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102098U - 一种车用转向器支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用转向器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102098U
CN208102098U CN201820464549.XU CN201820464549U CN208102098U CN 208102098 U CN208102098 U CN 208102098U CN 201820464549 U CN201820464549 U CN 201820464549U CN 208102098 U CN208102098 U CN 2081020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surface
steering gear
reinforcing rib
gear bracket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46454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建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Sichuan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Zhejiang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Zhejiang Remote Commercial Vehicle R&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Sichuan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Zhejiang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Sichuan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Zhejiang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46454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1020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1020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1020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ower Steering Mechanism (AREA)
  • Steering-Linkage Mechanisms And Four-Wheel Steer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用转向器支架,所述转向器支架包括第一安装面、第二安装面、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安装面、第一连接板、第二安装面和第二连接板依次连接成四边形结构;所述转向器支架还包括吊装孔和若干个加强筋,所述吊装孔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面的一端;所述加强筋包括环状加强筋、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所述环状加强筋环绕设置于所述四边形结构的内侧壁上,所述第一加强筋和所述第二加强筋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侧。本实用新型的转向器支架具有便于总成安装、重量小、承载能力强、应力集中小以及便于加工制造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车用转向器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装支架,尤其涉及一种转向器的安装支架。
背景技术
车辆的转向机械系统,一般由转向操纵机构、转向器支架、转向器、转向垂臂、转向直拉杆等零部件组成,转向器将方向盘的力与运动传递到转向轮,同时为整个转向系统提供助力。而转向器支架则用于将转向器固定在车架上,因此在转向过程中,转向垂臂转角范围内不允许与转向器支架干涉。另外由于转向器助力较大,所以转向器支架受力也较大。
由于要保证转向器支架承载力的要求,现有转向器支架都较为笨重,不但影响美观,更重要的是造成整体重量的增加。另外,现有的转向器支架上的安装孔也较多,一方面不便于支架本身的加工,另一方面也不便于转向器和车架的安装。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转向器支架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用转向器支架,所述转向器支架包括第一安装面、第二安装面、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安装面、第一连接板、第二安装面和第二连接板依次连接成四边形结构;所述第一安装面用于安装转向器,所述第二安装面用于安装车架,
所述转向器支架还包括吊装孔和若干个加强筋,所述吊装孔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面的一端;所述加强筋包括环状加强筋、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所述环状加强筋环绕设置于所述四边形结构的内侧壁上,所述第一加强筋和所述第二加强筋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安装面上设有转向垂臂布置孔,在不影响支架整体刚度的情况下,所述转向垂臂布置孔的孔径尽可能的大,以降低整体支架的重量。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安装面上还均匀设有若干个转向器安装孔,所述转向器安装孔的大小根据转向器安装要求确定。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安装面上相对的两侧边向内凹陷成长条状连接部,以尽量减重;长条状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面的两侧圆弧过渡,以减小应力集中。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安装面上设有若干个车架安装孔,所述若干个车架安装孔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面的两侧,所述车架安装孔的大小与位置可根据转向器的输出力矩的大小确定。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一安装面的连接处通过圆弧过渡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面和所述第二安装面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加强筋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面和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交界处。
进一步的,所述环状加强筋连续环绕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面、第一连接板、第二安装面和第二连接板的内侧壁上,且所述环状加强筋与所述转向垂臂布置孔互不干涉。
进一步的,所述环状加强筋还能分成多段结构间断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面、第一连接板、第二安装面和第二连接板的内侧壁上,且所述环状加强筋与所述转向垂臂布置孔互不干涉。
进一步的,所述吊装孔为薄壁结构,所述吊装孔的位置根据转向器支架与转向器总成的重心位置决定,以方便吊装。
进一步的,所述吊装孔包括圆孔和方孔。
进一步的,所述转向器安装孔和所述车架安装孔为凸台结构;或者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为平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转向器支架通过一体成型。
另外,在连接处尽可能使用圆弧过渡连接,以减小应力集中。以及尽量减少安装孔的个数,以简化安装程序,提高工作效率。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转向器支架设计有吊装孔,便于总成安装。
(2)本实用新型转向器的环状加强筋能够大大提高转向器支架的承载能力,另外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能够提高支架整体的强度与刚度。
(3)所述转向器支架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基础上,尽量降低其重量。比如所述转向垂臂布置孔的孔径尽可能的大;所述第二安装面两侧向内凹陷形成长条状连接部,都能够有效得降低整体结构的重量。
(4)所述转向器支架的连接处尽量使用圆弧过渡的方式,不但美观还能够有效地避免应力集中的问题。
(5)所述转向器支架的安装孔更少,不但能够使制造更加方便,而且在转向器装配时也更加简单便捷,能够减小装配步骤提高生产效率。
(6)所述转向器支架上的各个安装孔采用凸台结构,能够减少机械加工,降低各个安装面要求的制造精度,便于制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转向器支架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转向器支架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转向器支架的左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转向器后视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转向器俯视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附图对应标记为:1-第一安装面;101-转向垂臂布置孔;102-转向器安装孔;2-第二安装面;201-车架安装孔;202-连接部;3-第一连接板;4-第二连接板;5-吊装孔;6-环状加强筋;7-第一加强筋;8-第二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的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而且,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实施例一: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用转向器支架,所述转向器支架包括第一安装面1、第二安装面2、第一连接板3和第二连接板4,所述第一安装面1、第一连接板3、第二安装面2和第二连接板4依次连接成四边形结构;所述第一安装面1用于安装转向器,所述第二安装面2用于安装车架,
所述转向器支架还包括吊装孔5和若干个加强筋,所述吊装孔5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面1的上端;所述加强筋包括环状加强筋6、第一加强筋7和第二加强筋8,所述环状加强筋6环绕设置于所述四边形结构的内侧壁上,所述第一加强筋7和所述第二加强筋8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3的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安装面1上设有转向垂臂布置孔101,在不影响支架整体刚度的情况下,所述转向垂臂布置孔101的孔径尽可能的大,以降低整体支架的重量。
