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133390U - 回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回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133390U
CN208133390U CN201820630965.2U CN201820630965U CN208133390U CN 208133390 U CN208133390 U CN 208133390U CN 201820630965 U CN201820630965 U CN 201820630965U CN 208133390 U CN208133390 U CN 2081333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hot pressing
recycled
side wall
recyclable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63096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子阳
王建
殷楷
杨世煜
陈丽
董彦武
冯亮
伍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ongq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ongq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ongq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63096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1333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1333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13339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62Plastics recycling; Rubber recycling

Landscapes

  • Separation, Recovery Or Treatment Of Waste Materials Containing Plastic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回收装置,包括:容纳腔室,具有入口以接收待回收物;铰碎结构,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室入口处,用于铰碎待回收物;热压结构,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室的出口处,用于将铰碎的待回收物进行热压成型;冷却结构,与所述热压结构连接,用于将热压成型的待回收物进行冷却。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经过铰碎、热压成型、冷却后的离型膜呈现块状,内部高度压缩,表面粗糙易于搬运,大大地减少了人员负荷和耗材使用,消除了人身安全隐患,有效地保证了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回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产品制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在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英文thin film transistor-liquid crystaldisplay)生产过程中,产品进入模组工艺段后首先要进行偏光板的贴附。偏光板从盒子中取出进入贴附工位前,由设备将其表面离型膜撕下,再进行贴附。撕下来的离型膜在回收部堆积,需要人员频繁清理,否则会引起设备报警,造成生产事故。
离型膜回收的过程如下:需人员手工从设备内取出离型膜、然后使用胶带、垃圾袋等将离型膜捆住或分装好、然后将收好的离型膜送到指定回收处。由此产生的问题包括:设备不停机,人员从设备内取出离型膜存在人身安全隐患;耗材使用频繁,造成不必要浪费;离型膜堆积起来体积大、重量大、表面光滑,搬运过程容易散落,增加人员负荷。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回收装置,解决离型膜回收存在安全隐患、人员负荷重、耗材使用频繁等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回收装置,包括:
容纳腔室,具有入口以接收待回收物;
铰碎结构,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室内,且所述铰碎结构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室入口处,用于铰碎待回收物;
热压结构,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室的出口处,用于将铰碎的待回收物进行热压成型;
冷却结构,与所述热压结构连接,用于将热压成型的待回收物进行冷却。
进一步的,所述铰碎结构包括
并排设置的多个铰刀和驱动所述铰刀旋转的电机;
所述容纳腔室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电机固定于所述第一侧壁上,每个所述铰刀包括柱体结构以及设置于所述柱体结构外周面上的多个刀片,所述柱体结构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上,所述柱体结构的一端设置有齿轮,且相邻两个所述铰刀的齿轮相互啮合,所述多个铰刀中的至少一个铰刀与所述电机连接。
