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103235U - 一种转向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转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103235U
CN208103235U CN201721924599.3U CN201721924599U CN208103235U CN 208103235 U CN208103235 U CN 208103235U CN 201721924599 U CN201721924599 U CN 201721924599U CN 208103235 U CN208103235 U CN 2081032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rkpiece
driving wheel
bracket
driving
run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92459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r Intelligent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r Intelligent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r Intelligent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r Intelligent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92459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1032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1032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1032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向装置,包括支架、设置在支架上的驱动机构、设置在支架上与驱动机构连接由驱动机构驱动的传动机构、设置在支架上与传动机构连接由传动机构带动转动的转向组件、设置在转向组件上供工件放置的固定架、感应固定架中工件放置方向的方向传感器、以及与方向传感器和所述驱动机构连接的控制装置;所述固定架包括由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方向传感器感应工件的方向控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切换的正向工位和反向工位。该转向装置能够通过方向传感器进行分析,通过电控能实现自动转向,对随机摆放的工件进行方向调整;实现了对随机性工件自动分向功能,无需人工对工件进行转向,进而减少了人力成本及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转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齿轮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转向装置。
背景技术
批量异形或标准齿轮的加工工艺均采用高温热锻压制而成形,在压制过程中,会产生毛坯边,因此需要采用切边设备进行切边加工,切边设备上齿轮只有正向放置才能进行切边,而齿轮在传输过程中,其放置方向不全为正向放置,因此需要人工进行转向,从而导致自动化程度低,人力成本高、生产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解决自动化程度低、人力成本高、生产效率低等弊端的转向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转向装置,其包括支架、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架上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由所述驱动机构驱动的传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架上与所述传动机构连接由所述传动机构带动转动的转向组件、设置在所述转向组件上供工件放置的固定架、感应所述固定架中工件放置方向的方向传感器、以及与所述方向传感器和所述驱动机构连接的控制装置;
所述固定架包括由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方向传感器感应工件的方向控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切换的正向工位和反向工位。
优选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架上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的齿条、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由所述驱动机构带动传动且与所述齿条相互齿合由所述齿条带动转动的第一传动轮;所述第一传动轮与所述转向组件连接。
优选地,所述转向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架上与所述第一传动轮齿合由所述第一传动轮带动转动的转轮;所述固定架贯穿所述转轮的轴心设置。
优选地,所述固定架包括贯穿所述转轮设置的第一架体、以及贯穿所述转轮设置与所述第一架体配合形成空腔的第二架体。
所述第一架体包括第一底板、位于所述第一底板上方且设置在所述第一架体内侧壁的第一定位件;
所述第二架体包括第二底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底板上方且位于所述第二架体内侧壁与所述第一定位件相对设置的第二定位件;
所述第一定位件和所述第二定位件配合将所述工件正向定位,形成放置所述工件的所述正向工位;
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二底板配合,形成放置所述工件的所述反向工位。
优选地,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分开设置在所述支架上与所述转轮相互齿合由所述转轮转动带动传动的第二传动轮和第三传动轮;所述第一传动轮、所述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三传动轮分开且均匀设置在所述转轮的外围。
优选地,所述支架上设有分别固定所述第一传动轮、所述第二传动轮以及所述第三传动轮的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和第三转轴;
