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106716U - 一种限压止水泵 - Google Patents

一种限压止水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106716U
CN208106716U CN201820658774.7U CN201820658774U CN208106716U CN 208106716 U CN208106716 U CN 208106716U CN 201820658774 U CN201820658774 U CN 201820658774U CN 208106716 U CN208106716 U CN 2081067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w water
pressure
water
chamber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65877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贵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065877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1067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1067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10671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omestic Plumbing Install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限压止水泵包括泵头体,泵头体内设置有原水腔四、高压腔二,所述泵头体上还设置有进水口及出水口,进水口、出水口分别与原水腔四、高压腔二接通,所述进水口与原水腔四接通的水路上设有减压组件,所述减压组件包括控制杆一、感压隔膜一、复位弹簧一、原水封垫,本方案利用限压组件中控制杆一上设置的原水流道二的一端作为限压水口,通过在限压水口下方设置一个原水封垫,这样减压组件在远离或者靠近原水封垫时也能够调节和限制限压结构之后水路的水压。本实用新型的减压组件与现有的减压组件相比较,不需要设置由增压泵本体构成一个封水口或者限压水口,结构更为简单,泵体的制造设计工艺均更为简化,且起到相同的恒压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限压止水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体输送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限压止水泵。
背景技术
增压泵为流体输送过程中重要的用于对流体做功的设备,在现有工业生产和人类生活中均有广泛的运用。
反渗透净水机是家用纯水机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反渗透净水机的原理为对水施加一定的压力,使水分子通过反渗透膜,而溶解在水中的绝大部分无机盐(包括重金属),有机物以及细菌、病毒等无法透过反渗透膜,从而使渗透过的纯净水和无法渗透过的浓缩水严格的分开。增压泵是反渗透净水机中的重要设备,增压泵的性能直接影响反渗透净水机的性能。
现有的增压泵有的也具有限压或者断水的功能,但现有的限压组件或者断水组件的结构和原理各不相同,尤其是断水结构,根据原理不同,在运行时通常会导致增压泵产生不同程度的震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限压止水泵,该限压止水泵采用了与现有技术不同结构的减压组件,能够起到较好的限压效果。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限压止水泵,包括泵头体,泵头体内设置有原水腔四、高压腔二,所述泵头体上还设置有进水口及出水口,进水口、出水口分别与原水腔四、高压腔二接通,所述进水口与原水腔四接通的水路上设有减压组件,所述减压组件包括控制杆一、感压隔膜一、复位弹簧一、原水封垫,所述泵头体上设置有安装减压组件的第一安装腔,第一安装腔内设有由泵头体本体构成的原水腔一套环,控制杆一内设置有通孔构成原水流道二,控制杆一下端置于原水腔一套环内且原水封垫固定安装在该端原水流道二开口下方,控制杆一通过原水封圈与原水腔一套环内壁密封连接;
感压隔膜一周边压紧固定于泵头端盖与泵头体本体之间,感压隔膜一中央部分密封固定于控制杆一压件与控制杆一本体之间;原水腔一套环外壁与第一安装腔、感压隔膜一围成空气腔一,复位弹簧一安装于空气腔一内,复位弹簧一的轴线方向平行于控制杆一的长度方向;
原水腔一套环内壁与控制杆一下端、原水封垫围成原水腔一,原水腔一通过原水流道一与进水口接通;感压隔膜一与泵头端盖之间围成原水腔二,原水腔二通过原水流道二与原水腔一接通;
