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073727U - 抽油泵 - Google Patents

抽油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073727U
CN208073727U CN201820286875.6U CN201820286875U CN208073727U CN 208073727 U CN208073727 U CN 208073727U CN 201820286875 U CN201820286875 U CN 201820286875U CN 208073727 U CN208073727 U CN 2080737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core bar
fixed valve
valve ball
oil w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28687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全宾
孙福超
张立新
周俊杰
贾德利
裴晓含
朱世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28687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0737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0737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0737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抽油泵,包括:上下贯通的泵筒,泵筒的内壁上设置有环形的固定阀座;芯杆,其可移动地穿设于泵筒内,且芯杆向下延伸并穿出泵筒;柱塞,其可移动地套设于芯杆外,柱塞的下端设置有游动阀座;游动阀球,其设置在芯杆的外壁上,且位于游动阀座的下方,游动阀球能与游动阀座相配合;固定阀球,固定阀球可移动地套设于芯杆上,且固定阀球能与固定阀座相配合;限位凸起,限位凸起设置于芯杆上,且位于固定阀球的下方,限位凸起的内径不小于固定阀球的内径,且限位凸起的外径不大于固定阀座的内径。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能够在不动管柱时,实现分层注水管柱和采油管柱的相互切换的抽油泵。

Description

抽油泵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采油工程的原油举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抽油泵。
背景技术
在分层注水吞吐开发方式中,为了减少注水过程和采油过程相互置换期间的作业量,降低作业成本,提出了分层注水和采油一体化管柱,即一体化管柱既能进行分层注水,又能进行采油。
现有技术中的抽油泵主要为管式泵。管式泵的固定阀座位于油管的中心通道中。由于在注水期间,需要下入测调工具,所以当使用管式泵作为一体化管柱中的抽油泵时,在不起出一体化管柱的情况下,下入测调工具时,测调工具将会受到管式泵的固定阀座的阻挡,从而无法下入,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能够在不动管柱的情况下,下入测调工具,从而实现分层注水管柱和采油管柱的相互切换的抽油泵。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能够在不动管柱时,实现分层注水管柱和采油管柱的相互切换的抽油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抽油泵,包括:上下贯通的泵筒,泵筒的内壁上设置有环形的固定阀座;芯杆,其可移动地穿设于所述泵筒内,且所述芯杆向下延伸并穿出所述泵筒;柱塞,其可移动地套设于所述芯杆外,所述柱塞的下端设置有游动阀座;游动阀球,其设置在所述芯杆的外壁上,且位于所述游动阀座的下方,所述游动阀球能与所述游动阀座相配合;固定阀球,所述固定阀球可移动地套设于所述芯杆上,且所述固定阀球能与所述固定阀座相配合;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设置于所述芯杆上,且位于所述固定阀球的下方,所述限位凸起的内径不小于所述固定阀球的内径,且所述限位凸起的外径不大于所述固定阀座的内径。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芯杆的下部外壁上滑动套设有衬套,所述固定阀球套接于所述衬套的上端;所述固定阀座下方的所述泵筒的内壁设置有向内延伸的第一环形凸起,所述衬套的下部外壁上卡设有弹性挡圈,所述弹性挡圈的上端能在所述衬套向上移动时与所述第一环形凸起相抵。