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062159U - 二次电池 - Google Patents

二次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062159U
CN208062159U CN201820722111.7U CN201820722111U CN208062159U CN 208062159 U CN208062159 U CN 208062159U CN 201820722111 U CN201820722111 U CN 201820722111U CN 208062159 U CN208062159 U CN 2080621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assembly
secondary cell
along
notch
assembly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72211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璐璐
王鹏
杨剑雄
王志宇
郭志君
郑于炼
王佳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72211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0621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0621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0621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储能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次电池,包括电极组件以及包裹电极组件的绝缘件,绝缘件包括主体部、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第一侧部以及第二侧部用于包裹电极组件的外侧面,包裹时,第二侧部贴合于第二侧部上,第二侧部设置有缺口,沿二次电池的厚度方向,缺口与第二折痕留有距离。这样的结构能够尽可能避免电极组件尤其是其过渡部发生裸露,进而有效的防止了电极组件与壳体由于接触造成的电连接,降低了二次电池发生短路的风险,从而提高了二次电池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二次电池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储能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二次电池装配中,电极组件先由绝缘件包裹后再被装进壳体之中,绝缘件具有将电极组件与壳体隔离的作用,绝缘件包括主体部、第一侧部以及第二侧部,第一侧部以及第二侧部分别与主体部进行连接并分别形成有折痕,第一侧部以及第二侧部包覆电极组件的外侧面,且包覆时,第二侧部与第一侧部背离电极组件的表面贴合。
现有技术中,第一侧部与第二侧部在电极组件的厚度方向上的尺寸相同,且第二侧部具有倾斜边和远离主体部的外边沿,倾斜边的一端与外边沿连接,另一端与第二侧部上的折痕相交,以在第二侧部贴合于第一侧部上后裸露出第一侧部,进而利用粘接胶带同时对第一侧部以及第二侧部进行粘附。
但是,上述结构,由于制造和装配误差等因素,电极组件在靠近第二侧部的折痕处可能不会被粘接胶带覆盖,即可能造成电极组件在该处既没有被第一侧部覆盖,也没有被第二侧部覆盖,这样易导致电极组件与壳体接触后发生短路,影响二次电池的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绝缘件包裹电极组件时存在短路风险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包括:
电极组件单元,包括一个或多个电极组件,所述电极组件包括第一极片、第二极片和设置于所述第一极片和所述第二极片之间的隔离膜;所述电极组件单元具有沿所述二次电池的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外侧主面以及沿所述二次电池的长度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外侧面,所述外侧面的相对两侧分别形成第一过渡部以及第二过渡部,所述第一过渡部以及所述第二过渡部均与所述二次电池的高度方向一致;
绝缘件,至少包覆所述电极组件单元的两个所述外侧主面以及两个所述外侧面,所述绝缘件包括主体部、第一侧部以及第二侧部,所述第一侧部与所述主体部连接并形成第一折痕,所述第二侧部与所述主体部连接并形成第二折痕;
其中,所述第一侧部包覆所述第一过渡部,所述第二侧部包覆所述第二过渡部,所述第一侧部以及所述第二侧部均至少部分贴合于所述外侧面,且所述第二侧部贴合于所述第一侧部背离所述外侧面的一侧;
所述第二侧部设置有缺口,沿所述二次电池的厚度方向,所述缺口与所述第二折痕留有距离。
可选地,所述缺口延伸至所述第二侧部的外边沿。
可选地,所述外边沿包括靠近所述电极组件单元的底面的底边以及沿所述高度方向延伸的侧边,所述缺口设置于所述底边处。
可选地,所述缺口由所述底边的延伸线与所述侧边的延伸线的相交处朝所述第二折痕凹陷形成。