进一步的,多个所述刀片呈梳状设置于所述柱体结构上,且相邻两个铰刀上的刀片交错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刀片包括套设于所述柱体结构上的环形主体,所述环形主体的外周面上均匀设有多个刀刃,且相邻两个铰刀的刀刃相对且相交错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热压结构包括:
热压腔室,所述热压腔室的内侧壁上设有加热结构,所述热压腔室具有与所述容纳腔室的出口相对应的第一入料口和第一出料口,所述第一入料口和所述第一出料口处均设有盖板;
压板,活动设置于所述热压腔室内;
第一移动结构,用于控制所述压板往复运动以对铰碎的待回收物热压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压板与所述热压腔室的第一入料口处的盖板为同一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热压结构还包括第二移动结构和第三移动结构,所述第二移动结构用于控制所述热压腔室的第一出料口处的盖板运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热压腔室;
所述第三移动结构用于在所述热压腔室的第一出料口处的盖板运动以打开所述热压腔室时,推动热压成型的待回收物向第一出料口移动、以将热压后的待回收物推出所述热压腔室。
进一步的,所述热压腔室的第一出料口处的盖板通过旋转轴枢接于所述容纳腔室的固定部上,
所述第二移动结构包括第一气缸,通过传动杆与所述热压腔室的第一出料口处的盖板连接、以控制所述热压腔室的第一出料口处的盖板绕所述旋转轴旋转。
进一步的,所述热压腔室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出料口相对设置的第五侧壁,所述第三移动结构包括第二气缸以及推杆,所述推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气缸连接,所述推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五侧壁、且在所述第二气缸的驱动下能够沿着所述推杆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热压腔室的侧壁以及所述盖板中至少一者包括相嵌合的第一层结构和第二层结构,所述加热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层结构和第二层结构之间的多个加热管。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结构包括冷却腔室,所述冷却腔室具有第二入料口,所述冷却腔室具有第六侧壁和第七侧壁,所述第六侧壁上设有提供冷风的冷风单元,所述第七侧壁上设有出风口。
进一步的,所述冷风单元包括鼓风机,在所述冷却腔室内、靠近所述第六侧壁一侧设置有子腔室,所述第六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鼓风机连接的入风口,所述子腔室与所述第六侧壁相对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条形出风口。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室的入口处的称重结构,以及第四移动结构,所述第四移动结构根据所述称重结构承载的待回收物的重量控制所述称重结构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转换;
其中,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称重结构承接待回收物,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称重结构上承载的、重量为预设重量的待回收物落入所述铰碎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称重结构包括:
具有开口的盒体结构,所述盒体结构的底板上设置有弹性件;
承载板,用于承载待回收物,通过所述弹性件与所述盒体结构弹性连接,所述承载板上待回收物重量不同时,所述承载板在垂直于所述盒体结构的底板的方向上运动至不同位置;
感应单元,用于检测所述承载板的当前位置信息,并在所述承载板上待回收物的重量为预设重量时向所述第四移动结构发送信号。
进一步的,所述感应单元包括:
设置于所述盒体结构底部的对射传感器,所述对射传感器包括间隔设置的发射端和接收端;
以及设置于所述承载板底面的挡件;
所述承载板上待回收物的重量为预设重量时,所述挡件位于所述发射端和所述接收端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盒体结构的一端与所述容纳腔室的入口处枢接,所述第四移动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室侧壁上的气缸,所述气缸通过传动杆与所述盒体结构连接;
所述气缸能够驱动所述盒体结构绕枢接处旋转以使得所述称重结构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进一步的,所述盒体结构和所述容纳腔室的侧壁之间设置有弹性连接件,所述弹性连接件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盒体结构的底部或者所述容纳腔室的侧壁上,所述弹性连接件的另一端为自由端。
进一步的,在所述铰碎结构和所述热压结构之间设置有拌料结构,用于将所述铰碎结构铰碎的待回收物均匀输送至所述热压结构内。
进一步的,所述拌料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室的出口处的拌料杆,所述拌料杆的外周面上设置有螺旋叶片,所述拌料杆的一端对应于所述容纳腔室的出口设置,所述拌料杆的另一端与电机连接,以在该电机的控制下旋转。