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衬套的外壁上设置有向外延伸的第一限位凸环,所述第一限位凸环下方的所述衬套的外壁上依次套设有连接套筒、所述弹性挡圈、锁紧螺母,所述连接套筒通过所述弹性挡圈与所述锁紧螺母相抵。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泵筒包括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所述第一筒体位于所述第二筒体的上方且所述第一筒体穿设于所述第二筒体内,所述第一筒体外套设有油管,所述油管的下端通过接箍与所述第二筒体的上端相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筒体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固定阀接头、固定阀罩和油管接头,所述固定阀接头的上端外壁通过所述接箍与所述油管的下端外壁相螺接,所述固定阀接头的上端内壁与所述第一筒体的下端外壁相螺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筒体的内壁设置有向内延伸的第二环形凸起,所述第二环形凸起位于所述固定阀座的上方,所述固定阀座的上端与所述第二环形凸起的下端相抵,所述油管接头的上端伸入所述固定阀罩的下端内,且所述固定阀座的下端与所述油管接头的上端相抵。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固定阀座与所述油管接头之间设置有压紧环。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柱塞包括轴向贯通的外套和内套,所述内套穿设于所述外套内且所述内套的下端穿出所述外套,所述外套的下端内壁与所述内套的下部外壁螺纹连接,所述游动阀座位于所述外套的下方且套接于所述内套的下端外壁上。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芯杆包括穿设于所述内套内的上芯杆和位于所述内套下方的下芯杆,所述上芯杆的上端连接有抽油杆接头,所述上芯杆的下端通过第三扶正器与所述下芯杆的上端相连接,所述抽油杆接头的外壁上设置有竖直延伸的直槽,所述第三扶正器的外壁上设置有螺旋延伸的螺旋槽,所述螺旋槽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直槽的横截面积。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上芯杆的外壁沿周向设置有向外延伸的第二限位凸环,所述游动阀球的上端与所述第二限位凸环相抵,所述游动阀球的下端与所述第三扶正器的上端相抵。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泵筒上端的外壁上连接有第一扶正器,所述泵筒中部的外壁上连接有第二扶正器。
借由以上的技术方案,本申请实施方式所述的抽油泵第一:在需要下入测调仪器时,可以上提抽油杆,从而通过限位凸起将芯杆连同柱塞、游动阀球、固定阀球从泵筒内取出。此时抽油泵的最小内径为固定阀座的内径,而该内径为46mm,从而能允许测调仪器通过。如此本申请实施方式所述的抽油泵提供了一种能够在不动管柱时,实现分层注水管柱和采油管柱的相互切换。第二,由于泵筒外设置有油管,所以通过油管承受拉力,如此避免尾管过长使泵筒产生变形的情况,从而能防止泵筒变形。第三,本申请实施方式所述的抽油泵在实现分层注水管柱和采油管柱的相互切换时,只需要上提抽油杆就能实现,如此结构简单。如此,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能够在不动管柱时,实现分层注水管柱和采油管柱的相互切换,并能防止泵筒变形,且结构简单的抽油泵。
附图说明
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申请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申请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申请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申请。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抽油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抽油泵在待下入测调仪器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请参阅图1,本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抽油泵,包括:上下贯通的泵筒,泵筒的内壁上设置有环形的固定阀座17;芯杆,其可移动地穿设于所述泵筒内,且所述芯杆向下延伸并穿出所述泵筒;柱塞,其可移动地套设于所述芯杆外,所述柱塞的下端设置有游动阀座21;游动阀球31,其设置在所述芯杆的外壁上,且位于所述游动阀座21的下方,所述游动阀球31能与所述游动阀座21相配合;固定阀球33,所述固定阀球33可移动地套设于所述芯杆上,且所述固定阀球33能与所述固定阀座17相配合;限位凸起82,所述限位凸起82设置于所述芯杆上,且位于所述固定阀球33的下方,所述限位凸起82的内径不小于所述固定阀球33的内径,且所述限位凸起82的外径不大于所述固定阀座17的内径。