可选地,所述外边沿还包括相对于所述高度方向倾斜设置的倾斜边,所述底边通过所述倾斜边与所述侧边连接,所述缺口由所述倾斜边、所述底边的延伸线和所述侧边的延伸线包围形成,所述倾斜边的延伸线与所述第二折痕的延伸线的夹角小于或者等于四十五度。
可选地,沿所述厚度方向,所述缺口与所述第二折痕的最小距离为7~13毫米。
可选地,沿垂直于所述外侧面的方向的投影中,所述第一侧部完全覆盖所述缺口。
可选地,沿所述厚度方向,所述第一侧部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侧部的尺寸。
可选地,沿所述厚度方向,所述第一侧部以及所述第二侧部的尺寸均大于所述电极组件单元的总厚度的二分之一。
可选地,所述绝缘件的外表面设置有粘接胶带;所述主体部包括包覆所述电极组件单元的底面的底部;所述粘接胶带的一端沿所述高度方向延伸,另一端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以同时粘接所述第一侧部、所述第二侧部以及所述底部。
可选地,所述电极组件单元包括沿所述厚度方向设置的多个所述电极组件,所述电极组件具有沿所述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表面和沿所述长度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表面,沿所述厚度方向位于最外侧的两个所述电极组件相背离的所述第一表面为所述外侧主面,多个所述电极组件位于所述长度方向同侧的所述第二表面共同构成所述外侧面。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二次电池中,绝缘件上的第二侧部设置有缺口,且缺口与第二折痕之间留有间隔,即缺口与第二折痕不相交,故使得第二侧部贴合于第一侧部的背离电极组件单元的外侧面一侧后,使电极组件单元的第二过渡部能够被第二侧部完全包覆,且第一侧部以及第二侧部能够将电极组件单元的外侧面包裹的更加严密,尽可能避免电极组件单元,尤其是其过渡边下部发生裸露,进而有效的防止了电极组件与壳体由于接触造成的电连接,降低了二次电池发生短路的风险,从而提高了二次电池的安全性。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中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二次电池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I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3为本申请中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二次电池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中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绝缘件的展开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中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二次电池的立体图;
图6为本申请中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绝缘件包裹电极组件后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
100-主体部;
110-主部;
120-底部;
200-第一侧部;
210-第一折痕;
300-第二侧部;
310-第二折痕;
320-侧边;
330-底边;
340-缺口;
341-倒角边;
400-粘接胶带;
500-电极组件单元;
510-外侧主面;
520-外侧面;
530-电极组件;
540-第一过渡部;
550-第二过渡部;
600-顶盖组件;
610-顶盖片;
620-极柱。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其中,以图1所示的二次电池的放置位置为对象,并且以二次电池的高度方向为高度方向Z,以二次电池的长度方向为长度方向Y,以二次电池的厚度方向为厚度方向X。
如图1-6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包括电极组件单元500、顶盖组件600以及包裹电极组件单元500的绝缘件,顶盖组件600主要包括顶盖片610以及极柱620等结构,极柱620用于与电极组件单元500上的极耳连接,以将电极组件单元500的电信号引出。如图3所示,电极组件单元500包括电极组件530,电极组件530可以设置有一个,也可以设置有多个,各电极组件530包括第一极片、第二极片和设置于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之间的隔离膜。电极组件单元500具有沿二次电池的厚度方向X相对设置的两个外侧主面510,以及沿二次电池的长度方向Y相对设置的两个外侧面520,当电极组件530的形状为规则的长方体时,两个外侧主面510可以是平行于上述长度方向Y的表面,两个外侧面520可以是平行于上述厚度方向X的表面。绝缘件至少包覆电极组件单元500的两个外侧主面510以及两个外侧面520,如绝缘件可以包裹电极组件单元500的除开具有极耳的一面的其他所有表面。如图4所示,绝缘件包括主体部100、第一侧部200以及第二侧部300,第一侧部200与主体部100连接并形成有第一折痕210,第二侧部300与主体部100连接并形成有第二折痕310,即第一侧部200以及第二侧部300可以由绝缘件上的一部分弯折形成,第一侧部200以及第二侧部300均至少部分贴合于外侧面520。
