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79030U - 制氧排氮双模式制氧阀 - Google Patents

制氧排氮双模式制氧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579030U
CN214579030U CN202120460900.XU CN202120460900U CN214579030U CN 214579030 U CN214579030 U CN 214579030U CN 202120460900 U CN202120460900 U CN 202120460900U CN 214579030 U CN214579030 U CN 2145790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oxygen
diaphragm
air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46090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愉深
芦成
彭乾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gyi Technology Ningb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gyi Technology Ningb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gyi Technology Ningbo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gyi Technology Ningbo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46090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5790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5790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5790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磁阀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氧阀系统。制氧排氮双模式制氧阀,包括制氧阀主体和两个制氧分子筛,制氧阀主体包括主阀体、两组制氧组件和两个先导阀;两组制氧组件共用一个进气口和一个排气口,两组制氧组件的出气口相互独立,两组制氧组件中的先导阀口各自独立对应一个先导阀的控制;两组制氧组件的两个出气口分别独立联通两个制氧分子筛的进气口;三通阀的两个入口分别联通两个制氧分子筛的出气口,三通阀的出口连接氧气收集端。本实用新型用于从空气中提取氧气,其具有双制氧组件共同间歇工作的方式,能实时收集氧气排出氮气。

Description

制氧排氮双模式制氧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磁阀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氧阀。
背景技术
氧气是维持人类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质,然而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人们不得不面对缺少氧气的环境,或者需要更高浓度的氧气,基于这种需求,制氧设备应用而生。
制氧阀是从空气中提取氧气的设备。其利用物理吸附技术和解吸附技术,将空气中的氮气吸附,剩余的未被吸收的氧气被收集起来,经过净化处理后得到高纯度的洁净氧气。但是现有的制氧阀通常采用金属材料使得加工时间和加工成本增加,其气路结构的不同使得流量特性差异,使得制氧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技术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氧排氮双模式制氧阀。
制氧排氮双模式制氧阀,包括制氧阀主体,所述制氧阀主体包括主阀体、两组制氧组件和两个先导阀;
每组所述制氧组件均包括设置在所述主阀体内的阀腔、设置在所述阀腔内的上膜片、下膜片和阀杆,所述上膜片和所述下膜片之间通过所述阀杆连接,所述上膜片和所述下膜片将所述阀腔分为上膜片上腔和下膜片上腔;所述上膜片上腔通过先导阀口经气路联通所述主阀体的进气口,所述先导阀口的开闭由对应的一个所述先导阀控制;所述主阀体的进气口还经气路直接联通所述下膜片上腔,所述下膜片上腔通过下阀口联通所述主阀体的出气口,所述下阀口的开闭由所述下膜片的上下运动控制;所述主阀体的出气口通过上阀口联通所述主阀体的排气口,所述上阀口的开闭由所述上膜片的上下运动控制;
两组所述制氧组件共用一个所述进气口和一个所述排气口,两组所述制氧组件的出气口相互独立,两组所述制氧组件中的先导阀口各自独立对应一个先导阀的控制。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两组所述制氧组件的两个出气口分别独立联通两个所述制氧分子筛的进气口;一三通阀的两个入口分别联通两个所述制氧分子筛的出气口,所述三通阀的出口连接氧气收集端。