进一步的,所述容纳腔室包括由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连接形成的L形结构,所述拌料杆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连接处,且所述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连接处设置有导向面、以使得铰碎的待回收物经所述导向面落入所述拌料杆对应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经过铰碎、热压成型、冷却后的离型膜呈现块状,内部高度压缩,表面粗糙易于搬运,大大地减少了人员负荷和耗材使用,消除了人身安全隐患,有效地保证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回收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盒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盒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4表示本实用新型承载板结构示意图;
图5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称重结构处于第一状态示意图;
图6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称重结构处于第二状态示意图;
图7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铰刀结构示意图;
图8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铰刀放大示意图;
图9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刀片结构示意图;
图10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热压腔室结构示意图;
图11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冷却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和原理进行详细说明,所举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回收装置,包括:
容纳腔室10,具有入口104以接收待回收物;
铰碎结构,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室10内,且所述铰碎结构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室10入口104处,用于铰碎待回收物;
热压结构,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室10的出口105处,用于将铰碎的待回收物进行热压成型;
冷却结构,与所述热压结构连接,用于将热压成型的待回收物进行冷却。
以下以待回收物为离型膜对本实施例回收装置进行具体说明,但并不以此为限。
撕下的离型膜经过铰碎、热压成型、冷却后呈现块状,内部高度压缩,表面粗糙易于搬运,大大地减少了人员负荷和耗材使用,消除了人身安全隐患,有效地保证了生产效率。
所述铰碎结构的具体结构形式可以有多种,只要实现将离型膜铰碎即可,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7、图8和图9所示,所述铰碎结构包括:
并排设置的多个铰刀22和驱动所述铰刀22旋转的第一电机21;
所述容纳腔室1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电机21固定于所述容纳腔室10的第一侧壁上,每个所述铰刀22包括柱体结构221以及分布于整个所述柱体结构221外周面上的多个刀片222(图7中刀片222未示),所述柱体结构221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上,所述柱体结构221的一端设置有齿轮23,且相邻两个所述铰刀22的齿轮23相互啮合,所述多个铰刀22中的至少一个铰刀22与所述第一电机21连接。
上述结构的设置使得第一电机21可以同时控制多个并排设置的铰刀22同时转动、以铰碎离型膜,多个所述铰刀22并排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室10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且保证多个所述铰刀22可以顺畅转动以铰碎离型膜的基础上,相邻两个所述铰刀22之间的距离为第一预设距离(为了保证铰碎效果,第一预设距离很小,第一预设距离可根据实际需要设定),本实施例中,所述容纳腔室10为矩形,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第三侧壁与相应的所述铰刀22之间的距离为第二预设距离、第四侧壁与相应的所述铰刀22之间的距离为第三预设距离(为了保证铰碎效果,第二预设距离和第三预设距离都很小,防止落下的离型膜从所述铰刀22和相应的侧壁之间的缝隙掉落而没有被铰碎的现象发生,第二预设距离和第三预设距离均可根据实际需要设定),第一电机21工作时,驱动多个所述铰刀22转动以实现铰碎离型膜的目的。
为了有效的铰碎离型膜,本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刀片222呈梳状设置于所述柱体结构221上,且相邻两个铰刀22上的刀片222交错设置。
为保证热压成型后体积最小的效果,需要铰碎后的离型膜呈现粒状而非其他形状,本实施例中,所述刀片222包括套设于所述柱体结构221上的多个环形主体2221,每个所述环形主体2221的外周面上均匀设有多个刀刃2222,且相邻两个铰刀22的刀刃2222相对且相交错设置。
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刀片222与所述柱体结构221之间键连接,使得所述柱体结构221转动时,所述刀片222可以同轴转动,具体的,所述主体结构221与所述环形主体2221之间采用键连接的方式连接,但并不以此为限。