使用时,首先将上接头15与上部管柱相连接,将泵筒的下端与下部管柱相连接。然后将上芯杆23的上端与抽油杆相连接。采油时,抽油杆带动芯杆上下移动。具体地,上冲程时,上芯杆23和下芯杆25上行,游动阀球31在芯杆的推力作用下上行从而与游动阀座21相密封接触,如此游动阀球31与游动阀座21形成密封的状态。柱塞上方的油管11内的液体向上流动流至地面上。与此同时,游动阀球31与固定阀球33之间的空间越来越大,从而形成低压区,如此固定阀球33在地层压力作用下向上移动,使得井底内液体进入该低压区。在下冲程中,抽油杆带动芯杆向下移动,游动阀球31在芯杆的推力作用下下行与游动阀座21分开,与此同时,游动阀球31与固定阀球33之间的空间越来越小,从而形成高压区,从而固定阀球33在高压区的液体的压力作用下与固定阀座17相密封接触,如此固定阀球33与固定阀座17形成密封的状态。而高压区内的液体向上流动,一方面使得游动阀球31与游动阀座21保持打开的状态,另一方面液体流动至柱塞的内部。
由以上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方式所述的抽油泵第一:如图2所示,在需要下入测调仪器时,可以上提抽油杆,从而通过限位凸起82将芯杆连同柱塞、游动阀球31、固定阀球33从泵筒19内取出。此时抽油泵的最小内径为固定阀座17的内径,而该内径为46mm,从而能允许测调仪器通过。如此本申请实施方式所述的抽油泵提供了一种能够在不动管柱时,实现分层注水管柱和采油管11柱的相互切换。第二,由于泵筒19外设置有油管11,所以通过油管11承受拉力,如此避免尾管过长使泵筒19产生变形的情况,从而能防止泵筒19变形。第三,本申请实施方式所述的抽油泵在实现分层注水管柱和采油管11柱的相互切换时,只需要上提抽油杆就能实现,如此结构简单。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泵筒整体上呈上下贯通的筒状。泵筒包括第一筒体19和第二筒体81,第一筒体19位于第二筒体81的上方且第一筒体19穿设于第二筒体81内,第一筒体19外套设有油管11,油管11的下端通过接箍13与第二筒体81的上端相连接。油管11的上端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上接头15的下端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如此,油管11的上端与上接头15的下端螺纹连接。但是油管11与上接头15的连接方式不限于此,还可以是其他的连接方式,例如螺钉连接、螺栓连接、一体成型、焊接等,对此本申请不作规定。第二筒体81的上端与接箍13的下端相连接,第二筒体81的下端用于连接下部管柱;从而本实施方式所述的抽油泵能连接于上部管柱和下部管柱之间。第二筒体81的内壁上靠近其下端处卡设有环形的固定阀座17。
具体地,第二筒体81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固定阀接头49、固定阀罩51和油管接头53,固定阀接头49的上端外壁通过接箍13与油管11的下端外壁相螺接。具体地,油管11的下端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接箍13的上端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如此,油管11的下端与接箍13的上端螺纹连接。但是油管11与接箍13的连接方式不限于此,还可以是其他的连接方式,例如螺钉连接、螺栓连接、一体成型、焊接等,对此本申请不作规定。接箍13的下端与固定阀接头49的上端外壁相螺接,泵筒19的下端外壁与固定阀接头49的上端内壁相螺接。从而泵筒19与油管11之间具有间隙,也即使得泵筒19与油管11之间相隔一定的距离,如此能够避免当油管11承受的拉力较大而变形时,不会导致泵筒19的变形。固定阀接头49与固定阀罩51之间以及固定阀罩51与油管接头53之间螺纹连接。当然该连接方式不限于此,还可以是其他的连接方式,例如螺钉连接、螺栓连接、一体成型、焊接等,对此本申请不作规定。油管接头53的下端内壁上设置有用于连接下部管柱的内螺纹。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筒体19的上端通过油管11与上接头15相连通,第一筒体19的下端与第二筒体81的内壁密封连接。从而抽油泵工作时,液体能通过第二筒体81流入第一筒体19内,并最终流至地面。