外部气源通过所述主阀体的进气口进气后,一路气体经由气路直接进入所述下膜片上腔,另一路气体经由气路进入先导阀口处;初始时所述阀杆静止,所述先导阀不工作,则所述上阀口打开且所述下阀口和所述先导阀口密封;工作时,两组所述制氧组件共同间歇进行制氧和排气工作,一组所述制氧组件进行制氧工作时,另一组所述制氧组件进行排气工作;
制氧工作时,所述先导阀工作,先导阀口打开,一路气体进入对应的上膜片上腔,气体的作用力使得对应的所述阀杆下移,则所述上阀口密封且所述下阀口打开,一路气体流入所述主阀体的出气口,由所述主阀体的出气口相连的所述制氧分子筛进行氮气的吸附和氧气的制造,得到的氧气通过所述三通阀后,一路进入所述氧气收集端,另一路进入另一个所述制氧分子筛,用于排出其中解压释放的氮气;
排气工作时,氮气进入所述主阀体的出气口,所述先导阀不工作,所述先导阀口密封,所述阀杆上抬,则所述上阀口打开且所述下阀口密封,所述主阀体的出气口经气路联通所述主阀体的排气口将氮气排出。
所述阀杆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端面凸缘,所述阀杆的上部和下部均设有限位凸缘,顶部的所述端面凸缘和上部的所述限位凸缘之间卡接所述上膜片,所述底部的所述端面凸缘和下部的所述限位凸缘之间卡接所述下膜片。
所述阀杆和所述上膜片、所述下膜片的卡接处分别通过密封固定。
所述主阀体的进气口还经气路分别联通两个雾化口,每个所述雾化口均配备塞子。所述雾化口根据需求使用,当不需要时,可以通过塞子堵住以避免气体流失。
所述制氧阀主体还包括上盖和下盖,所述阀腔为上下联通结构,所述上盖可拆卸的密封盖合于所述阀腔上方,所述下盖可拆卸的密封盖合于所述阀腔下方,所述上膜片、所述下膜片和所述阀杆密封于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之间,两个所述先导阀可拆卸的固定于所述上盖上方。通过上述设计后的本实用新型易于维护。
所述主阀体、所述阀杆、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均采用塑料材质制成的塑料阀体结构。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用于从空气中提取氧气,其具有双制氧组件共同间歇工作的方式,能实时收集氧气排出氮气,且本实用新型气路结构的优化,使得制氧效率高,制氧工作稳定可靠。另外,主体材质材料塑料材质的本实用新型具有加工简单、成本低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后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爆炸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工作模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工作模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双孔同时排气的瞬时测试的流体际线模拟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正常工作时单孔排气的瞬时测试的流体际线模拟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从出气口回排压力设置为7000Pa时测试用的压力分析云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从出气口回排压力设置为20000Pa时测试用的音量—归一化频率的分析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至图6,制氧排氮双模式制氧阀,包括制氧阀主体,制氧阀主体包括主阀体1、两组制氧组件和两个先导阀2。主阀体1上设有一个进气口 11、两个出气口12、一个排气口13和两个雾化口14。
每组制氧组件均包括设置在主阀体1内的阀腔、设置在阀腔内的上膜片 31、下膜片32和阀杆33,上膜片31和下膜片32之间通过阀杆33连接。具体的,阀杆33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端面凸缘,阀杆33的上部和下部均设有限位凸缘,顶部的端面凸缘和上部的限位凸缘之间卡接上膜片31,底部的端面凸缘和下部的限位凸缘之间卡接下膜片32。阀杆33和上膜片31、下膜片32的卡接处分别通过密封固定。上膜片31和下膜片32将阀腔分为包括上膜片上腔和下膜片上腔在内的几个独立腔室。上膜片上腔位于上膜片31的上方,下膜片上腔位于下膜片32上方且位于上膜片31下方。
每组制氧组件内部与主阀体1之间的气路联通关系如下:上膜片上腔通过先导阀口经气路联通主阀体1的进气口11,先导阀口的开闭由对应的一个先导阀2控制;主阀体1的进气口11还经气路直接联通下膜片上腔,下膜片上腔通过下阀口联通主阀体1的出气口12,下阀口的开闭由下膜片32的上下运动控制;主阀体1的出气口12通过上阀口联通主阀体1的排气口13,上阀口的开闭由上膜片31的上下运动控制。
