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087330U - 一种刮浮渣装置及生物池浮渣去除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刮浮渣装置及生物池浮渣去除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087330U
CN208087330U CN201820241627.XU CN201820241627U CN208087330U CN 208087330 U CN208087330 U CN 208087330U CN 201820241627 U CN201820241627 U CN 201820241627U CN 208087330 U CN208087330 U CN 2080873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oss
biological tank
bushing
locating part
centrifugal pu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24162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义忠
黄棚兰
孙红卫
葛元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gzhou Jieyuan Environ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GZHOU JIEYUAN DRAINAG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GZHOU JIEYUAN DRAINAGE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GZHOU JIEYUAN DRAINAG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24162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0873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0873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0873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ltration Of Liquid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刮浮渣装置,包括一刮泥板、设置于生物池护栏外两侧的立式支撑架,与立式支撑架顶端相连的横梁、固定于横梁顶端的直线导轨和安装于直线导轨滑块上方的可拆卸手柄,刮泥板两端分别通过绳索连接件与两侧的可拆卸手柄相连;不但浮渣清理的效果好,而且可配合起吊升降机实现不同生物池的连续工作,省时省力;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生物池浮渣去除系统包括刮浮渣装置和浮渣收集装置,浮渣收集装置包括离心泵和螺旋压榨机,离心泵的进水管插入生物池浮渣打捞区域水面以下,离心泵的出水管与螺旋压榨机进料口相连,不仅可以将浮渣从生物池表面抽离去除掉,并且可以将浮渣进行压缩,从而降低浮渣的含水率,减小浮渣占用空间。

Description

一种刮浮渣装置及生物池浮渣去除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种一种刮浮渣装置及生物池浮渣去除系统。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时,在运行过程中,生物池表面会产生大面积的浮渣,不仅占池容,且散发臭味、污染环境,有碍观瞻,长时间不清理大量积聚,会造成水力停留时间的缩短,影响脱氮除磷效果,而浮渣、浮泥的人工清捞又费时费力耗资,提高运营成本。
现有的浮渣采用的木板通过绳索,两名人员在生物池两端拖动进行打捞,由于两名人员拖动力度不同,容易造成浮渣无法再刮泥板作用下往打捞区域移动,浮渣会大面积漂散在生物池中,不易打捞,另外生物池中不同生物池均靠隔墙进行区域分离,由于阻隔墙较高,手动拖动难以越过阻隔墙,费时费力且不一定能够越过阻隔墙。