优选地,第一筒体19上端的外壁上连接有第一扶正器45,第一筒体19中部的外壁上连接有第二扶正器47,从而通过第一扶正器45和第二扶正器47能避免抽油过程中泵筒19的摆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柱塞上下贯通且可移动地穿设于所述泵筒19中,所述柱塞的下端设置有环形的游动阀座21。具体地,柱塞包括轴向贯通的外套35和内套37,内套37穿设于外套35内且内套37的下端穿出外套35,外套35的下端内壁与内套37的下部外壁螺纹连接,从而能密封外套35于内套37之间的间隙。该密封属于小间隙微泄漏密封,既起到密封的作用,微泄漏又可以起到润滑减磨的作用。游动阀座21位于外套35的下方且套接于内套37的下端外壁上。进一步地,游动阀座21的上端内壁与内套37的下端外壁螺纹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芯杆包括可移动地穿设于内套37内的上芯杆23和可移动地穿设于第二筒体81内的下芯杆25,上芯杆23的上端用于连接抽油杆,上芯杆23的下端与下芯杆25的上端相连接,下芯杆25的下端穿出第二筒体81并连接有丝堵27。具体地,下芯杆25的下端通过丝堵接头28与丝堵27相连接。该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但连接方式不限于此,还可以是其他的连接方式,对此本申请不作规定。
具体地,上芯杆23可移动地穿设于内套37内,上芯杆23的上端连接有抽油杆接头39。优选地,上芯杆23向上延伸穿出内套37且上芯杆23的上端与抽油杆接头39螺纹连接。上芯杆23的下端通过第三扶正器41与下芯杆25的上端相连接,该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抽油杆接头39的外壁上设置有竖直延伸的直槽。由于抽油杆接头39的外径小于泵筒19的内径,不会和泵筒19产生摩擦,为了加工的方便,设置有直槽。第三扶正器41的外壁上设置有螺旋延伸的螺旋槽,螺旋槽的横截面积大于直槽的横截面积。由于第三扶正器41的外径大致与泵筒19的内径相等,所以单位时间内流经螺旋槽的液体的体积远大于单位时间内流经直槽的液体的体积,从而可以增大液体与第三扶正器41和泵筒19之间的接触面积,最大程度地防止泵筒19磨损。
优选地,上芯杆23的外壁沿周向设置有向外延伸的第二限位凸环43,游动阀球31的上端与第二限位凸环43相抵,游动阀球31的下端与第三扶正器41的上端相抵。
在本实施方式中,游动阀座21下方的芯杆的外壁上套接有能与游动阀座21相配合的游动阀球31;固定阀座17上方的芯杆的外壁上滑动套设有能与固定阀座17相配合的固定阀球23。游动阀球31的上端能在芯杆向上移动时与游动阀座21的下端密封配合。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下芯杆25的下部外壁上滑动套设有衬套29,固定阀球33套接于衬套29的上端,固定阀球33能在芯杆向下移动时与固定阀座17密封配合,且衬套29的下端能与丝堵27相抵。具体地,在上冲程中,抽油杆带动芯杆向上移动,游动阀球31在芯杆的推力作用下上行从而与游动阀座21相密封接触,如此游动阀球31与游动阀座21形成密封的状态。柱塞上方的油管11内的液体向上流动流至地面上。与此同时,游动阀球31与固定阀球33之间的空间越来越大,从而形成低压区,在地层压力作用下,固定阀球33向上移动,液体进入该低压区。在下冲程中,抽油杆带动芯杆向下移动,游动阀球31在芯杆的推力作用下下行与游动阀座21分开,与此同时,游动阀球31与固定阀球33之间的空间越来越小,从而形成高压区,从而固定阀球33在高压区的液体的压力作用下,与固定阀座17相密封接触,如此固定阀球33与固定阀座17形成密封的状态。而高压区内的液体向上流动,一方面使得游动阀球31与游动阀座21保持打开的状态,另一方面液体流动至柱塞的内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限位凸起82设置于衬套29上,且位于固定阀球33的下方,限位凸起82的内径不小于固定阀球33的内径,且限位凸起82的外径不大于固定阀座17的内径。从而上提芯杆时,限位凸起82能与固定阀球33相抵,从而将固定阀球33带出泵筒。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油管接头53的上端内壁沿周向设置有向内延伸的第一环形凸起55,衬套29的上端外壁螺纹连接固定阀球33,衬套29的下部外壁上卡设有弹性挡圈61,弹性挡圈61位于第一环形凸起55的下方,弹性挡圈61的上端能在衬套29向上移动时与第一环形凸起55相抵。如此在上冲程的过程中,固定阀球33带动衬套29向上移动,从而带动弹性挡圈61向上移动,而弹性挡圈61的上端能在衬套29向上移动时与第一环形凸起55相抵,进而限制固定阀球33向上移动的距离,如此防止固定阀球33向上移动至较高的位置从而导致与固定阀座17相距较远,使得在下冲程的过程中不能及时与固定阀座17相抵靠的情况。