具体的,主体部100包括包覆电极组件单元500的两个外侧主面510的主部110以及包覆电极组件500的底面的底部120,特别的,底部120上可以设置有孔状结构,以便于电解液的流动,进而更好地浸润电极组件530。其中,一个主部110沿上述长度方向Y的两侧分别连接有第一侧部200,另一个主部110沿上述长度方向Y的两侧分别连接有第二侧部300,如此,电极组件单元500的每个外侧面520,均设置有第一侧部200和第二侧部300,且位于两个外侧面520处的第一侧部200和第二侧部300的结构相似,为了描述方便,以下仅以其中一个外侧面520处的第一侧部200和第二侧部300为例进行描述。
其中,外侧面520沿厚度方向X的两侧分别形成第一过渡部540以及第二过渡部550,即外侧面520通过第一过渡部540、第二过渡部550分别与两个外侧主面510连接,第一侧部200包覆第一过渡部540,第二侧部300包覆第二过渡部550,具体的,第一折痕210与第一过渡部540的位置重合设置,第二折痕310与第二过渡部550的位置重合设置,第一侧部200以及第二侧部300用于包覆电极组件单元500的外侧面520,而主体部100用于包覆电极组件单元500的其它面,且在包覆时,第一侧部200以及第二侧部300均至少部分贴合于外侧面520,且第二侧部300贴合于第一侧部200背离外侧面520的一面,如图1-3所示,第一侧部200贴合于外侧面520进行布置,第二侧部300至少部分贴合于第一侧部200背离外侧面520的一面,即第二侧部300具有至少一部分覆盖于第一侧部200上,且当第一侧部200不完全覆盖电极组件单元500的外侧面520时,电极组件单元500的外侧面520上的没有被第一侧部200覆盖的部分则由第二侧部300来进行包覆。
可选的,二次电池还包括粘接胶带400,绝缘件的外表面设置有粘接胶带400,以便将第一侧部200与第二侧部300粘接在一起。
为了使得第一侧部200以及第二侧部300能够较好的被粘接在一起,第二侧部300设置有缺口340,缺口340的结构使得在利用粘接胶带400对第一侧部200以及第二侧部300进行粘接时,当粘接胶带400粘附到第二侧部300的背离外侧面520的一面后,粘接胶带400通过第二侧部300上的缺口340能够与第一侧部200有较大面积的接触,这样使得第一侧部200以及第二侧部300的粘接更加牢靠。在本实施例中,沿上述厚度方向X,缺口340与第二折痕310留有距离,即缺口340不会贯穿至第二折痕310,故使得第二侧部300贴合于第一侧部200的背离外侧面520后,使电极组件单元500的第二过渡部550能够被第二侧部300完全包覆,且第一侧部200以及第二侧部300能够将电极组件单元500的外侧面520包裹的更加严密,尽可能避免电极组件单元500尤其是其过渡部(包括第一过渡部540和第二过渡部550)发生裸露,进而有效的防止了电极组件单元500与壳体由于接触造成的电连接,降低了二次电池发生短路的风险,从而提高了二次电池的安全性。
可以理解地,电极组件530具有沿上述厚度方向X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表面和沿上述长度方向Y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表面。在仅设置有一个电极组件530时,上述外侧主面510为该电极组件530沿上述厚度方向X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表面,上述外侧面520为电极组件530的第二表面,同一第二表面分别通过第一过渡部540、第二过渡部550与两个第一表面连接。在电极组件530设置有多个,即电极组件单元500包括沿上述厚度方向X设置的多个电极组件530时,沿上述厚度方向X位于最外侧的两个电极组件530相背离的两个第一表面为上述外侧主面510,即两个外侧主面510位于不同的电极组件530上,此时,多个电极组件530位于上述长度方向Y同侧的第二表面共同构成外侧面520,可以将位于最外侧的两个电极组件530分别记为第一电极组件和第二电极组件,第一电极组件的第二表面通过第一过渡部540与第一电极组件远离第二电极组件的第一表面连接;第二电极组件的第二表面通过第二过渡部550与第二电极组件远离第一电极组件的第一表面连接,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绝缘件同时包覆多个电极组件530。如图1-3所示,电极组件单元500包括两个沿上述厚度方向X排列的电极组件530,两个电极组件530最外侧的两个第一表面为电极组件单元500的两个外侧主面510,第一过渡部540和第二过渡部550分别为与两个外侧主面510连接的部分,这种通过同一绝缘件包覆多个电极组件530的结构,能够提高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且能够方便装配。
电极组件530可以由第一极片、第二极片和隔离膜通过卷绕方式形成,这时,第一过渡部540和第二过渡部550可以为过渡弧面,如图2所示。电极组件530也可以由第一极片、第二极片和隔离膜通过叠片方式形成,这时,第一过渡部540和第二过渡部550可以为过渡棱边。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并没有限制缺口340的形状以及具体的布置位置,所以缺口340可以是以任意形状布置在第二侧部300上除第二折痕310的任意位置。