原水腔二对控制杆一水压方向朝向感压隔膜一一侧的水压面积为B,原水腔一对控制杆一水压方向朝向控制杆一的水压面积为A, B大于A。
现有增压泵中的限压结构,都是利用增压泵本体构成一个封水口或者限压水口,减压组件下方构成一个封头,利用减压组件的封头远离或者靠近封水口来调节和限制减压结构之后水路的水压。本方案中,在增压泵内部不需要设置由增压泵本体构成一个封水口或者限压水口,直接利用减压组件中控制杆一上设置的原水流道二的一端作为减压水口,通过在减压水口下方设置一个原水封垫,这样减压组件在远离或者靠近原水封垫时也能够调节和限制减压结构之后水路的水压,本方案的减压组件与现有的减压组件相比较,不需要设置由增压泵本体构成一个封水口或者限压水口,结构更为简单,泵体的制造设计工艺均更为简化,能够节约成本,且起到相同的限压作用。本方案中,由于原水腔二对控制杆一水压方向朝向感压隔膜一一侧的水压面积为B,原水腔一对控制杆一水压方向朝向控制杆一的水压面积为A,B大于A,当原水腔二水压超过设定值时,原水腔二水压对感压隔膜一的水压压力大于原水腔一内水压压力和复位弹簧一的弹力之和时,减压组件中原水流道二的一端作为限压水口的端口就会向靠近原水封垫的方向移动,控制源水腔一流向源水腔二流道开口,从而起到控制源水腔二内水压不超过设定值。
进一步地,所述高压腔二与出水口接通的水路上设有用于控制出水口与高压腔二连通或阻断的断水组件,泵头体上设置有安装断水组件的第二安装腔,泵头体在高压腔二与出水口接通的通道上构成有出水封口,出水封口与出水口接通的水域构成出水腔,出水腔靠近出水封口的上端设有通水流道;断水组件包括控制杆二主体、感压隔膜二、复位弹簧二,控制杆二主体下端位于出水腔内且通过通水流道封圈与出水腔内壁密封连接;感压隔膜二周边压紧固定于泵头端盖与泵头体本体之间,感压隔膜二中央部分密封固定于控制杆二紧固件与控制杆二主体本体之间;
感压隔膜二与泵头端盖之间围成原水腔三,复位弹簧二安装于原水腔三内,复位弹簧二的轴线方向平行于控制杆二主体的长度方向,
原水腔三通过流道与原水腔二接通,感压隔膜二与出水腔外壁、泵头体本体围成高压腔一,高压腔一与高压腔二接通;
所述断水组件为在高压腔一内水压、原水腔三内水压、复位弹簧二弹力作用下控制出水封口在通断两种状态下转换的组件。
现有的断水组件通常是利用泵体构成一个断水口或者封水口,断水组件的一个密封端在停止工作时密封该封水口,实现增压泵停机时断水的功能,现有技术的方案没有设计阻尼结构,停机时断水组件密封端直接密封封水口,造成的震动会较大。本方案中,为了减小断水组件在工作时导致增压泵产生的震动,在断水组件上设置了阻尼机构。阻尼结构具体为:出水封口与出水口接通的水域构成出水腔,出水腔靠近出水封口的上端设有通水流道;断水组件包括控制杆二主体、感压隔膜二、复位弹簧二,控制杆二主体下端位于出水腔内且通过通水流道封圈与出水腔内壁密封连接。该结构在增压泵工作时,高压腔一内水压对感压隔膜二的作用力大于源水腔三内水压对感压隔膜二的作用力和复位弹簧二对感压隔膜二的弹力之和,此时断水组件的控制杆二会向上方移动,控制杆二的下方不会密封封水口,高压腔一通过通水流道与出水腔、出水口依次导通;当增压泵停止工作时,高压腔一内水压对感压隔膜二的作用力小于源水腔三内水压对感压隔膜二的作用力和复位弹簧二对感压隔膜二的弹力之和,此时断水组件的控制杆二会向下方移动,但是断水组件的封水端不是像现有技术的封水端直接密封封水口,而是由控制杆二的下方向下移动实现逐渐密封,控制杆二的下方延伸进入出水腔内这种逐渐密封的方式构成阻尼结构,这种延迟断水结构,断水更平稳,震动频率减小,能够减小密封时泵体的震动。
作为断水组件的另一种结构,所述高压腔二与出水口接通的水路上设有用于控制出水口与高压腔二连通或阻断的断水组件,泵头体上设置有安装断水组件的第二安装腔,泵头体在高压腔二与出水口接通的通道上构成有出水封口,出水封口与出水口接通的水域构成出水腔;
断水组件包括感压隔膜二、复位弹簧二、阻尼杆,感压隔膜二周边压紧固定于泵头端盖与泵头体本体之间,感压隔膜二中央部分通过紧固件二密封固定于阻尼杆下端;泵头端盖内构成有空气腔二,阻尼杆上端位于空气腔二内且通过阻尼封圈与空气腔二内壁密封连接;
感压隔膜二与泵头端盖之间围成原水腔三,复位弹簧二安装于原水腔三内,复位弹簧二的轴线方向平行于阻尼杆的长度方向,原水腔三通过流道与原水腔二接通,感压隔膜二与出水腔外壁、泵头体本体围成高压腔一,高压腔一与高压腔二接通;
所述断水组件为在高压腔一内水压、原水腔三内水压、空气腔二内气压、复位弹簧二弹力作用下控制出水封口在通断两种状态下转换的组件。
本方案中,设置的空气腔以及延伸进入空气腔中的阻尼杆构成阻尼结构,该具有阻尼结构的断水组件在增压泵停机时,能够减少断水组件密封造成的震动。