本实施例中具体采用圆柱形铣刀刀片的结构形式,相邻两个铰刀22的刀刃2222相互错开排列,能有效地控制碎屑形状和大小,减少了回收体积。
所述刀刃2222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如图8和图9所示,每个所述环形主体2221上设有3个刀刃2222,但并不以此为限。
所述热压结构的具体结构形式可以有多种,只要实现铰碎的离型膜的热压成型即可,本实施例中,所述热压结构包括:
热压腔室41,所述热压腔室41的内侧壁上设有加热结构,所述热压腔室41具有与所述容纳腔室10的出口相对应的第一入料口和第一出料口,所述第一入料口和所述第一出料口处均设有盖板;
压板,活动设置于所述热压腔室41内;
第一移动结构,用于控制所述压板往复运动以对铰碎的待回收物热压成型。
优选的,所述压板与所述热压腔室41的第一入料口处的盖板为同一结构,简化了热压腔室的结构设置。
所述第一移动结构的具体结构形式可以有多种,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移动结构包括气缸43,如图1所示,气缸43控制所述第一入料口的盖板升降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热压腔室41。
本实施例中,所述热压腔室41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出料口相对设置的第五侧壁,所述热压结构还包括第二移动结构和第三移动结构,所述第二移动结构用于控制所述热压腔室41的第一出料口处的盖板(第一盖板46)运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热压腔室41;
所述第三移动结构用于在所述热压腔室41的第一出料口处的盖板(第一盖板46)运动以打开所述热压腔室41时,推动热压成型的待回收物向第一出料口移动、以将热压后的待回收物推出所述热压腔室41。
第二移动结构和第三移动结构的设置,实现了将热压成型的离型膜推出热压腔室,以进行下一步工序,而不必人工接触,简单高效且避免人身伤害。
所述第二移动结构的具体结构形式可以有多种,优选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热压腔室41的第一出料口处的盖板(第一盖板46)通过旋转轴枢接于所述容纳腔室10的固定部102上(参照图1);
所述第二移动结构包括第一气缸44,通过第一传动杆45与所述热压腔室41的第一出料口处的盖板(第一盖板46)连接、以控制所述热压腔室41的第一出料口处的盖板(第一盖板46)绕所述旋转轴旋转。
所述第三移动结构的具体结构形式可以有多种,优选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移动结构包括第二气缸42以及推杆47,所述推杆47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气缸42连接,所述推杆47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五侧壁、且能够在所述第二气缸42的驱动下沿着所述推杆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
离型膜为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料,熔点较高,为了使压缩后的块状物表层熔化粘结,所述热压腔室41的内侧壁上设有加热结构,所述加热结构的具体结构形式可以有多种,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结构包括红外加热管413(参照图10),高热效、低能耗。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热压腔室41的侧壁以及所述盖板中至少一者包括相嵌合的第一层结构411和第二层结构412,所述加热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层结构411和第二层结构412之间的多个红外加热管413,且所述第一层结构411采用金属制成,所述第二层结构412采用透明材料制成(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层结构和所述第二层结构的材料可以是其他材料,尤其是在所述加热结构采用其他方式加热时,所述第一层结构和所述第二层结构的材料可以是其他材料)。
所述第一层结构411和所述第二层结构412采用相嵌合的连接方式,且将红外加热管413设置于所述第一层结构411和第二层结构412之间,避免了红外加热管413与离型膜的直接接触,便于离型膜的压缩,且实现了离型膜的红外加热,有效的保证离型膜的热压成型,所述第一层结构411采用金属制成保证了热压腔室的强度,所述第二层结构412采用透明材料制成,使得红外加热管可透过所述第二层结构412对离型膜碎屑加热,优选的所述透明材料为玻璃,但并不以此为限。
如图1和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冷却结构包括冷却腔室51,所述冷却腔室51具有第二入料口和第二出料口,所述第二出料口为所述回收装置的出口,可以通过人工或机器手臂将冷却后的待回收物从所述冷却腔室51的所述第二出料口取出,所述冷却腔室51具有第六侧壁和第七侧壁,所述第六侧壁上设有提供冷风的冷风单元52,所述第七侧壁上设有出风口511。
如图11所示,所述第六侧壁为所述冷却腔室51的底部,所述第七侧壁为所述冷却腔室51的顶部,冷风从所述冷却腔室51的底部进入所述冷却腔室51、然后从所述冷却腔室51的顶部的出风口511排出,可充分的对所述冷却腔室51内的离型膜进行冷却。
本实施例中,所述冷风单元52包括鼓风机,在所述冷却腔室52内、靠近所述第六侧壁一侧设置有子腔室513,所述第六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鼓风机连接的入风口,所述子腔室513与所述第六侧壁相对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条形出风口512。