如图1所示,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安装面1上还均匀设有五个转向器安装孔102,所述五个转向器安装孔102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面1的两侧,其左侧边缘设有三个转向器安装孔102,剩下两个转向器安装孔102设置于所述转向垂臂布置孔101的上下两侧。另外,所述转向器安装孔102的大小根据转向器安装要求确定。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安装面2的上下两侧边向内凹陷成长条状连接部202,以尽量减重;长条状连接部202与所述第二安装面2的两侧圆弧过渡,以减小应力集中。
如图4所示,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安装面2上设有五个车架安装孔201,所述五个车架安装孔201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面2的左右两侧,其左侧边缘设有两个车架安装孔201,其右侧设有三个车架安装孔201。另外,所述车架安装孔201的大小与位置可根据转向器的输出力矩的大小确定。
如图3所示,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板3的上侧通过圆弧过渡连接所述第一安装面1和所述第二安装面2,这样能够降低重量以及减少应力集中。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板4与所述第一安装面1的连接处通过圆弧过渡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加强筋7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面1和所述第二安装面2连接。所述第一加强筋7能够加强所述第一安装面1、所述第二安装面2和第一连接板3之间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加强筋8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面1和所述第一连接板3的交界处。
如图2所示,进一步的,所述环状加强筋6连续环绕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面1、第一连接板3、第二安装面2和第二连接板4的内侧壁上,且所述环状加强筋6与所述转向垂臂布置孔101互不干涉。
进一步的,所述吊装孔5为薄壁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吊装孔5为圆形通孔,还可以为椭圆孔。
优选的,所述转向器安装孔102和所述车架安装孔201为凸台结构,能够减少加工面,降低第一安装面1和第二安装面2的制造精度。
进一步的,所述转向器支架通过一体成型。
实施例二:
结合图1-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用转向器支架,所述转向器支架包括第一安装面1、第二安装面2、第一连接板3和第二连接板4,所述第一安装面1、第一连接板3、第二安装面2和第二连接板4依次连接成四边形结构;所述第一安装面1用于安装转向器,所述第二安装面2用于安装车架,
所述转向器支架还包括吊装孔5和若干个加强筋,所述吊装孔5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面1的上端;所述加强筋包括环状加强筋6、第一加强筋7和第二加强筋8,所述环状加强筋6环绕设置于所述四边形结构的内侧壁上,所述第一加强筋7和所述第二加强筋8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3的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安装面1上设有转向垂臂布置孔101,在不影响支架整体刚度的情况下,所述转向垂臂布置孔101的孔径尽可能的大,以降低整体支架的重量。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安装面1上还均匀设有五个转向器安装孔102,所述五个转向器安装孔102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面1的两侧,其左侧边缘设有三个转向器安装孔102,剩下两个转向器安装孔102设置于所述转向垂臂布置孔101的上下两侧。另外,所述转向器安装孔102的大小根据转向器安装要求确定。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安装面2的上下两侧边向内凹陷成长条状连接部202,以尽量减重;长条状连接部202与所述第二安装面2的两侧圆弧过渡,以减小应力集中。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安装面2上设有五个车架安装孔201,所述五个车架安装孔201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面2的左右两侧,其左侧边缘设有两个车架安装孔201,其右侧设有三个车架安装孔201。另外,所述车架安装孔201的大小与位置可根据转向器的输出力矩的大小确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板3的上侧通过圆弧过渡连接所述第一安装面1和所述第二安装面2,这样能够降低重量以及减少应力集中。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板4与所述第一安装面1的连接处通过圆弧过渡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加强筋7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面1和所述第二安装面2连接。所述第一加强筋7能够加强所述第一安装面1、所述第二安装面2和第一连接板3之间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加强筋8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面1和所述第一连接板3的交界处。
进一步的,所述环状加强筋6为多段式结构间断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面1、第一连接板3、第二安装面2和第二连接板4的内侧壁上,且所述环状加强筋6与所述转向垂臂布置孔101互不干涉。
进一步的,所述吊装孔5为薄壁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吊装孔5为方孔,还可以为其他形状的多边形。
进一步的,所述转向器支架通过一体成型。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车用转向器支架,所述转向器支架包括第一安装面(1)、第二安装面(2)、第一连接板(3)和第二连接板(4),所述第一安装面(1)、第一连接板(3)、第二安装面(2)和第二连接板(4)依次连接成四边形结构;所述第一安装面(1)用于安装转向器,所述第二安装面(2)用于安装车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向器支架还包括吊装孔(5)和若干个加强筋,所述吊装孔(5)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面(1)的一端;所述加强筋包括环状加强筋(6)、第一加强筋(7)和第二加强筋(8),所述环状加强筋(6)环绕设置于所述四边形结构的内侧壁上,所述第一加强筋(7)和所述第二加强筋(8)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3)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转向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面(1)上设有转向垂臂布置孔(101),所述第一安装面(1)上还均匀设有若干个转向器安装孔(10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转向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面(2)上相对的两侧边向内凹陷成长条状连接部(202);长条状连接部(202)与所述第二安装面(2)的两侧圆弧过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转向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面(2)上设有若干个车架安装孔(201),所述若干个车架安装孔(201)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面(2)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转向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筋(7)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面(1)和所述第二安装面(2)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转向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筋(8)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面(1)和所述第一连接板(3)的交界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转向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孔(5)包括圆孔、方孔和椭圆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转向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孔(5)为薄壁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转向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器安装孔(102)和所述车架安装孔(201)为凸台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转向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器支架通过一体成型。
CN201820464549.XU 2018-04-03 2018-04-03 一种车用转向器支架 Active CN2081020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64549.XU CN208102098U (zh) 2018-04-03 2018-04-03 一种车用转向器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64549.XU CN208102098U (zh) 2018-04-03 2018-04-03 一种车用转向器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102098U true CN208102098U (zh) 2018-11-16