两组制氧组件共用一个进气口11和一个排气口13,两组制氧组件的出气口12相互独立,两组制氧组件中的先导阀口各自独立对应一个先导阀2 的控制。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两组制氧组件的两个出气口12分别独立联通两个制氧分子筛的进气口;出气口12和制氧分子筛的进气口联通时可以采用气管连接。三通阀的两个入口分别联通两个制氧分子筛的出气口,三通阀的出口连接氧气收集端。
主阀体1的进气口11还经气路分别联通两个雾化口14,每个雾化口14 均配备塞子。雾化口14根据需求使用,当不需要时,可以通过塞子堵住以避免气体流失。
制氧阀主体还包括上盖41和下盖42,阀腔为上下联通结构,上盖41可拆卸的密封盖合于阀腔上方,下盖42可拆卸的密封盖合于阀腔下方,上膜片 31、下膜片32和阀杆33密封于上盖41和下盖42之间,两个先导阀2可拆卸的固定于上盖41上方。通过上述设计后的本实用新型易于维护。优选的,主阀体1、阀杆33、上盖41和下盖42均采用塑料材质制成的塑料阀体结构。
参照图2、图5,图7和图8,本实用新型具体应用时,一组制氧组件的出气口12对应联通制氧分子筛51,另一组制氧组件的出气口12对应联通制氧分子筛52,制氧分子筛51和制氧分子筛52之间通过三通阀53联通。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外部气源通过主阀体1的进气口11进气后,一路气体经由气路直接进入下膜片上腔,另一路气体经由气路进入先导阀口处;初始时阀杆33静止,先导阀2不工作,则上阀口打开且下阀口和先导阀口密封;工作时,两组制氧组件共同间歇进行制氧和排气工作,一组制氧组件进行制氧工作时,另一组制氧组件进行排气工作。
参照图5和图7,右侧一组制氧组件为制氧工作,右侧的先导阀2工作,先导阀口打开,一路气体进入右侧对应的上膜片上腔,气体的作用力使得右侧对应的阀杆33下移,则上阀口密封且下阀口打开,一路气体流入主阀体1 右侧的出气口12,由主阀体1右侧的出气口12相连的制氧分子筛51进行氮气的吸附和氧气的制造,得到的氧气通过三通阀53后,一路进入氧气收集端,另一路进入左侧的制氧分子筛52内,用于排出其中解压释放的氮气。
此时,左侧一组制氧组件为排气工作,排气工作时,氮气进入主阀体1 左侧的出气口12,左侧的先导阀2不工作,先导阀口密封,左侧的阀杆33 上抬,则上阀口打开且下阀口密封,主阀体1左侧的出气口12经气路联通主阀体1的排气口13将氮气排出。
氮气从排气口13排出预设时间,即右侧一组制氧组件制氧一定时间后,左右两侧的组制氧组件的工作模式对调,即参照图5和图8,右侧的一组制氧组件变成排气工作模式,左侧的一组制氧组件变成制氧工作模式。工作模式的变化通过控制各自对应的先导阀2即可实现。
参照图9和图10,本实用新型的两个出气口12同时排气时形成的双孔同时排气的瞬时测试的流体际线模拟图,与本实用新型正常工作时单个出气口12形成的单孔排气的瞬时测试的流体际线模拟图相比,单个出气口12单独工作时的工作流场仍具有稳定性。
参照图11和图12,当任一一组制氧组件进行排气工作时,氮气由出气口12处进入主阀体1内部经由排气口13排气。当出气口回排的压力设置为 7000Pa时测试用的压力分析云图如图11所示,当出气口回排的压力设置为 20000Pa时测试用的音量—归一化频率的分析图如图12所示,可见本实用新型最高声压级处于人耳舒适范围40~60dB之间,适用于制氧而不影响人体舒适感。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6)

1.一种制氧排氮双模式制氧阀,包括制氧阀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制氧阀主体包括主阀体、两组制氧组件和两个先导阀;
每组所述制氧组件均包括设置在所述主阀体内的阀腔、设置在所述阀腔内的上膜片、下膜片和阀杆,所述上膜片和所述下膜片之间通过所述阀杆连接,所述上膜片和所述下膜片将所述阀腔分为上膜片上腔和下膜片上腔;所述上膜片上腔通过先导阀口经气路联通所述主阀体的进气口,所述先导阀口的开闭由对应的一个所述先导阀控制;所述主阀体的进气口还经气路直接联通所述下膜片上腔,所述下膜片上腔通过下阀口联通所述主阀体的出气口,所述下阀口的开闭由所述下膜片的上下运动控制;所述主阀体的出气口通过上阀口联通所述主阀体的排气口,所述上阀口的开闭由所述上膜片的上下运动控制;
两组所述制氧组件共用一个所述进气口和一个所述排气口,两组所述制氧组件的出气口相互独立,两组所述制氧组件中的先导阀口各自独立对应一个先导阀的控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氧排氮双模式制氧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杆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端面凸缘,所述阀杆的上部和下部均设有限位凸缘,顶部的所述端面凸缘和上部的所述限位凸缘之间卡接所述上膜片,所述底部的所述端面凸缘和下部的所述限位凸缘之间卡接所述下膜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氧排氮双模式制氧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杆和所述上膜片、所述下膜片的卡接处分别通过密封固