端实现升降车架自动上升,自动化程度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车状态下,升降车架在柱顶时的原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车状态下,升降车架在柱顶时的结构侧视图。
图4是图3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3中B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3中C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图6中C1-C1的剖面视图。
图8是图4中A1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9是图8中1-1的剖面视图。
图10是图8中2-2的剖面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车状态下,升降车架在柱底时的原理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车状态下,升降车架在柱底时的结构侧视图。
图13是图12中D的局部放大图。
图14是图12中E的局部放大图。
图15是图14中E1的局部放大图。
图16是图15中E2-E2的剖面视图。
图17是图16中3-3的剖面视图。
图18是图16中4-4的剖面视图。
图19是图15中E3-E3的剖面视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的有车状态下,升降车架在柱底时的原理示意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的有车状态下,升降车架在柱底时的结构侧视图。
图22是图21中F的局部放大图。
图23是图22中F1的局部放大图。
图24是图23中F2-F2的剖面视图。
图25是图23中F3-F3的剖面视图。
图26是图25中5-5的剖面视图。
图27是图25中6-6的剖面视图。
图28本实用新型的有车状态下,升降车架在柱顶时的原理示意图。
图29本实用新型的有车状态下,升降车架在柱顶时的结构侧视图。
图30是图29中H的局部放大图。
图31是图29中G的局部放大图。
图32是图31中G1的局部放大图。
图33是图32中G2-G2的剖面视图。
图34是图32中G3-G3的剖面视图。
图35是图34中7-7的剖面视图。
图36是图34中8-8的剖面视图。
图37是本实用新型立柱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38是本实用新型立柱的正立视图。
图39是本实用新型升降臂的平面视图。
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立柱、2-升降车架、3-升降小车、4-卷簧、5-第一滑轮、6-气弹簧、61-第二滑轮、7-钢丝绳、8-弹性阻尼缓冲器、9-升降臂、10-升降大车、101-U型槽、2131-导向轮、1011-第一挡块、1012-第二挡块、1013-第三挡块、1014-第四挡块、21-第一拉杆、23-第一铸钢件、24-把手、241-把手转轴、25-车轮定位弯管、231-第一拉簧、31-第三铸钢件、32-第三拉簧、201-踏板支撑板、202-踏板、203-转动轴、204-第四拉簧、205-第二拉杆、206-第二铸钢件、207-第二拉簧、11-轨道、12-下层停车架、121-滑块、122-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图39所示,一种升降横移式非机动车停车架,包括立柱1和升降车架2,在升降车架2底部设有升降小车3,立柱1的顶部设有卷簧4和第一滑轮5,卷簧4一端固定在立柱1上,另一端与升降车架2连接,立柱1的内部设有气弹簧6,气弹簧6的缸筒固定在立柱1上,气弹簧6的活塞杆端部设有第二滑轮61,在立柱1内设有钢丝绳7,钢丝绳7一端与立柱1固定,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二滑轮61和第一滑轮5后与升降小车3连接。
如图37所示,立柱1的截面包括U型槽101,如图4、图37所示,升降车架2和升降小车3的两侧设有导向轮2131,升降车架2和升降小车3的两侧的导向轮2131咬合于U型槽101中,在升降车架2和升降小车3沿着立柱1上升下降时,因为导向轮2131在U型槽101的紧密咬合下,运行不卡滞且噪音小。如图29所示,在升降车架2上还设有车轮定位弯管25,使得非机动车停放在升降车架2上时始终保持直立状态。
立柱1的U型槽101右下角设有第一挡块1011,第一挡块1011正上方设有第三挡块1013,升降车架2的底部设有第一拉杆21,第一拉杆21的一端设有第一铸钢件23,另一端设有把手24;在把手24上没有外力的情况下,当升降车架2位于立柱1的最高点时,第一铸钢件23与第三挡块1013形成限位关系,当升降车架2位于立柱1的柱底时,第一铸钢件23与第一挡块1011形成限位关系;把手24的空置端在外力作用下拉动第一拉杆21从而带动第一铸钢件23,第一铸钢件23脱离第一挡块1011或第三挡块1013的限位,实现升降车架2上下升降。