具体地,衬套29的下部外壁上沿周向设置有向外延伸的第一限位凸环63,第一限位凸环63下方的衬套29的外壁上依次套设有连接套筒65、弹性挡圈61、锁紧螺母67,连接套筒65的上端与第一限位凸环63相抵,连接套筒65的下端通过弹性挡圈61与锁紧螺母67相抵,当固定阀球33与固定阀座17密封配合时,连接套筒65的上端外壁与第一环形凸起55相接触。从而通过连接套筒65的长度可以控制弹性挡圈61限制固定阀球33向上移动的距离。
优选地,第二环形凸起57具有中心孔,固定阀球33穿设在中心孔内且能沿第二环形凸起57的内周壁上下移动。从而第二环形凸起57能引导固定阀球33的上下移动,如此避免阀球在移动时发生径向的位移而影响其与固定阀座17的密封配合。
具体地,固定阀座17位于固定阀罩51内,且固定阀罩51上端内壁沿周向向内延伸形成环形的第二环形凸起57,第二环形凸起57位于固定阀座17的上方,油管接头53的上端伸入固定阀罩51的下端内,固定阀座17的上端与第二环形凸起57的下端相抵,固定阀座17的下端与油管接头53的上端相抵。优选地,固定阀座17与下接头之间设置有压紧环59,压紧环59的两端分别与固定阀座17的下端和油管接头53的上端相抵。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和区别类似的对象,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先后顺序,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应该理解,以上描述是为了进行图示说明而不是为了进行限制。通过阅读上述描述,在所提供的示例之外的许多实施方式和许多应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教导的范围不应该参照上述描述来确定,而是应该参照前述权利要求以及这些权利要求所拥有的等价物的全部范围来确定。出于全面之目的,所有文章和参考包括专利申请和公告的公开都通过参考结合在本文中。在前述权利要求中省略这里公开的主题的任何方面并不是为了放弃该主体内容,也不应该认为申请人没有将该主题考虑为所公开的申请主题的一部分。

Claims (11)

1.一种抽油泵,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下贯通的泵筒,泵筒的内壁上设置有环形的固定阀座;
芯杆,其可移动地穿设于所述泵筒内,且所述芯杆向下延伸并穿出所述泵筒;
柱塞,其可移动地套设于所述芯杆外,所述柱塞的下端设置有游动阀座;
游动阀球,其设置在所述芯杆的外壁上,且位于所述游动阀座的下方,所述游动阀球能与所述游动阀座相配合;
固定阀球,所述固定阀球可移动地套设于所述芯杆上,且所述固定阀球能与所述固定阀座相配合;
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设置于所述芯杆上,且位于所述固定阀球的下方,所述限位凸起的内径不小于所述固定阀球的内径,且所述限位凸起的外径不大于所述固定阀座的内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杆的下部外壁上滑动套设有衬套,所述固定阀球套接于所述衬套的上端;所述固定阀座下方的所述泵筒的内壁设置有向内延伸的第一环形凸起,所述衬套的下部外壁上卡设有弹性挡圈,所述弹性挡圈的上端能在所述衬套向上移动时与所述第一环形凸起相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抽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的外壁上设置有向外延伸的第一限位凸环,所述第一限位凸环下方的所述衬套的外壁上依次套设有连接套筒、所述弹性挡圈、锁紧螺母,所述连接套筒通过所述弹性挡圈与所述锁紧螺母相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筒包括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所述第一筒体位于所述第二筒体的上方且所述第一筒体穿设于所述第二筒体内,所述第一筒体外套设有油管,所述油管的下端通过接箍与所述第二筒体的上端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抽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筒体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固定阀接头、固定阀罩和油管接头,所述固定阀接头的上端外壁通过所述接箍与所述油管的下端外壁相螺接,所述固定阀接头的上端内壁与所述第一筒体的下端外壁相螺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抽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筒体的内壁设置有向内延伸的第二环形凸起,所述第二环形凸起位于所述固定阀座的上方,所述固定阀座的上端与所述第二环形凸起的下端相抵,所述油