所述子腔室513以及所述条形出风口512的设置可以使得冷风充满整个所述冷却腔室51、以有效的对位于所述冷却腔室51内的离型膜进行冷却。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所述冷却腔室51的所述第二入料口与所述热压腔室41的第一出料口之间通过所述热压腔室41的盖板(第一出料口的盖板,即第一盖板46)分隔,所述热压腔室41的第一出料口的盖板关闭时,所述热压腔室41和所述冷却腔室51为两个完全互不干扰的两个独立的空间,所述热压腔室41的第一出料口的盖板打开后,所述热压腔室41的第一出料口与所述冷却腔室51的第二入料口相连通,所述第三移动结构可直接将热压成型的离型膜推至所述冷却腔室51内,方便快捷。
所述冷却腔室51的所述第二出料口可以位于所述冷却腔室51的任一侧壁上,当所述冷却腔室51的所述第二出料口位于所述第六侧壁上时,可在所述第六侧壁的下方(参考图示方向)设置回收车,使得冷却后的待回收物自动落入回收车内。
在所述第二出料口位于所述冷却腔室51的相应的侧壁上时,所述冷却腔室51的相应的侧壁均可以相当于所述第二出料口的盖板,以所述第六侧壁可以相当于所述第二出料口处的盖板为例,所述第六侧壁的一端可活动的连接于所述冷却腔室的一侧壁上,所述回收装置还包括控制所述第六侧壁移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冷却腔室51的第五移动结构,所述第五移动结构可以包括气缸和将该气缸与所述第六侧壁传动连接的传动杆。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回收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室10的入口处的称重结构,以及第四移动结构,所述第四移动结构根据所述称重结构承载的待回收物的重量控制所述称重结构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转换;
其中,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称重结构承接待回收物;如图6所示,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称重结构上承载的、重量为预设重量的待回收物落入所述铰碎结构。
过少的待回收物频繁依次进入铰碎结构、热压成型结构、冷却结构中,造成高度压缩后的块状结构较小,不易搬运,且需要频繁搬运,缩短回收装置的使用寿命,过多的待回收物依次进入铰碎结构、热压成型结构、冷却结构中,超过相应的结构的负荷,容易造成铰碎结构、或者热压成型结构、或者冷却结构的堵塞,以致于无法进行待回收物的回收,所述称重结构的设置使得满足所述预设重量的待回收物才可以落入所述铰碎结构铰碎、然后经过热压成型、冷却的工序后进行回收,能够准确测量每次取出的离型膜的数量,有效地控制单次回收重量,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提高了待回收物回收的效率。
所述称重结构的具体结构形式可以有多种,本实施例中,所述称重结构包括:
具有开口的盒体结构11,所述盒体结构11的底板上设置有弹性件111;
承载板115,用于承载待回收物,通过所述弹性件111与所述盒体结构11弹性连接,所述承载板115上待回收物重量不同时,所述承载板115在垂直于所述盒体结构11的底板的方向上运动至不同位置;
感应单元,用于检测所述承载板115的当前位置信息,并在所述承载板115上待回收物的重量为预设重量时向所述第四移动结构发送信号。
图2表示的是具有所述承载板115的所述盒体结构11的结构示意图,图3表示的是去掉所述承载板115的所述盒体结构11的结构示意图,图4表示的是所述承载板115的结构示意图,图4中所述承载板115的底面朝上。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称重结构位于所述容纳腔室10的入口处,且所述称重结构位于所述铰碎结构的正上方,所述称重结构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盒体结构11处于水平状态,所述称重结构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盒体结构11由水平状态旋转至垂直状态,以使得待回收物落于所述铰碎结构的上方,便于铰碎。
本实施例中,所述承载板115为平行于所述盒体结构底板的板状结构,且所述承载板115的面积小于或等于所述盒体结构的开口的面积,以使得所述承载板115可在所述盒体结构内进行升降运动,且所述盒体结构为矩形结构,如图2和图4所示。
本实施例中,所述承载板115通过所述弹性件111弹性连接于所述盒体结构11的底板上,随着所述承载板115承载的待回收物的增加,弹性件111收缩,所述承载板115向靠近所述底板的方向移动,所述盒体结构11的侧壁起到遮挡作用防止待回收物从所述承载板115上掉落,所述承载板115上的待回收物的重量为所述预设重量时,在所述感应单元发送的信号的触发下,所述第四移动结构控制所述称重结构由所述第一状态转换为所述第二状态。
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111为设置于所述盒体结构11的底板与所述承载板115之间的多个弹簧,但并不以此为限。
所述感应单元的具体结构形式可以有多种,本实施例中,所述感应单元包括:
设置于所述承载板115和所述盒体结构11底部的对射传感器,所述对射传感器包括间隔设置的发射端113和接收端114,所述发射端113和接收端114正对设置,以便于感应位于所述发射端113和接收端114之间的物体,如图3所示;
以及设置于所述承载板115底面的挡件112,如图4所示;
所述承载板115上待回收物的重量为预设重量时,所述挡件112位于所述发射端113和所述接收端114之间。
本实施例中,所述对射传感器通过固定件116固定于所述盒体结构11的底部,所述承载板115上待回收物的重量为预设重量时,所述挡件112与所述固定件116接触,且所述挡件112位于所述发射端113和所述接收端114之间,所述对射传感器感应到所述挡件112,从而发出信号。
