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065304U - 一种颈椎椎间融合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颈椎椎间融合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065304U
CN208065304U CN201721526269.9U CN201721526269U CN208065304U CN 208065304 U CN208065304 U CN 208065304U CN 201721526269 U CN201721526269 U CN 201721526269U CN 208065304 U CN208065304 U CN 2080653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ntology
fusion cage
cervical fusion
cervical
fu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52626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贾育松
李晋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2152626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0653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0653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06530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颈椎椎间融合器,包括中空框架构成的融合器本体,本体上设有植骨腔和显影销,其上表面、下表面设有多排平行的防滑固定齿,所述本体的矢状面轮廓呈前高后低的楔形,侧壁设置至少两个侧窗且呈前高后低地排列。本实用新型融合器采用不同大小的侧窗,既能增加骨填充物与周围组织的接触面积,促进融合,又能避免传统单个较大侧窗对产品刚度影响较大的问题,提高产品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颈椎椎间融合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脊柱植入器械,特别是一种颈椎椎间融合器。
背景技术
颈椎病是常见的骨科疾病,对于脊髓型、神经根型等颈椎病,目前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CDF),又称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和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是手术治疗颈椎间盘疾病的金标准术式,该手术通过较小的手术切口切除退变的颈椎间盘,植入颈椎椎间融合器,解除凸出椎间盘对脊髓和神经根的压迫,再结合前路板在颈椎序列前部固定手术节段,防止植骨或融合器的退出、异位和下沉,保持颈椎序列正常高度和生理弯曲度,提高手术融合率和手术节段稳定性,该术式能够有效去除患者病灶,恢复患者正常的椎间高度和生理弯曲度。
ACDF术式虽然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恢复患者颈椎正常的生理曲度,但是由于受到产品设计等因素影响,经常会出现植入位置不理想、术后融合效果不好、产品出现滑移或脱出,以及产品塌陷等状况,导致手术失败。因此,一种适于ACDF手术,手术操作简便、融合效果好、无滑移、脱出和塌陷的椎间融合器产品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颈椎椎间融合器,能够实现术后融合效果好,并且利于手术操作、有效避免融合器滑移、脱出和塌陷的现象发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解决方案:
一种颈椎椎间融合器,包括中空框架构成的融合器本体,本体上设有植骨腔和显影销,本体的上表面、下表面设有多排平行的防滑固定齿,所述本体的矢状面轮廓呈前高后低的楔形;所述本体的侧壁设置至少两个侧窗且呈前高后低地排列。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的前壁设有一对与开闭式夹具配合的夹持槽;优选地,所述夹持槽向所述本体中线方向凹陷形成用于容置所述夹具的夹持端的弧形凹槽。更为优选地,弧形凹槽为球面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至少两个侧窗的上、下外公切线分别平行于所述本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该结构可以保证融合器设置有侧窗部分的刚性一致,避免因某一部分表面薄弱,而造成受力不均,产品产生严重变形甚至塌陷。
进一步地,所述至少两个侧窗的大小不同,形状优选为为圆形、长圆形或四边形。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的固定上表面和下表面以向外倾斜的弧面连接至侧壁的边缘,用以贴合椎体终板,从而利于与人体的上、下椎体终板形成很好的结合面,从而促进融合效果更佳。
进一步地,位于所述本体的前壁和/或后壁上的固定齿沿所述本体的中心线设置纵向槽。由于纵向槽位于融合器本体中线位置,能够在手术中便于产品对中,可以有效降低融合器手术植入位置不当问题。此外固定齿的纵向槽还进一步能够有效防止融合器植入后产生左右滑移,提高产品融合率,增加手术成功率。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和植骨腔的横断面轮廓呈圆角梯形;所述本体在对角位置相对设置两个显影销,两个显影销能够便于术中显示产品位置和术后融合效果评估。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倾角优选为6°-7°。
进一步地,优选所述本体的前壁和后壁上均设置至少两排固定齿,使得融合器的框架表面均设有固定齿,并且多排固定齿还能提供更为优秀的定位防滑效果。更为优选的,固定齿采用直角三棱柱的形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
1、采用两个不同的侧窗,既能增加填充物与周围组织的接触面积,促进融合,又解决了传统单个较大侧窗对产品刚度影响较大的问题;侧窗的外公切线平行于本体的上、下表面有效地避免了本体框架塌陷的现象发生,提高了产品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2、设置的两个夹持槽,其夹持方式区别于传统的螺纹夹持,不仅利于手术操作,而且以内凹的弧形凹槽面作为固定,能够优先实现产品的可靠夹持、平稳移动和缓慢松开功能。
3、在固定齿上增加设置纵向槽,又进一步有效地防止融合器植入后产生左右滑移,脱出的现象发生,提高了产品融合率。
4、整体方案为梯形本体框架和中空植骨腔,并采用了倾斜的本体上、下表面相结合的结构、高低不同的多窗以及本体上表面的弧面连接,发明人将这些特别设计创造性地应用于本实用新型的融合器上,使得产品可靠、耐用,同时,植入手术术后融合效果非常好。
附图说明
参照实施例可以更好的理解下面的示意图,这是说明性的,并没有任何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限制。具体说来,附图中所绘的结构、比例、大小等,仅用于配合说明书提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俯视图;图中示出了固定齿、固定齿上的纵向槽以及显影销的位置;