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氧排氮双模式制氧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阀体的进气口还经气路分别联通两个雾化口,每个所述雾化口均配备塞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氧排氮双模式制氧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制氧阀主体还包括上盖和下盖,所述阀腔为上下联通结构,所述上盖可拆卸的密封盖合于所述阀腔上方,所述下盖可拆卸的密封盖合于所述阀腔下方,所述上膜片、所述下膜片和所述阀杆密封于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之间,两个所述先导阀可拆卸的固定于所述上盖上方。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氧排氮双模式制氧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阀体、所述阀杆、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均采用塑料材质制成的塑料阀体结构。
CN202120460900.XU 2021-03-03 2021-03-03 制氧排氮双模式制氧阀 Active CN2145790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60900.XU CN214579030U (zh) 2021-03-03 2021-03-03 制氧排氮双模式制氧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60900.XU CN214579030U (zh) 2021-03-03 2021-03-03 制氧排氮双模式制氧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579030U true CN214579030U (zh) 2021-11-02

Family

ID=783182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460900.XU Active CN214579030U (zh) 2021-03-03 2021-03-03 制氧排氮双模式制氧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57903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63763A (zh) * 2021-12-28 2022-04-01 合肥康居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力密封二位四通膜片阀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63763A (zh) * 2021-12-28 2022-04-01 合肥康居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力密封二位四通膜片阀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579030U (zh) 制氧排氮双模式制氧阀
CN207921397U (zh) 制氧阀
CN112984159B (zh) 小阀先导制氧阀系统
CN209735358U (zh) 分离膜组件及设备
CN206054807U (zh) 气控两位五通换向阀
CN211975978U (zh) 一种制氧机用气动组合阀
CN210118527U (zh) 节能型真空控制阀
CN211975979U (zh) 一种制氧机用气动组合阀
EP4223391A1 (en) Integrated gas inlet and outlet valve and pressure swing adsorption gas path system
CN106837773A (zh) 止回阀式隔膜泵泵盖
CN213839684U (zh) 一种制氧阀
CN203809783U (zh) 一种用于氧气浓缩机的膜片式电磁阀结构
CN212928952U (zh) 一种二级脉冲阀
CN209735357U (zh) 分离膜组件及设备
CN209865695U (zh) 气流分布器和制氮设备
CN111271489A (zh) 一种制氧机用气动组合阀
CN203604717U (zh) 两位五通先导式机械阀
CN204025817U (zh) 一种膜片式电磁阀阀体的气路结构
CN215276509U (zh) 一种微型制氧机用气体分离组件
CN111255923A (zh) 一种制氧机用气动组合阀
CN205260906U (zh) 一种先导压力控制阀
CN205824285U (zh) 一种双联手动阀
CN214570740U (zh) 一种高集成度制氧机
CN209705388U (zh) 带压力检测的气动闸阀
CN205478232U (zh) 压电陶瓷气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