第一铸钢件23同时通过第一拉簧231与升降车架2连接,在把手24失去外力的瞬间,通过第一拉簧231对第一铸钢件23施加拉力,使第一铸钢件23所处的位置可以抵靠在第一挡块1011或第三挡块1013的限位位置,从而使升降车架2锁定在立柱的柱底或柱顶。
立柱1的U型槽101左下角上设有第二挡块1012,升降小车3上设有第三铸钢件31,第三铸钢件31通过第三拉簧32与升降小车3连接,升降车架2上设有踏板支撑板201,踏板支撑板201的一端连接有弧形踏板202,踏板支撑板201的中部与升降车架2通过转动轴203连接,踏板支撑板201的另一端通过第四拉簧204与升降车架2连接,当弧形踏板202上没有非机动车时,因为第四拉簧204的作用,使弧形踏板202保持如图3所示的状态,踏板支撑板201通过第四拉簧204与升降车架2连接的同时连接有第二拉杆205,第二拉杆205的另一端设有第二铸钢件206,第二铸钢件206同时通过第二拉簧207与升降车架2连接,如图2-图10所示,当升降车架2位于立柱1的顶部时,按下把手24的空置端,把手24通过连接的第一拉杆21带动第一铸钢件23脱离第三挡块1013限位,在竖向力作用下,升降车架2降至立柱1底部,第一铸钢件23抵靠在第一挡块1011上,在第一挡块1011的限位作用下,升降车架2锁定在立柱1底部,如图11-图19所示;此时,将非机动车推入升降车架2上的弧形踏板202,弧形踏板202在横向推力的作用下驱动踏板支撑板201绕转动轴203转动,弧形踏板202反转后踏板支撑板201带动第二拉杆205末端的第二铸钢件206,第二铸钢件206带动升降小车3上的第三铸钢件31联动,从而使第三铸钢件31脱离立柱1上第二挡块1012的限位作用,如图20-图27所示。
当弧形踏板202上停放的非机动车被取出时,第四拉簧204复位并带动弧形踏板202反转,进而推动第二拉杆205脱离第二铸钢件206,第二拉簧207拉动第二铸钢件206复位,第二铸钢件206与第三铸钢件31解除限位关系。第三铸钢件31在第三拉簧32的作用下复位,与第二挡块1012形成抵靠限位,如图11-图19所示,当车轮触碰下压把手24的空置端时,第一拉杆21带动第一铸钢件23脱离第一挡块的限位,升降车架2自动上升至最高点,第一铸钢件23抵触第三挡块1013实现限位,而升降小车3因为第三铸钢件31与第二挡块1012形成的限位关系而锁定在立柱1的底部,如图2-图10所示。
在设备安装阶段或使用过程中,为了防止升降小车3上的第三铸钢件31意外脱离立柱1上第二挡块1012的限位作用后,升降小车3突然从立柱1的底部上升至顶部的危险,在第二挡块1012沿着立柱1的正上方设有第四挡块1014,当升降小车3上的第三铸钢件31意外脱离立柱1上的第二挡块1012的限位时,升降小车3在上升过程中,第三铸钢件31遇到第四挡块1014后被限位制动,升降小车3停止上升,起到安全保险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升降横移式非机动车停车架的基本作用原理如图2所示,在停车架空车状态时,升降车架2位于立柱1的最高点,升降车架2底部的第一铸钢件23抵靠在第三挡块1013上;升降小车3位于立柱1的最低点,升降小车3上的第三铸钢件31抵靠在第二挡块1012上;此时卷簧4处于自由状态,气弹簧6处于完全伸张状态;按下把手24的空置端,把手24通过连接的第一拉杆21带动第一铸钢件23脱离第三挡块1013限位,在竖向力作用下,升降车架2降至立柱1底部,如图11-图19所示,第一铸钢件23抵靠在第一挡块1011上,在第一挡块1011的限位作用下,升降车架2锁定在立柱1底部,此时卷簧4处于完全伸张状态,气弹簧6处于完全压缩状态;将非机动车推入升降车架2上的弧形踏板202,弧形踏板202在横向推力的作用下驱动踏板支撑板201绕转动轴203转动,弧形踏板202反转后踏板支撑板201带动第二拉杆205末端的第二铸钢件206,第二铸钢件206带动升降小车3上的第三铸钢件31联动,从而使第三铸钢件31脱离立柱1上第二挡块1012的限位作用,如图20-图27所示。
此时,按下把手24,升降车架2底部的第一铸钢件23脱离第一挡块1011的限位,立柱1内部的气弹簧6的活塞杆从完全压缩状态开始伸张,活塞杆杆端的第二滑轮61推动钢丝绳7,钢丝绳7绕过第一滑轮5对升降小车3施加向上的拉力,同时,立柱1顶部的卷簧4对升降车架2施加向上的拉力,在卷簧4和气弹簧6带动钢丝绳7的共同拉力作用下,升降车架2和升降小车3整体上升到立柱1的最高点,如图28-图36所示,此时卷簧4处于自由状态,气弹簧6处于完全伸张状态;作为优选,卷簧4的劲度系数较小,仅适用于提升空车状态时的升降车架2的重量,无法提升有车状态时的重量,有车状态时,需要依靠驱动力更大的气弹簧6带动钢丝绳7给升降小车3施加拉力,在卷簧4的辅助力下带动升降小车3与升降车架2整体上升,因气弹簧6具有速度平稳,弹力曲线平缓,动态力变化不大等特点,从而保证升降小车3与升降车架2平稳匀速上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升降横移式非机动车停车架还包括横设于升降车架2下方的组合下架,包括轨道11和在轨道11上的滑动的下层停车架12,下层停车架12的一端设有可在轨道11上滑动的滑块121,另一端设有可在地面滚动的脚轮122。