作为优化,所述原水腔一套环内壁设有内凹构成的凹环,原水封圈置于凹环内,控制杆一通过原水封圈与原水腔一套环内壁密封连接。或者,所述原水腔一套环内壁顶部设有用于放置原水封圈的凹环,原水封圈压紧固定于原水腔一套环与原水封圈压紧件之间,控制杆一通过原水封圈与原水腔一套环内壁密封连接。如果将原水封圈置于控制杆一外壁内凹构成的凹环内,需要将控制杆一的外径做的较大,才能较好的将原水封圈置于其中,如此会要求控制杆一外径较大。相对于将原水封圈置于控制杆一外壁内凹构成的凹环内而言,本方案将原水封圈压紧固定于原水腔一套环与原水封圈压紧件之间,或者将原水封圈置于原水腔一套环内壁设有内凹构成的凹环内,控制杆一的外径可以做的更小,对于零部件的加工和要求更简易。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减压组件与现有的减压组件相比较,不需要设置由增压泵本体构成一个封水口或者限压水口,结构更为简单,泵体的制造设计工艺均更为简化,能够节约成本,且起到相同的限压作用。
2、本实用新型的断水结构采用了阻尼结构的设置,这种延迟断水结构,断水更平稳,震动频率减小,能够减小密封时泵体的震动。
3、本实用新型将原水封圈压紧固定于原水腔一套环与原水封圈压紧件之间,或者将原水封圈置于原水腔一套环内壁设有内凹构成的凹环内,控制杆一的外径可以做的更小,对于零部件的加工和要求更易简易。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沿着图1中的A-A方向进行剖视的剖视图;
图3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01---进水口,02---原水流道一,03---原水腔一,04---原水封口,05---原水腔一套环,06---原水封圈,07---控制杆一,08---原水流道二,09---控制杆一压件,10---原水腔二,11---感压隔膜一,12---复位弹簧一,13---空气腔一,14---复位弹簧二,15---原水腔三,16---控制杆二压板,17---感压隔膜二,18---出水封口,19---通水流道,20---控制杆二紧固件,21---出水腔套环,22---出水口,23---控制杆二主体,24---通水流道封圈,25---出水腔,26---原水腔四,27---高压腔流道,28---高压腔一,29---高压腔二,30---空气腔套环,31---高压腔套环,32---泵头体,33---原水封垫,34---原水流道三,35---泵头端盖,36---阻尼封圈,37---紧固件二,38---空气腔二,39---阻尼杆,40---原水封圈压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限压止水泵,包括泵头体32,泵头体32内设置有原水腔四26、高压腔二29,所述泵头体32上还设置有进水口01及出水口22,进水口01、出水口22分别与原水腔四26、高压腔二29接通,所述进水口01与原水腔四26接通的水路上设有限压组件,所述减压组件包括控制杆一07、感压隔膜一11、复位弹簧一12、原水封垫33,所述泵头体32上设置有安装减压组件的第一安装腔,第一安装腔内设有由泵头体本体构成的原水腔一套环05,控制杆一07内设置有通孔构成原水流道二08,控制杆一07下端置于原水腔一套环05内且原水封垫33固定安装在该端原水流道二08开口下方,控制杆一07通过原水封圈06与原水腔一套环05内壁密封连接;
感压隔膜一11周边压紧固定于泵头端盖35与泵头体32本体之间,感压隔膜一11中央部分密封固定于控制杆一压件09与控制杆一07本体之间;原水腔一套环05外壁与第一安装腔、感压隔膜一11围成空气腔一13,复位弹簧一12安装于空气腔一13内,复位弹簧一12的轴线方向平行于控制杆一07的长度方向;
原水腔一套环05内壁与控制杆一07下端、原水封垫33围成原水腔一03,原水腔一03通过原水流道一02与进水口01接通;感压隔膜一11与泵头端盖35之间围成原水腔二10,原水腔二10通过原水流道二08与原水腔一03接通;
原水腔二10对控制杆一07水压方向朝向感压隔膜一11一侧的水压面积为B,原水腔一03对控制杆一07水压方向朝向控制杆一07的水压面积为A, B大于A。
所述高压腔二29与出水口22接通的水路上设有用于控制出水口22与高压腔二29连通或阻断的断水组件,泵头体32上设置有安装断水组件的第二安装腔,泵头体32在高压腔二29与出水口22接通的通道上构成有出水封口18,出水封口18与出水口22接通的水域构成出水腔25,出水腔25靠近出水封口18的上端设有通水流道19;断水组件包括控制杆二主体23、感压隔膜二17、复位弹簧二14,控制杆二主体23下端位于出水腔25内且通过通水流道封圈24与出水腔25内壁密封连接;感压隔膜二17周边压紧固定于泵头端盖35与泵头体32本体之间,感压隔膜二17中央部分密封固定于控制杆二紧固件与控制杆二主体23本体之间;
感压隔膜二17与泵头端盖35之间围成原水腔三15,复位弹簧二14安装于原水腔三15内,复位弹簧二14的轴线方向平行于控制杆二主体23的长度方向,
原水腔三15通过流道与原水腔二10接通,感压隔膜二17与出水腔25外壁、泵头体32本体围成高压腔一28,高压腔一28与高压腔二29接通;
所述断水组件为在高压腔一28内水压、原水腔三15内水压、复位弹簧二14弹力作用下控制出水封口18在通断两种状态下转换的组件。
实施例2:
参见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断水组件结构不相同,本实施例中,断水组件包括感压隔膜二17、复位弹簧二14、阻尼杆39,感压隔膜二17周边压紧固定于泵头端盖35与泵头体32本体之间,感压隔膜二17中央部分通过紧固件二37密封固定于阻尼杆39下端;泵头端盖35内构成有空气腔二38,阻尼杆39上端位于空气腔二38内且通过阻尼封圈36与空气腔二38内壁密封连接;