Family

ID=641204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464549.XU Active CN208102098U (zh) 2018-04-03 2018-04-03 一种车用转向器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10209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67692A (zh) * 2019-09-12 2020-01-10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转向机的装配单元
CN110667691A (zh) * 2019-09-11 2020-01-10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转向机装配工艺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67691A (zh) * 2019-09-11 2020-01-10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转向机装配工艺
CN110667691B (zh) * 2019-09-11 2022-06-07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转向机装配工艺
CN110667692A (zh) * 2019-09-12 2020-01-10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转向机的装配单元
CN110667692B (zh) * 2019-09-12 2022-06-10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转向机的装配单元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102098U (zh) 一种车用转向器支架
CN107271710A (zh) 一种变速箱转速传感器
CN107030725A (zh) 一种蜗杆驱动机械手爪
CN207030745U (zh) 一种半挂车生产用吊装卡具
CN107009388A (zh) 可伸缩机械手
CN104692262A (zh) 平面三自由度连杆闭链式可控集装箱正面吊运起重机
CN204982988U (zh) 建筑机械的作业臂构造
CN206455691U (zh) 一种旋转伸缩型机械手臂
CN204823649U (zh) 一种四吊点电磁挂梁起重机回转吊具
CN206766240U (zh) 一种机动两轮车车架
CN206904052U (zh) 一种车辆、发动机及其曲柄臂
CN106743430A (zh) 一种料车前挂钩自动翻转装置
CN206544188U (zh) 一种机器人夹具铝型材主体框架结构件
CN206607751U (zh) 一种土木建筑搭接式支柱结构
CN206869867U (zh) 一种上下分离式机器人手臂结构
CN206320062U (zh) 一种搭接装置及具有其的压气机叶片联动环驱动装置
CN105329328A (zh) 多功能拖拉铲农用机
CN206288228U (zh) 一种固定翼电动无人机的电机连接结构
CN216664738U (zh) 一种房屋建筑钢筋低劳动型连接机构及钢筋笼构件
CN206436757U (zh) 一种高强度汽车悬挂摆臂
CN208614104U (zh) 一种可移动式焊机工作台
CN107985459A (zh) 车轮架
CN209507442U (zh) 多种起重臂组合塔式起重机
CN210161150U (zh) 一种轻型桌面级六轴机械臂
CN207684831U (zh) 一种道路桥梁施工用起重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27

Address after: 310051 No. 1760, Jiangling Road, Hangzhou, Zhejiang, Binjiang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Ltd.

Patentee after: GEELY SICHUAN COMMERCIAL VEHICLE Co.,Ltd.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S Co.,Ltd.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remote commercial vehicle R & D Co.,Ltd.

Address before: 310000 No. 1760, Jiangling Road,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Zhejiang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Ltd.

Patentee before: GEELY SICHUAN COMMERCIAL VEHICLE Co.,Ltd.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