本实施例中,所述盒体结构11的一端与所述容纳腔室10的入口处枢接,所述第四移动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室10侧壁上的气缸(如图1中所示的第三气缸13),所述气缸通过传动杆(如图1中所示的第二传动杆12)与所述盒体结构11的中部连接;
所述气缸(第三气缸13)能够驱动所述盒体结构11绕枢接处旋转以使得所述称重结构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本实施例中,所述盒体结构、所述盒体结构和所述气缸之间的连杆、气缸组成曲柄滑块结构,能够在较小的空间内完成水平垂直运动。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盒体结构处于垂直状态时,如图6所示,此时,所述第三气缸13为所述第二传动杆12提供的力是沿着垂直方向的,即所述第二传动杆12的长度方向,容易卡住而使得所述盒体结构11无法正常旋转运动,所以,本实施例中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所述盒体结构11和所述容纳腔室10的侧壁之间设置有弹性连接件103,如图1所示,所述该弹性连接件103设置于所述盒体结构11上或者所述容纳腔室10的侧壁上(所述称重结构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容纳腔室10对应于所述盒体结构11的底部的侧壁)。
所述弹性连接件103优选为弹簧,但并不以此为限,本实施例中,所述弹簧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室10的侧壁上时,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容纳腔室10的侧壁上,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弹簧也可以设置于所述盒体结构11上时,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盒体结构11的底部的外侧面上,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为自由端。
在所述称重结构由所述第二状态转化为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弹簧对所述盒体结构11提供一个向右侧(参照图示方向)的力,即施加一个沿着垂直于所述盒体结构11的底部且向靠近所述盒体结构的方向的力,利于所述盒体结构11在所述第三气缸13的作用下旋转运动,以使得所述盒体结构11顺畅的完成从垂直方向运动至水平状态的转换。具体的,所述盒体结构11处于垂直状态时,所述弹性连接件103位于所述盒体结构11的底板与所述容纳腔室10的侧壁之间,即所述弹性连接件103设置于所述盒体结构11靠近所述容纳腔室10入口处的部分,避免所述第二传动杆12阻挡、以致于所述弹性连接件103与所述盒体结构11不能接触。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在所述铰碎结构和所述热压结构之间设置有拌料结构,用于将所述铰碎结构铰碎的待回收物均匀输送至所述热压结构内。
所述拌料结构的设置使得铰碎后的待回收物均匀输送至所述热压结构内,便于待回收物的热压成型。
本实施例中,所述拌料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室10的出口处的拌料杆,所述拌料杆的外周面上设置有螺旋叶片31,所述拌料杆的一端对应于所述容纳腔室10的出口设置,所述拌料杆的另一端与电机(如图1中所示的第二电机32)连接,以在该电机的控制下旋转。
进一步的,所述容纳腔室10包括由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连接形成的L形结构,所述拌料杆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连接处,且所述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连接处设置有导向面101、以使得铰碎的待回收物经所述导向面101落入所述拌料杆对应的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控制所述称重结构在所述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转换的第四移动结构、控制所述铰刀旋转的第一电机21、用于控制所述压板往复运动以对铰碎的待回收物热压成型、用于控制所述热压腔室41的第一出料口处的盖板(第一盖板46)运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热压腔室41的第二移动结构、用于将热压成型后的待回收区推出所述热压腔室的第三移动结构,均可以通过一控制结构进行统一控制,也可以分别独立进行控制。
通过本实施例中的回收装置回收的离型膜,可省去切割过程,直接供应给热塑工厂,实现变废为宝,提高了经济效益。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Claims (20)

1.一种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容纳腔室,具有入口以接收待回收物;
铰碎结构,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室内,且所述铰碎结构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室入口处,用于铰碎待回收物;
热压结构,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室的出口处,用于将铰碎的待回收物进行热压成型;
冷却结构,与所述热压结构连接,用于将热压成型的待回收物进行冷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铰碎结构包括:
并排设置的多个铰刀和驱动所述铰刀旋转的电机;