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侧视图;图中示出了融合器本体上、下表面的固定齿以及位置侧壁上的两个侧窗;
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主视图;图中示出了固定齿上的纵向槽的形状,并示出了夹持槽的位置;
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本体上的夹持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7、8一种配合本实用新型融合器实施的夹持工具局部示意图,图中分别示出了夹持工具在闭合和开放状态下的夹持端;
图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侧视图;
图1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椎体终板,是椎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椎体上下面的骨骺板骨化停止后形成骨板,呈轻度凹陷,即为骨性终板。椎体终板位于椎体中心的松质骨和椎间盘之间,构成了椎间盘的上下边界,是由厚约0.5mm的软骨下骨和厚度相同的覆盖其上的软骨组成。主要作用是防止椎间盘髓核组织嵌入椎体,同时具有平衡分散应力的作用。
矢状面是一种解剖学的专业词语。将人体分为左右两部分的面,不管是不是对等的,只要是左右两部分就是矢状面。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颈椎椎间融合器,包括融合器本体1,本体1上设有植骨腔2和显影销3。本体1优选采用但不限于高纯度医用聚醚醚酮材料(PEEK),该材料具有非常好的机械强度和耐摩擦属性,生物相容性好,放射线可穿透,不含有碳纤维,可降低全身吸收以及局部结缔组织增生的风险。植骨腔2可用于填充移植材料的填充物。
本体1由前壁11、后壁12和两个侧壁13围合成一个中空的框架,中空部分为植骨腔2。本体1框架的轮廓,从横断面看,基本上呈一个近似梯形的形状,从矢状面看,基本上呈前高后低的楔形的形状。融合器本体1框架和植骨腔2采用近似梯形,可以容纳较大容积的填充物,以促进植入的融合器与椎体终板的骨融合效果。人体颈椎的椎体表面存在一定角度的倾斜,椎体间前后高度不一致,即前高后低。为了更好地适合人体的生理结构,椎间融合器同样采用前高后低的楔形,即前壁11相对于后壁12的厚度大一些,基于此,本体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形成有一定的倾角,该倾角可以是4-10°,优选6-7°,其中更为优选7°。
本体1的框架的上表面、下表面均设有多排平行的防滑固定齿4,该固定齿4可采用但不限于直角三棱柱形形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设计要求选择不同的适宜的固定齿形状。固定齿的作用主要是增加椎间融合器与人体椎体终板之间的摩擦力,在融合器植入人体时起初始固定作用,防止椎间融合器滑出。优选地,由于位于本体的前壁11和后壁12上的固定齿4较长,可以在固定齿4位于框架中心线(融合器中线)的位置上设置纵向槽41,纵向槽41的截面可以设计为U型,V型等,当然也可以采用其它形状,本发明对此不做任何限定,其目的一方面是能够在手术中便于产品对中,有效降低产品手术植入位置不当问题,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得本体的上表面和下表板接触的椎骨的骨组织会部分进入的纵向槽41内,提高融合器的稳定性和产品融合率,有效防止产品植入后左右滑移,增加手术成功率。
再参阅图4,本体1的侧壁13设置了前高后低的两个圆形侧窗130、131,两个侧窗130、131的直径大小不同,其外公切线具有一定的倾角;同时,两个侧窗之间相隔一段距离,从而构造形成了一个纵向支撑,增强了侧窗的承重能力。也就是说,两个侧窗结构可以在保留传统侧窗增加填充物与周围组织接触面、促进融合功能的前提下,又避免传统侧窗力学性能薄弱的缺点。
融合器本体1的对角位置设置两个显影销3,由钛合金销或者钽合金销制成,嵌入至本体1。显影销3的作用是标记物,可以确保在术中和术后能够通过MRI显示出融合器的前后左右边缘位置,以更好指导手术植入过程以及进行术后产品植入位置和状态检验,同时可以避免传统的单个显影销无法显示融合器周边位置的弊端。
融合器通常需要连接手术器械夹具,以便将椎间融合器送至颈椎的适当位置。再参阅图5、6,融合器本体前壁设有一对与开闭式夹具(钳夹式夹具)配合的夹持槽15,图6以局部剖面图的方式示出了夹持槽15的结构。该夹持槽15向所述本体中线(图6中的虚线)方向凹陷形成用于容置所述夹具的夹持端的弧形凹槽150,优选地,采用球面凹槽。适用于本实施例的开闭式夹具6可以采用如图7所示的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了解的是,开闭式夹具可以有多种结构,其夹持端也具有多种形状。基于不同形状的弧形凹槽,可以设计专用夹具,将现有夹具的夹持端作适应性的设计,以与融合器的夹持槽相吻合。具体地说,本实施例中,夹持槽的弧形凹槽150为两个内凹半圆面,以此容置固定夹具6的夹持端61。该夹具6闭合状态下,可以紧紧贴合于融合器夹持槽15内,待融合器置于椎间隙合适位置处时,夹具调至如图8所示的张开状态,从而实现对融合器的松开。
上述结构的融合器更符合人体生理结构,使得植入手术操作简单,融合器的表面可以紧贴于上椎体终板和下椎体终板,并且大的接触面,也随之会大大降低融合器沉降现象的发生,提高了融合效果。
如图9、10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另一种颈椎椎间融合器的优选方案,与上述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侧窗形状。两个圆形侧窗130、131的上下边缘外切线(图10中的虚线)分别平行于本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也就是说,该外公切线的倾斜度与本体的上、下表面的倾斜度基本保持一致,以保证侧窗在承重条件下引起适度变形时,仍能更好保持融合器的锥度,从而保证与上下椎体终板的接触面积,有效地提高产品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基于相同的构思,如图11、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另一种颈椎椎间融合器的优选方案,与上述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侧窗的形状。两个侧窗130、131的形状采用横向的长圆形。两个侧窗的上下边缘外切线(图12中的虚线)分别平行于本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上述实施例中,融合器的边缘均作圆角处理,以防止融合器在植入过程对周围组织造成损伤。进一步,如图5、9、11所示,本体1的上表面、下表面以向外侧倾斜的弧面10连接至侧壁,该弧面10区别于的边缘的圆角处理,较大的弧面设计,可以柔和贴合椎体终板,且增大与周围椎体骨和组织接触面积,利于相互之间的融合。