为了方便对缺口340的加工,优选地,可以将缺口340设置于第二侧部300的外边沿,即缺口340为开放式的,这样的结构一方面由于其定位简单而方便对缺口340进行批量的加工,另一方面也使得第一侧部200与第二侧部300可以更好的进行粘接,且粘接面积更大,因为当缺口340位于第二侧部300的内部,用粘接胶带400从缺口340处粘接时,粘接胶带400仅能粘接第一侧部200与缺口340大小等同的面积,而当缺口340布置在第二侧部300的外边沿时,粘接胶带400粘接第一侧部200靠近第二侧部300边缘处的区域,与粘接第一侧部200上缺口340裸露出来的区域连通,从而减小了粘接胶带400在厚度方向X上的跨度,使第一侧部200和第二侧部300粘接的更牢固。
具体地,参考图1,第二侧部300的外边沿包括靠近电极组件单元500的底部的底边330以及沿上述高度方向Z延伸的侧边320,缺口340设置于底边330处,由于第二侧部300的底边330处对应设置于电极组件单元500的外侧面520的底边沿,而电极组件单元500的外侧面520的底边沿处具有三个需要粘接的部分,即第一侧部200、第二侧部300以及底部120的部分,所以电极组件单元500的外侧面520的底边沿处是需要重点粘接的位置,而将缺口340设置在底边330的位置能够较好的同时将上述三者同时进行粘接。
特别地,为了防止第二侧部300的底边330以及侧边320的相交处发生折叠,影响其包覆效果,缺口340设置成由底边330与侧边320的相交处朝第二折痕310凹陷形成,即将第二侧部300的底边330以及侧边320的相交处的易出现折叠的部分去掉,这样的结构既可以裸露出更多的第一侧部200,实现让第一侧部200以及第二侧部300良好的进行粘接,又能够防止第二侧部300的底边330以及侧边320的相交处出现折叠。进一步地,缺口340可以由底边330以及侧边320倒角形成,且倒角可以形成斜倒角,也可以形成圆倒角等,由于倒角工艺相对成熟,所以加工倒角的结构相对于加工其他异型缺口的结构能够更好的降低加工难度。
一种实施例中,第二侧部300的外边沿还包括与上述高度方向Z倾斜设置的倾斜边341,第二侧部300的底边330通过倾斜边341与侧边320连接,此时,缺口340由倾斜边341、底边330的延伸线和侧边320的延伸线包围形成,即缺口340为底边330以及侧边320相交处通过斜倒角而形成。特别的,设置为倾斜边341的延伸线与第二折痕310的延伸线的夹角小于或者等于四十五度(即如图4所示的角A小于或者等于四十五度),即可以理解为第二侧部300的底边330被切掉的部分的尺寸小于或者等于侧边320被切掉的部分的尺寸,通过倾斜边341的延伸线与第二折痕310的延伸线的夹角小于或者等于四十五度的结构可以更好的协调底边330与侧边320的被粘接的部分的比例,使得第二侧部300被粘接的更加牢靠。
一种实施例中,沿上述厚度方向X,缺口340与第二折痕310的最小距离为7~13毫米,如7毫米、8毫米、9毫米、10毫米、11毫米、12毫米以及13毫米等,基于这样的尺寸,既可以避免缺口340与第二折痕310的距离小于7毫米而使得第二侧部300的包覆效果不好,造成电极组件单元500出现裸露;又能够避免缺口340与第二折痕310的距离大于13毫米而使得第一侧部200与第二侧部300的粘接效果不理想。
优选的,为了增强绝缘件的包覆效果,沿上述厚度方向X的投影中,第一侧部200完全覆盖缺口340,即当第二侧部300贴合于第一侧部200的背离电极组件单元500的外侧面520的一面后,电极组件单元500的外侧面520被第一侧部200以及第二侧部300完全覆盖,使得电极组件单元500的外侧面520完全没有了裸露点,进一步的提高了二次电池的安全性能。
一种实施例中,沿上述厚度方向X,第一侧部200以及第二侧部300的尺寸均大于电极组件单元500的总厚度的二分之一,这样的结构设置可以使得第一侧部200和第二侧部300沿上述厚度方向X的尺寸均增大,使得第一侧部200以及第二侧部300的贴合面积更大,进而使电极组件单元500的外侧面520被包裹的更加的严密。
一种实施例中,由于第一侧部200与电极组件单元500的外侧面520进行直接接触,而第二侧部300与电极组件单元500的外侧面520进行接触时,会由于其有一部分贴合在第一侧部200上,所以第二侧部300会与电极组件500的外侧面520存在一定的间隙,即第二侧部300对电极组件单元500的外侧面520的包覆效果没有第一侧部200的包覆效果理想,鉴于此,设置为沿上述厚度方向X,第一侧部200的尺寸大于第二侧部300的尺寸,以使得第一侧部200包覆外侧面520的面积大于第二侧部300包覆外侧面520的面积,这样的结构可以提高绝缘件整体对外侧面520的包覆效果。
进一步地,设置为沿上述厚度方向X,第一侧部200的尺寸等于电极组件单元500的总厚度,这样便使得第一侧部200完全包覆住了电极组件500的外侧面520,而第二侧部300则用于覆盖第一侧部200的远离第一折痕210的边沿,这样的结构可以进一步的增强绝缘件的包覆效果。
一种实施例中,沿上述厚度方向X,第二侧部300的尺寸大于电极组件单元500的总厚度的三分之二,例如第二侧部300沿上述厚度方向X的尺寸为电极组件单元500的总厚度的四分之三、五分之四等,这样的结构可以使得第二侧部300具有足够的尺寸去覆盖第一侧部200的背离外侧面520的一面,从而增强第一侧部200以及第二侧部300对电极组件单元500的外侧面520的包覆效果。