所述容纳腔室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电机固定于所述第一侧壁上,每个所述铰刀包括柱体结构以及设置于所述柱体结构外周面上的多个刀片,所述柱体结构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上,所述柱体结构的一端设置有齿轮,且相邻两个所述铰刀的齿轮相互啮合,所述多个铰刀中的至少一个铰刀与所述电机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刀片呈梳状设置于所述柱体结构上,且相邻两个铰刀上的刀片交错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片包括套设于所述柱体结构上的环形主体,所述环形主体的外周面上均匀设有多个刀刃,且相邻两个铰刀的刀刃相对且相交错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压结构包括:
热压腔室,所述热压腔室的内侧壁上设有加热结构,所述热压腔室具有第一出料口和与所述容纳腔室的出口相对应的第一入料口,所述第一入料口和所述第一出料口处均设有盖板;
压板,活动设置于所述热压腔室内;
第一移动结构,用于控制所述压板往复运动以对铰碎的待回收物热压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与所述热压腔室的第一入料口处的盖板为同一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压结构还包括第二移动结构和第三移动结构,所述第二移动结构用于控制所述热压腔室的第一出料口处的盖板运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热压腔室;
所述第三移动结构用于在所述热压腔室的第一出料口处的盖板运动以打开所述热压腔室时,推动热压成型的待回收物向第一出料口移动、以将热压后的待回收物推出所述热压腔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压腔室的第一出料口处的盖板通过旋转轴枢接于所述容纳腔室的固定部上,
所述第二移动结构包括第一气缸,通过传动杆与所述热压腔室的第一出料口处的盖板连接、以控制所述热压腔室的第一出料口处的盖板绕所述旋转轴旋转。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压腔室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出料口相对设置的第五侧壁,所述第三移动结构包括第二气缸以及推杆,所述推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气缸连接,所述推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五侧壁、且在所述第二气缸的驱动下能够沿着所述推杆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压腔室的侧壁以及所述盖板中至少一者包括相嵌合的第一层结构和第二层结构,所述加热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层结构和第二层结构之间的多个加热管。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结构包括冷却腔室,所述冷却腔室具有第二入料口,所述冷却腔室具有第六侧壁和第七侧壁,所述第六侧壁上设有提供冷风的冷风单元,所述第七侧壁上设有出风口。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风单元包括鼓风机,在所述冷却腔室内、靠近所述第六侧壁一侧设置有子腔室,所述第六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鼓风机连接的入风口,所述子腔室与所述第六侧壁相对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条形出风口。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室的入口处的称重结构,以及第四移动结构,所述第四移动结构根据所述称重结构承载的待回收物的重量控制所述称重结构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转换;
其中,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称重结构承接待回收物,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称重结构上承载的、重量为预设重量的待回收物落入所述铰碎结构。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称重结构包括:
具有开口的盒体结构,所述盒体结构的底板上设置有弹性件;
承载板,用于承载待回收物,通过所述弹性件与所述盒体结构弹性连接,所述承载板上待回收物重量不同时,所述承载板在垂直于所述盒体结构的底板的方向上运动至不同位置;
感应单元,用于检测所述承载板的当前位置信息,并在所述承载板上待回收物的重量为预设重量时向所述第四移动结构发送信号。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单元包括:
设置于所述盒体结构底部的对射传感器,所述对射传感器包括间隔设置的发射端和接收端;
以及设置于所述承载板底面的挡件;
所述承载板上待回收物的重量为预设重量时,所述挡件位于所述发射端和所述接收端之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结构的一端与所述容纳腔室的入口处枢接,所述第四移动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室侧壁上的气缸,所述气缸通过传动杆与所述盒体结构连接;