下层取车不受上层车架影响,上层取车时将下层车架横向移开让出空间完成上下升降,上层车架与下层车架可进行自由排列组合,并根据不同场地条件调整车架角度以满足通道宽度要求,充分提高场地利用率。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如图28-图36、图39所示,把手24与升降车架2通过把手转轴241连接,把手转轴241将把手24分为两端,一端与第一拉杆21连接,另一端空置,升降车架2位于立柱1的最高点,在升降车架2上停放有非机动车时,按压把手24的空置端,把手24绕把手转轴241转动,通过杠杆原理,带动第一拉杆21动作,从而带动第一铸钢件23脱离第三挡块1013的限位,升降车架2在竖向力作用下降至柱底,如图20-图27所示,第一铸钢件23抵靠在第一挡块1011上,此时将非机动车取出,第四拉簧204复位并带动弧形踏板202反转,进而推动第二拉杆205脱离第二铸钢件206,第二铸钢件206不对第三铸钢件31施加拉力,第三铸钢件31在第三拉簧32的作用力下复位,第三铸钢件31抵靠在第二挡块1012上,升降小车3位于立柱1的最低点,如图11-图19所示;在非机动车从升降车架2上取出过程中,非机动车的车轮下压把手24的空置端,此时把手24绕把手转轴241转动,通过杠杆原理,带动第一拉杆21动作,从而带动第一铸钢件23脱离第一挡块1011的限位,空车状态的升降车架2在卷簧4的作用力下,上升至最高点,如图2所示。
如图28-图36所示,在有车状态时,按下把手24的空置端,把手24通过连接的第一拉杆21带动第一铸钢件23脱离第三挡块1013限位,在竖向力作用下,升降车架2降至立柱1底部,如图20-图27所示,在第一挡块1011的限位作用下,升降车架2锁定在立柱1底部。在弧形踏板202上停放的非机动车被取出时,第四拉簧204复位并带动弧形踏板202反转,进而推动第二拉杆205脱离第二铸钢件206,第二拉簧207拉动第二铸钢件206复位,第二铸钢件206与第三铸钢件31解除限位关系。第三铸钢件31在第三拉簧32的作用下复位,与第二挡块1012形成抵靠限位,如图11-图19所示,当车轮触碰下压把手24的空置端时,第一拉杆21带动第一铸钢件23脱离第一挡块1011的限位,在卷簧4的驱动下,升降车架2自动上升至最高点,如图2所示,第一铸钢件23抵触第三挡块1013实现限位,而升降小车3因为第三铸钢件31与第二挡块1012形成的限位关系而锁定在立柱1的底部。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2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如图11-图19所示,在立柱1的U型槽101顶部设有弹性阻尼缓冲器8,升降车架2从最低点上升至最高点的过程时,升降车架2接触弹性阻尼缓冲器8的活塞杆,并将弹性阻尼缓冲器8的活塞杆压缩,在这个过程中,升降车架2在弹性阻尼缓冲器8的阻力下逐渐减速直至抵达最高点,如图2所示,解决了升降车架2上升速度过快及因碰撞产生噪音、设备寿命缩短等问题,进一步提升安全性能。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Claims (8)

1.一种升降横移式非机动车停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柱(1)和升降车架(2),在升降车架(2)底部设有升降小车(3),立柱(1)的顶部设有卷簧(4)和第一滑轮(5),卷簧(4)一端固定在立柱(1)上,另一端与升降车架(2)连接,立柱(1)的内部设有气弹簧(6),气弹簧(6)的活塞杆端部设有第二滑轮(61),在立柱(1)内设有钢丝绳(7),钢丝绳(7)一端与立柱(1)固定,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二滑轮(61)和第一滑轮(5)后与升降小车(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升降横移式非机动车停车架,其特征在于:立柱(1)的截面由封闭口与紧挨着的U型槽(101)组成,升降车架(2)由升降臂(9)与升降大车(10)组成,升降大车(10)和升降小车(3)的两侧设有导向轮(2131),升降大车(10)和升降小车(3)的两侧的导向轮(2131)咬合于U型槽(101)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升降横移式非机动车停车架,其特征在于:在立柱(1)的U型槽(101)顶部设有弹性阻尼缓冲器(8)。