所述第一传动轮、所述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三传动轮和所述转轮均为齿轮。
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与所述传动机构连接的伸缩气缸。
优选地,所述转向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架上将位于所述正向工位中的工件推出的推送机构,所述推送机构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
优选地,所述推送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架上与所述固定架相对设置气缸。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转向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转向装置通过在支架上设置驱动机构、与驱动机构连接由驱动机构带动的传动机构、与传动机构连接由传动机构带动转动的转向组件、设置在转向组件上的固定架、感应固定架工件放置方向的方向传感器、以及与该方向传感器和驱动机构连接的控制装置,再通过在固定架中设置正向工位和反向工位,使得该转向装置能够对反向放置的工件进行转向;该控制装置根据方向传感器感应固定架中工件是否放置在反向工位,控制设置在支架上的驱动机构驱动传动机构传动带动该转向组件转动切换为正向工位,从而实现自动化转向,无需人工对工件进行转向,进而减少了人力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转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转向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转向装置的正向工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转向装置的反向工位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转向装置的工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转向装置的一个优选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转向装置适用于异形齿轮或者标准齿轮的切边加工,能够在工件20进入切边设备前对工件20进行转向,使得工件20能够正向放置在切边设备的工位上,以便对工件20进行切边。该转向装置通过方向传感器进行分析,通过电控能实现自动转向功能,从而提高切边工艺的自动化程度,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如图1及图2所示,该转向装置包括支架11、设置在该支架11上的驱动机构12、设置在该支架11上与该驱动机构12连接由该驱动机构12驱动的传动机构13、设置在该支架11上与该传动机构13连接由该传动机构13带动转动的转向组件14、设置在该转向组件14上供工件20放置的固定架15、感应该固定架15中工件20放置方向的方向传感器、以及与该方向传感器和该驱动机构12连接的控制装置。该支架11能够起到支撑、固定、和安装的作用。该驱动机构12能够带动该传动机构传动;该传动机构13能够在该驱动机构12 带动下传动使该转向组件14转动进行切换工位。该转向组件14通过转动能够使得该固定架15中的工位进行切换;该方向传感器能够感应固定架中工件20 的放置方向并将工件20放置方向的信息反馈给到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能够根据该方向传感器反馈的信息控制该驱动机构驱动。
该支架11包括安装该传动机构和转向组件的安装板以及连接该驱动机构和传动机构的连接块;该安装板可采用金属板材、木板、或者塑料板材制成,其可以为圆形、方形或者其他形状。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该安装板为方形,该安装板的中间设有供该固定架15安装的通孔;该连接块可以采用金属、木材、塑料等材质制成,其可以为长方体状、圆柱状或者其他形状;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还连接块为长方体状。
在本实施例中,该驱动机构12可以包括与该传动机构13连接的伸缩气缸。该伸缩气杆的一端固定在该连接块上,其能够带动整个安装板做伸缩运动。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驱动机构12不限与气缸。
该传动机构13包括设置在该支架11上与该驱动机构12连接由的齿条 131、设置在该支架11上该驱动机构12带动传动且与该齿条131相互齿合由该齿条131带动转动的第一传动轮132;该第一传动轮132与该转向组件14 连接,该第一传动轮132在该驱动机构12的带动下与该齿条131做相对运动从而带动带动该转向组件14转动。
该齿条131穿设在该安装板中且一端与该连接块固定连接,其与该气缸平行设置,通过与该第一传动轮132齿合带动第一传动轮132传动。
该第一传动轮132为齿轮,与该齿条131相互齿合。其设置在该支架的安装板上且位于该齿条131和该转向组件14之间,通过在该齿条131的带动下转动,进而带动该转向组件14转动,实现转向。
在本实施例中,该传动机构13还包括分开设置在该支架11上与该转向组件14相互齿合由该转向组件14转动带动传动的第二传动轮133和第三传动轮 134;该支架上设有分别固定该第一传动轮132、第二传动轮133以及该第三传动轮133的第一转轴111、第二转轴112和第三转转轴113;该第一传动轮132、第二传动轮133、第三传动轮134分开且均匀设置在该转向组件14的外围,以使得该转向组件14能够实现180度转向。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传动轮133、该第三传动轮134均为齿轮。可以理解地,该传动轮的数量不限,满足能够使该转向组件进行180度转动即可。
该转向组件14包括设置在该支架11上与该第一传动轮132齿合由该第一传动轮132带动转动的转轮141;该第一传动轮132、该第二传动轮133以及该第三传动轮134分开且均匀设置在该转轮141的外围,该转轮141为齿轮,与该第一传动轮132、第二传动轮133以及该第三传动轮134相互齿合,该第一传动轮132转动带动该转轮141转动,进而带动该第二传动轮133和该第三传动轮134转动,从而实现180度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该转向组件14还包括固定在该支架上的第一安装板、以及与该第一安装板相对设置且位于该转轮141上的第二安装板,该转轮141 设置在该第一安装板和该第二安装板之间,并通过该第一安装板和该第二安装板固定在支架11上,具体地,通过该第一安装板和该第二安装板固定在该支架11的安装板中。