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文讨论的实施方式。以上对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旨在解释和说明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技术方案。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用来揭示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方法,以使得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应用本实用新型的多种实施方式以及多种替代方式来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基于本实用新型启示的显而易见的变换或替代也应当被认为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颈椎椎间融合器,包括中空框架构成的融合器本体,本体上设有植骨腔和显影销,本体的上表面、下表面设有多排平行的防滑固定齿,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矢状面轮廓呈前高后低的楔形;所述本体的侧壁设置至少两个侧窗且呈前高后低地排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前壁设有一对与开闭式夹具配合的夹持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颈椎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槽向所述本体中线方向凹陷形成用于容置所述夹具的夹持端的弧形凹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颈椎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弧形凹槽为球面凹槽。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颈椎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侧窗的上、下外公切线分别平行于所述本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颈椎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侧窗的大小不同,形状为圆形、长圆形或四边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颈椎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固定上表面和下表面以向外倾斜的弧面连接至侧壁的边缘,用以贴合椎体终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颈椎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本体的前壁和/或后壁上的固定齿沿所述本体的中心线设置纵向槽。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颈椎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和植骨腔的横断面轮廓呈圆角梯形;所述本体在对角位置相对设置两个显影销。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颈椎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倾角为6°-7°。
CN201721526269.9U 2017-11-14 2017-11-14 一种颈椎椎间融合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0653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26269.9U CN208065304U (zh) 2017-11-14 2017-11-14 一种颈椎椎间融合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26269.9U CN208065304U (zh) 2017-11-14 2017-11-14 一种颈椎椎间融合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065304U true CN208065304U (zh) 2018-11-09

Family

ID=640328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526269.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065304U (zh) 2017-11-14 2017-11-14 一种颈椎椎间融合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06530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73578A (zh) * 2021-02-09 2021-05-11 北京爱康宜诚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腰椎融合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73578A (zh) * 2021-02-09 2021-05-11 北京爱康宜诚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腰椎融合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67922B2 (en) Expandable interbody fusion implant
US9833335B2 (en) Implant for transforaminal intracorporeal fusion
US8591589B2 (en) Interbody fusion device
AU2023203551A1 (en) Spinal implant with porous and solid surfaces
JP5784757B2 (ja) 展開式の椎体間固定移植片
JP4699997B2 (ja) 脊椎インプラント
US5766252A (en) Interbody spinal prosthetic implant and method
US6723097B2 (en) Surgical trial implant
US20020065560A1 (en) Intervertebral spacing implant system
EP1658830A1 (en) Distractable body augmeter capable of being planted through a pedicle for vertebral body reconstruction
CN107411855A (zh) 寰枢椎椎间关节融合器
JP2008539013A (ja) 背骨インプラント
WO2016124045A1 (zh) 记忆合金自动撑开锁定式椎间融合器及使用方法
CN208065304U (zh) 一种颈椎椎间融合器
KR102030422B1 (ko) 케이지 디바이스
CN203609549U (zh) 腰椎后路融合器
CN204839837U (zh) 记忆合金自动撑开锁定式椎间融合器
CN106236330B (zh) 侧路腰椎间融合器
CN205073074U (zh) 一种颈椎融合器
US11969350B2 (en) Spinal implant with surface projections
KR100980451B1 (ko) 스파이크를 구비한 추간 원판용 케이지
CN103142331B (zh) 寰枢侧块关节融合器
CN217793483U (zh) 颈椎关节突融合器
CN216021553U (zh) 一种胸腰椎前路锁定加压融合器
CN213372752U (zh) 一种组合颈椎融合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109

Termination date: 2019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