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升降横移式非机动车停车架,其特征在于:立柱(1)的U型槽(101)右下角设有第一挡块(1011),第一挡块(1011)正上方设有第三挡块(1013),升降车架(2)的底部设有第一拉杆(21),第一拉杆(21)的一端设有第一铸钢件(23),另一端设有把手(24),第一铸钢件(23)同时通过第一拉簧(231)与升降车架(2)连接,第一铸钢件(23)可与第一挡块(1011)或第三挡块(1013)构成可活动的限位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升降横移式非机动车停车架,其特征在于:把手(24)与升降车架(2)通过把手转轴(241)连接,把手转轴(241)将把手(24)分为两端,一端与第一拉杆(21)连接,另一端空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升降横移式非机动车停车架,其特征在于:立柱(1)的U型槽(101)左下角设有第二挡块(1012),第二挡块(1012)沿着立柱(1)竖直方向正上方设有第四挡块(1014),升降小车(3)上设有第三铸钢件(31),第三铸钢件(31)通过第三拉簧(32)与升降小车(3)连接,升降车架(2)上设有踏板支撑板(201),踏板支撑板(201)的一端连接有踏板(202),踏板支撑板(201)的中部与升降车架(2)通过转动轴(203)连接,踏板支撑板(201)的另一端通过第四拉簧(204)与升降车架(2)连接的同时连接有第二拉杆(205),第二拉杆(205)的末端设有第二铸钢件(206),第二铸钢件(206)同时通过第二拉簧(207)与升降车架(2)连接,第二铸钢件(206)与第三铸钢件(31)可活动连接,第三铸钢件(31)与第二挡块(1012)或第四挡块(1014)构成可活动的限位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升降横移式非机动车停车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横设于升降车架(2)下方的组合下架,包括轨道(11)和在轨道(11)上滑动的下层停车架(12),下层停车架(12)的一端设有可在轨道(11)上滑动的滑块(121),另一端设有可在地面滚动的脚轮(122),滑块(121)上预留有固定下层停车架(12)用的螺栓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升降横移式非机动车停车架,其特征在于:升降车架(2)前端设有车轮定位弯管(25)。
CN201820480449.6U 2018-04-04 2018-04-04 一种升降横移式非机动车停车架 Active CN2081375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80449.6U CN208137540U (zh) 2018-04-04 2018-04-04 一种升降横移式非机动车停车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80449.6U CN208137540U (zh) 2018-04-04 2018-04-04 一种升降横移式非机动车停车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137540U true CN208137540U (zh) 2018-11-23

Family

ID=642912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480449.6U Active CN208137540U (zh) 2018-04-04 2018-04-04 一种升降横移式非机动车停车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1375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93910A (zh) 停车设备和自行车立式储存装置
CN109677478B (zh) 一种建筑砖块转运装置
CN106553572A (zh) 一种无人驾驶汽车的缓冲座椅
CN111762133A (zh) 一种汽车用限速装置
CN208137540U (zh) 一种升降横移式非机动车停车架
CN106964158B (zh) 一种秋千车
CN206915705U (zh) 一种包含伸缩臂架的高空车
CN115489642A (zh) 一种复合式悬挂驱动车用底盘
CN110696854A (zh) 一种自移式列车组
CN211143894U (zh) 一种折叠升降横移式非机动车停车架
CN209885320U (zh) 压滤机的机械式拉板装置
CN2124900U (zh) 结构改良的升降平台车
CN211107850U (zh) 一种滑板车的刹车装置
CN210313421U (zh) 一种防倾倒式安全支撑装置
CN108708589B (zh) 一种堆巷自行车库
CN204548290U (zh) 驻车机构及包括该驻车机构的自平衡两轮车
CN106985905B (zh) 一种高空车下车车体
CN214990041U (zh) 一种拣选车
CN205203235U (zh) 一种车轮自动转换适应不平地面的越野四轮自行车
CN215160818U (zh) 一种电梯维修用具有调节功能的升降平台
CN219312743U (zh) 防滑的电动平车
CN109909665A (zh) 一种半挂车架拼装台
CN220785760U (zh) 一种铁路运输轮式装备的装载加固装置
CN111806529B (zh) 一种自动刹车的小车
CN218239335U (zh) 三轮车底盘检测工位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