如图3及图4该固定架15贯穿该转轮141的轴心设置,且从该支架11 上的安装板的通孔中穿出。该固定架可采用金属、塑料、木材等材质制成。在本实施例中,该固定架15包括贯穿该转轮141设置的第一架体151、以及贯穿该转轮141设置与该第一架体151配合形成空腔的第二架体152。该固定架 15还包括由该控制装置根据方向传感器感应工件20的方向控制该驱动机构驱动切换的正向工位和方向工位;该第一架体151和该第二架体152形成筒状结构,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架体151和该第二架体152形成方形筒状结构。该第一架体151和该第二架体152相互配合形成放置工件20的正向工位和反向工位。当方向传感器感应工件20位于反向工位时,控制装置控制该驱动机构驱动使该转轮141做180度旋转,使工件20位于正向工位。
该第一架体151包括第一底板1511、位于该第一底板1511上方且设置在该第一架体151内侧壁的第一定位件1512;该第一底板1511和该第一定位件 1512均为长度与该第一架体151长度相适配的条形板,其可以与该第一架体151一条成型。
该第二架体152包括第二底板1521、设置在该第二底板1521上方且位于该第二架体152内侧壁与该第一定位件1512相对设置的第二定位件1522。该第二底板1521和该第二定位件1522均为长度与该第二架体152长度相适配的条形板,其可以与该第二架体152一体成型。该第二底板1521与该第一底板 1511平行设置以便于该工件20放置。该第一定位件1512和该第二定位件1522 平行设置,以便于对该工件20进行定位。
再如图3所示,该第一定位件1512和该第二定位件1522之间设有间隙;该间隙的宽度大于该工件20的直径小于该工件20与毛坯边的直径之和,且该第一定位件1512和该第二定位件1521到该第一底板1511和该第二底板1521 的距离大于该工件20的高度,以便该工件20翻转,架设在该第一定位件1512 和该第二定位件1522上;该第一定位件1512和该第二定位件1522配合可以将该工件20正向定位,其可形成放置该工件20的正向工位。可以理解地,当工件20的毛坯边位于该第一定位件1512和该第二定位件1522上时,该工件 20向固定架底部凸出的长度较长,即该工件20位于正向工位上,则该工件20 可以继续被传送至切边设备,此时该工件20能够放置于切边设备工位上,便于切边设备进行切边。
再如图4所示,该第一底板1511和该第二底板1521之间设有间隙,该间隙的宽度大于该工件20的直径小于该工件20与该毛坯边的直径之和,且该间隙的深度小于该工件20的高度,避免该工件20从该固定架脱落。可以理解地,当该工件20的毛坯边位于该第一底板1511和该第二底板1521上时,该工件 20向固定架底部凸出的长度较短,即该工件20位于反向工位上,若将该工件 20继续传送至切边设备,该工件20我发放置与切边设备的工位上,该切边设备无法对其进行切边。
该方向传感器可以为红外传感器,其可设置在支架11上,也可设置在该固定架15中,其可根据工件20凸出的长度不同感应该工件20是否放置在正向工位上,若检测该工件20凸出的长度较长则感应到工件20位于正向工位,则控制装置控制工件20继续传送,若检测到该工件20凸出的长度更短则感应到工件20位于反向工位,则控制装置控制驱动机构12驱动传动机构传动带动转轮转动从而切换为正向工位。
在本实施例中,该转向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支架11上将位于所述正向工位中的工件20推出的推送机构,该推送机构与该控制装置连接,在该方向传感器感应到该工件20位于该正向工位时,该控制装置控制该推送机构将该工件 20推出。在本实施例中,该推送机构包括设置在该支架11上与该固定架15 相对设置的气缸;该气缸通过伸缩运动可将工件20推出。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工件的一个实施例。该工件20包括毛坯边 21、设置在该毛坯边21上边的第一凸体22、设置在该毛坯边下方的第二凸体 23。该第一凸体22凸出的长度短于该第二凸体23凸出的长度。当该工件放置在该正向工位上时,该方向感应器所感应到的该工件20凸出的长度为该第二凸体23的长度,当该工件放置在该反向工位时,该方向感应器所感应到的该工件20凸出的长度为第一凸体22的长度。
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转向装置,能够快速地将工件进行转向,提高工件生产效率,该转向装置的转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工件放置位置。具体地,启动该方向传感器,该方向传感器获取该固定架中工件放置位置,并将该工件位置信息传送给控制装置。
S2、判断所述工件是否处于正向工位。具体地,该控制装置根据该方向传感器反馈的信息判断该工件是否位于正向工位,当该工件的毛坯边位于该第一定位件和该第二定位件时,则判断该工件位于正向工位,当该工件的毛坯边位于该第一底板和该第二底板时,则判断该工件位于反向工位。
S3、若是,将所述工件推出。具体地,若该工件位于正向工位上,该控制装置控制该推送机构将该工件推出至生产线的传送带上,继续运输至切边设备。
若否,启动驱动机构切换,并重复S2-S3步骤。具体地,若该工件位于反向上时,该控制装置控制该驱动机构驱动,带动该传动机构传动进而带动该转向组件做180度转向。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地,该控制装置控制该伸缩气缸做伸缩运动,带动该支架11的安装板做同方向伸缩运动,进而带动第一传动轮转动,从而带动该转轮转动,通过该第二转轮和该第三转轮的配合,该转轮实现180度转动,以达到方向传感器感应到工件已切换为放置于正向工位为止,然后接着由控制装置控制气缸将位于正向工位上的工件推出。
可以理解的,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技术特点进行自由组合,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凡跟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等同变换与修饰,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Claims (9)

1.一种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1)、设置在所述支架(11)上的驱动机构(12)、设置在所述支架(11)上与所述驱动机构(12)连接由所述驱动机构(12)驱动的传动机构(13)、设置在所述支架(11)上与所述传动机构(13)连接由所述传动机构(13)带动转动的转向组件(14)、设置在所述转向组件(14)上供工件(20)放置的固定架(15)、感应所述固定架(15)中工件(20)放置方向的方向传感器、以及与所述方向传感器和所述驱动机构(12)连接的控制装置;