感压隔膜二17与泵头端盖35之间围成原水腔三15,复位弹簧二14安装于原水腔三15内,复位弹簧二14的轴线方向平行于阻尼杆39的长度方向,原水腔三15通过流道与原水腔二10接通,感压隔膜二17与出水腔25外壁、泵头体32本体围成高压腔一28,高压腔一28与高压腔二29接通;
所述断水组件为在高压腔一28内水压、原水腔三15内水压、空气腔二38内气压、复位弹簧二14弹力作用下控制出水封口18在通断两种状态下转换的组件。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实施例2中将原水封圈置于控制杆一外壁内凹构成的凹环内,本实施例将原水封圈压紧固定于原水腔一套环与原水封圈压紧件之间。当然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方式,也可以将原水封圈置于原水腔一套环内壁设有内凹构成的凹环内。如此,控制杆一的外径可以做的更小,对于零部件的加工和要求更易简易。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限压止水泵,包括泵头体(32),泵头体(32)内设置有原水腔四(26)、高压腔二(29),所述泵头体(32)上还设置有进水口(01)及出水口(22),进水口(01)、出水口(22)分别与原水腔四(26)、高压腔二(29)接通,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01)与原水腔四(26)接通的水路上设有减压组件,所述减压组件包括控制杆一(07)、感压隔膜一(11)、复位弹簧一(12)、原水封垫(33),所述泵头体(32)上设置有安装减压组件的第一安装腔,第一安装腔内设有由泵头体本体构成的原水腔一套环(05),控制杆一(07)内设置有通孔构成原水流道二(08),控制杆一(07)下端置于原水腔一套环(05)内且原水封垫(33)固定安装在该端原水流道二(08)开口下方,控制杆一(07)通过原水封圈(06)与原水腔一套环(05)内壁密封连接;
感压隔膜一(11)周边压紧固定于泵头端盖(35)与泵头体(32)本体之间,感压隔膜一(11)中央部分密封固定于控制杆一压件(09)与控制杆一(07)本体之间;原水腔一套环(05)外壁与第一安装腔、感压隔膜一(11)围成空气腔一(13),复位弹簧一(12)安装于空气腔一(13)内,复位弹簧一(12)的轴线方向平行于控制杆一(07)的长度方向;
原水腔一套环(05)内壁与控制杆一(07)下端、原水封垫(33)围成原水腔一(03),原水腔一(03)通过原水流道一(02)与进水口(01)接通;感压隔膜一(11)与泵头端盖(35)之间围成原水腔二(10),原水腔二(10)通过原水流道二(08)与原水腔一(03)接通;
原水腔二(10)对控制杆一(07)水压方向朝向感压隔膜一(11)一侧的水压面积为B,原水腔一(03)对控制杆一(07)水压方向朝向控制杆一(07)的水压面积为A, B大于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限压止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腔二(29)与出水口(22)接通的水路上设有用于控制出水口(22)与高压腔二(29)连通或阻断的断水组件,泵头体(32)上设置有安装断水组件的第二安装腔,泵头体(32)在高压腔二(29)与出水口(22)接通的通道上构成有出水封口(18),出水封口(18)与出水口(22)接通的水域构成出水腔(25),出水腔(25)靠近出水封口(18)的上端设有通水流道(19);断水组件包括控制杆二主体(23)、感压隔膜二(17)、复位弹簧二(14),控制杆二主体(23)下端位于出水腔(25)内且通过通水流道封圈(24)与出水腔(25)内壁密封连接;感压隔膜二(17)周边压紧固定于泵头端盖(35)与泵头体(32)本体之间,感压隔膜二(17)中央部分密封固定于控制杆二紧固件(20)与控制杆二主体(23)本体之间;
感压隔膜二(17)与泵头端盖(35)之间围成原水腔三(15),复位弹簧二(14)安装于原水腔三(15)内,复位弹簧二(14)的轴线方向平行于控制杆二主体(23)的长度方向,
原水腔三(15)通过流道与原水腔二(10)接通,感压隔膜二(17)与出水腔(25)外壁、泵头体(32)本体围成高压腔一(28),高压腔一(28)与高压腔二(29)接通;
所述断水组件为在高压腔一(28)内水压、原水腔三(15)内水压、复位弹簧二(14)弹力作用下控制出水封口(18)在通断两种状态下转换的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限压止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腔二(29)与出水口(22)接通的水路上设有用于控制出水口(22)与高压腔二(29)连通或阻断的断水组件,泵头体(32)上设置有安装断水组件的第二安装腔,泵头体(32)在高压腔二(29)与出水口(22)接通的通道上构成有出水封口(18),出水封口(18)与出水口(22)接通的水域构成出水腔(25);