打捞后,浮渣从生物池去除是采用的人工用漏网打捞,此种方法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而且从生物池打捞出的固液混合状态浮渣直接随意丢弃,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也没有循环利用,浪费了资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刮浮渣装置,不但浮渣清理的效果好,而且可配合起吊升降机实现不同生物池的连续工作,省时省力。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刮浮渣装置,包括一刮泥板、设置于生物池护栏外两侧的立式支撑架,与立式支撑架顶端相连的横梁、固定于横梁顶端的直线导轨和安装于直线导轨滑块上方的可拆卸手柄,所述的刮泥板两端分别通过绳索连接件与两侧的可拆卸手柄相连。
优选地,所述的可拆卸手柄包括与直线导轨滑块顶端相连的基体,一限位件和两弹性卡条,所述的限位件沿长度方向设置有长腰形孔,限位件两端设置有吊环,位于限位件内侧的吊环通过绳索连接件与刮泥板的相连,基体的中心开设有与限位件外形相适配的水平通孔,所述的限位件插入水平通孔内,且两端伸出水平通孔外,两弹性卡条分别竖直插入位于基体外的长腰形孔两端内实现限位件与基体的固定。
使用时,在生物池阻隔墙两侧安装手动起降机(如蜗轮蜗杆机构的起降机),当刮泥板移动至阻隔墙时需要到下一个生物池时,将可拆卸手柄的弹性卡条移除,限位件即可从水平通孔中拔出,将限位件位于外侧的导环挂于起降机起吊钩上,即手动旋转齿轮可以带动升降机吊钩提升高度,从而使刮泥板越过生物池中的阻隔墙进入下一个生物池;越过阻隔墙的刮泥板从起降机吊钩取下,重新安装在可拆卸手柄上即可以进行刮泥工作。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生物池浮渣去除系统,包括刮浮渣装置和浮渣收集装置,所述的浮渣收集装置包括离心泵和螺旋压榨机,所述的离心泵的进水管插入浮渣打捞区域水面以下,离心泵的出水管与螺旋压榨机进料口相连。
为了进一步降低浮渣的含水率,所述的浮渣收集装置还包括与螺旋压榨机的出渣口相连的螺旋漏斗装置,所述的螺旋漏斗装置包括外壳,紧贴于外壳内部设置的衬套,衬套的底端通过旋转轴与驱动机构相连,所述外壳和衬套均为漏斗状且同轴设置,所述的衬套内设有过滤层,外壳和衬套的顶壁上相对应设置设有进渣口,外壳和衬套的侧壁上相对应设有出渣口,且该出渣口位于过滤层网的上方,外壳和衬套的底壁上设有滤液出口。
工作时,驱动机构驱动连接的衬套高速转动,从而带动上端的过滤层转动,从螺旋压榨机处理过后固状浮渣被拦截在过滤层上,相对于现有过滤设备,本螺旋漏斗装置包括漏斗状可旋转衬套,当漏斗状衬套高速旋转时,衬套内的浮渣会受到离心力的作用,浮渣固液分离,另外,浮渣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紧贴于衬套内壁,从而消除过滤层过多堆集拦截物易造成其阻塞的问题。
为了避免环境的二次污染,所述螺旋压榨机的出液口和过滤装置外壳上的滤液出口分别通过回流管与自吸泵的进水管相连,自吸泵的出水管与生物池相连,实现滤液循环利用。
为了更易地将漂浮于生物池表面的浮渣倒吸入进水管道,离心泵的进水管外壁上与管口相距5-8处设置有多个浮子,这样可借助浮子能将进水管道进水口置于水面下方5-8cm处。
有益效果:
1、本刮浮渣装置采用在生物池两端安装固定滑动导轨,在滑块的正上方焊接可拆卸手柄,刮泥板通过绳索固定在可拆卸手柄上,推动可拆卸手柄可以使刮泥板往浮渣打捞区域移动,此时浮渣受力均匀,浮渣不易在池面飘散,浮渣打捞完全。
2、本生物池浮渣去除系统可以实现自动化浮渣去除,不仅可以将浮渣从生物池表面抽离去除掉,并且可以将去除之后的浮渣进行第一次、第二次两次浮渣压缩与滤液过滤回流,从而降低浮渣的含水率,减小浮渣占用空间,此外含水率降低后的固体状浮渣还减小了对环境的污染并且便于储存运输。
附图说明
图1是刮浮渣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刮浮渣装置主示意图。
图3是生物池浮渣去除系统结构示意图;该图中→表示滤液流向,表示滤渣流向。
图4是浮渣收集装置结构示意图;该图中→表示滤渣流向,表示滤液流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1一种刮浮渣装置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刮浮渣装置包括一刮泥板1、设置于生物池护栏外两侧的立式支撑架2,与立式支撑架顶端相连的横梁3、固定于横梁顶端的直线导轨4(优选ABL型滚动导轨)和安装于直线导轨滑块上方的可拆卸手柄,所述的可拆卸手柄包括与直线导轨滑块顶端相连的基体5,一限位件6(优选为长条形)和两弹性卡条7,所述的限位件沿长度方向设置有长腰形孔8,限位件两端设置有吊环9,基体的中心开设有与限位件6外形相适配的水平通孔,所述的限位件插入水平通孔内,且两端伸出水平通孔外,两弹性卡条7分别竖直插入位于基体外的长腰形孔8两端内实现限位件6与基体5的固定,所述的刮泥板1两端分别通过绳索连接件10与两侧限位件上位于内侧的吊环9相连。