所述固定架(15)包括由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方向传感器感应工件(20)的方向控制所述驱动机构(12)驱动切换的正向工位和反向工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13)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架(11)上与所述驱动机构(12)连接的齿条(131)、设置在所述支架(11)上由所述驱动机构(12)带动传动且与所述齿条(131)相互齿合由所述齿条(131)带动转动的第一传动轮(132);所述第一传动轮(132)与所述转向组件(14)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组件(14)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架(11)上与所述第一传动轮(132)齿合由所述第一传动轮(132)带动转动的转轮(141);所述固定架(15)贯穿所述转轮(141)的轴心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15)包括贯穿所述转轮(141)设置的第一架体(151)、以及贯穿所述转轮(141)设置与所述第一架体(151)配合形成空腔的第二架体(152);
所述第一架体(151)包括第一底板(1511)、位于所述第一底板(1511)上方且设置在所述第一架体(151)内侧壁的第一定位件(1512);
所述第二架体(152)包括第二底板(1521)、设置在所述第二底板(1521)上方且位于所述第二架体(152)内侧壁与所述第一定位件(1512)相对设置的第二定位件(1522);
所述第一定位件(1512)和所述第二定位件(1522)配合将所述工件(20)正向定位,形成放置所述工件(20)的所述正向工位;
所述第一底板(1511)和所述第二底板(1521)配合,形成放置所述工件(20)的所述反向工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13)还包括分开设置在所述支架(11)上与所述转轮(141)相互齿合由所述转轮(141)转动带动传动的第二传动轮(133)和第三传动轮(134);所述第一传动轮(132)、所述第二传动轮(133)、所述第三传动轮(134)分开且均匀设置在所述转轮(141)的外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1)上设有分别固定所述第一传动轮(132)、所述第二传动轮(133)以及所述第三传动轮(134)的第一转轴(111)、第二转轴(112)和第三转轴(113);
所述第一传动轮(132)、所述第二传动轮(133)、所述第三传动轮(134)和所述转轮(141)均为齿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12)包括与所述传动机构(13)连接的伸缩气缸。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架(11)上将位于所述正向工位中的工件(20)推出的推送机构,所述推送机构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送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架(11)上与所述固定架(15)相对设置的气缸。
CN201721924599.3U 2017-12-29 2017-12-29 一种转向装置 Active CN2081032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924599.3U CN208103235U (zh) 2017-12-29 2017-12-29 一种转向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924599.3U CN208103235U (zh) 2017-12-29 2017-12-29 一种转向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103235U true CN208103235U (zh) 2018-11-16

Family

ID=641281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924599.3U Active CN208103235U (zh) 2017-12-29 2017-12-29 一种转向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10323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14073A (zh) * 2017-12-29 2018-06-29 玖玖智能(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转向装置及其转向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14073A (zh) * 2017-12-29 2018-06-29 玖玖智能(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转向装置及其转向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389012B1 (ko) 농업용 방제로봇
CN105947534B (zh) 带计数功能的砖块运送装置
CN205469985U (zh) 大闸蟹输送摆正装置
CN208103235U (zh) 一种转向装置
CN203331241U (zh) 大理石板自动爆皮机
CN205838046U (zh) 一种滚揉机的投料装置
CN107539718A (zh) 一种多功能高效运输机
CN1907825B (zh) 带回转中心支承装置的回转布料机
CN103563880B (zh) 一种农药喷洒机
CN208531434U (zh) 一种生产线加工管材的快速运输装置
CN204675223U (zh) 用于传感器的全自动吹风装置
CN109250386A (zh) 一种稻谷入仓控制分配装置
CN205734257U (zh) 一种智能高效率玻璃自动翻转装置
CN206288609U (zh) 推包装置
CN203806652U (zh) 一种多功能输送装配装置
CN207170147U (zh) 智能机器人自动搬运涂胶系统
CN108214073A (zh) 一种转向装置及其转向方法
CN108067537A (zh) 一种切边机
CN207158388U (zh) 一种印制电路板生产用上料装置
CN208261682U (zh) 一种电机碳刷支架铆合机
CN105501509A (zh) 大闸蟹输送摆正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8053381U (zh) 一种可自动调节压力的成品移动装置
CN214646914U (zh) 一种可加工回转体且自动化的uv打印装置
CN209150958U (zh) 一种用于新能源电机前盖的智能装配设备
CN208414255U (zh) 一种玻璃瓶火焰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