断水组件包括感压隔膜二(17)、复位弹簧二(14)、阻尼杆(39),感压隔膜二(17)周边压紧固定于泵头端盖(35)与泵头体(32)本体之间,感压隔膜二(17)中央部分通过紧固件二(37)密封固定于阻尼杆(39)下端;泵头端盖(35)内构成有空气腔二(38),阻尼杆(39)上端位于空气腔二(38)内且通过阻尼封圈(36)与空气腔二(38)内壁密封连接;
感压隔膜二(17)与泵头端盖(35)之间围成原水腔三(15),复位弹簧二(14)安装于原水腔三(15)内,复位弹簧二(14)的轴线方向平行于阻尼杆(39)的长度方向,原水腔三(15)通过流道与原水腔二(10)接通,感压隔膜二(17)与出水腔(25)外壁、泵头体(32)本体围成高压腔一(28),高压腔一(28)与高压腔二(29)接通;
所述断水组件为在高压腔一(28)内水压、原水腔三(15)内水压、空气腔二(38)内气压、复位弹簧二(14)弹力作用下控制出水封口(18)在通断两种状态下转换的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限压止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水腔一套环(05)内壁顶部设有用于放置原水封圈(06)的凹环,原水封圈(06)压紧固定于原水腔一套环(05)与原水封圈压紧件(40)之间,控制杆一(07)通过原水封圈(06)与原水腔一套环(05)内壁密封连接。
CN201820658774.7U 2018-05-04 2018-05-04 一种限压止水泵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1067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58774.7U CN208106716U (zh) 2018-05-04 2018-05-04 一种限压止水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58774.7U CN208106716U (zh) 2018-05-04 2018-05-04 一种限压止水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106716U true CN208106716U (zh) 2018-11-16

Family

ID=641145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658774.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106716U (zh) 2018-05-04 2018-05-04 一种限压止水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10671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86966A (zh) 微型隔膜泵
CN208106716U (zh) 一种限压止水泵
CN102853155B (zh) 可调式高减压比减压阀
CN205823592U (zh) 多工作腔隔膜泵
CN203272897U (zh) 一种小型水环式真空泵吸入口逆止阀
CN201731135U (zh) 一种限压阀
CN201521692U (zh) 新型溢流阀
CN203730860U (zh) 流量调节止回阀
CN202901425U (zh) 一种自力式压差阀
CN207701340U (zh) 一种限压泵
CN214579030U (zh) 制氧排氮双模式制氧阀
CN209444549U (zh) 一种截水增压泵
CN109838366B (zh) 一种带开关和保护的调节结构的隔膜增压泵
CN203082301U (zh) 大流量专用气体减压器
CN109707878A (zh) 一种基于响应膜片的单向阀及单向变压阀
CN206221725U (zh) 一种调压阀
CN106939942A (zh) 废水比例器
CN207378210U (zh) 压差可调的单向阀
CN201306514Y (zh) 气动调节阀执行机构
CN206246763U (zh) 自立式压力调节阀
CN212250413U (zh) 控流泵
CN219866846U (zh) 一种铜箔生产用水处理ror原水泵出口管道装置
CN210423865U (zh) 一种低压监控一体式调压器
CN202326134U (zh) 断水泵
CN109707601B (zh) 一种多重调节的隔膜增压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116

Termination date: 202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