推动可拆卸手柄可以带动刮泥板在生物池中做直线往复运动,从而将杂乱分布于生物池中的浮渣聚集在一定较小的区域(浮渣打捞区域)之内,从而缩小之后的浮渣去除装置工作范围。
为了配合刮浮渣装置在不同生物池的使用,在生物池阻隔墙两侧配装手动起降机20(如蜗轮蜗杆机构的起降机),当刮泥板移动至阻隔墙21时需要到下一个生物池时,将可拆卸手柄的弹性卡条7移除,限位件6即可从水平通孔中拔出,将限位件上位于外侧的导环挂于起降机起吊钩上,手动旋转齿轮可以带动升降机吊钩提升高度,从而使刮泥板越过生物池中的阻隔墙进入下一个生物池;越过阻隔墙21的刮泥板1从起降机吊钩取下,重新安装在可拆卸手柄上即可以进行刮泥工作。
实施例2一种生物池浮渣去除系统
参见图3和图4,所述的生物池浮渣去除系统,包括上述用于将浮渣刮至浮渣打捞区域的刮浮渣装置和浮渣收集装置,所述的浮渣收集装置包括离心泵11、螺旋压榨机12和螺旋漏斗装置13,所述的离心泵11的进水管插入生物池浮渣打捞区域水面以下,为了使进水管道进水口置于水面下方5-8cm处.心泵的进水管外壁上与管口相距5-8处设置有多个浮子14,离心泵11的出水管与螺旋压榨机12进料口相连,螺旋压榨机12的出渣口与螺旋漏斗装置13相连,所述的螺旋漏斗装置包括外壳15,紧贴于外壳内部设置的衬套16,衬套的底端通过旋转轴与驱动机构17相连,所述外壳15和衬套16均为漏斗状且同轴设置,所述的衬套16内设有过滤层18,外壳15和衬套16的顶壁上相对应设置设有进渣口,外壳15和衬套16的侧壁上相对应设有出渣口,且该出渣口位于过滤层网的上方,外壳15和衬套16的底壁上设有滤液出口;所述螺旋压榨机12的出液口和螺旋漏斗装置13外壳上的滤液出口分别通过回流管与自吸泵18的进水管相连,自吸泵的出水管与生物池相连。
工作时,浮渣经进水管离心泵倒吸入离心泵内,此时从离心泵排出的浮渣的形态为固液混合物,含水率高、不易存放、占用容器体积大且容易污染环境,为了进一步降低浮渣含水率,离心泵抽离生物池水面浮渣导入至螺旋压榨机装置,在螺旋压榨机装置内,旋转的螺旋轴在滤鼓空间中轴向推进过程中,螺旋槽与滤鼓之间接出的空间逐渐减小,分布于滤鼓中的浮渣在轴向推进的过程中压缩逐渐增大,浮渣在受到径向和轴向的螺旋叶片挤压与剪切作用下,浮渣实现压缩,滤液由出液口排除,经螺旋压榨机处理过后第一次浮渣由出渣口排出,进入旋转漏斗装置内,驱动机构驱动连接的衬套高速转动,从而带动过滤层转动,在离心作用和重力作用下第一次浮渣得到固液分离,第一次浮渣中固状浮渣被拦截在过滤层上,从而得到含水率更低第二次浮渣,而经螺旋压榨机装置和旋转漏斗装置过滤后的滤液经自吸泵重新排入生物池,循环利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刮浮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刮泥板、设置于生物池护栏外两侧的立式支撑架,与立式支撑架顶端相连的横梁,固定于横梁顶端的直线导轨和安装于直线导轨滑块上方的可拆卸手柄,所述的刮泥板两端分别通过绳索连接件与两侧的可拆卸手柄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刮浮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拆卸手柄包括与直线导轨滑块顶端相连的基体,一限位件和两弹性卡条,所述的限位件沿长度方向设置有长腰形孔,限位件两端设置有吊环,位于限位件内侧的吊环通过绳索连接件与刮泥板的相连,基体的中心开设有与限位件外形相适配的水平通孔,所述的限位件插入水平通孔内,且两端伸出水平通孔外,两弹性卡条分别竖直插入位于基体外的长腰形孔两端内实现限位件与基体的固定。
3.一种生物池浮渣去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的刮浮渣装置和浮渣收集装置,所述的浮渣收集装置包括离心泵和螺旋压榨机, 所述的离心泵的进水管插入浮渣打捞区域水面以下,离心泵的出水管与螺旋压榨机进料口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生物池浮渣去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浮渣收集装置还包括与螺旋压榨机的出渣口相连的螺旋漏斗装置,所述的螺旋漏斗装置包括外壳,紧贴于外壳内部设置的衬套,衬套的底端通过旋转轴与驱动机构相连,所述外壳和衬套均为漏斗状且同轴设置,所述的衬套内设有过滤层,外壳和衬套的顶壁上相对应设置设有进渣口,外壳和衬套的侧壁上相对应设有出渣口,且该出渣口位于过滤层网的上方,外壳和衬套的底壁上设有滤液出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生物池浮渣去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压榨机的出液口和过滤装置外壳上的滤液出口分别通过回流管与自吸泵的进水管相连,自吸泵的出水管与生物池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生物池浮渣去除系统,其特征在于,离心泵的进水管外壁上与管口相距5-8处设置有多个浮子。