一种实施例中,粘接胶带400可以设置在底边330处,如图5、图6所示,且粘接胶带400的一端沿上述高度方向Z在电极组件单元500的外侧面520上延伸,另一端沿上述长度方向Y延伸,以同时粘接第一侧部200、第二侧部300以及底部120,如图5-图6所示,粘接胶带400可以沿着电极组件单元500的一个侧面、底面至另一个侧面的路径粘接绝缘件。由于绝缘件包覆电极组件单元500后,其底部先进入壳体,在电极组件单元500以及绝缘件进入壳体的整个过程中,第一侧部200、第二侧部300靠近底部的部分在壳体内的行程较大,可能与壳体发生摩擦产生褶皱,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将该处的绝缘件由粘接胶带400包裹住,进而降低上述问题的发生的概率,提高二次电池的安全性。当然,在其它的实施例中,粘接胶带400也可以仅粘接第一侧部200以及第二侧部300两者,并且在粘接第一侧部200以及第二侧部300两者时,可以让粘接胶带400分别粘接绝缘件的两个相对的主部110以及位于两个主部110之间的第一侧部200以及第二侧部300。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极组件单元,包括一个或多个电极组件,所述电极组件包括第一极片、第二极片和设置于所述第一极片和所述第二极片之间的隔离膜;所述电极组件单元具有沿所述二次电池的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外侧主面以及沿所述二次电池的长度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外侧面,所述外侧面的相对两侧分别形成第一过渡部以及第二过渡部,所述第一过渡部以及所述第二过渡部均与所述二次电池的高度方向一致;
绝缘件,至少包覆所述电极组件单元的两个所述外侧主面以及两个所述外侧面,所述绝缘件包括主体部、第一侧部以及第二侧部,所述第一侧部与所述主体部连接并形成第一折痕,所述第二侧部与所述主体部连接并形成第二折痕;
其中,所述第一侧部包覆所述第一过渡部,所述第二侧部包覆所述第二过渡部,所述第一侧部以及所述第二侧部均至少部分贴合于所述外侧面,且所述第二侧部贴合于所述第一侧部背离所述外侧面的一侧;
所述第二侧部设置有缺口,沿所述二次电池的厚度方向,所述缺口与所述第二折痕留有距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延伸至所述第二侧部的外边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边沿包括靠近所述电极组件单元的底面的底边以及沿所述高度方向延伸的侧边,所述缺口设置于所述底边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由所述底边的延伸线与所述侧边的延伸线的相交处朝所述第二折痕凹陷形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边沿还包括相对于所述高度方向倾斜设置的倾斜边,所述底边通过所述倾斜边与所述侧边连接,所述缺口由所述倾斜边、所述底边的延伸线和所述侧边的延伸线包围形成,所述倾斜边的延伸线与所述第二折痕的延伸线的夹角小于或者等于四十五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厚度方向,所述缺口与所述第二折痕的最小距离为7~13毫米。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沿垂直于所述外侧面的方向的投影中,所述第一侧部完全覆盖所述缺口。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厚度方向,所述第一侧部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侧部的尺寸。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厚度方向,所述第一侧部以及所述第二侧部的尺寸均大于所述电极组件单元的总厚度的二分之一。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件的外表面设置有粘接胶带;所述主体部包括包覆所述电极组件单元的底面的底部;所述粘接胶带的一端沿所述高度方向延伸,另一端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以同时粘接所述第一侧部、所述第二侧部以及所述底部。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组件单元包括沿所述厚度方向设置的多个所述电极组件,所述电极组件具有沿所述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表面和沿所述长度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表面,沿所述厚度方向位于最外侧的两个所述电极组件相背离的所述第一表面为所述外侧主面,多个所述电极组件位于所述长度方向同侧的所述第二表面共同构成所述外侧面。
CN201820722111.7U 2018-05-15 2018-05-15 二次电池 Active CN2080621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22111.7U CN208062159U (zh) 2018-05-15 2018-05-15 二次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22111.7U CN208062159U (zh) 2018-05-15 2018-05-15 二次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062159U true CN208062159U (zh) 2018-11-06