所述气缸能够驱动所述盒体结构绕枢接处旋转以使得所述称重结构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结构和所述容纳腔室的侧壁之间设置有弹性连接件,所述弹性连接件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盒体结构的底部或者所述容纳腔室的侧壁上,所述弹性连接件的另一端为自由端。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铰碎结构和所述热压结构之间设置有拌料结构,用于将所述铰碎结构铰碎的待回收物均匀输送至所述热压结构内。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拌料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室的出口处的拌料杆,所述拌料杆的外周面上设置有螺旋叶片,所述拌料杆的一端对应于所述容纳腔室的出口设置,所述拌料杆的另一端与电机连接,以在该电机的控制下旋转。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室包括由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连接形成的L形结构,所述拌料杆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连接处,且所述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连接处设置有导向面、以使得铰碎的待回收物经所述导向面落入所述拌料杆对应的位置。
CN201820630965.2U 2018-04-28 2018-04-28 回收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1333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30965.2U CN208133390U (zh) 2018-04-28 2018-04-28 回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30965.2U CN208133390U (zh) 2018-04-28 2018-04-28 回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133390U true CN208133390U (zh) 2018-11-23

Family

ID=643106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630965.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133390U (zh) 2018-04-28 2018-04-28 回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13339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78690A (zh) * 2021-06-30 2021-10-08 洛阳市中心医院(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 一种临床药物试验用热熔压缩式采血管回收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78690A (zh) * 2021-06-30 2021-10-08 洛阳市中心医院(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 一种临床药物试验用热熔压缩式采血管回收器
CN113478690B (zh) * 2021-06-30 2022-12-30 洛阳市中心医院(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 一种临床药物试验用热熔压缩式采血管回收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99712B (zh) 一种固体原料粉碎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8133390U (zh) 回收装置
EP2108453A2 (en) Portable device for crushing pills and method for using said device
CN210332809U (zh) 一种转炉耐材固废粉碎再利用装置
CN105728437A (zh) 一种餐饮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和设备
CN205673020U (zh) 一种多功能粉碎机
CN205466751U (zh) 一种粉料加湿搅拌设备
CN213974803U (zh) 一种高效全自动回转窑吨料袋拆包机
CN208468908U (zh) 一种注塑模具用料斗
CN213058650U (zh) 一体两用智能回收柜
CN109049423A (zh) 一种用于塑料瓶破碎的垃圾回收装置
CN211416062U (zh) 一种塑料破碎上料装置
CN202781492U (zh) 用于回收塑料泡沫的移动式压缩机
CN206782243U (zh) 一种全密闭往复式袋装粉体物料自动拆袋投料装置
CN215157940U (zh) 一种地埋式垃圾压缩中转站
CN206921209U (zh) 自助榨汁贩售设备
CN215157925U (zh) 一种车厢顶开倒料式垃圾收集转运系统
CN102848490A (zh) 用于回收塑料泡沫的移动式压缩机
CN212829372U (zh) 一种移动式自动高效配料称重小车
CN210906436U (zh) 一种可压缩碎纸机
CN215708977U (zh) 一种智能垃圾桶
CN112458982A (zh) 一种道路清洁用多功能小型环卫清洗车
CN215015581U (zh) 一种医疗护理用快速配药装置
CN105015010A (zh) 压缩机
CN205393170U (zh) 一种餐饮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12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