CN201820241627.XU 2018-02-09 2018-02-09 一种刮浮渣装置及生物池浮渣去除系统 Active CN2080873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41627.XU CN208087330U (zh) 2018-02-09 2018-02-09 一种刮浮渣装置及生物池浮渣去除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41627.XU CN208087330U (zh) 2018-02-09 2018-02-09 一种刮浮渣装置及生物池浮渣去除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087330U true CN208087330U (zh) 2018-11-13

Family

ID=640643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241627.XU Active CN208087330U (zh) 2018-02-09 2018-02-09 一种刮浮渣装置及生物池浮渣去除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0873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47416B (zh) 一种用于工业废水处理的除泥装置
CN109853656B (zh) 一种环保清淤装置
CN112374568A (zh) 一种基于气浮法的养鱼污水净化装置
CN108245944A (zh) 一种用于污水沉淀池的漂浮物收集装置
CN208087330U (zh) 一种刮浮渣装置及生物池浮渣去除系统
CN211896333U (zh) 一种浮渣清理方便的污泥重力浓缩池
CN205950401U (zh) 一种立式加工中心的冷却液回收装置
CN207608352U (zh) 污水处理除砂装置
CN207091028U (zh) 一种污水处理池浮泥渣集边去除装置
CN214482867U (zh) 一种养殖污水刮泥污水设备
CN211383929U (zh) 一种造纸用物化沉淀池
CN205634961U (zh) 一种高效处理含油废水的气浮池
CN208757021U (zh) 一种矿用尾灰高效浓缩机
CN211111148U (zh) 溶气气浮机
CN207401214U (zh) 一种污泥脱水装置
CN206927623U (zh) 一种去除盐石膏中氯化钠用的清洗系统
CN207749613U (zh) 捞渣装置及设有捞渣装置的分流井
CN207792869U (zh) 煤化工废水预处理除油装置
CN219839506U (zh) 一种废弃水基钻井液的脱水装置
CN106698495B (zh) 一种去除盐石膏中氯化钠用的清洗系统
CN210356147U (zh) 一种矿业全尾沙脱水加工用沉浆池
CN205204871U (zh) 全自动高效滤油设备
CN220265378U (zh) 一种新型隔油池装置
CN212327500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高效处理设备
CN214654262U (zh) 一种油田综合废液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Tongxin village, Tang Wang Township, Yangzhou,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Yangzhou Jieyuan Environ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1 Tangwang Road, Y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25000

Patentee before: YANGZHOU JIEYUAN DISCHARGE WATER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