Family

ID=639823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722111.7U Active CN208062159U (zh) 2018-05-15 2018-05-15 二次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062159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30583A (zh) * 2020-03-31 2020-07-17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
CN115693049A (zh) * 2021-07-27 2023-02-03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装置
WO2023130861A1 (zh) * 2022-01-10 2023-07-13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包覆电芯的绝缘件、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用电装置和电极组件的组装方法
CN116759762A (zh) * 2023-08-16 2023-09-15 深圳海辰储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30583A (zh) * 2020-03-31 2020-07-17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
CN115693049A (zh) * 2021-07-27 2023-02-03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装置
CN115693049B (zh) * 2021-07-27 2023-07-28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装置
WO2023130861A1 (zh) * 2022-01-10 2023-07-13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包覆电芯的绝缘件、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用电装置和电极组件的组装方法
CN116759762A (zh) * 2023-08-16 2023-09-15 深圳海辰储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
CN116759762B (zh) * 2023-08-16 2023-11-03 深圳海辰储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062159U (zh) 二次电池
CN206250267U (zh) 电芯以及二次电池
CN102064334B (zh) 二次电池
CN109904353A (zh) 外壳绝缘膜的包膜方法和方形锂离子电池
WO2020238660A1 (zh) 电池单元及其制造方法、电池模组
US11081749B2 (en) Batter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the same
JP7434350B2 (ja) 電池ユニットおよび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09994556A (zh) 一种光伏电池串和光伏电池组件
KR101973056B1 (ko) 이차 전지
CN108199072A (zh) 充电电池
KR102442742B1 (ko) 셀 패키지 구조
JP5645116B2 (ja) 蓄電パッケージ構造体、電気化学デバイスおよび電気化学モジュール
CN109273776A (zh) 一种电芯膜袋封装方法、电池制备方法及电池
CN211480058U (zh) 绝缘汇流条和具有其的光伏组件
CN115332611A (zh) 电池和电池的制备方法
CN108963023A (zh) 一种双玻光伏组件及其制作方法
CN109326826B (zh) 一种适用于柔性可弯曲电池的封装封头、封装方法和电池
CN210778742U (zh) 电池
CN104425778B (zh) 袋型可再充电电池
WO2019019967A1 (zh) 电芯连接条、电池连接结构和电池组合
CN218039725U (zh) 电池
CN218602706U (zh) 绝缘膜与电池模组
CN110993713A (zh) 一种可弯折的电池光伏组件封装结构
CN214280077U (zh) 电芯绝缘片、电芯、单电池及电池包
CN213212232U (zh) 一种电池的封边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