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105475U - 一种装配式建筑支撑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装配式建筑支撑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105475U
CN208105475U CN201820605109.1U CN201820605109U CN208105475U CN 208105475 U CN208105475 U CN 208105475U CN 201820605109 U CN201820605109 U CN 201820605109U CN 208105475 U CN208105475 U CN 2081054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bracket
crossbar
blind hole
sl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60510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仲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Sen Yu Building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Sen Yu Building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Sen Yu Building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Sen Yu Building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60510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1054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1054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1054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一种装配式建筑支撑组件,牛腿开设有第一凹槽和位于第一凹槽上方的第二凹槽,牛腿底部设有与第一凹槽、第二凹槽连通的第一盲孔,第一凹槽内安装第一横杆,第二凹槽内安装第二横杆;横梁的端部设有与牛腿配合的L型槽,L型槽槽壁上设有第一卡槽,第一横杆的一端通过第一弹簧与第一凹槽槽底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卡槽配合;第二横杆一端连接有L型卡块,另一端通过第二弹簧与设置在第二凹槽开口端的固定板连接,牛腿顶面上设有向下延伸并与第二凹槽连通的第二盲孔,L型槽槽壁上设有与第二盲孔配合的第一凸起,第一凸起延伸至第二凹槽内并设有与L型卡块配合的第二卡槽。本实用新型同时实现了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插接配合,显著提高结构的稳固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装配式建筑支撑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装配式建筑搭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支撑组件。
背景技术
由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称为装配式建筑,按预制构件的形式和施工方法分为砌块建筑、板材建筑、盒式建筑、骨架板材建筑及升板升层建筑等。装配式建筑中经常会用到牛腿,牛腿是梁下面的一块支撑物,其作用是将梁支座的力分散传递给下面的承重物,牛腿是空间布置结构的重要载重,对结构的稳固性能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牛腿和横梁一般是通过螺栓进行紧固连接,而螺栓连接所需零部件较多,紧固工序繁琐,安装困难,降低加工作业的效率。
CN206174116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支撑组件,该装配式建筑支撑组件中,柱体的牛腿上设置凹坑,横梁上设置凸起,通过凸起和凹坑相互插接配合进行固定,减少螺栓等零部件的使用,实现横梁与柱体的快速装配。但是,上述结构在遇到震动时,凸起和凹坑易分离,导致横梁脱离牛腿,结构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装配式支撑组件通过插接配合易在发生震动时使横梁和牛腿分离,从而导致结构失效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支撑组件。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装配式建筑支撑组件,包括柱体、横梁,柱体侧壁上一体成型有牛腿,所述牛腿开设有第一凹槽和位于第一凹槽上方的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均由牛腿端面向牛腿内部水平延伸,牛腿的底部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一盲孔,第一盲孔同时与第一凹槽、第二凹槽连通,第一凹槽内安装第一横杆,第二凹槽内安装第二横杆,第一横杆通过连接杆与第二横杆连接,连接杆位于第一盲孔内;所述横梁的端部设有与牛腿配合的L型槽,L型槽与牛腿端面配合的槽壁上设有第一卡槽,第一横杆的一端通过第一弹簧与第一凹槽的槽底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卡槽配合;第二横杆靠近第二凹槽槽底的一端连接有L型卡块,另一端通过第二弹簧与设置在第二凹槽开口端的固定板连接,牛腿顶面上设有向下延伸并与第二凹槽连通的第二盲孔,L型槽与牛腿顶面配合的槽壁上设有与第二盲孔配合的第一凸起,第一凸起延伸至第二凹槽内并在下部开设有与L型卡块配合的第二卡槽;第二横杆与第二凹槽槽底之间以及连接杆与第一盲孔远离牛腿端面一侧侧壁之间均留有间隙,以使从第一盲孔施加外力使第一横杆带动第二横杆一起向远离牛腿端面的方向移动时,第一横杆脱离第一卡槽,L型卡块脱离第二卡槽。