管接头的上端伸入所述固定阀罩的下端内,且所述固定阀座的下端与所述油管接头的上端相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抽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阀座与所述油管接头之间设置有压紧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塞包括轴向贯通的外套和内套,所述内套穿设于所述外套内且所述内套的下端穿出所述外套,所述外套的下端内壁与所述内套的下部外壁螺纹连接,所述游动阀座位于所述外套的下方且套接于所述内套的下端外壁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抽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杆包括穿设于所述内套内的上芯杆和位于所述内套下方的下芯杆,所述上芯杆的上端连接有抽油杆接头,所述上芯杆的下端通过第三扶正器与所述下芯杆的上端相连接,所述抽油杆接头的外壁上设置有竖直延伸的直槽,所述第三扶正器的外壁上设置有螺旋延伸的螺旋槽,所述螺旋槽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直槽的横截面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抽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芯杆的外壁沿周向设置有向外延伸的第二限位凸环,所述游动阀球的上端与所述第二限位凸环相抵,所述游动阀球的下端与所述第三扶正器的上端相抵。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筒上端的外壁上连接有第一扶正器,所述泵筒中部的外壁上连接有第二扶正器。
CN201820286875.6U 2018-02-28 2018-02-28 抽油泵 Active CN2080737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86875.6U CN208073727U (zh) 2018-02-28 2018-02-28 抽油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86875.6U CN208073727U (zh) 2018-02-28 2018-02-28 抽油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073727U true CN208073727U (zh) 2018-11-09

Family

ID=640385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286875.6U Active CN208073727U (zh) 2018-02-28 2018-02-28 抽油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0737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071845U (zh) 一种防偏磨抽油泵
CN204299842U (zh) 一种固定阀偏置式抽稠泵
CN208073727U (zh) 抽油泵
CN104612944B (zh) 一种抽稠油泵
CN202091177U (zh) 抽油泵多功能固定阀
CN204344428U (zh) 一种抽稠油泵
CN204163964U (zh) 环阀式液力反馈抽油泵
CN109653710A (zh) 一种液力驱动往复泵
CN206158975U (zh) 三柱塞机械阀式水平井抽油泵
CN105715523B (zh) 自洗式防沉砂小排量抽油泵
CN102425396B (zh) 一种油井有杆泵采油系统
CN201507428U (zh) 一种热采偏心抽稠泵
CN204371623U (zh) 抽油泵
CN204827881U (zh) 长柱塞环流泵
CN205349677U (zh) 环形柱塞小排量管式抽油泵
CN102022310B (zh) 低压差同步双固定凡尔深井泵
CN206647252U (zh) 柱塞接头组件及热采偏心抽稠泵
CN202215173U (zh) 自动开启式捞砂泵
CN202732297U (zh) 无杆液力反馈抽油泵
CN201363133Y (zh) 空心式举升密封管柱
CN106593835B (zh) 一种可调节有效冲程的抽油泵
CN2926580Y (zh) 多级防砂抽油泵
CN210623061U (zh) 一种防止销钉类工具中途动作用的抽油泵进油装置
CN211397844U (zh) 一种浅层水平井用液力反馈抽油泵
CN202645952U (zh) 一种灌入式进油抽油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