本实用新型横梁和柱体装配时,从第一盲孔施加外力使第一横杆带动第二横杆一起向远离牛腿端面的方向移动,此时,第一弹簧处于压缩状态,第二弹簧处于拉伸状态,然后使横梁上的第一凸起与牛腿上的第二盲孔配合,最后撤去外力,则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复位,且第一横杆与第一卡槽配合,第二横杆上连接的L型卡块与第二卡槽配合,从而实现快速装配。本实用新型在发生震动时,第一凸起与第二盲孔的配合可保证横梁和牛腿在受到水平外力时不会分离,同时,第一横杆与第一卡槽的配合以及L型卡块与第二卡槽的配合可保证横梁和牛腿在受到竖直方向上的外力时不会分离,从而可提高结构的稳固性能,延长装配式建筑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牛腿顶面开设有若干第三盲孔,L型槽与牛腿顶面配合的槽壁上设有与第三盲孔配合的第二凸起。通过增加第三盲孔和与第三盲孔配合的第二凸起,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结构的稳固性能。
进一步地,第一横杆的底部连接有拨动杆,拨动杆向下延伸至第一盲孔的底端,且拨动杆至第一盲孔远离牛腿端面一侧侧壁的距离不小于间隙。通过设置拨动杆,便于施加外力,且拨动杆至第一盲孔远离牛腿端面一侧侧壁的距离不小于间隙,可保证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向远离牛腿端面的方向移动时,第一横杆脱离第一卡槽,L型卡块脱离第二卡槽。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凸起与第二盲孔的配合实现竖直方向上的插接配合,并通过第一横杆与第一卡槽的配合以及L型卡块与第二卡槽的配合实现水平方向上的双重插接配合,使得在发生震动时,可保证横梁和牛腿在同时受到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外力时均不会分离,显著提高结构的稳固性能,并延长装配式建筑的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通过拨动杆使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一起向远离牛腿端面的方向移动,第一横杆和L型卡块分别脱离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后,即可实现装配及拆卸,工序简单,可有效提高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横梁和牛腿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标记:1-柱体,2-牛腿,3-第二卡槽,4-第一弹簧,5-第一凹槽,6-拨动杆,7-第一盲孔,8-连接杆,9-第一横杆,10-横梁,11-第一卡槽,12-固定板,13-第二弹簧,14-第二凹槽,15-第二凸起,16-第二横杆,17-第一凸起,18-L型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下面结合图1、图2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装配式建筑支撑组件,包括柱体1、横梁10,柱体1侧壁上一体成型有牛腿2,所述牛腿2开设有第一凹槽5和位于第一凹槽5上方的第二凹槽14,第一凹槽5和第二凹槽14均由牛腿2端面向牛腿2内部水平延伸,牛腿2的底部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一盲孔7,第一盲孔7同时与第一凹槽5、第二凹槽14连通,第一凹槽5内安装第一横杆9,第二凹槽14内安装第二横杆16,第一横杆9通过连接杆8与第二横杆16连接,连接杆8位于第一盲孔7内;所述横梁10的端部设有与牛腿2配合的L型槽,L型槽与牛腿2端面配合的槽壁上设有第一卡槽11,第一横杆9的一端通过第一弹簧4与第一凹槽5的槽底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卡槽11配合;第二横杆16靠近第二凹槽14槽底的一端连接有L型卡块18,另一端通过第二弹簧13与设置在第二凹槽14开口端的固定板12连接,牛腿2顶面上设有向下延伸并与第二凹槽14连通的第二盲孔,L型槽与牛腿2顶面配合的槽壁上设有与第二盲孔配合的第一凸起17,第一凸起17延伸至第二凹槽14内并在下部开设有与L型卡块18配合的第二卡槽3;第二横杆16与第二凹槽14槽底之间以及连接杆8与第一盲孔7远离牛腿2端面一侧侧壁之间均留有间隙,以使从第一盲孔7施加外力使第一横杆9带动第二横杆16一起向远离牛腿2端面的方向移动时,第一横杆9脱离第一卡槽11,L型卡块18脱离第二卡槽3。
本实用新型横梁10和柱体1装配时,从第一盲孔7施加外力使第一横杆9带动第二横杆16一起向远离牛腿2端面的方向移动,此时,第一弹簧4处于压缩状态,第二弹簧13处于拉伸状态,然后使横梁10上的第一凸起17与牛腿2上的第二盲孔配合,最后撤去外力,则第一横杆9和第二横杆16复位,且第一横杆9与第一卡槽11配合,第二横杆16上连接的L型卡块18与第二卡槽3配合,从而实现快速装配。本实用新型在发生震动时,第一凸起17与第二盲孔的配合可保证横梁10和牛腿2在受到水平外力时不会分离,同时,第一横杆9与第一卡槽11的配合以及L型卡块18与第二卡槽3的配合可保证横梁10和牛腿2在受到竖直方向上的外力时不会分离,从而可提高结构的稳固性能,延长装配式建筑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2
基于实施例1,牛腿2顶面开设有若干第三盲孔,L型槽与牛腿2顶面配合的槽壁上设有与第三盲孔配合的第二凸起15。通过增加第三盲孔和与第三盲孔配合的第二凸起15,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结构的稳固性能。
实施例3
基于实施例1,第一横杆9的底部连接有拨动杆6,拨动杆6向下延伸至第一盲孔7的底端,且拨动杆6至第一盲孔7远离牛腿2端面一侧侧壁的距离不小于间隙。通过设置拨动杆6,便于施加外力,且拨动杆6至第一盲孔7远离牛腿2端面一侧侧壁的距离不小于间隙,可保证第一横杆9和第二横杆16向远离牛腿2端面的方向移动时,第一横杆9脱离第一卡槽11,L型卡块18脱离第二卡槽3。
如上所述即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做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

1.一种装配式建筑支撑组件,包括柱体(1)、横梁(10),柱体(1)侧壁上一体成型有牛腿(2),其特征在于,所述牛腿(2)开设有第一凹槽(5)和位于第一凹槽(5)上方的第二凹槽(14),第一凹槽(5)和第二凹槽(14)均由牛腿(2)端面向牛腿(2)内部水平延伸,牛腿(2)的底部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一盲孔(7),第一盲孔(7)同时与第一凹槽(5)、第二凹槽(14)连通,第一凹槽(5)内安装第一横杆(9),第二凹槽(14)内安装第二横杆(16),第一横杆(9)通过连接杆(8)与第二横杆(16)连接,连接杆(8)位于第一盲孔(7)内;所述横梁(10)的端部设有与牛腿(2)配合的L型槽,L型槽与牛腿(2)端面配合的槽壁上设有第一卡槽(11),第一横杆(9)的一端通过第一弹簧(4)与第一凹槽(5)的槽底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卡槽(11)配合;第二横杆(16)靠近第二凹槽(14)槽底的一端连接有L型卡块(18),另一端通过第二弹簧(13)与设置在第二凹槽(14)开口端的固定板(12)连接,牛腿(2)顶面上设有向下延伸并与第二凹槽(14)连通的第二盲孔,L型槽与牛腿(2)顶面配合的槽壁上设有与第二盲孔配合的第一凸起(17),第一凸起(17)延伸至第二凹槽(14)内并在下部开设有与L型卡块(18)配合的第二卡槽(3);第二横杆(16)与第二凹槽(14)槽底之间以及连接杆(8)与第一盲孔(7)远离牛腿(2)端面一侧侧壁之间均留有间隙,以使从第一盲孔(7)施加外力使第一横杆(9)带动第二横杆(16)一起向远离牛腿(2)端面的方向移动时,第一横杆(9)脱离第一卡槽(11),L型卡块(18)脱离第二卡槽(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牛腿(2)顶面开设有若干第三盲孔,L型槽与牛腿(2)顶面配合的槽壁上设有与第三盲孔配合的第二凸起(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杆(9)的底部连接有拨动杆(6),拨动杆(6)向下延伸至第一盲孔(7)的底端,且拨动杆(6)至第一盲孔(7)远离牛腿(2)端面一侧侧壁的距离不小于间隙。
CN201820605109.1U 2018-04-26 2018-04-26 一种装配式建筑支撑组件 Active CN2081054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05109.1U CN208105475U (zh) 2018-04-26 2018-04-26 一种装配式建筑支撑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05109.1U CN208105475U (zh) 2018-04-26 2018-04-26 一种装配式建筑支撑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105475U true CN208105475U (zh) 2018-11-16

Family

ID=641159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605109.1U Active CN208105475U (zh) 2018-04-26 2018-04-26 一种装配式建筑支撑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10547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57887A (zh) * 2018-12-20 2019-03-12 山东新活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吸噪音保温的铝制建筑扣板
CN113047453A (zh) * 2021-02-08 2021-06-29 黄锋艳 建筑用横梁及梁架装配连接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57887A (zh) * 2018-12-20 2019-03-12 山东新活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吸噪音保温的铝制建筑扣板
CN113047453A (zh) * 2021-02-08 2021-06-29 黄锋艳 建筑用横梁及梁架装配连接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105475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支撑组件
CN102926480A (zh) 复式带孔肋软钢阻尼器
CN208844756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
CN201494995U (zh) 电梯层门防护装置
CN210263386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梁柱连接结构
CN204720340U (zh) 一种用于开关的机械互锁装置
CN210482573U (zh)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节点
CN209323914U (zh) 电梯井道机构及其连接结构
CN104362042A (zh) 接触器
CN216865452U (zh)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
CN105715199A (zh) 一种可快速装配的拼装式平移门
CN211045203U (zh) 一种减振降噪油浸式变压器
CN210684975U (zh) 一种内嵌式弱连接构造
CN201118100Y (zh) 一种角部连接装置
CN103303322A (zh) 立柱可拆式内燃机车冷却室钢结构
CN102912877A (zh) 复式多孔密肋软钢阻尼器
CN202990183U (zh) 一种框架式金属板幕墙结构
CN109779199A (zh) 一种快装式机房用防静电地板
CN102535802B (zh) 木质装饰面板单元化生产、快速安装的结构系统
CN202094494U (zh) 一种开启式低压柜顶盖
CN219671787U (zh) 用于节能建筑中便于拆装的幕墙结构
CN201346042Y (zh) 一种组合床
CN219548079U (zh) 一种装配式剪力墙连接组件
CN203963831U (zh) 磁性解锁的节能灯组合灯头
CN219549179U (zh) 加强型风机机壳支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